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 师德规范 拓展 渗透 情景模拟法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和背景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

技巧。

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也应注重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社会人的素养的养成。

在笔者学校,礼仪教育已经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而开展了数年,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礼仪教育方案,规定了二十余条文明礼仪行为细则,且每学年都有具体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200年的“仪容仪表”主题活动,评比出了仪容仪表示范班级;2010学年的“孝亲尊师”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十大孝星;2011学年的“与雅同行”主题活动,评比出了校园微笑之星;2012学年的“四心教育”和“四自教育”主题活动评出了校园四自好少年;2013学年的“微笑教育”和“习惯教育”主题活动评比出了职教之星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特色礼仪教育,学生在讲文明,学礼仪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逐渐地把外在的礼仪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之花开满了校园。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要点

礼仪教育的开展,需要有学校统一的行动和规划,有鲜明的主题。但是,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如何在最直接的教育现场――课堂里渗透礼仪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教师最大量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课堂时间,让礼仪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改变学生。针对这一点,笔者有如下的探索和总结。

1.教师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身正为范”

在传授知识的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如,有些教师爱赶时髦,染黄头发或者烫发,这无疑不利于自己教育学生不要染发和烫发;部分教师有自己的或者不同于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若在课堂里也进行不恰当的宣讲,无疑将影响学生的主流价值判断。此外,中职学校课堂内一般禁用手机,如果课堂上教师的手机铃声响了或者教师停下讲课接听手机,其后教师将难以说服学生不带手机。

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文明水平,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仪表仪容、礼貌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一切,“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举止优雅得体,不仅可以教化学生,也能因此使得课堂纪律更好,学生学习效率更高,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多种方式拓展中职学校的礼仪教育

(1)以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案例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选择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相关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如,笔者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分析,比较口语会话背后的文化现象。在Shopping(购物)这一单元中,教师让学生自主编写商场内的购物会话。在学生分组进行会话表演之后,给予总结和评分。成绩高低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学生是否使用了恰当的礼貌用语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每次口语会话讲评都是一次典型的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学到了如何进行英语表达的口语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礼仪教育,并且通过教师的指导,了解了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区别和联系。其实,每位教师的每堂课程都可以加入典型生动的礼仪案例,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意识去发现和寻找。

(2)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随着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学校办学条件的日益改善,教学手段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视频图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包括图画、图片、照片、幻灯片等静止的图像形式;动态包括电影、电视等活动的图像形式。如果学生基本上依靠语言记忆形式获得所学知识,这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而通过视频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图像记忆。如笔者在讲授Making Friends(交友)这一单元时,搜寻材料,用心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通过图片、照片、视频等不同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之外强化了交友过程中的礼仪知识。笔者还计划在讲授Making a Telephone Call(电话交流)这一单元时,在教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电话礼仪。

(3)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课堂中渗透礼仪教育。所谓情景模拟法就是让学生围绕某个探究的中心问题,来模拟表演某个场景,然后讨论表演,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处理问题的恰当方法与技巧。它的核心是激情和让学生表演操作。情景模拟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选择主题中需探究的问题进行情景构思。

②设计制作情景模拟所需的多媒体课件,还可准备一些实物,适当增强仿真效果。

③让学生选择扮演、担任角色,教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观察、思索的任务。

④从情景模拟中再现问题,引出问题,展开解决方案的讨论。

因为仿真,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景模拟法有利于学生在实景演练中,自然地习得礼仪,快速地掌握和应用礼仪,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礼仪教育渗透课堂的

方式。

三、小结

最后,教师应当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教育礼仪而教育礼仪,应该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创造良好的礼仪环境。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又在实践中表现的,实践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指导和训练,引导学生实践礼仪规范。只有师生一起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在校园形成一个讲礼仪的大环境,才能达到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崇尚礼仪的传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礼仪教育,不仅可以继承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加自己的“软实力”,在社会上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行礼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在每堂课里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礼仪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胡锐.现代礼仪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040

