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武术

学武术

学武术

学武术范文第1篇

1、习武目的:在中国武术史上,许多武林豪杰和普通的武士,都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首要目标。每当国家受到外来侵略,民族生存受到威胁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捍卫国家的完整和民族的独立。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一代剑侠秋瑾、武术大师霍元甲、王子平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以及《重订少林十条戒约》中的“以恢复中国为志意”和中央国术馆的武德规定中的“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凡此种种内容无不体现出武士们把爱国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2、择徒标准:这也是各流派的“入门要求”。它关系到是否严守武德的第一关口,是保证武林纯洁性的关键和有效地限制不法之徒跨入武术之门的方法。由于这些原因,各门派在择徒方面都非常严格。张孔昭《拳法拳经备要》云:贤良秘授解危困,邪妄休传害众生,大道等闲若轻授,须防九族尽遭刑。其它门派的规定有:“不信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说之授道,贵乎择人”;“不信者不教,无礼者不教。”《昆吾剑箴言》更具体地规定了十种人不传。所有这些严格的规定,使武术技术不落入不轨之徒手中,减少了损人害人之事的产生。至于武林败类,各门派又有相应的惩处条例,轻者逐出师门,重则废其武艺。

3、习武法则:武德内容是保证习武者在身心两方面、技艺训练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少林戒说中提出:“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还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拳谚及“吾辈研习武事,其在深造,必经持以恒心,刻苦练习,勿躐以求速,勿半途而辍业”。少林拳法中还有“五忌七伤”:一忌荒惰、二忌夸矜、三忌躁急、四忌躐等、五忌酒色。一近色伤精,二忌怒伤气,三思虑伤神,四善忧伤心,五好饮伤血,六懒惰伤筋,七躁急伤骨。这些都是要求习武者严格遵守的律己戒规,追求心境宁静的境界,从而使自己专心致志,登堂入室,学有所成。

4、侠义精神:侠义精神是武士运用武术技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把握善恶分界的准则,更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砝码。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例如“以武会友”,“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为人正直,遇不平之事挺身而出”,“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少林十戒也规定:“切戒道血气无私,有好勇斗狠之举”;“不可逞愤相较”;“不可轻显技术”;“戒恃强争胆之心,及贪得自夸之习。”“对待长者,尊师重道。有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弱者,扶助赴难,牺牲自己,保护对方。对侪辈,须和顺温良,诚信勿欺”。

从上述传统武德内容不难看出,它其中包含着许多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两者之间有许多相融之处。因此,武德教育是武术教学中育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学习和报告会等形式,而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武术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进行武术活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发展。当然,我们对待传统武德内容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加以新时代的武德内容,使其符合时代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既要把握武术教学的特点、内容和方法,又要从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细致的教学活动。

第一,在进行武术教学第一课时,重点讲解拳礼。这是对“武以德先”的实施,要使学生了解各种武术礼节的含义和流派宗旨及精神面貌,既丰富了武术知识,也培养了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表里如一等传统美德。

第二,通过例举古今武林豪杰“精忠报国”的光辉业绩,使学生树立“强种御侮”,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思想和品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培养维护国家尊严,保卫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武术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缺乏,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新颖的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现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武术改革的模式,更好的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各类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安排和组织武术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全面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各高校在设置武术课程时,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发展和娱乐性为基点注重学生体育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目前关键性问题,即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个重要核心,构建合理,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武术理论知识的讲授,适当降低考试,评估要求,努力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宽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基本技术并得到身体锻炼,改善教学场地,器材和设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环境,同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武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两节棍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高中各年级的武术教学多以拳术套路为主,器械练习由于器材的影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自制两节棍,并将其技法创编成简单套路,穿插到武术教学中去,既弥补了器械的不足,又提高了学生练习武术的兴趣,受到了良好效果。现就利用两节棍教学粗谈一点个人体会,以供探讨。

一、两节棍的简易制法

(1)废报纸截成宽约25~30厘米,打圈成直径约2厘米粗纸棍(根据身高、臂长可适当增减尺寸),中间用铁链或尼龙绳固定连接。

(2)学生用过的练习册或废旧杂志打圈,用胶带粘贴紧,棍端打眼,通过细铁链连接。

(3)粗细合适的PVC塑料软管。

二、两节棍教学具备的多项优点

(1)制作简易经济,技法简单易学,激发学生学习武术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动作变化多,发展和培养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人的大脑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

