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纯音听阈测听;骨导;平台法;阶梯法;掩蔽

[中图分类号] R764.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a)-031-02

Two masking methods of bone-conduc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in pure tone audiometry

DONG Dong, GAO Ming, LI Zanfeng, SHI Xianghong

(Department of Otorhinolaryngology,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wo masking methods of bone-conduc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in pure tone audiometry. Methods: Subjects including 20 health young people with normal hearing and 109 cases with different hearing loss, were tested bone-conduction threshold respectively by the plateau method and the step method. Results: From 0.25 to 4.00 kHz,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bone-conduction threshold measurement and in final effective masking levels (P>0.05). But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esting time (P

[Key words] Pure tone audiometry; Bone-conduction; Plateau method; Step method; Masking

纯音听阈测听结果的准确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测试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掩蔽。概言之,当发生了交叉听力时则需进行掩蔽,而由于骨导听阈测试时所有测试频率的耳间衰减值最小为0 dB[1],故骨导听阈测试时,均应进行掩蔽。只有准确测得骨导听阈,才能通过气骨导差值来区别耳聋性质,进而选择中耳手术的术式及评估预后。因此,骨导听阈测试是听力评定基本内容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20例耳科正常青年人及109例有不同性质听力损失的患者分别应用平台法和阶梯法两种掩蔽方法进行骨导听阈测试,以对两种不同的骨导掩蔽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测试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医学院校学生20人40耳,为耳科正常青年人,所有人均无耳科疾病病史,鼓室导抗图正常,镫骨肌声反射阈正常,双耳气导听阈5~15 dB HL。另结合耳内镜检查和声阻抗检查,收集我科听力室同一时段测试的患者109例,包括:双耳均无传导障碍的患者34例;一耳正常,另耳为传导性聋的26例;一耳正常,另耳为混合性聋19例;双耳均为传导性聋12例;双耳均为混合性聋8例;一耳传导性聋,另耳混合性聋10例。1.2测试方法

全部对象均以Madsen公司产MIDIMATE-622听力计测试气、骨导听阈,听力计使用前经过计量局校正符合国标GB4854和GB11669规定。听力室噪声强度

2 结果

从骨导听阈、最终掩蔽级和测试时间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2.1 骨导听阈

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0.25、0.50、1.00、2.00、4.00 kHz各倍频两种方法测得的骨导听阈,t值分别为1.385、0.694、0.694、0.806、0.806。由此可知,0.25~4.00 kHz 各倍频两种方法测得的骨导听阈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相同,二者均为骨导听阈测定的有效掩蔽方法。

2.2 最终掩蔽级

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0.25、0.50、1.00、2.00、4.00 kHz各倍频两种方法的最终掩蔽级,t值分别为0.249、0.960、0.123、0.291、2.110。由此可知,0.25~4.00 kHz 各倍频两种方法的最终掩蔽级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最终有效掩蔽级无显著性差异,即认为无论应用何种方法掩蔽,均不会因为掩蔽噪声相对较大而对受试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2.3 测试时间

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方法骨导测试所耗时间,平台法为[(14.0±4.0) min],阶梯法为[(12.0±3.9) min],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174,P

3 讨论

骨导听阈测试之目的,在于直接了解耳蜗的听敏度,使刺激声绕过外耳及中耳,直接作用于耳蜗,从而与气导阈值比较,确定听力损失之类型。当有传导障碍时,临床医师常以骨导听阈作为确定感音神经系统完整性的基本资料。因此,骨导听阈测试是听力评定基本内容的重要部分。但实际上,骨导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听觉现象,骨导测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很难评估,而且中枢掩蔽现象的存在使骨导测试更为复杂[3]。