当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共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前置作业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已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以往的预习作业都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单词,虽然在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还会花较多的时间去教学学生能在课前获得的知识,造成教师控堂的时间还是比较多。但生本教育下,教师会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以浅显纲要、要点的形式布置,这类作业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它是预习作业,但又超越了预习作业。这就是以学生为本的前置作业(preset-homework)。它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组内的知识融合。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n时,笔者编写了一份学案,其中本课时的前置作业如下:

1. 小组利用音标拼读单词。组内利用互补原则,最大程度上组内每个组员单词读音过关:suggestion,comment,album,personal,special

2. 自主学习重点句型――提出建议和礼物的比较用语:What should I get my mom for her birthday?What / How about a scarf? That’s too personal/ creative enough.

3. 每位孩子带上曾经收到的礼物,并用英语描述。

Gifts(礼物): a scarf , a sweater, a CD , a book , an English dictionary, a soccer ball , a basketball, a notebook , a pencil case , a watch, a bicycle , a camera, a photo album, a calendar , some flowers an Mp4 , a pair of scarfs...

Comments(评价):interesting , boring , special , personal , creative , cheap, expensive, wonderful , creative enough ,beautiful useful ...

Example:I got / received on /when . /The best gift I have ever received is... I got it /them from ...That’s

.I like .

This is a gift that my friends gave me on my birthday /on Day. I think it’s .

二、凸显中心话题

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妙用组织教学的语句和巧设学生操练的文字内容,把所有课堂活动,包括课前用于活跃气氛的短片或音乐,紧扣本课时的中心话题展开,以凸显课时中心话题,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斧。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课时时,整合了教材,以新年为主线,贯穿新年赠送礼物这一中心话题。

1. 热身部分为学生齐唱Happy New Year,然后新年快到了,让学生猜测教师收到的新年礼物,学生分享各自收到的新年礼物,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如:礼轻情意重等。

2. 学生以pair work 的形式讨论有关为朋友、同学、教师或家人挑选新年礼物的话题,把本节课的重点句子引出来。这时,教师起着导学的作用,给予学生半控制状态。

A: What’s up? You look worried today.

B: I need help. New Year is coming. What should I get ... for the New Year?

A: Why don’t you...?

B: That’s too personal / boring...

A: Why not ...?

B: That’s creative enough. But ...

A: How about...?

B: It’s not special enough/...

A: What about ...?

B: Sounds good. I think she’ll / he’ll like it.

...

3. 处理本节课的听力Section A 2a & 2b。学生一起探究在挑选礼物时,应为不同的人挑选不同的礼物,教师可在此拓展,不同的节日,人们会赠送不同的礼物和赠送礼物时的注意点,也可涉及一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时,小结本课的重难点。

4. 新年到了,学生要为他们的外教Mr and Mrs King以及他们的女儿挑选礼物。这个话题更开放,教师只给出一些tips。

5. 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任务,教师会经常收到儿子和女儿赠送的礼物,新年临近,请学生帮助教师挑选礼物,因为孩子的喜好差不多,要求学生为教师选择新年礼物出主意,给教师写一份E-mail。

教师不论在创设情境和任务布置时,还是在学生言语训练的内容和课堂评价中,自始至终没有偏离新年赠送礼物这一主线,用赠送礼物把各个教学环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各环节活动串成了一条线,形成了一个整体,突出了本课的中心话题――Gifts。

三、精心设计板书

在英语的许多课堂上,出现了“零板书”的现象。一节课下来,教师竟未板书一个字。无论字词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黑板成了摆设。其实,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板书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就是一本“微型教科书”,不要因为有多媒体技术而忽视了板书的价值。笔者认为,在新的教学改革环境下,板书教学要回归到英语课堂,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方式的最优化,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板书的优点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能突出重点和系统性。初中英语课堂主要以词组和句型为主,在课堂的呈现过程中不断地来操练句型,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学生在风风火火的操练以后,对课文的重点毫无头绪。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总结出重点。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第一课时的板书设计:

总之,高效的英语课堂需要师生共同打造,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情,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体现主人翁的学习地位,那么高效课堂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3篇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制约。语言使用不当常常使人们相互之间产生误解,而误解又常常会导致冲突和争斗,甚至引起纠纷和争端。现实生活中就有大量的误会和摩擦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语言而造成的。因此,礼貌的使用语言,是有效交际的重要因素。

文学作品常常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因此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对话就反应了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礼貌现象,体现了该民族和文化所遵循的礼貌原则。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浩瀚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就可以轻易找到中华民族的礼貌文化的源泉。

一 礼貌概述

根据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保全论”,礼貌就是“正常人”为顾及彼此的面子而采取的理性行为,交际双方试图通过这一理性行为达到给彼此留点面子的目的。“面子”可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是指正常人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和喜爱;负面面子是指正常人希望自己不被别人打扰和干涉。与此相对应,他们还提出了“正面面子策略”和“负面面子策略”。前者通常通过使用间接表达、弱化语气等语言手段来实施,后者则通常使用强调交际参与者的共同观点等语言手段来实施。两种面子策略的语言手段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尽量降低交际参与者的面子的受损程度,尽可能抬高交际参与者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对礼貌问题的探讨最初是从人类学和哲学的角度来进行的。这一理论刚一问世就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这个方面,leech研究得最为透彻,并且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六条礼貌准则:(1)得体准则;(2)慷慨准则;(3)赞誉准则;(4)谦虚准则;(5)赞同准则;(6)同情准则。如果人们在会话中遵循这六条准则,就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礼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此外,这六条准则还可以帮助人们对话语中的礼貌现象进行有效分析。

然而,leech对礼貌的研究主要是以口本文由收集整理语交际为基础,还没有涉及到对文学作品中礼貌现象的研究。sell填补了这个空缺。他认为可以把brown、levinson和leech的礼貌研究引入到文学作品分析,因为文学中的礼貌是“现实中的读者对以现实为基础而创作作品的作者对礼貌表述的一种体验”。

二 汉语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下面,我们就对现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礼貌现象分别进行叙述和分析。

1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既无财产又无地位,且常是未庄人逗乐取笑的对象,但一旦有人伤了他的面子,他也会尽力去挽留与维护。当他被他人打了时常说“就算被儿子打了”,虽然他得忍受肉体上的疼痛,但在面子上却胜利了。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实质上就是一个人丢了面子后,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防御行为。

privacy(隐私、秘密、私事)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很重要,但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是礼貌的行为在英语文化中却可能是侵犯了一个人的privacy。在汉语文化中,初次见面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等是很正常的。例如:

(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被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我:你还没娶媳妇吧?

(茹志娟《百合花》)

这似乎是警察在查户口,但是在汉文化中,人们认为询问一些个人情况可以缩短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不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以这样的方式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会被认为是对他人privacy的粗暴干涉,严重侵犯了对方的负面面子。

戏剧是通过故事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戏剧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语言冲突。冲突的对话一般不那么友好,于是在交谈过程中有时候就很难顾及到彼此的面子。曹禺的话剧《雷雨》就集中表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矛盾。虽然矛盾重重,他们也不得不彼此相容,有时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违反还表达了更加深刻的内容。我们先看看《雷雨》中的这段对白:

周朴园:你不知道底下人是不准随便进来么?

鲁侍萍:不知道,老爷。

鲁侍萍不是“底下人”,她曾经是周朴园的妻子,而周朴园称呼她为“底下人”,鲁侍萍对此不加以否认,反而用“老爷”的称呼来强化周朴园的这一观点。这一礼貌原则隐含着更深的含义,表明鲁侍萍在压抑内心的痛苦,对周朴园来说这也是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我们再看看《雷雨》的这段对白:

周朴园: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你不要向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

