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示绿色的词语

表示绿色的词语

表示绿色的词语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 文化内涵 汉英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20-01

1 “绿”在汉语中的文化涵义

(1)“青春、活力”之意。汉语中我们用“绿”、“青”这两个字来表示绿颜色,如“青青河边草”指河边的绿草;“青春”指像绿意盎然的春天一般的年轻时期。

(2)“出身卑贱、落魄”之意。自古代起,汉语中绿色就有低贱、落魄、不贞和坏名声等意义。如古代品级低的官服都是绿色;绿色服装甚至是娼妓的职业装。虽然现代中国文化中穿绿衣服不再有这些特殊含义,但仍残存了一些相关词语,如“绿帽子”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而非绿色的帽子;还有“青楼”指娼妓或妓院,而非绿色的楼宇。

(3)代指“中国人民”。我们把中国人民称为“绿色长城”,因为军服是绿色的,于是就有了一些和中国人民有关的颜色,如国防绿、军绿色等等。

(4)“安全、承诺”之意。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在中国绿色意味着安全、希望、和平。邮箱和邮局的外观用绿色,邮递员制服也用绿色;交通信号灯中的绿灯表示可以安全通过,由此衍生出“开绿灯”一词,意为“给与批准或提供方便”;“绿色通道”则指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而设置的无障碍通道。

(5)代指“办事简单、缺乏经验”的人。汉语中绿色还经常用来指缺乏训练和经验、知识浅薄的人。比如“楞头儿青”,就是指做事莽撞、没有经验的人。

(6)“环保、健康”之意。随着污染的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绿色也经常用以表示环保之意。如“绿色革命”,一开始指的是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改进耕种方法的行为,所以在“自然、农业”这一意义基础上,词义引申为了“环保行动”。还有,把健康的有机食品称为“绿色食品”;“绿色和平组织”或“绿色政党”是指赞成环保的党派或团体;“绿色消费”也是指一种环保的消费方式。

2 “green”在英语中的文化涵义

(1)“青春、活力”之意。英语中绿色也代表了青春与活力,如a green old age译为“老当益壮”;to remain green forever是指永葆生机与活力。

(2)“金钱、财富”之意。英语中绿色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之一,生活中随处可见用绿色装点的事物,甚至如美元钞票也是绿色的,因此这一颜色词往往与金钱、财富有关。如美国政坛中选举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因为有“green power(财团)”支持着他,由此还衍生出诸如green back(美钞),green power(财团),green sheet(政府预算表),green stamp(美国救济补助票,因为绿色印刷而得名)。

(3)“嫉妒”之意。英语green-eyed,green with envy,green-eyed monsters都是嫉妒的意思。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就把green-eyed monsters(绿眼妖魔)用作“妒忌”的同义词。

(4)“无经验”之意。如果说“you’re expecting too much of him.He is still green to his job.”意思是“你对他期望过高了,他对这份工作还经验不足”。a green horn表示没经验、容易上当受骗的人;“Do you see anything green in my eye?”其实是说“你别以为看我还不成熟就好欺骗”。

(5)与“绿色植物”有关。绿色还可以象征园中的果蔬或园林技艺。英国英语中a green grocery指的是果蔬生意。还有像greenhouse(温室)最初指培养植物的密闭暖房;green finger则指有善于侍弄花草的人园林技艺出众。

(6)“批准”之意。“green light(绿灯)”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可用于指权威机构对某事物或项目准予肯定或通过。很明显,这个词来自于交通信号灯。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green构成的词既不指颜色也无文化内涵。如green room为演员休息室;green wound指未痊愈的伤口;Green Christmas是指温暖晴好天气下的圣诞节;green Sunday则指复活节过后的第二个周日。

3 汉英语言中颜色词“绿”文化涵义的异同点比较

通过以上对汉英语言中绿色内含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结论。

(1)绿色在汉英语言中有着许多相似的文化内涵。如都可用以表示农业、环境、和平、批准、生命、不成熟、无经验,等等。如英语中green stuff、green party,和汉语的“绿草”、“绿色革命”都与人们居住空间与事物有关。因为相对于黄色而言,植物呈绿色使其最佳生长时期,因此被赋予了“青年”、“希望”这种文化内涵,如英语的green years和汉语的“青春”。又因为生命中的最佳时期意味着没有流血与死亡,故而“绿”的反义词就是“红”。同时“green olive(绿色橄榄枝)”所表达的平安之意也成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象征。

