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街头时尚

街头时尚

街头时尚

街头时尚范文第1篇

施里曼在小亚细亚某处临海的山坡上刨来刨去的时候,他内心总是浮现出海伦在特洛伊城“完美无缺的街道”上漫步的画面,这幅足以令他“双手颤抖得不行了”的画面后来引导他找到了那座两千多年前被阿伽门农焚毁的古城遗址。面对那些错落有致的黑色墙角,施里曼看到了一个伟大城市的“躯体”,他确信,正是这些街道,成为特洛伊人不贪恋室内而热爱户外活动的原因。因为“看上去,任何一条街道或者街道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足够的阳光照射”。

街道之义

事实上,施里曼的想象出现了空间上的错误,即使是在荷马年代,更不用说是在城邦制大为流行的古典时代,人们对于广场的热爱远胜于他们对于街道的迷恋。因为那时根本不存在汽车乃至大型马车等运输工具,仅仅供人或单列骡马行走的街道狭窄而又起伏 不平。喜欢夸夸其谈的苏格拉底总是快步穿过许多挂满滴水衣物、飘满人畜粪便气味的街道,到人声鼎沸、阳光灿烂的广场去兜售他的真理。擅长演讲的哲学家、小商贩和游手好闲之徒,是公共广场最常见的三种人,由他们构筑起来的城市公共景观,直到罗马帝国时代都不曾改变。

如同鸡和蛋的关系,城市和街道在发生学上的纠缠常常掩盖街道价值谱系的真实脉络,但可以明确的一点在于:是广场而不是街道,成为早期城市市民公共生活之源。考虑到宗教和政治在那个时代国家和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集会和指令最佳场所的广场便有了不可替代的权威。的确,代表着城市权威意识、秩序和广泛认同感的广场创生了城市的公共生活与共享价值,但街道在后来迅速改变了这种价值的流向,正因为如此,那不勒斯这样一个找不到宽阔规整的大型广场的城市,会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魅力压倒罗马的人间乐土。

街道重新界定了城市的格调和精神气质,令其数百年积累起来的公共性,被稀释为一种高度个体化的诉求。看看《十日谈》便可以知道,薄伽丘笔下快乐的那不勒斯者似乎更喜欢街道某处僻静的角落,而寂寞的思春者总是趴在阳台上,期待脚下的街道随时出现奇迹――当然,奇迹从不落空。

所有的大小街道汇集于一个广场,这是路易十四这样的集权者最愿意看到的城市景观,但不幸的是,相对于广场而言,街道的隐蔽性和多样性为那些讨厌甚至惧怕城市公共性压迫的人提供了一个自由散漫的新空间。从广场转向街道,是城市最激动人心的一次自我拯救行动,这一行动在欧洲至少历经200年的磨难,终于在19世纪的巴黎达到高潮。

街道之起

的确,如果从一场运动的角度看,街道的新身份是在19世纪的巴黎获得的。

豪斯曼,一个兼有警察局长身份的城市集权主义者,把拿破仑三世交到他手里的巴黎带进了“一场巨大的投机繁荣之中”(本雅明语)。事实上,他恰恰是从街道下手的。他在一次集会的讲话中表明了他对大城市飘游不定的民众的痛恨,他试图突出街道的政治权威(作为意识形态)与商业繁华(作为想象性装饰)的结合。不聿的是,他做到了。但是,这种软硬兼施的结果反而歪打正着地催生了街头自由主义的反抗萌芽。如城市研究者罗塞塔・布鲁克所言:“事实上,权威的监督和舆论管制这两种力量不但没有压抑街道的激情,反而照亮了黑暗萎靡的街头生活,并奇迹般地催生了独立的草根文化及其行为准则,最终,它把街道变成了一种神话。”

