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范文第1篇

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

媒体的活力根本上来自“心力”,广播创新需要良好的心境。

第一,向其他媒体学习,始终保持变革出新之心。我们看到,我国的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广播电视事业都在大步前进,互联网和电脑、手持终端等新兴电子数字媒体仍然在创新中迅猛发展,大众文化媒体如小说、图书、音乐、电影等创新势头强劲,电视媒体不断创作出理念先进、形态新颖的新型节目。相对而言,广播节目的创新虽然也逐年有所进步,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节目形态、理念上的创新却相对平缓,少见堪称新颖独特的广播作品和创新型节目的杰作。一些同志目前仍然对“宣传”存在偏颇的认识,许多日播节目的设置“行业”色彩太浓,节目播出和运作的手法比较保守,广播在声音的艺术化、内容的文化品位上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在当前各种媒体都在努力创新变革以尽量吸引受众的情形下,这些问题理应引起广播人的高度重视。

如果说电视节目今后的创新将更加注重突出展现唯美画面加动人音响,那么广播就必须更加倚重展示声音的表演艺术,同时加紧开发网络广播,采用多种物质手段,使广播成为“可以看见”,可以长期保存、重复收听的新型媒介。今后的广播节目不仅要切实做到内容新鲜独特,更应该在“怎样说”上多动脑筋,说、评、论、辩、议、谈,各有味道,各有奥妙。形式、手法、手段上的创新必定会使广播形成新的特色。

第二,高度重视平民理念,加快打造平民化的新型节目。我国平民化的节目是伴随着“民生新闻”的出现而产生的。近几年,我们又在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卫视上看到了其他类型的创新型的平民化节目,从内容和形态上扩展到了综艺、益智、选秀、竞技、魔术,以及各种服务类。

广播在跟进推进平民化的过程中,理应更加坚定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更加自觉地做好“三贴近”,在勤于担当舆论引导的同时善于做好舆论监督,在继续完善民生新闻节目的同时抓紧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听的综艺、益智、选秀、竞技类节目,还要更加努力地打造更多更专业的为民服务节目。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今后要“让人民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我们应当以此作为广播的神圣职责和办好平民化创新节目的宗旨。

第三,始终保持包容之心,实现适度扩张的包容性创新。广播实现包容性创新,至少可以有三条途径:第一条是按照多元化的方向实现广播节目的包容性创新。当前,在广播宣传逐渐回归本义,显得更加“以人为本”,越来越开明开放,特别是在近几年实行频率专业化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市场和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创造一批新型节目。在节目定位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可以有“下里巴人”;在收听对象的定向上,应针对各种人群的各种趣味、各种需要开办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目前,世界上许多广播和电视媒体并不宣称“××立台”,但它们都能创作和传播各式各样新颖独特的龙头节目,显示了多元化创新的力量。

第二条是整合资源,保障广播节目的包容性创新。节目创新,必须对人力物力等硬资源进行整合,按照创新的需要重新配置。要特别注重培养、引进和合理使用创新型人才,特别要培育充满创造力的团队,大力支持他们满怀激情和理想地投入到创新节目中去。同时还要整合节目所需的软资源,包括借鉴其他媒体创新节目的经验和具体做法,以及总结自己的经验,尽量掌握创新所需的各种文化、信息资源等。总之,一切能为创新节目所用的资源都要兼收并用,一切可能成为创新节目障碍的偏见和消极因素都应摒弃。

第三条是保持适度扩张,以利于广播节目持续地包容性创新。广播媒体根据内外各种条件,对于在一定时间(一年、若干年)和空间(全台、频率、团队)能创造出几个创新节目,能拓展到哪些领域,将包容哪些内容和形式,都应制订一个规划。这样有利于科学合理和持续稳步推进媒体的节目创新,保持一种节目数量和规模的适度扩张,避免内部各频率各部门在节目内容和节目营运上产生摩擦,规避外部因素的不必要障碍。

创新节目须有很好的意境

意境,本意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其实,创新广播节目也必须有很好的意境。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创新者在创新过程应当具有较高的创意水平;二是说由他们创造的新节目应当具有很高的境界和情调。

创意是复杂脑力劳动和辛苦操作过程的复合成果,它是创新之源和核心内容。开创一个新型节目的独特创意,总是从敏锐地发现最有价值的问题和积极地解决问题着手。

比如2002年初,江苏电视台在“以人为本”的旗帜下,抓住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办了全国第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2009年5月1日,升极为《零距离》)。再比如辽宁台新闻广播2004年根据群众不满社会弊端和爱听故事的情况,开办了《建明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建明语调沉稳,语速从容,通篇充满“说”味,把各种热门新闻改编成故事,每个故事最后都有一小段点评。一个小时的节目大约说和评点6―8个新闻故事。这些新闻取材于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内容以批评性为主。我们还可以列举出我国广电媒体一批堪称开创性的创新节目,而且近几年,此类创新节目越来越多。

节目的创意偶尔来自于灵感,更多来自于修炼。人们常感到创意无门,无法可循。不过,许多人在不断探索创意规律的同时,也总结了不少创意的好方法,其中提到最多的是借鉴移植法和组合法。组合法就是先确定少数几个核心元素,再和另外几个非核心元素组合起来。比如先确定了“真人秀”和“平民”两个核心元素,然后,再分别加上“娱乐”“竞赛”“慈善”“益智”等非核心元素,就可以组合成“平民娱乐真人秀”“平民竞赛真人秀”“平民慈善真人秀”“平民益智真人秀”或者“平民娱乐竞赛慈善真人秀”等新型节目。其他的方法还有集中精神法、心理调节法、思维变革法、联想想象法、类比法等。对于创意,多把握一些规律性,掌握一些好方法,会大有裨益。

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特别注重“平民”“公益”“益智”和“服务”等创意元素,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构成一个创新节目,而它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和组合则可能创造出更多更受欢迎的新型节目。

努力追求绝妙的化境

化境是幽雅清新的境地,是极其高超的境界。广播人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制作和播出各种节目,应该说每天都在创造新东西,传播新内容,其中不乏创新的因素和成分。大批广播作品中的少数佼佼者有的获得同行好评,有的获得社会称赞,也有的获得各级政府奖、专家奖、民间奖等。这些创新佳作是广播节目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一个基本的层次,不过这些作品或单期节目在严格意义还不能算是完整的创新“节目”。

创新“节目”应该是指那种日复一日长年持续播出的新品牌节目,它不仅要做到内容新、形式新、手法新,更要做到形态新、模式新,这是一个较高的层次。几十年来,美欧日韩等国家广播电视创造了一批开创风气、引领潮流的真人秀、脱口秀、模仿秀等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比如美国CBS的《幸存者》《极速前进》,英国BBC《逃离蝎子岛》等户外真人秀节目,美国ABC电视网的《奥普拉的奉献》(慈善真人秀节目),日本朝日电视台的《最终警告!恐怖的家庭医学》(剧情+演播室的健康医讯节目),韩国KBS2频道播出的《两天一夜》(韩国首创的野生娱乐旅行综艺节目)等等。这些节目堪称世界广播电视界创新的先锋节目,是经典的开源之作。

