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澳大利亚游记

澳大利亚游记

澳大利亚游记

澳大利亚游记范文第1篇

飞越半个地球的旅程让我疲惫不堪,悉尼暖湿的空气又让我浑身难受,不过这和过海关前的紧张相比已经不算什么了。面对远处的边检站和身边的警犬,我的心里敲起了鼓。要是有什么问题、海关人问起什么我该怎样应对?说实话我对我的英语水平很是不自信。不过工作人员的微笑和几句问候打消了我的这种情绪。一句“hello”后接过我的护照,他麻利的动作向我阐述了他的业务娴熟。“thank you”又是一句关怀的致谢,我也不忘来一句“good night”。

我发现无论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民众,看到我们都会来一句“hello”或一个微笑。这里人的热情让我彻底忘了先前的紧张和浑身的不适。这是我忽然发现有一家商店就开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老板还真会做生意呢,呵呵。

悉尼的早晨很舒适,恰到好处的温度与湿度让人感到十分惬意,和美味的早餐一起带给人慵懒的感觉。不错,澳大利亚就是一个慵懒的民族,以至于上午九点左右的街道上都没有什么行人,只有一些老人睡眼惺忪地浇花。这使得我们在路上没遇到堵车,也算是好事一桩吧。

而悉尼歌剧院带给人的则是另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行走于歌剧院外的广场上,你可以感受到蓬勃的活力与生机,完全不同于之前生活区里的死气沉沉。面对歌剧院,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激昂的力量与年轻的活力,虽然它的年龄超过了我们所有人。而那里面正在进行的活动又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与歌剧院齐名的悉尼又一大地标建筑物——悉尼海港大桥,则呈现出十足的现代气息。它释放出来的威严与霸气告诉人们,它的魅力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悉尼的旅程结束,我们前往悉尼的一个卫星城——中央海岸。顾名思义,这是一个沿海的小镇。而它的田园风格与现代气息相结合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发达到了以怎样的程度。

在这里,我们与友好家庭会合了。坐在男主人的车上回家时,他问我们有没有去过悉尼歌剧院,并告诉我们他就在那里上班。这是我们顿生敬佩之情。

家里有一个和我们一般大的黑人孩子庄森。尽管来自不同的国家,我们依然很合得来,寒暄几句后我们就到后院切磋乒乓球了。转眼到了晚饭时间,奔走一天的我们早已阻止不了肚子里的响声。女主人是一个很和善的黑人妇女,不得不说的一点是,她的厨艺真的不错,尽管是西餐,我们也丝毫没有什么不适,反而得以享受其中呢。

三天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相反,这三天让我改变了对英语课的定义,这得益于外教幽默的教学风格与精彩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堂已经超越了教与学的范畴,而变得更像是一种学术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值得注意的是,那里的教室没有讲台,这其实有意无意的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散学归来,居然还有大把的时间,使习惯于放学写作业的我来说一时间不知该干什么好。于是我坐在院子里,看浮云飘过,享受那过去无法享受到的闲适。人们都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是快节奏的,而我在这里却丝毫没有匆忙的感觉。在这里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惬意与闲适的小资生活。

恋恋不舍得离开庄森一家后,我们前往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我却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听到一句“元宵节快乐”的时候,我倍感亲切。在布里斯班,可以感受到很浓重的华人气息,到处都有中餐馆,而其中最大的要数澳大利亚的“唐人街”——中国城了。一个大牌坊后,是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仿佛让人回到了自己家的超市般。

来到黄金海岸,一股浓郁的激情与活力扑面而来。这座澳大利亚第六大城市是一个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年轻的人与年轻的城,散发出一种年轻的活力与张扬。如果一个人在你头顶上仍水气球,你千万别介意,因为那是当地人对你的表达欢迎的独特方式。

更美丽的则是这里的海滩。汪洋的大海与现代化的城市组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城市,展现出了澳大利亚这个慵懒民族活力四射的另一面。看来,在五岁的孩子出没于风浪之中而父母们却依然谈笑风生的地方,一定就是gold coast这个地方了。

在墨尔本,到处都洋溢着浓郁的历史气氛,年龄在百岁以上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如果说墨尔本相当于中国的北京的话,那么温莎酒店就相当于北京的北京饭店,国会大厦就相当于北京的紫禁城了。

这座澳大利亚的“古都”随着悉尼的崛起而日显衰老,在悉尼人提出迁都于悉尼的时候,英联邦政府为了避免两头不讨好的结果而建起了堪培拉这座现代都城。因此,墨尔本国会大厦也就成了再也不会被使用的“紫禁城”了。

在墨尔本,历史的厚重感得以体现。在这里,我们拜谒了澳大利亚尽人皆知的英雄——库克船长朴素的小屋。如果没有这位英格兰船长,恐怕澳大利亚这片大陆上依然是荒无人烟,不为人知的。而在皇家植物园,我们亲眼见识到了生物书和地理书上没有的奇花异草和古树名木;战争纪念馆则让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得以更深层次的诠释出来。墨尔本第一火车站、圣保罗大教堂、圣派翠克大教堂、英联邦广场……澳大利亚的历史像古老的胶片电影般呈现在我眼前。

