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雪的日记

写雪的日记

写雪的日记

写雪的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日记 学生写作桥梁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rough the life,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se activities, learn to use their eyes to obser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with their own heart to feel the life around, and then will his observation, feel formed in language, truly realize my pen to write my heart, to write a diary as a student of growing up a happy activities. Small and delicate diary, word is long, no words is short. More because it breaks through the composition of fixed pattern, diary for the carrier, set up the students' life and bridge between the heart, it is a kind of beneficial.

Key words: students' writing diary bridge

经过实实在在的深入研究,我们获取了大量学生日记的感性经验。那么,如何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论,得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果。于是,我进行了分析研究,努力探索规律,初步取得了一点成果:

1.写前,激活欲望

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时,写出的日记才能有真情实感。如果学生没有表达的愿望,就让学生表达,即使表达出来,质量也不高,写出的东西更没有感情。因此,指导写日记的核心在于一个“体验”,在指导之前,务必设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形成写日记前的体验,产生表达的动机。

写前体验的方法,可随文指导,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蓝色的树叶》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的去说,然后回家写到日记里。通过写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做,从而影响自己的心路历程。有的同学写出了应该助人为乐,不应该小气。有的同学写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才能帮助你。还有同学写道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处处是春天的语句。

因我教的是低年级,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叫孩子们写日记。我记得那是在学拼音不久,因为在学拼音之前,他已经会写几个字。最初他写了几个字然后配上图画,有个孩子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很痛苦,因为我打针了。然后画了一幅画,并告诉老师,你看我多痛苦呀,吊瓶打在我的手上,我的泪水都流了两桶了。是呀桶放在地上,已慢慢两桶,平且还在流着着泪,孩子们写的多形象呀!还有的孩子写到今天我很高兴,你看我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了,他在画中给自己加上了一对翅膀,并高高飞在蓝天上。我想孩子们的思维是开阔的。学生在写日记的时候能够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和自己对话是一个人成长的一个最最重要的法宝。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我交给学生写观察日记,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如观察有顺序、抓重点、抓细节等,培养观察能力,形成真切体验,获取写日记素材。在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写到自己的日记里。如种黄豆的过程,在写日记的时候他们开始学会慢慢地观察。然后观察写动物,写植物,写家中的摆设,写读后感。

2.日记中,引导及时表达

在学生形成了深切的体验时指导学生表达,要注意四点:

(1)引导要及时

当学生体验最为深刻时,及时引导表达。如果不及时引导,待到学生淡忘之时,再怎样引导,学生表达的效果皆不佳。布置写日记的时间可在课中,也可在课后,只要学生有灵感,有表达的愿望,随时提醒,随时记下。

(2)引导表达具体

虽然学生有了真切体验,然而由于他们的观察还比较模糊,对事物的认识较粗浅,表达容易空泛。所以要引导学生将体验表达具体。引导学生多说,多想打开思维的空间。如:我们生活在北方是经常看到雪的,孩子们但看到雪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很容易了,但他们只是表达不具体,这时老师要时时引导,先写时间,再写看到的雪景,然后写孩子们在写雪地上怎样玩的,最后写一些姊姊的感受。这样引导孩子们就写具体了。写植物的的生长过程时,先让学生学生说一说都有哪些过程,(长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个过程植物长出了什么,需要付出怎样的劳动,再付出劳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最后你是否获得了成果。

(3)尊重个性化语言

指导时,不要让“一种声音掩盖了一切”。尤其是教师不要让自己的语言替代了学生的表达。对那些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要大加赞赏,鼓励同学们努力说“自己的话”,这样写出的日记就更真实。例如在写雪景时,孩子们写道:我们的小脚从雪地上走多,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回头一看,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扭扭的脚印,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好美呀!还有的孩子写道:我的下脚丫踩在地上,给地球爷爷按摩按摩头发,让地球爷爷更舒服一些。还有的孩子写到,下雪了小白兔高兴极了,因为大灰狼找不到你了。你可以舒舒服服的睡大觉了。你看,孩子们的语言多丰富呀!我们要尊重他们。