创新节目的境界再提高,就会突破单纯办节目的范畴。比如创新节目和创新团队相辅相成,有多高境界的团队就有多高境界的节目,反之亦然。再比如创新节目能够回避知识产权问题。移植改造别人的东西打造自己的好节目必须相应付费购买别人的版权;原创了一个创新节目模式也要及时申报知识产权。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一味克隆,不可能成就境界高的节目,而不能成功申报知识产权的节目也不能算是境界高的节目。一个高境界的节目,它的形式、手法等可能容易被人复制,但是内容的精髓、主创人员的思想资源、节目蕴含的文化基因难以被人克隆。再比如,现代市场经济会强力推动广播生产方式的进步,广播势必成为社会经济链中的一个环节,创新节目的生产和营销也势必越来越依赖这幅链条的运转。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高境界的创新节目必须是对社会经济链安全高效的运转作出突出贡献的节目。

这样,我们就离创新的化境越来越近。那么,达到创新化境的终极标准是什么呢?从主体来讲是前无古人的绝妙独创,从客体来讲是社会实践的检验,是历史的认可。化境是二者的统一。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栏目责编:陈道生

参考文献:

1.鲍勃・富兰克林(英国)等著:《新闻学关键概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

2.袁靖华著:《电视节目模式创意》,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3.《20世纪的科学名篇》,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4. 肯德尔・亥文(美国)著:《历史上100个最伟大的发明》,青岛,青岛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5.《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7―2010年版)》。

6.《江西广播电视年鉴(2006―2009年版)》。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目制作中心 节目研发 创新

以创新为终极目标的广播节目研发对于当今广播媒体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越来越多的广播媒体日益重视并强化了节目研发力量:设立节目研发机构,培养研发人才,研究和追踪国内外时新潮流及发展趋势,借鉴、模拟一些节目样态,并进行本地化改造或创新,这些有益尝试是促使中国广播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应该引起整个行业注意的是,国内目前仍然缺少用以保障节目创新的机制。建立一套可以保证创意不断涌现的机制,才能形成节目创新的良性发展。在这方面,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

一、美英两国广播节目研发制作机制

1.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广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商业广播发展最为充分的国家。美国人认为,广播电视是追求利润的工具,但他们同时也承认,广播电视是公共资源,核心的问题是要利益均沾。基于此种理念,70年代早期,美国司法部指出,广播电视网对电视黄金时间的控制近于垄断,判决其退出娱乐节目制作。除了新闻节目和时事节目之外,禁止电视网全部或部分地拥有节目版权。从此,电视网被迫遵守一定的限制:不再在国内发行任何节目,也不在国外发行非自己制作的节目;在播放他方制作的娱乐节目时,限制自己获得的利润比例。①从此,美国广播节目市场开始确立了制播分离的节目产销模式。美国的电台自己主要制作新闻和新闻类的节目,音乐、娱乐、戏剧等其他类型的节目多从各种节目辛迪加公司购买。电台购买节目的标准是:符合自身受众定位;拥有合适播出时段;足以制衡竞争对手;制作人员业绩好;市场同类节目收听率高;价格适度。

因此,节目辛迪加公司是美国广播市场上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该公司时刻敞开大门收集节目创意(不设任何门槛),海量的节目创意经过专业人员筛选,选取最有制作价值的创意,招聘节目制作人(可能是创意提供者)并约定分成比例,由制作人组建制作团队并开始生产节目。初期费用通常是节目制作公司承担70%~85%,其余部分由制作团队承担,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宗旨。

2. 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创意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除美国之外,世界上最大的广播电视节目出口国。与美国实行商业化媒介制度不同,在英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公共服务性广播电视——英国广播公司BBC。为引入竞争,2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准许设立商业广播。商业广播的管理机构为广播管理局(The Radio Authority,简称RA),负责为商业广播电台包括有线和卫星广播电台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制订有关规章制度。英国的商业广播电台大约有200余家,与美国制播分离不同的是,英国多数电台的多数节目采取制播合一体制。②

英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创研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制片人制。为打破垄断,英国1990年《广播电视法案》规定,传统的广播电视必须有25%的节目来自于独立制作人的作品。此法案催生了大量的独立制作人,这些制作人多数有在BBC或商业广播电视的从业经验,拥有自己的创意制作团队。他们既了解受众需求,又拥有研发能力,一边从社会各个层面吸纳好的创意想法,一边连接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是这个市场上最活跃的因素。2.创新的制度保障。成熟的节目开发流程是创新节目的质量保证。英国的节目开发一般都遵循下列5个步骤:任务说明(包括节目长度、播出时段、预测收视/听率、受众群体等),受众了解(主要通过观察、与专家沟通及调研),头脑风暴(基于团队合作的脑力激荡过程),开发创意(完善创意,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估改进(主要通过对受众的焦点小组调查实现)。只有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创新节目才能够经受住委托购买编辑们挑剔的审查。③3.激励机制。BBC和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等机构专门给独立制作人额外划拨部分制作经费,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节目而不至于有较大资金损失。BBC研发中心创意人员的薪水一般都比频道制片人的薪水高出很多。研发创意一旦被播出机构购买,制片人将获得节目制作、资金管理的控制权,其对节目生产和制作人员的所有问题做关键性决策。

二、当前我国广播节目研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全世界各个国家因其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政治开放度、地域文化区隔等因素,导致其广播节目的研发制作机制不尽相同。但在充分了解其成功范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机制保障上拥有相同之处:1.广阔市场。市场需求是保证创意新颖、质量上乘的节目不断产生的基础。2.低门槛,高获益。创意评估机构不会设置任何限制门槛,阻拦创意进入评估阶段,并且保证创意人的创意一旦采纳会获得高收益。3.经费充足。4.允许失败。有完整的退出机制,一旦发现创意执行不顺畅或者市场反应不积极,会及时停止对此项目的投入,但创意团队不为前期的投入负责任。

对比上述条件,我国当前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各个地区相对区隔的文化特质等因素成为阻碍我国广播节目研发创新的主要因素。

1. 电台数量太少,难以形成广阔的节目交易市场

“根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统计信息,截至2010年7月,全国共有广播电台234个。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天共有13938个广播电台播出节目,其中4779个中波电台,9159个调频电台(含6279个商业台,2880个教育台)。泰国目前有超过2000家广播电台。我们的电台总数只有泰国的约十分之一、美国的约五十分之一,然而我国的人口却是泰国的200多倍、美国的4倍多,频率数量之匮乏可见一斑。”④广播频率过少使得我国的广播节目交易市场几近于不存在,电台之间交流更多的是经营管理经验,而鲜有广播节目交流和交易。“有数据调查显示:广播节目的自制量是电视的3倍还多,交换、购买比例却不及电视的1/3。当前,我国广播节目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既没有多样化的交易平台,又缺少内容丰富、优质的交易节目,价格体制也不健全,更重要的是市场化观念还不强。”⑤