在墨尔本,在澳大利亚,有太多太多说不尽的故事。

澳大利亚游记范文第2篇

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第二大牛肉出口国,也是全球最大羊肉出口国之一。澳大利亚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致力于食品安全、诚信和产品质量,以健康的肉制品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为了促进澳大利亚的红肉和畜牧产业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发展,澳洲肉类及畜牧业协会(Meat&Livestock Australia,以下简称MLA)作为生产商的组织,与行业和澳大利亚政府共同合作。MLA至今已成立近25年,专注于为澳大利亚的红肉行业提供市场拓展、产品推广和研发等服务。澳洲牛羊肉现已出口到全球110多个市场,中国就是其中之一。MLA在中国也有10余年的历史,现有6名员工,主要负责向所有中国的进口商、餐饮从业者、消费者推广澳洲红肉。

日前,MLA携手10位中国本土“红威名厨”,在北京正式了针对澳洲牛羊肉食材特点创作的“红威名厨招牌菜谱”。10位经过MLA培训的红威名厨在书中联袂献艺,通过将中、西方的烹饪方法混搭创新,把澳洲红肉食材的味道和营养完美展示出来。在活动现场,本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MLA东南亚及大中华区区域经理安德鲁?辛普森先生、MLA中国区总经理唐雪虹女士和红威名厨之一――北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餐厅处西餐厨师长徐龙先生。通过进一步的交谈,本刊记者更详细地了解了澳洲红肉的特点和优势,以及MLA在中澳合作间发挥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记者:其实在参与“红威名厨”项目之前,您已经拥有丰富的烹饪经验和技巧。经过了此次为期一年的培训,现在您如何评价澳洲牛羊肉?同时,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徐龙:澳洲牛羊肉安全、鲜嫩、健康,脂肪含量比较低,不同部位的食材有不同的特质,可以满足烹饪的多种可能性,是我非常喜欢的烹饪食材。红威名厨这个项目帮助我们拓宽了视野,学习用创新的手法呈现澳洲牛羊肉,激励了我们作为中餐厨师进一步探索和创造全新的菜式风格。

具体来说,以牛肉为例,过去我们只是习惯的采用特定部位的牛肉烹饪特定的菜肴,但并不了解如何加工剩余部位的食材,很容易造成浪费。在培训中,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肉的性能和营养成分,其次是如何分割。不同品种的牛肉分割方法也不一样,合理细致的分割,再加上适当的烹饪手法,能将食材的口味与营养发挥到极致。

记者:澳洲红肉与市面上的普通牛羊肉相比,具体有何特别之处?

唐雪虹:澳大利亚肉制品和畜牧业经过了200多年的发展,悠久的历史使其拥有最先进的饲养、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为全球提供品种丰富的高质量肉制品。我们曾对澳洲红肉做过相关研究,得到了详尽的营养报告。简单而言,澳洲红肉的铁、锌含量很高且易吸收,非常适合当今时代消费者的营养需求。

以澳洲牛肉为例,按喂养方式可分为草饲牛和谷饲牛。草饲牛采用自由放牧的方式养殖,适合喜爱自然食材的消费者;谷饲牛的牛肉呈现大理石花纹,口感和味道更浓厚。在谷饲牛中有一种和牛,其谷物喂养的时间较长,牛肉的大理石花纹更丰富,特别适合喜爱肉香的消费者。不同种类的肉又被分为很多等级,根据烹饪需求的不同,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级别的牛肉,当然价格也不尽相同。

对于MLA自身来说,我们除了宣传澳洲红肉的特点和优势,还有很重要的一项职能就是教育消费者如何分辨和选择牛肉,让他们挑选出适合自己口味且价格合理的牛羊肉。

记者:现在大多数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此澳大利亚采取了哪些措施?另外,MLA在食品安全的把控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安德鲁?辛普森:澳大利亚在全球持续保持最高的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标准,在东南亚地区以食品安全、清真屠宰标准和行业合作享有美誉。澳大利亚是一个岛国,有天然的卫生隔离屏障和广袤的牧场,这成就了最适宜的畜牧生产环境。由于牛羊肉出口是澳大利亚重要的贸易方式,因此从每一个农户开始都非常注重牲畜的品质与合规。

为了保持澳大利亚的最高产品标准,澳大利亚红肉行业与各级政府共同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系统,旨在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追溯性。从农场、育肥场、交通运输系统、活畜交易市场到加工厂,均贯彻实行符合最佳实践的可追溯性系统。同时为了实行该系统,澳大利亚红肉行业、政府与其它相关组织合作制定了独立审核的质量保证计划。这些标准和系统建立在风险评估和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满足了广大国际客户的要求。因此,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购买澳大利亚牛羊肉。

在这其中,MLA的责任在于辅助政府执行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例如,澳大利亚规定牛必须佩戴耳标,我们会协助政府教导农户如何采购耳标、如何操作电脑程序,以及相关技术的升级更新等。

记者: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MLA还有那些职能和作用?在与中国食品行业对接时,MLA能为行业各方提供哪些帮助?