在纯音测听中,当双耳听阈差别达到一定程度时,加在测试耳的纯音超过耳间衰减和非测试耳骨导听阈之和时, 声波就会通过颅骨传达到对侧,从而在非测试耳引起交叉听觉(cross hearing),出现影子听力(shadow hearing);有时声音也可由耳机的金属头带传导至对侧,因而掩蔽是纯音听阈测听中的必要环节。骨导听阈测试时,所有测试频率的耳间衰减值最小为0 dB,故骨导听阈测试时,均应进行掩蔽。关于骨导掩蔽声的强度及掩蔽方法,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一些计算公式及掩蔽步骤,其中,经典的Hood平台法被广为推崇[4],阶梯法也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结果表明,用阶梯法和平台法进行掩蔽,检查结果相同,二者均为骨导听阈测定的有效掩蔽方法,并且两种方法最终有效掩蔽级无显著性差异,即认为无论应用何种方法掩蔽,均不会因为掩蔽噪声相对较大而对受试者造成额外的伤害。在实际应用中,平台法在建立平台和确定阈值时,掩蔽噪声以5 dB为步距递增,每一个频率骨导听阈的测定,均需受试者多次作出反应进行配合才能获得;测试时间较长,受试者反应次数多,易感到疲惫和烦躁;老年、文化程度低和同时伴有眩晕等前庭系统症状的患者更不易配合。而阶梯法掩蔽噪声递增的步距大,在为数不少的情况下第一步初始掩蔽级的噪声就可以确定阈值,因为在这些情况中,阶梯法初始掩蔽级的噪声就正好处在平台法的“噪声平台”内(最小有效掩蔽级和最大有效掩蔽级之间)。因此,节省时间,减少了患者配合的次数。

在掩蔽过程中如果加在非测试耳的噪声超过耳间衰减和测试耳骨导听阈之和,就会传到测试耳,产生过度掩蔽(over masking)。理论上,当最小掩蔽级与最大掩蔽级相差很小时,则须用平台法[2]。因为此时阶梯法掩蔽噪声递增的步距大,很可能第一步初始掩蔽级的噪声就超过了最大掩蔽级,从而造成过度掩蔽,获得错误的测试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当一耳或双耳的气骨导差值等于或超过耳间衰减值的两倍时,无论应用平台法还是阶梯法来掩蔽非测试耳,均不能获得真实的听阈,因为平台期不会出现[5]。也就是说,当传导性听力损失超过耳间衰减值的两倍时,会出现过度掩蔽,这样就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侧耳对测试信号产生了反应,这种情况称作“掩蔽难题”。目前,解决掩蔽难题最有效的办法是使用插入式耳机,因为插入式耳机的耳间衰减值明显大于压耳式耳机。在面临掩蔽难题而又必须使用掩蔽的情况下,使用插入式耳机进行掩蔽测试为一种理想而实用的选择[6]。

本研究结果表明,平台法和阶梯法均为纯音听阈测听中加掩蔽获得骨导听阈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阶梯法耗时较短,患者更易于配合;但当最小掩蔽级与最大掩蔽级相差很小时,则必须用平台法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结果。二者各有长短,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灵活应用。此外,骨导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听觉现象,不同频率的骨导的经颅衰减,中枢掩蔽现象以及插入式耳机的应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听结果的准确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1.

[2]Katz J.临床听力学[M].5版.韩德民,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6-118.

[3]曾祥丽,龚树生,钟乃川.纯音骨导听阈测试的掩蔽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4,18(4):204-206.

[4]Silverman CA. Bone-conduction measurement [M].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Inc,1991:24-26.

[5]李剑挥,杨伟炎,郗昕.言语测听中的掩蔽问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2):115-117.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Visual Basic;SQL Server 

1 总体框架设计

本软件采用VB作为前台的开发语言,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VB是应用程序的主要工具,SQL Server 是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利用它们的密切集成可以建立更好的应用程序。