2. 对广播节目质量重视不够,节目研发投入少

一些电台的节目常常呈现出“口水+麦克风”的粗放型模式。主持人对着麦克风信马由缰,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甚至是两个人以对方的缺陷和语病相互讽刺。节目缺少主题,策划和稿件更是无从谈起。绝大多数电台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节目研发部门,新节目研发工作多半依靠节目制作人员的经验和灵感,缺少对市场的了解与把握。

3. 版权意识淡薄,对广播节目版权重视不够

从版权保护变为版权管理,其职能得到大大的扩展,版权问题就不只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实践问题。版权管理将涉及节目制作、经营开发、媒资管理、法务、财务、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各个方面。国外的版权管理机构在其企业构成上占据重要地位,如BBC版权部有400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版权部150人。版权机构人数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事务繁杂。而目前国内广电系统的版权管理尚在起步阶段,各台的版权管理发展程度不一,多数处于职能分散于各部门、尚未集中归口管理的状况。目前北京电台的版权管理机构是总编室下设的版权管理科,主要业务涉及电台商标管理、各系列台节目的收集、音乐作品。由于规模较小,很多业务尚未真正展开。对广播节目版权不够重视,使得好的创意很容易被零成本复制,尽管由于各地电台覆盖范围不同,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不利于广播节目交易市场的培育,也无法保证节目版权所有者的利益,进而影响节目制作人员的积极性。

4. 各地文化差异使得广播节目难以跨地域播出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南北方文化差异较大,产生了形式多样的戏曲曲艺形式。所以,作品类广播节目难以在异地取得良好收听效果。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地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南北方对文化作品的欣赏品味呈现趋同趋势。

三、北京电台节目研发工作尝试

1.实现电台内部制播分离,形成竞争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北京电台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保证全台节目在整个传媒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北京电台于2006年对节目制作及运行方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各专业频率的定位,除外语频率外把其他各频率均纳入改革范畴。通过整合全台人力资源,建立节目制作中心的方式,初步建立内部节目制作的竞争机制。

节目制作中心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各专业频率除新闻和新闻性节目外,其余节目统一由节目制作中心制作。根据节目类型不同,节目制作中心下设社会部、综艺部、音乐部,同时,以前设立的一些独立的制作室也归属节目制作中心管理。各专业频率除保留必要的岗位和人员外,其余人员脱离与专业频率的人事关系,全部划归节目制作中心,由中心统一管理。中心人员制作的各类节目,按照各专业频率的节目设置要求投标竞争,中心人员竞聘上岗,以节目与专业频率建立联系。同时,对节目制作中心以及改革后各专业频率的职责作了较为详细的界定:节目制作中心负责各专业频率除新闻和新闻性节目以外其余节目的编辑、制作以及节目的策划、包装、推广和销售。

改革后的各专业频率在确保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依据台里确定的方针,实现下列目标:(1)依据市场调查结果,进行频率定位和节目设置;(2)负责新闻和新闻性节目的制作、播出;(3)对购买的节目进行审查并安全播出;(4)与广告管理部、广告经营部配合负责本频率的广告经营;(5)负责本频率社会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及品牌推广;(6)负责本频率机房的安全播出。

此外,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也有了相应的变革,例如,每年年底前,各频率依据频率定位和方针,研究确定本专业频率节目设置方案,并制作标书,面向节目制作中心招标。节目制作中心人员在中心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与协调下进行节目投标。节目的招投标工作由台节目招投标委员会负责,对各投标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在充分考虑各专业频率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定。各专业频率也可依据本专业频率的节目设置,直接商请或指定中心人员进行节目的策划和样带制作,至于能否被使用,须由台节目招投标委员会决定。

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广播节目与主持人的综合管理,为电台的制播分离工作迈出了试探性的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节目制作中心整合了北京电台的节目资源和主持人资源,并且通过发标、投标的形式,在台内初步建立起节目交易市场,实现了有限的制播分离。

2.成立节目研发部,开展新节目形态研发工作

2005年,北京电台在研究中心下设研发部,开展节目研发业务。7年来,北京电台研究中心共策划研发新节目样态100余个,成功举办5届“赢在创意”广播节目大赛,研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研究中心不断完善节目研发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研发流程和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发并重的创研格局,逐步确立了新节目研发与现有节目改造的多重职能。

(1)建立严谨规范的研发流程。北京电台的研发业务从起步就比较注重建立一套相对科学、规范的流程体系。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这一流程也得以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创意搜集到效果反馈一整套相对完整的研发流程,可分为5个阶段:①创意搜集阶段。研发人员通过对国内外广播节目的跟踪研究和头脑风暴等活动寻找创意灵感和线索。这些点子经过筛选和研讨后成为研发创意进行立项。②研发阶段。创意一经立项即进入研发项目执行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策划研讨、方案形成、方案研讨及修改直至方案完成。中间需经过数次头脑风暴和研讨。③验收改进阶段。完成的研发方案须经过台领导审阅验收。验收未能通过的需返回修改直至通过。④及转化阶段。由研究中心定期向台内研发成果供专业频率采用。专业频率无需付费但有义务对方案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为研发工作提供改进意见。⑤播后完善阶段。研究中心应专业频率要求,根据节目播出后的反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2)建立严谨规范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质量。规范的流程需要严格的管理,否则就会成为过场。只有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把好了质量关,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为此,北京电台对研发工作实行了项目管理制,对每一个流程中的每个操作程序进行严格的监督,每个环节都制订了明确而严格的管理标准。例如:对国外广播节目进行跟踪研究的最后结果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的。研究中心对每一份研究报告都有着非常具体的监听和撰写要求。从内容构成到文章结构,从节目记录格式到音频的录制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有了它,即使是第一次承担节目研究任务的人,只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分析研究,也能比较顺利地写出符合需要的报告。对于节目研发方案的管理也是如此。按规定要求,每个研发方案都必须包含创意理念、内容构成、表现形式、资源支持、目标受众分析等十几项内容。其中,对节目播出时段的选择和目标受众的分析必须对收听率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才能确定。

(3)建立严谨规范的实验平台。2010年底,北京电台投资数百万、历时3年建设的广播受众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是国内第一家专门的广播受众实验室。从2011年开始,节目研发流程增加了节目测试环节,也就是将研发的节目做成样带,组织目标听众到受众实验室进行节目测试。通过听取意见建议和分析测试数据等多种手段了解听众对节目的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对节目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广播受众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也为完善研发工作流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广播正迎来创意竞争的时代,只有勇于创新超越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节目质量是关乎广播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创造一种机制,能够保证好的节目创意不断涌现,是广播从业人员的责任,在探索广播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 释

①郭镇之 《扫描美国电视节目供应体制——也谈制播分离海外新闻掠影》,载《中国记者》,2000年第6期。

②张勉之 《我所知道的英国广播界》,摘自张勉之《世界广播趋势》,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范文第3篇

