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1篇

1、“破釜沉舟”的历史人物是楚霸王项羽。

2、项羽,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人。“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出自于巨鹿之战,该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也因为这场战役当上了真正的将军,从此威名传遍天下。

(来源:文章屋网 )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2篇

“上下求索”――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他是我国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兼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自始至终都与亲秦派做不懈的斗争。然而,楚怀王却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视忠臣良将为异己。面对昏庸的君主和奸诈的小人,他悲痛欲绝。屈原怎么能受到这世间污秽的沾染呢?于是,那浩荡的汨罗江便成了他永远的归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爱国精神的写照。

“破釜沉舟”――项羽

项羽,战国末期楚国人。青年时,学书、剑,都不成,改学兵法,但也“略知其意,不愿深入钻研”。少怀大志的他,面对秦始皇发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他作战英勇过人,如“利刃新发于硎”。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怀必死之心以一当十与秦军殊死搏斗,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秦政权后,他坐上了诸侯上将军的位置。

可世事难料,上苍给了他“勇”,却未给予他“谋”。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项羽终招致“垓下之围”的悲惨结局。面对美人和宝马,慷慨悲歌,最终自刎于乌江。

只可惜,项羽致死也未能明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鞠躬尽瘁”――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感。”他乐于农事,不思政务,但却被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才出山。孔明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三借荆州、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气周瑜无不体现了孔明之智。正是因为有了孔明的料敌如神,才有了“空城计”的典故。

刘备死后,想让他完成光复汉室的遗愿,但孔明却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外拒曹魏,内争蛮番,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积劳成疾,壮志未酬,死在北伐曹操的军营中。他真正完成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收拾旧河山”――岳飞

岳飞家境清贫,十三岁能文善武,使箭,百发百中;舞枪,枪法高超;作文,字字珠玑。面对金女真族对大宋王朝发动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他毅然去前线。临行前,岳母在他的背上刺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从军后,他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他胸怀韬略,爱华山一战,杀的金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朱仙镇一战,岳家军以七万破金军百万。令金军闻风丧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就是踌躇满志、壮志凌云的岳飞。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3篇

有许多人看过美国励志片《风雨哈佛路》,影片讲述了一个贫民窟家庭的小女儿通过奋斗考上了哈佛的故事。影片中,女主角丽思获得纽约时报奖学金发表感言时说:“我感到庆幸的是,我把所有的安全感都抛在了脑后。”

不难设想,如果当初丽思抱着0.8的心态,安居在那个保证食宿和基本教育的教养院里,那么之后的一切都只是空谈。她能够获得最后梦想中“更好的生活”是由于她达到了那个“1”,没有给自己留丝毫回旋的余地。这是勇气的体现,是破釜沉舟的再版。而回头看看她的好友克里斯,总是想着“还能如何”,自然达不到丽思的成就。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乔布斯身上,刚开始创业时他睡朋友家的地板,每周步行几个钟头去吃一餐教堂免费提供的饭。还有《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带着儿子住公园、睡地铁,生活得提心吊胆。庆幸的是他们都没有奉行0.8的哲学,于是最终让人敬仰,成为他人的偶像,给无数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以动力和希望。

丽思被记者问及“如果可以你想换回什么?”时,她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可以失去这一切,如果可以换回我的家。”这也无疑是影片中的一大泪点。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一开头丽思的母亲因为毒瘾发作,殴打丽思,抢夺一家人的伙食费并破口大骂:“我给了你生命,你该为我做些什么了!”可以说丽思的父母、姐姐、祖父,没有一个长辈曾经照顾、爱护过丽思;然而丽思依然爱着他们,没有抱怨。丽思的脑海里没有那种“爱那些爱我的人”的观念,即使家留给她唯一的快乐回忆只有儿时与母亲玩耍的短暂片段。她毫不保留自己对他们的爱,她在情感上也达到了那个“1”。也许正因为如此,她的感情才显得动人。