(3)增强腕力、臂力,锻炼胆识,培养学生坚强自律的美德。

三、两节棍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两节棍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掌握两节棍知识、技法、理解两节棍动作内涵,我按照武术教学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地循环进行,一般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自制两节棍,考虑到木棍、铁棍具有较大的危险性,严禁学生自制使用。女生由于上肢力量较差,可以用泡沫棒自制两节棍。同时了解两节棍技术特点、规格、历史源流,加深对两节棍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并将武术的基本功如基本步法、身法、腿法、步型、手型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武术基础,做一些练习两节棍前的准备运动。学生由于对两节棍练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对老师布置安排的各项素质练习都能严格完成,增强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后阶段学习两节棍技术打下一定的身体基础。

第二阶段: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和有一定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教学生练习两节棍。首先,双手握棍作体侧、转体、体前屈转腰等练习,加深人和器械合二为一的感觉。其次,做单手转棍练习,正转、反转、体侧转、头上转,“8”字形转棍,从而增强学生腕部、肩部、腰腹部、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第三,转棍换手的练习,身前换手、身后换手、胯下换手,培养学生两节棍的驾驭能力。此练习时很多学生将两节棍打在自己的身上,由于我们自制的两节棍质地较软,所以,也没有发生受伤情况。但也应教育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敢精神。本阶段的练习特点反复一些简单易做的抡挠动作,使学生的身体感觉能力和协调性逐步得以提高。

第三阶段:学习和掌握两节棍的基本棍招及衔接方法。教学中,对两节棍的基本棍法如,劈、挑、扫、抡等动作,要求练习时必须规范、正确、严格按动作要领去做,在发力顺畅下逐渐提高力量与速度。如,在练习圆周舞基本动作时,先让学生在体侧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抡棍练习,待熟练后再过渡到身前作“8”字形旋转。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棍花”的学习求知欲望最强烈,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关于“棍花”的练习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学校应加强学生手、眼、身、步相配合的练习。对基本棍法要认真体会和练习,这样才能在今后的舞花练习中做得更好。所以,在教授反弹、变向、到手的技术时一般要求学生先练右手,再练左手,最后通过一定的衔接方法,培养双手互换交替使用两节棍的能力。此阶段中个别练习较好的学生沾沾自喜,此时,要教育学生不应有点成绩就骄傲自满,要继续专心地学习,对那些进步较小的学生也要多鼓励支持。

第四阶段:两节棍组合动作的学习。此阶段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将两节棍的不同棍招流畅、自然、随心所欲地衔接组合或创编成简单的套路进行练习。或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棍法创新比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到提高,创新合作的意识也得到了加强。如在舞花组合中,有的学生将挑棍连接劈、外劈、外挑、内挑或连接内扫、外扫、外侧舞、前舞等棍招;有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新的技法,甚至模仿功夫巨星李小龙样子进行一对一双人对练;有的学生配以音乐做集体两节棍操的练习。由于两节棍动作变化多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组合和创编了许多新颖动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此阶段的学习,学生自主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有些学生的创编过于花哨,我们在肯定学生成绩的前提下,告诉学生任何武术器械的练习都有一定的实战性,可以从实战的特点将两节棍的技法创编得更加灵活、多变。

由于两节棍教学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练习中始终兴高采烈,积极主动,部分学生还将创编的简单套路在校文艺晚会上进行表演,活跃了气氛,受到了师生的赞扬。还有的学生让自己的父母也练习两节棍,对父母的个别身体不适如肩周炎、颈椎病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加深了家长与子女的亲情关系。

四、练习两节棍的注意事项

1.俗话说:“拳为武器之源。”在学生初学阶段,仍然要从教材规定的套路学起,使学生有一定拳术根底,为后阶段学习两节棍打好基础。

2.练习两节棍容易造成误伤,学着务须小心在意,切勿操之过急,教师应要求学生严格按技术要领做动作,并加强课堂纪律教育。

3.向学生渗透武德教育。列举中华历史许多武林志士讲武德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讨论什么是武德,使学生在学习两节棍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优良品质。