1.1 主体功能设计概要

使用VB的窗口、按钮等控件实现主题框架的设计,主界面上用户可进行选择各个功能,菜单栏中包括系统管理、图片管理、声音管理、视频文件和数据管理。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1.2 面向对象技术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对象(Object)”是系统中的基本运行实体,是有特殊属性(数据)和行为方式(方法)的实体。即对象有两个元素构成:一组包含数据的属性;另一组允许对属性中包含的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也可以说,“对象”是将某些数据代码和对该数据的操作代码封装起来的模块,是有特殊属性(数据)和行为方式(方法)的逻辑实体。

程序语句操纵一个对象来完成相应的操作,与对象有关的完成相应操作的程序语句称为“方法”(Method)。方法是对象本身内含的执行特定操作的函数或过程。方法的内容是不可见的,用户不必过问,只要执行它就可以了。方法的操作范围只能是对象内部的数据或对象可以访问的数据。

由于而向对象模型能够根据多媒体的各方而特性,更好地解决MDBMS的系统结构、对象类层次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多媒体数据模型及其处理方法、友好的用户接口等问题,所以建立而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模型是现阶段研究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方向。

在面向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库中,首先要产生一系列对象库,再从几个相似的对象库抽取共同属性和方法,形成类库。这种结构类似于树形结构:最上层的超类库可作为树根,树根下可有多个类库,每一类库下有多个子类库,每一子类库下又有多个中-媒体对象库。

1.3 关键技术

1.3.1 图像

多媒体数据库中图象的入库方法是:先在数据库中建立存放图像信息的字段,其数据类型必须为LongBinary。然后使用Image 对象,并使之与该字段关联。再使用LoadPicture()函数,可以将图像装入数据库。将图像从多媒体数据库中删除可以调用LoadPicture()函数实现,其入口参数必须设置为空。

1.3.2 视频和声音

VB 并没有提供将视频或声音直接存入数据库的对象,但可以采用“模拟”的方式。即当用户指定好视频或声音文件名称之后,便把视频或声音的文件名和路径名存放在数据库的有关字段中。而当要播放这段视频或声音时,再根据存放在数据库该字段中的视频或声音的文件名和路径名去打开它并播放之。其中用户选取视频或声音文件用CommonDialog 对象实现,而视频或声音的播放采用Mmcontrol 对象实现。

2 测试与维护

2.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

CPU:Intel(R) Pentium(R) 4CPU 2.40GHz

硬盘:80G

显示器:1024*768分辨率

内存:512MB

系统开发软件:Visual Basic 6.0

2.2 测试方法

测试包括软件测试和程序测试。

软件测试是对本软件系统的软件计划、软件设计、软件编码进行差错和纠错的活动。测试的目的是找出软件设计

开发全周期中各个阶段的错误,以便分析错误的性质与位置而加以纠正。纠正过程可能涉及到改正或重新设计相关的文档活动。找错的活动叫测试,纠错的过程叫调试。

软件测试方法又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是对被测程序进行特性分析的一些方法的总称,这种方法的主要特性是不利于用计算机运行被测试的程序,而是采用其他手段达到检测的目的。动态测试是实际运行被测程序,输入相应的测试用例,判定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检验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动态测试的两种主要方法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程序测试是对编码阶段的语法错、语义错、运行错进行查找的编码执行活动。找出编码中错误的代码执行活动叫程序测试,纠正编码中错误的代码执行活动叫程序调试。通过查找编码错与纠正编码错来保证算法的正确实现。

软件测试及调试与程序测试及调试相同之处都是查错与纠错的活动。差别在于范围不同软件测试及调试覆盖软件生存周期整个阶段,而程序测试及调试则仅限于编码阶段,软件测试中的单元测试与程序测试十分相似,不同的仅在于单元测试还要测试模块间的接口,并要设计与接口相关的模块,如驱动和存根模块。

2.3 系统维护

根据软件维护的不同原因,软件维护可以分成四种类型:

(1)纠错性维护。在软件交付使用后,因开发时测试的不彻底、不完全,必然会有部分隐藏的错误遗留到运行阶段。这些隐藏下来的错误在某些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就会暴露出来。为了识别和纠正软件错误、改正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实施中的误使用,应当进行诊断和改正错误。

(2)适应性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环境(新的硬、软件配置)、数据环境(数据库、数据格式、数据输入/输出方式、数据存储介质)可能发生变化。为使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应当去修改软件。

(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与性能要求。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以扩充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改进加工效率、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

(4)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即软件再工程,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等,为以后进一步改进软件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舒涵. 营造海量多媒体数据的家[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19).

