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修理工程师

修理工程师

修理工程师

修理工程师范文第1篇

为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激情,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率先、领先”新时期的江苏精神,提高全省职业学校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后备队伍,江苏省正在举办第六届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全省职业院校学生围绕生活的技术、身边的技术、生产的技术,由学生本人独立(合作)构思、设计、制作或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发明与技术创新。

作为我省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要活动,创新大赛自2006年举办至今,共有4200多件创新参赛作品,已诞生一等奖作品186件,参赛的学生多、作品多、类型广、水平高,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特色,参赛学生也在比赛中充分体验到了“创新成就梦想,奋斗成就未来”!

从拿到电动小汽车开始,他就想,这玩意里面装的是什么,它怎么会自己跑起来呢?于是按捺不住好奇心,电动小汽车被他大卸八块,虽然他很想恢复原状,不过童年的他还无能为力。此后,家里的电器似乎就开始遭殃了,用家人的话来说,就是能拆的东西都拆得差不多了,这让父母非常恼火,当然他也没少挨骂。没想到看似“不务正业”的他,这次居然拿了创新大赛一等奖,这也让父母对他刮目相看。他,就是南京市江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电子信息专业的三年级学生许亚军。

这次能拿奖,许亚军很兴奋,因为在大赛答辩后,他已经预料到自己能拿一等奖,但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拿到的大奖。提起这次的获奖作品――红外遥控自动感应微电脑厕所水箱节水控制器,许亚军说得津津有味,他告诉记者,这次的参赛作品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他的一句玩笑话。

2007年5月份,许亚军跟着师傅夏开云老师在江宁的一家公司安装自动感应厕所水箱节水器,在安装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让许亚军累得够呛,那就是要爬上爬下在总机上调节不同厕所所需的耗水时间,于是他开玩笑地跟夏老师说,要是像电视一样有个遥控器就好了。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许亚军却暗暗地在这上面动脑筋了。他开始去学校的图书馆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看,学校关于电子方面的书差不多被他翻了个遍;同时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向老师同学请教。说到这里,许亚军很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为他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也很感谢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在他困惑烦闷时,给予了他热情的帮助和指导。

经过大半年的时间,发明的雏形终于出来了,他很高兴,不过他知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设计出来的样品的稳定性还存在问题,他又继续埋头在他的“遥控器”上。六个月的调试时间很长,也让许亚军学到了很多东西。当最终攻克难关,自己设计出来的红外遥控自动感应厕所水箱节水控制器完美呈现出来时,许亚军才真正开始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他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别人解决问题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他很享受这种成就感。

修理工程师范文第2篇

一、内涵与模式

教师工作坊这里指一种混合式的教师研修模式,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于网络研修平台,发挥学科专家和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带动区域性骨干教师开展常态化的全员培训。本质上是由学科专家、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异质化的学习共同体。名称上借鉴了传统手工作坊的意蕴,强调教师缄默性的教育智慧的凝练与分享。操作上它将短期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在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实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提升。通过工作坊,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网络课程研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网络校本研修,还可以进行网络空间教学等活动。

教师工作坊的主体是研修的教师群体,由培训者和学员共同组成。对于工作坊的培训者,教育部有关文件中统称为“主持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培训者)和骨干教师组成“三人行”核心团队。湖南省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分工与合作,将“主持人”细分为“学科专家”“坊主”和“坊主助手”三种角色。每个教师工作坊“学科专家”“坊主”各一人,“坊主助手”根据研修活动开展的需要可设多人。研修学员几十、上百甚至数千人不等,统称为“坊员”。工作坊成员登录网络研修平台,事先会被分配到预设的研修社区,赋予相应的角色,并自动拥有该网络平台的实名制“个人空间”。

教师工作坊一般基于单一的学科或领域开展研修,有些综合性的工作坊也是可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工作坊研修模式突破了单一远程培训、集中面授或自主研修的局限性,将几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新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要力争做到以下“六个结合”:

(1)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教育部示范性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可以分段进行),地方性的教师工作坊集中面授时间数天不等。集中面授时要求理论讲授、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主持人”工作坊的主持能力。面授过程中,举办方要注意观测学员的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遴选并确定坊主,组建主持团队。网络研修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线上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重在专家引领、主题研修、反思实践、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网络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坊”课程学习、交流研讨和“个人空间”优质教育资源在线生成、推送分享功能,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

(2)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建坊以后,主要由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在线上进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研讨交流等。推动学员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巩固学习效果,实现学用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采用名师巡讲、主题论坛和现场交流等方式,定期组织学员开展线下集中研修活动。

(3)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机构应配合工作坊主持人,根据学员需求设定研修主题,优化研修内容,明确研修任务。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提供丰富适用的课程资源,供学员选学,实现按需施训。

(4)专家引领与团队协作相结合。通过培训机构专家团队和工作坊主持人的规划设计、教学指导、组织协调和诊断评估等,引领研修持续高效开展。建立坊内学习小组,实现分层研修;建立学员相互指导和帮扶机制,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坊间有效联结机制,实现协作研修。

(5)问题解决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研修项目实施机构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探索利用测评工具进行诊断分析,帮助学员发现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依托典型案例,专家引领学员进行分析研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6)行动研究与成果评价相结合。通过专家指导,基于学科大主题,设立行动研究小课题,采取小组合作或个体研究方式,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驱动学员深度学习,形成系列研修成果。建立研修成果学员互评机制,将数量评价与质量评价相结合,激励学员分享研修成果,生成遴选高质量成果。

二、目标与任务

教师工作坊实行坊主负责制,坊主可由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或一线名师担任。坊主在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助手的协助下,共同引领一定数量的区域骨干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探索建立骨干教师常态化培训模式。具体实现三大研修任务:

1. 培训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教师工作坊

通过集中培训培养各学科(领域)“种子”教师,担任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分级组建省级和县级教师工作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建省级教师工作坊。采取工作坊研修方式,培养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项目县专职培训者和教研员成为工作坊主持人,并不断提升其培训能力。主要包括团队打造与引领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主题并引领研修的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示范能力、工作坊线上和线下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现场诊断与指导能力、资源汇聚与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分学科(领域)组建县级教师工作坊。依托工作坊主持人,利用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遴选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乡村教师进行工作坊研修,不断提升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材分析与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小课题研究等。

2. 发挥主持人引领作用,生成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工作坊研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作坊主持人在本区域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其从优秀迈向卓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主持人持续发挥影响力的工作机制,为乡村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通过实施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为各地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及服务于乡村教师一线教学需要的实用教学资源。将教师工作坊与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对接,加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遴选汇聚、智能推送和交流分享。

3. 整合教育信息化项目,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推行教师工作坊研修,有机整合全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优质空间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教师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空间”等项目,提升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程与要求

教师工作坊研修应是有组织的活动。教育部印发的《“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指南》对“种子”教师的遴选、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流程提出了指导意见。为了保障湖南省“名师工作坊”和其他“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效,便于相同学科(领域)实时交流分享,有助于研修成果的提炼汇聚,对研修平台、开坊流程以及工作坊主持人提出了相应要求。

1. 统一研修平台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统一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http://

)进行。通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研修社区”和“教师工作坊”具备成员管理、计划、课程学习、资源推送、活动组织、成果汇聚、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

2. 规范开坊流程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规范了各类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开坊的基本流程:报到确认分班开坊申请提交坊管理成员设置班级管理成员通过开坊审核。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在平台上均有公告说明。

