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

陈景润的故事范文第1篇

在这个暑假,爸爸又叫我把这些书拿出来,从头仔细地再看一遍,还让我记读书笔记。

所以我现在一有时间就看书,没过多久就把《名人故事》这本书从头到尾彻底地看了一遍。这里面有许多知名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等小时候的故事。他们这些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勤奋好学,又能互相帮助,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目标,有理想。我真佩服他们!

比如齐白石,他是个著名艺术家。他除了精通诗、书、画外,也很喜欢篆刻。据说,他为了练习篆刻,就曾挑了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担础石都被“化石为泥”了。齐白石就是通过这种“化石为泥”的精神,最终成为了一代艺术大师。

陈景润的故事范文第2篇

影响终生的恩师

陈景润出生在贫苦的家庭,但他十分勤奋努力,一直到初中毕业,都保持了数学成绩全优的记录。解放后,陈景润考入福州英华书院念高中。在这里,他有幸遇见使他终生难忘的曾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有一次,沈老师出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大家都闷头算起来,陈景润很快小声回答:“53人。”全班为他的速度之快惊呆了,沈老师望着这个平素不爱说话、衣服褴褛的学生,问他是怎么得出来的。陈景润的脸羞红了,说不出话,最后是用笔在黑板上写出了方法。沈老师高兴地说:“陈景润算得很好,只是不敢讲,我帮他讲吧!”

沈老师讲完,又向同学们介绍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他一生也没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圣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谜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从而使它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数学是自然科学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艰辛历程……

挑战智力极限的“痴人”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6年,发表了他的论文《表达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迟在《哥德巴赫猜想》中这样描绘陈景润的内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严重起来。我是病入膏肓了。细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内脏。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体确实是支持不了啦!唯独我的脑细胞是异常的活跃,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来。我不能停止……”

陈景润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故事;作用;数学老师

传统观念对数学老师的定位往往是不苟言笑、严谨,甚至是学究样子的,无论学生还是家长往往都有这种想法。这样的老师没有出格,但似乎不怎么受学生的欢迎,通过和学生长期的交往,我发现他们都喜欢听故事,每当我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各种神话故事时,学生总是目不转睛,我想如果把数学知识捆绑到故事里该多好啊!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数学老师。

一、故事的选择

1.巧妙利用――传统故事

片段:质数、合数

陈景润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他的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中学辅导书,而且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激发了陈景润的兴趣,从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2.现身说法――身边的故事

片段:打折

六一期间,老师决定去买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原本600元。甲商店打六折,乙商店采取了购物500~1000元免200元的方法,丙商店优惠总价的2/5,去哪家买最划算?

学生思考:去哪家买最合算,需要先求出每家的实际金额才能进行比较。甲商店打六折,说明是在600元的基础上打折,也就是600×6/10=360元。再看乙商店的价格,购物500~1000元送200元,上衣原本600元,只送200元,就需要付600-200=400元,然后再算出丙商店的600×(1-2/5)=360元。所以甲和丙最合算。

3.童眼看世界――儿童故事

片段:教学>、

有一天,数字9从左边走来遇到了从右边走来的数字20,9看见20,不由得张大了嘴巴惊呼道:“啊!你真大呀!”(老师边说边表演,学生哈哈大笑,跟着老师一起做)

二、故事的作用

1.新奇传神――用故事导课

片段:教学加法巧算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完加法,老师出了一道题目:1+2+3+…+97+98+99+100=?

老师心想,这下学生一定要算到下课了!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1.举一反三――自编故事巩固知识

在教学中常遇到刚刚讲过的问题,只要把题目中的名称和数量稍做改动学生就不会了,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自己独有的思维习惯或生活经验结合。独立地记忆某个知识点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怎样让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经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呢?下面就来看一下故事的魅力。

片段:教学“求部分”解决问题

问题:小白兔有56根胡萝卜,送给小黑兔一些还剩26根胡萝卜,送给小黑兔多少根胡萝卜?