[2]范振梅,王晨光,范振钧. 多媒体数据库的实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3]刘天惠.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周朋红.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普通话水平 测试 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现在已经普遍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以下简称“机测”),这一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进入一个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时代[1]。在几年的运用中,机测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测试信度和测试效率进一步提高,测试过程更加简化,考生权利得到最大限度上的维护,等等[2][3],同时也减轻了测试员的负担,让他们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在机测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使应试人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人工测试背景下是很少或完全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将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真正做到以改革促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机测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普通话教学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保证测试效果。

一、加强发音的规范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是口语,有四个测试项,各个测试项有着自己具体的测试目的,总体目的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应用的规范程度、言语的流畅程度。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讲授与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促使教学对象在“字词句篇”上更加的标准与规范。但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发音时常常会出现口齿不清,出现“吃字”、“倒字”、“丢音”等现象,他们每读一个音节都“立”不稳、不到位,这样也就无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而且要强调发音中的吐字归音,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世间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头,所谓‘出口’者是也。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尾,所谓‘收音’者是也。尾后又有余音,收煞此字方能了局。”归音是对字腹,特别是字尾发音的要求,他们的发音过程构成一个“枣核形”。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发音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注意韵母发音的动程特点。韵母的这一发音特点只存在于复韵母和鼻韵母两类韵母的发音里。由于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动程”。复韵母根据主要元音所在的位置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三类。其中前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是由两个元音组成的,它们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有一次变化,不同的是前响复韵母的口型都是从大到小,而后响复韵母却是由小而大。中响复韵母则是由三个元音组成的,与前两类不同的是,舌位和唇型有两次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舌位、唇型最后归音都应该归到开、齐、合(a、i、u)上,而且“音素的过渡必须有机,使之自然滑动,浑然一体,千万不可使之机械地跳动,将音素与音素之间割裂开来”。[4]对于鼻韵母而言,它是由元音和一个鼻辅音构成的,而在普通话中充当鼻辅音的只有两个辅音,即-n和-ng,前者是前鼻韵母的韵尾,后者是后鼻韵母的韵尾。在普通话教学中鼻韵母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ing、eng、ueng几个韵母。其实,只要掌握好两个鼻辅音的发音要领,鼻韵母的发音也就不难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关键是发好鼻辅音-n,-n是舌尖鼻辅音,发音与舌尖中音n的发音基本相同,n发音时舌尖抵上齿龈。因此,前鼻韵母的发音,最后韵尾的归音自然也是通过舌尖抵上齿龈来阻碍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后鼻辅音-ng发音部位与发声母g、k、h的部位相同,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与软腭接触,阻塞气流通过,同时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道,气流透过鼻腔成声。值得注意的是:鼻韵母的发音最响亮的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辅音只是舌位、唇型的变化,因为鼻韵母同复韵母一样,是由不同的几个音素组成的,发音时也是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的动程。

其次,注意读够声调的调值。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静态声调是就单音节而言的,动态声调则只有在语流中才能表现出来。在这,笔者主要是针对静态声调进行论述。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是:阴平调55,阳平调35,上声调214,去声调是51。但是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普通话的调值都偏低,阴平不够高,把55读成44或33;阳平升不上去,起点太低,而且太短,35读成24;上声容易丢失后半部分,214变成了21;去声起点也低,而且降不下去,一般都把51读成31或53。怎样才能读准调值呢?其实,声调与声音的音高关系密切,一个音节音高高,那么声调就高,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紧张程度的差别:声带愈紧张,颤动就愈快,声调就愈高。因此在进行声调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声带的松紧来感知音高调值。如55调值声带最紧,51调值从最紧到最松,这样,在发上声时,如果是调值升不上去,起音过高,就可以先发一个去声,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紧接着念一个短促的升调,就能发出比较正确的上声了。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话测试;训练;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1-02