(2)无论英语中还是汉语,绿色由于其各自国情不同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含义。汉语中“绿帽子”和“青楼”都是随历史变迁遗留下来的某种负面含义。而英语国家的人对绿色最直观的认识就是那些绿颜色的有生命的物体,因此成就了其文化内涵。

(3)汉英两种文化内涵下的颜色词“绿”都各自存在正负两面的对立意义。正面意义如汉英语中都表达生命、希望、和平、安全。负面意义则各不相同:英语中绿色往往表示“无经验、不成熟”;还有表示嫉妒之意的词,如green-eyed;表示欺骗的green mail;表示生病的look green,等等。而汉语中没这么多含义,最为突出的负面含义就是表示地位较低,或者表示妻子对丈夫不忠的“绿帽子”。

总体而言,中西方文化语言中对绿色有大量相同的理解。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发展使得汉语中绿色所代表的负面含义极为少见。

参考文献

[1]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刘云泉.语言的色彩美[J].安徽教育,1990,4.

[3]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Green;绿色;文化对比

一、引言

自然界是由五颜六色的各种物质组成的。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附着在花草山川中。可以说,凡是进入人类视觉的事物都是有颜色的,只不过有深浅艳素之分而已。人类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赋予了颜色各种不同的含义,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可能把同一种颜色与不同的情感或象征相联系。其相同之处多而相异之处少的基本颜色词包括green/绿、black/黑等。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讨论green/绿。

二、Green绿在中西方的相同含义

绿色是生命最旺盛时期的颜色,人类在自然界的生存最初就是从采野果、食树叶开始的。人类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后,以农作物为代表的绿色植物更成了为人类提供安全、和平、富足的物质基础。在英国和美国,绿色是倍受人们喜欢的颜色。许多地方都用绿色来装饰,甚至连美元都是绿色的。所以“green”经常被用来表示“金钱”和“则富”,并用来比喻“有活力,有希望,幸福快乐”。比如: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等。在汉语中,绿色同样代表着生命,象征着生机、春天、希望、和平等。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典型的例子。绿色象征着和平、友善、安全、环保、生命、希望和生机。无论是在英语或汉语中,绿色的这一象征意义都是一致的。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代表着自然和希望,近来成为“环保”的代名词,也象征“健康”,如绿色希望、绿色食品、绿色冰箱等等。

三、Green绿在中西方的不同含义

英语中的green和汉语中的绿色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首先来看英语中green的意义:

(1)表示“新鲜、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等,如:green meat(鲜肉);a green hand(新手)。

(2)象征“青春、希望、生命”,如:be in the green(血气方刚);live to a green old age(老当益壮、精力充沛)。

(3)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green bulk(美钞);green sheet(指政府预算明细比较表)。

(4)表示“嫉妒”。如:green with envy, green as jealousy都指“十分嫉妒”。而汉语中却使用“眼红”或“害了红眼病”。如果把“嫉妒”译为“red-eyed”,那将是大错特错,因为英美人只以为是眼睛发炎而充血发红。医学上的“红眼病”在英语中应称为“pink eyes”。Green(绿)表示“嫉妒”的意思源于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第三幕第三场:“Oh!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 eyed monster which doth mock, The meat is feeds on...”“green”从此有了表示“嫉妒”的引申义。如“a green eye”表示妒忌的眼睛。

在古代中国,绿色是品级低微的官服的颜色,象征官运不好或官运低下,白居易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就是对仕途暗淡的感慨。另外,绿也暗含“不名誉”之意,“戴绿帽子”(指妻子在外面有了外遇而使丈夫蒙羞受辱)( be a cuckold husband)。而英语里的“戴绿帽子”(have a green bonnet)则是生意失败、债台高筑的意思。

四、结论

总之,作为自然现象的颜色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色彩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比较英汉语言中“Green/绿”的内涵意义,我们可以看出其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与本国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息息相关。因此,探究色彩词语对丰富语言知识、正确运用词汇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罗文翠.颜色词之文化内涵的汉英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绿”颜色词 认知语义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06-06 文献标识码:A

Cognitive Semantics of Chinese Word "Green" Based on Corpus

XU Xiul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58)

Abstract In Chinese, "green" literally means the color of lush plants. As time goes by, it has extended several new meanings. This study, on the basis of two Chinese corpora, traces the changes of the meanings of "green"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t is found that recently a large number of "green" words with new meanings, especially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fast and unimpeded,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e paper also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meanings.

