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42岁)。结果:呈圆形或椭圆形70例,边界较清楚58例;有假包膜41例;平扫密度呈较均匀稍低密度54例。50例(82%)肿瘤呈重度强化,5例(8%)呈中度强化,6(10%)例呈轻度强化。53例(87%)强化不均匀。4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6例(88%)的病灶强化呈“快进快退”表现。CT分期准确率为95%。结论:螺旋CT可有效帮助肾癌的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

[关键词]肾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动态增强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28-02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75%-85%[1]。CT是目前肾脏病变影像诊断的首先方法之一,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等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分析7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以期探讨CT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材料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搜集1997年5月~2007年4月共76例肾细胞癌,其中男53例,女23例,年龄20-82岁,平均42岁。左肾35例,右肾41例。透明细胞癌61例,乳头状癌4例,混合型8例,肉瘤样癌3例。肉眼血尿12例,腹部肿块5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47例。

1.2CT检查方法:41例行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20例行平扫加实质期增强扫描。15例仅行平扫。造影剂使用优维显。使用高压注射器将优维显90~120ml自肘静脉注入,速率3ml/s,动态增强扫描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后25s、75s及220s三期进行图像采集。检查前均服500~1000ml的水充盈胃肠道。

2结果

2.1CT表现:

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70例,形态不规则6例;最大径1.2cm~13.0cm,平均4.1cm;部分突出肾轮廓外61例,位于肾实质内12例,靠近肾窦3例;边界较清楚58例,不清18例;有假包膜41例;密度呈较均匀稍低密度54例,等密度8例,混杂密度6例,其中钙化者3例,较均匀高密度2例,6例呈囊性。

2.2增强特点:61例行增强扫描,其中50例(82%)肿瘤呈重度强化,5例(8%)呈中度强化,6(10%)例呈轻度强化。53例(87%)强化不均匀。4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36例(88%)的病灶强化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显著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明显减低。

2.3肿瘤CT及临床分期(TNM分期):

CT分期:I期49例(64%);II期11例(14%);III期10例(13%);IV期6例(8%)。临床分期:I期53例(70%);II期8例(10.5%);III期9例(12%);IV期6例(8%)。本组CT分期准确率为95%(72/76)。病理上:局限于肾内53例(70%);突破肾包膜侵犯肾周筋膜9例(12%),其中1例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静脉瘤栓;侵犯腰大肌及肾周筋膜外结构4例(5%),3例伴肾门或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伴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肾盂受侵5例(6.5%);1例单纯肾静脉癌栓(1%);远处转移(肺转移)2例(3%)。

3讨论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是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方法。随着现代断层影像医学(CT、MRI及超声)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肾脏肿物已经越来越多的被捡出。这些病变的进一步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中部分病变可能是早期肾恶性肿瘤[2]。由于目前肾癌在治疗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均不敏感,所以早期发现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影像诊断医师对肾癌的诊断必须有个全面的认识。肾癌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超声、CT及MRI,肾癌的超声回声复杂多样[3],MRI由于其费用高不普及而限制了两者的应用价值。而螺旋CT价格适中,又具有扫描速度快的优点,其增强扫描可反映肾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螺旋CT成为目前肾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3.1CT平扫特点:肾癌CT平扫时多表现为等或低密度,圆形或椭圆形,较大时多呈不规则形,常使肾的外形扩大或局部隆起。部分肾癌有假包膜,使病灶边界较为清楚,我们这组54%的病例出现假包膜。部分病灶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癌灶内可囊变,出血、坏死、钙化。

