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桥结拜

草桥结拜

草桥结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川方言会通 袍哥 方言 民俗

《四川方言会通》是王洪林先生搜集的四川地区民间文学合集①,全书分为“袍仪”、“惊人炮”、“照胆台”、“塾师录”、“蓑草集”五部分。从《会通》所载内容看,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袍仪”,即江湖袍哥内传礼仪资料,且这部分资料并不是干瘪的语料汇集,它们是方言词语、俗语在日常使用中生动的记录、展现,不仅文学艺术特色鲜明,还极具语言研究价值。

随着时展进步,“袍哥”这一特殊社会组织已经逐渐消失,因此以《会通》为桥梁,为此类方言寻找其民俗语源,梳理记录川内这一民俗传统,刻不容缓。下面笔者将就《会通》中所载部分有关“袍哥”的方言词汇作简单考释。

[义会]

江湖升官,义会来道,一起口者白。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闯山令》)

即联封码头,袍哥组织之间结为亲密关系;袍哥之间最重义气,故如此称。各县各乡的袍哥组织本是自行独立的,有时为壮大势力或共同利益等其他因素要互相结盟,形成义会。但他们之间只是协调作用,不是统属关系。例如,资阳袍哥分为仁义礼智四面堂口,每堂口又分为若干面码头,码头之间可以自由结合,清水河、板板桥、回龙场等都是联封码头。《汉语大词典》未收。《五通桥区志》中记载了袍哥的活动:

各地袍哥由各自的龙头大哥掌管,内部职责分明,仪式隆重,纪律严明。龙头大哥所在地称“码头”,各码头有自己的专名。

[敬菩萨]

承蒙各位动金驾,请进香堂敬菩萨。……承蒙贤侄到金驾,来在香堂敬菩萨。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闯山令》)

指拜菩萨。由川人的佛教崇拜而来,有各路菩萨。袍哥组织在各种活动前都要进行复杂的敬神活动,菩萨是其中一种。

四川地区将若人状的浓云称为“菩萨云”;将为一点小事生气的人称为“小山菩萨”。也形成了许多与菩萨有关的歇后语,如:“土地菩萨卖庙子——胜(神)不住了”、“蚊虫咬菩萨——认错了人”、“观音菩萨坐轿子——众人抬举”、“城隍菩萨打哈欠——神气”、“背菩萨过河——淘神”等。

[草字草片、红花贵片、片子]

今日来到贵龙码头,未带草字草片。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出外轇轕》)

承(敢)蒙红花贵片动问,小码头也不敢当得。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答义字白》)

有片子者白:久仰大五哥的威名。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出访轇轕》)

均是说名片,“草片”谦称自己的名片;“贵片”是对对方名片的尊称;“片子”则是简称。“草字”是指谦称自己的姓名;“红花”是敬称对方的事物。袍哥礼仪繁多,有开山立堂仪式,入帮仪式,还有见面的仪式等。江湖规矩,袍哥之间、不同码头之间互相拜访需要提交名片,一方面在递交名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言语、礼仪判断是否真为袍哥内部人员。袍哥之间有“一袍通天下”的原则,一方有事,大家支援,即使外地逃难或被官府通缉,只要来到码头求助,递上名片之后,都要招待食宿,加以保护,临行还要资助路费,护送出境等。

袍哥出门去闯荡江湖,叫“跑码头”。跑码头的人先要飞片子;所在的码头接到片子后,对所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并烟饭都要奉上。此人回到本码头后,就要回片子,表示感谢。

[拈香]

迎四海与五湖驰名光棍,到此来结金兰拈香结盟。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开山令》)

巡风大令传下,作为须要不差,结盟拈香拜把。

(第一部《袍仪·中卷·成规·内巡风令》)

结拜。由于结盟拜把时要敬神进香,故以拈香代指结拜。《蜀籁》中有“拈香姊妹”与“结盟拈香”。《跻春台·栖凤山》:“妻:‘他是野泉贺叔养,’夫:‘曾与我父拈过香。’”

