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我错了吗?我只是遣散的写写心情,我只是莫名的有些悲伤,我只是一介狂生,被人夺取了张狂的资本。何时,我的作文不再趋炎附势?何时,我也会感叹落叶而后忧伤?何时,变得那么冷清孤傲?何时,孤独的写着让人难以读懂的文字。

青春的文字本张狂,可是试卷上那鲜红的“作文要加强,主题不集中。”触动了我的心,是谁规定写人一定要写他让你多么多么感动,写景一定要写生机勃勃鸟语花香,写物一定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写个小草还一定赞美一下它是多么多么坚强。曾几何时,老师告诉我作文就是要写出你真是的感受,可现在,这感受却换来个作文50分。我动摇了,我在想是不是该改变了,是不是只有遵从那些条条框框才能打高分。

我懦弱,不习惯接受老师眼中的那丝异样,不习惯试卷上那血一般的颜色。可是,青春的我们不甘心,我们有好多好多话想说,我们不想玩那些条条框框,我仔细搜寻,收理着那些浅散的记忆,却只记得当我写“这碗炒面吃出了幸福的味道。”时老师一脸的气愤。写“那些枫叶触动了我悲伤的回忆。”时老师很不自然。是啊,这些话语没什么,只是我不太想写老师安排的那个条框。或许,有一天我也可以很自信的跟老师说“这个话题我也可以这样写。”

青春,我们偶尔疯狂,偶尔感伤。青春,就是要坚持,写你该写的。青春,就是要改变,不跟随谁的条框。青春,就是要勇敢,做自己。我们读遍了名人的书,可又有哪个名人不是用自己青春的那份热忱,那份坚定,那份冲动,那个想法去写的呢?又有谁,是在规定的话题中写出了不朽的名篇?青春,你可以说苹果是黑色的,如果你有足够高理由的话。不必在意那个分数,因为,清楚的我们不围绕话题转。

话题是花朵,你可以写勇敢;话题是幸福,你可以写坚强;话题是感恩,你可以写些信心;话题是永恒,你可以写流星。如果你认为你写的足够代表这个话题,代表你的心情。那么写下来,没错。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2010年上半年,又一本青春读物《靛蓝小孩》闪亮登场。这本由80后作家刘卫东主编的MOOK(杂志书),其定位在首期卷首语中清楚阐明――“把年轻一代的成长以对话、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深度对话的基础上,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通过这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我们终于有一个共通的平台了……”没有经历过70年代物质、精神的赤贫,却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新风,处在时代历史的转折点,无怪乎80后、90后的青春成长看起来迥然异于前辈。“80后”这一称谓横空出世时,舆论一致对这个群体质疑忧虑,转眼一个十年,80后的青春沉淀在了成长的福尔马林中,他们越来越表现出社会担当的一面;90后的青春正闪闪耀眼,站在青春的十字路口张望,敏感地洞悉青春的小情怀小情绪……《靛蓝小孩》试图搭建的正是这样一个两代人沟通并且互为参照的平台。

《靛蓝小孩》第一期的出版即明确地扣准了这一定位,选取80、90中代表性的作家,例如蒋方舟、甘世佳、小饭、颜歌、张佳玮、步非烟、张牧笛等通过自我阐述或对话的方式,展示了各自的青春成长画卷。文体形式多元丰富,既有像蒋方舟文化沙龙式的闲谈,也有邢娜严肃犀利的评论之说。文内涉及的选题也多为80后、90后普遍的生存成长状态:“幸福”“理想”“高三”“少年”“爱情”“男生”“女生”“梦想”“现实”……试想,站在青春门槛外顾盼之际,谁的涉世之初没有遥想过这些关键词?也因着这些关键词,在彼时误以为漫长的青春期里滋长丛生了无数小情绪,再经发酵扩张,成就一个个敏感或坚强的“花季”“雨季”。

青春啊,走过的人缅怀它,正经历的人挥霍它。九把刀如是说。面向80后、90后两代读者的《靛蓝小孩》无疑也暗含这一二元结构,80后作为青春的“过来人”和见证,无一不用缅怀、追溯、过去时的笔触,触碰那些渐行渐远的日子:甘世佳有关菜场的别致成人礼、胡坚恢弘的高三回忆、夏商周追忆爱的消逝……时光给这些回忆覆上毛绒的光,其中的细节明明灭灭,感动至今,同时也给后来者留下线索路标,遗忘或铭记那些繁盛、琐屑,和成长记忆一同不朽。