普通话测试内容分为四项:单音节字词(10分)、多音节字词(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从分值的分配可见,第四项“说话”分值最高。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学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练习,而对学生命题说话训练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测试时第四项丢分较多,据统计被测学生中约有50%说话项失分在7~8分之间。在“说话”项测试中,学生暴露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本文的主旨是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通过“说话”项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标准程度。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音面貌,还要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的自然流畅的程度。它是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说话”最能体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近几年的测试实践,尤其是机辅测试中,我们发现“说话”实际与测试要求存在偏差,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在测试实践中,很多学生按照命题说话题目提前准备好稿子,测试前将稿子背熟,测试时以“背稿”代替“说话”。背稿能增加流畅度,还可以减少词汇和语法的错误,掩饰了学生许多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根据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的表现”视情况酌情扣0.5或1分,而“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要扣1到2分。因此学生为了少扣分,测试中用背稿子增加流畅度,减少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以前人工测试时,两个测试员考一个学生,学生不能作弊只能将准备好的稿子背熟,而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一些学生测前用手机上网,搜到成篇的“说话”内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掏出手机对着电脑将三分钟“说话”变成朗读。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无效话语指的是测试中考生所说话语和考试题目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些内容,无效话语在机辅测试中容易出现,以往的人工测试,遇到学生说到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时,测试员给以适当的提示,并对其予以引导。机辅测试是学生面对电脑的单向说话,被测学生自己可以看到电脑下面的时间条进度,可以估算出还差多少时间满三分钟,当其把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剩余时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会出现说话与题目无关联的内容,例如与测试无关的自言自语、重复读准考证背面的考试注意事项、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反复读考试电脑页面提示语、倒计时数秒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都称为无效话语。无效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录音中。

3.离题与雷同。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目共有40个,有些学生往往把内容相近的题目先归类,如《我熟悉的地方》、《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家乡》,然后用一个内容套在上述多个话题上,出现雷同或离题现象。学生开头两三句用所考题目相关的语言,随后便把话锋转到事先准备的同一个内容上。有时几个人抽到不同话题,说话内容却是一样,造成雷同。在测试实践中,有些同学的“说话”雷同与离题同时存在。如《我的学习生活》、《我的兴趣爱好》、《我的业余生活》,学生开篇说几句,随之便大段的背诵歌词、古典诗词或别人的文章,用这些内容来填充测试的三分钟时间,以致于造成全篇离题和雷同。

以上三类问题在普通话测试“说话”项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不足。也为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除注重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辨正外,更应该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说话”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充足,思维要敏捷,应变技巧要具备。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说话”的训练内容要拓宽。如果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仅仅围绕测试规定的40个话题,即使学生“说话”很流利,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好,也只是表面现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拓宽“说话”的训练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如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经典影视作品,看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求每人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复述作品,谈一谈观后感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评析、欣赏。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后,应对测试的40个话题就不再是难事。

2.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就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生活、学习中得到锻炼。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即兴演说,让所有学生有“说”的机会。学生讲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话题,容易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话题采取即兴方式给学生新鲜活泼的感觉,学生乐于表达,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3.根据学生的不同方言区分组强化训练。先把不同方言区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方言区的用词和语法特点,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在朗读中学生一般不会暴露方言、方音,但在测试“说话”项时由于没有文字凭借,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会下意识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要通过口语表达训练,纠正不同方言区的习惯用语。如河北、东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将普通话的“什么”说成“啥”;河北的部分县市将“昨天”说成“夜个儿”、“早晨”说成“早清儿”、“下午”说成“后半晌儿”等。根据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将发音、说话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集中纠正偏差,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领会“说话”的要求,首先语音要正确;其次内容具体、完整;最后说话内容要合乎逻辑、有条理。通过训练,让学生说起话来用词恰当、语句连贯、不重复嗦、有条理。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思缔,黄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技巧[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8).