袍哥组织拈香敬神时要说:

英雄聚会结金兰,有缘才把此香拈。

前世有缘今世结,不结无缘结有缘。

拈一炷有忠有孝香,忠孝之香达上苍。

拈二炷有仁有义香,仁义之香结四方。

拈三炷有始有终香,始终之香振家邦。

三炷信香敬帝君,江湖后学要诚心。

从今重义敦伦教,臣报君恩子报亲。

《汉语大词典》“拈香”:“撮香焚烧以敬神佛。”

[咒堂]

禀请老三爷开咒堂。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开咒堂》)

袍哥朋友加入组织时,赌血咒的房间。袍哥组织有非常严密的规矩,加入时必须赌咒发誓,遵守这些规矩。参加袍哥要身家清己事明,并须本码头大爷作恩兄和保兄,另由五爷作引进方能入会。私生子、娼妓子弟及近亲、理发匠、修脚匠、戏班子男性反串旦角以及的人,不能加入袍哥组织。且加入袍哥时还要交两斗米钱相当于入会费。《汉语大词典》未收。

由于符咒是旧时用来驱鬼驱邪的一种迷信方式,人们在开始一项仪式之前通常要请咒驱邪。如《五通桥区志》:

石匠开山取石时怕撞犯方、煞气,要念“开山咒”。木匠在修房造屋时要念“退煞咒”,在奠基、架里、立柱、上梁、安神、谢土、上门、修圈时都各有符咒。

[换袍]

换袍开复光棍,功苦勤劳叙明。

(第一部《袍仪·中卷·成规·进山令》)

换帖子,换把子,互换金兰谱②。《汉语大词典》未收“换袍”。“换帖”:“旧时异姓结拜兄弟时,互换写有姓名、年龄、籍贯、家世的柬帖。”《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刘颐伯喜之不尽,立刻问过老太爷,把某年换帖的话告诉了陆老爷。”

[亲候]

亲候仁义几堂,烦大五哥的金心,务必要与我兄弟申登,我弟在此总总亲候,倘有亲候不到,老哥倒要与我瓜兄弟包荒包荒。

(第一部《袍仪·上卷·初规·出外轇轕》)

亲自拜访,拜望;亲近问候。

《资治通鉴》卷三十六:“太后旁弄儿病,在外舍,莽自亲候之。”可见此词历史悠久,此处有曲意逢迎之意。《红楼梦》第八回:“因想起今日薛宝钗在家养病,未去亲候,意欲去望他一望。”有了“亲自探视、问候”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未收。

在四川某些地区,特定环境下,“亲候”还有着收拾、惩罚的含义,多用于小孩不听话时,说要“亲候亲候”你,相当于说要“管教管教”、“收拾收拾”你的意思。

综上,许多方言词汇因某种民俗习惯而产生,也随着这种民俗的消失而逐渐被人民抛弃,不再使用。“袍哥”的组织形式虽然已不复存在,然而要对四川的社会历史进行全面了解,必不可忽略此种情况。因此,立足真实材料,联系民俗乃至历史沿革,透过方言词汇,研究整理方言所反映的民俗,对于全面地理解四川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十分重要。

注解

①以下简称《会通》。王洪林,名显泓,字阔渊,号共丁,四川资阳敲钟村人,著有《敲钟村志》一书。

②金兰谱:结拜弟兄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一般写有自己的家族谱系,详述自己字号、出生年月日时、原籍、现住地及通讯处等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洪林.四川方言会通.[M] 四川:巴蜀书社,2008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3]邓章应.《跻春台》方言词语研究.[M] 四川:巴蜀书社,2006

草桥结拜范文第2篇

20xx年高中中秋放假安排20xx年中秋在20xx年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与国庆节连休8天,即从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8日,放假调休8天。

各地中秋习俗南京——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草桥结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再别康桥》 西方文学 意象 文化解读

曾经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深受西方文学影响,他在散文《吸烟与文化》中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在传世名篇《再别康桥》中运用了西方文学的经典意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从世界文学的宽广视域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读,学生是很难有理解诗中真味的。

