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

沧浪亭记范文第1篇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

2、沧浪亭: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3、留园:

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4、拙政园:

沧浪亭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自然;巧于因借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200-01

一、历史文化进程

(一)历史发展

苏州园林始于春秋,发展于汉唐宋元,至明清两代为鼎盛,历史悠久,传世至今之名园数量众多。

自春秋时期吴王建造离宫别苑到西周、秦汉时期宅第园林和衙署、寺庙园林的兴起。之后隋唐和宋元的兴盛,使造园艺术得到深化、提高。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达到高峰,形成了“自然写意山水园”的艺术体系。

现今苏州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多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等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全人类的财富。

(二)文化传承

苏州园林独特艺术风格是在丰厚积淀的地域文化——吴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形成的,同时,苏州也是吴文化的中心和代表。

二、“三分匠七分主人”——造园者

(一)寄托理想、返璞归真

苏州多隐居文人官宦,他们所建造的园林多是寄托自己的理想信念,达到返璞归真,远离世俗尘嚣的心境,同时将精神境界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情自然”的纯粹精神领域阶段。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处,由北宋诗人苏舜钦建造。苏舜钦此人擅诗、擅书、擅酒,三代为官,经历官场险恶被贬谪放逐为民,后南下苏州定居,以“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为表其退隐山林之心,故建别业以抒怀解忧,以其中一亭名为其名曰“沧浪亭”,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并在《沧浪亭记》里描述其景象为“构亭北埼,号‘苍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穿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整个园子构造多水、多竹、空旷少建筑,多山林野趣,包涵着造园者闲适自由、超脱俗世的生活态度。苏舜钦在他的“沧浪亭”里和诗友欧阳修等作词咏唱,真正地实现了“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沧浪亭景致美,造园者寄托在园林中的思想与境界更美。

(二)将山水之爱倾注于园林

苏州园林多为自然山水园,其园林景观往往倾注了主人崇尚自然山水,最求自然美的感情。《园冶》云 “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泪”, “片山有至,片石生情”“探梅虚蹇,煮雪当姬”,都是带景论情,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园林景观之中。倾注了造园者思想感情的园林景观才是充满内涵,能激发人联想,极富感染力的。

以苏州的留园为例,其中有很多景点就是以诗词命名。留园的布局是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南岸的建筑主体是“明瑟楼”和“涵碧山房”。“明瑟楼”,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涵碧山房”,取于宋朝朱熹的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极为恰当地点出了这两处建筑临碧水而建的精彩。同有拙政园海棠春坞,繁华坞,和风四面等……由于这些景点的名字直接来源于诗词,而且贴切当前的景色,命名人将对自然之情寄托与园林之上,从不同的角度增加了园林的人文内涵。

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景手法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出自《园冶》,意指利用现有自然山水条件造园,同时借助外部景观丰富视野,即:“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众所周知,北方园林多为皇家园林,面积较大,其中可利用的地形山脉较多,如上林苑和避暑山庄。然而南方园林面积较小,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有限,多堆山叠石人工造景。

但是苏州园林的优势在于,苏州素以水乡泽国,以太湖为依傍,湖泊星罗密布,水网纵横交错。同时盛产美石,尤其是太湖石,其形态“嵌空穿眼,宛转多姿”;最宜“直立轩槛,装治假山”。

拙政园名冠江南,占地约四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其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据记载,其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拙政园的建造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巧于因借,将自然与人造融合,同时亭台楼阁多依水而建,形成开阔水景。

四、小结

苏州园林是奇迹也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智慧,其神奇与瑰丽以及意境和造园手法,值得每一个人去亲身体会,细细品读。

沧浪亭记范文第3篇

亭台楼观堂斋记的整体阅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文言文正文,通过对正文的阅读,明确该建筑物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建造修缮者或者居住游玩者是谁,文中抒发的情感,阐述的哲理。(2)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除了对个别冷僻的字词作出解释外,还会提示相关的文化常识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3)相关的测试题,这是因为题干中常常会有相关的提示,其中选项题里有一部分选项是正确的,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正文内容。

一、正文的阅读是整体阅读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读懂原文是解答阅读试题的基础,解答文言文阅读试题尤其如此。从大处着眼,不必字字落实,句句明白,了解全文的大意即可。对于亭台楼观堂斋记就要弄清楚这三个要素:

1.关于物 该建筑物的修建事宜、亭台楼观堂斋的位置、该建筑的取名由来、对该建筑物状物的描写和周围景物的描写。例如《岳阳楼记》第一段就交代了滕子京谪守岳阳楼,政通人和,重修了岳阳楼。第二段就写了在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胜状。如《醉翁亭记》的第一段就描写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了朝暮四时之景。再如王禹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第一段交待楼由竹构成,故名竹楼。第二节详细描写了在竹楼中可以领略到种种别处所无法领略到的清韵雅趣。一般的亭台楼观堂斋记都会写到这些信息,当然有的此类文章只是以这类建筑物为起兴或媒介生发议论,不作或很少作客观的叙述描写。

2.关于人 亭台楼观堂斋记虽然是以“物”为主,但里面也有关于人的信息。比如,该建筑物的建造或者修缮者是谁,游玩休憩者或者是居住者又是谁。在这类散文中常常颂扬修造者的才德行能、政德修为。比如2012年高考上海卷选的柳宗元的《潭州东池戴氏堂记》就高度赞扬了潭州刺史弘农公治理有道,将建造好的一座房子送给了品德高尚的戴简。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士人优游闲适、精致高雅、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即使有时主人公因贬谪遭遇了政治上的失意,但他们也能自我排遣,寄情自然。