解决问题时有学生列式:56-30=26(根),通过询问我知道了原因:送给了小黑兔就是小白兔减去的30根(口算出来的),剩下正好26根,跟题目的叙事过程相吻合。我让学生讨论,问题与计算结果相符吗?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减法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减去送出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另一个是减去剩下的部分就是送出的部分,而这个题目是让学生求送出的部分,所以应该用第二个算式。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我让每一位学生都编一个类似的小故事考考大家,下面就是学生的作品:

A:妈妈买个15个苹果,我和弟弟吃掉一些,还剩8个,你猜一猜我们吃掉几个苹果?

B:我们班一共有45名同学,到校的有40名,有多少名没来?

C:老师一共投了10个球,3个没有投中,投中了几个?

……

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情境全都发自学生的内心,正是通过一个个故事解决了他们曾经有难度的问题。

2.教给孩子讲故事――用故事演绎法解决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问题中最复杂、错误率最高的问题,原因就在于题目中往往有较多的文字叙述或带有对话的图画,这些对于看惯了动画片的孩子很难产生共鸣,难以摸清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时故事演绎法就派上了用场。故事演绎法有点类似于福尔摩斯断案中使用的情景还原,是让对话发出声音,让动作生动起来,结果立体起来,最后结合生活经验在脑子里放电影,帮助学生理清关系,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片段一:折纸鹤

我们班同学一起折纸鹤,一共折了36个,女生折了20个。男生折了多少个?

故事演绎法:(假如我是一名男同学)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教室里折纸鹤,折了36个,都一起摆在了课桌上,数一数一共有36个,是男生折的多还是女生折的多?大家准备把这36个按男女生的分开,让女生先拿,拿走了20个,剩下的都是男生的,剩了多少个呢?36-20=16(个),男生折了16个。

片段二:鸡、兔同笼

鸡、兔共10只,32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故事演绎法:我们站在笼子面前,看到里面有鸡和兔子,我给它们下个命令,所有的动物都抬起2条腿来,每只鸡只有2条腿,所以它们努力地飞在半空中不让自己掉下来,兔子都在作揖,这个时候地上应该有多少条腿呢?原来一共有32条腿,10只动物都站起来2条腿,在地上的就只有32-10×2=12条腿了,这些都是兔子的腿,这时候的兔子都在作揖,每只兔子在地上的腿只有2条,那么这12条腿就是12/2=6只兔子的,所以兔子有6只,鸡有4只。

让我们一起来讲故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陈景润的故事范文第4篇

从某种意义讲,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一个古老的题材,自文同、苏轼而至“元四家”,墨竹之风大兴,成为单独之画种。从内蕴上与哲学意理融为一体,而从外形上与书法表里生发,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与象征而寓意丰厚,乃为画史上千载不衰的画种。古往今来,以画竹著称的画家很多,而蒲华就是这些画家中的一个。

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原名成。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因出身贫贱,幼为庙祝,但刻苦自学,早年即以诗、书、画而闻名乡里。同治二年(1863年)妻子病故后,遂离家浪迹于宁波、台州、温州、杭州、上海等地。光绪七年(1881年),东渡日本,书画颇受日人推重。光绪二十年(1894年)后定居上海,以书画自娱。曾发起和组织豫园书画善会和上海书画研究会,热心于慈善事业,后人将他和任颐、虚谷、吴昌硕并称为“海上四杰”,为清末上海地区的重要画家之一。蒲华擅草书,自谓效吕洞宾、白玉蟾,笔意奔放,虽粗头乱服,但韵味十足。早年花卉师法周闲,后宗陈淳、徐渭,意在白阳、青藤之间。其水墨山水,潇湘烟雨,得之自然。水草荷花,叶若风雨,气势很足。画竹自云学天台傅啸生,苍莽驰骤、脱尽畦畛。后受陈淳、徐渭、李鳝的影响,移其书法于绘画之中。放笔横扫,挥毫立就,人称“蒲竹”。海上画坛领袖吴昌硕尝问道于彼,称其“墨渖淋漓,竹叶如掌,潇潇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吴后来朴茂雄健、气势如虹的竹法,实在是由“蒲竹”中来,是对“蒲竹”画法的继承。其墨竹山石,尤为所长。蒲华一生画了大量的墨竹图,自称“种竹道人”。他的墨竹,一竿通天,叶若风雨,竹竿婉媚中见刚直,竹叶劲利中现柔和,刚柔相济,生机勃发,百年间无人可比,现珍藏于淮安市博物馆的《竹石通景屏》,就是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作品。