对于2013年的湖南卫视而言,《我是歌手》如横空出现的一匹黑马。

在多数人眼里,2012年的中国电视荧屏,是属于浙江卫视与《中国好声音》的。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流年不利的湖南卫视。有报道称,当年湖南卫视收视率跌到了十年来最低——先是前三不保,继而前五,然后跌出前十,最低一次排在了全国卫视第18位。彼时的湖南人,急需一档强势节目,提升整个频道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由导演洪涛及其团队操刀上马。最终,这档歌手竞技类节目让一度陷入焦虑的湖南卫视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第一季的热播,也为2014年1月开播的《我是歌手》第二季埋下伏笔。

在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看来,无论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还是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都源自对原始节目制作流程的尊重。

自2006年成功引进BBC Worldwide节目(BBC环球公司,以下简称BBCW)《Strictly Come Dancing》(舞动奇迹)后,世熙成为中国引进节目模式最早、数量最多的传媒企业,而刘熙晨也成为国内最早运用版权授权将海外模式节目引入国内的电视人之一。

多年前,在刘熙晨最初接触国外电视版权节目时,国内大众乃至很多电视人都对“模式”了解不多。有人评价,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唱响荧屏后,这档自荷兰购买版权的节目,才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了电视节目模式这一概念。而紧随其后的2013年,更成了很多人眼中电视荧屏的“模式胜利战”。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6个月,共有30多档来自英国、荷兰、美国、韩国的模式节目登陆中国电视荧屏。

然而就在2013年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引发了另一重关于模式的讨论。通知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管理,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

其实,早在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前,就存在一种怀疑之声——国内电视台过度依赖模式引进,会否压制本土电视节目原创能力?

模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

引进与原创,是否存在天然对立?

在一部分电视人眼里,所谓引进压制原创,其实是个伪命题。在他们看来,通过模式的引进来学习优秀节目的制作方法,实现对节目制作流程和标准的再造,实则是在为未来自我研发新节目积蓄能量。

刘熙晨便持此种看法。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模式引进多了,会失去自己的创意”的声音,是国内电视人对模式的理解不到位,而中国出现有影响力的原创,跨不过引进模式这一关。“引进之后,学习消化吸收,从整个创意制作管理运营上提高我们的水平,之后产生自己的模式。一定是这样的过程。”刘熙晨将其类比为汽车生产,“先付别人引进费,慢慢学习技术,才可能有自己的品牌。”当谈及广电总局新规,刘熙晨认为,新规的出台,其实可以让中国电视人更加意识到不能盲目引进,要思考如何加快本土模式的研发。

究竟何为模式?

刘熙晨的答案是:“好的模式节目就是好的创意加制作,它的核心是制作节目的技术和经验,并以此保持节目在不同平台播出时的整体价值。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创意和制作方法,是技术不是内容。

具体而言,引进模式中都会有原版权方提供的一套“制作宝典”,其中会详细介绍节目理念、操作方法、内容环节设置,包括机位多少、进场环节、单机记录、剪辑要点、舞美灯光等都有规定。比如,《中国好声音》中的背对歌手、转动椅子、争抢学徒等元素都源自原版节目《The Voice》的“制作宝典”。

“国外电视人把‘制作宝典’称作‘圣经’(Bible),可见他们对其如何重视。而‘圣经’会细致到连一封邀请函如何撰写都有详细规定。国外在进行模式研发时,即便是开讨论会也有一套严格流程,比如第一轮怎么开,第二轮怎么开,可见他们对制作流程的把控非常严谨。”在刘熙晨看来,国外电视制作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即流程明确、分工细致,每一个参与者都了解自己的职责、方法、周期与标准。而现阶段国内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作坊式生产,导演过于依赖个人主观意识且非常自信,对模式还未理解透彻便做出“想当然”的修改,这就导致了某些版权引进节目被做成四不像、大杂烩。“电视台引进模式是想降低风险,但如果在仔细理解模式之前就动手改,则等于又增加了风险。”

作为老电视人,世熙传媒执行总裁汪炳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强调,唯有尊重模式,才能体现模式应有的价值。

作为最早引入国外节目模式的电视人,刘熙晨对“模式”内涵的理解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005年,他偶然看到国外一档明星跳舞节目,后得知这是英国BBCW公司出品的《Strictly Come Dancing》。在与节目制作方取得联系后,他了解到这是一个模式化节目,已经发行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由美国ABC电视台引进并改造后的《Dancing With the Stars》(与星共舞)第一季播出时,平均每期吸引了1700万人次收看,稳坐当年美国收视率冠军。

虽然当年对“节目模式”这一概念还很陌生,但刘熙晨还是决定购买BBCW《Strictly Come Dancing》的版权。具体而言,世熙传媒引进的是《Strictly Come Dancing》整套的节目制作流程,包括“制作宝典”、飞行制片人的指导,也包括模式方呈献给制作方的一些节目样片成片。“这整个的一套打包才叫做模式授权,不能分割。”

2006年世熙与BBCW正式签约后,刘熙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与电视台合作,让《Strictly Come Dancing》这一模式落地。当年大部分卫视未有模式购买概念,手握《Strictly Come Dancing》的世熙传媒也经历了递出的材料如石沉大海般悄无声息的窘境。当他们与浙江卫视终于达成协议,由浙江卫视出资将《Strictly Come Dancing》的中国大陆制作权买下,并将中文名定为《与星共舞》时,又传出消息,一档相似的明星舞蹈竞技类节目将在其他卫视播出。这也直接导致了世熙此后的版权维权行为。

当年,世熙虽一再公开声明,只有他们才拥有《Strictly Come Dancing》正式版权,但《与星共舞》的冠名商还是临时取消了对节目的广告投放,而光靠电视台和制作商则很难撑起一档节目,刘熙晨决定,需为《Strictly Come Dancing》寻找新东家。最终世熙与湖南卫视正式签约,并联合香港TVB,共同打造出明星跳舞竞技节目《舞动奇迹》。

“湖南卫视当年为何具有模式概念?因为他们的快男超女做完后迅速成为一个国际性品牌,湖南台因而也就具有了某种国际视野。”刘熙晨说。

注重细节,不厌其烦

在将电视模式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让刘熙晨感触颇深的,是国外电视人对细节的一丝不苟。

当年在英国看《Strictly Come Dancing》录制时,刘熙晨记得,现场是一位83岁的老主持人。每次彩排时都有一名主持人撰稿负责记录他的话,三次彩排结束后,会把每次彩排中老主持最精彩的语言汇集起来,当最后直播时,节目组会把整合过的语言放在提示器里,由老主持一字不差念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所有精彩的东西,可以在一场全部说出来。另外,主持人念提示器时,说的其实也是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念别人写好的对他而言生疏的语句。”

与刘熙晨说法形成呼应的,是英国电视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媒体研究员周康梁在其所著《做严肃的电视——英国电视为什么好看》一书中,所提到的“英国电视人不怕麻烦”。

周康梁表示,英国电视十分注重细节,且不厌其烦。“比如节目里访者敲门、主人开门、双方拥抱握手寒暄和进门整个过程,他们往往会用全景、中景、特写、反打等多种机位表现,而且还不穿帮。熟悉电视制作的读者能想象一个进门的过场这样拍会很麻烦,但呈现出的画面和信息量却是我们通常采用的长镜头所不能比拟的。”

