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编号规则

编号规则

编号规则

编号规则范文第1篇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种新型的编号规则,这种新的编号规则能同时满足变电站在新建、扩建阶段的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及生产运行的需要,也能满足实现标准化电缆编号的需求。

1 原有电缆编号规则应用分析

原有编号规则应用如下:

1.1 原有电缆编号要求的目的

1) 解决手工画图绘制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图纸一旦画完,更改不易,所以电缆编号定下范围,编号连续可防止遗漏。

2) 方便电缆统计。一个220kV变电站至少几百根电缆,统计中很容易出线错漏,所以电缆编号要尽量连续性,方便统计。

1.2 原有电缆编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电缆编号对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小。目前,生产运行部门对快速处理事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对电缆的基本属性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电缆编号使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 原有电缆编号没有标识电缆的用途,从电缆编号本身无法区分直流、交流、电流、电压、控制、信号等回路。

2) 同一个地方多根电缆的情况下,后期改造过程中,设计单位在没有原有图纸的使用情况下很难应用原有电缆进行设计,容易出现原有电缆使用混乱的情况,施工和维护人员必须依靠完整的图纸方能判别出相关的电缆。

3) 原有电缆编号规则当某一号段电缆超过规定数值时只能通过增加字母区分。特别是主变压器卷册经常超过编号限值范围内。

4) 没有考虑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部分编号。

5) 目前直流系统和电压回路均采用辐射接线方式,电缆数量增加,控制室内联线编号严重不足。

6) 电缆编号随意编制,不适于标准化设计。

2 新电缆编号构架

2.1 电缆编号模型

2.2 安装单位

安装单位按原有规则进行编制,如电压等级:E―表示220kV,Y―表示110kV,U―表示35kV,S―表示10kV。500kV电压等级可用字母W表示。

线路间隔安装单位就在电压等级区别字母前增加顺序数字,一般按平面布置从左到右顺次编号,其他电压等级编号相同。

电压互感器间隔在电压等级区别字母后,增加YH字样,在电压等级区别字母前增加顺次编号。

电容器间隔在电压等级区别字母后,增加C字样,在电压等级区别字母前增加顺次编号。

电抗器与电容器相同,可用L表示,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区分电压等级。

母联和分段,分别在电压等级区分字母前增加M和F,有多个母联和分段时在M和F前增加顺序号。

主变压器因为整合其本体相连接的各个电压等级对应间隔,所以不用电压等级区分,用字母B表示,字母前增加顺次序号区分不同的变压器。

站用变的安装单位参考主变压器,用ZB表示,字母前增加顺次序号区分不同的站用变压器。

其他一些综合的二次设备柜也考虑用单独安装单位,如PT并列柜:BL或EBL、YBL、SBL等表示;公用测控柜用GY表示,GPS柜用GPS表示;远动通信柜用YD表示;母线保护用1MCE,2MCE,MCY等表示;录波用LBE、LBY、LBB表示。

500kV的安装单位设置有所不同,一般多出每个串的每个断路器一个安装单位。可以用11WD,12WD,13WD,21WD,22WD,23WD……表示。

2.3 编号定义

2.3.1 电缆属性用途

电缆的属性主要是回路的属性,目前二次设计有如下回路:电流、电压、控制、信号、切换、闭锁等,每一个都建议用字母表示。所以具体表示如下:

2.3.2 设备位置序位号规则

主控室屏柜间连接对应无号优先顺序位。附属位为4和5,其中间隔二次屏柜之间的连接附属位为4,如:保护和保护之间,保护和间隔测控之间;间隔设备与综合公用设备连接对应附属位为5,如:间隔保护和母线保护、PT并列、故障录波、GPS等;综合设备与其本体对应的公用测控间用附属位4表示,如:母线保护和公用测控,PT并列和公用测控之间。