而正茁壮成长的90后们,战战兢兢分享他们的青春之体验,书写抒发着进行时的毫厘点滴。他们没有后知后觉的遗恨或者回眸一瞥的惘然,明朗鲜艳的他们和每一个分享者谈笑风生。彼时以“语出惊人”跃入大众视野的蒋方舟,如今豆蔻早过,多了一份淡定从容,却依然掩盖不住那份骄傲自信。毕竟,有些人的青春已沦为记忆,而她的青春还叫青春……

切口的精准选定,使这一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沟通之用。80、90这样的二元设置,使杂志整体呈现出一种“对谈”之姿:缅怀对话、借鉴励志两不误。有评论家感慨,是该轮到90后登场了。或许在又一个十年,我们会收获像韩寒、郭敬明这般风云的新领军人物,我们会看到青春又悄然变换了新姿。《靛蓝小孩》充当了80、90青春交接的关键一棒!

蓝色,忧郁之色。靛蓝,乃蓝颜色中的某一色阶,正如80、90的孩子们亦经历过或经历着人生历程中某个特殊的阶段。因其特殊,此去经年,我们依然深深记得那样的靛蓝时光里,有一个孩子的身影似曾相识,像你,像他,像我……

节选:天才作家的青春反思与蜕变

所谓后青春时代,是指在我们度过青春期之后,直面生活的这段时光。

蒋方舟、步非烟、韩寒、田禾、刘卫东等人,他们的个性魅力充满感染力,在这个时代他们就是我们的心灵偶像。这是一群充满想象力的天才作家,他们一度是整个社会的话题中心,在媒体掀起轩然大波。他们每个人的青春时代,五彩缤纷而不乏个性,敢说敢做。因为他们有激情,以及不羁的性格,他们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励志功课。

蒋方舟:一个跃跃欲“说”的小龙应台

蒋方舟曾在《新周刊》做“微博”的专题时写文谈自己迎来了“话痨的春天”,蒋方舟毫无疑问是一个十分乐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而且,她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冷静地剖析问题的能力,在同龄人中并不多见。蒋方舟从12岁就开始借写作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而她本身也成了被世界看的一个“现象”。

在湖南卫视的一期节目中,她同许知远、吴晓波等人对谈,当她谈及自己需要话语权时,那两位知名人士当下反问道:你还没有话语权?蒋方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越来越多开始参与到公众话题的讨论中来,那种跃跃欲“说”的姿态还有那种心忧天下的状态,真的有一些小龙应台的架势了。虽然她还没有龙应台的为民请命的那种使命感,但我们能从她看似轻松的表面下看到她那颗真挚而热诚的心。与她交流过,你会知道,那厚厚的文字描写的关于青春的记忆还远远不能表达蒋方舟内心的全部。

如果你能坐下来听她说,你会发现,她有着自己的判断力、观察角度,她的写作越来越多涉及到现实问题。她未来的方向和高度远在众多商业之上,从七岁开始到现在,她已经经历了太多的热闹与起落,她的才华其实才刚刚开始,那是一条新路,之前的都是铺垫。蒋方舟,这个冷眼看世界的孩子,她会走得更远!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一、 亚文化研究是解读青春电影的切入点

中国青春电影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但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却缘于20世纪初以来的社会思潮。自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一词,其后则有、陈独秀等人在《青春》《敬告青年》等文中提出“青年”要具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的评价标准,从而将青年从描述性词汇提升为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重新认识了“青年”。这一时期的电影中塑造的青年多为具有报国热情和青春朝气的新时代青年,如《铁流》中的刘铁生、《时代儿女》中的赵仕名、《热血忠魂》中的热血青年。这是一批肩负着时代使命和人生追求的青年,他们将人生追求交付给国家。进入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下,“文艺工作工农兵服务”成为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受其影响,中国电影的青春形象转换为肩负使命的“时代儿女”。陆柱国在回忆《战火中的青春》创作时写到,电影主人公雷振林是“勇敢得有点冒险,直率得有点粗野,自信得有点主观,倔强得有点蛮横……总而言之,他的缺点正好是他的优点的不适当的延续。”[2]雷振林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青春形象的另类,但他身上所涌动的正是将时代的使命内化为自我要求的有为青年,延续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对青年的一贯认知方式。