其实这个社会不需要0.8的哲学。为自己留后路、留余地是人的内在本能。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社会却是需要一点冲动、一点感性、一点盲目、一点热血的。我们给了世界太多的空白,太多的0.8,于是人类历史有了太多的不完整和遗憾。我们不缺理性的思考,不缺详细的安排,不缺充分保险的B计划,但我们缺少去拼、去闯、去不顾一切破釜沉舟的那0.2;于是大多数人握着手上自以为了不起的成功沾沾自喜时,其实他们拥有的只是那残缺的0.8。

所以,相比日本志贺贡的0.8哲学,我更欣赏中国古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人生态度。只有当每件事都已经尽我所能达到我能做到的“1”时,每件事才能不留遗憾,才能对得起那个认真努力的自己。

(指导老师:陆静)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代汉语基础教学;语言文字;文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7-02

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这段文明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之中,各地民族的语言与文字也在不断地整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汉语以及记录文字。在文学家的笔墨之下,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在语言文字之中,写出了无数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美,成为人们心灵追求的桃花源。而我们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从古代汉语中学到了什么,能掌握多少文言文中蕴含的语言文字技能以及文化知识成为研究中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中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所接受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一方面,能够学会古代汉语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的同学占52%,他们认为古汉语文字语言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它代表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不断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基础知识运用,在阅读中更好的接受文学素养、陶冶情操,使自己人格更加高尚,加强个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学习这些基础知识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另一方面,认为将其作为选修的占44%,他们认为语言文字枯燥乏味尚且难懂,在现代网络社会中没有多大用处;学习起来相当困难,最主要是学了没多大用处,将其做为选修,供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用以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当然,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其可必修,也可为选修,他们觉得仅仅当成爱好和兴趣足矣,没有必要深挖,研究。

我们总结,学生接受古汉语基础知识的程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下的原因从主客观加以分析得到:

主观上来讲,是因为学生自身对古代汉语中文字和语言缺乏足够的兴趣,分离现实与古代之间的联系。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死记硬背的情况比较多。逐渐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不再对其有兴趣。进而出现一种古汉语课堂之上休闲娱乐的情景。

从客观原因上来讲,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待基础知识的程度不够深刻,造成教学的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即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只是出于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教学。

这样一来,如何让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中学文言文变为学生们乐于学习的知识,成为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客观事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我们不能否定。而真正让文言文教学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天地,使得中国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已达到古为今用,追求古今贯穿的大境界。所要运用的必要手段,在于能否驾驭古代汉语中语言和文字等这些基础能力。

在我看来,中国古典文化是古代汉语中语言文字的母体和土壤,语言文字则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作为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文字,文学作品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深厚的文化精髓,社会制度、文化特征、宗教礼俗、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都包蕴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有必要学习文言文,积累丰富的文言知识,否则,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就只能是个口号而没有实际行动,甚至会闹出笑话。

我们从《史记·项羽本纪》中举个简单例子,拿“破釜沉舟”的“釜”来说吧,我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词的引申意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将事情干到底。但对于它的原意,很多学生却不甚清楚,以至于有部分中学生将其解释为:用破斧子把船凿沉。这就是典型的因古代汉语中文字不清晰而导致的错误。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前207年,秦将章邯派秦军主力围攻巨鹿,项羽率楚军前往营救,由于兵力相差悬殊,项羽引兵渡过漳水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结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楚军各个奋勇,无不以一当十,最终大破秦军,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具体分析来看,“釜”, 形声字。从金部,父声。本义:古炊器。敛口圜底,或有二耳。其用于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盛行于汉代。有铁制的,也有铜或陶制的。形状类似于锅。“破釜沉舟”则就是将做饭的炊具砸碎,把渡河的船只凿沉,以示无路可退,后来人们就用“破釜沉舟”来比喻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如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等都同其近义。假如我们具备一定的汉字功底,且知晓它们的来源出处,便会避免以上的笑话,反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精神美。