第一个电压等级对应位为1,主要用于主控室至配电装置(以下同理);配电装置设备附属位为6,端子箱与间隔设备间联线用附属位编号。

第二个电压等级对应位为2;配电装置设备附属位为7。

第三个电压等级对应位为3;配电装置设备附属位为8。

主变压器本体对应顺序位为0,配电装置设备附属位为9,附属设备包括风冷箱、本体机构箱、有载调压机构箱、主变端子箱、中性点刀闸、间隙电流互感器等。

2.3.3 优先原则定义

1) 两种属性电缆共用一根电缆时按2.3.1上边的属性编号。

2) 布局位有限原则也是从上到下。

3 新编号规则的使用意义

1) 电缆编号规则已经细致到点,更加规范设计人员设计,使二次电缆编号设计标准化具备可能,统一电缆编号具备可实施性。适应了新监控系统时代,电缆多而杂的局面。同时也方便设计人员设计,减少设计人员随意性,方便校审人员对电缆审查。

2) 电缆应用属性一目了然。电流、电压、控制、信号、闭锁和直流电源等几个主要回路字母表示清晰,容易理解和接受,更方便查询。

3) 规定布置位置序位号,电缆编号时减少遗漏电缆。若运行维护人员懂得位置序位号,看到电缆编号可以知道区向。知道去向和使用用途都会知道连接那些内容。

4) 同一属性,同一位置序位号去向电缆很难有9根,保证电缆编号三位。一般情况下保证电缆编号位数。

5) 本编号规则具备充分的扩展性,扩展不会影响其他编号。本编号规则适应性强。

6) 本编号规则传承了原有编号规则的安装单位编制规则,推广使用方便,容易接收。

编号规则范文第2篇

第二条 货币市场基金在编制基金收益公告、临时报告、定期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时,除遵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信息披露的一般规定外,还应遵循本规则的要求。

第三条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公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披露7日年化收益率时,应标注基金收益分配是按日结转份额还是按月结转份额。

货币市场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后,基金管理人应于开始办理基金份额申购或者赎回当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以下简称指定报刊)和基金管理人网站上披露截止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基金合同生效至前一日期间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前一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

货币市场基金应至少于每个开放日的次日在指定报刊和管理人网站上披露开放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若遇法定节假日,应于节假日结束后第二个自然日,披露节假日期间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节假日最后一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以及节假日后首个开放日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和7日年化收益率。

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当日基金净收益/当日基金份额总额×10000;

期间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10000;其中,r1为期间首日基金净收益,S1为期间首日基金份额总额,rw为第w日基金净收益,Sw为第w日基金份额总额,rn为期间最后一日基金净收益,Sn为期间最后一日基金份额总额。

按日结转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率={ -1}×100%;按月结转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率=[( )×365/10000]×100%;其中,Ri为最近第i个自然日(包括计算当日)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除基金合同另有规定外,每万份基金净收益应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7日年化收益率保留至小数点后第3位。

第四条当“影子定价”与“摊余成本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度的绝对值达到或者超过0.5%时,基金管理人应当在事件发生之日起两日内就此事项进行临时报告,至少披露发生日期、偏离度、原因及处理方法,并参照如下内容和格式在基金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的重大事件揭示中进行披露:

项 目 发生日期 偏离度 披露报刊 披露日期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绝对值在%(含)以上

本条款中,“摊余成本法”、“影子定价”及“偏离度”的涵义参见《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

第五条在基金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中,货币市场基金至少应披露以下财务指标和数据:本期净收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期末基金份额净值、本期净值收益率、累计净值收益率。在披露本期净值收益率和累计净值收益率时,应标注基金收益分配是按日结转份额还是按月结转份额。在基金季度报告中,至少应披露基金本期净收益、期末基金资产净值等财务指标和数据。

按日结转份额的本期(或累计)净值收益率={[ ]-1}×100%;其中,R1为期初(或基金合同生效日)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Ri为日每万份基金净收益,Rn为报告期末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按月结转份额的本期(或累计)净值收益率={[ ]-1}×100%;其中,R1为报告期起始至首次转份额期间(或基金合同生效后首月)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Rm为第m-1次转份额至第m次转份额期间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Rl为报告期最后一次转份额至期末的每万份基金净收益。

其他有关指标的计算应参照《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

第六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净值表现应参照以下格式披露:

(一)历史各时间段收益率与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比较

阶段 基金净值收益率

① 基金净值收益率标准差② 比较基准收益率

③ 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 ①-③ ②-④

过去×个月

过去×年

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

基金净值收益率的计算参照本规则第五条。上述指标均以百分数形式表示,并保留至小数点后第4位。

(二)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基金累计净值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历史走势对比

基金累计净值收益率的计算参照本规则第五条。

第七条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报告应参照以下内容和格式披露:

(一)报告期末基金资产组合

资产组合 金额(元) 占基金总资产的比例(%)

债券投资

买入返售证券

其中:买断式回购的买入返售证券

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合计

其他资产

合计

(二)报告期债券回购融资情况

序号 项 目 金额(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报告期内债券回购融资余额

其中:买断式回购融资

报告期末债券回购融资余额

其中:买断式回购融资

上表中,报告期内债券回购融资余额应取报告期内每日融资余额的合计数,报告期内债券回购融资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应取报告期内每日融资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的简单平均值。

若报告期内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20%,还应作如下说明:

序号 发生日期 融资余额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原因 调整期

(三)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

1、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基本情况

项 目 天 数

报告期末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高值

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最低值

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应保留至整数位,小数点后四舍五入,其计算公式参照《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

若报告期内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违规超过180天,还应作如下说明:

序号 发生日期 平均剩余期限(天) 原因 调整期

2、期末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分布比例

序号 平均剩余期限 各期限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各期限负债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1 30天以内

2 30天(含)—60天

3 60天(含)—90天

4 90天(含)—180天

5 180天(含)—397天(含)

合 计

若报告期末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券,还应参照以下格式在上表相应栏目下标注:

序号 平均剩余期限 各期限资产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各期限负债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天以内

其中: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

剩余存续期的涵义参见《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等相关问题的通知》。

(四)报告期末债券投资组合

1、按债券品种分类的债券投资组合

序号 债券品种 成本(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1 国家债券

金融债券

其中:政策性金融债

3 央行票据

4 企业债券

5 其他

合 计

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

的浮动利率债券

上表中,附息债券的成本包括债券面值和折溢价,贴现式债券的成本包括债券投资成本和内在应收利息。

2、基金投资前十名债券明细

序号 债券

名称 债券数量(张) 成本

元 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

自有投资 买断式回购

1

2

3

4

5

6

7

8

9

10

上表中,“债券数量”中的“自有投资”和“买断式回购”指自有的债券投资和通过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买入的债券卖出后的余额。

(五)“影子定价”与“摊余成本法”确定的基金资产净值的偏离

项 目 偏离情况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绝对值

在0.25%(含)-0.5%间的次数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最高值

报告期内偏离度的最低值

报告期内每个工作日偏离度的绝对值

的简单平均值

(六)投资组合报告附注

1、基金计价方法说明。

2、若本报告期内货币市场基金持有剩余期限小于397天但剩余存续期超过397天的浮动利率债券,应声明本报告期内是否存在该类浮动利率债券的摊余成本超过当日基金资产净值的20%的情况。

3、本报告期内需说明的证券投资决策程序。

4、其他资产的构成

序号 其他资产 金额(元)

1 交易保证金

2 应收证券清算款

3 应收利息

4 应收申购款

5 其他应收款

6 待摊费用

7 其他

编号规则范文第3篇

修订背景

《规则》由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12月6日首次,20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施行十多年来,在提高机关档案工作效率、提升档案整理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立卷改革的顺利开展。然而,随着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普及,该标准在实践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电子文件(指文书类电子文件和其他可以参照文书类电子文件进行整理的电子文件,下同)的整理能否适用、如何适用《规则》;《规则》未规定档号编制要求,导致档号编制不统一、不规范,影响到档案规范化管理和档案资源共享共用;《规则》没有明确装订方式和要求,导致各地区各部门在装订方式选择和装订方法上各行其是,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等等。除此以外,还存在诸如页码编制、归档章设置、归档文件目录项目调整等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不但影响到整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给档案部门行使监督指导职责带来了诸多不便。

修订过程

2013年,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启动了《规则》的修订工作,通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征求修改意见,确定了标准修订方向,形成标准修订草稿并申请立项。

2014年5月,《规则》修订工作列入档案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同月,成立了由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办公室、保管部、信息管理中心相关人员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组,着手标准的修订工作。

2014年9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根据已征求的修改意见开展标准的修订工作,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意见。

2014年10月,汇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意见631项,采纳213项,部分采纳103项,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4年10月29日,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组织评审,评审会专家一致通过对标准送审稿的审查。标准起草工作组针对审查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一步完善,提交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议。