3. 明确坊主责任

择优遴选高校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专职培训者)和一线名优教师担任教师工作坊主持人,需符合以下条件:①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业绩优异,在全国或本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②具有丰富培训经验,承担过省级以上教师培训任务;③能够为人师表,引领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愿望强烈,团队合作能力和凝聚力强;④省级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或“青年精英教师”培养对象,其他省级名师候选人或入选“国培计划”专家库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高校专家优先。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和履职情况,直接影响到工作坊的研修效果。工作坊主持人肩负着组织管理、专业指导、监督评价、成果提升等四大方面的职责。①组织管理方面,主要是引导学员登录,通知公告,管理学员行为,学情统计反馈等;②专业指导方面,负责制订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活动,提供研修资源,诊断关键问题等;③监督评价方面,点评学员作业,推荐优质资源,推荐优秀日志,监督研修进程等;④成果提升方面,主要是策划特色活动,总结研修经验,汇聚优秀成果,生成培训课程资源等。

在明确教师工作坊坊主(主持人)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分别对学科指导专家、坊主助手的工作条件与职责提出相应要求。同时,对工作坊坊员的研修活动提出合适的、可操作的考评标准。

四、课程与资源

丰富、优质而实用的课程资源是吸引教师长久留在研修平台的关键因素,因此,预设的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动态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显得同等重要。教育部相关文件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计与资源提供分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师工作坊每次研修活动都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全员准备,各自阐发自己的理解认识,形成争鸣与碰撞,做到有理论思考、有实例研讨、有反思总结。研修主题涉及六大领域,即师德素养、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方法与技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工作坊研修指导等。

研修课程由教师培训机构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根据研修项目的目标任务和学员实际需求,围绕一个或若干研修主题,分阶段设计系列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应包括学习目标、专题内容、典型案例、研修活动、研修方式和成果要求等。研修课程应标明必修与选修,明确线上与线下研修的学时任务。

由于工作坊研修倡导混合式研修,不同的研修阶段(或环节),培训要求以及课程资源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面授阶段侧重工作坊主持能力,包括工作坊研修规划和指导能力、线上及线下研修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线上协作研修工具使用能力、课程资源设计与整合能力、研修效果评价能力等。网络研修阶段重在为坊主设定切合的研修内容,帮助其在指导学员的同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凝练教育思想,塑造教学风格,提升专项能力。

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二是提升培训能力,具体包括培训教学能力、教师工作坊主持能力、校本研修规划与指导能力、区域性教师培训设计与组织能力、网络研修指导能力等。

承担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培训机构须提供高质量资源,满足学员必修课程的学习需要。资源应针对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聚焦学员的共性需求。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参照MOOCs方式建设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碎片化加工,原则上每段课程不超过15分钟,能够通过即时问题测评和作业互评监控学员学习过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四分之一。资源应聚焦课堂教学前沿问题、核心问题、焦点问题,有效整合典型案例。“示范性项目”本类资源不少于线上学时的2倍。

教师工作坊推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每个成员既是原创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又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享用者。主持人在培训机构的支持下,结合研修主题,通过自主开发与推荐使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针对性的研修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实录、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微课程等。每位学员围绕研修主题,在学习小组帮助下,开发不少于2学时的生成性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微课程和研修日志等。

五、组织与保障

教师工作坊研修虽然已经推行两年,但还是新生事物,要确保常态化、有效地开展,必须加强组织管理和监督考评,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

1. 加强组织管理

建议实施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各司其职。“国培计划”示范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线上研修。省级项目办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管理和协调工作,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建立项目监测与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与,提供研修支持服务,开展过程监测和绩效评估等。

省教育厅要将工作坊研修纳入全省项目规划,为学员线下研修提供经费支持,做好学员选派管理、工作坊研修监管和绩效评价等。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本地学员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将研修学分计入教师培训学分。

培训机构负责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组织实施工作。组建研修专家团队,做好平台支持与服务,提供课程资源;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学员学习管理与评价;按要求做好项目总结评优等工作。

工作坊主持人负责主持工作坊研修活动,做好整体规划、研修指导、活动组织、资源提供和学员评价等工作。高校学科专家提供研修专题的理论指导,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家引领作用。坊主助手协助工作坊主持人组织学员进行日常研修,协助做好学员评价工作等。