一、榆树、潭水、彩虹的西学渊源

很多学生对诗歌第四小节中的意象不理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榆树、潭水、彩虹,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那榆荫下的一潭”是指拜伦潭,此潭原是筑坝堤将河水拦起来而形成的水塘,后因著名浪漫派诗人拜伦在剑桥学习时经常在此游泳而得名。诗中讲这拜伦潭,它“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那彩虹象征什么呢?既已揉碎,却又要在梦里回味。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一章里记载有上帝的誓言,“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是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在此处圣经的文字中,徐志摩诗中极为重要的三个意象——水、虹、云彩,同时出现了。在圣经中,水、虹、云彩意象的组合指向的是约定与誓言。

除此以外,彩虹意象还有一个一般性的意义指向,就像人们常常在歌中唱的,“风雨之后见彩虹”,是生命成长必须历经的风雨,是人生旅途追求亦或收获的美丽,彩虹是人生理想的代名词。徐志摩极为推崇并努力向其学习的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在《我的心蹦蹦直跳》一诗中,曾就彩虹这一特殊意象直抒胸臆,“每当我看见天穹中一条彩虹在闪耀,/我的心儿就蹦蹦直跳。/初生时是这样,/长成人也这样,/老了也该这样,/否则,我不如死掉。/孩子是成人的父亲,/我祝愿我生命的旅程/都贯穿了自然的虔诚。”

通过对水、虹、云彩文学象征与文化意义的探究,学生基本理解了此处意象组合的逻辑起点。紧接着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就徐志摩而言,他在拜伦潭边曾与谁击水相约、盟誓立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在那个特殊的时间窗口,他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理解了,诗歌第五小节种种令人困惑之处也就会迎刃而解。作为学子,回到母校,寻梦。为何选在夜里,“在星辉斑斓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不符合一般的常理。这不是寻常学子的诗书之梦,而是诗人在独特的人生路途中邂逅的美丽又哀伤的情爱之梦。1920年深秋,正在剑桥学习的徐志摩结识了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才女林徽因,对诗歌的热爱使他们在异国他乡相恋了。剑桥的一草一木,康河的点点涟漪,都曾见证他们美丽的爱情。这里有诗人彩虹般的梦想,关于诗歌,更关于爱情。1922年年底徐志摩离开剑桥回国,写有《再会吧康桥》一诗,“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年来梦境缠绵的销魂踪迹,/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我今去了,记好明春新杨梅/上市时节,盼望我含笑归来”然而转年即1923年春天,徐志摩并没有回康桥。因为回国之后的林徽因,在古老东方的传统文化氛围里,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拆散他人的家庭,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嫁给一个有妇之夫,于是她斩断了情感之乱麻,与梁思成远赴美国求学,并于1928年3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与梁思成结婚。1928年的初秋时分,徐志摩重访剑桥,在回国的归途中,于11月6日写下了《再别康桥》。尽管一个人回到康桥,但他依然“寻梦”,只是“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尽管盟约已毁,但他依然追忆生命的“彩虹”,即便“揉碎”了,也要“沉淀”在梦里。

二、青荇异域情愫的寄托

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给予生命的巨大影响。在西方文化的环境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林徽因就是“软泥上的青荇”,青荇即荷花,是我国古典诗词里的经典意象,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秆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徐志摩笔下出荷花淤泥而不染,美丽、高洁又超然。遵循着自然天性,她的生命是如此的舒展,自由地绽放,甚至可以“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与“水草”是对应的意象,在康河的柔波里他们是那样的美好,然而离开了这个环境,竟然就劳燕分飞了。这令人多么伤感!林徽因在1936年2月写下《记忆》,“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无名的展开/野荷的香馥”“四面里的辽阔,如同梦/荡漾着中心彷徨的过往/不着痕迹,谁都/认识那图画,/沉在水底记忆的倒影!”