[2]孔瑛.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问题探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5).

声现象测试题范文第5篇

1 现场勘察和调研

现场勘察和调研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周边敏感点分布等情况的调研。针对水泥粉磨站,生产设施及生产线的踏勘对象包括水泥粉磨制造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局、主要工艺设备基本参数、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等,环保设施及措施的踏勘对象包括粉尘产出环节、治理设施及其主要环保设备基本参数、生态保护措施等。周边敏感点调查不应仅参照环评报告中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和图件,还应查看其它相关地理图件,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将调查结果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其特征、方位、距离、影响因素等,作为敏感点达标分析、防护距离落实情况和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对于环评报告中未提到的新增敏感点,还要查清何时新增,属于环评报告遗漏,还是环评后新建。

2 工况监控

水泥制造工业要求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开展验收监测工作[1]。验收监测前,验收监测负责人应与建设项目业主商讨确定工况保证方案,同时指派专职人员在验收监测时对建设项目生产负荷、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专职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承担,掌握水泥粉磨站工艺流程、厂区平面布置、工艺和环保设备设计和运行指标等基本情况,在验收监测过程中重点关注中控室设备运行记录和各车间生产报表,确认水泥磨单位时间产量是否达到设计的80%以上、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否则应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将收集的主要原辅材料用量、产品产量等工况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文字配合表格形式叙述监测期间实际生产负荷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3 监测时段选择

验收监测应选择在不利时段开展。大气监测应考虑风向对敏感点影响最大、气象因子适宜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时段。除有组织排放外,无组织排放和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当敏感点位于污染源下风向时,受污染影响最大。无组织排放监测适宜程度由气象因子(风向变化大小、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决定,分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类四类,一般在适宜或较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2]。厂界噪声在昼间和夜间分别执行不同的排放限值,其中夜间更加严格,因此应重点考核建设项目夜间噪声排放情况。在试生产期间,水泥粉磨站虽然仅在昼间进行生产,验收监测期间也应安排企业在夜间进行正常生产,以便对其夜间噪声排放情况进行考核。

4 监测点位布设和数据处理

4.1 有组织排放监测

为减少物料损耗和治理污染,水泥粉磨站在物料传送、熟料和成品库、包装车间等环节设有多个型号、功能相同的小型除尘装置。如果对每一个除尘装置进行监测,工作量将非常巨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试行)》(环发[2000]38号),可按照不小于同样设施总数量50%的随机抽测方法选择部分小型除尘装置进行监测。

除计算排气筒污染物排放浓度、设施处理效率外,同时还应计算单位产品排放量和排放总量,才能进行全面的达标考核评价。有组织排放以任何连续1 小时的采样获得平均值,或在任何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3 个以上样品计算平均值,与排放浓度限值进行比较。对于达不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高度要求的排气筒,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按外推法计算后严格执行。单位产品排放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量除以设备产品产量计算,主要用于评估企业环境效益。排放总量按监测时段污染物排放平均浓度与废气年排放量的乘积进行计算,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给出的总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

4.2 无组织排放监测

水泥制造工业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设置较特殊,参照点和监控点分别布设在厂界外20m的上、下风向处。参照点一般设1处,监控点最多可设4处。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避开近处的其他排放源的影响。监控点也应避开其他排放源的影响,与排放源形成的夹角不超过风向变化的范围,同时兼顾下风向敏感点。当风速小于1m/s时,污染物随风迁移作用减弱,自然扩散作用相对增强,监控点布设要全面考虑无组织排放可能影响的范围。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值是指监控点中浓度最高点测值扣除参照点测值所得之差值,以此判断无组织排放是否超标。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4.3 厂界噪声监测

