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把爱藏在心里

把爱藏在心里

把爱藏在心里范文第1篇

在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见到一张张像阳光般灿烂的笑脸。笑脸,我们最常见但却最容易忽略的表情。父母对我们充满慈爱的笑脸,同学对我们充满友谊的笑脸,老师对我们充满信心的笑脸,朋友对我们充满关心的笑脸,还有我们自己快乐的笑脸。这些无处不在的笑脸你注意到了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珍藏这些笑脸。

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们看到的第一张笑脸就是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甜美的笑容包括了一个深深的“爱”字,把这一张笑脸珍藏在心里就会充满“爱”。来到学校,我们会遇到同学们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笑脸里充满了对我们的友谊;笑脸里充满了对我们的热情;笑脸里充满了对我们的支持。把这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珍藏在心里,会使我们一天充满了力量。走在教室的走廊里,我们亲切地问候一声:“老师早上好!”这一声平凡的问候使老师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脸里我们看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信心,使我们在拼搏时总会想起老师鼓励的微笑。

还有许多,许多张笑脸绽放在你的身边。每一张笑脸仿佛是一件无价之宝,把它们小心翼翼的珍藏,就会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一张笑脸,或许会打动人心;一张笑脸,或许会让人感动;一张笑脸,或许会改变命运;一张笑脸,或许会拯救生命。一个笑脸,一秒即逝,但或许会创造一个奇迹,这就是一个渺小的东西所爆发出的伟大的力量。

珍藏笑脸,珍藏人生动力;珍藏笑脸,珍藏人间百味;珍藏笑脸,珍藏命运奇迹。希望我们同样把笑脸献给他人,同样赋予他人爱和动力的源泉!

把爱藏在心里范文第2篇

一天,小猪贝贝吃过早餐,去外面散散步。他一见外面美妙的风景,胀鼓鼓的肚子立刻舒服了许多:小草探出脑袋,惬意地欣赏小花的舞姿。柳树垂下嫩绿的“发丝”一边梳洗柔软的长发,一边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倩影,好似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忽然,贝贝发现草丛中有一样东西在闪着耀眼的光,他好奇地跑了过去,在草丛中东找西抓,可怎么也找不到在闪光的东西。忽然,一种小猪从来也没听见过的声音传进了小猪的耳朵里:“小猪,小猪,我在这儿呢!”小猪扭头向后一看,没有人在叫他呀,于是,他又找起闪光的玩意儿。这时,那声音又叫起来:“小猪,我就在树下的那个白蘑菇底下呀!”小猪听了,胖乎乎的小手忙往白蘑菇底下摸,抓出来一看,原来是面漂亮的小镜子,他开心极了,三步并作两步向家里跑,把它放进了最心爱的“贝贝藏宝箱”里。

第二天,贝贝又出去散步,他又发现了一个漂亮的小布包,上面绣着一只可爱的小鸡,小猪就把它收纳进了“贝贝藏宝箱”里,藏宝箱闪出了更耀眼的光芒。

第三天,小猪又捡到了一粒花纽扣;第四天是块小花布;第五天是一把小巧玲珑的花伞……

“贝贝藏宝箱”里装的物品越来越多,闪出的光芒也越来越耀眼,小动物们十分奇怪,纷纷来到小猪家,异口同声地问道:“好贝贝,你让我们看看你的藏宝箱,行吗?”贝贝爽快地答应了。

藏宝箱一打开,小兔发现了心爱的小镜子:“咦,这不是我的镜子吗?”说着,一把抢过镜子,抱在怀里。“小花布是我的!”小公鸡尖着嗓子喊……“贝贝藏宝箱”里的玩意儿越来越少,最后竟连一样东西也没了。小猪伤心极了。小伙伴们安慰他:“贝贝,你不用伤心,我们还得谢谢你帮我们找回丢失的东西呢!”