这种神话最为突出的表征便是:街道反叛意识和边缘特质在19世纪被一种貌似革命的波西米亚风格所取代一一尽管这个革命在当时并没有很快开花结果。从露天广场辐射出来的大小街道上的咖啡馆里烟雾缭绕,狂想家、失意文人或政客以密谋者的做派,一边把酒畅想革命,一边用诗歌和调情。如我们在巴尔扎克、雨果或狄更斯小说中所见,那些曾经在下水道里缩头藏尾的鼠辈们终于掀开了井盖,街道成了“革命”的策源地。

毫无疑问,本雅明是第一个把街道波西米亚风格加以诗化并使之彰显的知识分子,他带着童年时代对柏林街道的散漫体验和温暖记忆,一眼就看穿了豪斯曼式的繁华巴黎街道背后深藏的波西米亚气质,并使那些可以统称为“街头拾荒者”的人们(他们中就有不少是大麻吸食者和恋尸癖),在身份上得到一次富有革命意义的诗意认证。接下来我们看到的便是,这种“波西米亚气质”混合着街道个人主义的放浪形骸和无政府主义虚弱的救世情怀,在1789年群众街头的血腥狂欢之后,在未来不到200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两个高潮:1871年(巴黎公社的街垒之战)和1968年 (索邦大学领衔的五月街头抗议风暴)。

街道意识形态中革命隐喻的极致发挥,促进了街道公共意识的集体性出轨和街道无政府主义在个体意识及行为中的延伸、爆发甚至狂泻,比起19世纪中后期的巴黎而言,若干年后,美国青年在加州伯克莱校园或者纽约地下铁里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狗尾续貂。

街道在个人成长史上的意义,在19世纪以后的美国城市很快被强化为一种时髦的主流意识。“只有在街道上,青少年在性意识方面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身份。过去,自觉脱离恋母情结的第一步,便是走上街道。”罗塞塔・布鲁克的这一论断,不仅成为《纽约黑帮》街头景观的哲学依据,同时也为我们观察街道的叛逆品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点,于是我们看到:在城市日益秩序化和威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们来到街头,来到那些被废弃的建筑 (多半是作为上两个世纪工业意识形态象征的大型厂房和码头)或堆满垃圾的后院,他们的行为显示,似乎只有这些由盛极一时的政策所抛弃的空间,社会下层的人们才能发展成一种风格及观念。DMS、水磨牛仔裤、混合着 无厘头机智风格的涂鸦以及嘻哈大行其道,而随着大麻、黑帮枪战以及飞车党等新老角色的加入,好莱坞很快就与时俱进地把街道弄成了比酷的新舞台。

街道之死

但即便如此,最新一轮的街道革命决不是由这样一帮乳臭未干的街头混混们完成的,事实上,他们只是上两个世纪街头革命传统的寄生虫。20世纪最有力量的思想家之一的鲍德里安,提醒我们注意到一种消费性力量对街道文化致命的改造。

鲍德里安继承了本雅明的批判取向,但他选取的背景却是全新的:在一个由电视和网络主宰而不是由政治权力操控的美丽新世界,大多数以前热爱街头的群体开始迷恋一个在他们看来比现实世界更真实有趣的虚拟世界,他们重新回到室内,继而淡出历史一一在广告商的定位中,这是一个缺乏消费能力因而也是应该被忽略的群体。相反,门外的街道则成了那些“在外貌和生活习惯上争奇斗艳”的秀场。玛丽莲・梦露在纽约第五大道地铁出口处被鼓风机吹起的裙子所形成的经典瞬间,只是揭开了日后旷日持久且声势浩大的街头时尚秀的序幕,而其中隐含的“看与被看”模式已经浓缩成一个关于城市欲望被重新整合的寓言。

街头时尚范文第2篇

最近,素以综合专业运动著称的亚礼得突然高调宣布,本季新品将实现从专业运动向时尚潮流的跨步,宣告了亚礼得品牌建设迈入全新时代。与此同时,另一专业篮球品牌沃特的“中国街球之旅全国海选”也拉开帷幕,这也意味着,一直定位专业篮球装备的沃特将摇身变为街头时尚的“篮球玩家”。

这两年来,一批极具街头运动特点的泉州运动品牌纷纷出击时尚运动用品市场,究竟是出于特色定位的考虑,还是基于新兴文化的营销战略?