(4)日记中要渗透作文技巧

平时要多看书,看看名家的写作方法,这是写好日记的基础。遇到好词好句,要积累。 在家写日记时,先分析琢磨,直到想好材料、方法后再动笔。注意:要尽量多用修辞手法,把学到的读过的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日记里等方法。老师在具体的引导中相机渗透写作技巧,让学生领悟,对学生写日记很有帮助。

3.日记引导为“二次作文”

写雪的日记范文第2篇

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是一大缺陷。这几天连着阴雨,我索性从书架上抽出冰心作品集翻看。当翻到‘请我想法子的弟妇’一文时,竟意外发现书眉上有我四年前写的日记。

这日记是这样;2010年12月15日雪。昨夜也醒了三四次,竟然不知雪姑娘已悄然而至。清早,很冷,我穿好上衣,拿起最近买的冰心作品集看散文。八点多了,孙子手捧奶瓶在我床边吃牛奶。外面风很大,窗子嗡嗡作响,窗帘被缝隙侵入的风吹得时而鼓起。拉开窗帘,只见大风卷起的雪沫像烟似雾,间或也见大雪花空中飘扬。起来吃粥后,打开二楼大门,仔细察看了一番。走廊有些积雪,电视锅上有雪,地下背风处有好厚的雪。远处,天地相连,白茫茫,浑然一体。雪继续下,我仍旧坐床头看书。

写日记多好!时间,天气,事情,一概明了;多年后,还能有据可查。不是这则日记,我真不知这书曾仔细看过。

在冰心杂感篇中的‘开卷有益’一文,书眉上有我第二则日记。是那次雪的第二天——2010年12月16日农历冬月十一日雪后晴:清晨醒来,已是六点钟。我穿好棉衣坐床头,仍看书。冰心的‘开卷有益’一文,提到中国教育现象——脑体倒挂。看后我拿笔在书眉上、空白处写了几句。脑体倒挂由来已久,现更甚。农村石木匠日资百多元(包工更多),小教高级月薪不过两千,每日为六十来块。低不说,还有不雅口碑:十个老师有九个抠!老师工资养不活一家人,还要干苦力种责任田。不精打细算行麽?旧政府教书先生工资是体力的一二十倍,家里有雇工啊。连外国人都怀疑说,中国的老师工资那么低,能教好书?我们与手工业、乡村医生比较,老师简直是贫民一个!写到这,老伴在楼下喊,‘出太阳了,快来吃粥啰’,孙子也来拉我起来。好吧,上午我与孙子一起到外面玩雪!

写雪的日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雪国;女性;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313.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15 ― 02

引言

《雪国》这部小说以雪国温泉旅馆为背景来进行故事描述,以既有钱又有时间的舞蹈研究者岛村和女主人公驹子的邂逅作为全文的主线,并在文章中着重描写了雪国的地域景色的独特感以及女主人公驹子与岛村爱情的凄惨感。在文中,作者把第一女主人公驹子的身世描写得十分凄凉,而这种凄凉的身世又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了她既可敬又可悲的性格和十分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小说中将驹子和岛村的感情世界交织在一起,向读者展现出一种悲美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将从名字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这两方面来分析驹子的性格特征,从人物关系中来分析驹子的凄美爱情。

一、驹子的性格特征分析

1.从名字上来看驹子的矛盾性格

在川端康成以往的作品中,他经常会把想要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名字中,所以,他给主人公起的名字往往都会暗含着某种特殊意义。比如《伊豆的》中的主人公“薰子”、《雪国》中的主人公“驹子”等等,这些名字都包含着特殊含义。

《雪国》中的女主人公叫驹子,驹是小马的意思,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作者想要表达出主人公的温柔善良、柔弱,但同时又拥有着对待感情和生活都非常坚强的性格特点。

