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文第1篇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啊。说到东北,人们地一个说的就是松花江。说到松花江,还有一个季节看它最美,那就是冬季。

三九天,松花江上纷纷飘起白色的冰排,犹如一叶方舟在大海上行驶。大约在11月中旬,天气骤然下降,下起了白色的雪花,它们飘落到江面上,结冻成大个的冰晶,将一块块大个的冰排连接串,犹如爱国将领“邓世昌“的百艘战舰,在大海上航行。12月,大江上完全结冰,人们可以在上面行走,节省了不少时间。人们在大江上玩耍,溜冰。江上马上有了一份美的感觉。

富饶的东北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叫松花江.我爱松花江,更爱它的雪景。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防御;保护利用;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76-03 

吉林市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域内分布着众多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有些古城久经风雨剥蚀,已不见往日踪迹;有些仅剩下断壁残垣,依旧散发着旷古的馨香;有些则保存完好,斑驳踪迹却遮不住曾经的辉煌。这些巍峨的堡寨承载着乌拉部昔日的雄心和梦想,记录了乌拉部尘封已久的往事。 

一、乌拉部古城的历史渊源 

广袤的东北大地,曾耸立着众多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星罗棋布。这些古城承载着海西女真乌拉部兼并扩张的伟业,记录着乌拉部与建州女真激烈争斗的硝烟,演绎着女真人走向统一的辉煌。 

满族是一个以建州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锡伯人、朝鲜人等组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所以,清入关以后,视吉林等地为“龙兴之地”,加以封禁。由此可见,乌拉部女真人在满族共同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乌拉部,又作乌喇或兀喇,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也称乌拉国。扈伦国初建时,吸附招纳大批女真部落卫所,组成了统一的部落联盟集团。随着形势发生变化,扈伦国逐渐解体,分裂为四大军事政治集团,即哈达部、乌拉部、叶赫部和辉发部。 

史书记载:乌拉部原居松花江下游,其始祖纳齐卜禄时迁于呼兰河流域(今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明嘉靖年间,第五代王古对珠延率塔山卫部民南移,传至第七代布颜时,因不堪西部蒙古族侵扰,再南迁,避居乌拉河滨,筑城称王。《清史稿·列传十》录有:“布占泰,乌喇部长,太祖婿也。乌喇亦扈伦四部之一,与哈达同祖纳齐卜禄。纳齐卜禄五传至克什纳、古对■颜兄弟。克什纳之后为哈达部。古对■颜生太兰,太兰生布颜。布颜收附近诸部,筑城洪尼,滨乌喇河,因号乌喇,为贝勒。” 

布颜称王时,哈达部正强盛,为扈伦女真之首。传至第十代满太(布占泰之兄)时,乌拉国势渐强,征服了松花江南北、牡丹江以西女真各部,向东征服了长白山女真。1588年,乌拉灭锡伯部,并苏完部,苏完部长率众投奔建州。 

二、乌拉部古城的分布概况 

乌拉部自立国后,独霸一方,疆域甚广。资料显示:乌拉部的疆域,东临朝鲜,南接哈达,西为叶赫,北达牡丹江口以北。其古城的分布与军事防御和行政机构设置有直接关联。分布规律:1)以都城乌拉城为中心,周边呈辐射状建有守卫城;2)以征服招抚部落所在地为分支机构中心,构筑城寨;3)以管理日常生产、世俗生活为目的,修筑平原城,每个城内以一个或几个氏族(满语“哈拉”)血缘单位组成,驻军屯垦。其目的,一是用于防御,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三是考虑到社会经济、民俗等实际需求。 

乌拉部在行政机构上实行部、路、城、屯四级管理体系。“城,乌拉国的城堡,多建在都城周围的江河岸边或山上。城设城长,又叫城主。”部、路、城、屯构成了乌拉部地方管理体系,在其所在地周围逐渐形成了城寨。 

关于乌拉部古城的具体名称,在《吉林通志》《永吉县志》《盛京通志》《清史稿》《吉林史志》《吉林外记》中有所记述。东北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在《吉林市附近之史记遗物》中曾提到过几座乌拉部古城的名称。现代满族学者尹玉山在《长白丛书·乌拉全书》中也有过论述。满族学者傅宝仁在《吉林名胜古今谭》一书中提出了乌拉部“五城连环”一说。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后裔赵东升和文史工作者宋占荣著述的《乌拉国简史》,有关于部分乌拉部古城的描述。《扈伦传奇》一书认为:“乌拉国在境内沿松花江修筑了大小城堡二十余座,有的利用古时候留下的废弃城堡复修,有的则为新筑。从洪熙年间刘清设厂造船的地方阿什(哈达)摩崖起,到下游毗连蒙古科尔沁地方止,城堡虽多,但多在南面。北部同科尔沁友好相处,基本不用设防,重点防御在南面,主要城堡有尼什哈、依拉木、郭多、鄂漠、逊札泰、富尔哈、伏勒哈、西兰、萨尔达、金州、罗齐、古汉通、汪拉玛等,这些城堡,分布在松花江两岸。”这些关于乌拉部古城的只言片语,为我们探究其真实面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帮助。实际上,乌拉部古城的实际数量要多得多。以下是现今能够了解到的乌拉部古城有。 

(一)都城 

乌拉城,明代乌拉部都城,在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永吉县志》记载:“乌拉城,在县城北七十里,混同江之东,旧为布占泰贝勒所居。(盛京通志三十一)城周十五里,四门。内有小城,周二里,东西各一门,中有土台临江,江边有庵曰保宁。” 

(二)卫城 

由于乌拉城作为国都,位置极其重要,其安危事关部之存亡,故在其周边及交通要道,依山筑城,因江而池,呈辐射状修建了若干军事戍卫城堡,形成南北东西连环互应之势,层层拱卫京师。 

1.东部卫城——富尔哈城。富尔哈城,也叫佛儿哈城、伏尔哈城,在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南5公里的万家与富尔之间。《永吉县志》记载:“富勒哈城,在县城北五十里,旧志作福儿哈,周围八十步,门一。” 

2.东北部卫城——西兰城。西兰城,在都城东北10里,金代筑。《永吉县志》记载:“西兰城,在县城北八十七里,周围二里,西一门。” 

3.西部卫城——官通城。官通城,在都城西岸。古汉通可能也指此城。 

4.北部卫城——萨尔达城。萨尔达城,在都城北30里江心岛上,今查里巴屯。 

5.西北部哨所——哈达城。哈达城,位于都城西北松花江对岸哈达山上,今九台市莽卡满族乡锦州屯。6.骆起古城。骆起古城,也叫罗齐。《永吉县公署查报乡土志资料》:“骆起屯古城,在距县城七十五里,宽长各百八十弓。” 

7.土城子屯土城。土城子屯土城,《永吉县公署查报乡土志资料》:“土城子屯土城,距县城七十里,宽长各二百弓。访之乡老,均为乌拉旧城,百花点将台要塞地。或辽或金均无徵(征)矣。” 

8.宜罕山城。宜罕山城,也叫伊汉山城。宜罕,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认为是满语“牛”的意思。故宜罕河,即今■牛河。有学者认为宜罕山城在吉林市■牛河畔牛头山附近。《吉林通志》《吉林分巡道造送会典馆清册》《盛京通志》皆认为在“吉林城东北三十里,周围一里,在伊汉山上。”从《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中也可以判断,其位置在宜罕河北岸。 

