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恋的故事

初恋的故事

初恋的故事

初恋的故事范文第1篇

起初,我们并不认识,那好像是上世纪70年代父辈之间的事情,父亲与段叔是在修枣渠水电站时认识的,当时他们是一个乡的民工,干活时也就被分在一起,两人是邻村,走得比较近,父亲喜欢段叔的率直和乐观的脾气,段叔也乐于与老成、稳重的父亲交往,在一起干活的时候他们成为了工友,完工散伙后彼此又成了朋友。

还真应了那句话,“患难结成了友谊。”一来二去,父亲和段叔的交往也就更加密切了,谁家农活儿忙了,就帮下忙,谁家揭不开锅了,就周转点粮食,也不至于眼看着断炊。两家来往频繁了,我和小梅也就成了各自父亲自行车后面的尾巴,在一起玩耍、过家家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记得那时的小梅,穿一身白底蓝花格子衣服,扎个马尾辫,月牙般的细眉,双眼皮下一双乌黑且带有灵气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牙齿整齐而洁白,脸蛋黑里透红,脚上穿双黑布鞋,很是干净,精神。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个要好的朋友也就成了亲家,小梅也就成了我未过门的媳妇,我也就成了小梅未来的夫婿。

遇到段叔带着小梅来我家,我总跑着回家告诉父亲:“大,我叔和我媳妇来了!”父母亲和段叔此刻已笑成一团,父亲略带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脸的碎东西,去和你小梅妹子玩去。”此刻,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不是扔沙包就是捉迷藏,不是上树掏鸟窝就是树下捅蜂窝,不是偷杏就是在瓜园吃瓜……吃得肚子圆鼓鼓的,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常常玩到忘记了吃饭时间,惹得母亲村前村后地找。找到时,我们已经双双成了泥猴。在训斥声中我们先抄捷径跑回家,赶在母亲到家前洗净手脸,摆好桌凳,坐等吃饭。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在各自村,都从学前班上到了二年级,也许是男孩显得胆小,女孩有了羞涩,从此我们的交往也不那么大大咧咧了,即使她来我家,也是寸步不离她父母,显得很腼腆,很文静,说话声音很小,吐字却很清楚,和我一说话脖子根就红了。

小梅家很穷,身上的衣服也很旧,但她很干净,学习很刻苦,基本每学期都能拿回奖状,奖品不乏字典、文具盒、笔记本,非常惹眼,让我很是羡慕。

父亲为此经常臊我的脸:“你看你还没有你媳妇学习成绩好,你羞不羞?”一时间我无地自容。也许是贪玩的缘故影响了我的学习,我暗下决心,在学习上一定要和她较劲,看究竟是我行,还是她行。

随着我的不懈努力,我的成绩突飞猛进,也有属于自己的奖品了,父亲高兴地说:“如果你初中毕业能考上中专或者彬师(彬县师范学院),吃上国家饭,有出息,我和你段叔给你和小梅订的婚约也许还成,否则,这将成为一句戏言。”

“孩子,任何时候都要靠实力说话。”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匆匆间,我上了五年级。小梅为了避免和我在一个班级的尴尬,选择在四年级复读一年,也就是她的这次抉择,让我们成为同班同学的愿望成了童话。我上六年级的时候,小梅来镇中心小学上五年级,我是何等欣喜,终于每天能见到她的身影了。

记得有一次,自习课间,小梅来找我,拿来一把苹果树接穗,说:“我大让我把这给你,王叔等用。”我一边应对着,一边伸手接了过来。此刻,我们的举动,被我们村有个知道我底细的同学看见了,喊起来了:“小可他媳妇看夫婿来了。”一瞬间,班内几个调皮的同学也跟着喊了起来,一时间叫喊声此起彼伏,我越不准说,他们越喊得起劲,羞得小梅红着脸,一溜烟地跑回了她们教室。

一转眼,春去秋来,初中毕业,我上了高中,中途我选择了当兵,去了银川,期间与小梅还偶有些联系,她说,她初中毕业,以低于录取分数线5分的差距与彬师失之交臂,当时家里经济状况不允许她读高中,弟弟还要上学,父母负担很重,她选择了务工。