2014年11月19日―20日,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十二次年会暨第六届换届会议审议通过标准送审稿。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会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标准报批稿,报国家档案局批准。

2015年10月,国家档案局批准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并于2015年10月25日,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修订思路

《规则》作为一项档案工作基础标准,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经过十多年的积极实践,《规则》确立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被证明是合理有效的。标准的修订正是在充分尊重这些基本理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审慎的展开。

1.遵循文件形成规律,尊重原有合理的整理方法

遵循文件形成规律是《规则》确立的一项重要整理原则。同传统立卷方法相比,归档文件整理更加注重与文书处理工作的衔接,通过确定“件”为整理单位并简化整理措施,使文件整理成为文件形成后的自然延续过程,符合文件形成的规律。《规则》修订时除了考虑到纸质文件的形成规律外,也考虑了办公自动化条件下电子文件的形成规律。同时,《规则》在借鉴传统立卷方法基础上,确定的件的组成、排列、编号、编目等基本整理方法,经过时间证明是合理可行的。充分尊重这些基本整理方法,既是实践得出的结论,又是新旧标准前后衔接的需要。

2.坚持“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理念

“简化整理、深化检索”是《规则》的精髓,也是立卷改革成功推行的重要保证。《规则》确定的免除组卷、取消案卷目录、不拟写案卷题名等简化整理措施,既大大减轻了文书、业务和档案部门的工作量,又最大限度减少了个人对文件整理的人工干预,有效提升了整理质量。《规则》的修订继续秉持“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理念,在整理上以不增加不必要的手工劳动为原则,在检索上以适应信息条件下的归档文件信息管理和利用的新需求为目标,在丰富和完善归档文件管理信息、拓宽检索途径、更加高效便捷提供档案利用方面进行了探索。

3.符合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机制

1983年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明确了档案部门与文书、业务部门的职责分工,确定文件材料的整理职责由文书、业务部门承担,由此整理工作成为文书、业务部门的一项常规性、即时性工作。《规则》的制度设计、内容要求均以此为依据展开,并通过简化整理等有效手段使档案部门一直强调的文书、业务部门整理归档制度得到巩固。《规则》修订时同样充分考虑了目前文件、档案管理职责分工和人员数量等实际情况,标准条文的设置和要求与文件、档案管理体制机制相协调,避免出现因整理要求不科学或过于复杂导致文书、业务部门平时无法整理、进馆前临时突击等状况,干扰现行文件、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影响到档案资源建设的正常开展。

主要内容

在形式上,《规则》修订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对标准的总体编排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封面、前言和规范性引用文件;在内容上,《规则》的修订主要围绕将电子文件整理纳入适用范围、优化整理流程、增加档号内容、明确装订要求等核心内容展开,同时对归档章设置、页码编制等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力争使修订后的《规则》更加符合归档文件整理实际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1.扩大适用范围

将电子文件整理纳入适用范围是《规则》修订的原动力之一。实际上,由于《规则》基本上以“自然件”为单位进行整理,符合电子文件的一般运行规律,因而《规则》中的整理原则和部分整理方法同样适合于电子文件的整理,这就使得《规则》的适用范围扩展为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成为可能。新《规则》将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整理统一起来,同时把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特有的整理要求单独列出,做到总分结合、条理清晰。

2.优化整理流程,细化操作指引

新《规则》在原流程的基础上,增加“组件”(或称为件的组织,包括件的构成、件内文件排序等内容,原流程中的装订步骤不足以涵盖)步骤,并与分类、排列、编号、编目一起,组成了同时适用于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主干整理流程。增加的修整、排架步骤与原流程中的装订、装盒步骤作为纸质文件特有的整理流程;增加的格式转换、元数据收集、归档数据包组织、存储步骤作为电子文件特有的整理流程。此外,为增强标准的易用性,新《规则》增加或细化了修整、装订、排架等步骤的操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归档章、归档文件目录中各项目的填写要求与方法,并辅以图示方式说明,使《规则》的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使用。

3.增加档号内容

新《规则》增加了档号内容,这是落实深化检索理念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归档文件确定唯一、合理的档号既便于档案的接收、利用、统计和检索,又能够在纸质文件、电子文件、照片、录音、录像之间建立联系,为今后进行全方位、多途径、高效率的档案资源管理和开发奠定基础。增加的档号内容包括档号编制原则、档号结构和编制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遵循《档号编制规则》(DA/T 13-94)中确定的唯一性、合理性、稳定性、扩充性、简单性原则,使用全宗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代码、件号等要素,以统一的结构构建档号。