在小说当中,作者对驹子的柔弱性格的描写体现在她在面对男主人公感情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作者对驹子的坚强性格的描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她对感情的坚强,体现在她明知道自己的爱情没有结果却还依旧执着的追求着;而另一方面,作者用了大量的手笔来描写她在不幸生活中的坚强。在小说中,作者描写的主人公驹子的身世是这样的。她十几岁便被卖到东京当侍女,虽然之后被人赎身,可一年后替她赎身的人却身染重病而身亡,在那之后一位琴师收留了她,于是她便拜琴师为师学习三弦琴,可好景不长,又因为师父的儿子行男突然患了重病,她为了帮助行男治病而沦为了艺妓。可以说主人公的身世十分凄凉,命运多舛。但尽管如此,驹子并没有在这么不幸的生活当中自甘堕落,而是以一种积极努力的态度追求生活中最后的一丝美好,表现出了与其他艺妓不同的顽强毅力和积极面对挫折的坚强性格。

她虽沦为艺妓,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始终保持着晚上一回家就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刚开始的时候买不起日记本,她也要花两三分钱买来杂记本用来坚持写日记。而且,她非常在乎自己写的日记,从不会给别人看自己的日记,她甚至还要在自己死前先把日记销毁。而且,驹子从小就喜欢读书,虽然读的不是什么名著,只是一些普通小说或妇女杂志之类的,但是她希望能够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人生当中美好的一面。写日记和读书,都可以表现出驹子在社会底层中顽强地与艰苦生活做斗争的坚强性格。

除此之外,马驹又是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陪伴人们的宠物,这一点又暗含了驹子只是供男人们娱乐、玩弄和践踏的工具,正因为这样,才导致了驹子后来内心发生了扭曲。所以,驹子这个名字更能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有血有肉、柔弱与坚强并存、真实立体的性格特征。

2.从对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看驹子的性格特征

在《雪国》这部小说当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手笔用来描写自然景物,从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的雪景,到对房屋的描写,甚至对房前屋后的飞蛾以及蚕、秋虫等动物的细节描写都非常淋漓尽致。作者之所以在这么多地方描写自然景物,就是想赋予这些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性格,进而能够进一步塑造出驹子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更能让读者感受到驹子在这些独特的自然景物当中的境遇。

在这部作品当中,作者对驹子居住的“奇特的房子”做了重点描写。这座“奇特的房子”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成:房屋很矮,让人觉得十分冷清,整座房子好像悬挂在空中一样,给人一种很不安全的感觉。但在屋子里面却总是很干净,即使是里面的墙壁也总是干净的,而且驹子在收拾卫生的时候,边边角角都擦拭得非常认真,看到烟灰就用随身的手绢擦拭干净;房间更是非常整齐,就连自己要洗的衣服也都整整齐齐的叠好。作者想通过对房屋外观和屋子里面的描写来展现出驹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归纳为:房子的整体外观的低矮冷清的感觉是驹子被命运束缚到这个角落而看不到未来的人生的真实写照;房子悬挂在半空中意喻着她的理想和现实是矛盾的;房子的外表虽然旧而里面的墙壁却是干净的,而且生活中的家也总是干净的,这些都能够体现出驹子给读者带来的“洁净”感,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驹子身上的“洁净”,而“洁净”不仅仅是指驹子的生活习惯,更代表了她的感情和内心世界的“洁净”,代表了她对待爱情和生命的态度,蕴含了驹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坚毅性格。这样的描写,给我们展示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却又十分顽强的女性形象。

