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

白发三千丈范文第1篇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2、译文:

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

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象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3、赏析:

白发三千丈范文第2篇

释永海,少林寺29代方丈释行正法师的弟子,60岁左右,面相慈悲,为人忠厚。在我和永海法师交谈的过程中,有外地僧人来访。来者扑通跪下,对永海法师连磕三个响头。这让我非常感动。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永海法师曾经是海内闻名的少林寺的方丈二号候选人。

永海20世纪80年代初来到少林寺。他看过大殿,管过库房,一直都有出家的念头。老方丈行正倚重他,离不开他,却一直没有抽出时间让他受戒。后来老方丈身体有病自知来日无多,而永信又文弱,老方丈有意让永海作为少林寺方丈二号人选执掌少林法印,这才让他出家为僧。永海比永信大10来岁,但是因为受戒晚,只得做了永信的师弟。1987年行正病危,是永海陪伴师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很多人非议永信,说老方丈圆寂之时他不在身边,质疑他的衣钵传承。其实永海在1986年行正荣膺少林寺曹洞正宗第29代方丈之后,就成为永信之外被着力培养的少林寺方丈的二号人选,这并不是对永信不信任,恰恰相反,是当时少林寺所处的复杂环境让老方丈疑虑重重:21岁的永信能否服众,能否被各级政府和佛教界接受?事实证明,老方丈的顾虑并非无的放矢。行正往生之后,政府工作组主导了少林寺的一切事务,并推出卧床不起、谨小慎微的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法师出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老实憨厚的永海自然难以应对政府的威权,年轻的永信同样在少林寺事务上无法拥有发言权。后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永信、永海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行正的眼光。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坐上了少林寺方丈宝座,永海接替永乾、永国守住了少林寺最重要的下院——千年风穴寺。

风穴寺作为少林寺的下院并广为人知是在清代。1750年,乾隆皇帝巡游少林寺,少林寺担心常住院的禅师学识浅薄,无法应对皇上,就专程从风穴寺请来了老僧海月。海月须发尽白,神采奕奕,谈禅讲经闻名一方。如今在风穴寺东南还有其主持修建的古塔一座。民国时期,风穴寺虽有良田数千亩,但教风不正,戒行松弛,逐渐走向没落。德浩作为风穴寺末代住持维持山门,后来驻锡白马寺。期间,德明以僧人身份分得18亩水浇地,但他很快离开风穴寺回到少林寺,人去寺空的风穴寺被部队征用后变身为部队医院,逐渐被人遗忘。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少林寺僧人永乾开始驻守风穴寺,后来永国也短暂住持风穴寺。但是本地还俗僧人勾结地痞多次骚扰,意图赶走13名少林寺僧人。经过无数次的上访,1992年河南省下发了解决风穴寺归属问题的20号文件,确定了少林寺僧人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为风穴寺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矛盾。

按照国家宗教政策,文物保管所应无条件全部退出,寺院交给僧人管理。但是平顶山和临汝(后更名汝州)宗教局、文物局时任官员,以风穴寺部级文物众多,僧人水平有限,不能确保文物安全为由,要求与僧人共同管理寺院。河南省20号文件明确要求文物保管所和少林寺僧人共同管理风穴寺,形成了制约风穴寺发展的瓶颈。风穴寺由文物保管所和僧人分单双日轮流卖门票,文物保管所分管的几座大殿也承包给了私人,算卦抽签等江湖路数被他们带进了风穴寺。

白发三千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白洋淀 妇女 水生嫂

孙犁的《荷花淀》是战争小说中的“诗体小说”,全文充满诗意,没有血肉横飞,枪林弹雨的惨烈的打斗场景,有的是诗情画意风景和善良淳朴的荷花淀人。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对于这篇小说而言,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的年轻妇女们便是它的核心与灵魂。对于这些农村妇女,作者没有介绍她们的名字、外貌,但用精炼的笔墨反映了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的一言一行都闪耀着人性最光辉的美,这些妇女形象深深扎根在读者的心里。在这里笔者将着重从以下三个个方面来分析白洋淀妇女的形象。

1心中有他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荷花淀》中女人们对爱情的诠释含蓄但不失热情,凸显了当时那个时代典型中国女人们对爱情理解。