起初她在西安某造纸厂上班,由于她频繁换工作,加之打工地点不固定,也就渐渐失去了联系,后来随着她收入的提高,买了部手机,我们又联系上了。

套改士官的第二年秋天,我回家探亲,父亲让我和小梅完婚,我突然也觉得该结婚了,也该给小梅一个交代了,可就在我翘首期盼佳音的同时,她从西安来电拒绝了我,说:“你如果是个农民的话,我会考虑我们的婚姻,可如今你吃上了国家饭,我们之间有了距离,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找个农民,我觉得心里踏实。”

“小梅,你知道吗?我何尝对你有过门第之见,我何尝嫌弃过你是农民,难道我曾经不是农民吗?我对你的心你怎么还不明白?你让我如何向你倾诉衷肠?你这样,让我情何以堪!”

随后她发来席慕容的诗:“我今生将不再见你,因为我再见的,已不是当初的你。”接着又发来一条短信,“我不再见你,是我不争气,与你没有任何关系。”

她太要强,我哪能不知道,立即给她回复,“今生我非你不娶,我将等你到老。”一时间我已泪流满面,一会儿,她再次发来一条短信,“不必了!”过了几天,她的手机已停机了,谁也不知道她在哪里。

有一次,父亲来银川看我,听他说,段叔曾经好几次在他面前对小梅的悔婚深表歉意,父亲开导他,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好多事情由不得父母了。

两年后,父亲在电话中告诉我,小梅结婚了,对象是她在西安打工时认识的,是我们西留乡人,买了班车专门跑县城到永宁的专线,男人开车,小梅卖票。

2004年,我回乡与妻子完婚时,父亲说,小梅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务农,很是辛苦。

初恋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佛教思想;中国传统婚恋观念;六朝志怪冥婚小说

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冥间思想认为人死后为鬼,肉体埋葬,灵魂飞天,如:《论衡・论死》中所解释的:“人死精神升天,骸骨归土,故谓之鬼,鬼者,归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入冥思想,认为人死后是灵魂是埋入地下的。这种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引起思想界的轩然大波,首当其冲的便是文学文本之作。朱恒夫在《六朝佛教徒对志怪小说兴起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六朝佛教徒对志怪小说兴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1]而在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便是将佛教的入冥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小说相结合,形成了冥婚小说。由此,笔者便来深挖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相遇所产生的效果。

一、“众生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来源于佛教“法相平等的价值观念”,即:“佛教以普渡众生为根本宗旨,以慈悲之心悦护万物,要求破除一切差别,提倡众生平等。”[2]这是佛教伦理最具特色的重要理论。而在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以人鬼入冥成婚的形式,将佛教思想这种“众生平等”的思想融入到婚恋小说中。