周康梁记得,自己曾在小城伍斯特的博物馆瓷器展厅碰到一个摄制组拍摄文化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青年文物专家,前后半小时,主持人几乎没动地方地跪在一个放在小桌子上的古董茶杯后面,反复说一段串词,导演则盯着监视器,指挥摄像师不断变换景别和角度拍摄。

“博物馆位于一幢老房子里,展厅铺设的是木制地板,走动起来即使放轻脚步也还是会发出‘嘎嘎’的响动声,于是每次开拍前,担任摄影助理的小姑娘就会过来很有礼貌地提醒为数不多的几位参观者暂时不要走动,以免噪音被采录进去。为了避免光线杂乱,摄制组在征得博物馆同意后,还关闭了拍摄位置一侧另外一间展厅的灯光。”周康梁如此记述。

其实在近两年的节目模式引入热潮中,中国电视人关注的不仅有欧美模式,还有韩国电视节目,除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外,该台《爸爸去哪儿》、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四川卫视《两天一夜》等,也都来自韩国。

而韩国电视人的细致程度同样不容小觑。201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2013秋季欧美最新电视节目观摩会”上,《我是歌手》韩国总制片人金荣希就详解了韩国版“歌手”的制作过程。

金荣希表示,为签下最难签的歌手李秀罗,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查她的资料。她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怎样的人不喜欢怎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经纪人,喜欢什么样的导演,等等。一个月之后,金荣希在这位女歌手喜欢的餐厅与她见面,并点了她喜欢吃的意大利面,而他手里还拿着李秀罗喜欢的紫色的花。最终,歌手同意参加节目。

金荣希还提及,韩国版《我是歌手》节目中的作者团队有一个主要作者,负责撰写整体的主持稿、节目流程和剧本。和歌手沟通的作者叫担当作者,他负责每天跟歌手通话,并把具体情况写成总结稿交给主要作者,再由主要作者进行编写。主要作者的从业经验一般需要20年以上,在其之下会有两位有15年工作经验的作者,再往下还有担当作者。一般来说,担当作者工作15年以上会升职到只写稿的作者,再做5年就会变成主要作者。

金荣希另外也表示,录制现场的观众对节目的成功与否同样重要。“因为涉及名次和淘汰,评判必须公正,所以不能找某个歌手的粉丝作为大众评审。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工夫,第一场的500名听众是对5000多人面试打分的结果。”

无论是欧美电视人,还是韩国电视人以上这些做法,或许都可总结为一点:细节决定一切,电视也不例外。

一己之利与行业未来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刘熙晨强调,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最终目的是在学习消化后形成自己的节目模式体系,再输出到海外,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2009年,世熙传媒和湖南卫视联手,共同完成了全民卡拉OK节目《挑战麦克风》的模式化,并将节目模式销往泰国。在与湖南卫视成功合作后,2011年初,浙江卫视主动找到刘熙晨,让他推荐几个节目模式,最终双方把目标锁定在BBC一档当红节目《Tonight’s The Night》(就在今夜)上。这一节目围绕如何实现普通人的梦想,草根是其中主角。在与版权方多次沟通后,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随之诞生。节目前两季严格按照原版模式进行操作,第三季中在圆梦大使周立波的加入下,节目模式有了全新升级。另外,节目组也按照国际规范的节目模式操作流程制作了一个“节目模式宝典样本”,包括灯光、舞美、音响、节目设计与流程等多个方面。2012年末,浙江卫视官方微博发出这样一则消息:英国BBCW公司有意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版权,包括节目模式宝典、舞美灯光设计图、第三季节目视频等,双方正在进行洽谈。此消息表示,BBCW有意回购《Tonight’s The Night》这一节目模式。

虽有积极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全球模式节目交易市场中,中国的模式节目输出量少之又少。

制约中国电视原创能力的瓶颈是什么?

刘熙晨认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创意的尊重不够充分,缺乏成熟市场机制,比如版权意识淡薄,就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悉,欧美的模式节目产业依靠诚信和行业自律。一般而言,节目创意者会把知识产权卖给销售商,销售商再卖给电视台,每卖一次的收入都会与版权所有者分成。而在中国,这方面的法律保障是欠缺的,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自律之风。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象级节目 创新创优 指导意义 原创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节目的演进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热点,从综艺热、谈话热、真人秀热到民生新闻热、脱口秀热,再到相亲热、讲故事热、户外明星秀热……使得一个新名词横空出世――现象级节目。在追踪研究现象级节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掐尖消费”无孔不入的当下,现象级节目越来越集中于强势卫视平台首发、制播分离模式下购买国外节目宝典的“大体量、大明星、大制作”季播综艺娱乐节目。如何将现象级节目的成功要素用于指导更广泛意义的电视节目创新创优?笔者拟从非综艺娱乐节目、地面频道逆袭、建立激励机制、坚持自主原创等多维视角,通过案例的剖析予以说明。

向现象级节目学习有所为有所不为

案例:央视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没有耀眼的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灯光舞美,“讲述寻人故事+揭晓结果”的节目模式也绝不花哨,仅仅凭借纯公益的属性,自今年4月份入驻央视黄金档以来,创造了城市网平均收视率2.4、单期最高2.773、多次周冠军的收视奇迹,相关微博阅读量也达到了17.7亿次,有超过359万人参与相关讨论,并多次被《人民日报》等媒体点赞。①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当下,全国首档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如何能力压众多“大制作”成为梦寐以求的“现象级”?“以人为本,以情动人”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

《等着我》作为一档室内录播节目,在观众所能看到的部分,制作成本并不高,但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节目组的投入让一般人难以想象。从2014年4月开播至今,《等着我》聚合了民政部、公安部全国警察系统、“宝贝回家”公益组织、公益明星、十几万志愿者和热心观众的力量一直在开展公益寻人事业。经过两年来的发展,《等着我》公益寻人平台拥有越来越强的力量,寻人成功率从最初的“一周寻得一人”到现在的“一天寻得一人”。更难得的是,《等着我》没有落入商业化的窠臼,除了固定的赞助口播,整期节目没有任何广告植入的痕迹。“专注寻人”初心不变,这样的品质反过来提升了观众对于节目的印象,从而吸引了更多关注。

案例:央视王牌新闻栏目《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堪称中国首席电视新闻节目,其巨大价值不仅仅在于政治性和权威性,专业性也同样令人称道。央视综合频道新闻编辑部主任李风曾表示,《新闻联播》常年执行着电视新闻行业最高最严最有效的标准。这个“金标准”有四个来源――去“零失误”的国家航天团队学习,去全世界安全记录最好的公司国航学习,去“预判风险”能力最强的国家气象局学习,30多年来栏目组丰富的经验总结和对质量控制制度的严格遵守。②2015年这档老牌新闻栏目之所以能获中国新闻奖的最高荣誉,源于近年来广受好评的革新:一是重大时政报道成为拉动收视的新亮点,尤其网上点击率及央视新媒体客户端跟评量的飙升,显示了央视构建多媒体矩阵的成果;二是基于顶层设计的主题报道、系列报道因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前瞻性,聚焦了观众的目光;三是“直播报道”契合“动态编排”构建经典的组合报道,使相关新闻显得鲜活又深刻;四是秉持与时俱进精神,推动节目形态创新,如“据说春节”“据说‘两会’”,开创我国大型综合性新闻栏目使用大数据的先河。