《竹石通景屏》,共四屏,每屏纵62厘米,横35厘米,纸本,系通景屏画。上写山斋之中,怪石耸立,嶙峋突兀;石后有老竹四竿,苍劲挺拔,顶天立地,伸出画外,气贯长虹。竹下有枝叶二丛,老枝新叶,重迭错落,左右纷披,叶若风雨。石右有新篁一丛,聚散倚侧,秀润轻灵,生机勃发,气韵生动。此图以粗笔破墨法写山石,勾勒皴擦,雄浑厚重,气定神闲,笔墨简括。以大小浓淡不等的墨点,点苔于山石间以求波澜变化,苔点醒目,落笔不俗。画谚云:“画不点苔,山无生气。”使山石顿显崎岖险峻,气势磅礴。所写山石水墨淋漓,生机无限,给人以湿漉漉的质感,表现了山石秀润清新的特色。该图以草书之法写竹,淡墨写竿,浓墨为叶,饱满恣肆,水墨淋漓,一片天籁。用笔沉着劲利,墨色秀润含蓄,其出枝、布叶,不拘于法,洒脱自然。竹叶多以湿笔写出,有浓有淡,水分充足,看上去好似刚沐过细雨,清新湿润之气朴人眉宇。用笔轻提重按,十分自然,叶之正侧向背,顾盼俯仰,神气十足,表现了石之坚贞和竹之高风亮节。全图章法独到,运笔潇洒,水墨淋漓,枝叶灵动。整幅画面神采飞扬,从中可看出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一种精神境界,但又充满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气节。画上题诗一首,其书法率意放纵,圆劲流畅,笔走龙蛇,势若惊涛,极具天真潇洒之趣。诗云:“山斋雨过漫焚香;几净窗明竹椅凉,午睡起来无别事,自磨新墨写潇湘。”诗虽不甚工,但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其旷达乐观之情溢于言表,给人以说不尽的艺术享受。落款为:“戊戌秋中,碧澄五兄大人属正,作英蒲华。”钤“作英”白文印。此“戊戌”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此年蒲华已66岁,正是其晚年时期的力作,故更多地吸取了徐青藤、陈白阳、李复堂之笔意。画品清新俊逸,逸放恣肆,自成一格。同时,蒲华的书画作品现虽有多件,但其通景大画并不为多,此画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蒲华竹石通景屏画,故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责编:李禹默)

陈景润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上篇 雇凶杀妻

煤矿老板撞门求救

1月5日凌晨4点左右,一阵撞门声惊醒了乐山市石麟镇雷光华夫妇。雷打开大门,见一个满头是血,双手被绑的男子躺在门口。他认出这个人正是邻居、当地有名的煤矿老板洪明安。洪迫不及待地叫雷快点去救他妻子李红英,说他家遭抢了。

接到报案后,石麟镇派出所值班民警赶来,发现女主人李红英躺在卧室床边的地上,早已气绝身亡。法医鉴定系窒息死亡。

嫌凶锁定男主人

经现场勘察和走访,民警发现诸多疑点:根据洪明安报案时陈述的情况,犯罪分子应该是从他家临街的晾台外面一根电杆上去的。然后到了晾台,把门打开进去作案,作案后又沿原路逃走。民警勘察发现,犯罪分子遗留的痕迹,只说明他是从此逃走的,不是从此进入的。