故我们说,语言文字是思想的酒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由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人类的哲学、文化、科技和历史才得以记载和流传至今。从其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亦可谓民族的面孔以及灵魂。汉字作为美丽的语言文字之一,无论是结构的匀称规则,还是形象的简约奇特,无论是读音的音韵旋律,还是字义的丰富深奥,都有其独特的美感。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结绳记事至今,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

深入来讲,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了汉字的构造方法,那么便可事半功倍了。如上面提到的“釜”为“形”“声”结合的形声字,还有画出来的象形字,用符号表意的指事字,两字并一字的会意字,派生拆来的转注字,同其音借其意的假借字。这些我们都是必须要学习掌握的。

举个例子来说,《郑伯克段于鄢》这片经典文选中,我们分别讨论下古代汉语中的汉字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特点。

“姜氏何厌之有?”这句话中,我们注意到“厌”这个字,我们多理解为“讨厌、厌倦”,如喜新厌旧、不厌其详等其中的“厌”都是这个意思。这句之中“厌”具体分析来,从结构上,可以说其为形声字。厭,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有:“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意为吃饱,后作餍。《论语》中说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苏洵《六国论》也有:“秦之欲无厌。”苏轼《教战守》中说道:“求之者无厌。”这些都表示“厌”乃满足的意思。我们再来看这句话“颖考叔,纯孝也”中“纯”这个字,我们现在经常说专一的意思。例如纯粹、单纯等。另外一层意思为“丝”,在《论语》中,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这里“纯”乃“丝”的意思。详细来讲是说,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绸帽代替用麻织的帽子这样一种作法,但反对在面君时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顽固地坚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礼的规定,而是在他认为的原则问题上坚持己见,不愿作出让步,因跪拜问题涉及“君主之防”的大问题,与戴帽子有根本的区别。那么,从字形结构上来看,其为形声字,从糸(mì),屯声。从“糸”,表示与丝线有关,本意为蚕丝。《说文》上也有,纯,丝也。作为形容词来讲,为纯正、纯粹之意,如“文王之德之纯”意为文王的德行之纯粹,深得民心意味,我们在这能够看出。

再者,我们针对上面两个句式讨论一下古代汉语中语言特点。首先,讨论下宾语前置这个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特殊句式。一般来讲,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要前置;否定句中,有否定副词,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为强调宾语,加重语气,借助助词“之”或“是”使宾语提前,有时构成“唯(惟)……之……”或“唯(惟)……是……”的形式。那么,“姜氏何厌之有?”,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何厌”即为“姜氏有何厌之?”这句属于以此来讽刺姜氏不满,而偏袒共叔段的心理状态。文中也有同类句式,如,“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患”的宾语。“其是之谓乎?”用“之”复指宾语“是”。由此来看,宾语前置可谓古代汉语中极为常用的句式。若是能够识别和理解,则有益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对我们学习古代汉语非常有益处。

而对于“颖考叔,纯孝也”这句话,我们讨论下判断句式。古汉语中,判断句大都是有标志的,我们大致将这种标志概括为四类: 1.以助词“者、也”为标志。 文言句子中有下面的格式,应作判断句考虑。 ⑴“……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其中“者”表提顿,“也”表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等。⑵“……,……也。”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文中所提“制,岩邑也”以及“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僖公四年》中也有“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⑶“……者,……。”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⑷“……者也。”句末连用“者也”,加强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较常见。如:我们学过的“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2.以副词“乃、亦、即、皆、素”等为标志。试看下面几句: 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②此亦妄人也已矣。《孟子·离娄》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记》④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汉书·霍光传》⑤且相如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乃、亦、即、皆、素”只是副词,不是判断动词,它们只起帮助判断的作用。 3.以动词“是、为”作标志。 先秦古汉语判断句中“是”一般不表示判断,大都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如:是可忍,孰不可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汉代以后“是”作判断词渐渐多起来。如: ①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用动词“为”表判断,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4.以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等表否定判断。如: ①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述而》②小惠未遍,民弗(是不会)从也。 另外,有的判断句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那么,我们能够总结出判断句这一常用句式有这么几个作用:1.表示类属关系,如,“滕,小国也。”2.表示等同关系,如,“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3.表示比喻效果,如,“曹公,豺虎也。”4.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某种逻辑关系,如,“夫战,勇气也。”5.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如,“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借用《庖丁解牛》其内涵表达我们所要论证的思想。我们由研究宾语前置及判断句等句式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中语言的构成它自身也是含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只要掌握其用法,不断积累经验,多读多练,那么也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当然,在学习古代汉语时也会游刃有余,既帮助我们掌握基础知识,也使我们学习到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