把爱藏在心里范文第3篇

陈晟是一位90后大学生,还是大学二年级的班长。2011年秋季开学,陈晟在网上看到一些藏族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于是萌生了资助那些藏族儿童的念头。

爱心资助是必须的。可是,如何资助却成了陈晟思考的一个首要问题。自己是一位学生,卡里的钱全部是父母给的。如果拿父母给的钱用来做公益,这无疑是自己的父母在公益,而不是自己。要资助,必须用自己的钱。

这天,陈晟拿着一瓶饮料,坐在校园的草坪上,一边喝,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一瓶饮料喝完,他还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烦躁地把手中的饮料瓶扔进了垃圾桶。这时候,一位学生走过来,从垃圾桶里把陈晟扔掉的饮料瓶捡起来,装进了提着的编织袋。经过询问,原来,这个学生是为积攒班费而回收垃圾的。原来,这些空瓶子也能变成钱呀。陈晟拍了拍那位同学的肩膀,高兴地走了。

陈晟在班里发动了10名男生,组建了一支“麻袋哥”爱心服务队。他们利用周末收集废瓶子。可是,“麻袋哥”爱心服务队工作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一位大学生,背着个麻袋收废品,多没有面子呀。一个月下来,陈晟的“麻袋哥”爱心服务队收效甚微,只收到几十只瓶子。陈晟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些藏族儿童渴盼的眼神。陈晟再次召开了会议,横下决心,坚决跨过心理那道坎儿。

在一个周六的上午,陈晟带着他的爱心服务队一起到公寓里收废品。他敲开了一个宿舍的门,问:“我们是‘麻袋哥’爱心服务队的,你们宿舍里有饮料瓶吗?”陈晟的话引起了宿舍里大学生诧异的目光。他们愣愣地看了陈晟好一会儿,没有人开口。陈晟又说:“我们是为藏族儿童献爱心的,你们要是有喝过的饮料瓶,就给我好了!”有位认识陈晟的学生说:“陈大班长,你是来挣班费的吧?”宿舍里的学生都看着陈晟大笑起来。于是,陈晟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宿舍的学生。他的真诚打动了那些学生。于是,大家纷纷动手,为陈晟寻找饮料瓶。那位熟悉的学生还把半瓶没有喝完的饮料瓶一口气灌下肚,把瓶子交给了陈晟。

跨过了心理这道坎儿,陈晟的工作一下子顺溜起来。一个上午,陈晟的爱心服务队收到了满满一编织袋饮料瓶。在陈晟的感召下,“麻袋哥”爱心服务队收获颇丰,两个月过去,他们把收到的饮料瓶卖了,得到了300多元爱心款。于是,大家又捐了100多元,凑够500元,寄给了拉萨城关二小五年级学生次仁加旦。首战告捷,大家的心里特别的幸福。自此,他们的爱心服务便走上了正规化长期化的轨道。

其实,收集废旧瓶子的竞争力也是非常大的。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陈晟满以为会大有收获的。可是,运动会结束,他们并没有收到多少。原来,学校里收集废旧瓶子的队伍远远不只他们一个,有积攒班费的,有环保的,也有自己勤工俭学的。于是,陈晟采取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日里,每位队员利用课余时间,随见随捡。周末,两个人一个小组,到宿舍里登门回收。陈晟的这一办法效果明显,收入越来越大,资助的藏族儿童也越来越多。

把爱藏在心里范文第4篇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搬进了新房,挂上了“新和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两块牌匾。县里领导前来祝贺。乡亲们络绎不绝地来参观。艾则孜・艾迪里斯老人忙得不亦乐乎。“红色收藏室条件好了。有了这两块牌子就更好了,我要把收藏室办得更好,更多的群众会在这里学知识、受教育。”在两间崭新的“红色收藏室”里。艾则孜・艾迪里斯激动地对记者说。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默默地收集着共和国历届中央领导人的相片,收集着几十年来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收集着像章。在他的红色收藏中,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自治区及阿克苏地区党政领导入的照片等……他以这种朴素而独有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表达自己对党对祖国的感恩之心。

从放羊娃到村支书

今年70岁的艾则孜・艾迪里斯有着30多年党龄。说起对共产党的感情,老人饱含深情。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亲又去世早,艾则孜・艾迪里斯没上过一天学。新中国成立前他曾为地主放羊、住在羊圈。挨饿、受冻、被欺负,什么苦都吃过。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新生活。

在他16岁时,公社办起了扫盲班,他成了扫盲班中的一员。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他学会了看书写字,开始写日记,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记下来,将自己对共产党的热爱记下来。因为积极肯干,不怕苦,不怕累,有上进心,又虚心好学,他成长很快。没多久就当上了村团支部书记。