9.伊罕阿林。伊罕阿林,也称宜罕(伊罕)和林、宜罕河麟,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明代设有伊罕河卫,治所可能即在此城。它与宜罕山城可能不是同一座城,而是互为双城。疑为是柳树村三家子古城,位于大屯乡柳树村三家子屯东700米处,其北有■牛河自西向东流去。古城周长120米,正方形,为正南北向,城墙夯筑,高约2米。 

10.鄂谟城。《吉林通志》记载:“鄂谟城,旧志作俄磨城,在县城东北三十里,周围二十里,门一。(盛京通志三十一)清太祖癸丑春正月,平乌拉国攻克之。(开国方略四按:通志于尼什哈城云即鄂摩城,摩、谟音相同。不应二十里间,两城同名。)考开国方略,癸丑年平乌拉国,有鄂谟城而无尼什哈城。” 

11.架子山山城。《永吉县文物志》中记载:金珠架子山山城,位于龙潭区金珠乡安达木屯南半面山群峰之中,海拔288米。西接南砬子陡壁,距松花江仅一里许,依半面山主峰;南连猴石山群峦,可谓天然屏障。不仅可扼守江面,又可俯瞰江西广大平原,堪称军事要塞。明末曾为乌拉部所用。 

12.乌拉街三家子古城。乌拉街三家子古城为乌拉部沿用前代的城池,属沿江卫城之一。《永吉县文物志》中记载:该城位于乌拉街三家子村西南。古城略呈方形,外墙周长380米,墙基皆为势头垒筑,城墙分为内、中、外三道。其北有一舌头状土墩,与墙等高,由城北正中连接三道城墙。应为辽金时所建的沿江军事城堡。 

(三)松花江西六城 

公元1606年,布占泰复背盟,秋九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取乌拉河(松花江)西五城,又取金州城(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永兴村土城子古城),共计六座城。 

《扈伦传奇》一书认为:这六城分别是“乜司马、金州、巴尔琥、洛齐、古汉通、敖毕拉。此六城相距很近,远者十几里,近则二、三里。城小、人少,除金州城较大外,均无防御设施,多数都是居民聚居点。” 

金州城,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东北师大博士生导师)认为,其满语意思为“字画”,或引申为“像画一样美的地方”,并非辽宁金州。《永吉县公署查报乡土志资料》记载:“金州城,属乌拉国,在布占泰贝勒所居大城河岸以西,距城西门二里许,为武勋王杨古利攻克,今吉林城北,犹有金州山、金州站。”《永吉县文物志》记载:“土城子古城(今土城子满族朝鲜族乡,位于吉林市昌邑区北部,距市区35公里,东临松花江,与乌拉街镇隔江相望,北与九台市接壤),位于乌拉古城西二里许,距离松花江一里许。故应为明末金州城。” 

(四)松花江东五城 

公元1613年春正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派领兵沿松花江自南向北连续攻下孙扎泰(今吉林市南部)及郭多(也叫郭罗城、一拉木城,今东团山城)、俄谟(尼什哈城,今龙潭山城)三城。 

俄谟城,满语为头城;一拉木城,满语为第三城;孙扎泰城,满语为第五城。那么,期间必有第二城和第四城。考虑到俄谟城和一拉木城皆为山城,平时驻军并不方便,特别是一拉木城,周长仅二里,屯兵必有限。而俄谟城和一拉木城都曾为辽金元所使用,辽金元古城修建的特点是多子母城,或称双城,一大一小,大城修筑在地势平坦的川地或平原,小城则修筑在离大城2~3里的地势高耸的地方。故认为俄谟城和一拉木城不会单独存在,应为双城:头城与第二城互为双城,应为今天的龙潭山城和官地古城;第三城与第四城互为双城,应为东团山城和东团山平地城。 

1.头城——俄谟城。俄谟城,也叫尼什哈城,今龙潭山山城。俄谟城,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认为是满语“头城或湖泊”之意,也可解释为“池子、湖、莲花泡子”等。《永吉县志》记载:“尼什哈城,在城东十二里尼什哈山上,周二里,南一门,北二门。城西一井,木生其中。有鲫鱼池三,石砌。”[20] 

2.第二城——官地古城。官地古城,位于今滨江东路龙潭山火车站西侧,在龙潭山西南,第二松花江右岸约250米处的漫岗上。古城城墙大部分已不存在,仅西北角保存尚好。经考古学家鉴定,城墙南北长200米,东西长380米,周长1 160米。城内外散布着大量陶片,分属于西团山文化、汉文化、高句丽文化、渤海文化、辽金文化。 

3.第三城——郭罗城。郭罗城,今东团山城。郭罗城,满语“江心岛子、山谷、省”之意,也称为“一拉木城”、“依兰茂城”。“依兰”,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认为是满语“三”或“第三个”之意。故“依兰茂城”即“第三城”。 

4.第四城——东团山平地城。东团山平地城位于东团山东南麓,俗称“南城子”,为一座黄土跌筑的土城。城墙椭圆形,东南墙保存较好,高5~6米,顶宽1米许,墙外可见护城河遗迹。城有南北二门,南门宽16米,北门宽44米。南门附近有一长方形高地,高出地面1~1.5米,东西宽73米,南北长150米,似为点将台或■望台。 

5.第五城——孙扎泰城。孙扎泰城,也叫逊扎泰城,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认为是满语“第五城”之意。《清史稿》和《满洲实录》中都记录了努尔哈赤派兵沿松花江一日连攻下孙扎泰、郭多、俄谟三座城,可知三城距离较近。《扈伦传奇》中写到:“孙扎泰城失陷,邻近的郭多、鄂漠(俄谟)两城惊恐万状,弃城逃走。”故判断孙扎泰城应位于乌拉城与郭多、俄谟城之间。从《乌拉国简史》之“扈伦四部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孙扎泰城应为吉林市江北公园土城子古城。(五)其他城寨 

1.鄂佛罗城。鄂佛罗城,满语专家刘厚生教授认为,是满语“鼻子、隆起的地方、山头”之意。疑为是九站三道岭子山城,位于九站乡与沙河子乡之间三道岭子大砬子山上,海拔272米,高出地面120米。东南为山间盆地。隔松花江与东团山、龙潭山相望;北面紧邻松花江,正北方为开阔的冲积平原。这里地处吉林盆地的北口,地理形势十分重要。 

2.萨尔巴禅城。《永吉县志》记载:“萨尔巴禅城,在县城北七十里,旧志作撒儿八哈,周围一里,门一。” 

3.佛勒和城。《永吉县志》记载:“佛勒和城,在县城北三十三里,旧志作佛儿哈,周围三里。旧为佛索赫贝勒所居,门一。” 

4.苏斡延岛城。《永吉县志》记载:“苏斡延岛城,旧志作刷烟岛,在县城北一百一十里,混同江中苏干延岛上,周围一里,门一。” 

《永吉县志》记载:“苏斡延岛古城,在乡一区锦州屯西。有山脉自西蜿蜒而来,至是崛起,东南两面濒松花江,石壁矗立,名苏干延岛。北面稍坦,亦山岭绵互,则哈达山支脉也。上有古城,足以扼乌拉国北路咽喉。岛高度约一千营造尺,其极巅有哈达城。南北长百二十营造尺。城周土墙,高八九尺。相传谓为辽主洪基所建,用以镇守乌拉国云。” 