从上面来看,古代汉语作品中包含了作者超乎寻常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准确的理解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诠释作品的思想内容,无疑会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消除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和文本进行交流、沟通的障碍。反之,若对作品的语言文字一知半解或者理解的不够准确,在似是而非的模糊感中则可能消解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所以说,坚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可以促进和拓宽对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的理解空间,使得古代汉语课堂特色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 王力等.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修订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刘 倩.论古代汉语课程的基础性作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

[4] 韩兆琦译注.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6.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5篇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源于日常交际,同时也服务于日常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功能,它是为了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表达策略。在英语交际中,委婉语被广泛地运用,掌握一些委婉语的表达、熟悉其使用的场合,有益于我们的英语学习与日常交际。

我们使用委婉语经常是出于以下原因:

1.“避讳”,避免刺激,给人以安慰。

虽然各国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但在各国文化中还是有些话题是“讳言”,这一点直接就体现在语言的表达上。英语的这种“讳言”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那时科学尚不发达,许多当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神秘力量,人们都把它寄托在神的身上,而由此产生了一些语言表达共通的“雷区”,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语言的禁忌。凡涉及这一类话题,交流中人们逐渐学会了用其他隐讳的说法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不管哪种文化,人们普遍忌讳的词之一就是“死”。当人们不得不提到它时,往往使用一些比较委婉、不那么刺耳的说法来代替。于是,出现大量关于死的委婉语。比如:to go to the heaven (上天堂去了),to go to a better world (到极乐世界去了),to go to another world (到另一个世界去了),to pay one’s debt to nature (向大自然还债了);to pass away (去世了),to be gone (走了),to breathe one’s last (咽气了) 等等。死,对人们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事情,用委婉语在陈述这一事实时多数用了比喻的手段,表达了人们的良好愿望,要去天堂,要去极乐世界。另外,认为死是一种解脱,受完了罪还完了债,一切就了结了

2.“礼貌”,消除粗俗,给人以文雅。

在日常交往中,特别是双方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为了出于一种礼貌,会用一些模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双方的尴尬。这种委婉表达既表达出了说话者的立场观点,又不会让对方觉得难堪。比如:年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对老年人和妇女而言。在美国,人们认为old (老) 是useless (不中用) 的代名词,因为人老了,他们的职业生涯结束了,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由此生出很多好听的委婉语:老年人被称为高级市民 (senior citizens)、年长者 (the elderly)、the mature (成熟),用来指代老。甚至一些美国人,尤其是妇女对中年(mid-aged) 这样的字眼也很反感,于是,诸如处在某个年龄阶段of a certain age的表达也就应运而生。再如,美国人忌肥胖身材,但皮包骨也令人烦恼。所以说到人瘦,人们忌用骨瘦嶙峋或皮包骨头 (skinny),而说身材苗条 (slim or slender)。说到生理有缺陷者,人们忌说瘸(crippled)、瞎 (blind)、聋 (deaf)、哑 (dumb),而是统称他们为残疾人 (the handicapped or disabled)。说到相貌,人们忌用丑陋、难看 (ugly),而说长相一般 (plain-looking or ordinary looking)。