3.2增强扫描特点:肾细胞癌血供丰富,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反映肾癌的血供,对其诊断具有较高价值。郭燕等[4]认为肾癌皮质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呈“快进快退”表现,这一强化形式有定性意义。我们这组41病例进行了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三期动态增强研究,病灶强化表现及特点与上述文献相符,88%的病例呈“快进快退”表现,即皮质期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部分强化程度与正常肾皮质相仿,而实质期与排泄期肿瘤强化程度快速减低,与正常肾实质之间反差明显。对肾癌的CT诊断,应该进行三期动态扫描,皮质期易于显示肿瘤组织的供血程度,实质期能较好显示正常组织与瘤灶的密度对比,有利于确定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排泄期利于显示集合系统受侵情况及静脉血栓等,对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意义。

肾细胞癌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培养的正常肾细胞株和肾癌细胞株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 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蛋白质芯片(SELDI-TOF-MS)技术检测了常规体外培养的正常肾细胞株(HK-2)和肾癌细胞株(786-0)。两种细胞株均用IMAC3(固定金属亲和)和WCX2(弱阳离子交换)两种芯片检测。采用PBSII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Ciphergen proteinchip3.1软件采集数据,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两种细胞株的蛋白差异。结果 SELDI-TOF-MS技术检测发现体外培养的肾癌细胞株与正常肾细胞株的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共有15个蛋白质水平发生变化。IMAC3芯片发现差异峰6个,WCX2芯片发现差异峰9个。结论肾癌细胞株与正常肾细胞株之间的蛋白质谱表达有差异蛋白。

关键词 肾癌;发病机制;蛋白质组学;SELDI

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全世界肾癌的发病率每年增加2%,每年死于肾癌者近100000例。在我国肾癌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居泌尿系肿瘤第二位,近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威胁人民健康的最重要肿瘤之一,同时也是成人肾脏最常见的恶性实体瘤。约50%的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属晚期,约40%的患者术后转移或复发,转移性肾癌预后较差,平均存活时间小于1年,3年存活率低于5%。但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类威胁如此之大的疾病,我们对其发病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目前国内外对肾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大都是在基因水平,但基因的功能活动要靠蛋白质来体现。由于存在转录后剪切和翻译后的修饰加工,使得基因组DNA或mRNA的水平并不完全代表蛋白质的水平,也就是说基因的种类和数目不等于mRNA的种类和数目,mRNA的种类和数目也不等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因此,要对生物功能的执行者一蛋白质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水平来探讨肿瘤组织或细胞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及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阐明其癌变的本质。本文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体外培养的正常肾细胞株和肾癌细胞株进行了蛋白质差异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发现了一系列差异蛋白,从而为在蛋白质水平上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靶位的寻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及芯片 HPLC水,乙氰,尿素,Tris-cL,HEPES,CHAPS,TritonX-100,SPA,三氟乙酸均购自Sigma公司;蛋白质芯片(IMAC3,WCX2)购自Ciphergen公司;PRMI1640购自GIBCO公司;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公司。

1.2细胞来源 肾癌786-0细胞株购自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正常肾细胞株HK-2由青岛大学分子生物实验室提供。

1.3细胞的培养

1.3.1肾癌786-0细胞株的培养 在长满肾癌786-0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0.25%的胰酶消化液,37℃CO2孵箱中孵育2分钟,倒掉消化液,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PBMI1640培养液反复吹打,1:2传代。置于5%CO2,37℃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

1.3.2正常肾HK-2细胞株的培养 在长满肾HK-2细胞的培养瓶中加入0.25%的胰酶消化液,37℃CO2孵箱中孵育4分钟,倒掉消化液,加入含15%胎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液反复吹打,1:2传代。置于5%CO2,37℃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

1.4细胞蛋白质的制备 细胞传代第二天,细胞生长旺盛,约占培养瓶80%。应用无菌刮刀刮取细胞,用预冷的PBS洗3遍,细胞计数。加入裂解液(8MUrea,4%CHAPS,40mM Tris-HCLPH7.4)按200μl/5.0×106个细胞加入。4℃剧烈震荡30分,14000nmp离心30分。上清采用蛋白核酸分析仪测定蛋白浓度,加入裂解液调节至所有样品浓度为2mg/ml,上清分装-86℃冰箱保存备用。分别采用IMAC3和WCX2芯片检测,每个样品至少在两个以上的同种芯片上检测。以排除同一种芯片之间的组间差异。