2. 加强考评监督

“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由教育部负责绩效考核工作,省教育厅和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相关标准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培训机构组织实施的指导工作。

省教育厅会同培训机构做好省级教师工作坊研修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工作,并根据工作和学习成效及时对工作坊主持人和学员进行动态调整。

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工作坊、工作坊主持人和研修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考核要坚持实效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参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利用大数据做好监测工作,综合评价各工作坊及相关主体的行为,将相关结果定期反馈项目办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研修社区显要位置公布优秀名单,优秀成果,并向学员“个人空间”推送。

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在省教育厅规划指导下,建议由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省级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统筹管理;具体负责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组织实施;协同各教师培训院校(机构)组织实施工作坊研修环节;指导县级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开展。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安排专人在线全程跟踪,及时了解并反馈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会议,以研修简报、周报、月报等形式上报省教育厅。

3. 完善激励机制

(1)减轻工作坊主持人的日常工作量。担任“国培计划”示范性工作坊或省级名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的主持人,经县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建议在正常工作量的基础上,另外计算一定的标准工作量,或者按照此标准减轻日常工作量。

(2)为工作坊研修提供经费保障。工作坊研修经费应按照教师网络研修经费标准予以保障,目前,湖南省是按照3元/人学时的标准用于平台运行费、资源费、辅导费、管理费等。其中辅导费应不低于1元/人学时,用作坊主、专家和坊主助手的劳务费。建议对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组织评估,评为优秀等级的省级名师工作坊、教育部示范性工作坊,由省教育厅给予一定的奖补经费。评为优秀等级的县市级教师工作坊,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酌情奖补。

(3)工作坊研修要为研修教师认定学时(学分)。教师参加工作坊研修,经考核合格,应根据研修方案为研修教师认定研修学时学分。此外,培训机构根据学员提供资源的数量、“种子”教师和学员对资源的认可度,在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规定的学时基础上,可酌情奖励一定学时(学分)。

修理工程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设置;公共选修课;现代学徒制;研究

一、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门数少

从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课实践来看,尽管教学管理部门一直鼓励广大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但一线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每学期能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门数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选课的需要,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公共选修课平台开放后,最先选课的学生能够自由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后选课的学生已经没有了自由选课的余地,公共选修课最后沦为“必选课”。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门数少的另一个原因是,后选课的学生不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课程,对所选公共选修课没有兴趣,直接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效果。

2.开设课程缺乏稳定性

由于教师对于公共选修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将开设公共选修课作为补充额定工作量的不足为目的,导致了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不稳定:当教师能够完成额定工作量时,就不开设公共选修课;当教师的额定工作量不足时,就争先恐后开设公共选修课。这使公共选修课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3.课程内容偏理论化,缺少实训实践环节

从高职院校已开设过的公共选修课来看,大都是理论课程,鲜有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从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更乐于、更容易接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发挥公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才能实现公共选修课素质育人的目标。这种形势迫使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改革,开发、设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二、现代学徒制理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启发

1.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的学校制度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即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师傅是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学生也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学生的学习是课堂上学习和企业中实训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在企业接受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技能培训。

2.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2014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5年1月教育部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第一,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与我国现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相比,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和参与育人,转变为育人,企业要提供学徒的工作岗位、学习场所、确保学习时间。企业的育人层次不仅在制度层次,而且上升到法律层次,实现了产教的深度融合。

第二,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在校学习,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是“学徒”。这种“学徒”不是名称意义上的,是有实质意义的,学生不仅与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由企业指派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培训,而且在学徒期间享受学徒工资。

第三,考核方式转变。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将职业认证考核标准与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指标,能够实现学徒在企业的工作业绩考核、师傅评价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考核的互认和衔接,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学徒学业考核评价更加规范、科学。