5.噶哈城。《永吉县志》记载:“噶哈城,在县城北一百七十里,周围一里。” 

6.哈勒费延城。《永吉县志》记载:“哈勒费延城,旧志作哈儿边城,在县城东北,混同江中哈勒费延岛上,周围二里,门一。” 

7.绥哈城。《永吉县志》记载:“绥哈城,在县城西五十里,周一里。” 

8.七家子屯古城。《永吉县志》记载:“七家子屯古城,今已荒芜。屯北七里许有山,俗呼为高丽城山。相传明时,有韩人屯兵于此,清初始弃城而去。” 

9.天泰古城。天泰古城,位于龙潭区原天泰杨木林子屯西1华里许,建筑在龙潭山鹿场沿山路去天泰大队的岭东侧上头上,西北距龙潭山制高点800米,西北两面为陡坡,东南面为缓坡,海拔300米。古城长方形,周长518米,夯土筑墙,由两个小城组成,当地人称为“头城”“二城”。正南北向。头城设有两个门,西门宽9米,东门宽12米;二城也设有两个门,南门宽12米,北门宽10米。“头城”“二城”间无门。城内出土过细泥陶片等遗物,为辽金古城,可见轮廓。 

(六)今吉林市以外的乌拉部古城 

乌拉部古城有:1)尼玛察路富尔丹城——绥芬河流域;2)鄂多哩城——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明朝属海西女真扈伦族境,又在此地设置了兀也五、赫什赫河等卫;明朝末年为窝集部的赫席赫路;3)宁古塔旧城——今黑龙江宁安市西海林河南岸。 

《乌拉国简史》中乌拉国大事记中有:“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努尔哈赤出兵掠夺属于乌拉国的窝集部那木都鲁、绥芬、尼马察、宁古塔四路。”“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乌拉国原属窝集部的额赫库伦抗击建州入侵,城破,人畜被杀、被俘。”知那木都鲁、额赫库伦城也曾属于乌拉部。 

待查的乌拉部古城还有:优哈尔——今吉林市松花江上游;木伦路。 

三、乌拉部古城的建筑特点 

乌拉部的城,最早是作为防御、保卫功能出现的,之后衍生出其他功能。其一是新增修建,二是沿用前代古城加以修缮,故遗留前代城堡诸多特点。总结归纳,大体可分为都城、平地城、山城等几大类。其形制与特征如下。 

以都城为中心,周边呈辐射状建有多个小城堡,层层围绕,起到拱卫和戍守的作用。 

以各部落的世袭地为区域,部、路、城、屯为分支中心,形成系统的城堡群。 

以军事防御为目的,在重要交通沿线、交通交汇点上修建堡寨要塞,用于戍守交通要道,监视外敌进入腹地。 

以防御南面建州女真入侵为目的,依托松花江为天然屏障,沿江两岸建有一系列军事城堡,形成南北东西连环互应之势。 

以民俗生活为目的,在部民聚居地方修建城寨,为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中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护作用。 

以渔猎、畜牧、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为目的,在平原上修筑城堡。 

古城外侧经常掘有1~3道护城壕、护城河,可有效降低骑兵的强大攻击。 

古城的城垣基本为夯土版筑,墙体的堆土往往是就地挖掘壕沟叠筑城墙。 

在平地城内中央修筑高台,作为■望台或点将台——指挥中心。 

古城的城垣为土、石、木混筑,上建有瓮城、马面与角楼,这与战争中冷兵器不断改进有关,随着火药的发明,城墙的防御功能也随之大为增强。 

古城几乎都临近水源,除江河湖泊之外,有的附近有丰富的泉水及地下水资源。 

修建双城,或称子母城,一大一小,大城修筑在地势平坦的川地或平原,小城则修筑在离大城2~3里的地势高耸的地方,为边堡或戍守级城堡。 

典型的乌拉部古城有: 

1.都城——乌拉古城。乌拉古城位于乌拉街镇,南距市区35公里。其远迎长白,近绕松花,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为东北三大粮仓之一,战略资源丰富,地势险要。乌拉古城呈不规则回字形,西以松花江为天然屏障,分内、中、外三道城墙,城外有护城河,夯土筑成,用土皆为挖护城河而来。外城周长约7 040米,中城周长3 531.4米,,内城称王城,周长786米,有一南门,城高4米。中有一椭圆形高台,高7米,俗称“白花公主点将台”。 

2.平地城——富尔哈古城。富尔哈古城,地处前富尔通河、后富尔通河与松花江夹角地带的冲积平原上。 

3.山城——龙潭山山城。龙潭山山城、东团山山城和九站南山城(三道岭子山城),分扼松花江上下游的要隘处,形成拱卫之势。 

四、乌拉部古城在历史上的作用 

乌拉部古城的修建,一方面因于军事控制,一方面源自地方管理。 

军事方面,城作为一种防御性建筑,在明末冷兵器时代,是最可靠的防御方式,足以抵挡骑兵的快速攻击,以确保自己的领地和财产不受侵犯。乌拉部的属地主要在今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地区,都城为乌拉城(今吉林永吉县乌拉街镇),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南北商贸往来运输必经之路,扼南北交通要冲,故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防御建州女真扩张的野心,乌拉曾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大量军事城堡,尤其是山城,大多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能控制水路交通,对附近地域起到护卫作用。事实证明,这些古城也确是在乌拉部抵御建州女真的军事进攻中,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 

地方管理方面,由于乌拉部疆域扩展,人口增多,需要更多、更复杂的行政机构体系来完成统治,行政上实行了部、路、城、屯四级机构来管理地方。部、路、城、屯统一奉行乌拉部主的政令,战时出兵,平时管理地方区域内的军事、经济和氏族生活等。 

乌拉部在实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牧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开辟了多条交通道路,大批城镇得到恢复重建,显示其经济复苏,有所发展,并出现繁荣,对外往来也日渐频繁。 

大型城堡及建筑的出现,标志乌拉部在建筑规模、水平、艺术上出现质的飞跃。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乌拉部古城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记忆,承载了过去几百年的历史积淀,见证了女真人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它们不仅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同时作为文化遗址本身,还具有显著的改造再利用的现实价值。在全面保护海西女真乌拉部古城遗址风貌的基础上,本着“唤醒历史记忆,再现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休闲经济”的宗旨,可将其作为吉林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辟,以资源为基础,以经济为动机,以市场为标准,重新认识历史,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创造历史。可以点带面,以乌拉部都城为依托,以沿江各古城为旅游线路,不仅使古城重获新生,更创造了吉林市旅游与文化结合的典范,成为吉林市新的的历史文化品牌、标志性名片。 

闻江北公园正筹备“五城连环博物馆”,希此文能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唐音.吉林省永吉县辽金遗址述略[J].北方文物,1992(2). 

[2]柳岚.辽金古城研究——以吉林区域为中心[J].博物馆研究,2001(3). 