启示:以央视为代表所提示的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呈现何种特点呢?笔者总结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换成央视广告中心任学安主任的话就是:“创新是永恒的,但是坚守有的时候显得更重要。”③创新是与时代、与观众同步的形式和内容,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大片战略”,从节目定位、选题规划、内容创意、亮点聚合、表现形式、互动推广等各个方面下工夫。坚守则包括三个层面:“以精英实力服务大众文化”的理念,“输出正能量,传递真性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益求精”的质量控制体系。尤其要说明的是,随着中国电视市场的开放和竞争,央视节目所追求的标准已不仅仅是国内标准,而在向国际最高标准看齐。

向现象级节目学习精准节目定位

案例:珠江频道《麦王争霸》。在大片时代、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弱势频道与央视、强势卫视的差距越拉越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广东珠江频道推出的《麦王争霸》音乐选秀类节目已走过第五季,从2011年的首播开始屡夺广东地区综艺节目的收视之冠。这意味着在南粤收视战场上,《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都败给了这档无论是成本投入还是明星阵容都远远不及的同类节目。《麦王争霸》总导演、珠江频道副总监倪卓宏认为,地面频道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缘优势。从2011年第一季《麦王争霸》开播伊始,珠江频道便明确定位节目最核心卖点是粤语歌曲,令广东地区的观众倍有亲切感。同时节目打出“重振粤语音乐”的旗号,以选拔粤语歌唱新人、新曲为宗旨,深挖草根中的粤语乐坛新力量,命中了广东观众的核心需求。在节目模式方面,《麦王争霸》坚持以小打大、以土打洋。这个“小”是指地面频道的资金只够做中小型成本的综艺节目,但必须不断求新求变;这个“土”不是土气,而是深挖本土味。素人选秀、明星综艺、强强PK……这些大牌综艺音乐节目常见的元素,在《麦王争霸》中灵活结合,不仅能针对本土观众及时调整,更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采众长。

启示:一档电视节目成功与否,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节目定位至关重要。定位是对电视产品进行设计,以便受众了解、辨别该节目,与竞争者相比较的占位行为。④定位明确的节目相当于拥有了“好节目”的基础,天生具备独特卖点。《麦王争霸》一路走过五季且渐入佳境,就是因为节目定位精确,把脉到广东市场的观众需求,发现并开拓了粤语歌曲这一片“蓝海”,即使成本投入远不能和大牌综艺相比,但在节目模式上更灵活,一直紧跟观众品味变化,将本土亲民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麦王争霸》的成功还提醒我们,整体实力远逊于央视和强势卫视的其他频道,如果动辄数千万元去引进国外模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不妨向现成的现象级节目学习创新理念和手法,将可借鉴的部分消化吸收到自身节目的运营中,显然更为务实高效。

向现象级节目学习激励保障机制

案例:浙江卫视建成有体系的研发团队,推出创新创优奖励办法。浙江卫视前期面向社会招聘的160个岗位中,专业的模式人才与研发人才清晰在列。浙江卫视战略发展中心主任俞杭英介绍,建成有体系的研发团队是她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另据介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曾出台了全集团适用的创新创优奖励办法,鼓励地面频道及集团内部所有员工给卫视提案。

案例:江苏卫视力推“受众测试实验室”。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设置研发部门已经有十年的历史,2014年升级为“节目研发与受众研究中心”。借鉴受众研究这一国际传媒机构广泛使用的科学方法,江苏总台希望开启全新模式,让以往仅凭经验的工匠式生产转变为根据受众意见来科学地指导生产。在构建“总台专属受众样本库”并投入试运行之后,其现阶段的研发任务集中于“受众测试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在播前、播后的各个阶段均引入受众意见,以便对总台的创意研发、新闻生产、内容采购、节目测试乃至构建更完善的内容评价体系发挥推动作用,推动研发创新和内容生产更为科学化。

案例:东方卫视推进项目经理制,探讨团队持股。《极限挑战》前两季的爆红,奠定了东方卫视在周日档的强势地位,这是东方卫视推行独立制作人制度取得的硕果之一。2016年东方卫视除了延续“地升星”“周间转周末”等传统节目研发方式,还着力推进项目经理制,这是一种“项目总监与总导演共同负责制”,总导演主要把关艺术创作,项目总监则负责项目总体运营,包括整个项目的投资成本、广告营销、宣传推广、政策把关、团队组建与管理等,可谓加强版的“制片人”。为进一步完善创作机制与激励机制,东方卫视还打算在独立制作人的基础上推进工作室制,并且进一步探讨团队持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的可能性。

启示:新节目研发是极其复杂而且耗时耗力的工程,需要多方论证,反复试验,不断试错,投入高昂费用。在欧美国家,通过辛迪加组织做分销渠道,以鼓励节目创新的积极性。辛迪加组织将新节目购买过来,采取向多家电视台出售播放权的方式,将价格成本大大降低,使规模不大的独立电视台也能获得优秀节目资源。这种经营模式可以使电视网不要的节目获得播出机会,旧节目可以获得新生机,昂贵的节目可以通过多家电视台分摊的方式降低播出成本,从而大大化解了社会公司从事新节目研发的经济风险。而且,相关法律规定大型传播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广告收入的5%用于购买创意方案和模版,以更新节目。比如,CBS每年都要用1亿美元左右公开招标,订制8个节目作为年度新节目推出。⑤

在寡头时代“掐尖消费”的文化范式中,在同种类型越来越难出新的当下,体制决定生产力,高效的创新激励办法、完整的成建制团队、规范的整体协作机制将成为行业内最具有竞争力的因素。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创意与媒体运营研发中心主任欧阳常林曾经提出,随着制播分离成为行业趋势,越来越多的现象级节目将由制作机构承制,对于电视台来说,仍有必要通过系统培训,尽快建立具备节目创意能力和平台营销能力、熟悉先进理念和生产方式、有效对接各方需求的专业团队。⑥

向现象级节目学习原创精神

案例: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的成功除了本身节目模式好和得到韩国版权方的大力支持外,国内版还做了很多超出原版的努力。比如每一期的开场都打造成类似电影大片的场面,在内容编排上采取电影情节化的设计,像采用中国观众熟悉的“白蛇传说”“上海滩”“西域通商”“葫芦娃”等经典情节,每期形成独立主题。这就把季播节目常见的金字塔式改成单集成篇、明星串联的系列模式,非常符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随着节目质量、收视率、影响力进一步上扬,本土化创意的成功因素还反过来被原版节目采纳,实现了节目创意的“反向输出”。⑦