转型“潮”

几十根木条撑起来做鞋架,粗犷的麻绳用来悬挂衣服,色彩绚丽的涂鸦做背景,这就是亚礼得时尚潮牌的首次亮相!

据悉,在为期4天的亚礼得2011年Q1产品订货会上,亚礼得向商展示了包括新潮小配件在内的全新产品线,产品设计用色大胆,更在款式上沿袭了日韩最新潮流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其实亚礼得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早在两年前,八哥鞋业就提出了“板鞋世家”的定位,步之霸品牌则直接将原来时尚运动的定位转型为“街头型格运动”。街头运动群体已渐成泉州运动品牌的重点市场之一,它们纷纷从产品线加强自身品牌对潮流的演绎。

此前,八哥携手韩国SIOR服装设计公司,开始延伸潮流服饰及配件等系列产品,逐渐全方位进入鞋服经营,让追求潮流的年轻人不再注重运动与休闲的区分,而更注重个性与潮流的感受,如今露脸的八哥运动牛仔则是八哥板鞋的搭档商品,既延续了品牌风格,板鞋+运动牛仔也符合年轻人的全新潮流。

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概念创新,记者从步之霸(中国)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了“中国街头文化研究中心”,这在国内尚属首例。目前在广东中山,步之霸全新的街头装备设计中心及流行趋势研究中心也正在着手组建。

九洲同行首席策划郭汉尧认为,对于泉州运动品牌来讲,街头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新潮、时尚的运动,因此,街头运动的产品系列自然成为时尚运动品牌不可或缺的一项,而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小运动品牌来讲,它又是时尚运动领域细分渗透的又一渠道―――街头时尚。

寻找新市场空间

在当今的中国都市,单车、滑板、直排轮滑、滑板车、街头篮球、街头足球、街舞等源于国外的街头运动正在被新一代年轻人所接受,这种运动形式正在一部分年青群体中流行开来。与此相应,随着国内街头文化潮流的兴起,国内运动用品大腕纷纷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

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NIKE、ADIDAS等相继增加了其潮流品牌NIKE360、ADIDAS Y3的推广,有着街头风格的产品系列的比重正在增加。在活动推广方面,有关街头运动的赞助亦为泉州品牌所热衷,早前便有德尔惠邀请美国街头风格的哈林篮球队当代言人,361°举办的“娱乐篮球”活动是街头风格,安踏和特步也相继赞助了极限运动。

据透露,亚礼得掌舵人陈永培曾为品牌转型远赴日韩等地考察。他表示,新文化带来时尚,将催生新的一片运动市场。接下去,陈永培将进一步组织亚礼得经营团队到美国、日本、韩国等街头文化盛行地进行渗透调研。

“文化孕育市场,我们更应该抓住新文化现象抚育出更广阔的时尚市场空间!”步之霸总经理林清洪如此感慨,“后奥运时代到来,国内运动品牌一线阵营与二、三线阵营的差距不断拉大,在泉州,安踏等专业运动领域的品牌霸主地位不可撼动,而时尚运动、休闲运动领域又拥挤着众多的品牌,我们希望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同城对手包围下,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

“根”在何方?