鲁大海:对了,一点儿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你。

这是周朴园与鲁大海开始见面时的对白。周朴园早就知道鲁大海的名字,而且还知道他是自己的亲儿子,却仍然摆架子问:你叫什么名字?鲁大海也不甘示弱,有意侵犯对方的负面面子,含有一种凛凛正气和严正告白的言外之意:你不要耍花招,我是代表矿上工会来的。同样,周朴园也不顾对方的正面面子,尽量减少与鲁大海的一致性: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此话语的言外之意是,他决不会承认与鲁大海的血缘关系,在他眼里,鲁大海只不过是一个处于他的阶级对立面的你死我活的敌人。在这段对话中,冲突双方没有顾及对方的面子,而鲁大海对周朴园面子的侵犯,更加显示了他直截了当和坚决的态度。

转贴于

我们再利用面子理论来对老舍的《茶馆》里的会话进行分析。看看下面这段对白:

秦仲义: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是!

秦仲义: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您甭吓唬我玩,我知道你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明明是要涨房租,王利发还笑脸相迎,竭尽全力维护对方的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这与他“讨人人喜欢”的人生哲学是有关的。

用礼貌原则来分析中国的戏剧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可以让人感受到戏剧语言的精妙。礼貌原则在会话中可以起着调节会话参与人话语内容的作用,使会话参与人在彼此维护对方面子的前提下进行交际。这样,它就维护了交际双方的均等地位和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使言语交际能顺利进行,并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礼貌现象分析

在《红楼梦》中,诸如“鄙人”、“寒舍”、“贵府”、“令郎”等词的大量使用,充分体现了汉语文化卑己尊人的传统美德。例如,贾政和北静王相见时,北静王对贾政之子大加赞赏:“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的回答也极为自谦:“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藩郡馀恩,果如所言,亦萌生辈之幸矣”。在这里,北静王的身份地位高于贾政,但他仍使用了“令郎”、“世翁”、“龙凤”、“小王”、“唐突”等词语,这就无形中抬高了贾政,贬低了自己。这充分显示了北静王不以王位自据,礼貌谦和的优良品德。与此同时,贾政也使用了“犬子”、“金奖”等词,以礼相待。我们再看看《红楼梦》第十七回中的下面这段话: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为宝玉的发挥留足了空间,众人在听完宝玉的一席话后纷纷赞扬,并继续自贬,称自己为“读腐了书的”。这一褒一贬,将宝玉与众宾客的才情差距竭尽全力拉至最大,给足了其父贾政面子。而此时,作为久居官场、深谙人情世故的贾政,自然是同样采取礼貌原则,贬低己方的水平,如文中的“不可谬奖”、“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再俟选拟”。

礼貌原则并非仅限于下级在逢迎上级时使用,其可谓无所不在,已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通行的惯例。例如,在《红楼梦》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贾元春命姊妹几人题诗,阅过之后说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在座者众人地位无一能及元春,料想其应该无需遵守礼貌原则,但她还是照旧称自己的嫡亲姐妹们“愚”,并将作为外人的薛林二人赞扬一番,由此可见,对这一准则的遵循已经超越了社会地位,而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中华乃礼仪之邦,中国人素来注重使用谦词、敬词来表达礼貌,达到“卑己而尊人”的礼仪效果。下面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来谈谈谦词、敬词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孙悟空向来不受礼法约束,但为了取经、降魔也会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恰当地使用谦词、敬词来维护对方的面子。如在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之前,孙悟空曾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降服,但为过火焰山他不得已向铁扇公主求扇。面对这一交际难题,孙悟空使用了大量的敬词、谦词。为求扇而到摩云洞找牛魔王,路遇玉面公主,他试探虚实:大圣躬身陪笑道:“我是翠云山来的,初到贵处,不知路径。敢问菩萨,此间可是积雷山?”“贵处”是敬称他人所在的地方或处所。“贵”有“尊贵”之义,当孙悟空得知自己刚刚敬称为“菩萨”的女子是玉面公主时,因为交际目的已经达到,马上就翻脸,大喝并称之为“泼贱”,而下文在牛魔王面前则又敬称她为“二嫂嫂”、“嫂嫂”。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电影;礼貌;儿童教育;人物性格