Key words green; cognitive semantics; corpus

0 引言

先前已有研究论及“绿”颜色词的新义及其认知机制,①但均是描写性的,没有基于实际使用的语料。Geeraerts(2010: 285-286)②指出,认知语义研究如果不以实际的语言使用数据为基础,那么其声称的基于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就不存在,他还预测词汇语义研究未来的趋势应是基于语料库的认知语义学。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语语料库为数据来源,试图追踪 “绿”颜色词的语义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

1 语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100万词次的兰卡斯特大学汉语语料库LCM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Torch 2009。两个语料库各包含15个语体,分别代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009年左右汉语的整体使用面貌。两者在建库标准等方面完全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可用于考察现代汉语近20年的动态发展。本文数据检索和统计使用的是一款免费实用的文本分析软件AntConc,能够实现词项检索等基本语料分析功能。

首先使用AntConc分别从两个汉语语料库中提取含有“绿”的词项,并对提取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去掉与本研究无关的“绿林好汉”“鸭绿江”等词项,最后LCMC中检索出265例“绿”,Torch 2009中261例“绿”。所有的词项均通过检索行逐一详细分析,并根据是否蕴含新义进行分类。

2 结果与讨论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绿”词项在两个语料库中的整体使用频率非常接近,也说明其使用频率的稳定性。然而20年间“绿”的语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汉语中的“绿”几乎全是本义,即色彩意义。2009年,大量蕴含新义的“绿”词项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约占使用总频数的五分之一。下文将分别分析两个语料库中“绿”的语义使用情况。

表1 “绿”在两个语料库中的语义使用差异

2.1 “绿”在LCMC中的语义

如上文所述,在LCMC中出现的265例含有“绿”的词项中,除了仅有的1个词例,其它全部使用了其原本的色彩意义。我们发现“绿”表示色彩意义时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除了最基本的“绿色”一词,还有一些词项表示绿的程度,如嫩绿,浅绿,翠绿,青绿,深绿,墨绿。一些具体物体呈现的绿色,如苹果绿,橄榄绿,草绿,湖绿。“绿+名词”可构成很多普通名词,如绿树,绿草,绿豆,绿灯,绿宝石。

下面例1展示的是LCMC中仅有的使用“绿”新义的句子,由语境可以得知,此句中“绿色”一词表示符合环保要求的,无污染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绿色”使用了双引号,用以强调特殊含义,这说明当时“绿”的这一新义极少使用。

(1)“绿色”消费者运动有助于销售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商品和工艺。

2.2 “绿”在Torch 2009 中的语义

Torch 2009 中大约五分之一的“绿”词项含有新义,主要包括两类新义,即“环保,无污染的”和“快捷,无障碍的”。

首先讨论一下使用最为普遍的“环保,无污染的”新义。“绿”(通常是“绿色”)的这一新义几乎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领域: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环保,绿色环境,绿色旅游,绿色文明,绿(下转第111页)(上接第78页)色世博,绿色新政,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数码,绿色食品,绿色美容,等等。下面是Torch 2009语料库中的几个例句,有的句子甚至多次使用“绿色”一词(例2),有的甚至用在广告语中(例3),表明其使用之普遍。

(2)2007年以来,中国环境保护部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绿色贸易政策等各项环境 经济政策的研究。

(3)好了,尽情享受你的绿色数码生活吧!

此外,“绿”还包含“快捷,无障碍的”这一语义,如绿色通道、绿卡。绿色通道指的是简化条例和手续,使某一政策的落实畅通无阻,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入学的“绿色通道”,企业审批的“绿色通道”。绿卡指的是用于证明外国人在该国境内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一种身份证,即享有该国公民权利和福利、自由出入该国的“无障碍”卡片。例4和例5分别是Torch 2009中使用绿色通道和绿卡的例句。

(4)同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对网吧业主的申请实行联合办公,快速发证。

(5)不仅是当时,直到现在,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获得美国绿卡,留在美国大公司工作,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心愿。

2.3 “绿”新义产生背后的认知机制

由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词项的语义已经发生了泛化。这个过程和隐喻密不可分。隐喻指的是一个概念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要求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相似性。颜色隐喻是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向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向的相似度。③颜色隐喻使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生动。