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原则:(1)根据厂内主要噪声源距厂界位置布点;(2)根据厂界周围敏感点布点;(3)厂中厂不考核;(4)当面对海洋、大江、大河、大山(无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时)原则上不布点;(5)厂界紧邻交通干线不布点[1]。水泥粉磨站西侧紧邻水面宽度约200m的大河,东侧为交通干线,因此在东、西厂界外未设监测点位,仅在有敏感点的北厂界外和靠近主要噪声源的南厂界外设置监测点位。厂界噪声测量结果在进行背景值修正后按昼间、夜间分别评价。对于企业有夜间频发和偶发噪声,还需监测其最大A声级进行评价。

4.4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

为了对比建设前后的变化情况,验收监测中的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点位一般应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一致,同时根据环评批复要求、试运行阶段发现的问题和公众关心点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根据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般在厂界周边200m范围内布设敏感点噪声监测点位。水泥粉磨站北厂界外250m处有一所学校是公众关心点,即使超过200m范围,也可考虑设置噪声监测点位。敏感点和厂界噪声监测点位尽量布设在同一声传播路线上,便于分析噪声衰减规律和评价噪声 治理措施有效性。

敏感点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与相应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是否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中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敏感点常受包括建设项目在内的多种声源的影响,这就不仅要评价敏感点的现状值,还要评价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贡献值,以便说清建设项目对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对于敏感点噪声监测中出现现状值超标、贡献值达标的情况,可在建议中提出更严厉的噪声治理整改措施。

4 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填写、访谈或座谈的方式,针对施工和试运行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与效果、污染扰民情况征询当地居民意见和建议,环评期间参与调查人员比例应尽可能达到50% 以上[1]。调查对象包括个人和团体,个人指受影响的居民,团体指项目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委员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宜采用访谈的方式,向其负责人详细了解项目对其影响程度以及相关建议。针对水泥粉磨站周边居民分布分散且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宜采用上门发放和填写问卷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居民,访问人员还要将问卷调查内容转述成居民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居民完成问卷填写。验收问卷调查内容应与环评公众意见调查内容有所区别,除记录调查对象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外,应将调查问题集中在项目施工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环境问题、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以及建议等,不应还询问项目建设是否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等一般居民无法或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上。

除对调查对象结构和调查内容分类统计外,最重要的是对每一条公众意见调查内容的分析。由于居民关心问题角度不同,可能导致调查结果不利于建设项目,因此应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以保证结论的客观公正。水泥粉磨站公众意见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居民对其噪声治理效果持不满意态度,则应详细分析是对其哪个阶段不满意,如果是在验收监测期间,结合验收监测结果阐述现有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更加严格的噪声治理措施;如果是在试运行期间,则说明在试运行期噪声治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针对性治理措施,以及最终是否实现达标排放。

5 环境管理检查

环境管理检查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非测试性依据,和监测数据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除关注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保设施建成和措施落实情况等外,水泥粉磨站应重点检查排污口规范化和防护距离落实情况。

排气筒规范化主要是排放高度及其采样口位置的要求。排气筒排放高度按照《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04)表4规定执行。采样口按照相关监测规范进行设置,避开对监测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确保监测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对于需要计算处理效率的环保设施,如不能在进口处开孔,应在报告中说明原因。对于未达排放高度、采样口位置不规范的排气筒,要求企业尽快整改。

结合敏感点调查的结果,核实防护距离内原有居民、学校等敏感点是否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进行拆迁或搬迁, 是否有新增敏感点。若出现原有敏感点没有拆迁或搬迁、新增敏感点的情况,应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因此在验收监测报告中应给出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竣工环保验收条件的明确结论,提出加强环保设施运行和管理、环境风险防范等建议,确保建设项目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验收监测单位应加强与建设项目业主、环保主管部门沟通,确保问题发现后能够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256-2006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泥制造[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55-2000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3] 何妤,严佳.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6):52-54.

相关期刊更多

改革先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

中国现代医生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现代电生理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