礼貌,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交际中的社会现象,通常被理解为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是语言形式和语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1]从礼貌语用角度分析人类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话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人物对话。虽然这些对话是模拟交际语言,但是也可以反映出虚构人物之间的交际与相互关系。本文试图从礼貌理论出发,以《秘密花园》中的人物对话为切入点,分析礼貌理论在儿童电影中的运用及其在儿童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

一、 礼貌与文学语篇

礼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Lakoff,Leech,Brown & Levinson等学者都对礼貌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Lacoff阐述了言语交际中的三条规则。英国学者Leech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并与合作原则相结合共同规范人们的社交活动。其礼貌原则包括如下六条礼貌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2]此外,Brown & Levinson还提出礼貌具有普遍性;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会在一定程度上合作以维护彼此之间的面子;为消除、缓和面子威胁行为,人们会根据影响面子受威胁的三个主要因素——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绝对级别估算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礼貌策略。[3]

随着“文学文体学”这一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意识到语用理论也可用于文学语篇的分析。礼貌作为一种语用现象,也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比如,Abdesslem H 在其论文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he discourse of drama:A case study中深入分析了作品《慈善家》中的礼貌策略。[4]高剑妩、申丹在“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文体学——综合性实例分析及模式修正”一文中结合语用理论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塑造,并较好地阐释了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5]这些相关研究都为文学作品的礼貌分析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二、《秘密花园》中人物对话的礼貌语用分析

《秘密花园》作为一部公认的无年龄界限的文学精品,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电影原著作者班内特以其独到的视角讲述了孩子们在大自然和他人的影响下改变自我、乐观生活的故事。作品语言简洁,思想丰富,情节生动。透过礼貌理论,我们对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乃至剧中整体儿童形象的塑造展开分析,以期获得对作品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礼貌理论下人物性格的刻画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玛丽性格的转变可谓是故事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部分。故事开头,玛丽是一个蛮横,冷漠的小女孩。但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她最终变成了一个快乐、善良的孩子。她的转变在礼貌理论下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释。下面,我们不妨分析几个相关实例。在故事开头部分,玛丽在一场灾难中成为孤儿并被送到了姨夫家寄养。一天早晨,刚起床的她与女管家有这样一段对话:

Mary:Who is going to dress me?

Mrs.Medlock:Cant you dress yourself?

Mary:Of course not.My ayah dressed me.

Mrs.Medlock:Nonsense.

……

Mrs.Medlock:What do they do with children in India?Carry you around in a basket?

Mary:How dare you talk to me with such disrespect!

从礼貌理论看,当这个寄人篱下的小姑娘刚来到这个陌生环境时,她与女管家之间的社会距离比较大。虽然女管家和主人之间是明显的正权势关系,然而玛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因而,对于女管家而言,她并不觉得玛丽地位在其之上,甚至反而觉得自己的权势高于玛丽(从对话中女管家所用的反问句式和嘲笑的语气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一点)。较大的社会距离和较高的相对权势使得玛丽在与女管家交流的过程中本应比较拘束、腼腆,语言的礼貌程度也应该比较高。但是,玛丽在上述对话中对女管家却没有用任何称呼语,面对女管家的嘲笑言语,她甚至会试图抬高自己的权势,以How dare you 这样礼貌程度较低的句式向女管家发起挑战。显然,玛丽所采用的交际方式有悖于面子维护的策略。那么她的这种选择说明什么呢?结合故事的背景,我们会发现,玛丽的行为与她的个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由于玛丽在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对她非常淡漠,她的周围就只有佣人。因此,她的性格变得非常孤独,任性和敏感。当她来到她姨夫家时,这种任性和敏感因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加明显。她与人交流极为傲慢,对人对事十分敏感。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言语特征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作用。

关于玛丽性格的描写,我们在电影中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再比如,玛丽和女佣玛莎之间的一段对话:

Mary:Are you my servant?

Martha:Im Mrs.Medlocks servant.Shes Lord Cravens.

……

Mary:Stop it! Whatre you doing?