作者在作品中除了用大量篇幅对房屋进行描写外,为了将人与自然相结合,还对秋虫和蚕进行了描写,作者想通过对秋虫和蚕的描写来突出地表现出驹子身上独有的性格特征,而这些对动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使驹子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得生动。作者对秋虫的描写是这样的:“秋虫仿佛像是贴在窗上一样,一动不动,渺小的身躯在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冬天即将来临,秋虫也面临着死亡,尽管它面对的是徒劳和悲哀,但是还在努力的挣扎着”。通过这些描写,充分展现了驹子被命运玩弄却又无力反抗的人物形象,这种无畏的挣扎展现了驹子的内心对命运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和徒劳正向读者展现了驹子与人生抗争的状态。作者除了对秋虫进行描述外,为了表现驹子和蚕的关系,还用了很多文字来描写蚕。首先,驹子住的房子以前就是养蚕的房子,而且,结局那场大火也是发生在养蚕的房子中。不仅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蚕的意义的延伸,还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纺纱的过程。通过这些文字描写,能够让读者领悟到驹子和蚕与蚕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蚕能够给人以洁白的感觉,而且蚕吐出的丝也是晶莹剔透的,也会给人以纯净感,而这些又与驹子“洁净”的性格特征恰到好处的相吻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雪国》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了表现出驹子是一个虽然身为艺妓,但却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底线,不断和命运进行着顽强地抗争,尽管徒劳,但也决不向命运妥协的坚强的女性形象。但尽管如此,由于她身世的原因,以至于她的生活和爱情却又是畸形的、变态的,因而注定了驹子的悲剧性的结局。通过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驹子的凄惨命运是怀着非常同情和感慨的情怀的。

二、从人物关系看驹子的凄美爱情

作者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性格,通过对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描写来展现驹子的凄美爱情。这样的表达,既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又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风格。

首先是男主人公岛村与驹子的凄美爱情,岛村与驹子的爱情也是作品的一条主线。岛村来自于繁华的东京,他是一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他对生活和爱情都缺乏热情和真诚。由于自身的空虚寂寞,于是他便想从艺妓身上得到心理安慰。他来到雪国后,便认识了平时爱读书、爱写日记、又会弹三弦琴的艺妓驹子,而他又感受到了驹子对他的真诚、热烈的爱情。但是岛村对驹子的感情却是截然相反的。对于岛村来说,驹子只不过是他打发空虚寂寞的工具而已,尽管驹子希望岛村能够对这份真感情做出回应,而且岛村三次来雪国都有驹子的陪伴,但岛村对驹子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只是露水姻缘、过眼云烟而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驹子向往着幸福的感情生活,但事与愿违,她得到的却是感情的失落与痛苦。

作者除了描写了岛村与驹子的感情线外,还描写了其他人物和驹子的复杂的人物关系,描写这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体现出驹子爱情的凄美感。在这些当中,最主要的还属行男和叶子与驹子之间的人物关系。

行男是驹子琴师师父的儿子,师父希望驹子能够嫁给行男,但是对于驹子来说行男并不是她真正的爱情,她对行男的感情只是为了报恩的恩情。叶子是驹子的姐妹,而叶子和岛村之间还存在的感情瓜葛。在岛村来到雪国逗留数日后,他非但没有回应驹子对他的真感情,反而渐渐地对叶子产生了好感,但叶子始终没有回应这份感情。与此同时,叶子却对行男一直有着爱慕之情,渐渐地她与行男走到了一起。但是事与愿违,行男最终却因病去世,这对叶子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在行男去世后,叶子每天都会去墓地看他,每晚叶子都会独自在浴室里唱歌,也渐渐地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驹子看到了叶子的遭遇与自己的过去十分相似,她怕叶子会赴自己的后尘,于是她知道了岛村对叶子的感情后,想把深受打击的叶子托付给岛村,想让叶子和岛村一起离开雪国开始新的生活。但是,叶子还是没能如她所愿,最后在一场大火中从二楼跳进了火海中身亡。叶子的身体和灵魂都是纯洁而美丽的,而驹子却掺杂了其他成分,在灵魂上驹子有着美好的追求,而真实的驹子却陷入了命运的沼泽当中,可以说叶子和驹子这两个人物是相互应衬的。行男和叶子这两个人与驹子之间构成的人物关系又加深了驹子爱情的悲惨性。

三、小结

驹子这一形象是日本古典美学的代表,作者在整篇中贯穿着日本传统小说的“悲与美的结合”的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名字体现了驹子是一个拥有着矛盾性格的女性;从生活的不幸中可以看出驹子的坚强、毫不妥协的倔强性格;从对自然景物、动物等的细节描写可以看出驹子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非常“洁净”的性格特点;从人物关系中更能够体现出驹子的凄美爱情。总之,作者从多角度地展现了悲美结合的古典美学意义,给读者以强烈、深刻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享受。

〔参 考 文 献〕

〔1〕〔日〕川端康成.雪国〔M〕. 叶渭渠,唐月梅,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2〕叶渭渠.雪国论〔J〕.日本研究,1987.