安德鲁?辛普森:实际上,MLA始终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今天的活动就是在澳洲农户与中国厨师间搭起一座桥梁――厨师通过MLA熟悉了澳洲红肉的特点和烹饪技巧;澳洲农户通过MLA为厨师提供优质红肉;进而MLA将所有体验和成果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唐雪虹:在中国,MLA负责向中国消费者传播牛羊肉知识,丰富其餐桌,提高其生活品质。同时,MLA为行业各方提供不同的培训服务: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凭借澳大利亚先进的肉类加工技术,MLA通过组织培训项目,教会企业如何加工澳洲红肉,为中国食品行业开拓思维、丰富经验。今天的活动――“红威名厨”项目,就是针对厨师的培训。我们为厨师提供更多的食材选择,与他们共同研发新菜品,以此间接的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对于零售商,MLA会手把手教会他们如何更准确的分割澳洲红肉,以方便消费者的选购。

另外,MLA还出版过不同类型的教育书籍,适合不同人群的知识需求。

记者:2014年中澳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结束,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大空间。请问这将为中澳间红肉进出口贸易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未来MLA在中国有何推广计划?

安德鲁?辛普森:的确,FTA是澳中两国谈判10年的结果,来之不易。而FTA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贸易更加自由,双方国家可以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对红肉贸易来说,由于关税将不断减免,签订后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在价格上会更加亲民、更加实惠。

澳大利亚游记范文第3篇

中澳自贸协定是我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协定落地之后,中国每年将有6800个赴澳工作的绿色通道名额,澳大利亚服务业对中国的开放领域也会扩大。

关税减免,中国消费者将买到更便宜的澳大利亚商品

澳大利亚的产品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从澳洲代购的火爆程度便可见一斑,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女儿陆杰喜也在天猫和京东有自己的澳洲土特产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她只是众多澳洲代购大军当中的一员。

根据协定,多种澳大利亚农副产品将在中国以更低的价格向消费者出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4到11年内取消对澳大利亚奶制品征收的所有关税;8年内取消对羊肉征收的12%至23%的关税;9年内取消对牛肉征收的12%到25%的关税;4年内取消对海鲜征收的14%到15%的关税。

以澳大利亚某知名品牌奶粉为例,该品牌奶粉在澳大利亚售价每公斤约合人民币60元,对应关税是9元,运费是60元。而目前中国消费者购买该品牌奶粉的主要渠道是代购,据记者了解,如果加上代购费,中国消费者购买该品牌奶粉每公斤将支出160元,此外,由于澳大利亚对该品牌实行限购,不少消费者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买到。而自贸协定落地后,中国消费者购买该品牌奶粉将节省15%的关税。

整体来看,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达到97%,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水平,例外的3%主要集中在大米、小麦、棉花和糖等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上,中国将在配额内对这些商品征收普遍较低的关税。

商务部表示,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实施后,将使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产品实现约16.6亿美元的关税减免,主要产品包括服装和皮革、电子和机械产品、其他制成品、钢铁及金属制品、化工产品等。而澳大利亚出口的产品将获得约10.01亿美元的关税减免,主要包括能源、钢铁及金属制品,以及农产品中的牛肉、羊毛、其他农产品、乳制品等。

澳大利亚有望获得数十亿美元出口价值

中国向澳大利亚提供食品和农副产品关税减免不仅会惠及中国消费者,也是澳大利亚的利益所在。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希望借助中国实现转型,从大量出口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转而扩大出口食品和农产品。澳大利亚全国农民联合会曾经表示,自贸协定将“为澳大利亚农场主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出口价值”。

澳大利亚昆士兰投资公司在其最新的《变革与基础设施图景重塑》中表示,目前中国在大麦、红酒、乳制品、禽肉和猪肉方面有较大供应缺口,随着中国中产阶层队伍的扩大,短缺程度还将上升。

该报告还指出,即使中国国内产量实现增长,其他国家还将有很大的对华出口机遇,而澳大利亚拥有地缘优势并可满足这种需求。如果澳政府能够支持国内企业与中国相应细分市场形成持久贸易关系,则将同时给澳大利亚物流和商品运输网络带来大量新增业务。

此外,随着澳元的持续走低,旅游业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救命稻草”,中国游客更是成为澳大利亚旅游业繁荣的主要推手。澳大利亚方面的统计显示,中国游客2014年在澳旅游消费总额达77亿澳元,相当于同期英国、美国和加拿大游客在澳消费之和。同时,这个趋势在不断增长,2015年9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澳消费同比增长43%,增幅为国际游客在澳消费增长的3倍有余。