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来到帕合特勒克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后任村支部书记,直到2001年退休。在他任村支部书记的岁月里,村里的粮食亩产量翻了两番。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村民们都说:“他办的好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他的心里总是装着村里的人,谁家有困难,他总是会想方设法去帮助,村里的五保户、孤寡老人不止我一个,可是几乎每个人都得到过他的帮助,他真是我们大家的贴心人。”提起艾则孜・艾迪里斯,今年85岁的芒里克・乌斯曼有着说不尽的感激之情。

收藏源于感恩和热爱

说起“红色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很动情:“我做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收藏室墙壁的四周挂满了相框和画像,虽然有些画像可以明显看到锈蚀的痕迹,但画像本身还完好无缺。因为老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这些画像细心地擦拭一遍,每擦一遍就更融注了老人的一份感情。

艾则孜・艾迪里斯清楚地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幅画像是、、划少奇、4人在飞机场的画像。那是1962年。说起这张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没有电视,宣传品也见得少,只能从广播里听到中央领导人讲话的声音。艾则孜・艾迪里斯的内心里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想亲眼看到等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风采。一天,他偶然在邻居家见到了这张画像,心里喜欢极了。过了几天,他特意将邻居请到集市上吃烤肉,之后向邻居说起喜欢那张画像,邻居答应送给他。当他拿到这张画像时,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就做了个相框,挂在家里。

从此,艾则孜・艾迪里斯开始了收藏。艾则孜・艾迪里斯的收藏途径十分广泛。最初,藏品主要来自他订阅的党报党刊。因为喜欢看报,他总是仔细阅读,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刊收集起来。他特别注寤:收集革命领袖的画章,日积月累,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越来越车富。他想:何不将这些收藏成列起来?一方面自己可以随时看,另一方面还可方便村民阅览。

1965年,他的“红色收藏室”第一次向村民们开放。“当时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公社领导看了后,夸奖说我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并鼓励我要坚持下去。”艾则孜・艾迪里斯说。 其实。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之路并不平坦。期间,因为这些收藏他曾遭到过批判,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后,他又继续收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他家里收集的像章已经达80多枚,书籍1200多本,英雄照片2000余幅(张),报纸和剪贴报800余份(张),为了放置这些书籍便于村民们参观,他专门建了一间土坯房作为收藏窒。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当年建的土坯房已经陈旧不堪。

为此,今年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里共同出资。在他家的院子里新建起两间40多平方米的房屋,命名为“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共和国的真挚感情,48年如一日,默默地充实着自己的收藏窒。收藏室有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他以这种朴素的方式抒发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也传播、影响了周围的人们。

朴实的心路历程

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里,一摞近30册的日记本引人注目。日记本上记载着老人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记载着他对党和祖国的热爱。

“1965年2月2日。我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因为穷上不起学……是伟大的祖国给了我温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像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1967年7月15日。为人民而学习,为人民而工作。为人民我无怨无悔地工作,为人民服务是我永远的理想。我要努力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1976年10月6日,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天。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我最崇高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我感到无比的喜悦……”

“2008年1月27日。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总书记主持了会议,是抗雪灾的一次重大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受灾的群众,敬爱的总理到湖南看望了在灾区牺牲的3名英雄家属,同时看望了我们可爱的。我们很幸运有这样的中央领导……感谢中央领导,中国共产党万岁!”

“2008年4月12日。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谈到改革开放3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道路会给中国带来更多利益,中国会更强大,人民会更安康、会更幸福……” “2009年7月6日。今天,村里传达了努尔・白克力主席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和‘6・26’事件重要讲话。以为首的‘’动摇不了我们的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2009年9月10日。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的专题栏目,感到未来更加光明,各项事业进一步前进……”

把爱藏在心里范文第5篇

人物背景:

2011年6月15日,由韩三平执导,由中国最热173个明星集体出镜的影视巨著《建党伟业》在全国各地上映。影片由一个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开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教仁遇刺”事件。扮演宋教仁的张涵予,曾是“冯氏贺岁片”中连名字都没有的“龙套王”,终因冯小刚的《集结号》而“脱胎换骨”。获得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4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大器晚成的他拍出了许多如《身份的证明》、《风声》、《建党伟业》、《新水浒传》等深受观众喜爱的影视剧。