[3]王禹浪.中国东北古城文化遗迹概述[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4).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文第3篇

松花江开江

在东北人心目的春天,往往以松花江开江为开始。

说到春天,我们就不能不想到水,而一提起水,作为一个生长在白山黑水之间喝松花江水长大的东北人,我就不能不想到吉林省省名。吉林古语“乌拉”,意为“沿江靠川”,是指江边的一个地方,而这江就是指松花江。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

松花江是一条奇特的江。它有两个源头,南源头是东北亚地区最高山峰长白山,北源是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的伊呼里山的嫩江。松花江南源称第二松花江,长958公里;北源称嫩江,长1370公里,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汇合后称松花江长939公里;因此松花江按北源算为2309公里,按南源算1897公里。松花江流域面积为55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

春天,东北大地冰雪融化,四、五月间,江河解冻,俗称“开江”或“开河”。一般到4月中旬松花江才全线通航。这段时候还有“桃花水”的说法:因为气温升高,山上积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最终汇入松花江,这种水被称为“桃花水”。桃花水将抬高松花江水位,缓解松花江的枯水状况。这时的鱼被称为“开江鱼”。经过一冬的时间,这时的鱼都比较瘦,肉精而鲜美。品尝开江鱼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的辽朝。多年来,由鱼而渔、由鱼而宴的松花江鱼文化逐渐成了吉林市民间春季旅游的一大特色。

松花江春季开江,有文开和武开的说法。“文开”,就是雨水少的年份,江面上的冰一层层化掉,冰排较薄,无声无息顺流而下;“武开”,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冬春季降雨、降雪量大,使大江水位升高,水在冰下流,水量越来越大,这股力量直拱冰层,直至将其拱开。满江大块冰排相互挤撞,发出咔嚓或炸雷般巨响。大量的冰块积聚在一起,一层又一层地推向岸边。

刘白羽先生曾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观看过“武开江”的壮阔场面,他这样描绘:“我看到江中青色的大冰块迸裂,无数的冰块森然耸立,而后从那断裂之处涌出黑色的巨流,像黑压压倒塌的城墙一样,汹涌而来,澎湃而至,整个江面裂成无数冰块。浩浩荡荡的大江在放声高唱。”

不知为什么,松花江总是夜里开江。半个多月整日的荒风过后,老人们叨咕,快了,快开江了。于是一天夜里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老江终于开江了。

在“武开”日子里,老爷们(东北对当家男人的称呼)都睡不着。他们披着老棉袄,端着大烟袋,蹲在房前屋后, 听着那冰水的撞击声,赶着被惊飞的鸡狗,冷飕飕的春风不停刮着,杂物与尘土搅在一起在寒风中到处游动,人们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夜里开江,早上跑排。咆哮的江水夹带着冰排像一匹匹脱僵的野马,携着狂风在江里前呼后涌发出“咔咔”的声响,在冰风中向大海漂去。从前在这样的日子里,放木排的男人,捕鱼的汉子,当土匪响马的男人,都该是离家出走的时间了。

男人们和奔涌的冰排一样,属于创世界一族。他们背着绳、开山斧、胎合网,跳上木排,顺江流而下,去谋生了。女人们送到江边,冷风吹乱她们的头发和泪水沾在一起。女人们哭唤着:冤家,啥时才能回来……你们可不能忘了俺们娘们!女人们跑到江边用手拢起荒土,烧香磕头,求江中的龙王和王八精保佑她们的男人和儿子四季平安,早早回来。

开江的景观是壮观的,它给沿江写下了许多悲壮的历史。武开江形势相当严峻,常有冰块“跳 ”向江岸,拱翻驳船,冰块还会一块压着一块,搭起“罗汉塔”,形成巨大的冰山。在松花江的下游佳木斯江道一段,常常发生怵目惊心的“凌汛”。由于桥墩阻拦,长长的冰排,巨型的冰块越积越高转眼间像一座楼房一样“盖”起来,在冰块和江水巨大的冲击力下,大铁桥也会发出“咔咔”的叫声。如不及时处理,就可以毁掉大桥,这就是罕见的“凌汛”。遇到这种情景,要用炸药进行紧急爆破,使巨大的冰山化为细小的冰块顺江漂起。

10年来,松花江在绝大数的春天里都属于“文开江”。松花江每年“11-12月份左右封江,冬季冰层达 1.5m厚,解放牌大货车可放心在江面上行驶。冰雪覆盖期达四五个月,开江一般是四五月左右。开江时间渐渐提前,开江冰排越来越少。有研究者认为是气候变暖和污染严重等人为因素联合作用使然。

如头年积水正常,第二年就是文开江。

文开江是江水悄悄地融化,一旦开流,那些冰块就撒着欢,上下起浮,远远望去,像朵朵白云、自由地飞驰。天是蔚蓝的,江水是碧绿的,冰块是晶莹的,大江里涌着碧玉,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金达莱盛开的地方

大江跑排,松嫩平原上的春季开始了。

如果你春天来到东北这片神奇的黑土地,若没看到金达莱,没听到关于金达莱的传说,那真可谓相当的遗憾。

早春时节,北方的风雪还在飘刮,巍巍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还覆盖着皑皑白雪,但在山岭的向阳坡上,你会看到一片一片紫红色的花,在早春淡淡的雾气中,显得那么绚丽,这就是金达莱。

金达莱是半常绿灌木,它有很多的别名:杜鹃花、满山红、靠山红、达紫香等等。金达莱是先开花后展叶,花开的时候叶子还没有长出,紫红色的花冠十分娇艳,明亮耀眼,惹人喜爱。金达莱是在严冬里孕育花苞,早春吐蕾开花,专门在寒冷的冰雪中顶风怒放,独占春光压众芳。在大小兴安岭、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一带的少数民族中都有关于金达莱的传说。金达莱备受东北人尤其是朝鲜族兄弟的喜爱,他们把金达莱花看成是春天的使者,是坚贞、美好、幸福、吉祥的象征。

金达莱花开,朝鲜族春耕

在松花江的南源,在茫茫的长白山里、在冰雪刚刚消融的山间,在晨雾弥漫的小村里、你还会听到美丽的朝鲜族姑娘亮开那银铃般的歌喉,唱起古老的朝鲜族民谣: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一年一度的春天来了

早库哪(好啊)

早库哪(好啊)

山颠上的金达莱花开放了!

提起金达莱,还有个悲壮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长白山下住着从小失去了父母的兄妹俩,二人相依为命。那时朝廷横征暴敛,欺压百姓,而且年年选美女用以祭天,这一年妹妹不幸被选去祭天。兄妹二人拼命反抗,最后妹妹被害,哥哥被五花大绑押到皇宫,皇帝让他归顺,他誓死也不归顺,皇帝下令把他押回家乡杀掉示众。一路上,哥哥顶风冒雪地走着,在被打得皮开肉绽的脚下,是一个又一个鲜红的脚印。这样哥哥还没有走到家就死了。不久,在染着哥哥血迹的土地上,开出了一片片紫红色的鲜花,这就是金达莱。

在金达莱花开的季节也是生长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同胞们的春耕大忙季节,这时河水刚刚解冻,朝鲜族同胞就开始修拦河坝,这时朝鲜族杀猪宰狗,开怀饮酒,表示要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大干一场;另一方面给身体增加营养和热量。修拦河坝时,青壮年脱下衣服跳入冰块漂动、寒冷刺骨的河水里,拼命使劲用大锤子打木桩,老人们在河岸边大声呼喊为他们鼓劲,指挥着打木桩,妇女和孩子们在岸边搬运着柳条子。等到一排木桩立好后,在其前面排上草莲子,再在前面铺一捆捆柳条,然后用石头和装土的草包将柳条子压到河底。这样一道柳条拦河坝就将河口堵住,促使河水顺利地流入水渠,注入水田。这时,朝鲜族男女老幼欢呼雀跃,边喝酒边唱歌跳舞,沉浸在欢乐的气氛里,庆祝柳条拦河坝的建成,预祝稻田大丰收。