绿色是植被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已成为公认的环境保护标志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绿” 词项“环保,无污染的”隐喻义。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相关部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这一隐喻可能与日常交通中的绿灯有关,即绿灯亮,道路畅通。“绿卡”起源于美国,因最早的美国永久居住许可证是绿色的卡片,后来其他国家沿用美国的说法,也将本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称为绿卡,尽管许可证不一定为绿色。这一隐喻与最初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有关。

3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真实语料,研究了“绿”颜色词近20年间的语义变化,发现大量蕴含新义的“绿”词项已在近几年的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是“环保,无污染的”和“快捷,无障碍的”这两项新义。本文还尝试解释了“绿”新义产生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库容较小,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考虑使用大规模的动态监控语料库,更好地追踪语言的语义变化。

注释

① 廖秋玲,黄远振.英汉 “绿色” 能产性及语义趋同现象分析[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5).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汉语;颜色词;超常组合;语词特征;语用价值

引 言

颜色词作为一个比较独立的体系,已得到了语言学家的普遍承认。特别是伯林和凯・保罗《表示颜色的基本词汇》一书的问世,向人们揭示了人类语言中基本颜色词具有相似性的特点,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语义普遍主义的观点。因此,一些语言学家纷纷从各自所熟悉的领域并从不同的角度,在心理、物理、文化及模糊性等方面对基本颜色词进行探索。

1.现代汉语中的基本颜色词

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如:红、黄、绿、蓝、紫、黑、白、灰等。现代汉语的基本颜色词,是指使用频率较高、由一个语素成词、表示确切色彩的词语。基本颜色词跟色彩学中的基本色不是同一个概念,基本颜色词表示的色彩不一定是基色。如“绿”通常认为是基本颜色词,但它表示的却是“黄和蓝合成的颜色”。石毓智(1990)按照能否用程度词“有点、很、太、十分、最”分量级,可以首先把现代汉语单音节的颜色词分为两类:能用程度词分量级的叫非定量词,不能用程度词分量级的叫定量词。前者如红、黄、绿、青、蓝、白、黑;后者如定量颜色词:橙、紫、粉、灰、褐等。他又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节颜色词都是定量的,基本颜色词一般为名词,可以与其他普通名词和动词组合构成双音节词,也可以受到其他词或短语的修饰,其词语意义和色彩意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基本颜色词的组合一般以偏正式和联合式为主,其组合主要考虑到可能性、词序和意义三个方面的因素。

2.颜色词的基本组合

2.1偏正式组合

偏正式是指由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的复合结构。颜色词以偏正式组合之后形成AB式双音节词形容词,如青紫、紫红、紫黑等等。

(1)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

(2)怀里的孩子那时只有4岁,白嫩的小脸蛋冻得青紫青紫的,埋在他妈的风雪衣里,用惊惶的大眼睛怔怔地盯着我。

(3)土质是红壤土,紫红紫红的。

(4)一身肌肉,晒得紫黑紫黑的。

这类形容词在语义上也遵循一般偏正式结构的语义特点,“AB”即“像B似的A”,“B得发A”。前一个颜色词作定语修饰限制后一个做中心语的颜色词,它所指的仍然是一种颜色。例如“紫红”是指非常红、红的发紫,所指的仍然是红色。在语形上,AB式组合的颜色词可以构成ABAB式重叠形式。如“紫红”可以出现“紫红紫红”、“紫黑”可以出现“紫黑紫黑”等。ABAB式重叠的颜色词其基本意义保持不变,但是感彩会随着重叠形式的运用得到强化。在语用上,大量的语言事实表明,ABAB式要比单纯的AB式具有更浓的感彩,使用频率要更高一些。

2.2联合式组合。联合式是指语素之间的关系不分主次,平等的联合在一起。(邢福义2006)联合式组合形成的AB式颜色词,表示的基本意义有所改变。它不再仅指单一的颜色,而是两种独立的颜色。如黑白、红绿、粉红等。与偏正式不同的是,联合式的AB类颜色词一般不能说成“B得发A”。如“红绿的标语”不能说成“绿得发红的标语”(*)。