收藏古董是巨大的精神享受

张涵予从小在北京长大,对于文物可谓耳濡目染,那些遗留下来的古代符号是他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他是在姥姥家长大的,住在府右街,每天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瓷帽筒、掸瓶、老的太师椅。

长大后,收藏古董成了他独特的爱好。妻子梅子刚嫁给他时,受不了他的收藏癖好。那时,张涵予还是“冯氏贺岁片”中一个无名的跑龙套的小演员。他们的收入用来生活绰绰有余,可用于收藏就显得不太够了。为了满足他的收藏欲,梅子省吃俭用地从牙缝里抠出钱来。艰苦的物质生活她能忍受,让她受不了的是孤独。没戏拍时,张涵予一头钻进书房,通宵达旦地研究把玩他的宝贝。

收藏这个东西就像一样,欲罢不能,不管梅子怎么责备和冷淡他,他停也停不住地往里花钱。他买完古董就不想卖,因为他觉得收藏品都是很成熟的东西,不需要去替换。“藏”就是留着,慢慢享受,慢慢欣赏,等到收得差不多了,老了退休了,再把这些东西重新把玩一遍,编册也好,出书也好,或是捐给博物馆也好,那都是以后的事儿了。主要是拥有它的过程,在生命里曾经拥有过这些很古老的东西,对张涵予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

有一次在厦门拍戏,张涵予在当地一家古玩店看上了一块插屏,开价1000元,但当时出差在外,张涵予没带多少钱。于是他就假装不懂上前攀谈。见张涵予对这块插屏感兴趣,店老板马上开始推销自家的东西。接着这两个喜爱古董的人便聊上了,还一起吃了饭喝了茶。张涵予觉得这下应该“有门了”,结果老板还是不肯松口。这下张涵予生气了,心一狠掉头就走。回到北京后,张涵予一夜没睡,就想着那块插屏,过了两天实在受不了,就又回头给买回来了。就这样,为了那块1000块的插屏,张涵予又花了将近一万块跑了趟厦门,气得梅子说不出话来。

一个周末,梅子质问张涵予:那些“破烂货”是不是他唯一的亲人?他不好意思起来,扬言陪妻子一起去买菜。走到菜场门口,他蹲在一个卖文物的小摊前,傻愣愣地瞪着摊上的一个古代蛐蛐罐子,梅子怎么叫他都不理她。梅子只好先去买菜,买完菜把他给忘了,径直走回了家,几小时后,梅子把菜端上桌子时,猛然想起被遗忘的张涵予,回去找时,他居然还蹲在那里认真地研究蛐蛐罐子,在路人的侧目中,她把他强行拖回了家。

梅子爱他,而他爱收藏。他们无法分享收藏的乐趣,两人对婚姻都有些失望。久而久之,梅子习惯了张涵予对她的冷落。可有一次,梅子还是忍不住伤心。那天,天气骤冷,她上班时没加穿衣服,下班回到家感冒发烧了,头痛欲裂,呕吐了好几次,晚饭也没吃,躺在床上。张涵予也没睡觉,一个人起来点根烟、沏杯茶,看着眼前的收藏宝贝,无限的遐想。

一直到半夜,也没想到倒杯热水给梅子喝。想到这样与古玩收藏做“情敌”的没完没了的日子,梅子被悲哀和绝望击倒了,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张涵予,张涵予吓得慌了神,自知理亏,赶快去倒了杯水,还特幽默地说:再不倒的话,她的眼泪要接不上了。这句话更让梅子欲哭无泪。

古老的东西令人遐想

刚开始,张涵予不懂收藏,他跑到潘家园市场去逛,因为完全不懂,结果买的都是新仿,当时还当宝贝似地藏在床底下。

真正入道是在拍电影《大腕》期间。张涵予在片子里客串了一个神经病,当时片中的神经病院是租的艾未未在大山子那儿的工作室。他就到隔壁溜达,看到一个广汉堂古代家具艺术馆,进去一看把他惊着了,那是在潘家园市场里看不到的。后来他才知道,这个馆的老板是京城里做古董家具生意二十多年的老前辈,是专供晋作家具的。