写雪的日记范文第4篇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前言】

《东鲁门泛舟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写月夜泛舟的情趣,不但概括了许多自然物独特的形态,也勾勒出波摇石动、舟寻溪转和桃花夹岸的生动画面。两首诗都是前面写景,后面抒情,且都提到王徽之雪夜访戴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豪迈洒脱的风貌。全诗写景入妙,用典无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注释】

⑴东鲁门:据《一统志》记载:东鲁门在兖州(今山东曲阜、兖州一带)城东。

⑵沙:水旁之地。天倒开: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⑶萦回:萦绕回旋。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⑷泛月:月下泛舟。寻:这里是沿、随的意思。

⑸山阴:今浙江绍兴。山阴雪: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人王徽之家住山阴,一夜大雪,四望一片洁白,忽忆好友戴逵家在剡溪(在今浙江嵊州),就乘船去访问。经过一夜的时间,才到达戴的门前,却不入门而回。人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阴:一作“隐”。

【翻译】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赏析】

这组诗记录着诗人寓居东鲁时的一段生活。东鲁是唐时的兖州(今山东曲阜),“东鲁门”在府城东。诗中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情景。

这组诗的第一首流传较广。此诗首句“日落沙明天倒开”,写景奇妙。常言“天开”往往与日出相关,把天开与日SlkJ.Org落联在一起,则闻所未闻。但它确乎写出一种实感:“日落”时回光反照的现象,使水中沙洲与天空的倒影分外眼明,给人以“天开”之感。这光景通过水中倒影来写,更是奇中有奇。此句从写景中已间接展示“泛舟”之事,又是很好的发端。

次句“波摇石动水萦回”。按常理应该波摇石不动。而“波摇石动”,同样来自弄水的实感。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观察事物时,往往会产生各种错觉。波浪的轻摇,水流的萦回,都可能造成“石动”的感觉。至于石的倒影更是摇荡不宁的。这样通过主观感受来写,一下子就抓住使人感到妙不可言的景象特征,与前句有共同的妙处。

写雪的日记范文第5篇

冯雪峰(190

>> 寻找远去的冯雪峰 冯雪峰与的交往 丁玲与冯雪峰:柏拉图的爱恋 论冯雪峰的鲁迅研究 丁玲与冯雪峰的友谊 宦乡起草《共同纲领》及营救冯雪峰考证 冯雪峰:党中央与鲁迅联系的使者 冯雪峰与杜鹏程的《保卫延安》 丁玲与冯雪峰的深情厚谊 《汉奸的供状》与周扬、冯雪峰交恶 冯雪峰是怎样成为分子的 楼适夷与周扬关于冯雪峰的通信 长征路上的诗人曙霞是冯雪峰吗? 也谈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 冯雪峰两首遗诗 《冯雪峰全集》首次整理出版 岗什卡雪峰历险记 现实版的“雪山大营救” 冯雪峰要把青年引到哪里去? 鲁迅曾托冯雪峰送火腿给 故事背后的故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营救冯雪峰背后的故事 营救冯雪峰背后的故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秋石")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冯雪峰

冯雪峰(1903.6.2 —1976.1.31),原名冯福春,浙江义乌赤岸乡神坛村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参加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1年1月上旬,破坏民族抗日团结统一的,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高潮。暂回老家,创作长征小说的