3.颜色词组合的语素顺序

现代汉语中的颜色词无论是以偏正式组合还是以联合式组合,它们都要遵循一定的语序。石毓智(1990)认为词群内部词语的排列顺序是在意义上跟小类名称较亲近的列前,较疏远者置后。也因此,不同的语序下所形成的双音节词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如我们可以说“红绿”而不说“绿红”,说“红绿的墙壁”而不说“绿红的墙壁”;可以说“粉红”,而不说“红粉”,说“粉红的窗帘”而不说“红粉的窗帘”。即便存在少数颜色词可以语素互易的情况,所形成的颜色词的的语义也不相同。如“紫黑”和“黑紫”两种颜色词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见到,但“紫黑”是指像紫色似的黑色;而后者却是指“像黑色似的紫色”。另外,颜色词组合的顺序还与人们的认知心理有关。也就是说,人们在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在心理上最容易接受的,使用频率就越高,组合顺序也就越稳固。例如尽管“灰”和“黑”都是基本颜色词,但“黑”与“灰”相比,更常见,使用频率更高。所以“灰黑”组合比“黑灰”的组合更常见。经数据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基本颜色词的使用频率:白>红>黄>灰>黑>绿>紫>青>蓝。使用频率越高,认知上就越容易接受,组合性就越强,在搭配上的主体地位也就越稳固并常常占有中心语的位置。如我们常说橙黄、褐黄而较少说黄橙、黄褐等。

4.基本颜色词的超常组合

4.1组合规则的超常性。在一般情况下颜色词的组合都会遵循一般名词的组合规则,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红霞、青山绿水、黑云、白纸、灰布、蓝天、黄金、紫薇等词语。其超常组合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一般转换为区别词后有的色彩义消失;其后所加的名词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名词而且一般不含有色彩义,即便是含有色彩,也是外在色彩,一般不会是该事物本身的色彩。第二种形式,随着语言演变和交际的需要,在网络语言的促使下,字母词更加随着交际的深入和语言的发展,字母词兴起并流行起来,如:绿色GDP、绿色LED、绿色GAPP等。但这种汉字+字母的组合形式有很大的随意性。第三种形式比较特殊,内部既有重叠形式又有名词的组合,常用该色彩代替物体本身的含义。如:我不知不觉的被那红红的甜带入了无限幻想中。

4.2语素顺序的超常性。形容词性的基本颜色词组合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被短语或词组修饰,同常式(C0+N)相比,组合的词序发生了变化,成为一种新词序: X+C0/C0’。如:趾高气扬的玫瑰红和呆板冷淡的铁灰色、“毁绿杀手”、年青的绿迷人的紫、冬日的蓝、冰冷荒凉的蓝。这些超常组合的颜色词出现了相对特殊的组合方式,其内部的相对关系也较之上述有所不同。如“玫瑰红”被联合短语“趾高气扬”修饰,“铁灰色”也被联合短语“呆板冷淡”修饰,“绿”跟动词“毁”组合,“紫”被“迷人”修饰,“蓝”被时间名词“冬日”、联合短语“冰冷荒凉”、动宾短语“吞噬一切”和联合短语“庄严神圣”所修饰,表现出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与其它词语组合的超常性。

5.结语

颜色词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属于常见词汇。颜色词的基本组合形式以偏正式组合和联合式组合最为常见,有其固有的组合规则和词汇特征。除此之外,基本的颜色词还可以超常的组合形式出现,其语素顺序和结合的可能性不同于基本组合形式,形成特殊的颜色词,传达出新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潘峰.谈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范畴[J].武汉: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石毓智.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用法[J].汉语学习,1990(3).

表示绿色的词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颜色词;构成方式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据科学家测定,人的眼睛能区别几千种不同的颜色,能区分1000多种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有反映。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颇具特色,词汇丰富,词汇量很大。

    颜色词是一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因为颜色词生动具体,能够看到或感知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习者轻松的掌握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颜色词的构词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一、单音节颜色词

    1.基色词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有一类颜色词最为基本,它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用来指称缤纷世界中的单色光。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自、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姚小平1988)这类语素数量不多,在汉语中总其才十几个,但构词能力强,都能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是构成汉语颜色词的主体,我们把这类词称作基色词。如:红、黄、绿、白、黑、青、蓝、灰、紫、棕、褐、橙等。

    这类词表示单纯的颜色,每个词所包含的颜色范畴较宽,一般可以接受程度副词的限制,如很红、太红、非常红等等。

    2.专用词

    还有一类单音节词的颜色词它们多由古汉语保留而来,本义原是带有某种颜色的物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词发展并固定了下来,最后几乎全部成了基色词之外专指带有某种特殊物体颜色的专用颜色词,如:青、粉、黛、绛、绯等等。