4.明确装订要求

装订对于纸质文件来说意义重大:一是以件为单位固定整理对象,区隔不同的归档文件;二是保障档案安全,避免因工作失误或违法违纪行为造成档案损失;三是方便管理,减轻管理负担,降低在档案接收、利用等流程中的工作量。因此,新《规则》增加了装订内容,规定了装订要求,并结合保管期限、是否进馆等因素为归档文件确定了相应的装订方式、装订材料。

5.统一馆编、室编件号

原《规则》同时设置了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但其不合理性随着实践的深入日益凸@。一是件号作为档号的组成部分,保证其唯一性、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分设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显然与此要求相悖;二是馆编件号要求在进馆时编制,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完成,这与文书、业务部门整理归档制度不符;三是在文件整理比较规范的情况下,编制馆编件号往往成为重复性劳动,意义不大;四是同一件档案存在两个不同件号,容易引起认知和管理混乱,给档案管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新《规则》将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合二为一,统一为件号。

6.增加页码编制要求

为简化纸质文件整理,原《规则》没有页码编制的要求。客观上,不编制页码、只填写页数的做法节省了一定的工作量,但由于归档文件大多存在文件处理单、发文稿纸等其他件内文件,不统一编制页码可能会影响到档案的齐全、完整,也难以随时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统计监督。而且,由于填写页数或查验时往往存在计算过程,很容易出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由此,新《规则》从档案安全、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保留填写页数的做法,增加了页码编制要求。

编号规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身份证 编码 校验码 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D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53-02

一、目前我国公民二代证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

1.不足之一:现行二代证存在数据负担过重的不足。

人类自结绳计数到今天使用电脑进行信息化处理,已掌握信息量大量增加,譬如身份证号、街道号、门牌号、楼号、房号、各种证卡号、手机号、固定电话号、宽带上网帐号、银行卡号、QQ号及相应的密码等等不胜枚举,林林总总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譬如某人拥有一个18位的身份证号,另外还可能拥有一个18位的银行卡号、一个11位的手机号,常用一个3位的长途电话区号(不含首位的“0”,也有2位的)、一个6位的邮政编码,这5组共计54位数字,需要有相当好的记忆力才能记住。这些十进制数字在计算机中最终是以ASCII码(8位二进制数)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大量无规则的数字势必会增加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消耗。

2.不足之二:现行二代证的代码规则相对繁琐。

2.1、现行二代证号码执行标准:18位身份证标准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下图1就是现行第二代公民身份证正面(出于保护个人隐秘的最低需要,色块隐藏了出生日期、住址信息)。

其编码规则如下: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校验码,可以用字母表示如为ABCDEFYYYYMMDDXXXR。其含义如下:ABCDEF:地址码,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旗、区)的行政区划代码,按GB/T2260的规定执行。A:国内区域,B(或者是前2位AB):按照A划定的分区定义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代码,直辖市列前,其余按离直辖市的距离排序,无直辖市按离北京的远近排序, CD:地市代码,从01开始排,对于直辖市,CD=01表示市辖区,CD=02表示辖县;省的城市代码从省会开始排,比如2101沈阳,2102大连……只有地级城市有独立的城市代码。EF:市辖区、郊区、郊县、县级市代码,如果EF=00,指代这个城市,不特定区县;对于非直辖市,如EF=01,指代市辖区(任意一个区),02开始指代特定的区。对于直辖市,从01开始就依次排区,没有市区和郊区的代码区分。YYYYMMDD:出生日期码,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日期,按GB/T7408的规定执行,年、月、日分别用4位、2位、2位数字表示,之间不用分隔符。例如:2008年08月08日就用20080808表示。XXX(身份证第15位到17位):顺序码,表示在同一地址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定的顺序号,是县、区级政府所辖每个派出所的分配码,为3个连续号码,例如“000-009”或“060-069”,其中单数为男性分配码,双数为女性分配码,如遇同年同月同日有两人以上时顺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分配码。如:007的就是个男性,而且和他同年月日生的男性至少有两个,则他们的倒数2-4位是001和003。分配顺序码中“999、998、997、996”四个顺序号分别为男女性百岁以上老人专用的特定编号。R:校验码,是通过一系列数学计算得出来的,对前17位数字本体码加权求和,公式为:S = Sum(Ai * Wi), i = 0, ... , 16其中Ai表示第i位置上身份证号码数字值,Wi表示第i位置上加权因子,计算出加权值(S)。如果校验码不符合这个规则,则肯定是假号码。