1.5 IMAC3蛋白芯片的实验步骤 a.将芯片装入蛋白工作平台,每孔加入5μl100mM硫酸铜,温盒内孵育15分钟,不要使芯片在空气中干燥b.重复上述操作一次。c.用流动的去离子水清洗芯片10秒以移去过多的铜。d.用大量的50Mm,PH4.0的醋酸钠.清洗芯片。e.再用流动的去离子水清洗一次。f.每孔加入5μl缓冲液(PBS中含250mM氯化钠和0.1%Triton X-100)。震荡孵育5分钟。g.将蛋白芯片放入蛋白工作平台,每孔加入200μl缓冲液。剧烈震荡,室温孵育5分钟。h.弃去缓冲液,每孔立即加入50μl:2稀释于缓冲液中的样品(蛋白终浓度1mg/m1)震荡孵育1小时。I.弃去样品,每孔加入200μl缓冲液洗涤2次,每次5分钟。j.每孔加入200μl水洗涤,立刻甩干。k.从蛋白工作平台中取出蛋白芯片,空气中干燥。1.每孔加入0.5μlSPA,重复一次。m.干燥后用蛋白质飞行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1.6 WCX2蛋白芯片的实验步骤 a.将芯片装入蛋白工作平台,每孔加入200μl缓冲液(50Mm NaAc,PH4.0),置于震荡器,室温孵育5分钟。b.重复上述操作一次。c.每孔中加入50μl 1:2稀释于缓冲液中的样品,剧烈震荡,孵育1小时。d.弃掉样品,每孔用200μl结合缓冲液洗涤2次,每次5分钟。e.弃去孔中液体,每孔加入200μl水洗涤,立刻甩干。f.从蛋白工作平台中取出蛋白芯片,空气中干燥。g.每孔加入0.5μlSPA,重复一次。h.干燥后用蛋白质飞行质谱仪进行质谱分析。

1.7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 蛋白质芯片采用PBSⅡC型读取数据,仪器用标准多肽校正,系统的质量偏差为0.1%。检测芯片时参数设置如下:激光强度210。检测敏感度10,优化分子质量范围为2000~10000Da,最高分子量为50000 Da,采用Cipher-gen proteinchip 3.1版本的分析软件自动采集数据,然后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分析样本细胞的蛋白质谱差异。两个蛋白峰比较时,差异蛋白定义为蛋白峰强度相差1倍以上。根据差异蛋白的分子量及等电点(WCX2芯片捕获的蛋白PI>4),在Swiss蛋白数据库中搜索,以鉴定差异蛋白。

2 结果

2.1 WCX2蛋白芯片上肾癌细胞株和正常肾细胞株的蛋白质图谱 在相对分子量2000~30000Da的范围内,WCX2蛋白芯片

上共捕获82个蛋白峰,其中以4940和7820Da两个共有的蛋白质峰作为内参照来判断其他蛋白质的分子量。

WCX蛋白芯片上HK-2和786-0细胞株的蛋白质图谱(纵坐标为蛋白质峰强度,横坐标为蛋白质荷质比)

2.2IMAC3蛋白芯片上肾癌细胞株和正常肾细胞株的蛋白质图谱 在相对分子量2000~30000Da的范围内,IMAC3蛋白芯片上共捕获65个蛋白峰,其中以2662和7580Da两个共有的蛋白质峰作为内参照来判断其他蛋白质的分子量。

IMAC3蛋白芯片上HK-2和786-0细胞株的蛋白质图谱(纵坐标为蛋白质峰强度,横坐标为蛋白质荷质比)

a.11611.O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b.5486.0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

WCX蛋白芯片发现的差异蛋白峰

a.5751.0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b.15938.0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