首先,28篇冥婚小说中几乎均为冥间女鬼直接或间接的主动要求与阳间男子结为夫妻、以及主动求欢,并且男子在得知女子为女鬼之后,仍欣然接受,不仅充分表现了女子在爱情婚姻中的主动性,还体现了男女间自由结合的爱情婚姻思想。如:《幽明录・丁晔》中女鬼主动来寻夜宿方山亭的丁晔,与其交欢作乐;《搜神后记・何参军女》女鬼何参军女主动到刘广家中,并与之交欢结合。这类冥婚故事既是对自由婚恋思想的崇尚,也是对中国传统婚恋思想中女性毫无主动性的挑战。其次,在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只有少数是在父母见证下或有着前世姻缘的相订下所结合而成的“合法婚姻”,如:《搜神记・卢充》中卢充在狩猎中误入女鬼之府,并在其父的主持下奉命成婚;《幽明录・崔茂伯》讲述暴亡的崔茂伯女来夫家与未婚夫裴子告别,后以女鬼身份与裴子结为夫妇的故事。多数为抛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进行的自由结合,甚至有违抗父母之命,执意结为夫妇的违抗礼教的“不合法婚姻”,如:《搜神记・紫玉》中吴王夫差之女紫玉与韩重私定终身,在其出外游学之际韩家向吴王求婚遭拒,紫玉气郁而死,三年后韩重归来,墓前恸哭,紫玉鬼魂现身,于墓里结为夫妇;《搜神记・王道平》中王道平与唐叔偕女“誓为夫妇”,后王道平被征伐,唐叔偕女被家人逼迫改嫁,忿怨而死,后王道平归来墓前悲哭,唐叔偕女鬼魂现身,王道平掘其墓而活,并与之结为夫妇。这些多数的“不合法婚姻”故事既是对男女自由结合婚姻的支持,同时也是对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恋观念的挑战。最后,在28篇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28位女鬼主人公中有6位王室女,如《紫玉》中的女鬼紫玉为吴王夫差之女,《辛道度》中的女鬼为秦闵王之女;9位贵族官宦女,如《徐玄方女》、《李仲文女》中女鬼皆为官宦之女;1位宠姬西施,即《萧思遇》篇女主人公;12位平民女,如《卖胡粉女》、《朱氏女》等篇目。是以身份高贵且为鬼的女主占一半以上,而男主几乎全部为男人且是地位低下、生活困顿的书生形象。由此比例来看,小说主人公多呈现出贫贱男人与贵族女鬼的角色组合。这一角色组合同样表现了男女双方自由恋爱、婚姻的意愿,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传统婚恋观念中“门第观念”的挑战。

因此,由以上对于故事情节所分析的结果来看,均是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男女自由婚恋思想的尊崇、对阻碍男女自由婚恋思想的挑战。这表现了佛教“众生平等”思想在冥婚小说中体现为破除一切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平等的拥有自由追求爱情、婚姻的权利。同时也呈现出了佛教思想与传统婚恋观念初次遇合的相渗与相斥之处。

二、“轮回思想” 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的初期碰撞

“轮回思想”是佛教思想中影响最深的理论之一,佛教中的轮回即“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六道之中轮回转生。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冥间思想认为人死后为鬼,肉体埋葬,灵魂飞天,而“中国小说史上的‘入冥’母题是中土冥界观与佛教地狱观结合的产物。”[3]中国古代最初的入冥观念即为上文所说的肉体埋葬、灵魂飞天,然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大小地狱之说,以及带有审判、刑罚性质的佛教地狱观随之流传开来,并与中土冥界观相结合,形成“入冥、地狱之说”,逐步为人们所接受。是以,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初,便与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学相结合,在魏晋时期志怪冥婚小说的基础之上形成“至情”思想。“轮回思想”是佛教思想中影响最深的理论之一,佛教中的轮回即“六道轮回”,认为人死后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六道之中轮回转生。《心地观经》中有:“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同时,“佛教更注重不朽的精神性一面,即所谓灵魂的受形轮回”。[4]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志怪冥婚小说中,表现为“情之轮回不绝”,即身死而情不绝,乃至情能超越生死。

这类魏晋六朝志怪冥婚故事有着其共有的故事情节:男女主人公在生前已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或有过婚约或私定终身或暗生情愫,男女主人公的某一方,即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因某种原因,如染病暴亡、门第悬殊、被迫嫁人等,未能在前生与意中人结为夫妻,死后因情爱未断,鬼魂现身终与恋人结为夫妻,甚至因之复生的故事。如:《搜神记・紫玉》中吴王夫差之女紫玉和韩重私定终身,因门第悬殊不为吴王所允,气郁而死后情感不死,终以鬼魂身份与韩重结为夫妻;《搜神记・王道平》中王道平与唐叔偕女“誓为夫妇”,后王道平被征伐,唐叔偕女被家人逼迫改嫁,忿怨而死,死后因情爱未断,唐叔偕女受至情所感,让王道平掘其墓而复活,并结为夫妇;《幽明录・卖胡粉女》中与暗恋卖胡粉女的富男突然猝死,家人状告卖胡粉女,富男还魂为之辩解并结为夫妇;《搜神记・河间郡男女》故事类似《搜神记・王道平》,讲述的是晋武帝时,河间郡有一对男女相爱并约定婚姻,男子从军积年不归,女子被家人逼迫改嫁,后因男子墓前恸哭并掘墓而活结为夫妇的故事。“这些篇目都格外强调了情感真挚对于复生的意义,某种意义而言,能否复生,往往取决于生者的态度。”[5]p13《搜神记・河间郡男女》故事结尾:“以精诚之至,感于天地,故死而复生”的叙述点出了复生故事的原因,更是表达了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中这类“至情”冥婚故事的主要思想。可见,这类小说充分张扬了情感的强大力量,即“情之轮回不绝”,身死而情不绝,甚至为情而死、为情而生,都以佛教“轮回思想”来体现“至情思想”。