案例:央视《挑战不可能》。作为央视综合频道近两年着力推出的原创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在2015年取得了城市收视平均破2、国内外网络点击超16亿次的惊人成绩,被业界称为“中国素人真人秀的新标杆”,第二季节目更是吸引3.7亿元冠名和特约广告,成为2016央视季播综艺节目标王。《挑战不可能》的成功源于节目的创作理念,核心就是“不可能成为可能”带来的巨大张力与戏剧效果。惊险刺激的挑战项目,配合高标准的灯光、舞美、音乐等技术手段,带给观众的不光是视觉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如今《挑战不可能》声名远扬,在网络上出现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的精彩视频,单条点击量往往数亿计。

启示:曾亲手打造“好声音”和“跑男”两大现象级节目、原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在某次论坛上大发感慨,近些年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把欧美、韩国、日本积累了三十年的现象级模式都消耗殆尽,再想找到类似“跑男”这样的现象级节目模式几乎已无可能。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首先是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讲究快,加上电视台、新媒体等竞争主体大增,而直接购买海外版权比原创成功率高得多。急功近利之下,过分依赖引进模式、节目同质化、哄抢明星资源等乱象日趋严重,加上产品成本急剧增加导致的高风险、高门槛,播出平台难保不沦为引进模式的搬运工,制作机构则成为代工厂。

其次,当前我国法律对版权的保护还未落到实处。十年磨一剑,今天磨出来明天就被别人拷贝走了。即使是引进版权也因为种种原因出现问题,比如当初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都与MBC谈过《无限挑战》的版权,两家电视台已经开始找广告招商,却杀出灿星与CCTV霸气拿下版权。然而《无限挑战》的韩国编剧跑到江苏卫视去了,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和浙江卫视的《挑战者联盟》也出现了韩国团队的影子,于是围绕正版与山寨,四家电视台一通乱斗。⑨有分析认为,中国电视业从“内容到王”到“制作为王”再到“资本为王”,如果自己不能牢牢掌握核心资源,而是一味依靠向外购买,迟早会面对版权方哄抬价格、另择金主的尴尬局面。⑩

第三,中国综艺节目不乏巨额投资制作、先进拍摄技术等,但更需要内在原创精神和思想力量等“软实力”的支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已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于2016年6月中旬发出通知,要求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将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920”时段节目加强调控,防止类型集中和雷同重复,将在创新创优节目评选、宣传推介和进入黄金时间等方面优先考虑自主原创节目。

需要注意的是,电视人不能把创新创优简单理解为一次性、爆发性的推陈出新。在欧美等国家,很多王牌电视节目都拥有30年以上的历史,它们的成功不在于某一次形态发明式的创新,而是常年不间断持续创新、细节优化的结果。只有那些常年保鲜的节目,品牌价值才能不断推高,才能成为市场的最大赢家。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本文责编:陈道生

注释:①传媒内参节目研究组:《以小成本撬动大IP 〈等着我〉如何把纯公益节目做成“现象级”》,《传媒内参》,2016-06-12。

②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央视创新创优:保持电视行业最高标准》,中国经济观察网,2015-12-17。

③舞 彩:《央视优质广告环境带来多方共赢效果》,舞彩资讯中心,2015-12-21。

④沈浩卿:《想成为现象级:节目定位须把握好三个基点》,传媒圈,2015-6-17。

⑤老君昌:《新时期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方法机制探析》,老君昌的博客(新浪),2013-01-24。

⑥赵新乐:《欧阳常林委员建议:加快推进制播分离供给侧改革》,《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3-12。

⑦毛亚美:《奔跑吧兄弟开启“现象级”电视节目新模式》,人民网,2015-6-25。

⑧凌 晨:《“现象级”综艺节目是如何养成的》,《新京报》,2015-9-11。

最有创意的年会节目范文第5篇

今年是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电视文艺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其间经历了从艰难初创到迅猛发展,从亮点频现到丰富繁荣的不同历史阶段。在此过程中,电视文艺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日臻融合,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社会思潮多元多变和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复杂局面,我国电视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电视媒体作为主流价值取向的引导者、社会时展的风向标和群众文化生活的主渠道,必须始终坚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因此,我们要及时梳理总结理论与实践的认知,去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推进中国电视文艺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我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优化配置,用宏观调控提升品质格调

对于电视荧屏的不合理布局与负面倾向,管理部门应当主动作为,促使资源优化重组、节目优胜劣汰。2012年1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正式实施,《意见》以电视观众的有效文化需求为基础,综合考量电视节目的导向性、公益性、娱乐性,对电视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使其适应我国电视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反映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传播主流价值的定位。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主动对电视播出的整体格局进行宏观调控,充分体现了我们广电人的文化担当、文化白省与文化自觉。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根据《意见》要求对节目的配置进行了调整,对节目的格调进行了提升。从实施3个月的总体效果看,阶段性成效明显。改版后的晚间电视节目形态结构更加丰富合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得到明显遏制,更好地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收视需求。

(一)丰富形态功能,实现固本拓新

《意见》针对群众意见最大、娱乐化、同质化最严重的七大类节目,从总量、功能、内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度”的宏观把握,做出整体调控。《意见》实施后,晚间黄金时段原有的126档娱乐性较强节目减少到38档。除保留了一些很有影响的名牌栏目之外,一批主题健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新栏目被相继推出,仅在广电总局备案的就有50多档新栏目,涉及21个类别,极大改善了晚间节目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的局面。

(二)强化新闻立台,重视舆论引导

电视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新闻媒体的基本属性。无论怎样拓展和变迁,电视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新闻和综合频道的最基本的功能仍然是新闻传播。这既是媒体喉舌性质和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也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此次调整,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强化了新闻立台的宗旨定位,新推出的新闻栏目达20多档,如今新闻类节目日播总量已达到193档、89小时,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改版后的新闻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导向性、贴近性、服务性明显增强。

(三)加强道德建设,坚守“文以载道”

社会效益第一,以德为先,是我国电视媒体始终不渝的追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体现。目前,全国上星综合频道已开设道德建设栏目36个,均已落实了“每周至少播出一期道德建设节目”的要求。这些道德建设栏目通过专题、讲座、纪录片、新闻报道、演播室访谈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平凡百姓爱心善举、平民英雄感人事迹和各行各业先进楷模,从而树立起我们身边的道德榜样,唤醒公民的道德意识,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节目中的许多感人故事也引来了众多其他媒体的转载报道,产生了广泛、深入的社会影响。

面对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看到差距,自负压力,再思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竭尽全力提升节目质量格调,又要时刻警惕不良倾向有所抬头,争取使电视节目实现更好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引领创作,用“三个导向”坚守媒体责任

以宣传为中心,以坚持正确导向为灵魂,永远是电视事业发展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同志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各类媒体都负有导向职责,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电视尤其如此。电视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受众无分男女老幼,一方荧屏全家收看,哪怕只有0.1的收视率,也至少有上百万的观众。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如何变迁,电视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决不能变,作为重要宣传阵地的本质功能决不能变,坚持导向立台的原则决不能变。那么,如何实现更好的舆论引导,如何更有效地遏制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的反复?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三个导向”的创作立场,使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和谐交融。