IMAC3蛋白芯片发现的差异蛋白峰

2.3肾癌细胞株和正常肾细胞株之间稳定存在的蛋白质表达差异 在WCX2蛋白芯片上捕获的82个蛋白峰中,发现正常肾细胞株和肾癌细胞株之间的差异峰共9个,其中5486,7518,9320;11611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而5056,6282,8982,11030,12782Da在肾癌细胞株中低表达。

在IMAC3蛋白芯片上捕获的65个蛋白峰中,发现正常肾细胞株和肾癌细胞株之间的差异峰共6个,其中5751,8392,15938Da在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而8102,10261,15827Da在肾癌细胞株中低表达。

2.4蛋白鉴定 将发现的差异蛋白峰在Swiss蛋白数据库中搜索(),发现WCX2芯片上11611Da蛋白峰与血清淀粉样SAA-1(serum amyloid alpha,MW11682)蛋白相符。其他的差异峰在数据库中没有发现与之相配的蛋白,可能为新的蛋白质。

3 讨论

肾癌的发生是在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由多基因参与,经过多步骤、多阶段复杂的生物学演变过程而形成的疾病,是多基因、多阶段、多因子的动力学过程。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动下,人们从基因水平对肾癌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先后发现了癌基因、抑癌基因等诸多肾癌相关基因。但是基因的功能活动最终要靠蛋白质来体现,由于翻译后的修饰、蛋白运输过程等原因常使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质表达的种类和数量并非一一对应,因此,即使我们了解了相关的基因,我们也没有办法全面了解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从组织增生产生原位癌到发生癌变,在分子水平上有不同的功能性蛋白质参与,并且功能性蛋白质很可能在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共同表达,因此,目前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检测蛋白质谱的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机理。

SELDI-TOF-MS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种全新的技术平台,其弥补了传统二维电泳对低丰度、低溶解度、极端等电点值、极大(相对分子量>200000)和极小(相对分子量

肾癌细胞是由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变而来,那么肾癌细胞所表达的蛋白质必然与其起源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所相同也有所差异。它可能含有一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所没有的某些特异蛋白质或缺少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所具有的某些特异蛋白质,也可能二者具有相同的蛋白质,仅是由于在表达水平或翻译后修饰加工上存在差别。而这些差异蛋白既可作为肾癌的药物开发的靶点,又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肾癌的诊断,尤其在研究肾癌的发病机理方面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的肾癌细胞株和正常肾细胞株进行蛋白质差异分析,虽然不能完全反映体内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物学活性,但它具有成分单一,均质性好,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的优点,同时可避免由于组织或血液细胞成分复杂和异质性高所引起的结果不真实和不可靠。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细胞株具有实验重复性好,敏感性高的优点。肾脏作为人体内的代谢器官,在发生癌变的过程中,肾癌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必然要分泌入血形成血清中的蛋白质,也必然要有部分通过尿液而排出。所以,目前许多研究者对肾癌患者的尿液、血液和癌组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发现了许多有意义的蛋白质。本实验在IMAC3蛋白芯片上发现的肾癌细胞株中高表达的5751Da差异蛋白峰与张杰等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肾癌组织的研究中发现的蛋白质峰5750.4Da可能为同一蛋白,此蛋白可能为肾癌的特异性蛋白,对于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和肾癌的靶细胞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外,国内外学者还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肾癌患者的血液和尿液进行了差异蛋白表达分析,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蛋白质峰,但未发现与本实验有相同的蛋白质峰,这可能是由于样本的选择所造成,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SAA是由同基因编码的一组多形性蛋白,代表一个相对分子量为12000的家族。其主要由肝细胞产生,且广泛存在与各种脊椎动物中。SAA家族包含急性期SAA(A-SAA)和结构性