担心中国人抢工作机会,

中澳自贸协定洽谈10年之久

早在2003年,中澳两国就对开展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联合研究。2005年,正式谈判启动。自2005年5月至2013年7月,两国共举行了19轮谈判。该协定不仅降低澳大利亚商品进入中国的关税,还将放宽针对中国投资和劳动力流入澳大利亚的限制。

在放宽投资方面,澳大利亚将是首个对中国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业的国家,同时澳大利亚也将在中国人赴澳工作上给予一定的签证便利。据报道,该机制系发达国家首次在劳动力输出领域对中国做出特殊便利化安排,有助于缓解中方在澳企业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高等压力。

具体来说,澳大利亚每年将开放5000个名额,为中国18~30岁之间,以旅游和短期工作为目的的年轻人提供绿色通道。此外,每年还提供1800个4年工作签证的名额给中文教师、中医、中国厨师和武术教练。

此外,澳大利亚还会简化工作签证的申请流程,为工作签证的申请人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协定,澳大利亚将取消木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修理工等十余种技术工人的强制性职业技能评估要求。

对中国投资和劳动力输出限制的放宽,在澳大利亚国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澳大利亚工党认为,实施中澳自贸协定会对本国劳工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产生巨大冲击。包括建筑、林业、采矿和能源工会在内的多个工会组织抗议,并出资进行了反对该协定的密集广告宣传。

澳大利亚游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亚拉腊;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211(2016)01-0073-04

中国人移民海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16世纪末大规模海外移民开始,截至2008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数超过4500万人。[1]海外华侨华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一方面保留着中华文化基因,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侨居国,丰富和改变了当地的文化因子和结构;另一方面,他们又入乡随俗,受到侨居国文化的影响,落地生根,吸收当地文化因子,逐渐在当地形成一种集中华文化、当地文化及其他文化于一体的华侨文化新形态。[2]这种由海外华侨华人延续几百年创立的新型文化形态及景观是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凸显华侨先辈的奋斗精神和历史贡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因此,对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保护与开发具有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既是对华侨华人对侨居国历史贡献的肯定,也是对华侨华人开拓与奋斗精神的赞扬和传承,是中华文化传播与软实力的有力见证。

1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背景

1.1华侨澳洲淘金路及创建亚拉腊

亚拉腊(Ararat,也译作阿拉瑞特、阿拉腊特等,以下同)位于维多利亚州的西北方向,1858年作为自治市镇正式注册成立,1950年成为城市,该市与中国渊源颇深,是澳大利亚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潮,世界各地的淘金者纷纷来澳,澳洲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吸引了数以千计的中国淘金工从广东台山等四邑地区奔赴澳大利亚金矿。他们从家乡出发,先到广州,接着辗转到香港,然后登船去澳洲,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艰辛航行,抵达南澳的罗布港,还要步行440km,最终抵达亚拉腊。1857年5月,一队中国矿工在亚拉腊意外找到了澳洲历史上最丰富的浅层冲积金矿,他们随后就地驻扎下来,发掘出著名的“广东矿脉”。华工的发现吸引了大量的淘金者,金矿人数迅速超过2万人,高峰期人口甚至达到4万~5万,其中华工占到一半以上。从中国矿工发现金子和建立广东矿脉5个月后,亚拉腊镇从一个帐篷城发展成永久市镇,1858年9月24日作为自治市镇正式注册成立。亚拉腊市的建立是以广东金矿脉的发现而确立起来的。[3]华工在亚拉腊定居生活,对亚拉腊早期的农业种植、商业流通和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现在,亚拉腊市民仍将华侨作为他们的祖先,亚拉腊成为澳大利亚公认的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1997年,亚拉腊市政府开始在“广东矿脉”遗址上修建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心(又叫“金山博物馆”),以此纪念华侨为开发亚拉腊的功绩,2001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在博物馆馆前广场设有两尊华人矿工铜像,铜像附近有两座纪念碑,分别用中英文刻着歌颂华人历史功绩的文字,详尽记录了台山等四邑籍华侨开发亚拉腊的艰辛历程和历史贡献。[4]

1.2亚拉腊与中国的联系交流

自从亚拉腊创建以来,与中国的联系交流一直没有中断。1985年,为了纪念四邑华侨发现广东矿脉并建立亚拉腊,亚拉腊市政厅成立了亚拉腊中国传统协会,目的在于提升公众对于华侨在发现金矿和亚拉腊及周边地区创建过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1994年9月,亚拉腊市与广东台山市结为友好城市,两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交往十分密切。亚拉腊生产的葡萄酒及蜂蜜产品已向台山及中国其他地区出口;双方还互派教师讲学,在亚拉腊的小学里,开办了汉语课。2004年,亚拉腊市捐资在台山市石花文化广场建立“友谊石”,以纪念亚拉腊与台山结为友好城市10周年。2007年是亚拉腊创建150周年,由中国侨联、澳大利亚孔子协会等11个中澳企业及社团,捐赠了一尊石雕孔子塑像,立于亚拉腊中国历史遗产中心前的广场。亚拉腊市将中国的春节定为市民的节日,每年除组织中国杯赛马等活动外,还举办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狮舞与龙舞。[5]台山与亚拉腊的先辈用血汗奠定的友谊,如今依然是联系中澳人民的历史纽带。