3.现代学徒制理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启发

现代学徒制集合了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其鲜明特征是具有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增强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学徒制理念对高职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有一定启发。高职院校在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中,可以聘请学院内行政兼课老师、实验室老师等开设公共选修课,一方面这些老师具备上课资格,可以开设与本职工作内容相关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老师的工作地点视为“企业”,将老师的工作内容视为“生产活动”,将老师视为“师傅”,开展学徒制式的、以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数量,解决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数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含量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利用公共选修课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实践

1.具体做法

教务处分别邀请宣传(统战)部负责网站宣传,院报编辑的老师开设《办公室文秘与文字宣传工作实务》,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机房维修老师开设《计算机维修入门到精通》等课程,在选课系统的课程介绍里也详细介绍了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并附上授课计划,供学生选课参考。同时教务处允许试行学徒制式公共选修课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或者实践学时占公选课总学时的60%,允许教师的实践学时在工作岗位上灵活安排学生实习。比如,《办公室文秘与文字宣传工作实务》课程,老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后,可以在实践环节安排做宣传展板、校对院报稿件等具体工作任务让学生来完成,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完成相关的任务,此时的老师,变成了以他的工作经验指导“学徒”工作的“师傅”,此时的学生变成了“学徒”。“师傅”将经验传授给了“学徒”,“学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帮助“师傅”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收获了真实的工作体验。

再比如,教务处邀请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负责计算机机房维护运行的老师开设《计算机维修入门到精通》课程,该课程纯理论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3;另外1/3学时由老师带领学生在其负责的计算机机房进行设备运行维护,并现场演示,此时学生并不独立维修;其余1/3学时,老师将学时分成小组,分别在其负责的机房内运行维护机房,并对产生的故障进行独立诊断和维修,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工作为主,老师负责指导。老师成了“师傅”,学生的角色为“学徒”,“师傅”以他的实践经验指导“学徒”实践技能的提高。

2.效果

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试运行了两个学期,从老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课教师反馈。选择试运行学徒制式公共选修课的老师为工作岗位平时需要学生帮忙的行政兼课教师,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因为:第一,这类老师不是单纯的行政工作人员,是行政兼课教师,他们平时是上课的,是合格的老师;第二,这类老师的行政岗位平时需要学生帮忙,他们不但有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工作的经验,而且学生参与他们的工作不会影响到正常工作,还会帮助到老师。授课教师的反馈很积极,因为这种“学徒制”式的课程将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行政工作岗位技能都运用上了,并且在公共选修课的实践课上可以指导学生做具体的岗位工作,也有利于他们岗位工作顺利开展。

(2)学生反馈。在对全部公共选修课的满意度测评中,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学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选修课,学生的总体评价是:这类课程能学到知识和技能,不枯燥。尽管开课数量少、试运行时间短的限制,学生的评价不能全面表达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效果,但这至少表明,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意义

(1)有效缓解了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不足的问题。前文提到,高职院校对于老师开设公共选修课采取自愿的原则,没有强制的措施,导致公共选修课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数量不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课,严重影响了公共选修课素质育人目标的实现。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的开发和开设,对于公共选修课课程数量是一个补充,也丰富了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体系。

(2)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学的关键。而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接受实践性强的课程,无论是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还是提高素质的公共选修课。对于公共选修课来说,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不会分配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学院已有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公共选修课唯一的选择,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便是这类课程,它充分利用了高职院校已有的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益探索。教育部已经制定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现正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将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未来一段时间内主导的教育模式,探索学徒制式的公共选修课并进行实践,有利于教师深化对现代学徒制内涵的理解,为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2] 陈若蕾.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探索[J].职教论坛,2014,(11).

[3]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

成[2014]9号.