三、此榆柳非彼榆柳

了解了诗人人生梦想的失落,理解了诗里弥散的伤感气息,诗中另外两个意象“金柳”和“榆荫”也就不难把握了。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有“榆荫”这个意象,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与“余”谐音,暗示生活的富足,类似的例子还有中国饮食文化中经常说的“连年有鱼(余)”。《再别康桥》一诗中的“榆荫”意象与此文化意旨不同,它表达的是哀伤。“榆荫下的一潭”这一诗句包含了两个意象,一是拜伦潭,一是榆树。剑桥的拜伦潭区域遍植各种植物,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了潭边的榆树?难道榆树与拜伦之间有某种特殊的关联?是的,拜伦有诗《在哈劳墓园的榆树下》(Lines Written beneath an Elm in the Churchyard of Harrow),拜伦的去世就安葬于此墓园,拜伦早年常来这里,并且常常坐在榆树下。如果是这样的话,诗中的“榆荫”意象就有了哀伤之意。

与榆荫意象使用相似,诗中“金柳”这一意象也全无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在中国传统诗词里,凡用柳树意象,都是借“柳”与“留”谐音,表达挽留和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一诗的第二小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中国的习俗中,迎娶新娘一般都在上午,因为伴随着旭日东升的寓意,是对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的期盼。“夕阳中的新娘”,新娘与落日并置,总是不够吉祥。“波光里的艳影”一句加重了这种印象,夕阳下的光线是昏暗的,水面的波光越发黯淡;倒映水面的影像本来就给人模糊感,波光涟涟又添加了几许晃动、破碎感。其实,这诗意倒与英国文学对“柳树”意象的运用传统相符。在英国文化中,河畔的柳树因长长的柳枝垂到水面,摇摆之间会泛起点点涟漪,故而有哭泣的柳树之说。在英国文学传统中,古老的民歌里就有《柳树歌》(The Willow Song),“She hears me not,she heeds me not/Nor will she listen to me/While here I lie alone/To die beneath the willow tree.” 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描写黛丝泰蒙娜(Desdamona),她在临死时也唱“柳树歌”,表达她的悲哀并暗示死亡。而在诗人的现实生活中,1928年3月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了,从那一刻起洋溢着诗意、挥洒着浪漫的理想化的才女林徽因,就在他的心中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美丽的象征,被回忆定格在想象中的永远的林徽因。

草桥结拜范文第4篇

走在迪拜的街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它们高耸入云,外形各有千秋,但每一座都富丽堂皇,像一位位巨人。接着,你就会看见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一直延伸到远方,似乎要与大海相见,无边无际。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1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辆;地上芳草成坪;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一棵棵青翠欲滴的大树;一股晶莹剔透的喷泉;再加上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塑造了一个幸福美好的城市——迪拜。

站在迪拜的街,看到一排排高楼大厦之间有着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似乎与大海相连。又好像两个背靠背在说悄悄话。更像一条等待腾飞的卧龙。在纵横交错的大道右边,有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楼,这些高楼拔地而起,高低错落,整齐的矗立在城市之中。仿佛是一个个高大的巨人屹立在地上,守位着自己美好的家园。在大道的左边是一片片树林,而这正是迪拜的中心公园。这里树木成荫、鲜花遍地。郁郁葱葱的草地地轻柔的微风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它们绿得神圣,绿得自然,绿得优雅!草地上点缀着绚丽的野花,它们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蝴蝶,看着这如诗如画的场面,使人有种梦幻般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一颗璀璨的明珠浮现在我的眼前——喷泉在绿草怀抱之中尽情地喷洒着滴滴清亮的水珠,在那千丝万缕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银光闪闪。这不由自主让我想到那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此时此刻正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让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让它们更加生机勃勃!夜幕初临,在灯光的映耀下宛如一条条银蛇在游动。

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我不禁感叹:“迪拜真美啊!”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待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女的生存环境。同学们,让我们和阿联酋人民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奇迹。让我们一起保护蓝天碧水,共建美好家园!