2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

2.1亚拉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基础

亚拉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保留有淘金时代的历史建筑和遗迹,如维多利亚时代后期的市政厅,见证维多利亚历史统治的J牢房,亚拉腊附近由中国华工淘金时代建造的古井、古庄园、古客栈,部分建筑物或遗迹已被列为澳大利亚国家信托,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文化遗产中心,还有兰吉莫加拉博物馆和亚拉腊艺廊馆等。在此,中国的春节被列为亚拉腊的法定节日,每年的清明节和其他节日,亚拉腊也会举办富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活动,如中国杯赛马和风筝节等。亚拉腊交通便利,客运列车通往墨尔本、阿德莱德及大洋路,有三条高速公路经过,巴士服务能抵达亚拉腊市区和周边乡镇,亚拉腊机场位于市中心以东5km,距墨尔本2.5小时车程,海运也较为便利。此外,还是维多利亚的少数几个的RV友好城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也设有完备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因此,具备进一步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2.2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据统计,游客每年在亚拉腊旅游消费2.7亿澳元左右,其中有7.4万澳大利亚本国游客,旅游业为当地提供了近150个工作机会,增加了800万澳元的旅游直接收入。[6]这一数字与维多利亚州旅游业80多亿澳元的年收入相比较,提升空间很大。早在2011年底,中国就已经超过新西兰成为维多利亚州最大的国际旅游市场,共有26.35万人中国游客到访维多利亚,并且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超过澳大利亚对华旅游市场15%的平均增速;2011年中国游客为维多利亚州直接带来8.16亿澳元的旅游收入[7];2013年,维多利亚州接待国际游客193万人,中国游客为第一大客源,共有32.64万人,可见中国游客热衷来维多利亚州旅游。但包括亚拉腊在内的格兰屏地区只接待了3.44万国际游客,国际游客市场份额不足维多利亚全州的2%,许多中国游客对亚拉腊认识甚少,大多数中国来澳旅行团未将亚拉腊纳入旅游线路行程或停留时间甚短,目前亚拉腊仅作为格兰屏山区户外旅游的住宿停留地,旅游业发展重点依然在乡村及葡萄酒旅游,并未将历史文化旅游作为开发重点,尤其是对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深度开发不够。从维多利亚州2013—2016年旅游规划可以看出,亚拉腊市从属于格兰屏山区乡村、原住民文化旅游片区,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实行多元文化战略和鼓励文化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来澳文化旅游的比例一直占据一半以上。[8]今后几年格兰屏原住民旅游将成为澳大利亚及维多利亚州旅游业发展重点,包括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内的先民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大有可为,因此亚拉腊可充分依托区域资源和优势,深度开发华侨历史文化旅游。

3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3.1区域协作原则

与一般的旅游项目开发不同,海外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涉及我国与华侨历史资源所在国的跨国协作问题,开发和协调的难度要比其他旅游项目更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秉承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在政策、法律、信息、管理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跨国合作。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中,中澳两国可以成立联合开发小组,引导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合作。具体事宜由两国的旅游企业和个人参与,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还要依托所在国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区域统筹,优势互补,组合开发,在当地旅游开发基础上促进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更好开发。

3.2特色原则

海外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一般分布在国外,目标客源市场主要为中国游客和海外华侨华人,相对于国内旅游产品,在旅游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可进入性和旅游成本费用等方面等处于劣势,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态,这就需要旅游开发中突出这种“侨”文化特色,坚持以史促游、以游明史的开发理念,深度挖掘华侨历史文化旅游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要充分体现华侨在亚拉腊乃至澳洲建国两百年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华侨在澳洲创建的唯一一座“中国城”的资源特色,作为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名片。

3.3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海外华侨历史文化资源由于相距年代较久远,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历史遗址、遗迹等受破坏和损害的现象比较严重;与其他历史文化资源一样,它们同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旅游开发中,需要与所在国协调合作,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在合理开发中实现对华侨历史文化的有效保护,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首先要对保留下来的华侨历史古迹加以保护和修缮,并采取“复古”和“仿古”等手段,再现淘金时代华侨文化,作为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物质基础;同时,开发节庆、习俗等非物质华侨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和内涵。