Martha:I thought all girls liked to be tickled.What would you like to wear?Black…black or black?

Mary:Are you blind?Theyre all black.And I wont be laughed at,servant.

……

Martha:What do they wear in India?When I heard you were coming,I thought you'd be a native.

Mary:What?ou thought I was a what?You…You…You daughter of a pig!

Martha:You neednt be like that.Ive nothing against natives.

对话中,玛丽直呼玛莎为“servant”,非常直接地将两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呈现出来。当玛莎和她开玩笑时,玛丽也总是十分抵触,采用的是去人称,诸如“Stop it.”这样的祈使句,“Are you blind?”这样的反问句。这些直接性的礼貌策略比较适用于Lacoff的规则3,即社会距离较为亲近的双方。倘若在双方存在地位差异,话题较为敏感的语境下使用,这样的交流方式就不再礼貌,反而表现出了她性格中的傲慢与敏感。当最后玛莎不小心因为“native” 这个词触怒她时,她更表现出暴躁霸气的个性。

当然,电影中的这个女主人公在大自然和朋友们的影响下,性格最终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仍然可以从礼貌角度加以解读。

譬如,在故事的开头,当玛丽希望知更鸟能为她带路去寻找秘密花园时,她对它发号施令:“If you know the way,show me.” 但是后来,当她再次看到知更鸟时,她却说:“Show me the way,please.”显然,改变后的她说话时更愿意用“please”这一礼貌标记以表达出她的感激之意。同样,当玛莎的真心与友好打动玛丽之后,她也渐渐愿意接纳玛莎。当玛莎送给她跳绳时,她也会说“Thank you”。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她甚至还有了自己很好的同伴。玛丽变得不那么敏感、暴躁、不友好,她的性格向积极面有了不小的转变,甚至开始关爱同伴。比如,在故事最后,她鼓励科林勇敢地站起来,对他说:“You could do it.”

当然,她性格中原有的刚毅,率直的一面始终留存于她这幼小的身体之中。当她面对她懦弱、自私、悲观的表兄科林时,她那刚烈的个性就爆发了:“I hate you.Everybody hates you.You are so selfish.” 虽然她的言语违背了得体准则、赞誉准则,甚至同情准则,但是她这是试图用裸的反面言语去唤醒科林。这种对于礼貌原则的违背对刻画玛丽的刚烈性格无疑具有很大的帮助。

该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而且作者在塑造整体儿童形象方面也颇具心思。对于一部成功的儿童电影,儿童形象的成功刻画至关重要。结合礼貌理论,该作品所呈现的生动的儿童形象同样可以得到清晰的阐释。我们不妨也选取一个侧面加以了解。

根据礼貌理论,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是估算面子受威胁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交际双方关系越远,交际时所需要的礼貌程度就越高。因此,陌生人之间第一次见面,双方语言交际的礼貌程度应该比较高。然而,迪肯与玛丽第一次见面时的对话却与这个准则不太一致。对话中,玛丽和迪肯没有太多的寒暄,他们通过一只小鸟就很自然地相识了。迪肯直呼呼玛丽为“Mary”,玛丽在推断出迪肯的身份后,也直截了当地说“I know you too.You are Marthas brother,Dickon.”两人显得毫不生疏。甚至,玛丽很快就决定告诉迪肯她的秘密——秘密花园。一般来说,成年人在交往中从逐渐接近到更加亲密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阶段。比如,在交往初期,人与人之间谈话会停留在相对肤浅的表面,自我保护意识强,相当注意维护彼此之间的面子。然而,儿童就大相径庭了。因为儿童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仍处于较低阶段,儿童性格中单纯,透明的特点十分明显。儿童之间从认识到熟悉的过程相对较快,他们更容易展开随意交流,与对方心理层面的距离也会较小。因此,这种与准则的不一致其实恰巧折射出了儿童交际时的心理特征。