随着人口的增加、科技的进步,人类生活中的数字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加之对前述数字的赋码(即按一定规律或规则编制前述数字),不甚科学而导致的数据冗余(即某一种或几种信息被重复反映),由于汇总后会导致全国数据数据量的急速增长,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相应增加,从而大大增加了运算、管理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成本。

3 不足之三:现行二代证编码数据资源的相对浪费。

3.1一旦省、地级行政区划辖区县级行政区变更,会影响整个地址码体系的原设定意义。比如发生重庆直辖市从四川省分离单设,现行公民身份证编码的前6位地址码即ABCDEF必须变更,按重庆市2005年人口计算,涉及变更的身份证号码达到 3144.23万个,数量较大,若不变更,则原设定的公民身份证编码的前6位地址码即ABCDEF中国内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市、市辖区(郊区、郊县、县级市)自大到小的编码规则就不能成立,完全不符合编码规则设定的初衷。有消息说,我国将取消地级行政区划,全面实行省直管县的行政体系,全国设定50个省级行政区划,那么整个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编码体系基本失效。

3.2用前1-2位来表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台湾、港澳8大区域及省级行政区划,无论从行政管辖还是排除重码的必要性来看,完全没有必要,浪费了编码资源。

3.3 1位校验码用来防伪和校验,所谓防伪功能是不成立的,网上有大量自动生成身份证号码的软件,了解编码规则的人也可以手工计算得出,除非身份证数据库网上实时验证照片及姓名才可能实现真正的防伪;校验纠错功能更无从谈起,以目前软件工程师的程序设计水平和公安系统联网的硬件条件,完全可以做到软件实时自动生成不重码的身份证号码。

二、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如下:

1、对二代证编码规则和样式设计实现初步合理化设计。

1.1公民身份号码由共16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4位数字地址码,1位数字血型族别码,8位数字出生日期码和3位数字顺序码,建议可以用字母表示如为ABCDEYYYYMMDDXXX。其含义如下:ABCD:地址编码建议取消8大区域、省级、地级分级编码,按县级行政区划编制地址码。同时也取消了直辖市、省会城市的特殊编码(可视为一种编码领域的特权)。全国行政区划现有34个省级,333个地级,2860个县级,全国县级最多的省是四川省,共181个县级行政区。县级编码仅需4位编码,容量为104=10000个,去掉首位为0的编码104-1=1000个,可容纳9000个县级编码。这样地址码可比现行编码减少2位,理论上减少1018-2=1016 个冗余身份证号码。

1.2、增加血型族别码。建议采用增设1位编码表示血型及族别,可容纳五种ABO血型及汉族和其他民族(包括外籍和少数民族)两种族别,分别满足急救紧急输血、饮食与习俗等特殊用途(对应如下表)。

1.3、出生日期码YYYYMMDD:建议保留现行编码方法,如:2008年8月8日出生,编码为20080808。8位出生日期代码在公元10000年(7000多年后)前是必须且可行的,可避免“千年虫”(即计算机早期设计用年份的后两位表示年份,结果出现如1901年与2001年同用01表示,导致运算错误的漏洞)问题。

1.4、XXX:顺序码。建议保留现行编码方法,3位表示乡级派出所辖区和重码, 以全国第二人口大县(第一为台湾省台北县)D安徽省临泉县为例,2001年末乡村人口174.9万,辖10乡23个镇(823个行政村,4552个自然村。总人口188万),按我国每年人口出生率12.09‰推算,一个乡级派出所每天登记的新的公民身份证号码重码大致为147个,多算一倍不过294个,设定3位重码即可容纳1000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重码。

1.5、关于校验码。建议取消校验码,通过身份证信息全国联网实时校验实现防伪,用软件功能自动实现纠错校验。这样又可比现行编码减少1位,理论上减少1018-1=1017 个冗余身份证号码。