总之,要想使武术成为21世纪学生想学愿练的体育内容,要想使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早日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我们就必须在实践中挖掘一些民族传统技艺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武术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学武术范文第4篇

妹妹学的是武术,但绝不是父母让她学的。武术学校开着面包车到处宣传招生,路过我家,看到妹妹,便游说她去学武术,妹妹竟然愿意,而且直接坐着面包车跟人家走了。那时她才8岁,爸爸在县城工作,妈妈忙农活,我在学校,没人看管的她,她就这样跟着去了武术学校。

那时,因为武术学校离爸爸单位近,我也在县城读高中,一家人都在小城里彼此有了照应,也就没反对她学武术。但对于她这么小,就跟着别人走这件事,全家批了她好久。

我去学校看过她,用攒的所有零花钱买她喜欢吃的零食,连坐公车的钱也没了,走了大半个县城去看她。妹妹穿着宽松的衣服,顶着一头扎手的短发,右边的脸颊还有一道灰印子。我看到她的瞬间,眼眶一热,就想哭。妹妹可能太小了,她不明白,只顾着满心欢喜地把零食放到柜子里,对我不冷不热,弄得我心里凉嗖嗖的。

应该是过了两年左右,在一个难得和谐的夏日夜晚,我们并排躺在屋顶。她讲第一次劈叉,劈不下去,武术老师硬生生地给压下去。我问她哭了没,她说,没有,就是听见骨头的响声。我没心没肺地咯咯笑,她也笑。她又讲早上跑操,她是排头,老师让跑十圈,老师一走,她就不跑了,然后整个队伍就跟着散了。中午别人睡觉,她跑出去玩,把老师敲学生手臂腿脚的教竿扔进池塘,下午老师找了一圈也没找到,她抿着嘴偷笑。还有……

还有什么,你就不能好好练习,花这么多钱就是让你去玩的啊!我突然就朝妹妹大吼。她吓得身体一抖,然后翻身起来说,我又没花你的钱,关你什么事。我气急败坏,起身就想去踢她,还没踢到,她就撕心裂肺地喊:妈,姐姐踢我!

我上了大学,放假回家,她不咸不淡地喊我姐。我赖床的早上,她会用脚使劲踹我的房门。我摸起床头的书砸过去!她用无比厌恶的口气说,快点起床吃饭!

不吃,少来烦我。

妹妹蹬蹬地走开,恨恨地喊道:不吃正好。我一下子就火了,必须起床吃饭。

妹妹把爱吃的菜拉到自己面前,我拉回中间,她再拉回去,我再拉回来。别动,吃个饭也不得安生。我妈看不下去了。妹妹嘴一瘪,就开始哭。她越哭我就吃得越欢乐。妈妈哄着她吃饭。我没好脸色地看她,小样儿!

后来,可能是我真的长大了,没有兴趣闹了,也很少向别人说起她。当别人知道我有个妹妹,而且还学武术,总会眼睛一亮,问:你打得过她吗?

哼,就她那花拳绣腿,我才不稀罕打。嘴里这样说着,脑子里使劲想,我们还真没敞亮地好好打一架。

大学毕业,我去了外地,给家里打电话,妹妹接的。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我刚想开口教育她,没想她撂过来一句让我气结的话,我就是不爱学习!

回家过中秋,我一进超市就受不了控制,零食一袋袋地给妹妹买。我一直以为我不爱她,可这些大方的举动突然让我明白我只是没法好好和她沟通而已,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和她亲密无间。我爱她,因为这辈子除了父母,她是与我唯一血肉相连的亲人。

学武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 武术教学方法 研究

一、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注重内外兼修,具有文化教育、强身健体的功效,是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4月,国家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主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把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纳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在中学开展武术课程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武术的悠久历史,了解灿烂的武术文化及其内涵,而且对于增强国民体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中学武术教学中,过多重视技能传授,淡化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武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造成了学生喜欢武术却不追寻武术,更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本文从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入手,对中学武术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问题进行论述,试图将传播武术文化与学习武术技术有机结合,体现以文化传承带动技能学习的新理念,为优化武术的教学方法提供指导和理论参考,并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普及武术运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武术教学方法的概念