再比如,有一天,当玛丽和科林因为琐事而发生争吵时,女管家却突然出现了。面对女管家对玛丽的恶劣态度,科林挺身而出,保护玛丽。他说:“I want to be alone with my cousin.I order you to leave this room.”从面子理论看,玛丽和科林因争吵已经破坏了彼此的面子。对于成年人而言,面子的维护和修补可能会因双方距离的加大而需要更多的策略去缓和面子威胁行为。而对儿童来讲,性格中单纯透明的特点决定了面子威胁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会相对较小。因此,玛丽和科林在女管家面前能够迅速和解的行为自然而富有童趣。

从礼貌角度看,儿童在交际过程中受面子威胁行为的影响相对较低,彼此熟悉的速度较快,对维护彼此面子的意识较弱。显然,儿童的心理共性在本作品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儿童性格中单纯、善良、透明、爱憎分明等性格共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礼貌理论下作品折射出的儿童教育

礼貌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交过程中一般都会尽量遵守礼貌原则,通过合适的礼貌策略采取措施以消除,缓和面子威胁行为。这些都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对于儿童教育也是极为有益。

作品中,在女主人公玛丽从蛮横冷漠变得善良可爱的整个过程中,一位名叫玛莎的女仆起到了重要作用。电影开头,玛丽和玛莎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Mary:Are you my servant?

Martha:Im Mrs.Medlocks servant.Shes Lord Cravens.

……

Mary:Stop it! Whatre you doing?

Martha:I thought all girls liked to be tickled.What would you like to wear?Black…black or black?

Mary:Are you blind?Theyre all black.And I wont be laughed at,servant.

……

Martha:What do they wear in India?When I heard you were coming,I thought youd be a native.

Mary:What?You thought I was a what?You…You…You daughter of a pig!

Martha:You neednt be like that.Ive nothing against natives.

对话中,面对蛮横的玛丽,玛莎的语气与女管家梅德洛克的语气完全不一样,她会试图与玛丽亲近以拉近彼此的人际距离。比如她会去挠玛丽的痒痒,去开玩笑。在玛丽生气时,她以诚恳的语气解释道歉,采用负面礼貌策略以弥补对对方面子的损害。所有这些努力都为建立双方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也为感化影响玛丽提供了可能。从某种意义上讲,身体力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教育。儿童健全道德人格的培养,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6]因此,玛莎对于礼貌的见解与实践对改变玛丽傲慢,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可谓功劳颇大。

玛莎还一直鼓励玛丽出去玩耍,她认为这很有必要。有一次在玛丽出去之前,玛莎帮助玛丽穿着衣服,并介绍着自己的弟弟迪肯。玛莎没有帮她把衣服上的帽子整理好而使得玛丽又大发脾气。

Mary:Put it down.

Martha:Id no idea about how curious he is about you.

Mary:What do you think you are doing?

Martha:Oh,there you are.Miss Mary.I wont know where you were gone.

Mary:What do you mean?You knew percent where I was.

Martha:Your scarf,miss.

从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玛丽的骄横,玛莎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比如采用答非所问的办法,减少正面冲突的可能,从而给双方都保全了面子。玛莎这么做是在以宽容之心帮助别人,以撤退的行为方式去冷处理问题,并以很好地情绪控制力来安抚玛丽。这些方法对于儿童教育来讲也是十分值得尝试的。

玛莎充分使用了得体准则、慷慨准则、同情准则等礼貌原则,努力维护双方的面子以改善与玛丽的关系。而玛丽显然也被玛莎所感染,慢慢接受了她。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对好恶有着敏锐的感受,并会以他们的善良本性去爱那些爱他们的人。从礼貌角度看,这不仅证明了遵守礼貌原则,采取合理的礼貌策略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意义,也烘托出了电影中玛莎这个儿童教育的正面形象。因此,礼貌理论对彰显该儿童作品的教育主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玛丽、科林、玛莎、梅德洛克等人物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礼貌理论同样有助于文学文本的分析。该作品中人物对话在礼貌理论的解读下,儿童性格中单纯、善良、透明等性格共性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女主人公玛丽性格的鲜明转变使得女主人公形象被成功塑造。还值得一提的是,透过礼貌理论,该儿童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承载。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Geoffrey N 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3] 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Abdesslem Habib.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the discourse of drama:A case study[J].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2001(02).