这与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中的“一夫多妻”制度下的滥情思想相背离,是对不平等、不合情理的中国传统婚恋观念中“一夫多妻”制度的挑战。倘若韩重、王道平、河间郡男子移情,富男多情,此类故事便不会发生。“这是把佛教‘死而复生’及‘轮回思想’运用于老百姓的爱情故事之中,不仅表达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美好愿望,还宣扬了佛教崇尚的‘至情思想’。”[6]

三、结论:

综上所述,魏晋六朝志怪冥婚小说,作为外来佛教初入中国时的宣教载体,就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而言,二者的思想观念几近背离,可见佛教思想就当时社会而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且其初入中国时期宣教的成份居多。佛教思想以一种契合于当时社会人们愿景的方式,将佛教思想巧妙锲入冥婚故事文本之中,使其即使与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相背离,也能以最巧妙而深刻的方式深入人心。西方文化中,道德是宗教的引申;中国文化中,宗教反而是道德的引申。对比我们今天的婚恋观念来看,佛教思想对中国的传统婚恋观念的影响无疑是进步的。由当时社会的婚恋现实来看,虽然佛教思想未能对当时社会的婚恋观念起到扭转的作用,但外来佛教的进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相融、相斥的进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进步,无疑对推进中国文化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恒夫.六朝佛教徒对志怪小说兴起的作用[J].明清小说研究.2001(1).

[2]张怀承.简论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点[J].伦理学研究.2006(9).

[3]张灵,孙逊.小说“入冥”母题在宝卷中的承续与蜕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3).

[4]宋文桃.魏晋至唐冥婚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3:91.

初恋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失恋33天》;叙事结构;叙事人称;温情叙事

电影在摆脱了初期的记录状态后,在一定的时空环境里讲述一个故事成为其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重要手段。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电影本体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不是叙事的萎缩,而是叙事手段的更加丰富多彩。但中国电影尤其是当代商业电影在和世界电影的交流中却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忽略叙事,期望依靠画面、武打或者是其他的形而下元素来吸引观众。于是,在商业大片创造一个个票房纪录,中国电影产业不断登上一座座高峰的同时,对国产大片孱弱的叙事、缺乏合理性情节安排的批评与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担忧之情并存。

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稳定发展,自然要求能吸引观众的高质量影片的产出。动辄上亿的投资,聚集大腕明星的大片不一定就是人们最期待的盛宴;讲述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感动和温情的小成本电影,却时时给我们意外的惊喜。近期上映的《失恋33天》就是这样一部带给大家惊喜的中小成本电影,与《白蛇传说》相比,它没有宏大的场面、高超的特效;与《画壁》相比,它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但它却以对失恋的故事的温情讲述,在寒冷冬日带给大家一份感动和暖意,影片不仅成为票房黑马,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分析电影《失恋33天》取得成功的原因,找寻其中对于以后电影制作的可借鉴之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期望就电影《失恋33天》的叙事因子,借用现代电影叙事学的某些观点,来分析其对于当代电影尤其是中国大片制作的积极意义。

一、故事:叙事意义的承担者

作为一部叙事作品,故事自然是最基础的元素。关于什么是故事,詹姆斯·莫纳科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故事表明叙事讲‘什么’,情节则关系‘怎么讲’和讲‘哪些’。”①在传统叙事学的研究视域里,故事可以被分解为承担不同叙事功能的基本单位。现代叙事学的理论体系,也有克里斯·麦茨的段理论的踪影。所以,对于故事,我们可以将之解构,来找寻其承担的叙事意义。