进入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青春电影开始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并形成了一种与反抗社会主流价值为表现方式的呈现时代被忽视的亚文化圈的新形象。这一时期的青年形象多被塑造成“为彼时一些意识形态宣传所蒙蔽,简单冲动,幼稚而天真,而正是他们身边的老年干部的受难使他们最终觉醒,并走向了抗争之路”。[3]同时,喜剧电影、故事片出现的新时代青年形象开始逐渐冲破思维惯性的束缚,努力塑造展现独立意识和生命活力的青年形象。如电影《小街》中由郭凯敏塑造的工人,就成为了不与时代的洪流相认同的新形象。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中国电影中不同的青年形象就是不同阶段文化的晴雨表。但当下意义的青春电影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根源不仅是中国电影创作机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将青年自身的意识表达作为表现对象,而是在不断强调青年所应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重,将其塑造成为代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艺术载体。

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青春电影是以青年生活和青年价值观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类型电影,其本质是反映不被社会主流文化给予积极评价的一种亚文化形态――青年文化。西方学术界自20世纪4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70至80年代的伯明翰学派都曾对“后亚文化研究”展开过深入的讨论。中国学术界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在“文化热”的影响和带动下,给予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存在着单纯借鉴西方理论和自我理论创新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西方学者曾指出:青年文化的研究要“概括年龄和性别角色在青春期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了代际关系、家庭角色、职业选择和社会责任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于青年生活方式、行为和角色认同的影响。”[4]西方学者的研究总结出青年文化的基本特质事叛逆――以违背成人世界给予的社会定位作为论证自我存在的意识表达,其下又结合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社会等级的青年自身的情况形成了相似但不相同的青年亚文化。

中国学术界近年也来逐渐关注到青年亚文化问题,马中红指出:“亚文化是一种普遍而又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共存于同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体系中,但它通常又是一种与主导文化具有明显差异的文化形态。”[5]当代青春电影应该被理解为以青少年亚文化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诸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在讲述高中生生活的同时基本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并未将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作为表现对象,呈现出“次文化”特征。又或者是《头文字D》等青春电影主要反映了飙车、早恋等青少年参与社群活动,即便偶有激进性也是一种青春期荷尔蒙的表达。中国电影并不热衷于在青春电影中展现反抗社会的题材,而是根据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出发,将校园青涩的爱情、懵懂的梦想和单纯的生活作为表现对象,带给人们一种温情脉脉的幸福感。

二、 当代青春电影的主题嬗变

到了2000年之后,当代青春电影开始真正成长起来,并形成具有鲜明主体意识、符合青年自我审美期待的艺术风格。在孕育当代青春电影的诸多因素中,我们始终不能忽视中国社会转型和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影响力。学者指出,我国社会自20世纪90年代就逐渐从“老年本位”向“青年本位”过渡,“所谓老年本位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体制下以老年为中心的一种文化形态。而青年本位文化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以青年为本位的一种文化形态”[6]。即社会文化的创造力和诠释权逐渐归属于青年一代。当代青春电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在“老年本位”的社会架构中“全体社会成员以目今流行的行为模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7]。随着中国社会年龄构成和文化表达方式的转换,青年一代转而谋求新的方式来证明自我存在的意义,他们通过网络、大众传媒等渠道获得了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所赋予的自我加以,在模仿、学习和效仿中逐渐培养起青年一代的亚文化。