SAA(C-SAA)。而SAA-1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A-SAA且决定总SAA的价值。目前研究发现SAA在肺癌,卵巢癌等肿瘤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肾癌方面,Jonathan Tolson等应用SELDI-TOF-MS技术对肾癌患者的血液进行研究发现,SAA在肾癌患者的血清中表达也增高,而且随着病情的恶化,SAA的表达水平也随之增高。因此,SAA可能与肾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且其可作为肾癌病情发展的检测和药物治疗的靶向。我们发现的11611Da蛋白峰很可能是SAA-1,但这只是从分子量的角度来看,要真正的鉴定还需要对蛋白进行纯化、分离后应用串联质谱分析或肽指纹分析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肾细胞癌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培养肾癌干细胞球,研究其表面分子特性。方法: 肾癌细胞悬浮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球,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及CD34的表达。结果: 悬浮培养2天后出现肾癌干细胞球,培养7天后干细胞球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表达CD133+CD34-细胞约占(8.33±1.26)%,对照肾癌细胞组表达CD133+CD34-细胞只占(1.24±0.36)%;干细胞球通过含10%胎牛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又恢复原来的生长特点。结论: 利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得到的肾癌干细胞球高表达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CD133。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肾癌; 细胞培养; CD133; CD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ultivate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stem cells in serum free medium(SFM) with the method of suspension culture and to research their property of surface molecules on the cells.Methods: RCC cells were collected and dissociated in to single ones, then they were seeded in SFM containing EGF and bFGF. Seven days later the expression of CD133 and CD34 in cells from SFM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RCC stem cells spheres were appeared after RCC cells had been cultured two days in SFM ; Seven days later, more spheres came out . Then collected and detected them by flow cytometry. We found that about(1.24±0.36)%CD133+CD34-cells were in normal OSRC2 cell line, while it reached to (8.33±1.26)% after cultivating in SFM for 7 days. After the cell spheres were recultivated in SSM, CD133+CD34-cells became less and close to before. Conclusion: RCC stem cells spheres enriched from RCC cells by SFM had higher expression of CD133.

[Key words] tumor stem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RCC); cell culture; CD133; CD34

肿瘤干细胞的鉴定主要利用细胞特异表面标志及侧群(side population, SP)检测。目前已相继从白血病、乳腺癌、脑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组织中得到了相应的肿瘤干细胞。本文旨在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肾癌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133,CD34的表达,明确肾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CO2培养箱(上海力康)、流式细胞分析仪(BD公司)、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Anke TDL5A离心机(上海安亭);肾癌细胞株OSRC2(上海中科院细胞库);DMEM高糖培养液(GBICO)、F12培养液(GBICO)、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bFGF(Prospec)、EGF(Prospec)、antiCD133PE(eBioscience)、antiCD34-FITC (Sigma)。

1.2 方 法

1.2.1 肾癌干细胞球的培养 取对数生长期的肾癌细胞OSRC2,用0.25%的胰酶消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由梭形变为圆形时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终止消化;收集细胞,1 500 r/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PBS漂洗1次,重新悬浮于预先配好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含EGF 20 μg/L, bFGF 20 μg/L);以终浓度2×105活细胞/ ml接种于75 cm2底面积培养瓶,在37℃,5%CO2培养箱进行悬浮培养,隔日换液;同时以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作为阴性对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

1.2.2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及CD34的表达 收集无血清培养7天的肾癌细胞球,1 5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用0.25%的胰酶将其消化成单细胞;1 5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弃去上清,PBS漂洗3次;加入PE标记的antiCD133,FITC标记的antiCD34各20 μl,室温避光孵育20 min后PBS漂洗1次,用抗鼠IgG1作同型对照进行流式细胞分析。同时收集阴性对照细胞进行流式分析。

1.2.3 肾癌干细胞球的分化培养 收集无血清培养7天的肾癌细胞球,重悬于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接种于25 cm2底面积培养瓶,37℃,5% CO2培养箱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CD133及CD34的表达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