晋江作为国内运动品牌之都,聚集着国内80%以上的运动品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众多运动品牌无法回避的问题,产品及品牌定位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不仅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亦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走出自己的特色”成为很多品牌的共同呼声。这些发展中品牌开始思考如何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率先尝试在品牌定位上寻求创新,于是,一批诸如街头玩家、潮玩世家、时尚潮牌的概念也相继在市场中出现。

郭汉尧表示,泉州鞋企选择定位街头运动领域,是目前泉州众多运动品牌寻求差异化营销突围的很好借鉴,虽然这种企业进入一个新市场将面临从产品设计到营销推广的诸多挑战与考验,但至少为自身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行业中找到了一片新的“蓝海”市场。

但是,街头时尚的根是否还在“运动”?这需要企业作出全方位的综合定位。

林清洪坦言,步之霸转型做街头时尚已有两年时间,如今还没有完全摸清品牌定位的最终落脚点,步之霸瞄准的是街头时尚,但毕竟出身运动品牌,究竟该不该摒弃运动帽子,让他取舍两难。在某种程度上,运动是一种时尚生活,但基于街头文化的时尚更强调的是个性彰显,无法兼顾综合运动的一些产品表现,离开了运动,就是一个街头时尚服饰品牌,步之霸街头时尚何去何从?他们目前还在委托奥美广告对品牌重新定位调整。

街头时尚范文第3篇

Tommy Ton是著名时装街拍摄影师,于2005年成立时装blog Jack & Jil,上载他富有时尚触觉的街头照,并经常捕捉到时装编辑的穿衣风格,广受时装迷欢迎,网站每星期浏览量达265,000。连卡佛2009年的春夏系列广告,亦找来Tommy Ton拍摄。他亦为Style.省略定期拍照,撰写时装评论。受TScott Schuman的街拍博客启发,2007年2月,Tommy Ton突发奇想地飞往伦敦和巴黎的时装周,开始了他的街拍之旅,从此以后,他出现在了每一个时装周。他那种独特的“随机抓拍”式的类似一种纪录片透视的方法令人印象深刻。虽说,年轻的他没有81岁的“街拍始祖”Bill Cunningham那种累积了四十多年的沉淀,但正是这种年轻而挑剔的视觉观感,使得他的街拍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成为了新街拍时尚大师的标杆之一,凭借对时尚编辑穿着独一无二的呈现,成为了时尚界的大玩家。

出没地:潜伏在秀场外,纽约布莱恩公园旁的面包店。

他更关注街拍对象的细节,作品多出现特写镜头,喜欢捕捉真实的瞬间及各种鞋。 每到时装周的季节,他每天早上8点半起床,拿着相机在户外等着第一场秀。在行动中就像一个猛兽,像一条鲨鱼,可以高度集中地在正确的时间捕捉正确的人。他可以在2000个人的人海中抓住每季最完美的鞋。

Tommy Ton乘坐飞机的五件必需品

(1)食物。“当你围绕曼哈顿疯狂地跑12个小时,却忘记吃饭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情。这时,好好地吃一顿并远离时装周的混乱是十分重要的。我会尽量地抽出时间和朋友们在一起或者只是与博主、街头摄影师们吃个晚餐。当一天寒冷的拍摄结束后,我喜欢去一风堂吃一碗美味的日本拉面暖暖身子。”

(2)热暖设备。“二月的时装周是一个比其他时候更加寒冷的季节。当在寒冷的时装周等待进进出出的参观者时,你的手和脚就会慢慢麻木。这时手里备有热暖设备是十分必要的。适合手脚和身体的保暖设备多种多样。如果我可以披上一条保暖的毯子,我一定会的。”

(3)然巴果汁:“每个人都喝咖啡,但是我讨厌它。我是然巴果汁的忠实者。它是我在每天的时装表演上都必须要的东西。然巴果汁清爽香甜,不管是每天有时装表演的早上,还是太多的表演后疲惫的中午,它都会让我精神百倍的。”

(4)iPod。“我十分确信离开它,我就不能生活了。它能帮助我跳出周围所有的嘈杂和混乱,它让我精力集中。并不是我不喜欢谈论,只是当你试图去关注任何惊人的秘密时,iPod就成了让你远离恼人的健谈的缓冲器。”

(5)尼康D5000。“我不能离开的最重要的东西当然是我的尼康D5000相机了。没有它,谁将在寒冷中‘冲锋陷阵’呢?它就是我的孩子,是它帮助我记录每一个时装周中我看到的兴奋瞬间。”