(一)以政治导向为思想指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中国电视媒体的根本宗旨。政治导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电视节目的性质属性,甚至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舆论环境也日趋复杂。从外部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文化产品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冲击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侵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内部看,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在带来思想文化活跃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媒体需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避免渲染仇官、仇富、仇警等负面情绪,避免迎合媚富、媚星、媚俗等庸俗趣味,要把好关、把好度,不让噪音杂音干扰,不给错误有害信息以传播渠道。如脱口秀、谈话类节目涉及国家政策措施话题时应严谨,避免出现曲解政策、质疑政府或把社会矛盾引向政府的现象;引进播出境外媒体纪录片应提高政治警觉性,避免传播错误的政治观、价值观:口述历史、档案揭秘类节目应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不宜过度传播野史、轶闻,不应随意颠覆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搞所谓的。

(二)以价值导向为内容主旨

电视荧屏上丰富多彩、缤纷夺目的影像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内核是对社会发展规律、人类本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价值理念的揭示。没有价值理念的传播是无效的传播,承载错误价值理念的传播是负效应的传播。电视节目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都担负着传播正确价值观念的社会责任。今年以来,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普遍开设道德建设栏目,大力宣传雷锋精神、郭明义事迹,已成为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媒体主阵地。目前,电视节目总体来说能够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向,但仍要在某些问题上多加注意,避免出现价值导向的偏差,例如,要警惕出现拜金、拜权、拜贵倾向;防止将揭露丑恶变成展示丑恶;避免选择名声不佳、丑闻不断、有前科劣迹或边缘另类人物担任节目嘉宾,等等。

(三)以审美导向为创作追求

我们不能忽视电视节目的审美作用,因为导向作用、教育作用、认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审美作用来实现。优秀的电视节目作品要“养眼”,更要“养心”,以其强大的艺术吸引力、感染力达于观众心灵,使观众获得认识的启迪、精神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电视媒体的根本问题。我国的电视节目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文化生活的需求与追求为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人民群众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度决定了节目的深度。如果把人民群众看作浅薄无知,我们的节目就会浅显苍白;如果把人民群众看作庸碌无为,我们的节目就会庸俗无力;如果把人民群众看作轻薄浮躁,我们的节目就会轻佻无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层次不等于低层次,审美多样化不等于媚俗、低俗、“审丑化”。人民群众所要求的多层次是在尊重观众的基础上,不同年龄、知识结构、地域习俗的多层次;人民群众所要求的多样化是在健康向上的基础上,表现形式、传播手段、风格流派的多样化。

目前,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改版播出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反弹,仍将是我们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在节目内容的取舍判断时,要始终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要坚持功能原则。在电视具有的多重功能中,宣传教育应作为主功能放在首位。即使是娱乐节目,也应坚持寓教育、认知、审美于娱乐之中,达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凡是追求娱乐至上,忽视思想内涵,排斥审美追求,拒绝承载社会责任、主流价值的,应当属于过度娱乐化。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的意识。

二要坚持元素原则。有些电视节目虽然从主题定位、类型划分上不是娱乐节目,但在创作过程中过多添加了娱乐元素,造成喧宾夺主,淡化了原有主题和定位。比如职场招聘节目,本是为群众搭建求职平台、传授职场经验的服务类节目,但如果求职人员的才艺比拼、主持人嘉宾的插科打诨占据了大量节目时间,使其认知功能、服务功能退居其次。这样的情况应属过度娱乐化。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类问题的苗头。

三要坚持效果原则。看一个节目是不是过度娱乐化,要看其最终传播效果:是主题积极、格调健康,还是追求浅层次的情感宣泄和满足。比如调解类节目本意是为了解决矛盾,但如果只是热衷披露隐私绯闻,展示阴暗心理,甚至为了制造看点,故意挑起冲突、激化矛盾,最终效果不是化解矛盾、引人向善,而是满足一些人窥私围观、幸灾乐祸的心理。这样的节目应属过度娱乐化。比如情感类节目如果打着“真实”的幌子,却故意虚构人物身份、编造故事情节、模糊真实与虚构界限,欺骗观众,这也属于过度娱乐化。我们必须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

四要坚持总量原则。无论有多少个电视频道,对观众来说,最终也只能通过一块荧屏收看,通过一个遥控器选择。如果每晚黄金时间有一半以上的频道都在播出PK选秀、游戏狂欢、家庭冲突等娱乐性较强的节目,必然让观众感到满眼都是娱乐,电视台成了大舞台。单个节目可能过度娱乐化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但娱乐性较强的节目过于集中时,总量上就会呈现过度娱乐化倾向,我们对此必须进行调控。

三、多策并举,用制度建设促进创新发展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电视媒体作为当今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尤其需要创新,才能形成、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毋庸讳言,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些电视台急功近利,热衷于跟风模仿。往往一个新的节目形态获得成功后,立刻引来铺天盖地的模仿,形成“一家创新――多家模仿――观众厌烦”的恶性循环。这既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风格,又挤压了受众的选择空间;既解决不了自身的长远发展问题,又伤害了原创者的创新积极性。今年以来,各台陆续推出一批新栏目、新策划,使电视荧屏变得丰富精彩。但很多尚处于探索试行阶段,创新与风险共存,蜕变与稚嫩同在,仍需要不断开阔思路,总结经验,进一步调整、提高、完善。对此,广电总局一直倡导、鼓励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建立奖惩机制,健全管理制度,以管理促繁荣。

(一)完善鼓励创新的有效方式

在坚持做好每届“中国电视大奖・电视文艺星光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广电总局每年向全国推介创新创优栏目,并对全国优秀文艺文化节目与活动进行表彰。推介表彰工作是在综合考量节目政治导向、价值导向、审美导向以及公众影响力的基础上,对年度全国电视节目的创新创优成果作出的综合评判,目前已向全社会推介了4批共52个栏目,表彰了2批共136个栏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广电总局还将继续探索与完善科学的评优奖优机制。

(二)扶持少儿、动画、纪录片节目形态

近些年,广电总局一直对动画片、少儿节目、纪录片等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政策倾斜。从2005年起,总局每年拨出二千万元奖励基金,用于全国动画与少儿节目精品的表彰,对全国优秀少儿节目品牌培养与动画原创质量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从2011年起,广电总局又开始实施纪录片扶持新政策。这些举措有效地扭转了节目形态发展不平衡状态,使节目品质大幅度提升。

(三)转变唯收视率的被动局面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收视率成为许多播出机构衡量栏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给我国电视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扭转这一局面,《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三不”,即“不得搞节目收视率排名,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搞末位淘汰制,不得单纯以收视率排名衡量播出机构和电视节目的优劣。”同时,广电总局与全国行业系统也正在研究探索能够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科学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这必将促使电视节目的发展产生根本性转变。

(四)倡导深入生活的工作作风

电视节目创新的动力源于生活、源于群众、源于基层。电视创作要尊重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努力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挖掘素材、提炼主题。“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电视工作者走进基层,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博物风貌中寻找灵感,从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丰富多样的愿望需求中寻求动力,了解群众所需,发现百姓明星,释放民间能量。目前,“走转改”已成为节目创新和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电视节目的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益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