按照这种思维来看电影《失恋33天》,我们可以把这个失恋故事分解为以下几个叙事单元:a.黄小仙失恋:看到男友和自己的闺蜜在一起的那一刻,宣告了她的爱情的破裂。b.失恋后的痛苦经历:上班迟到,无精打采,被老板大老王骂,这都是失恋的后遗症,也是治疗失恋的必经过程。c.同事王小贱走入黄小仙的失恋生活:失恋后的黄小仙逐渐开始与她认为不正常的同事们交往,在治疗失恋痛苦的同时,也在无意中为另一段感情的开始埋下种子。d.黄小仙对往日的回忆:失恋后的黄小仙时常回忆起过去与男友在一起的日子,那时虽然清贫,但快乐;虽然辛苦,但却浪漫。失去之后,回忆过往,在她的记忆里都是美好。e.黄小仙试图与前男友复合:也许是对过去过于依恋,极度痛苦的黄小仙试图挽回离去的前男友,但王小贱的一巴掌将她从这种可笑的行为中唤醒。f.为李可和魏依然策划婚礼:李可的过分要求,让失恋中的黄小仙更感痛苦,但也让她对王小贱的印象有了一个转变。g.黄小仙与魏依然的约会:体验另一种恋爱的方式。h.大闹朋友婚礼:这既是黄小仙对前男友的报复,也是对上一段感情的彻底告别。i.与王小贱合租:这是新一段感情的正式开始。j.为金婚夫妇策划婚礼:虽然最终没能让两位老人有个浪漫的婚礼,但对他们情感经历的展现却是对爱情真谛最透彻的诠释。k.浪漫结尾。黄小仙彻底走出失恋的痛苦和阴影,完成33天的失恋治疗过程,重新开始了另一段感情。

影片由这十一大段组成,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从故事本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新颖、很吸引人的故事,但却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故事本体之外的影响因素显然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叙事结构:传统但却适用

“电影叙事学的主要任务是从理论上论证电影在再现前提下的叙述方式。每一个故事的叙述都意味着叙述者的叙述策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变化”②。结构对于故事的建构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承担叙事功能的叙事单位或者段落组合,正是通过结构来发挥其真正的叙事功能。

传统的电影叙事结构,主要是以时间的线性发展为顺序的戏剧式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把戏剧冲突作为电影结构的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展开的规律,遵循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布局方式,依次展开冲突的动作历程。”这种方式虽然有很重大的缺陷,也受到了后世理论研究者的激烈批评,但戏剧式结构方式却是与人们的接受习惯最相符合的。尽管它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电影叙事的惟一选择,但它仍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模式,在影响着电影叙事的发展。

电影《失恋33天》即是采用了这种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方式。影片紧紧围绕失恋这个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总体来说,影片以银幕上不断出现的计时牌为顺序,以黄小仙的情感经历为线贯穿始终:

看到男友出轨的行径后,黄小仙失恋,故事开端——失恋后的痛苦与不可接受,对前男友的责骂和对闺蜜的斥责,都是失恋之后痛苦的表白;

随着黄小仙的痛苦的加深,故事也不断演进——痛苦之后是对往昔的深深怀念,所以,黄小仙想要挽回过去,重新找回以前浪漫的日子,但却发现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初恋的故事范文第4篇