在松花江的南源,长白山上每年的4月末5月初,在海拔1600~2300米的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当冰雪还未融化时,高山杜鹃便顶风冒雪,在沟谷山坡上竞相开放。高山杜鹃又称牛皮杜鹃、长白杜鹃,茎横卧,枝斜升,花色淡黄或是白色,淡黄色娇嫩艳丽,白色晶莹如玉与山顶的白雪相映衬,生机盎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包拉温都野杏花

就在长白杜鹃冒雪绽放、傲视群山的时候,在第二松花江流域下游的包拉温都,一片野山杏也迎风傲沙在科尔沁沙地边缘顽强的开放着,装点着东北的苍茫大地。

提起包拉温都这一地名,它还有一个不一般的来历,据说成吉思汗西征,当带领着蒙古大军西出兴安岭来到科尔沁草原行军时,远远望去在远处的山岗上有身穿紫色战袍的大军在草原上晃动,成吉思汗立即命令蒙古大军向着紫色的大军扑去。来到跟前一看,原来不是军队而是满山遍野的野山杏在春风中摇动,成吉思汗的大军就陶醉在这片美丽的杏花当中。为此,大军把这片盛开杏花的山岗成为包拉温都(意为“紫色的山岗”)。

科尔沁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水草肥美的地方,这里过去一直是非常优美的天然牧场,牛羊肥美、野兽出没的地方。然而由于农耕文化的入侵,造成了大片草场的退化,以至于今天这里之成为一片沙地。

满族白云格格

在松花江的北源、兴安岭的满族,还有一个关于《白云格格》的神话传说:据说在天地初分时,天连水,水连天。天是蓝的,地是白的。渐渐世上有了人、鸟、鱼、兽、虫等。住在九层天上的天神叫雷神、风神、雹神、雨神,朝地上猛劲地刮狂风、下暴雨冰雹,派东海龙王打开水眼,从天上灌下洪水。这样一连三千三百三十六个日夜,弄得遍地,白浪滔天。

白云格格是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小女儿,掌管着天上的聚宝宫。她见到鸟等生灵在水面上拼命挣扎,就扔下几根小树枝。小树枝在水里变成千万棵大树,变成了兴安岭,拯救了生灵。接着白云格格回到聚宝宫,偷走了万宝匣,将它打开撒到了大地上。这一撒,大地变了样,有的地方成了江河,土少的地方变成了平原,土多的地方变成了山丘。

善良的格格救活了地上的生灵,惹怒了天神,他派雪神冻死地上的花草,让白云格格没有藏身之地,抓她返回天庭。可白云格格不向天神低头,不返天庭,被冻死成了一棵白桦树。

这个神话十分悲壮,其中的白云格格是一位拯救生灵万物的英雄,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满族人不惧坎坷艰险,与自然抗争的坚强性格。

每年的四、五月间,是这里的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满族人称年息花。它在满族同胞之中也有一个与朝鲜族类似的壮烈故事,只不过主角变成了一个叫“年息”的姑娘。

鄂伦春人猎狼

从游猎到定居,鄂伦春族生活改善了,但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猎狼,只能是无比珍贵的回忆。

嫩江的源头,大兴安岭的大山里生活着世代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同胞。大兴安岭的五月是达紫香(朝鲜族称金达莱,满族称年息花)花开的季节,这时在整个山岭上到处都开满了达紫香。通红如火,浪漫招展,如一片片的霞云。有如此美丽的花朵,当然少不了美丽的传说。

每年当积雪消融,大地回春时正是鄂伦春族人猎狼的大好时机。因为狼是凶残而狡猾,报复心极强,能认人、认马、认踪,猎人都有几分怕它,它会跟人耍迂回战术,当你跟踪的时候,它通过趟水过河、走硬石地等办法把你甩掉。没有经验的猎人常常被它拖得筋疲力尽也一无所获。有时跟踪一个月都不一定打死一只狼。因此有猎物的地方人都不想打它。打狼最讲究方式技巧。

对于过去靠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来说,这些技巧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们深知每年母狼阳历十月,来年清明前后下崽。下崽时一周不出洞,过了一周开始活动,这时掏窝可以活捉狼崽子或母子全获。而到了五月天热,崽子之出生两、三个月,跟母狼一起打食,不知饥饱,夜里吃得多,天明太阳一晒便走不动了,徒步就可以赶上。这时母狼最护崽子,往往过来看顾,弄好可以一箭双雕。

蒙古族“去势”

当第二松花江与嫩江流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聚居地时,两江相汇便构成了松花江。每年四月入春开江时,正是蒙古族牧民煽马、牲畜的季节,因为此时大地解冻,蚊蝇尚未繁殖,这时牲畜最好。

牲畜(去势)是件正经严肃的事情,要举行隆重的仪式,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举行。羊羔的去势很简单,一般的牧民都会操作。大畜的去势可要有点技术,要求要利索,手轻,这样骟出的马才会走,跑得快,体力好。所以有些地方,去势成了专门职业,年年就他们几个人。大家轮流请去帮忙。

到了这天,在离家还远的草滩上,铺下一条白毡,请去势者坐在上面,主人给献上哈达,表达敬意。跟前放一只干净的桶,桶底撒几粒粮食,上面倒些酸奶,桶口上缠一圈白绒或放一条哈达。这只桶是放用的。白哈达象征吉祥,桶底撒粮食表示牲畜繁殖无穷。去势前女主人首先从牛犊羊羔马驹中选一头体格高大、长相骑伟、活泼伶俐的仔畜,拿它开刀。这个牲畜称为“长仔”,少不了一番祝颂。而后面的牲畜也要抹画一番。最后要留一只身高体大的牲畜,作为“老仔”给予去势。羊羔割蛋以后,再用手把阴囊捏回去就行了;马热(三四岁公马)割蛋以后,要用夹板将阴囊夹住,用烙铁烫一下止血。

对牲畜的处理蒙古族同胞却很重视,表现形式却不一样。有的地方要拣净上面的毛,同米饭一起煮食。仔畜的是“仔福”,如果拿到外面,仔福就会外流,所以必须在家里吃,不许拿到外面。有的地方却“你有,我有,全都有”,吃要请人、喝酒,有福大家共享。有的在野外烤着吃。有的地方在的牲畜爬起来时就从肚底下扔掉了。

去势的人不能空手出门,要给砖茶、缎面或酒作为礼物,也有送银元或羊羔的,曰“净手”。如不给去势者净手,牲畜的伤口不易好。

锡伯族“喜利妈妈”

松花江流过前郭尔罗斯后,就进入双城境内,这里生活着锡伯族同胞。每年的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的日子。这天收回“喜利妈妈”。为了送“喜利妈妈”还位,用荞面和成团,用手削成不规则的面片,下锅煮熟吃,近族各户男女老少都向还位的“喜利妈妈”叩头。