其中,水生嫂是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敏感的女人,她的敏感出于对丈夫的关心与爱。她认为水生只身一人回家一定有情况。当得知丈夫要去参军的时候,她的手指震动,像是被苇眉子划破了手。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虽是平常,但是放在这里,这个小细节足以看出丈夫去参军水生嫂内心所引起的波动。当她被苇叶划破手,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舍和感情,她只是轻轻地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何尝不知丈夫此次去参加队伍可能会受伤,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身为一个爱丈夫的妻子,对于丈夫的冒着生命危险参军的决定,她内心是不满的,但是她的这份不满并没有直接说出来或者表现出来。仅仅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包含着水生嫂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表面上看这句话,是在赞扬丈夫的抗战积极性,实则表示不满和依恋。但是出于对丈夫的爱,她没有反对,没有拖后腿,最终尊重了丈夫的选择。中国女人自古以来对爱情最看重坚贞。水生临行嘱咐她最重要的一句“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坚强的水生嫂在此,心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坍塌,流着着眼泪答应了他,这才是夫妻间对于爱情的约定,水生嫂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丈夫对她的爱,并答应了丈夫的要求。水生夫妻话别没有生死离别、令人声泪俱下的感人场面,淡淡的话语中透露出夫妻间浓浓的爱,可谓浓情出淡语。

丈夫们才离开两天,白洋淀的妇女们就按捺不住对丈夫的思念前去马庄探望丈夫。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词语来形容这些妇女的感情为“藕断丝连”。林志浩指出“‘藕断丝连’,是个普通的成语,但用在这里,却非常贴切,它富有地方色彩,富有荷花淀的风味,而且十分准确地表现这些女人对丈夫的怀念。”妇女们再是难为情,再是害羞也终究抵不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四个妇女对于探望丈夫都各自找了温暖的借口来掩饰自己对丈夫那份火热的爱和思念,或是送衣服,或是说要紧的话,或是婆婆嘱咐。偏偏就是这些借口让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出白洋淀妇女们对丈夫们那份难以割舍的爱。探夫未果,几个妇女着实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狠心贼”字面贬义,其实是反语,她们骂着“狠心贼”,其实是挂念着“狠心贼”。“狠心贼”即是她们心中最亲爱的人。

2心中有家

白洋淀的妇女们勤劳,聪慧,能干,个个是家中的顶梁柱。小说是以水生嫂月下编席开头的,诗情画意地描写了水生嫂劳动的场面,“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句话生动地反映出水生嫂的编席的娴熟和勤劳。“跳跃”一词,赋予了苇席以动感,由此水生嫂劳动的场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于编席的娴熟,“不一会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里赋予劳动以诗意,赋予劳动以神圣。不只是水生嫂,白洋淀的女人个个都会编席,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个个都心灵手巧,个个都吃苦耐劳,所以经由她们手编出的席“大家都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里从侧面烘托出白洋淀的女人们劳动能力强,也能编席挣钱为家里补贴家用,改变了传统中国女性“门不出户”的形象。她们自己就是劳动力,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

丈夫去参军,家里所有的重担会落在水生嫂身上,水生在临行前嘱咐妻子“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我回来谢你”,“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几句话包含着水生对家里满满的牵挂和对水生嫂能够照顾好家的信任。水生嫂没有多说什么,答应了丈夫,她深知丈夫走后一个女人挑起一个家的不易,只要丈夫能够理解她,她就毅然挑起进步、识字、生产的重担,做好家里的顶梁柱。

3心中有国

战争就意味着流血,意味着危险,意味着牺牲。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让自己的丈夫去冒生命危险。上了前线吉凶未卜,白洋淀的女人们深知这一点,纵然有千万的牵挂和不舍,她们毅然将丈夫送上了战场,没有拖一点后腿。这一点,水生嫂做到了,白洋淀的女人们做到了,当时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妇女也做到了。这就是白洋淀女人最美的之处。虽然对丈夫参军担心、不满,但是她们识大体,明事理,她们先国后家,舍小家为国家。当丈夫们走了,去干光荣的事业后,白洋淀的女人们虽是不舍,但是也感到非常自豪

她们探夫未果回家的路上,谈起丈夫们参军的热情,诉说丈夫又是“慌张”,又是“脱了缰了”,又是“忘了家人”,表面看是在批评讽刺各自的丈夫,实在都为丈夫的光荣的参军举动感到骄傲自豪,丈夫上了前线,自己脸上也会沾光。

当白洋淀的妇女们亲眼目睹了丈夫们与日军作战行为后,被丈夫们的英勇、机智所折服,这也激起了这些妇女们的斗争觉醒。尤其是她们被男人“带着很大的气”说为“一群落后分子”后,她们内心是非常不服气的,这便更坚定了她们参与这场斗争的意志,下定决心不甘落后于丈夫,妇女照样可以撑得起半边天,照样可以为国家的伟大事业献一份力,发一束光,谁也不比谁落后。可见当时的白洋淀妇女们已经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藩篱,她们觉醒了,敢于站在斗争的前列。她们果然做了起来,这年秋天妇女们就学会了射击,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当时中国民众的抗战热情之高人,人人出于自愿,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参与了进来,所以中国抗战成功是必然之路。