2、最好能实现计算机读取其相关编码。

关于编码机读表格的设计。据笔者了解,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使用光电机读表格,填写阿拉伯数字的难度较高,光电扫描仪(双面的,价值不菲)时常认不出,费时费力。建议可用填涂色块的方法代替填写阿拉伯数字,既便于人工填写,也便于机器识别,且可降低对机器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成本(如图2)。

3、力争实现我国公民使用二代证时能达到方便、快捷、高效。

建议将发证机关和有效期限均印刷在正面,方便复印,除原有RF芯片外,加设一个记录DNA、驾照、受教育程度、民族、婚姻状况、工作单位、电子支付等信息的RAM RF芯片,做到一证在手、走遍神州。

三、引申:

1、邮政编码。我国的现行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制”,即前两位-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邮区,前四位-县(市),后两位-投递局,共4级6位数字。按照前述地址编码的规则,建议统一为前四位-县(市),后两位-投递局,共2级6位数字。人工分拣有计算机辅助查询,不会增加邮局太多负担(机器分拣不存在这一问题)。

2、长途区号。我国的现行长途区号采用2-4位数字(不含前缀0),按照前述地址编码的规则,建议统一为4位省、地级所在县(市)地址码,取消直辖市、省会城市的2位短区号“特权”[比如北京市长途区号为(0)10],则节约长途区号号码资源(用户电话号码资源不足时应统一采用升位的规范方式)。3、手机号。现行手机号编码为3位基础号段+4位地区码+4位随机号码组成,其中中间4位地区码建议改为省、地级所在县(市)地址码(同邮政编码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这对个人隐秘的保护影响不大,因为按照原来的方案,网上甚至部分手机内置软件也可查出手机所在地区。上述除三种编码外还有社会保障号、银行卡号等各种出自相关行业或部门的编码,国家未出台相应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字编码资源(包括软硬件)使用上的混乱和浪费,这类资源的稀缺将来不亚于石油。

3、手机号。现行手机号编码为3位基础号段+4位地区码+4位随机号码组成,其中中间4位地区码建议改为省、地级所在县(市)地址码(同邮政编码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这对个人隐秘的保护影响不大,因为按照原来的方案,网上甚至部分手机内置软件也可查出手机所在地区。

除上述三种编码外还有社会保障号、银行卡号等各种出自相关行业或部门的编码,国家未出台相应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数字编码资源(包括软硬件)使用上的混乱和浪费,这类资源的稀缺将来不亚于石油。

四、讨论:

鉴于该标准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笔者只能管窥。统计计算的方法也不十分严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仅供主管部门参考。如确有可行之处,请起草单位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更好的意见、建议,使标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群众性。也希望各界同仁、专家学者、生产制造商们都来关心和支持标准的制定及产品的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

[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18位身份证标准.

编号规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ArcGIS 地图制图 交通地图 符号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c)-0015-02

由于传统GIS软件弱于复杂符号表达、难以满足地图制图规范的要求,不少人采用AutoCAD等图形软件获得更加丰富多样的图形化表现效果以及更加灵活自由的操作方式。但是,这种不连续的工作有很多缺点,例如地图数据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中导入导出,在两个环境中重复修改和更新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必须维护多个版本的制图数据等。因此,这要求单一的GIS软件系统可以支持从采集到生产全过程、支持多地图制图表达和可扩展制图综合等,而ArcGIS制图规则与覆盖方法的结合正是为复杂对象符号化、多用途制图与空间数据分析的无缝集成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1 制图表达

1.1 表达机制

几乎所有的地图生产都通过ArcGIS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其中很多人直接在ArcGIS中完成全部的制图过程。制图人经常面对的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处理制图的自动化和规则化与个性化的冲突。至ArcGIS 9.2 推出制图表达的规则与覆盖功能之后,自动化、规则化与个性化统一起来,解决了问题,大大提高了地图生产的效率。