3.隐饰,摒弃陈腐,给人以新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日新月异,很多新情况、新形势也在不断涌现。使用委婉语的动机已不单纯是避讳或照顾听者或读者的感情,而往往是为了达到说话者自身难以告人、无法直言的目的。因此在政治事务中,多借用委婉语来混淆视听,歪曲真相,掩盖某些事情的本质。例如把invasion (侵略) 叫involvement (进入) 或military action (军事行动)。把战争中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叫做transfer of population (人口转移)。空袭利比亚为surgical strikes (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这类拐弯抹角、歪曲事实真相的委婉语的使用掩盖了战争的残酷性并为侵略战争提供合法的理由。在经济领域委婉语也比比皆是,如英语中把economic crisis (经济危机) 说成depression (萧条) 或recession (衰退)。英语里看不到穷国poor nations,有的只是backward nations (滞后国家),underdeveloped nations (欠发达国家),developing nations (发展中国家) 和emerging nations (新兴国家)。总之,英语委婉语在实际交际中起的是一种剂的作用。

中学生还应该了解一些社会生活方面常用的委婉语。

1.与职业、行业有关的委婉语

现在服务性行业常用industry来代替trade。如:the tourist industry旅游业、the hotel industry旅馆业、the clothing industry服装业、the garbage industry垃圾清运业、the woman’s beauty industry美容业、the motor vehicle industry摩托车行业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常冠以engineer来代替worker,像pipe engineer实际上就是plumber管道工,sanitary engineer是garbage collector或dustman清洁工,packing engineer是porter搬运工,dwelling engineer是保姆等等。

2.与日常生活、行为有关的委婉语

生活中我们常用wash one’s hands (洗洗手),relieve oneself (让自己轻松一下),get some fresh air (去呼吸点新鲜空气),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 (应付本能之需)等来表示“大小便”。 汉语中有“拮据”、“手头紧”、“囊中羞涩”表示贫困,英语中表示贫困的委婉语有: badly off (短缺的)、less well off (不太宽裕的)、indigent (缺少钱物的)、down on one’s luck (时运不济)、hard up for money (缺钱)、in difficulty (处于困境)。

3.与疾病委婉语

委婉语中常用法文、拉丁文和希腊文代替粗俗的英语本族语。如stomach 这个法文词在16世纪中期取代粗俗的belly (本义为袋子),所以凡是有关肚子的疾病皆委婉地说成stomach ache (胃痛),stomach awareness (恶心),stomach disorder (呕吐)。再如 trouble本义为“烦恼”,是对疾病的淡化,如:children’s trouble (儿科病),eye trouble (眼疾),kidney trouble (肾炎),liver trouble (肝病);用incurable illness (不治之症),long illness (久病),moonchild (月宫之儿) 等来指cancer.

巩固练习:把下列短语翻译成中文

1. character line 2. powder room 3. in the family way 4. appearance engineer 5. ground operation

参考答案:1. 皱纹 2. 上厕所 3. 怀孕 4. 美容师 5. 地面攻击

二、典故引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画蛇添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词来形容特定场合的某些事情。而这些词后面都蕴藏着有影响、有意义的人物和事情。这人物和事件就是典故。英语中也有大量口头流传和文字记载的典故。例如:

1.to burn one’s boats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源自凯撒大军乘船渡过卢比孔河后烧掉船只,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能后退的故事。现在此语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中破釜沉舟一样的意思。

2.as cool as a cucumber 冷静、沉着

这个是与生活用品有关的俗语。美国人喜欢吃沙拉,而黄瓜是沙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黄瓜给人一种清爽凉快的感觉。而且在西方巫术里黄瓜可以唤醒被魔法作用沉睡的人。所以这个典故通常用来描述人们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冷静 (calm),从容不迫的,泰然处之。

3.birds of a fea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源自谚语“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指代“同一伙人、一丘之貉”。

巩固练习:结合教材M11U4 Grammar& usage,把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

1.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2. It’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

3. I had never thought that I would open Pandora’s box when I accepted the task.

4. We should hold on and never give up, for I believe the path to glory is always rugged.

参考答案:

1. 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2. 覆水难收。

3. 当我接受此任务时,压根儿没想到会因此麻烦不断。

相关期刊更多

化工进展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黎明化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