4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4.1打造独特的“中国城”旅游品牌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这些华侨先辈将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扎根发扬,为澳洲早期开发做出了历史贡献,其奋斗牺牲精神值得中澳后人永远铭记,对这一历史文化旅游的开发理应成为一种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澳大利亚19世纪的淘金热中,诞生出一批城镇,比较出名的有巴拉腊特、班迪戈、布里斯班等,但亚拉腊是唯一一个澳洲人承认由中国矿工创建的城镇。在此,来自台山等四邑地区的中国淘金工们建造了这座城市,他们把亚拉腊山拓展为一座帐篷城镇,再建造成永久的城镇,整个城市都见证着华工们的血汗和辛劳。亚拉腊主要的巴克利街、景点街、摄政街等都是当年中国矿工开创起来的,镇医院、邮局、市政厅等都有中国矿工的一份辛劳,亚拉腊市十个乡镇都有华侨先辈留下的足迹。和巴拉腊特的疏芬金矿区、班迪戈的金龙博物馆、布里斯班的中国城、悉尼和墨尔本的唐人街相比较,亚拉腊城市中华文化底蕴更深,历史更悠久,特色也更明显。中国人作为城市的缔造者,能给中国游客带来不同一般的旅游体验,这一点是澳大利亚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也是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独特优势;因此,亚拉腊市政府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将华侨历史文化开发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为此,首先需要加强宣传营销,让更多的中澳人民了解这段历史,尤其针对中国游客和在澳的华侨华人,两国政府相关机构进行联合宣传促销,亚拉腊旅游品牌应定位在“澳洲唯一一座中国人创建的城市”,是真正的“中国城”。旅游开发既可以作为从墨尔本到阿德莱德经典澳洲游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也可以开发为海外寻根游和华侨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主题旅游,吸引更多来自中国和其他地方的游客,让游客从中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

4.2深度开发金山博物馆文化旅游

金山博物馆是在维多利亚州、亚拉腊市政府、墨尔本四邑同乡会、台山市政府以及澳大利亚华侨华人及当地市民等多方努力下建成的。博物馆按照中国传统建筑样式设计建造,在建馆过程中,台山市政府赠送了一批建筑材料及两台醒狮运送至亚拉腊,台山市政府派出建筑工人赴澳大利亚协助建造金山博物馆。[9]博物馆位于亚拉腊市的西端,是澳大利亚仅有的几座深具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在这座博物馆里,收藏着19世纪中国淘金华工们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以及他们挖出的金矿石,馆内还陈列着栩栩如生的各种模型,模拟和再现华工淘金场景。馆内还有淘金演示台以及中国的书法字画和工艺品。金山博物馆集淘金文化和华人文化于一体,很好地展示了亚拉腊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能更好地吸引中国游客及在澳华人华侨。在金山博物馆的旅游开发中,应突出情景再现的表现方式,着力突出中国元素与情景模拟,以尽量拉近中国游客的心理距离,增强亲近感;同时不断充实更新陈列展示的内容,加强对当地华侨历史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博物馆应加强与澳大利亚旅游局、维多利亚州旅游局以及中国旅游主管部门等开展联合宣传活动,同时加强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举办巡展、联展,与中国江门五邑华人博物馆、澳华博物馆、金龙博物馆实现资料共享和联合营销,组成中澳华侨历史文化遗产展示联盟。此外,更新展示形式,运用3D、4D等最新高科技手段,吸引游客的热情和兴趣。博物馆还可以开发一些针对华侨淘金工作的互动项目,寓教于乐,在人们接受文化熏陶和教育的同时也能体验旅游的休闲性,增强历史触摸感。在此基础上,开发金山博物馆独特的旅游商品,如可以将亚拉腊的城市标志和有特色的金山博物馆陈列品做成旅游纪念品,创新文化体验模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

4.3发挥区域资源互补优势,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组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正在进入追求高层次、以享受文化为特点的消费时代,单一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已无法吸引旅游者的关注,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日趋深化和多元化。亚拉腊处在澳大利亚格兰屏旅游片区,除了拥有淘金文化旅游资源外,自然、人文、生态等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互补优势,以中国游客及在澳华人华侨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华侨历史文化旅游为纽带,加强旅游组合产品的开发与合作,协同促进亚拉腊旅游业的发展。根据维多利亚州旅游局对中国游客最喜爱的旅游景点的调查统计得出,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大洋路(33%)、企鹅岛(20%)、巴拉腊特和疏芬山(20%)[10],可见以淘金文化旅游为主的疏芬山和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的巴拉腊特深受中国游客的喜爱。亚拉腊与巴拉腊特两地相距不到100公里,因此,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依托维多利亚州淘金文化游,通过比较成熟的巴拉腊特和疏芬山金矿区旅游辐射到亚拉腊淘金文化旅游,从墨尔本—巴拉腊特—亚拉腊开发出一条华侨淘金文化旅游线路,将淘金文化、历史遗址、中华节庆习俗等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使之产生聚合效应,充分利用各类历史资源的文化价值,发掘历史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形成独特的维多利亚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品牌。此外,亚拉腊可以依托格兰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将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和当地原住民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开辟一条独特的澳洲先民文化旅游线路。另外,亚拉腊可依托格兰屏地区葡萄酒种植产业推广葡萄酒之旅,将自然、人文和美酒、历史元素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开发多元化旅游组合产品。总之,亚拉腊是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缩影。从亚拉腊华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可以得出,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旅游开发应以侨居国华侨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以中国游客及华侨华人为主要客源市场;以侨居国历史文化和华侨文化融合创新为特色;以社会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这种跨国旅游开发项目需要中国政府与外国紧密合作,两国政府及民间须以战略的眼光和历史的责任协调推进,促进海外华侨历史文化的有序保护与开发。