[4]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修理工程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创新思维;维修能力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也趋于集成化、微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行医院中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于医疗设备的维修缺乏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医疗设备技术含量较高,没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和配件,使得医院不得不依赖于厂家进行维修,使得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如何在有效的上升空间内发挥医院维修工程师的创新技能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创新的思路完成医疗设备的维修,减少设备修改时间,能够有效的减少维修费用,从而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率。

一、创新的理念

创新是近年来提出较多的一种理念,在医院设备维修实践中,创新思维能够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工程师应该解放思想,从而形成解决某一问题的实际动力,并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在面对庞大的医疗设备故障时,很多工程师觉得机械十分复杂,自己不可能完成修复,很多医院直接寻求厂家的帮助,避免影响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在这种消极思维的支配下,医院机械维修工程师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也同样失去了创新的机会。如果工程师具备创新理念,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寻求检修方法,将有效的培养工程师的创新理念[1]。

二、医疗设备维修中创新前提

医疗设备和其它设备相比有其特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设备在维修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原厂配件,能够保证设备的完整性。医院工程师在发挥创新思维时必须考虑到设备的特殊性,保证设备维修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医院工程师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必须考虑到现有的工作条件,必须对维修后的设备反复检验、测试,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这也是创新维修的前提。

三、维修中的创新思维

医疗设备在维修过程中发扬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成功率。医疗设备是一个复杂的设备,它涉及到:光学、机械理论、电子学等多门学科,设备在进行维修时专业性较强,设备的类型也比较多,很多设备无法自行维修,在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引进创新思维能够为医疗设备工程师维修创造机会,提高他们的维修经验。

(一)医疗设备机械部分的维修创新

现有的医疗设备多数采用进口设备,设备中都自带机械功能部件,如:检验设备、放射设备等,这些设备中同步带、齿轮、轴承等部位容易发生损坏,设备运行过程中涉及的材料有:不锈钢、铜等。当设备发生故障后,使用原装的配件由于价格较高,维修时间较长,给医院带来很大不便。对于制造业比较发达城市,医疗设备中的标准部件可以通过民用配件进行替换,维修时材料也可以互换,只要维修时精度和质量达到要求即可。很多医疗设备在设计上存在缺陷,并没有考虑到实际使用,工程师在设备维修时应该发挥创新思维,善于对不合理部件进行改进。提高设备运行的可行性和稳定性[2]。

(二)常用机电配件的替换

对于进口的医疗设备机电部件容易在:开关、接触器、风扇、泵等方面出现故障。当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后,国内很难买到功能相仿,并且物美价廉的替代品,工程师在进行设备维修时应该发挥创新思维,对设备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能够降低维修成本。但是,工程师在改进时必须保证设备安全和有效,避免潜在危险因素,尽可能的避免设备外观的损伤。

(三)线路板的维修

对于进口医疗设备主板发生故障时主要以主板的更换为主,并且这种主板在报价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医院工程师在维修过程中应该发挥创新思维,打破厂家间的垄断。首先,医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多数采用开关电源,这使得主板出现故障概率较高,维修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少的有:开关管、电阻、电容、三极管等。维修过程中更换功能相近的电源进行替换。对于输出驱动电板功率元件容易发生损坏,如:可控硅、继电器等;而对于医疗设备控制主板或电脑板等发生故障时维修难度较大,医院工程师应该发挥创新思维,多和其他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医院有多台同类设备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和复制,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成功率。

(四)信息设备的维修

对于医疗设备的附加信息设备出现问题时,医院工程师要化被动为主动,在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做好相关数据的备份,同时主要相关重要数据的加密、保存,这样有利于软件等数据的恢复。当信息设备出现故障时,容易出现新老软件不兼容等现象,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加强信息合作,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四、结束语

医疗设备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医疗设备工程师又成为了医疗设备的保驾护航者,他们肩负着多种任务,如:机械的维护、保养,机械的运用培训,机械管理等。随着我国医疗设备的精密化、集成化、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医院出现工程师不能修、不会修等现象,在医疗设备维修中发挥创新思维,不断实践,积累临床经验,能够使工程师在维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工程师在医院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包海燕.医疗器械维修的现代化管理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2012(07):253-255.