没错,Tommy Ton今年28岁

街拍已经红火许多年了,从第一代街拍大军捧出来的时装偶像如Anna Dello Russo、Catherine Baba、Giovanna Battaglia等,早已成为元老级的人物。而街拍的红火也同样捧出来现年28岁的新锐时装街拍摄影师,Tommy Ton。他看起来很像个害羞的大男孩,总是躲在相机后,浅浅的微笑,而他的镜头却一点也不害羞,跟随着他一个秀场接着一个秀场的奔波,很迅捷很敏锐的捕捉那些夺目的瞬间。与The Sartorialist不同,他的模特很少摆出漂亮的姿势或微笑着看着镜头;他所记录的,是一双凌厉的鞋子,一个迷茫的回眸,或是飞身而过的倩影。

日本《Vogue》的时尚编辑Anna Dello Russo承认:在那些街拍摄影师们的博客出现前,她在时装周期间从未改变过着装。而现在她每天换三次,经常就在她的驾驶后座,这么做就是为了使这些博主们满意,尤其是她最爱的Tommy Ton。“他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摄影者,加上他对时尚有着别人没有的知识理念。第一次我见他,他就知道我穿的复古裙是Rochas出自the Olivier Theyskens 系列的。令我吃惊的是他如此的年轻,谁知道他是如何知道这些的!我非常确信他跟我对时尚有着一样的迷恋”。

在一个著名博客的人物介绍中,美国《Vogue》是这么说的:“Ton的博客是一个‘与秀场一样有着重要地位不得不看的相册’。”

美国《Vogue》时尚新闻编辑Mark Holgate说:“Ton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博主,是因为他本能地懂得如何使人穿的衣服变得更有趣、醒目并值得纪念。而且他照片的画面感也相当棒。我喜爱 他可以用照片保留衣服在瞬间产生所有细微差别的能力。而对于这些照片,Ton也只做很小的润饰,因为他更喜欢体现照片本身的真实性。他照的照片远远多过他 到网上的,但是他会给每个他到网站上的作品写出清晰的观点。”

美国《Elle》时尚杂志的资深时装编辑Kate Lanphear说:Tommy是这个世界上最甜美的灵魂,我不停地从他的作品上得到灵感。”

在街拍摄影师的镜头前,个人风格是关键点,时尚不分贵贱这句话,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

街头时尚范文第4篇

平常上下班,我压力非常大,很期待能够出去走走,用手机摄像头或者相机记录下路上的人、车、景色,生活原来是这么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

分享街拍,我成了时尚达人

爱玛(行销策划,“摄”龄:2年)

初涉职场的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妞”。而我的工作却十分讲究与时尚接轨,不论是穿着、打扮、谈吐,都要能赶得上潮流。

要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变成时尚达人,尽快融入企业呢?无意中我接触到了一个“街拍”论坛,让我短时间内脱胎换骨。那是我常去的一个论坛,里面有个叫“花样年华”的版块,上面有许多网友上传的照片,都是类似时尚杂志的那种“街拍”,专门介绍时髦女孩们如何穿衣打扮。论坛里还有不少资深网友对照片进行精彩点评,更是值得借鉴。

街拍照片中的“潮人”们展示着各种流行的背包、鞋子、靴子、饰品等,还有各季特色服饰的介绍……更有挑货心得、砍价“必杀技”等一应俱全。你瞧,这岂不是比时尚杂志上的资讯更齐全、更到位嘛!

边看边学,渐渐地,我无师自通成了“时尚达人”。不是很贵的衣裳,也能让我穿得颇有品味,化妆技巧也变得素雅到位。

打那以后,每次走在街上,但凡看到打扮新奇的“达人们”,我便会打开手机摄像头,将对方的靓影收入镜头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乐于与大伙儿分享时尚心得的我,至此也变成了“街拍客”啦!