锡伯族的“喜利妈妈”是保佑锡伯族子孙繁衍和家宅平安的女神。供“喜利妈妈”是锡伯族同胞非常重要而隆重的活动,早在上古,锡伯族的祖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他们没有文字,记一件重要事件,就往木头上刻几个符号。锡伯族是最崇拜祖先的民族,他们为了传宗接代,也把祖先的辈数记刻在木头上。但因天长日久,记事的木头慢慢腐烂散失,后辈很难记清自己生祖的名称辈数。怎么办?后来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慢慢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屋子的对角拉一条绳子,锡伯族叫“喜利”(意为丝)表示传宗接代,每生一个男孩儿,就往喜利上系一个小吊蓝或者系一个小弓箭;生一个女孩,添一个红布。而增添一辈人就系一个比石。这样一代传一代从不间断。后辈对自己的祖先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当时男人经常外出打鱼狩猎,妇女在家操持家务,养育看护子女家园,因此妇女在人们眼里逐渐和挂在屋里的“喜利”一起被认为是保佑家宅平安的神灵了,从此被称为“喜利妈妈”,家家户户都供奉起来。每年大年三十午后出列各种神祖之像,挂出“喜利妈妈”,摆出家谱,设供祭拜,二月二回收“喜利妈妈”。

赫哲族物侯记事

松花江流到同江市,便注入黑龙江进入大海。在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点,生活着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同胞DD赫哲族同胞,每年春天在松花江的南源有朝鲜祖同胞喜爱的金达莱花开放,在北源有达紫香盛开,在嫩江的下游春天有“年息花”,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的赫哲族同胞的聚居地,也同样生长“圣开列”,即迎春花。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文第4篇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黑龙江省旅游。黑龙江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论是哪个季节来,您都会享受到各具特色的旅游。茫茫的林海雪原、浩瀚的原始森林、绿茵千里的湿地草原、神秘地大界江、五彩缤纷地秋季“五花山”,会使您领略到黑龙江省风光的自然、粗犷、古朴与绮丽,感受到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崇高境界。

黑龙江省,系由境内最大的合理流黑龙江得名,简称“黑”。面积46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8%,在各省中居第六位。人口3700万,占全国人口的3。22%。

(独特的区域优势)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边陲,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太阳升起最早的省份。最北端在漠河一带,纬度超过了53°,它是中国最接近北极圈(66°31’)的地方,农历夏至时和冬至时,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圈的极昼极夜现象,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北极”。东端位置在抚远县东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汇流处乌苏镇,被称为“东方第一镇”,是我国太阳升起最早的地方,因此有中国“东极”之称。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整个陆地、水面与俄罗斯之间的边界线全场3045公里,有得天独厚的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的优势。

(多姿多彩的山林湿地)

黑龙江省地势北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

大兴安岭山地,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面积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1400米,主要由火山岩组成。由于受古代冰川作用和现代水流侵蚀,因而山体浑圆,东陡西缓。东坡边缘为阶地山麓,西坡成高原状,皆有森林覆盖,被称为“绿色长城”。

小兴安岭山地,它同大兴安岭相毗邻,东南连接三江平原,东北部紧抵黑龙江边,面积7。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1000米。山体和缓,呈丘陵台地状,盛产红松,被誉为红松地故乡。

南部山地,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米-1000米。玄武岩地熔岩台地经流水长期切割,行程显着地平顶方山,花岗岩地区有无数局部山间盆地,蕴藏着深厚地煤层和近代冲积层。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冲积而成。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米-200米,内有大片宜耕地、沼泽、湖泊和风沙地,是黑龙江省主要农牧区和湿地旅游区。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面积7。5万平方公里。现已大面积垦殖,建有50多个机械化大型国有农场,已成为黑龙江省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和农业旅游、湿地旅游观光带。

(纵横交错地江河湖泊)

黑龙江省河流纵横,湖泊奇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

主要水系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水系,以及乌裕尔河与双阳河内陆水系。

主要河流有:黑龙江,它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其长度在世界河流中排第8位,它有南北两个源头,南源蒙古国境内,流经中国、蒙古、俄罗斯,在黑龙江省境内流畅1890公里。松花江,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场1900多公里,在黑龙江境内流畅831公里。牡丹江,源于长白山脉牡丹岭,全场725公里,在黑龙江省境内流长382公里。乌苏里江,上游有两个源头,东源出于俄罗斯境内的锡赫特岭,西源于兴凯湖,全长950公里。绥芬河,源于吉林省老爷岭附近,流长258公里,上游75%在黑龙江省境内。此外,还有嫩江、呼玛河、拉林河、乌裕尔河、呼兰河和挠力河等。

黑龙江省主要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和五大连池。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中俄边境上,面积4380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境内的约1068平方公里;兴凯湖北面还有一个小兴凯湖,面积为145平方公里,生产白鱼。镜泊湖,是我国第一大山地堰塞湖,面积为37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盛产“湖鲫鱼”。五大连池,是我国着名地冷水酸矿泉,200多年前由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有“天然火山公园”之称。

(四季分明的气候)

黑龙江省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东长下短,四季分明。下机凉爽宜人,午晚温差大。春秋时间较短。年平均气温从北向东南由-5℃至4℃,全年有5个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从北向东南由-30。9℃,逐渐上升至-14。7℃,气温最低的漠河县为-52。3℃;最热的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从北往东南由16℃逐渐升到23℃。上述气候的特点,使黑龙江省既适于开展夏季避暑旅游也适于开展冬季冰雪旅游。

(丰富的物产资源)

黑龙江省境内生态条件复杂,植物种类、植被类型多种多样。全省共有高等植物约183科2200多种。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其面积占全省面积42。9%,其中原始森林占三分之二,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一位,是我国主要木材基地之一。食用、药用植物1000多种,其中龙胆草、人参、刺五加、黄芪等16种名贵药材被列为国家保护资源,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首位。矿产资源107种,以煤、石油和黄金为主。松嫩平原有相当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黄金储量也很丰富,目前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钼、铅、锌、铜、石墨、耐火黏土等矿藏。在动物资源中,有路栖脊椎动物498种,鸟类374种。在这些动物中,既有驰名中外的东北虎、丹顶鹤,也有世界上的鹿科动物-马鹿,还有猞猁、紫貂等。这些珍贵稀有动物,均属国家重点保护种类。

(悠久的历史文化)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已发现新、旧石器石器文化遗志多处。我国古代文献对于黑龙江地区的记载,可以追溯倒传说时代的虞舜时代和夏禹时期。西周年间,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成为素慎,就已经开始臣服纳贡于中原王朝。战国、秦、汉时期,在今天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以宁安为中心建立了真番郡。唐代,在黑龙江爱你跟流域普遍设立管辖机构。素慎,汉代时称为挹娄,北魏时成为勿吉,隋唐时成为靺鞨,辽、金时称女真,清代起改成满族。自唐代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均派官员在黑龙江地区任职。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沙皇俄国通过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据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20世纪三四十时代,黑龙江省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达14年之久。17世纪以来,黑龙江人民在对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留下了诸如漠河古城(雅克萨之战清军前线指挥部所在地)、依兰靖边营要塞和泰来江桥等处抗战遗址,以及多处抗日联军遗址。

黑龙江省于1946年获得解放,是东北地区解放最早的省份。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设黑龙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两省合并位黑龙江省、省会设在哈尔滨市。现在,黑龙江省公设13个市(行署)、67个县(市)。