慢慢地,他也开始学会鉴别真假好坏,同时也认识了很多“铲地皮的”――那些农民,从老乡那铲完东西回来卖给古玩贩子,然后古玩贩子再卖给客户。有时候他跟着“铲地皮的”就到山西了。每次出门,梅子都很难过,担心他太累了,因为演戏本身就是一个苦活,她常责怪他不闲着,不会享受人生。

张涵予特别迷恋一些比较老的东西,比如说,那个蛐蛐、鸽子,在宫里当年那都是有谱的,皇上玩鸽子,都得编谱,编鸽子谱,写蛐蛐谱,那都是方便人总结,怎么个经验,从唐朝怎么传下来的,都是很有学问的东西。他喜欢各式古董,尤其偏爱古家具等木质的东西和石质的东西,现在他收藏了很多宝贝,他很想买一个大房子,地下室至少得有几百平方米,可以开一个私人藏馆,陈列自己的藏品,带朋友们来一边品茗,一边观赏。

经过了这么多年,梅子还是这么爱张涵予,没有了他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毫无意义。既然如此,她决定和他一起爱上收藏,而不是像怨妇般抱怨丈夫有一个“贴心情人”。改变了想法,梅子发现生活顺畅起来。

为了考证藏品的历史,张涵予会翻看许多书籍,这使得他博古通今、博学多识。与他聊天,梅子总能从中获得灵气和智慧。他说每一件家具和古董背后都有故事,都是一本书,梅子渐渐陶醉于如此的精神交流中。

多年下来,受张涵予熏陶,梅子成了一个有阅历、有底蕴的女人,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了。节假日她就陪拍戏之余的他走南闯北地混迹各地考古市场,平时奔走于各个书店、图书馆,协助他查阅大量有关历史、文物、考古资料,为他研究文物节省了大量时间。在这种充实的心态下,他们的婚姻爱情也变得更扎实、更厚重。

爱收藏也爱妻子

有一次,一对夫妻托人找到张涵予,捧出了一包祖爷爷留下的传家宝。因为孩子上大学急等用钱,可卖过几次,文物贩子都说值不了几个钱,听说张涵予眼力好,所以想请他看一看。张涵予指着一件古董说,“这个现在值35万,如果等一等,还有升值的空间,其它的加起来也就值5万。”一句话吓得夫妻俩目瞪口呆。送走那对千恩万谢的夫妻,梅子试探着问:“如果你花几万块钱,把他们的东西买下来,转手不就能轻轻松松地挣个几十万?”他的回答令梅子欣慰,“这种昧心钱我是永远也不会赚的。”

张涵予在演艺圈内名声日隆,他爱好收藏也开始声名远播了。很多收藏大家和名人大腕非常重视他的鉴定结果。2007年年初,某位大人物的一宗大交易让张涵予夫妇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张涵予谢绝了事主出钱让他乘坐飞机的好意,坚持乘坐硬卧。

凌晨二点,一个彪形大汉把梅子带至另一车厢,四个眼露凶光的大汉围着她,一个首领模样的人让她以妻子的身份劝说丈夫鉴定时手下留情,别让他们丢了饭碗,然后递给她一个装满钞票的塑料袋,张涵予坚决不同意。

那伙人发急了,手执刀刃将车厢团团包围。事情很明显,如果他不妥协,他们夫妻就下不了火车;如果他妥协了,他就不再是那个坚持原则的人了。

看到妻子因他受到牵连和威胁,吓得瑟瑟发抖,张涵予不由一阵心疼,反而冷静下来了,他告诉那伙人这批货他不去鉴定了。他不介入交易,就是让买卖双方自行解决,买方聪明的话,必会明白其中有隐情;卖方即使货物不能顺利出手,也不会受到损害。张涵予本人也不会因为受到性命威逼坏了名声。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此形势之下,实在没有比不去鉴定更好的选择了。

那一刻,梅子觉得心里很温暖,在生命关头,丈夫最担心的其实是自己的安危。

回到家里,梅子更加支持张涵予玩收藏了。当张涵予看到那些古董时,心里总是痛快的,充实的,感觉这么做是值得的。他买古董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花钱。他就喜欢这种拥有感,他相信,爱好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2010年底,一位拍卖行的朋友来张涵予家玩。看着他家里各个朝代的宝贝,朋友问张涵予,哪件宝贝是他最喜爱、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