参考文献:

[1]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J].世界历史,2011(5):4-14.

[2]李国平.广东华侨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热带地理,2008(1):80-85.

[3]亨利•简斯顿.四邑淘金工在澳洲[M].杨于军,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38.

[4]梅伟强,关泽峰.广东台山华侨史[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2-193.

[5]徐明远.澳洲唯一一座由中国人创建的城市[EB/OL].(2012-04-16)[2013-11-21].art/2012/4/16/art_54_16593.html.

[6]Ararat'sTourism[EB/OL].(2010-07-28)[2014-01-05].vesting/tourism/135.

[7]VictoriaStateGovernment.Victoria'sChinaTourismStrategy[EB/OL].(2012-05-30)[2014-01-05].1-07-mb.

[8]贾鸿雁.澳大利亚文化旅游及其启示[J].商业研究,2013(1):195-200.

[9]董平.亚拉腊:五邑籍华侨建的城市[N].江门日报,2007-08-29(C3).

澳大利亚游记范文第5篇

20世纪70年代初,出于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的战略考虑以及同中国发展经济贸易获取利益的打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对对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1970年10月,加拿大同中国建交,成为西方主要国家中继法国(1964年)之后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加外交关系的建立,大大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澳大利亚企业界和农场主对此忧心忡忡。1970年12月,加拿大经济代表团访华,并同中方共同发表了一项新闻公报,公报中提及的“中国将首先考虑加拿大为小麦的供应来源”的消息,立即成为澳大利亚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眼看中国市场将被其他西方国家捷足先登,在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澳大利亚当时极端反华的自由党、乡村党联合政府不得不同中国进行接触。但是,由于澳政府坚持所谓的“英国模式”,拒绝同台湾当局断交,双方的接触自然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果。时任我国驻法大使黄镇明确告诫澳大利亚驻法大使雷诺夫:如果澳大利亚政府继续奉行“两个中国”政策,中澳关系就不可能实现正常化。

执政党对华政策的碰壁,让在野的澳大利亚工党看到了机遇。当时的工党领袖就是惠特拉姆。惠特拉姆对中国一直比较友好,早在1954年,他作为一个年轻议员,就曾在澳议会上发出惊人之语:“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北京是整个中国的首都。”惠特拉姆同工党全国书记米格•扬等人分析了形势,认为凭借工党对中国的友好记录和反对侵越战争的态度,很有可能打开同中国的关系。如果在对华问题上有所突破,工党则很有可能在1972年的全国大选中获胜,从而改变长达23年的在野地位。为此,工党作出与中国接触的决策并立即开始行动。作为试探,先由米格•扬申请来华,“作一次具有特殊使命的旅游访问”。在中方接受了米格•扬的来访要求后,惠特拉姆随即于1971年4月14日致电,要求“改派一个工党代表团访华”,以“讨论建立外交贸易关系的条件”。这个看上去很简单的来华申请,立即受到了的重视,他认为这可能是打开中澳关系的一个前奏。17日,亲自打电话给当时的外交部欧美司,了解澳大利亚工党的情况,特别是它对中国的态度和对印支战争的立场。之后,在向汇报后,决定以外交学会的名义邀请工党代表团访华。5月10日,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向澳工党发出了邀请,3天后,惠特拉姆复电表示,他将亲自率领工党代表团于7月2日访华。

7月2日,惠特拉姆与澳工党全国主席伯恩斯、全国书记米格•扬等一行5人,带着一批随行记者,从香港经广州来到北京。由于天气十分炎热,代表团全体成员下飞机时都没穿西服,也未系领带。为此,惠特拉姆一再对中方迎接人员表示歉意,并强调他们虽然穿得像旅游者,但此次访问绝不是为了旅游。从7月4日起,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和外贸部长白相国与惠特拉姆一行分别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会谈。惠特拉姆非常坦率地表述了澳大利亚工党对国际关系和的立场,特别强调:工党自1955年以来一直主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承认是中国的内政;工党主张外国和澳大利亚的军队立即从越南撤出,并要求撤销任何国家在国外设立的基地和驻军。从当时澳大利亚国内保守势力横行的情况来说,惠特拉姆的上述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因此得到了中国方面的肯定。惠特拉姆也提出了一个问题:1971年前,中国连续10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但现在突然不再同澳签订合同,这是由于中国粮食丰收,还是出于政治原因?另外,澳大利亚对中国将优先考虑进口加拿大小麦也感到担忧。对此,白相国部长作了明确的答复:中国过去10年从澳大利亚共购买了2200万吨小麦,但是,澳政府一直追随美国,执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不断为中澳贸易的顺利进行设置政治障碍,这就不能不妨碍两国贸易的正常进行。中澳其他商品的贸易也存在发展的可能,但只有在澳政府改变目前敌视中国政策的情况下,中澳贸易才能有广阔的前景。白相国还强调,如果中澳之间建立了正常关系,中国在进口小麦时将给予澳大利亚同加拿大一样的待遇。