(浓郁的民族风情)

黑龙江省位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人口较多的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在居住上行程大分散、小聚居的结构。全省各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多数在农村小片聚居。现在全省有1个民族自治县,32个民族乡,608个民族村。

各少数民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其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与汉族比较接近,但各民族在饮食、居住、服饰、节庆婚姻、娱乐、禁忌以及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区别。近几年,鄂伦春、赫哲、蒙古等少数民族,依托当地地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辟建了独具特色地旅游景点,如宁安渤海国风情园、街津口赫哲族风情园、大庆民族赛马场等,深受游客欢迎。

(独具特色地生态旅游)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既不同于南方灵秀的自然风光,也不同于中原历史文化古迹,它展现在你面前的市自然、古朴、粗犷和神奇的景观。

冬季,茫茫林海雪原和冰河树挂,蔚为壮观,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冰雪景观。被誉为“冰城”的哈尔滨,1963年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冰灯游园会。冰灯游园会,荟萃了无数冰雪艺术净化,使哈尔滨成了冰雪艺术的摇篮,其冰雕、雪雕技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1985年,哈尔滨市又创办了冰雪节,历时1个月的冰雪节活动,使冰雪旅游拓展了时间和空间,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游人不仅可观赏冰灯,参加冰雪文艺晚会或参加经贸洽谈活动,还可乘冰帆,打冰橇,观赏叹为观止的冬泳表演,观看滑冰比赛、冰上婚礼等冰上活动。2000年千年庆典,哈尔滨又以恢宏的构思、大手笔制作,营建了“冰雪大世界”,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进一步提高了冰雪旅游的规模和档次。当您走入其间,高耸入云的冰建筑,造型各异的大型雪雕、神秘的冰川雪地、丰富多彩地冰雪娱乐项目和惊险刺激地滑雪项目,会使您在方圆之中,感受稻冰雪世界地神奇与魅力。因此,冰雪大世界有了“冰雪迪斯尼”地美誉。

黑龙江降雪亮充沛,雪期长,雪质好,加上山坡度适中,非常适合开展滑雪旅游。凭此优势,黑龙江省率先举办了中国黑龙江爱你跟国际滑雪节。举办滑雪节,开拓了滑雪旅游市场,使黑龙江爱你高声滑雪旅游走在了全国地前列。现在,黑龙江有高、中、低不同档次地滑雪场数十家,亚布力、龙珠二龙山等滑雪场已成为全国滑雪活动地热点场所。当您脚踏滑雪板从高山而降、融入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地无穷乐趣。

有中国“第一雪乡”美誉地牡丹江大海林双峰旅游景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每年冬季这里特有地气候条件,使双风景区降雪量特别达,雪深处达2米。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地雪屋,深达1米多地门前房后雪道,构成了雪乡独具地自然生态景观。而门前高挂地红灯笼、大门上贴地福字在白雪地映衬下,更增添了浓浓地中国民风乡情。为了提高这一景点地知名度,199年开始,海林创办了“双峰雪乡旅游节”,使这里成了冰雪旅游地新热点。

夏季,黑龙江省气温凉爽宜人,而且昼夜温差大,是避暑旅游地理想之地。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您地必游之地和交通中转地枢纽。在哈尔滨这座具有欧亚风情、浪漫之都地城市,您可漫步在有欧陆风情地中央大街、浪漫之都地城市,您可漫步在有欧陆风情地中央大街,或去观赏着名地索非亚教堂雄伟风姿,还可去闻名遐尔地太阳岛,领略迷人地田园风光。在盛夏地8月,道哈尔滨参加久负盛名地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无疑是意见幸事。在音乐厅里,您可欣赏道高品味地交响乐;去街头、庭院,您会欣赏到家庭摄取丰富多彩地演出;而夜晚徜徉在街头,由小提琴或钢琴等乐器奏出地一曲曲悠扬地乐曲,不是地会从楼台、窗前传到您地耳畔,会使您感受到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浓郁地音乐氛围。

黑龙江省由全国最大片区地森林,面积达19万多平方公里。黑龙江省地森林不同于南方地热带雨林,它具有鲜明地北方寒温带森林那种苍阔、雄伟、抚媚地个性。高大挺拔地原始红松林,亭亭玉立地白桦林,奇特地高山爬地松,以及百余种针、阔叶树,乔、灌、草结合地多层植被,显得十分壮观。其中,伊春丰林自然保护区地红松母树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生物圈网络成员。黑龙江省由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50余个,是拥有森林公园最多地省份,也是中国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最好地省份之一。纯净地空气、良好地森林植被,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森林避暑度假旅游地首选地。游客可以去伊春小兴安岭参加健康之旅,在天然森林氧吧中休憩健身,或在森林中徒步、骑马、骑自行车;而在原始森林中探险、在大森林河流中漂流,又会体验到有惊无险地乐趣。

黑龙江省有全国面积最大地湿地旅游资源,集中成片地就有乌裕尔河、三江平原和松阿察河沼泽湿地。乌裕尔河流域地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达21万公顷,使全国最着名湿地之一,有鸟类296种,被誉为“鸟地天堂”、“丹顶鹤的故乡”。当您置身于一望无际的湿地,望着远飞的一群群丹顶鹤、大雁,给您的感觉使原始生态美,置身其中,彷佛走进乐远古时代,体验到没有环境污染的大自然的关爱。

大界江――黑龙江,它是世界上最长的界江,中俄界江段就达1890平方公里。几千年来,这里没有被大面积开发,因此,两岸植被完好,江水纯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污染河流。又由于中俄两国四百来的复杂历史,使它成为一条神秘的大界江。以为游历过世界众多着名江河的水利专家这样评价它:黑龙江像以为没有浓妆打扮的少女,给人的是一种淳朴自然的原始美。

的确,愿望黑龙江,它有如艺术大师纵情泼墨的写意画,大气磅礴,自然壮阔;游在江上,它又像一位不施粉黛的山村少女,眉清目秀,纯朴自然。目前,黑龙江已开辟6段旅游线,其中漠河探源游鹤岗段界江三峡游已成为界江游中的热线。

大界湖——兴凯湖,堪称亚洲最大界湖,有“北方绿宝石”之称,面积达4380平方公里,水域浩瀚,气势磅礴。去过兴凯湖的人都说,它既有湖泊的宁静,又有大海的气魄,还有与夏威夷相媲美的湖滨浴场,湖水纯净,沙滩平坦细软,走入湖中200米,水深才及腰,是理想的湖宾度假好去处。

而我国第一大山地堰塞湖——镜泊湖,更是知名的全国旅游胜地。

中国最大的火山地貌景观——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有几十万年前和近二百多万年前喷发的火山,一望无垠的火山熔岩石海和火山喷发行程的石熊、石牛、地下冰洞、地下森林等,使这里地址情况十分复杂,景观众多,故有“火山博物馆”之称。与火山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碳酸矿泉,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因此,五大连池是疗养度假、修学旅游的胜地。

秋季,枫树的鲜红,落叶松的金黄,红松的绿浓,是黑龙江省最具有色彩的季节,广袤的林海构成乐五彩缤纷的“五花山”景观,如同一束束鲜花堆起来的山,铺天盖地,接霞连宇,游在其中,犹如在画中游,美不胜收。