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2有一个地方,有一些人民,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原本咸面板结的沙石挖去,到国外买来一些种植树的工具与物品。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在这里培养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小孩。可是这里使终还是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站在迪拜的街头,看到那宽阔平坦的大街直通向远方似乎与大海相连,左边这个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中心公园吧、排着整齐的大树向一个可爱的小娃娃,也好像在说欢迎你,欢迎你,来到了树的故乡。右边一排排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插入云霄,这些大楼高低错落,整齐的矗立在城市之中。各种各样的楼房数不胜数,一栋挨着一栋挤满城市一派迷人的景象。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滴滴”的响声在马路不停的叫,真像是马路交响曲,对了中心公园还有一个铜制成的蓝色地球好像在提醒我们多爱护坏境让沙漠不要再出现了,夜幕初临,岸边的花灯倒影在池塘里,宛如无数银蛇在游动。

大家想一想连住沙漠中的人都知道要保护坏境,拯救地球一起动手吧!

⒈地球旁边还有用两块三角形拼成的翅膀,夜晚时翅膀后面的灯光会自动亮起,这时的翅膀忽然变成了五颜六色,有时像孔雀,有时候像麻雀,还有时候想白天鹅的翅膀真美!

⒉在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中心还有一个小小花坛在立交桥上蔚为壮观美丽极了。

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3迪拜,原来是一片沙漠,在这里地面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就是块不毛之地!后来,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花草,泥土和淡水,开始种花种草,看现在的绿洲,呈现多么美丽的景象。一眼望去,只见那宽阔平坦的大道似乎与大海相连。这条大道纵横交错,远远望去,好像两个人在背对背说着悄悄话。蓝蓝的天空一碧如洗,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高大雄伟的楼房鳞次栉比,马路边上绿树成荫,到处是姹紫嫣红的花朵,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在大道右边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楼。这些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

在大道左边是一片片树林,而那正是迪拜的中心公园。走进公园,这里的树长的十分茂盛,草坪仿佛是一块绿地毯。花园中心有一颗夺目的明珠——喷泉。在绿草环绕之中尽情喷洒着,滴滴清亮的水珠在那千丝万绕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池塘之中有一个用铜做的小地球,时刻提醒阿联酋人民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迪拜之所有能这么美丽,全是靠那里的人民爱护环境,保护树林。同学们,不要再破坏环境了,不要让绿洲再变成沙漠,不要让森林再变成荒原。怎样才能让那里的植物很好成长呢?那要花费许多心思的,国家花许多钱买来自来水管,通过这些管把淡水送到花草的根部,有时工人们还要另外浇水呢!看起来,迪拜的植物都是花了许多心思来培育和保护的啊!我们也应该像阿联酋人民一样,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培育。

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4迪拜是阿联酋的“贸易之都”,不仅在金融方面远近闻名,风景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名胜旅游景点。

漫步在迪拜街头,四处林深叶茂,树木干干净净在阳光的映照下似乎还有着不少露水挂在枝头。小树苗生机勃勃地迫不及待想努力窜高点从高处俯视这整个迪拜,将美丽景色尽收眼底,小树绿叶葱茏,远远望去像是一片绿色的大地。一阵微风吹过,小树“沙沙”的笑声如银铃样清脆,好像在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说着;“欢迎你们的到来!”望着这一片绿树丛可真是难以想象阿联酋人民花了多大的心思来绿化这一片曾经黄沙遍地的不毛之地。由此可见,人们是多么热爱这眼前的一草一木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联酋人们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这眼前的树木,让城市建设更加美好,让生活更加和谐。

城市右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叫人看不到顶头,惊叹之中更对这些建筑师们有了几分敬意。城市中间,公路横穿整个城市,从横交错的大道中是一辆辆飞驰而过的轿车,形成了一条车流,真是一片繁华。

迪拜的街头风光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这一切美丽的自然风光不都是用人民的辛辛苦苦攒下的血汗钱换来的吗?正是因为有他们那热爱大自然的心才有了现在的景象,我爱迪拜!我爱迪拜的街头风光!