街拍,是我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

恬妞(建筑设计师,“摄”龄:4年)

我业余兴趣就是到处走走逛逛,当然旅途上必不能少的好伙伴就是相机。我的摄影器材也从最早的傻瓜相机逐渐地升级到了现在有长镜头的单反。但凡是我看过的有味道的房子,都一一记录在了我的镜头下。我有一个120G的相机,里面分门别类地收纳了我所走过的30多个城市里古今中外、风格迥异的房屋。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我创意的最佳“素材库”,每当我接到难缠的活儿时,只要打开我的素材库看看,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绝佳的创意。

最近,我还在策划出版一本“百年别墅”的影像集,照片都是现成的,从多年的积累里挑出合适的图片,配文即可。从设计师转身成为能“出书”的文化人,嘿嘿,简直是意外的收获嘛!

用镜头记录城市的点滴

宝妹(文员,“摄”龄:2年)

前几天我又接到报社的电话,这个月我的那张“白鹭嬉戏”的照片被评选为当月最佳图片,奖金有500元钱,真是一笔不错的小收入。

当“拍客”纯属偶然。我家订的那份晚报,上面有个“我要拍”的版面,主要就是接受市民的图片投稿,照片五花八门,可以是反映日常生活的街头小影,也可以拍反映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每张图片被采用都能拿到30~100元不等的稿费。

街头时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涂鸦;文化;服装设计;配饰;街头

一、街头文化中涂鸦艺术的显现

街头文化即Hip-Hop文化,中文译为嘻哈,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一种街头说唱文化。装扮上如安鼻环,戴一溜数个耳环,着宽的T恤、板裤、运动靴、棒球帽,或佩戴粗粗的银质耳环、项链、手环,戴墨镜、MD随身听、滑板车、双肩背包等,走起路来上下起伏,编发辫、烫爆炸头或束发……表现得动感十足的风格。

涂鸦艺术是街头文化的一种,在出现街头音乐RABRAP(说唱音乐)、摇滚音等。还有街头舞蹈、滑板族、滑旱冰,伴随出现的服饰是街头服饰、涂鸦等。然而,涂鸦艺术巧妙的作为图案运用到服饰设计中,在2005年ADIDAS旗下复古品牌三叶草在日本推出了城市涂鸦系列的运动鞋;另外涂鸦作为一种自由、随意的手绘风格形式的图案广泛地运用服装到设计中,最常见的是T-shirt图案。

涂鸦与街头服装背景的结合,两者同属街头文化的一种,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自我表达方式,他们需要一片空间,完全的属于自己,无拘无束,无论人们质疑他们逃离现实,还是简单的喜欢耍酷,都不用太在意。一方面他们是想要宣泄自己梦想,希望有人关注,需要的是一个大家庭来共同延续个性。如果说涂鸦是静态宣泄自我的直接方式,街头服装就是动态的宣泄芥蒂。

二、如何把涂鸦的表现方式巧妙运用在街头服装中

涂鸦手法在服装大师设计中:涂鸦的表现方式是现代服装大师青睐的惯用手法,如韦斯特伍德,常常把涂鸦手法用在设计中,她对服装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常用的混搭手法,如在T恤上写着:“我很贵”等字眼,直观且趣味十足。尚―米契・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非学院出身。运用非洲图象,色彩鲜明,涉及美国社会有色人种的话题,可说是有色人种问题在美国社会的典型例子。巴斯奎特那些具有爆发力的杰作,我们可以在服装大师Vatentino2006年秋冬系列中看到,将有如此魅力把品牌高贵形象与相差甚远的街头文化运用到设计中来,把两极元素发挥到极致很值得推崇。美国普普艺术家汤姆・奥登斯(Tom Otterness)的作品《渡渡鸟》那种具有卡通角色的欢乐趣味的特征对他影响很大。哈林的作品充满了非常欢乐的小人物形象,描绘的手法非常流畅而简单、明确、游戏娱乐感很强。他的许多作品都被称作(无题),他的(小人)形象目前也被广泛地应用在服装设计中,