2 结 果

2.1 肾癌干细胞球培养生长过程观察

肾癌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后可见细胞呈圆形悬浮于培养液;10 h后大部分细胞沉于瓶底,并有部分贴壁生长,仍有少量细胞悬浮;2 d后可见有细胞球的生成,每个细胞球大约有3~8个细胞,呈圆形,规则无突起,折光性较强;7 d后,细胞球明显增多,体积增大,致密,为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图1)。对照组细胞则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均匀散布于瓶底,没有细胞球的生成(图2)。

2.2 肾癌干细胞球CD133及CD34的表达情况

通过流式细胞分析可见悬浮培养的肾癌干细胞球中CD133高表达、CD34几乎不表达,存在(8.33±1.26)%的CD133+CD34-细胞(图3),而正常培养的肾癌细胞只有(1.24±0.36)% (图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71,P

2.3 肾癌干细胞球的分化过程观察

肾癌干细胞球悬浮于有血清培养液2天后可见致密的细胞球疏松分散,贴于瓶底,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生长特点基本同无血清悬浮培养前相同,CD133及CD34表达情况也基本与阴性对照相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

3 讨 论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3%左右,在泌尿系统肿瘤中占有重要地位[1,2]。但对于肾癌的病因、病理机理尚不清楚。近年来干细胞理论的发展,对肿瘤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本实验试图通过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得到肾癌干细胞,从而来研究肾癌的病因及机理。

该实验中我们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培养肾癌细胞,2天后发现有细胞球的生成,7天后细胞球明显增多,并且体积增大,这些细胞球理论上是由肾癌干细胞单克隆增殖形成的肾癌干细胞球[3-6]。流式细胞分析得到的细胞球,发现有(8.33±1.26)%CD133+CD34-细胞,而阴性对照只有(1.24±0.36)%。CD34自发现以来一直作为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它无种属特异性,选择性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CD133是一种跨膜蛋白,属于Prominin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ku,1997年Miraglia等[7]将其作为新的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提出。CD133主要表达于成人、胎儿骨髓,脐血,胎肝等造血组织的CD34+细胞亚群上,代表比CD34+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亚群。近年来发现CD133作为肿瘤干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物之一,已成为乳腺癌、脑胶质瘤、前列腺癌、肝癌、结肠癌、喉癌等实体瘤中肿瘤干细胞典型的分子标记,已经得到证实。Bussolati等[8]从正常成人肾脏皮质取材用免疫磁珠分选法首次分离到一种CD133+细胞,该细胞表达胚胎肾脏标志PAX2而不表达造血系统标志CD34和CD45,具有向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分化的特点,提示这种肾源性CD133+细胞可能是肾脏干细胞。翟羽佳等[9]实验中亦证实肾透明细胞癌中存在少数CD133+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而我们通过无血清培养得到了富含CD133+CD34-细胞的干细胞球,它们高表达CD133,理论上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肾癌细胞,即肾癌干细胞。这进一步证实了CD133在实体瘤干细胞的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为筛选干细胞的独立因素。CD34作为造血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在这一细胞亚群几乎不表达,说明CD34尚不能作为分选鉴定肾癌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

我们把培养出来的细胞球重新在常规培养基中培养时,肾癌干细胞球悬浮于有血清的培养液2天后可见致密的细胞球疏松分散,有成团的细胞簇呈岛状贴于瓶底,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生长特点基本同无血清悬浮培养前相同。这说明促进细胞增殖保持分化的特殊条件去除时,将导致干细胞大量分化,数量减少;同时也提示普通的血清诱导分化环境可能不足以使RCC干细胞发生“终末分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回复其干细胞特性。

肿瘤干细胞理论发展到今天尚不完善,用来分离鉴定肾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尚需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以便进一步研究肾癌干细胞的生长分化特性,从而来研究肾癌的病因及机理。本实验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的方法成功得到富含干细胞特性的肾癌干细胞球,通过研究发现CD34尚不能作为分离肾癌干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是肿瘤干细胞理论的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 Patrik CW, Alan BR. Campbell′s urology[M].7th ed.Volume 3.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1:2292-2293.