迪拜游玩心得体会600字范文5走在迪拜的街头,我看到那平坦宽阔的柏油大道直通远方,在两条马路之中架起了立交桥。

街道两边还有星罗棋布的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花草的绿化带。绿化带旁边一座座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插入云霄。这些大楼高低错落,整齐地矗立在城市之中。各种各样楼房数不胜数,一幢挨着一幢挤满了城市,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我继续走着,来到了迪拜的中心公园。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花园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花草,茂密的树林青翠欲滴。由草地组成的绿海,碧绿一片,格外壮观。一棵棵大树就像一位位绿色卫士、护理着环境,绿化着领土。可以说,这儿就是植物的海洋。

我们接着向着公园的深处走去,只见一股股银白色的喷泉源源不断的从地下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中喷出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闪,美不胜收,池水清澈见底,一阵微风吹来,池水不时漾起波纹。

池塘之中有一个用铜做的小地球,可能是提醒阿联酋人民要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环境的吧!在风中,人们在小草身上浇的水洒落下来,小草也好像被此感动,而感谢阿联酋人民呢!

夜幕初临,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池塘中,宛如无数条银蛇在游动。

草桥结拜范文第5篇

车子驶过一脉横亘的卧龙岗,远远便望见一座高大威武的门楼。穿过门楼,便是武侯祠。武侯祠又名“诸葛庐”“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东汉时,一代名相诸葛亮曾隐居于此,结庐躬耕,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生活。后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邀,随军征伐,任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后世尊称为“智圣”“武侯”。

据史书记载,武侯祠始建于魏晋,后世多有修葺。从历史的风烟中一路走来的武侯祠依岗而建,南滨白河,北障紫山,地势开阔,势如卧龙。祠园占地200余亩,现有明清建筑155间,对联70多副,碑刻300余块,是我国纪念诸葛亮最大的古建筑群。整个祠园以中线为轴分列景观,较好地体现了中国建筑学中的“对称美”。中轴线上建有石牌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草庐、宁远楼,两侧建有诸葛井、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三顾祠、龙角塔、汉碑亭、读书台、卧龙书院等建筑。祠园保持了元明两代的布局风格,建筑景观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宏伟,亭台壮观。

穿过“千古人龙”的石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汉昭烈皇帝三顾处”古牌坊;穿过三顾坊和仙人桥,是郭沫若先生手书“武侯祠”的正门。进了正门是大拜殿,殿内是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一门三英”的祖孙三代塑像。诸葛亮居中端坐,面目凝重,依然不减当年羽扇纶巾的倜傥英姿。殿堂檐下、柱上刻满了“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等历代颂联和匾额。殿前有明代碑廊,上刻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导游谓之:“蜀相撰词,宋将手书,既见‘人龙’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帅雄’之翰墨神工。”

殿后主要建筑有诸葛茅庐、野云庵、古柏亭、伴月台、宁远楼等。如今的诸葛茅庐已非当年的“草庐”,而是覆以茅草的砖木结构八角楼。古色古香中,映衬着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诸葛茅庐”匾额。坐在草庐中,四周景象奔驰入眼:古柏亭、野云底、半月台、躬耕亭、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等绕庐而建,成众星拱月之势。碑廊相连,错落相间,互为对景,一派恬静的园林风光。移步换景,表现出古人高超的造园艺术,所以古人有“身居一庐八面景”之说。

宁远楼雕梁画栋,坐落在中轴线的末端,是整个祠庙最高的建筑,为诸葛亮隐居南阳时的书斋旧址,楼名源自“宁静以致远”一句。楼内塑有诸葛亮凭案夜读的塑像,门柱上则悬挂着被推崇为“施政篇”和“治安策”的一副清人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从来治蜀要深思”。

一副“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的对联,把我们引入了“三顾堂”。这里松柏苍翠,曲径通幽,别有一番天地;祠内塑有诸葛亮和刘关张兄弟三人,再现了当年“三顾茅庐”的典故。塑像栩栩如生,尤其是诸葛亮纵论天下、指点江山的神态举止,传神地塑造出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和卓越胆识。

相关期刊更多

水族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草业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乡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