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在对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练习、不断提高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是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的一种有秩序的教师工作方式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总和。武术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的方法系统。如教师进行讲授,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和记录;教师进行示范时,学生要进行观察、模仿、体验等,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师生在教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活动的特点。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以教师的教为主,但是学生的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

三、 中学武术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 忽视武术文化的传承

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指导理念下,时下的武术教学不得不适应学校体育的要求,一直扮演着“体育”的角色,主要是传授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并在强势体育项目的冲击下,使得蕴涵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武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人们对待武术一如对待西方体育项目一样,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也逐渐与西方体育价值观相契合,致使武术逐步成为失去内涵的肢体运动。目前的中学武术课过于注重武术技术动作的传授,一味强调对动作的架势、出拳的速度和力量的追求,弱化了武术的拳理、拳意,忽视了武术内外兼修的传统。本应贯穿于武术教学始终的武德教育,更是在体育课的夹缝中艰难前行。忽视了武术文化的传承,学校武术教学已经偏离了其武术文化传承的意义,文化教育、特别是武德教育的缺失已经成为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方式缺少创新。中学武术课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以老师为中心”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都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更多的是采用教师的示范与领做,学生精疲力竭地模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与吸收和形成记忆,很少运用娱乐性、对抗性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形式单调,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满足学生对武术技能的不同需求,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被动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教学的强制性而产生厌学情绪,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3.不能充分体现武术教法的特殊性

由于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武术教学的方法被模式化,教师采用相对稳定和熟练的体育教学方式来对待武术教学,注重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训练与提高,而忽视了武术不同拳种的特色,武术教法的特殊性体现不足。武术的不同拳种不仅是技术,也蕴含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具备着不同的风格特点。长拳的舒展大方、闪展腾挪,太极拳缓慢柔和、绵绵不断,不同动作的技击特点、攻防含义、快慢节奏、手眼的神韵等等,都与其他项目有着很大的差异。采用相同的体育方式进行教学,容易使武术教学变得难学、难练,倾向体操化,造成学生仅仅掌握动作的外形,而不能充分理解拳种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最终导致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上武术课。教学过程中忽视武术的本质特征,缺少生动的攻防讲解,而这一部分恰恰是武术的精髓,更是学生所期望的。

四、优化中学武术教学方法的策略

1.注重文化传承与技术传授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塑造高尚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了厚重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尊师重道”等传统礼仪一直在武术传承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感受武术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武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武德礼仪教育贯穿于武术学习的全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在掌握武术动作的基础上,探寻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领悟其哲理,把武术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武术文化知识讲授渗透和贯穿于技术教学中。武术教学时,要着重传授技术动作的规格标准、基本规律、攻防含义,健身防身的方法和价值以及武理与武德等知识,坚持文化传承与技术实践相结合。

2.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武术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为主,充分尊重和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感教育。在武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如何促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智慧和能力,如何通过集体荣誉感教育、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赏识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各种教学竞赛、集体游戏,组织专题辩论赛,实施运动中的保护与帮助,强调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一员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更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技术能力相对较差的部分同学,更多给予他们的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支撑,一句赞许鼓励的语言,一个充满欣赏的目光,或是一个树立信心的手势,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的关注和挚爱,为此而产生的信赖感足以排除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通过各种方式促保持这种学习热情,从集合整队到准备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学生负责实施,而教学比赛的策划、规程的制定、赛事的安排以及裁判等诸多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无论何种学习方法,只有激起学生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教学环节较多,组织教学较为复杂,教学不仅要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及科学锻炼的方法的目的,而且还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依靠单一的方法、手段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要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过去以教师为主的“灌”、“教”的方法体系,转向启发、指导和设计下的合理方法,通过趣味性讲解、娱乐性练习、竞赛性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集中影像特技,图形,动画,声效等多种媒体特色,使技术教学更直观、生动和形象,结合教师的趣味性讲解,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对学习训练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事物感知的深度和广度。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教师应不断地强化学生主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因此,在武术教学中需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技能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结论

针对中学武术教学中存在武术文化教育缺失,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武术教法特色等诸多问题,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注重武术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通过武术课堂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将武德礼仪教育和情感教育贯彻到武术教学始终,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中学武术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2] 王柏利. 武术教学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与重塑[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6).

[3] 王国志,邱丕相.中国武术“越武越寂寞”的症结及发展策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3).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生物制品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美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法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