    这两类词都可以直接在后面加“的”修饰名词,但是加不加“的”意义都不会改变。如:红的、蓝的、绿的、粉的、灰的、青的等等。

    二、合成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的组合

    由两个单音节颜色词组成表示一种混合的颜色或者对一种颜色的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一般以后面的语素所表示的颜色为主,主要语义体现在后一语素上。如:绛紫、青紫、灰白、紫红、朱红、赤红、粉红、橙黄、棕褐、青绿等等。

    2.借用词

    借用外界某种事物的特有的颜色来描述带有该样事物颜色特征的一类色彩,从而对其色彩给以定性,使其所表示的颜色具有视觉可感性。这一类词在构词的时候,只需要在事物的后面加上“色”字即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颜色词含有“像……那样”的意思。如:亚麻色、栗色、紫罗兰色、巧克力色、小麦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金色、银色等等。

    这类词在使用时一定要和“色”字组成一个复合词,才能描述颜色,否则其指称意义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颜色词的功能。即描述颜色时只能说:亚麻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泥土色,而不能像单纯式的颜色词那样说成亚麻的、咖啡的、茶的、琥珀的、象牙的、泥土的。

    3.名词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名词作为修饰成分,对某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如:杏黄、蜡黄、柠檬黄、草绿、苹果绿、天蓝、湖蓝、孔雀蓝、枣红、血红、藕红、玫瑰红、铁锈红、雪白、漆黑、铁青、沙褐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两个字的颜色词可以单独说,也可以在词的后面加上“色”字,如杏黄、天蓝、枣红、水红、铁青、沙褐,可以单独说,也可以说成杏黄色、天蓝色、枣红色、水红色、铁青色、沙褐色。三个字的颜色词一般都单独说,后面不用加“色”字。

    4.定语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上作为定语修饰而构成的新的颜色词,对该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因为色彩具有三种基本的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所以会产生这种描述色彩属性的颜色词,如:暗红、鲜红、嫩绿、暗绿、浅咖啡色、深麦色、淡茶色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如果定于修饰的颜色是属于第2类合成颜色词,后面必须跟“色”字,才能构成描述颜色的词语。而其他类型复合式颜色词后面可以加“色”字,也可以不加。由于这类颜色词本身已有表示程度的意义了,所以一般不再受其它表示程度意义的词修饰。

    5.新兴颜色词

    目前在手机和汽车行业,为了吸引顾客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颜色词汇,如:沙滩金、梦幻紫、炫酷黑、时尚银等等。

    这些新兴颜色在构造方式上基本上都是偏正式,在音节上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也有少数融人了英文字母,如“Dream紫”等。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更多的是人们赋予某种颜色的抽象表达,所描述的对象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类新兴颜色词能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现代汉语颜色词汇中,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三、重叠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词直接重叠加“的”

    单音节基色词的直接重叠加“的”,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如:红红的、绿绿的、黑黑的、灰灰的、蓝蓝的等等。有的单音节专用词也可以直接重叠,如:青青的、粉粉的,但是不能说黛黛的、绯绯的。

    2.单音节颜色词加叠字

    单音节颜色词后加上叠字构成新的颜色词。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仍然为该单音节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只不过它比单音节颜色词的表达效果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如:白生生、黑黢黢、红彤彤、绿油油等等。

    单音节颜色词构成重叠颜色词之后构成形容词,形容事物的颜色,不再专指某种具体的颜色。

    四、口语和方言中的颜色词

    这一类型的颜色词一般只在日常口语和方言中出现,不作为正式的书面语表达。“红不棱登”、“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究竟描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似乎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定义,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所表示的意思也大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不同的方言区,这一类型颜色词后面的表语气的词缀也不尽相同。常见的词缀有叽叽、溜溜、溜秋、溜丢、滋咧、棱登等等。在使用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颜色词带有贬义,多用来修饰不好或齿于言谈的事物。

    五、总结

    通过以上对于颜色词语构成方式的分析和归纳,可以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如果在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上的规律,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因为对颜色词的构成不清楚而闹出的笑话了。

    参考文献

    [1]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杨漩.谈颜色词的构成及语法特点[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5,(2).

    李兵.浅探颜色词的构成及使用[J].淮阴师专学报,1994,16(4).

    王卉.浅析现代汉语颜色词的构成、分类及特点[J].语文月刊,2005.

    刘峰.主观化、新颖化、形象化:手机颜色命名的特点[J].修辞学习,2005,(5).

    李红印.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