以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古惑仔”和“逃学威龙”系列电影为例,此类影片的表现对象也为青少年,并以区别于大陆主流文化的全新价值观吸引了青年一代。观看此类影片的青年中,很多人正是在电影的引导了以被发现和被确立的方式建构起一套全新的青年文化,并试图将其付诸于实践。此类曾被冠以青春电影的作品,在塑造青年一代价值的同时,也促使我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青春电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曾经目睹能源形式的变化、通讯手段的更替、人性定义的反复,能够敏悟宇宙开发的限制,有限世界的确定性,以及生与死的不可悖逆。”[8]电影已不能被界定为纯粹的价值表达手段,更应被视为诠释历史的方式。在历史的诠释中重塑起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并由此影响了受众群体的价值观。因此,我们认为当代青春电影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它不仅应被视为视听享受,更应被理解为塑造青年一代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在前文的论述中,我们曾针对20世纪30年代和五六十年代的青年电影进行讨论,二者的共性在于前喻文化形式赋予了电影时代的主题,并以此引导了青年的价值观塑造。从电影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说,《时代的儿女》告诉青年人要敢于反抗包办婚姻、《青春之歌》向青年传递了将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时代主题,可称为具有时代正能量的佳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的价值观和青年群体所认同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很少能听说并喻文化模式能够单独地代代相传”。[9]因此,当代青春电影不能再沿袭早期青春电影的情感表达模式,而是要采取能够被受众所接受的内容来传递这个时代的正能量。以1999年拍摄完成的《洗澡》为例,严格说来这部电影不能被界定为青春电影,但它所折射的父子两代人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正是当代青春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父子的矛盾不再是以激烈对抗的方式来解决,转而选择了以儿子理解父亲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的主题在2005年拍摄的《向日葵》中得到了延续,父亲受时代因素的阻碍丧失了作画的资格,转而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托在儿子身上。但这种以父辈的“体罚性的物理约束”[10]往往只能带来更为叛逆的反抗,从而弱化了其在道德教化中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电影的高明之处在于,主创人员没有将儿子最终的结局描绘为背离绘画的人生选择,也没有按照传统的大团圆模式来弥合父子两代的矛盾,而是将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最本质的问题直接表现出来。由孙海英所扮演的父亲,在父子矛盾最为理解的情况下表达:“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你这一辈子都休想和我们没关系”,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青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电影作品除了传统的爱情主题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父子矛盾。从《洗澡》的理解到《向日葵》的激烈冲突,其背后表达的已不是青年应将自己的人生选择与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宏大叙事,而是谋求探索人性深处更为古老的话题――父子矛盾,其本质就是控制与反控制的对抗。从宏大叙事的时代主题到父子矛盾的探讨,青春电影始终是带探索青年理解父辈、理解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进,进而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 道德教化是青春电影的历史责任

根据蔡智恒撰写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版《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一次让网络词汇“恐龙”“青蛙”进入到电影作品中。该小说还被改编为越剧,“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生生死死的爱情让人感动之余,也可以把一些青年观众召回到越剧剧场里来”。[11]由此开启了传统与现代相嫁接的艺术创作道路,它预示着青春电影主题再次发生了变化。其突出特征是网络爱情、校园恋爱和职场生活逐渐取代了宏大叙事和父子矛盾的传统主题。新的主题促使电影人思考,当下的青春电影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借鉴自好莱坞电影《欲望都市》的《杜拉拉升职记》和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的《我的美女老板》,在将电影的场地转换至现代都市的同时,更混入了青年当下的生活。此类影片的成功得益于以商业媒介中被青少年认可的文化符号作为主要的情感表达元素,而不再是深刻的人性主题。“商业媒介可以给青年人提供能够依赖的‘符号资源’,同时他们可以理解他们的社会体验并建立他们的社会认同。”[12]

《杜拉拉升职记》是当代青春电影发展的转折点,该片在票房收获过亿并赢得了业界的好评,为青春电影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港台地区以《那些年》《艋钾》为代表新型青春电影则为当代青春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照。学术界也将《杜拉拉升职记》《失恋33天》等称为“新都市电影”[13]《那些年》则取材于“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围绕着男女主人公青涩的校园爱情,是青春电影的另一种类型――“《那些年》通过导演的个人回忆,将观众带回了那个青春萌动的高中时代,重新体味苦涩又珍贵的‘初恋’的滋味。”[14]《杜拉拉升职记》和《那些年》是当下青春电影两种模式的代表作,分别讲述了青年在成长中必须面对的爱情考验和职场经历各种挫折,当他们能够在肆意的青春中从懵懂的恋爱和职场的磨练中走向成熟时,唤醒地绝不仅是某一地区青年的情感共鸣,更视属于21世纪的青年心中共同的情感悸动。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类青春电影的动情讲述背后缺乏较为深入的社会思考。不仅没有在电影中贯彻青春电影所应承载的时代主题,甚至又将青春电影导向爱情电影的模式化倾向。