是谁在这寂静的夜里,悄悄的来到你心灵的门前,向你端去心灵的茶,也许你不知道,谁会端去。可是你一定会知道你需要谁来,因为花的心灵深处只允许她的初恋情人进来。

如果说花的初恋情人蜜蜂永远没来,其它的蜜蜂来了。花会让他进来吗?NO!,他只能在你的门外盘旋,因为花瓣挡住了他的来路。朋友说,幸福的人,就是有一个带给你幸福的人敲开你这闪幸福的门。如果说那只幸福的蜜蜂飞了进来,似乎花的颜色也变艳了,蜜蜂也在这花的周围伴舞。寂寞的花似乎四周响起了音乐的节奏。有一位长者说花如果娇艳的那一刻,未曾有过该有的潇洒,那么在她凋谢的时候一定会满脸愁容。花饱放出她迷人的香粉,蜂在这花粉中去扑朔爱的味道。花传出温馨的笑容,蜂嗤出嗡嗡的歌调,如小鸟在对清晨鸣叫。啊,这一天是多么的美妙。时间如果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蜜蜂的爱情故事也许就更比花和蝶美妙了。故事的结局还是蜜蜂在花盛开前牺牲了自己。而蝴蝶在花的最艳丽的那一刻去充当了潇洒的公子。我真的希望李煜的《蝶恋花》好好改改,因为那唯美版的背后牺牲了一位重要的天使,这位花的初恋情人,虽然形象龌龊,却留给了花开花落后那沉甸甸的果实。在花盛放的时候蝴蝶来充当了花的形象伴郎。就是这伴郎的身份被文人发现后,写成了经典的爱情故事。可谓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故代代文人墨客赋诗歌颂。留芳千年。

美丽的蝴蝶和美丽的花她们终成眷属,成为了世世代代传扬的美丽故事,而蜜蜂这位鲁迅先生笔下的“蜜蜂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的蜜蜂,只能充当一位勤劳的劳动者代表,我为你呐喊!为你不平!为你申诉!既然这么多人不知道你与花的爱情故事。没有你们的爱情故事怎会有后来的开花结果。

初恋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爱情电影;暗恋和初恋;恋爱过程;婚外情

爱情电影是一个历史悠久而且永不衰落的电影类型。早在默片时代,梅里爱就曾拍摄过两个不同版本的《灰姑娘》,这是爱情电影的雏形,而灰姑娘的爱情经历几乎成为日后爱情电影创作的范式。

一、爱情电影发展历程

20世纪30年代末,爱情电影史上著名的《乱世佳人》问世。如果说好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造梦工厂,那么《乱世佳人》堪称是好莱坞银幕第一梦。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影片把个人命运融进了时代的变革中。郝思嘉把自己少女的爱都倾注在卫希礼身上,但他却成了好友韩媚兰的丈夫,潇洒不羁的白瑞德历经波折终于获得了郝思嘉的爱情。但是随着南方庄园梦的终结,这种爱情终于破灭。郝思嘉和白瑞德已经成为浪漫经典爱情的象征。

20世纪40年代,随着战争的到来,似乎全世界的人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这个巨大、冷酷的旋涡中。好莱坞尽管歌舞升平,但是战争却如同一道抹不去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人们的心头。这段时间的爱情电影几乎都与战争有关,战争也为爱情片的创作提供了社会和历史背景以及需要超越的障碍。这样的影片比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鸳梦重温》《凯旋门》等。《卡萨布兰卡》是其中最为动人的影片,它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段凄美、迷离的爱情故事。当爱情与战争、生命、情义等发生冲突时,里克选择了放弃爱情,并成全了他曾经刻骨铭心的恋人的离去,以男人的姿态,重新面对这份失去的爱情。影片格调清新,音乐回肠荡气,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忧伤。《魂断蓝桥》是让人深深迷恋、令人悲伤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滑铁卢桥上一见钟情,但由于战争,他们被迫分手。由于种种误会,女主角在片尾纵身跳下了滑铁卢桥,令人哀伤不已。影片富含古典诗词意境美的片名、悲欢离合的故事、感伤的主题曲,深深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取向。

20世纪50年代是一段闪亮而又华丽的时期。二战结束,冷战还没有到来。因此,这段时期的爱情电影显得浪漫而又迷人。奥黛丽·赫本的《罗马假日》和玛丽莲·梦露的《七年之痒》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世界电影史上两位著名的女明星以自己的本色赋予了影片不同的风格,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崇拜并迷恋着。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陷入冷战,似乎所有的声音都在这片对峙的表面宁静中浮出:文化动荡、信仰危机、精神危机等,于是反叛与自由、性解放、民权运动、吸毒、反战、革命等便汇集成色彩斑斓的独特风景。爱情电影就在这种肃穆而又活泼的气氛中拉开序幕,出现了一批具有反叛意识及迷乱精神的片子。《毕业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爱情经典,它表现的是“反叛时代的爱情”,讲述了年轻人对自己青春、爱情的迷惘,尽管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本杰明在婚礼上冲入教堂,夺走了自己的心上人,令人感到有“大团圆”式的喜悦,但影片和大多数60年代的爱情片一样,都有一种难以挥去的郁闷和悲伤。