孙犁曾说过:“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我已经屡次声言,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孙犁笔下的白洋淀的女人们正是如此,虽热作者没有介绍她们的名字,她们也许也没有倾城的容貌,但她们温柔善良,勤劳聪慧,勇敢坚强,有着一颗最热忱的爱国心。这就是生长在诗情画意的白洋淀中的女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能够长久地留在读者的心中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M] 山东人民出版社

白发三千丈范文第4篇

夸张就是为了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特征,用夸大事实而合乎情理的言辞,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夸张可以鲜明的表现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把人的外貌和内心世界表现的更为突出。把自然景物以及人类社会表现的更为鲜明,生动,大放异彩。夸张由来已久,最初人们运用这个艺术手法是不自觉的,越到后来就越自觉。刘勰认为夸张是“自天地以降”就有了的,比如:说山高就高到天上(“言峻则嵩高极天”)。刘勰认为,虽然这些言辞夸张到了极点,但是对于所要表现的意思无害,还大有好处,好处就是“可以发蕴而飞滞,披瞽而骇聋”,就是说,可以把深藏在事物里面的东西明显地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死滞的东西飞翔起来,使盲人睁开眼睛,使聋子受到惊骇,从而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2、李白诗夸张艺术手法运用列举

一提夸张,我们很自然的会首先想起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夸张手法的运用到处都有,夸张的词句比比皆是。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绝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吟诵,其原因有二:一是把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妙的展示在人们面前;二是这首诗形象生动,易于上口,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映象。诗的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对庐山及其瀑布生动形象的描写,是一种远景的勾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则是直抒胸臆的夸张,既写出了瀑布汹涌疾泻的气势,又写出了瀑布下泻的巨大落差,给人的感受是瀑水疾泻的动感。“三千尺”不是实写而是夸张,给人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巨大空间,写出了瀑布高高悬挂、一泄千里的形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明显的夸大,然而我们并不感到它虚假,倒觉得李白用“白发三千丈”来表现他的“愁”的深重、绵长,非常恰当。它虽然不符合生活的实际,却完全符合艺术的真实,如果把“白发三千丈”改成“白发三尺长”,看来似乎符合生活实际了,诗的意味却丧失殆尽了。“白发三千丈”这样严重的言过其实的大话,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再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的感染力之一在于成功的运用了艺术夸张。据郦道元《水经注》,从白帝城一天可以到达江陵,因此诗的第二句也不算夸张,但第四句的“万重山”是夸张,既写出了山之多,又写出了船之快,还写出了心情之愉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作,这首诗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能报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吧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了“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象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在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白发三千丈范文第5篇

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离不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对语言的装饰。古代诗歌,广泛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引进修辞知识的讲解和运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在领会诗歌美妙意境的同时,更加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形象特点,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一、比喻。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可在写景状物时突出形象,渲染气氛;在议理抒情时增强形象感,深化诗歌的主题。比如下面一首宋诗:

江楼感怀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这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诗的第二句用比喻写景,点染第一句“思渺然”的环境气氛。登上江楼,放眼望去,但见清澈如水的月光,倾泻在波光荡漾的江面上,因为江水是流动的,月光就更显得在熠熠闪动。“月光如水”,波柔色浅,宛若有声,静中见动,动愈衬静。诗人由月而望到水,只见月影倒映,恍惚觉得幽深的苍穹在脚下浮涌,意境显得格外幽美恬静。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象都溶化在无边的迷茫恬静的月色水光之中。这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景物,将江楼夜景写得那么清丽绝俗。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而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比如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诗的第二句“ 曲项向天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歌”字十分传神的表现了鹅战士般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

三、夸张。对事物作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夸张可突出事物的某个特性,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比如: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四、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比如唐诗: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这样的: 即将漂泊异乡的儿子啊,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亲手中的线缝做的呀。临行时让我把这衣裳缝得密密的, 怕的是在外日子久会破损。谁说做儿子的这颗像小草一样稚弱的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对于春天阳光般深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

五、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无限空间。例如: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诗的意思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采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作者以石灰象征自己的人品,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六、借代。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或以特征、或以局部、或以专有名词、或以具体事物代替本体。比如: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相关期刊更多

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1世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共青团中央

国土绿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全国绿化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