[2]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89-891.

[3] Siapati EK, Bigger BW, Kashofer K, et al. Murine leukemia following irradiation conditioning for transplantation of lentivirallymodifie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J].Eur J Haematol,2007,78(4):303-313.

[4] Stupp R, Hegi ME. Targeting braintumor stem cells[J]. Nat Biotechnol,2007,25(2):193-194.

[5] Singh SK, Dirks PB. Brain tumor stem cells: identification and concepts[J].Neurosurg Clin N Am,2007,18(1):31-38.

[6] Calabrese C, Poppleton H, Kocak M, et a1.A perivascular niche for brain tumor stem cells[J].Cancer Cell,2007,11(1):69-82.

[7] Miraglia S,Godfrey W,Yin AH,et al.A novel fivetransmembranc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antigen: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and molecular cloning[J].Blood, 1997, 90(12):5013-5021.

肾细胞癌范文第4篇

马建辉副教授今年39岁。1983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近20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和医学界的前人与后人一起,始终不懈地探索着癌症的秘密。由于他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并多次在全国肿瘤会议和专业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使他成为肿瘤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泌尿外科副主任、协和医科大学副教授。

对于“人类到底能不能战胜癌症”的提问,马教授的回答颇具一定的哲理:“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迫于癌症对人类生命的残酷无情而发出的一种呼吁,这同样使医生感到不安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绝望中努力去和癌症进行顽强的抗争,这不但考验着患者,也同样考验着医生。让人感到慰藉的是,人类在抗癌斗争中,确实已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像早年的‘不治之症’天花、结核一样,人们今天再谈起这两种病,从防到治,会拿出许多有效的方法对付当年让人色变的疾病。当然,人类在抗癌的斗争中,仍举步维艰,还在无奈地看着许多人的生命被癌症夺去。但从我们战胜天花、结核的历史上,也可以预测到将来战胜癌症的可能。”

“听说你在应用Tak细胞治疗肾癌方面颇有一定的建树,你能否向我们的读者和患者介绍一下Tak细胞的知识?”

马教授回答说,在癌症治疗中,现代生物疗法是继手术疗法及放疗和化疗疗法后的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引起了国内外肿瘤学者的极大关注,同时也给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1985年,美国有关医学专家首先报道了应用Tak细胞加白细胞介素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近十几年,国内外用此方法治癌的临床报道较多,有效率在25%左右,主要是对恶性黑色素瘤及肾癌疗效明显。但此方法有一定毒副作用,且其对多数癌症疗效不佳及其昂贵的治疗费用等问题还有待解决。为此,我和协和医科大学的陈毓仙教授开始了应用Tak细胞治疗肾癌的尝试,也就是用白细胞分离机从患者或患者亲属的血液中提取出具有杀伤能力的单核细胞,放在含有白细胞介素―Ⅱ的细胞培养液中培养繁殖,使之成为具有杀瘤能力的杀瘤细胞;随后切除患者的患肾,从新鲜瘤组织中分离出肾癌细胞,经高渗处理方法使瘤细胞破碎,从中提取肾癌细胞可溶性抗原加入培养液中,使杀癌细胞具有识别该患者癌细胞的能力;另在培养液中加入抗CD3单克隆抗体以加快体外培养的杀癌细胞增殖速度,这个培养系统产生的激活杀伤细胞,称其为Tak细胞。