冯雪峰于1941年2月26日在家中被捕

冯雪峰被捕是因他邻村赤岸镇一位名叫朱侃的小青年给他写信所致。当时,这位青年在信中提及“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被查封的事。这封信被驻金华的宪兵连在邮局检查时检查到了。由于信中内容重要,如获至宝的宪兵当即把在金华报馆工作的朱侃抓了去,接着,又按图索骥,火速赶往义乌县神坛村逮捕了冯雪峰。所幸的是朱侃与冯雪峰并不很熟悉,只不过到冯雪峰家中借过几次书,也不知道他是共产党员,只知道冯“很有学问”。而且,冯雪峰回到家乡后一直用的是原来的名字冯福春,朱侃在信中的称呼也是冯福春。此外,由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缘故,冯雪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皖南事变发生后,考虑到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冯雪峰早已转移了一些有“赤化”影响的书刊,当时,冯雪峰也已经作了转移到文化人集中的桂林去的打算。因而,当三个身着便衣的宪兵在冯宅搜查时,什么证据也没有拿到。于是,他们就把冯雪峰押往了金华宪兵连驻地,一关就是三四天,其间只审问了一次。审讯中,冯雪峰既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也否认与新四军有任何联系。当问及同“国际新闻社金华分社”的关系时,冯雪峰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同时强调说:“我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是研究历史的,因为日本人占领了上海回到家乡养病的。”他还要求:“你们不应当无故抓人,我要求立刻放我出去!”

见没有能够从这里打开缺口,狡猾的敌人立即改变了审讯策略,以退为进,抛出了一个圈套:“那好,你说你不是共产党员,那就在报上登一个启事,申明你同共产党和新四军没有关系,就能够证明你真的同共产党和新四军没有关系了,我们就放你走。”而冯雪峰则来了个针锋相对,一口回绝:“我本来就同共产党、新四军没有关系,登这样一个启事干什么?岂不可笑!”

审讯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但敌人的怀疑并没有因此消失,相反,他们从冯雪峰的从容回答中,断定他是一个不易感化又老练、至少同共产党有联系的人。于是,在金华关了四天后,宪兵们又马不停蹄地将冯雪峰解往了设在江西上饶的宪兵第四团。在宪兵四团,他又接受了一次敌人的审问。审问的核心是问他什么时候到新四军的,冯雪峰再次作了否认。这次审问特务们得出的最后结论是:你是共产党;即使你不是共产党,也是共产党那边的人!当天,冯雪峰就被投入了军统特务专门囚禁政治犯的茅家岭禁闭所。在茅家岭禁闭所关了一个月后,冯雪峰染上了极易致命的回归热病。因为怕他死掉,特务们又命人把陷于奄奄一息的冯雪峰用担架抬到了距茅家岭不远处的周田村—上饶集中营总部所在地的特训班。

在特训班里,冯雪峰遇到了故友、最终能够使他逃脱囚牢的营救者郭静唐。与冯雪峰同庚出生于浙江余姚的郭静唐,是冯雪峰1922年在杭州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冯雪峰在上海时也曾与他多次会面,并帮助他向鲁迅要《鲁迅自选集》给他出版。被捕前,郭静唐是浙江省参议员,同皖南事变丝毫不搭界。被捕的真实原因是他在家乡余姚长期旗帜鲜明地力主抗日及组织以共产党员为骨干力量和领导核心的地方抗日武装队伍,并同当地的土豪劣绅及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的军阀俞济时频频发生冲突,而被诬告为同新四军有联系,于1940年8月16日遭逮捕。

在长达一年九个月的集中营囚牢生活中,冯雪峰之所以没有暴露其真实身份,其原因除了他被捕时使用的“冯福春”原名外,另一个原因是在他还未被解至集中营时,地下党已经为他找到了“保护伞”。这个“保护伞”就是皖南事变前两年就被特务抓捕的上海各界人民赴新四军慰问团团长吴大琨和早冯雪峰3个月入狱的郭静唐。吴大琨后来撰文道:“郭静唐同志被囚在上饶集中营期间,对革命斗争所做的第一点贡献,就是他同在上饶集中营外面的上饶地区的中共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沟通了集中营内外的革命关系,使集中营的同志在斗争中能够不断取得外界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又说:“郭静唐同志被囚在集中营期间最大的贡献,是和我一起把冯雪峰同志掩护下来……”

1941年8月12日,临近中午时分,在延安杨家岭居住、工作的窑洞里,前来寻求解决与周扬纷争的鲁迅学生萧军,向急切提议道:“主席,请营救冯雪峰!”