由于双方会谈进行得比较顺利,决定亲自接见惠特拉姆一行。7月7日晚,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惠特拉姆,双方从晚上21时一直谈到23时多。严厉抨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国的政策,指出无论是澳新美条约还是东南亚条约都是美国用来围堵中国的工具。对此,惠特拉姆进行了一些解释,并向说明了一些背景情况。谈到中澳关系时,特别从国际大格局的战略高度,向惠特拉姆阐述了中澳两国共同利益之所在。他说,中国人民愿意同澳大利亚人民友好,两国关系应该得到发展。对国际形势高屋建瓴的分析以及希望双边关系发展的真诚感情深深打动了惠特拉姆,他激动地向表示:如果他所领导的澳工党在明年大选中获胜,他将立即决定同中国建交,将澳驻华使馆从台北迁到北京――中国唯一的首都,并将尽早地以澳大利亚总理的身份正式访问中国。对惠特拉姆的表态给予了高度赞赏,但提醒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必信,信必行’。用西方的话说就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政党,实现他的政治声明是最得人心,也是最有价值的。”

这次会谈使这两位处于不同国情的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政治家加深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并结下了深厚的个人情谊。会谈结束时,将惠特拉姆送到会见厅的门口,并以“你还年轻”这句话来鼓励他。惠特拉姆谦虚地回答说:“我不年轻了,再过4天我就整整55岁了。”当得知惠特拉姆将在上海度过他55岁生日后,便特地委托中方陪同人员届时以他个人的名义向惠特拉姆赠送一个生日蛋糕。1971年7月11日晚,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在和平饭店顶层为访沪的惠特拉姆举行欢迎宴会。当服务员将赠送的生日蛋糕端上桌子的时候,惠特拉姆惊喜得半晌说不出话来。宴会一结束,他立即回到房间,拿起电话对随访的澳大利亚记者说:“我在上海度过了我一生中最为快乐的生日!”十多年之后,惠特拉姆在撰写他的回忆录时,还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他同在北京初次会见的情形,特别提到了一个日理万机的大国总理竟然还能留意一个初次见面的外国人生日的事。惠特拉姆在访华结束返回澳大利亚后,于7月30日向发了感谢电,称:“我将永远记住我们在北京难忘的会见,也将记得你所说的‘最微小的种子也可以产生伟大事物’的名言。我深信,你的伟大气魄将不仅对世界人民实现和平与友谊的希望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还有助于中国重新获得在国际大家庭中的正当地位。”

惠特拉姆成功访华在澳大利亚产生了轰动效应,不少人欢呼惠特拉姆摆脱了外部势力影响,敢为人先,独立自主地开拓对外关系。但是,包括执政的联盟政府在内的保守势力对此恼羞成怒,大肆攻击惠特拉姆。时任澳大利亚总理、以顽固保守著称的麦克马洪在7月12日发表了一个颇遭后人耻笑的讲话。他一方面声称澳中建交还是遥远的事情,另一方面污蔑惠特拉姆“像一条鱼那样被中国总理玩弄于鱼钩之上”。具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其讲话后的第四天(7月1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电视发表声明,宣布他已派基辛格博士于7月10日秘密访问了北京,并同中方达成了他将于1972年初访问中国的协议。美国没有与盟国事先商量而采取的这一举动,使得澳政府目瞪口呆,在澳大利亚公众面前出尽了洋相,既暴露了其自身的愚蠢,也使惠特拉姆在公众中树立了具有远见卓识的形象。

惠特拉姆1971年访华的成功,无疑对工党在1972年12月以较大优势赢得大选起了重要作用。惠特拉姆出任总理兼外长后,即指示澳大利亚驻法国大使雷诺夫同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就两国建交问题举行正式谈判。在十多天的谈判中,亲自掌舵,在上同澳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后,澳方全部接受了我方有关条件,即:澳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澳方确认中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一个省的立场;澳方撤销驻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同时关闭台湾在澳的官方机构。澳方还保证澳大利亚与台湾之间不互设贸易办事处。12月21日,黄镇大使和雷诺夫大使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澳建交公报,公报于12月22日发表。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食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广东交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

优秀作文选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长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