配饰是服装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一件精致的配件,即使搭配一件平淡无奇的服装,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遇见精美的华服更是锦上添花。把涂鸦风格的配饰和街头风格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一种风格统一,主张叛逆,怪异的,正如无声的呐喊,震撼你我心灵,即随意,看着狂妄不羁,不屑世事。但是只要一抹阳光就已足够,手舞足蹈, 哼着小调 ,随便涂鸦……把涂鸦艺术与服装统一,重点可涂画出DIY面具,包具,箱子等,以这个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设计作品当中,用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元素和处理手法打造更加神秘诡异的服饰风格。

三、涂鸦艺术和街头服饰结合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服务于人的设计,以人为本的街头服饰、涂鸦等,是年轻人追求自我表达的方式,年轻人且是追求时尚的先驱者,代表新生代的着装趋势,因此在服装设计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的自由自在,轻微的狂妄不羁,能够第一时间接受新事物,都为成为时尚主人打下基石,甚至代表未来的方向,自然服装设计师把眼光投放在他们的身上,再者,现在街头风逐被人们喜爱,街头风在如今的经济社会里。呈现是一种休闲风,让人觉得放松。涂鸦也是街头文化的一种,涂鸦的方式更显随意,在风格相同下,有着共同的喜爱人群,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

研究街头风格是服装设计的一小部分。仅仅是某角落的某类人文化和习性,不断尝试风格的结合,而不仅仅是局限的人群所钟爱,反常识设计是一种新趋势,打破常识设计理念,第一种方法是两极元素的结合,比如运动风格和礼服元素结合在一起,繁复的反面是简洁,无序的反面是有序,暗淡的反面是明朗。第二个方法是尝试,与常识谐音,它是突破常识的锐器,在第一个方法基础上去不断尝试,每一个尝试都要求自己有所突破,积累在一起就是对常识的颠覆了。没有比为更多的人设计所爱的服装更让人享受。街头风格呈现的是一种惬意,休闲的装扮。解放西装革履的时代到了,放松的生活方式是都市人所向往的。西装革履,内衣,礼服,时装,更多的时候是为别人而穿,但是休闲服装是极度喜欢自由的人们所钟爱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更不用在意他人眼光和猜疑。他们只为自己而穿。所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感性世界和感性市场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样也面临着无限挑战和升华空间。通过研究涂鸦艺术和街头服装的过程中,渐渐对涂鸦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和兴趣,也看清街头风格是一种趋势,更深刻感受到服装设计要以人为本,除了设计出很美的衣服以外,现在的我慢慢考虑到-----是否有人愿为它埋单这件事情。抓住顾客的心理,确实是一件蛮难衡量的事情,如何把握设计尺度等问题都随之而来,我想成熟的标准;就是是否敢不断否定以前。服装设计亦如此。

四、结语

街头风格设计是一种新的趋势,作为服装流行的典型代表,清晰地反映了这种影响带来的变化,运用反常识观点,在设计领域中探索一种新的设计思维方式,涂鸦元素和多元素结合,使喜爱人群有一定的扩展性,并带动这种趋势日益成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拥有涂鸦文化以及街头风格的目标顾客,而且不断扩大喜爱人群,做到真正的服务于消费者。有人曾说:“人就是在不断寻找同类,然后成为朋友,情侣,爱人。”在服装设计领域也如此,只不过多了个桥梁。就是服装本身。希望源源不断的人爱上街头风格,每个人都能够穿上让自己隐约愉悦的服饰。

参考文献

[1] 王笛.街头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6.44;

[2] 萨拉.布利斯.异域风尚【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4.67;

[3] 罗莹.服装人体美术基础【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07;

[4] 吴卫刚.服装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87;

[5] 罗文言.首创名牌饰品【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6;

[6] 果果.时尚私生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74;

[7] 赵平.服装心理学概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