20世纪70年代,一部叫作《爱情故事》的爱情电影终结了60年代。一个富家的男孩与一个贫穷的女孩不顾家庭的反对开始相爱,但苍天不悯有情人,绝症夺去了女主人公的生命。但就是这样的一段爱情曾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在经历过60年代十年的思想、性、艺术的反叛、张扬和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的喧嚣和纷乱开始沉寂,纯真、美好的爱情开始回归。《爱情故事》仿佛又把人带到了30年代,让观众呼吸到一种田园诗般的美妙气息。之后,随着电影观念、电影技术等不断进步,关于爱情的电影也就越来越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的《月色撩人》,90年代的《人鬼情未了》《泰坦尼克号》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爱情电影。

电影在传入中国之后,也迅速与世界电影接轨。电影中开始出现了爱情的题材。但由于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文艺传统以及风云变幻的政治、历史现状,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没有相对纯粹的爱情电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难夫难妻》《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都涉及了爱情这个主题,但实际上,这些影片中反封建反侵略的批判主题却更为浓重。之后的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爱情电影也几乎很少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中国电影曾经有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人们当家做主后在各条战线上的喜悦心情,就算在《李双双》中“先结婚,后恋爱”,更多的还是表现女性的命运改变和解放的问题,还不踏准说有真正的爱情。十年“”时期,电影凋敝,更别提有爱情电影,所有的革命形象都不食人间烟火,与爱情、婚姻、家庭毫不相干。

而只有等到“”结束之后,中国银幕上才开始有了符合人性的爱情电影。《庐山恋》首先打开了这个缺口,影片将庐山优美的风光与漂亮的男女主角之间的恋情结合在一起,轰动一时。片中张瑜与郭凯敏的羞涩一吻,对于中国爱情电影来说,意义非凡。之后,谢晋的《芙蓉镇》则写了在特殊年代相爱的一对“特殊男女”。《牧马人》中也是如此,一个“分子”,一个逃荒到边疆的农村姑娘,在特殊的年代相爱,并举办了一场婚礼,在男主角有一天可以远走高飞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时,他还是留了下来,与自己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些影片都对人性美和纯真的爱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打动了无数饱受“”伤害的中国人。20世纪90年代之后,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霍建起的《暖》、尹力的《云水谣》等,都用唯美的电影语言讲述了动人的爱情故事。爱情电影虽然很多,但是情节不同,着眼点不同,电影也会起着不同的作用。

二、暗恋和初恋的迷茫

暗恋和初恋的迷茫是爱情片中的一大类,也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爱情回忆。一个人偷偷地喜欢另一个人,毫无顾忌地展开对另一个人的幻想,可能有些无奈,但肯定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而当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时,爱情的幸福和甜蜜就不言而喻了。越南导演陈英雄的《青木瓜香》里,少女梅悄悄地喜欢上了高贵优雅的少爷,等到长大之后这种暗恋终于变成现实。在影片的结尾,我们看到少爷正在教梅认字读书,金黄的阳光打在他们的身上,有一种幸福得快要溢出来的感觉。影片对梅心态细腻而微妙的表现,还是近乎唯美到极致的画面,都有让人惊艳之感。

年轻时候的初恋有一种朦胧的美丽。还有什么爱会比初恋时的人们更认真、更纯粹。在张艾嘉的《心动》里,寒冷的夜里依偎在冷清的巴士站,在无人的天台思念分了手的她,那时候的天空是初恋最好的见证。韩国影片《八月照相馆》中八月暖暖的阳光,汉城边寂静的小镇,平凡善良的小人物,故事就在这种温暖平静的氛围中开始,缓缓展开,缓缓结束。开照相馆的咏元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遇到了清纯的女孩德琳,并与之展开一段真挚美好却又若即若离的恋情,对于两个人来说,这都是他们生命中的初恋。到了最后,德琳浑然不觉中,咏元却悄然辞世。