肾细胞癌范文第5篇

肾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因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及较好的预后,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分类将其作为肾细胞癌的一种新类型独立分出,约占肾肿瘤的2%~5%。尽管其有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但由于术前对其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率高。笔者回顾性复习了本院2001―2007年期间资料基本完整的9例CRCC病例,对其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以提高放射科医师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5.4岁。3例以患侧腰背酸痛或尿频尿急等为首发症状,6例为体检或非相关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其中l例有腰背酸痛症状)。病程(为出现相关症状或体检发现肿块到手术切除病灶之间的时间)由10d-3年不等,平均5.6个月(若除去一名病程3年的患者,则平均病程为1,8个月)。本组既往除1例有高血压病史外,余无异常。体检中发现患侧肾区叩痛1例,患侧肋下轻触痛1例,触及右中腹质硬肿块1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3例尿RBC+,尿脱落细胞检查均未见异形细胞,肾功能异常1例,5例行肾脏动态显像(GFR)患者中,正常者1例,双肾均轻或中度下降者3例,患侧中度下降而健侧轻度下降者1例,1例患者行健侧肾穿示:肾小球轻微病变。9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包括患侧肾脏及部分段输尿管、肾周脂肪囊及Gerota筋膜、自膈肌脚至腹主动脉分叉间的区域淋巴结),其中2例并肾上腺摘除,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未行化、放疗及相关免疫治疗。

1.2 仪器和方法

1.2.1 B超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HP Image Point或ATL HDI 5000型,探头频率3-3.5 MHz。按常规方法检查肾脏。超声征象记录包括: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和回声以及CDPI表现,肿块中心有无出血坏死、钙化,有无静脉内癌栓、肾门淋巴结肿大。

1.2.2 CT 6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GE Lightspeed 16及GE Hightspeed 4),除例行平扫和髓质期增强扫描外,其余例均行平扫、皮质期及髓质期动态增强扫描。扫描前常规口服清水500~1000 ml,60 min后先行CT平扫。后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MCT plus,Medmd,Pittsburgh,EDU 700)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80~100ml(300 mg L/ml),注射流率为1.8-3 mL/s,延迟35-45 s行皮质期扫描,70~90S行髓质期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20~280 mAs,螺距1.5或1,扫描范围自膈顶至髂骨翼水平(包括全肾)。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9例病理诊断均为:肾嫌色细胞癌。其中8例为单发病灶(其中1例伴对侧肾门区巨大囊肿),1例伴同侧肝转移。肿瘤细胞呈多角形或圆形,胞质丰富,淡红染色或嗜酸性,内可见絮状物,部分可见空泡结构,胞膜界限清楚;细胞核小,圆形或多角形,居于中央或偏位,核周空晕,瘤细胞排列呈巢状、片状或腺管状,其间有间质。Hale胶体铁染色例不同程度阳性。免疫组化染色EMA于4例肿瘤细胞上有阳性表达。

2.2 影像学表现

2.2.1 B超 肿物直径平均3.4cm。4例病灶位于右肾实质,3例呈等回声,1例呈低回声,回声欠均匀,均位于肾中部并突出肾包膜。2例病灶位于左肾实质,1例位于肾中部,1例为位于肾中下部。回声均为低回声,其中2例内回声不均匀,近中心部见不规则透声差的无回声。CDFI:3例肿块外周部见少量血流信号,测其频谱为动脉血流,R10.72。1例病灶位于左肾孟肾盏,该病例所见:整个肾盂肾盏内充满低回声,似云雾状,近下极肾盂内见粗大的环样钙化。该患者以无痛肉眼血尿就诊,超声误诊为肾结核。本组6例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均未发现瘤栓,肾门淋巴结未见肿大。

2.2.2 CT表现 6例CT检查中,7个病灶平扫密度均匀,其中5个表现为等密度,1个表现为稍高密度;另外1个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3个病灶中出现钙化。6例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在皮质期均有强化,强化程度均高于髓质,2例明显高于髓质,但均低于皮质,1例稍高于髓质。3个病灶在髓质期的强化程度均明显低于髓质,其中2个病灶内可见较明显的无强化区例皮质期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髓质期显示不清。另外,在1例体积较大的病灶内见星状低密度影(瘢痕),且纤维瘢痕内见粗大的血管走行。

3 讨论

相关期刊更多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中西医结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卫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