乐山市公安局局长黄若建组织民警召开案情分析会时认为,洪明安背上只有四处伤,而且只伤及表皮。在警方遇到的刑事抢劫案中,如此轻微的伤从来没有遇见过。

黄若建认为,至少所谓的报案人说了假话。

独吞财产雇凶杀妻

办案人员了解到,案发前洪和一名叫张自立的男子来往密切。张自立是五通桥区人,曾因两次盗窃受到公安机关处理。

1月8日凌晨民警将正在打牌的张抓获。张开始百般抵赖,但是面对刑警的各种质问,40分钟后,张交代是受洪明安指使共同作的案。

洪明安被从医院带回警局。经过4小时审讯,洪交代了杀害妻子李红英的犯罪事实。据了解,洪明安与李红英共同拥有李家沟价值200万元的煤矿。洪明安交代,他和李都是第二次结婚,双方都有各自的子女。其间,李对煤矿管得多一些。表面上看来他没有支配权,所以产生了杀人独霸财产的野心。

不分主从两人死刑

昨日,法院公开宣判,洪明安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邀约张自立共谋将被害人李红英杀害致死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在共同犯罪中,二被告人的地位、作用相当,不分主从。故一审判处洪明安、张自立死刑。

下篇 财产争夺

死者之子状告姨父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洪明安归案不到一个星期,在看守所内写了一份委托书,全权委托死者姐夫陈景春对李家沟煤矿进行全权处置,包括资产的经营、租赁和转让。李红英被杀的刑事案还没了结,李红英的遗产也没有分割,而陈景春却让死者14岁的儿子在委托书上签字后,将煤矿低价卖出。

李红英的哥哥李卫东说,2月2日下午,我们到李金华(李卫东的姐姐,陈景春的妻子)的家,找姐谈财产的事。姐说财产的事情必须要处理,然后她就拿出洪明安的委托书,称洪明安于1月13日在看守所里写了一份委托书给陈景春。

2月3日,陈景春找到李红英的前夫许义洪及14岁的儿子小蓥,拿出一份拟好的授权委托书,让他们在委托书上签了字按了手印。第二天,许义洪和儿子又委托李卫东办理李红英被谋杀后的一切事务,解除2月3日向陈景春、李金华签署的委托书,并对其进行了公证。然而,2月7日,煤矿的张平就给李卫东打来电话,说煤矿已经被陈景春以100万元卖给了穆崇友。

煤矿究竟价值多少?曾做过煤矿生产矿长的李卫东说,这个矿还可以采3年。而每年采六七万吨没问题。按每吨煤炭利润近80元计算,一年就是400万-500万,3年就可收入1000多万元。李卫东还说,李红英和洪明安的李家沟煤矿,属于工业和企业用煤,煤炭的质量很好。

既然煤矿还有这么高的利润空间和价值,那么作为孩子姨父、姨母的陈景春、李金华夫妇为何要以100万元的价格将其转让?受害人李红英的儿子小蓥百思不解。于是小蓥一纸诉状将自己的姨父告上了法庭。

一审判决“委托有效”

今年4月,乐山中院开庭审理此案时认为,五通桥区李家沟煤矿,系李红英与洪明安婚后以洪名义购买,其权属系李、洪共同所有的私营企业。陈景春接受原告小蓥委托授权和被告洪明安委托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依法处置了李家沟煤矿,该煤矿转让给第三人的协议已履行完毕,陈景春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

最后,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小蓥要求确认被告陈景春与第三人穆崇友对五通桥区李家沟煤矿买卖行为无效的诉讼请求。

小蓥不服要求上诉。省高院已受理此案,定于8月12日再审。

法学专家嫌疑人的委托书应视为无效

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陈开琦教授和成都市守民律师事务所的李殊律师说,洪明安和张自立应该受到最严厉的刑事处罚。从本案的事实来说,两个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属谋财害命。犯罪的手段也很恶劣,伪造假象。最后的犯罪结果也是将人的生命剥夺,所以应该判处死刑。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风景名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