三、恋爱过程的快乐与忧伤

这类影片大多数描述的是男女主人公两个人在爱情中的追逐与等待以及面对现实压力与爱情障碍的不同表现,这在爱情片占据的数量是最多的。如《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情人》《秋天的童话》等。

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拍摄于1993年的《纯真年代》唯美、浪漫,一改他以往的作品风格。影片讲述了一个人没有勇气冲破世俗禁锢去追求真爱而落得终身遗憾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纽约的上流社会。纽伦在订婚前夕认识了未婚妻梅的表姐艾伦—一个婚姻破裂的。艾伦的不幸令纽伦感到同情和难过,而她善解人意的聪慧和富有个性的幽默,反衬出梅的单薄。纽伦在与梅结婚后,发现自己爱的是艾伦。但纽伦没有勇气去改变自己的婚姻,两人只能暗自忍受煎熬,直至老去。导演借由这些剧中角色因为受限于社会压力而抑制住人性自然高贵的情操,因为纲常礼教的束缚而怯于对自己心爱的人吐露心迹,捕捉了那个时代潜藏在富丽堂皇的表象之后的个人悲剧。

而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走出非洲》,则是另一派大气磅礴的爱情影片。一个能够在非洲靠自己的力量独自生活、拥有物质般理性的女人,一个永远不愿被束缚、拥有心灵般感性的男人,成全他们之间爱的是非洲这片坦诚的大地。而他们的爱甚至超越了大地的厚实和蓝天的空灵,成为飘荡在非洲上空永不逝去的爱情音乐。

四、婚外情的甜蜜与冒险

当所有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可能会遇到以前爱情梦想与过日子单调枯燥的矛盾。当爱情幻想慢慢退却的时候,爱情开始遭遇柴米油盐的琐碎冲击,于是日复一日平凡的生活成为爱情最大的考验,婚外情也就有了发生的机会。所以,大多数这样的影片都是描述主人公在原有的婚姻和新近出现的感情之间的两难选择。可以这么说,婚外情符合人类对于“私有爱”的本性的需求,离开已经不爱的一个人,投入到真爱的一方,这似乎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为什么还会有犹豫,还会有挣扎,还会有痛苦?这是因为,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可以随心所欲的动物,他必然会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约束,尤其是在今天这样的法制社会。所以几乎所有的描述婚外情的影片,最后都是以主人公回归家庭作为故事的结局,维护了作为传统价值存在的婚姻,如《花样年华》《廊桥遗梦》《谈谈情、跳跳舞》等。

玛丽莲·梦露主演的《七年之痒》是个信号,而冯小刚的《一声叹息》则是中年男人婚外恋的一部样板戏。剧中主人公梁亚洲的一声叹息代表了很多中年男人的尴尬和无奈。他的经典语录是: “夜里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自个儿的手一样没感觉,可是要是把你的手剁了,也跟剁了我的手一样,疼。”这几乎是所有中年男人对妻子的感觉,不能说梁亚洲对妻子没有感情,但似乎叫亲情更为合适。这种感情是在一天一天平平淡淡的日子中积累起来的,但它肯定抵抗不过婚外的激情,红杏出墙的热闹总比寡淡如水的日子更有吸引力。所以,很多的人会陷入亲情和激情的两难困境中。只要经历过这种“阵痛”的男男女女,都能够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只要家庭存在,这一声叹息就会永远在耳边回响。

总之,爱是文明社会中升华了的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自然属性基础上的社会内容,是理性观照之下的人类感情。爱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它与特定时代、特定人群有着密切的关联,是人类追求美好精神境界的一种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爱情的观念、实践、理想都不同程度地打下时代的烙印,积极、健康、美好的真挚爱情给人向善的引导,爱情片则因为表现这些内容而成为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

[参考文献]

[1] 姜敏,黄钟军.影视鉴赏[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2] 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期刊更多

作文新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

黄河黄土黄种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英语自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