关于营救冯雪峰逃出上饶集中营一事,几乎在所有的文本中,包括一些党史文本,一直认为是主动过问、营救而致。冯雪峰之子冯夏熊在其《冯雪峰—一位坚韧不拔的作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1942年同志在欢迎一批新到延安的作家时,主动问到冯雪峰的情况,当他得知冯雪峰被囚于上饶集中营时,立即和陈云同志商量决定,一定要想办法将冯雪峰营救出来。他们当时就把这个决定电告在重庆的同志和董必武同志。

著名学者包子衍先生在其《雪峰年谱》一书中也这样阐述道:

(1942年)1月,、陈云等党中央领导人在延安得知雪峰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消息后,立即电告在重庆的、董必武,请他们进行营救。

曾同冯雪峰一起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同是被郭静唐营救出狱的进步刊物《浙江妇女》主编林秋若,在其《不屈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记冯雪峰同志在上饶集中营》一文中写道:

1943年,雪峰同志到了重庆……董必武同志告诉雪峰,当时党中央曾经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雪峰同志,是董老通过关系让胡秋原打电报去保过他。

上述三位对同一问题的阐述大致是相似的。笔者根据当事人写的史料和本人采访,还原了指示营救冯雪峰的真实情况。

韦先生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的回忆见证文章写于1986年初,并于“1987年2月13日定稿”,作者系当时在处谈话、作客的七人之一。作者在发表此文时所作的附注中说明:1986年5月1日,我最后一次看望萧军(萧军于1987年5月28日被同仁医院诊断为患贲门癌,于1988年6月22日抢救无效逝世于海军总医院),给他读此文底稿时,萧军提出应该用这个题目(即《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较适合。韦先生还在同一附注中着重作了如下说明:“我写完此稿,经过萧军、罗烽、舒群、白朗四位作家看过。”也就是说,韦先生此文是经过另外四位历史现场当事人核准的,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韦先生27年前“定稿”的此文有关营救冯雪峰这一提议的描写原文是: 鲁迅与冯雪峰两家人合影

最后,有位作家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并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同志听着立刻站了起来,转身问陈云和凯丰:

“有人营救过他没有?”

回答是还不知道……

首先,是“有位作家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并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尔后才是“同志听着立刻站了起来,转身问陈云和凯丰……” 萧军在延安窑洞

其次,冯夏熊和包子衍两位传记作者认定“和陈云同志商量……电告在重庆的和董必武同志”的时间为1942年或1942年1月,显然与当时事实出入较大。据韦先生在1986年撰写此文及当年向萧军、舒群、罗烽、白朗四位作家核实原稿时,所标明指示陈云、凯丰两同志打电报给南方局的和董必武的具体时间,应是在1941年8月12日中午前后,因为正是这一天邀请萧军王德芬夫妇,罗烽白朗夫妇,艾青韦夫妇,以及舒群等七名客人前往作客、叙谈的日子,1941年8月12日致萧军的信可以说明这一点。

的信原文如下:

萧军同志:

昨晚未晤罗舒二同志,此刻不知他们二位及兄都有暇否?又艾青同志有暇否?又各位女同志有暇否?如有的话,敬请于早饭后惠临一叙。我们谈通一些问题,是很好的,很必要的。 此致

敬礼!

八月十二日 萧军(前)、王德芬(后左)

第三,林秋若先生在《不屈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记冯雪峰在上饶集中营》一文中,所云“董必武同志告诉冯雪峰,当时党中央曾经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雪峰同志”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胡秋原先生虽然早年曾经加入过共青团,但后来因逃避白色恐怖追捕频频转学乃至远赴日本,20世纪30年代因主张抗日参加过倒蒋的福建事变,但在历史上,他从来没有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在冯雪峰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时期的1941年至1942年,胡秋原是喉舌《中央日报》的副总主笔,“党中央”又怎么可能“指示胡秋原设法营救冯雪峰”呢?倒是后一句“董老通过关系让胡秋原打电报去保过他”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实际的情况是,如果不是1941年8月12日艾青及夫人韦、萧军及夫人王德芬、舒群、罗烽、白朗应邀到处作客并叙谈的话,有关营救冯雪峰的事还将拖延上一段时期,而且动作也不会那么迅速。冯雪峰获“保外就医”得以逃出囚笼是在1942年的11月间,也就是说,是在指示陈云、凯丰致电南方局、董必武进行营救过了15个月之后。

韦先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奏曲》一文中于提及“营救冯雪峰”这一细节时,使用了“有位作家”的说法,那么,最早向提出关于冯雪峰在皖南事变中被捕的事及提出如何营救的问题的“作家”到底是谁?