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徐静蕾出演的女主角杜拉拉从普通职员到职场精英,其自身的成长历程的人生经历展现的全新的青春生活。而这一客观存在,却不被普通大众所了解的白领职场生活正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渐被人所了解。但我们也需要看到,此类影片所渲染的以个人奋斗和职场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生存境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或将要展开人生事业的青年而言,展现的是一种唯利是图的人生奋斗方式。尽管我们不能否认职场残酷性是客观存在,但在渲染此类生活场景时采用更为委婉的方式,无疑将使青春电影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的作用得到提升。对比而言,电影《那些年》在展现青涩的校园爱情时所采用的方式则更为真诚、更为温和,不仅让观众在欣赏影片时能够回忆自己的青年生活,更能让人激发出对美好、纯洁的爱情向往之情。青春电影所表现的特殊对象和独特题材,是真正展现一个时代的青年最美好的情感和最真挚的内心世界的情感浓缩。借助青春电影所展现的正能量,不仅可以让青年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摆正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也能够通过对比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

有鉴于此,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情感诉求,对青少年情感世界施以内化式的“陶冶”,是青春电影在青少年道德教化中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这将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需要我们从每一部电影的主题设定、剧本创作入手,怀着对电影艺术的崇敬之情来展开我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14]赵宣.新时期以来大陆电影中青年银幕形象与文化景观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5:1,187.

[2]陆柱国:《战火中的青春》习作琐忆[J].电影艺术,1963(5):46.

[3]徐勇.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与“青年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2012:115.

[4]基思・哈恩・哈里斯.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6.

[5]马中红.2012年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论略[M]//马中红.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6]葛红兵,姚新勇,王韬.九十年代青年本位文化三人谈[J].青年探索,1997(4):4.

[7][8][9](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51, 85-86,51.

[10]金定海.表达与被表达――“90后”代际话语权的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3(4):31.

[11]申淑芬,晓包.越剧与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J].中国戏剧,2002(10):33.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导语】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今年,初中学业水平语文考试作文题目以“我的青春寄语”“为青春写赞歌”为主题,成为初中学考年轻学子中学生涯一个宝贵的回忆。

作文题目里展示了毛泽东写给父亲的一段话,然后请考生以“我的青春寄语”为主题作文。上午,泰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结束,不少考生带着青春洋溢的笑容走出考场,分享今年初中学考的作文题目。

花季雨季的美好年龄,青春是最绚丽的色彩。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今年的作文题以“青春”为题,呼应了初中毕业生们青春活跃的年龄和时代的重大主题,发掘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一

青春期教育是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一特定阶段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与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吴阶平教授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青春期教育是针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从总体上说是人格教育、人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遵纪守法教育、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教育。” 性教育是青春期教育的核心,青春期性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性健康教育。这是人生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纠正与性有关的认识和行为偏差,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教育的基础上,将重点置于性的伦理道德、法制、情感、审美、人格等的素质培养教育上。“性知识教育可以指导青少年保持性的心理和心理健康;而性道德教育则能够帮助青少年在顺利完成青春期转折过程中建立起高尚的情操;在性观念上的自尊、自重、自爱教育,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全发展。” 因此青春期教育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和医学等学科知识创立和建设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即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性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2、技能:教会学生解决青春期困扰、疑惑及问题的实际技能,如怎样建立自信,如何发泄感情,如何与异性相处等等;

3、态度:即对性别的态度和对性的态度,如男孩对女孩的平等态度,对性问题的科学态度等等;

目前,学校青春期教育存在很大问题。高中学生专题课程不断增多,学生课程负担加重,教育部门对青春期等专题教材作了调整,学生青春期教育也削弱了。一些学校的校长常以“课时太紧张”、“没有教材又没有老师”等借口不开青春期教育课,这种情况在远郊区县尤为严重。现阶段多数学校每学期只安排一、两次青春期生理卫生课,很多学校甚至一次都没有,有的学校虽然很想向学生提供这方面的教育,但却苦于没有好的教材。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把握时代脉搏的青春期教育的教材。事实上青春期教育教育的实施需要多种教材,小学高年级要有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中学生要有自学用书,教师用书,最好同时配备相应的家长用书,使学校青春期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青春期教育的目标和任务:青春期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性观念和健康的性心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具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性行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学习《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解决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发育不一致的矛盾;纠正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性观念对青少年的影响;预防青春期性错失足,维护社会稳定;开展青春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开展青春期教育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文明水平。

总之,广泛开展青春期教育,不但可以教育帮助青少年,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和老师对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的重视,正确引导他们,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变化,消除困惑与苦恼,使男女生关系自然融洽,交往有度,收到使学生明智、知文、懂情、正行的良好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二

最近,不断有家长诉苦:孩子顶撞他、不服从管教,他为此多次动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没什么效果,怎么办?