此外,黑龙江省边境口岸最多,已开放对俄一日游和多日游,每年出入境旅游者几十万人次,是全国对俄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托旅游资源优势,黑龙江省确立了以冰雪、森林、湿地、草原、界江、湖泊、火山地貌和现代农业为主打的生态旅游产品,辅之都市风光、少数民族风情和边境游,行程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O”字形旅游圈,并向东部牡丹江、鸡西、北部伊春、黑河、漠河、东北部佳木斯、西部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辐射的“K”字形旅游线和“L”字形黑龙江界江旅游线。推出冰雪游乐、滑雪、森林湖泊避暑、狩猎、蒸气机观赏、骑马、垂钓、观鸟、漂流及都是观光、边境游、民俗风情游等50余条旅游线路。

我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范文第5篇

开创“一带”“两湖”“三网”“两边”湿地建设新格局

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介绍称,“一带”,即打造“镜泊湖”、“兴凯湖”湿地旅游集群,形成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城市自然湿地示范区;“两湖”,即打造“镜泊湖”、“兴凯湖”湿地旅游集群;“三网”,即构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腹地“挠力河大沼泽湿地旅游网”、“乌裕尔河河湖湿地旅游网”,以及“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旅游网”;“两边”,即开发“黑龙江界江边境湿地旅游带”、“乌苏里江界江边境湿地旅游带”界江湿地旅游。

其中,“一带”含湿地自然保护区16个,湿地公园18个。自东向西沿绥滨两江、富锦沿江、黑鱼泡、佳木斯沿江、蚂蚁河三角洲、呼兰河口、哈东湿地、肇东沿江、肇源沿江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辐射绥滨两江湿地、三环泡、安邦湿地、太阳岛湿地、金河湾湿地、肇源沿江湿地。

“两湖”含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3个。以镜泊湖辐射至龙凤湖湿地、六合湿地;兴凯湖辐射至桃山湖湿地。同时,以兴凯湖、塔头湖、海林莲花湖、六峰湖、小北湖、镜泊湖为支点,形成了区域湿地旅游集群。

“三网”中,乌裕尔河河湖湿地旅游网含湿地自然保护区17个,湿地公园8个,以五大连池、哈拉海、扎龙为重点,分布着五大连池、哈拉海、乌裕尔河、明水、扎龙、龙凤、太湖、古太湖、青冈靖河等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挠力河大沼泽湿地旅游网含湿地自然保护区5个,湿地公园2个,以挠力河、七星河为重点,分布着挠力河、三环泡、七星河、倭肯河、桃山湖等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森林湿地旅游网含湿地自然保护区21个,湿地公园11个,以红星、友好、大沾河为中心形成湿地旅游集群。

“两边”含湿地自然保护区20个,湿地公园12个。自北向南分布着九曲十八弯、呼玛河源、公别拉河、茂兰河口、黑瞎子岛、三江口、大佳河、东方红、珍宝岛等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发挥高寒湿地独特魅力开发旅游养生探险新项目

笔者从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获悉,我省拥有556万公顷自然湿地,占全国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7,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湿地保护管理网络。我省87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有23个部级自然保护区、6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8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中,有41个部级湿地公园、17个省级湿地公园。

依托于这些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我省将围绕“醉美大湿地・魅力黑龙江”主题,依托于“一带”、“两湖”、“三网”、“两边”湿地生态旅游建设新格局。以湿地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文化、时代变迁为线索,以高寒湿地的独有魅力为基础;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培育特色,整合优化、区域联动,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指导原则下,探索和开发湿地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探险猎奇等旅游项目。通过加强湿地保护交流和国际合作,塑造黑龙江省生态旅游龙头产品,提升龙江湿地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最具龙江特色的“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湿地生态旅游体验地”。

(东北网)

“一带”

松花江沿线湿地:主打都市生态和金源文化,穿起18个湿地公园

松花江沿线湿地生态旅游带以肇源湿地为起点,以哈尔滨为龙头,串联沿线16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8个湿地公园,带动松花江沿线湿地旅游,建设湿地游憩空间。

[旅游特色]大都市与河流湿地(松花江)、金源文化

[规划线路]肇源湿地保护区-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肇东湿地保护区-太阳岛湿地-湿地徒步游-阿勒锦岛-湿地博物苑-呼兰河口湿地-巴彦江湾湿地公园-宾县二龙湖湿地公园-木兰白杨木河口湿地公园-通河二龙潭湿地公园-富锦湿地公园-同江三江口湿地公园

“两湖”

镜泊湖、兴凯湖:赏独特火山湖风光,大界湖边来“看海”

镜泊湖、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集群,以镜泊湖火山湖泊、兴凯湖构造湖泊湿地为核心,以周边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3个湿地公园为节点,打造山地与湖泊相称的景观。在此基础上,“两湖”湿地生态旅游集群将开展湖光山色、大界湖旅游及珍宝岛红色旅游。

[旅游特色]火山湖泊、大界湖、肃慎文化、渤海文化、红色旅游

[规划线路]镜泊湖-小北湖自然保护区-牡丹峰国际生态湿地-莲花湖-兴凯湖-东方红湿地-珍宝岛-虎头要塞

“三网”

三大生态旅游网:恢复昔日大沼泽风光,尽现北国水乡

乌裕尔河河湖湿地旅游网以乌裕尔河为枢纽,扎龙湿地为核心,17个保护区和8个湿地公园为节点,建设松嫩河湖湿地旅游网,发展鹤乡文化,恢复昔日大沼泽景观。

[旅游特色]大沼泽、鹤乡文化、古大湖遗迹、鄂伦春民族文化

[规划线路]龙凤湿地-黑鱼湖-第四纪博物馆-杜蒙连环湖-扎龙-乌裕尔河-林甸鹤鸣湖-泰来泰湖湿地公园-哈拉海

挠力河大沼泽湿地旅游网以挠力河为纽带,周边5个保护区及2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建设三江平原河网湿地旅游区,游客可感受赫哲文化、观赏东方白鹳。

[旅游特色]三江汇流平原――北国水乡湿地、赫哲文化、东方白鹳

[规划线路]富锦湿地公园-三环泡-七星河湿地-挠力河湿地-三江湿地-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大力加湖-洪河部级保护区-二道河子百亩大地号-八岔岛-街津口-三江口湿地公园

大小兴安岭森林湿地旅游网以大沾河湿地为核心,以周边21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1个湿地公园为节点,壮大森林湿地、火山湿地旅游及北极探幽。

[旅游特色]祖国北极(极昼极夜)、森林湿地、火山湿地、恐龙之乡、白头鹤

[规划线路]漠河北极-漠河九曲十八弯湿地公园-塔河固奇谷湿地公园-双河自然保护区-绰纳河自然保护区-多布库尔湿地-五大连池火山湿地-沾河漂流-友好自然保护区-红星湿地-新青湿地-乌伊岭自然保护区-茅兰河口湿地公园

夏季避暑胜地品牌

助力黑龙江旅游新发展

“两边”两江边境游:独有北极和东极游,能看湿地和草原

黑龙江界江边境旅游带

[旅游特色]链接北极与东极,森林、湿地、大平原

[规划线路]漠河北极-呼玛湿地-黑河,布市-嘉荫茅兰河口湿地公园-龙江三峡-绥滨两江湿地三江口-街津口-黑瞎子岛湿地公园-抚远东极

乌苏里江界江边境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