为了核证此事,笔者七次与韦先生核证,最后确证:这个“作家”就是后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第一个发言并且宣称要做“世界第一,中国第一”的大作家萧军。在这里,萧军显然是做了一件当时在延安堪称“第一”的好事!韦先生告诉笔者:“我完全可以肯定,不是舒群、罗烽、白朗三位作家提出的!而且他们同冯雪峰没有任何关系。”“那么,是不是艾青提出来的呢?”笔者问道。“同样可以肯定不是艾青提出的,”韦先生断然否定道,“如果艾青事先知道冯雪峰被捕的消息,作为妻子的我不可能事先一点口风都没有!”韦先生进一步佐证“萧军当时在延安编《文艺月报》,活动频繁,联系人广,消息比其他人灵”。

就当日谈话时是否“主动”问及冯雪峰这一话题,韦先生非常肯定地回答道:“没有!在我的记忆里,根本没有问起有关冯雪峰的情况。因为这次找五位作家谈话的中心话题,是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以及对刊登在《解放日报》上周扬写的《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的意见。”

据韦先生向笔者描述,在五位作家无拘束地你一言我一语地向倾诉对周扬所写的《文学与生活漫谈》一文的意见时,一直在耐心地听着,有时还记上一笔,间或同作家们说上一两句幽默的话,听到好奇处,还“哈哈”地笑上一阵子。最后,就在谈话快要结束时,萧军出乎意料地向讲述了冯雪峰于皖南事变后被捕的消息,并以十分恳切而又焦虑的口吻对说道:“主席,请营救冯雪峰!”一听,当即站了起来,向坐在他身旁一同倾听作家意见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和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凯丰问道: “有人营救过没有?” 回答说是不知道。

接着,萧军又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他所了解的冯雪峰在国统区的一些情况,以及对“左联”作出的巨大贡献。萧军还着重向大家讲述了冯雪峰在上海与鲁迅并肩战斗的大量业绩等。听后更加予以重视,他立马指示陈云:

“赶快了解一下情况,如还没有营救,一定要尽快营救冯雪峰!”

谈话结束后,招待作家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有蒸腊肉、辣椒炒肉丝、鸡蛋等,还有从前方带回来的难得一见的咸鱼(延安不产鱼)。刚吃完饭,凯丰就把拟好的给南方局的营救电报送交审阅。看后,又递给在场的七位客人一一传阅。电报内容是让南方局尽一切努力设法营救冯雪峰出狱。陈云同志看后也表示赞同,并当即交付电台拍发。 冯雪峰逃离囚笼回重庆

在重庆,曾家岩50号“八办”,副主席接延安来电后,与董必武商议营救方案,决定:由董必武委托同为国民参政员的湖北籍小老乡胡秋原先生出面营救。

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和《中央日报》副总主笔的胡秋原欣然允诺,很快向管辖上饶集中营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拍发了提请释放文友冯雪峰的电报。由于关押在上饶集中营内的冯雪峰用的是原名冯福春,胡秋原的营救失败了。

在的指示下,东南地区浙赣一带的地下党展开了一年九个月的营救冯雪峰的行动。

在党内党外联动下,1942年11月,郭静唐和时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际问题顾问的宦乡联名具保,重病中的冯雪峰于福建建阳获保外就医,得以逃离魔窟。于浙闽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静养半年后,病况略有好转的冯雪峰在友人陪伴下,自浙江丽水搭乘货车,历时五天五夜抵达桂林。稍作休整后,于1943年6月初安抵重庆。

相关期刊更多

协和医学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学生读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