[5] 高剑妩,申丹.礼貌策略、人物塑造理论与戏剧文体学——综合性实例分析及模式修正[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06).

以礼物为话题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吉米法伦秀 礼貌原则 顺应性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脱口秀节目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股文化浪潮。这种节目对主持人的话语功力要求较高,它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对话,来展现嘉宾的人生经历,对世界、人生或某件事件的看法,使观众了解情况或事实真相,因此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因此,主持人要合理地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获取有用的信息。

二、理论基础

1.礼貌原则。礼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社会制约,规定人们在交际中应时刻照顾他人的感受。1983年,Leech提出了六条礼貌原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

2.顺应性。顺应性是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际需要”的特性。Verschueren将语境关系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和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心理世界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性格、情感、信念等心理因素;社交世界指社交场合、社交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

三、脱口秀中主持人礼貌原则的顺应性分析

1.心理世界。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会话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主持人言语的选择也会相应变化,推动整个会话的进程。

(1)顺应自我保护。“Would you tell me what’s in the email? That’s all we want to know. What we’re thinking is probably much worse.”主持人问希拉里关于邮件丑闻的真相,选用would显得更礼貌,而we的使用则表明吉米代表的不止是他自己,还有广大观众,其实这也是给嘉宾一个很好的澄清事实的机会。吉米选择了得体原则做到了自我保护,同时也获取了信息。

(2)顺应维护对方面子。“Are you just typing in all caps? Is it like my mom where everything is in the subject line and nothing in the body?”吉米问及希拉里关于写邮件时是否把所有内容都大写是否会显得过时,他把自己的母亲搬出来做为例子,照顾到了嘉宾的面子,为了缓和气氛,尽量使别人的亏损最小,以达到打探消息的目的。

(3)顺应和对方合作。“You were a senator, you were a first lady, Secretary of State. Is it possible that you have too much experience to become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吉米先是把希拉里的头衔说了一遍,使用的赞扬原则,之后才引出自己的问题,显得自然、亲和。然后,希拉里以豁达的方式说任何人都可以做总统,吉米表示赞同与肯定,说“We could make it all work”,这符合赞同原则,通过和嘉宾站在同一阵营,产生了合作的效果。

2.社交世界。最为社会的一员,人的行为受社会影响,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人的言语行为。通过吉米对希拉里的采访,我们也可以看出主持人的提问是顺应社交世界,符合礼貌原则的。

“When you were first lady at the white house. It’s fascinating to me”吉米在开场的时候就不停赞扬希拉里,以赞扬打破隔阂,让嘉宾在愉快的氛围中继续提供信息,这其实是为以后的提问做铺垫,符合赞扬准则,顺应了社交世界。

3.物理世界。物理世界是一种实在的、看的见、摸得着的语境,包括特定的主体、对象、时间、空间、话题等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时间包括有事件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空间的指称包括绝对的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指称空间以及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

“Let’s talk about...Can I just talk about the e-mail scandal?”吉米说这句的时候,并没有使用Can you tell me,而是用了Let’s talk about,意思是不光只有你讲,而是以一种互动聊天的方式进行,回忆过去发生的事件,做到了让希拉里少受损,事实上是符合得体准则,顺应了物理世界。

四、结语

本文将礼貌原则运用到顺应论中,把吉米法伦采访希拉里为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讨论,阐释了主持人在提问嘉宾时所体现的顺应性以及礼貌原则的使用。通过讨论发现,脱口秀主持人在获取信息时时刻顾及着嘉宾的面子,避免造成威胁,同时缓和了现场的气氛,达到打探消息的目的,会根据语境的不同来适当的选择不同的话语策略,遵守了礼貌原则,推动对话的进程,深入开展话题,以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交际需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玻璃艺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玻璃艺术网

数理医药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中医药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