与一般的Symbology符号渲染相比,制图表达可以动态绘制符号而不影响源数据,面向对像,具有行为,其优势和特点对比见表1。

在制图过程中,通常有一套数据要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将要素的属性通过地图表现出来,使交汇的道路,桥,隧道等得到体现。在ArcGIS下使用制图表达从事地图生产工作的基本步骤一般是创建地里数据库、设计数据集、定义要素类、分类编码、定于制图规则、创建符号库、创建制图表达、加载数据。这里以某校交通服务地图的生产为例,根据相关制图规则来设计要素分类和符号,用ArcMap创建制图表达规则,配合使用自由表达实现地图的编制。ArcGIS10提供一套灵活的制图表达机制,灵活地结合规则和覆盖功能对数据进行符号化,这些结构与数据一同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成为要素类的属性,存储在要素类字段RuleID(规则)和Override(重载)中。

1.2 规则与覆盖

制图表达分为规则表达和自由表达。规则表达是指要素的符号化形式,由预先制定的符号化规则来实现,要素修改后其符号化形式将进行自动更新; 自由制图表达则可以根据制图要求,对符号的表现进行编制,但要素与其符号化的表现之间不再有关联。制图规则是最灵活的符号表达方式,每个要素均有属于自己的Rule即表达规则。当符号与符号之间产生冲突时,则需将要素从规则表达转为自由表达,此时要素符号进行了Override(覆盖),也说重载,而不改变制图表的规则。覆盖字段记录了要素符号信息,因此对符号数据进行移位、删除、压盖等编辑并不影响建库数据的真实位置,如进行自动标注,人工编制符号等自由表达。

1.3 制图表达规则创建与编辑

制图表达规则的创建和编辑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ArcMap 中将符号化方案转化为 Representation(制图表达),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之后再使用要素类属性Properties,在Symbology 选项下的Representation编辑制图表达的符号,便于符号的重用和共享的实现。第二种是在ArcCatalog中的Featureclass(要素类)的属性中创建新规则,但这只针对简单要素类,即没有制图表达属性的要素。这个在没有数据可用的情况下,制定新规则,建立方案和制图规范是非常有用。第三种是添加制图表达地理处理工具创建制图表达。

2 制图表达的实例研究

为了方便学校师生等来校参观访问人士快速熟悉校园环境,确定以“交通服务”为主题设计地图XXX校园交通服务地图。数据库中包含点状的服务设施与重要标志,现状的道路与河流,面状的建筑与绿地,和注记等要素类。先将数据加载到ArcMap中根据制图要求设计符号,然后转化为制图表达进行符号规范化和个性化表达,复杂地物的表达等。整个过程以道路为导向的原则进行整体骨架编绘,分三级道路: 校外主干道,校内主干道和校内次要道路,于是符号在宽度和样式上有不同的表达; 其次是校园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等重要建筑的符号化; 最后是绿地渲染和服务点的标注。该例中制图表达规则的应用有如下三点。

2.1 实现符号系统的共享

制图表达规则存储在地理数据库中,而且对于要创建制图表达的要素图层也必须存放在数据库中才能转换成制图表达。正是这种存储在服务器端的方式,改变了以前将符号化信息存放 ArcMap的。

mxd或.lyr等客户端文件中的方式,实现了符号系统的共享应用。对于同一套数据,通过创建不同应用目的的制图表达符号,就能应用在相应需求的地图中。在该例中,共将四个要素类转化为一套或多套制图表达规则,符号化时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规则,以此来分享符号系统,分别是道路线、教学楼等建筑面、生活服务设施点和绿地面。

2.2 属性变化的动态表达

在某校交通符号的设计中,以道路的等级属性来体现不同道路,并创建制图表达之后,实现了道路等级的动态表达。当修改该属性时,数据库中的表达规则根据变化的属性值可以绘制规则属性对应的显示效果。

2.3 复杂地物的规范化和个性化处理

制图表达规则可以由预先制定的符号规则来显示符号,符号的显示效果可以根据地图制图需求灵活设置。在制图规则设置中不但可以设置符号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基本信息,还可以设置符号的显示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 压盖方式设置,如道路交叉口的自动处理,可在街区道路符号中做一个覆盖,实现道路交叉口的自动处理; 线状尾部实交,在尾部显示实线线型,保证线状要素尾部的实交; 有向点角度自动旋转,如泉、房屋可设置成以角度属性项自动旋转。

3 结语

充分利用制图表达,在地图制图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减少了生产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空间数据的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出图的效率。在以后的地图生产中,ArcGIS的制图表达将发挥其规则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地图需求者使用,实现图库数据的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科研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9-12个月

中国科学院

现代导航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医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