修理工程师范文第5篇

一、完善中小学干训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干训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在教育局干训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所有培训项目纳入区教师进修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实行统一领导,分部门实施,统一管理机制。同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干训工作顺利实施。

大力推进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条件搭舞台,造就一批专家

型骨干校长。13年上半年做好推荐评选第三批市“名校长”工作;规范名校长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促进名校长的专业发展;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培训重点从校长教育理念培训转向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尝试校长易校蹲点,开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加强局管后备干部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与现代教育、比较教育等专题学习,学习、考察先进中小学的管理经验;开设基层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干训的新模式、新内容。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加强校长培训课题研究,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干训中的作用,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益。

二、规范名优教师管理工作,发挥名优教师导向作用

进一步规范名优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化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名优教师自身的继续发展。13年度完成第一、二批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首批区名教师的任期考核。继续实施名优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进一步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名师联谊会”作用,抓好名师带徒活动,开展名师系列讲座,让名师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带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促进全区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落实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方案,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以校本行动为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创设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区教育局制订的“适应”、“过关”、“成型”、“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4月各校完成对新教师“半年适应”阶段的考核,7月前以区进修学校为主组织对新教师进行“一年过关”阶段的考核。教育局将组织专业人员,抽样性地对有关学校进行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实施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加大对教坛新秀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制订专门的教坛新秀培训计划,根据培训、使用、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教坛新秀的理论基础、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专业领导力和影响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开办新一期(第六期)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研讨班。通过开展观摩与研讨课活动,举办专题讲座与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一支青年骨干力量。

四、高质量完成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重点抓好中小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和《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两门课程的全员培训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2013年5月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全市统考。2013年9月底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全市统考。10月对本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进行总结考核评比,认真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工作。

组织专家、名师开设系列讲座。引领教师们开阔眼界,拓展教育视野,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水平。

创新模式,开展网上教师培训。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开发和引进网上教师培训资源,应用“市教师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启动网上培训试点,努力使全区的中小学教师都能通过网络共享各学科的优秀教学资源,提高培训效益。

优化以赛促训模式,促进教师成长。今年将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教师英语大奖赛,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比赛;组织高中英语“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评比,并推荐优秀案例参加市比赛;组织其他各类基本功比赛和教学设计比赛。

五、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推进校本研修健康有序开展

加强领导,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管理、指导、评估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校本研修实践中先进经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引导教研员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基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为中小学提供一定的培训者资源;各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评估;为提高校本研修的工作质量,13年还将组织全区教研组长进行集中培训;13年高中校本研修的指定培训内容为“新五项基本功”的第五项培训——“教师言语表达”。

不断创新,探索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运作与管理模式。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要通过组织开展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研讨交流、师徒结对、案例分析、网络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

以研促教,加强教师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教科研工作。要加强校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培训方法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各校的校本研修特色,实现校本研修中教、学、研一体化,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典型引路,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各校根据《区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创新方法和途径,形成校本研修长效机制,使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真正实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师进修学校要及时总结校本研修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引路。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保证教学质量和水平。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高一级学历获得者比例分别达到50%、85%、85%。

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双师型”比例达到60%并逐年提高。

鼓励高中骨干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课程,支持课程班结业学员申报学位考试,使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逐年提高。

七、继续开展各类专项培训,抓好常规性师资培训工作

暑期全员按需培训。暑期全员培训要在广泛调研和仔细听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开列菜单,真正做到符合一线教师的内心需求,把握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节拍,开出的课程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把对菜单式培训的关注从形式转向内容,从表层走向深入,真正发挥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

新课程培训。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新教材培训工作,积极配合宁大成教学院、市教研室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努力通过培训使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和新课程的基本特点,理解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掌握实施新课程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推进我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和实验工作。

班主任培训。按照市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实施班主任培训工作,13年开始将对全区班主任进行轮训,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修学校承担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培训工作,班主任培训的课程设计要科学实用,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等列为培训必修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省心育教师的资格证书考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区各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继续加强常规培训。扎实开展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考前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进行中小学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抓好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培训;进行暑期教师师德培训等。

八、加强师训机构自身建设,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完善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规范教师培训工作,从而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