听了家长无助的声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许此时,经历过儿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了解他的苦恼,我尽我所能帮他发现教育的问题,想一些办法帮他解决,送走他后,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长应该明确两点:一是孩子为什么不服从家长管教;二是怎样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点,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长应搞清原因,特别应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后才能正确施教。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话题往往比较轻松,当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第二点,是教育的方法问题。宽容与约束都重要。对孩子宽容好还是严格好,并没有一致的意见,现实中家庭教育失败的教训往往过分宽或过分严。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求知欲更强了。周末,家长可带孩子参加展览会之类的活动,让他见见大场面,开开眼界;能独自处理的事情我们都放手让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学习、生活计划;如果做错了什么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让他自己将那些不对的行为和同龄孩子对照,让孩子自己去领会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确实令人头疼,但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教导帮助下,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实家长不仅是教会孩子走路的人,还应该是陪伴着孩子学会奔跑的人。许多家长很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但是却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候。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他并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它意味着朝气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来。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从儿童转变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们总是慌乱、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只乘风而上却摇摆不定的风筝,作为家长,就要紧紧攥着手中的线,给他们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时时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带着尊重的、心灵上的陪伴。他们开始渴望挣脱内心的牢笼,追求独立和得到认可。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选择空间和权利,让他们自主权衡,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同时也要告知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都会伴随左右,给予坚强的力量。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态。代沟就是在“你不说,我不懂”的情况下产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们不去修桥,反而筑墙将自己围起来。”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愿意放下家长骄傲的架子去聆听,他们会给你一切走进内心世界的机会。

每个家长都有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方法有成百上千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四

参加了在教师进修学院举行的由计划生育协会举办的“生育关怀—青春健康”培训班。

通过这一课程的培训我认为,青春健康教育主要针对目前在校、闲散在社区的、以及年龄处于10—24岁的青少年,为青少年提供青春期教育宣传方面的服务。通过为期2天的培训,不仅使我学习到了性的知识、性行为带来的后果,预防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预防意外怀孕、安全套的认识和使用以及未来家庭的计划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授课填补了对青少年青春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这一环节上的不足,增强了要做好对青少年在性健康心理上的重要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与青少年的接触中可以适当普及一些青春期性健康的一些知识,对于一些有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方面的青少年,可以个别对其进行心理上咨询与辅导,或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活动,让社青能对性健康教育有所的了解,帮助他们安全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青春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参加这一班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帮助未婚的青年坦然的面对性与生殖健康问题,学习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提高自我风险评估以及同伴/伴侣沟通的能力,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

青春期教育通用心得体会范文五

今天,听了邵老师讲解的关于处在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使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让我增长了教育孩子的认识,学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听完老师的讲解,方知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存在许多误区,甚至有错误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使孩子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得不到有效发挥。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其它的事情都不用孩子去做,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孩子在生活上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各门功课能考出高分,考出好成绩。“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家长对孩子制定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就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后勤保障工作。如果孩子想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时,就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是孩子考出了好成绩,那家里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要是孩子考差了,那家里就是阴沉沉的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在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家长们舍得花很多的钱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提高班,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比上学还累、还忙的周末。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孩子的看法和家长的看法不同,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家长就觉得孩子不听话,如果再和家长顶嘴,就觉得孩子的逆反心理强烈,其实这都是孩子处在青春期这个阶段的一些正常表现。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进行积极的引导,信任孩子,他们需要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关爱,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友谊。

平时我们要多关爱孩子,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不能事事都干涉,那样必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如果使用高压手段、家长作风来管理孩子,将会引起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心理。简单粗暴的方法来管理孩子是行不通的。我们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便对症下药解决孩子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不对孩子随意加以指责,胡乱批评孩子;在管理孩子上家长要做出,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能让孩子心情愉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待孩子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主动寻找值得赞赏孩子的理由,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当发现孩子的缺点时,要多一点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能有所进步就可以了,纠正孩子的缺点要切合实际,要有耐心。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平等;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多给孩子一些信心,让孩子自己感到“我能行”,要尊重孩子的.正确选择,尽量少用命令的口气说话,让孩子知道我们都是平等的,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少一点生活上的关照,多一点精神上的关怀;孩子能干好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干,让孩子们尽量的能够在生活上自理,在精神上我们要多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积极的进取心态。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

安庆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安庆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