3.关于情 亭台楼观堂斋这些融自然真趣与人文思想为一体的典型建筑往往会触发文人的感慨。文人们常借此抒性志趣,这也常常是该类文章的主旨所在。如《岳阳楼记》抒发了作者以古仁人为榜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醉翁亭记》表明了欧阳修诗酒山林、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君子风范和他与民同乐的仁者情怀。

4.关于理 亭台楼观堂斋记进入了宋代以后,不再滞留在物上,而是逐渐超越了建筑物本身,被抽象成某种特定的意识或观念,建筑物通常只是一种起兴或媒介,作者借此来阐发哲理。如欧阳修的《非非堂记》把重心放在对“君子如何明辨是非”这一命题加以分析,作者借堂发挥来表达自己立身处世的态度和鲜明的是非观。苏轼的《静常斋记》中几乎没有对斋作相应的描写记叙,而是围绕斋名“静常”二字大做文章。苏轼通过对“静”与“常”这一对富有哲理性问题的阐述,来实现对生命的体悟和反思。苏辙的《待月轩记》以大量的笔墨来谈论性命之理。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则阐述了一种圆通的处世态度。2009年浙江省高考选文《宝绘堂记》中以书画为例表达了一个道理,只有“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才能保持个体精神的自由,从而实现内心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二、整体阅读的第二步是除了正文外,我们还要注意阅读文言文的标题、注释、出处、问题及选项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可以反映文章的主旨,尤其是那些亭台楼观堂斋的取名,比如说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沧浪取义于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歌词寓含着洗濯政治污浊之意,文中也就深含了此义。比如王禹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竹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作为一种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文章不厌其烦地写此楼非同寻常的特征是为了表现自己和竹一样的高洁的品性。再比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文中就讲述了取名为“一柱峰亭”的原因。“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而震凌冲激,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这里也体现了李侯的胸怀和操守。

文言文的注释一般是提供作者背景如文章作者政治处境、身份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思想。有时也提供了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帮助学生扫清文字理解上的障碍。这也是必须注意的。

选文最后一般会有该文的出处,这一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大背景,在整体阅读时也不能忽略它。

三、利用亭台楼观堂斋记的文体特性快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记体散文兴于唐,亭台楼观堂斋记也由唐兴起。王水照先生认为“唐人此类作品矩式,一般以‘物’为主,多作客观、静态的记述,重在本事,如建构程期、地理位置、自然景色等,或稍予议论、以写实胜。”将唐亭台楼观堂斋记的基本体式概括为记事、写景、议论、将之称为唐人的“三段论”模式。这时虽以“物”为主,但并不以“物”为最终目的,主要还是为记修造之人,颂扬修造者的为政成绩和他作为文人身份的诗性雅趣。2012年上海卷选文柳宗元的《潭州东池戴氏堂记》就是此类的典型。

沧浪亭记范文第4篇

城市有蓬莱 沧桑七百年

古莲花池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的一座实景园林,建造者为投降蒙古的金将汝南王张柔。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他重新修筑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在唐代临漪亭的基础上初建此园,名曰‘雪香园’。建成后的雪香园“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后来,此园成为行军千户乔惟忠的私人苑囿。因池内荷花茂盛,故又名为“莲花池”。

1284年,保定地区发生大地震,各类建筑均被震毁,雪香园仅存一池清水。知府张烈文认为,这个经久不涸的莲池临近官府衙门,犹如一面水镜,关系到保定一郡的人文风气,于是出官费修复。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知府查志隆又对此园进行整修扩建。他还提出要以莲池湖塘作为“水鉴”,将此园命名为“水鉴公署”,以激人励己,其含义是以水为鉴,鉴身、鉴心,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

清代,莲池曾经过3次大规模的扩建和重修,成为乾隆、嘉庆、光绪三朝行宫和慈禧的行宫御苑。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诏令各地督抚建省城书院,直隶总督李卫建莲池书院于古莲花池。乾隆十一年,直隶总督方观承修建了巧夺天工的“莲池十二景”。园中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奇花异草、珍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水之间,相互交织,成诗入画,美不胜收。这是古莲花池的极盛时期,享有“城市蓬莱”、“三湘七泽”、“小西湖”等美誉。

1900年10月,英、法、德、意4国侵略军入侵保定,纵兵大抢3天,莲池古园中的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亭台楼阁化为灰烬。后虽再行修建,但无昔日辉煌。辛亥革命后,改为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行官则辟为公园。改革开放以后,保定市政府先后两次出资大力推动复建工程。目前,复建工程大功告成,乾隆胜景已然再现。

莲池十二景 景景有佳妙

关于古莲花池的优美景色,除历代文献记载及诗文吟咏之外,还有《古莲花池景图》存世。它绘于清乾隆时期,描绘的是古莲花池建为皇帝行官之后的壮丽景色。图为12幅,分别表现了莲池行官12个景区的景观:藻咏楼、篇留洞、含沧亭、春午坡、高芬阁、万卷楼、北草堂、宛虹亭、鹤柴、蕊幢精合、绎堂和寒绿轩。当时的游人进入园区,只见“林泉幽邃,云物苍然”,无不为园中的绮丽景致所陶醉。清苑知县时来敏的《莲漪夏滟》七言诗最为人称道,他写出了古莲花池亦静亦动的优美景致,抒发出人们临池堪赏的愉悦感受:

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修建于不同年代、造型各异、各具特色的古亭,为园有的“点睛”之笔。

譬如独立于池水之上、可通春午坡的“含沧亭”是由8根立柱支撑桥顶四面通敞的桥亭,造型与苏州园林的“雪香云蔚”亭近似,有在桥上可随意融濯于池水的感觉。它的立意与苏州的“沧浪亭”相同,都是以孔子“清斯濯缨,浊斯濯足”、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意境而为。然“含沧”比“沧浪”更加含蓄,寓意池水将蓄入暗渠排泄而去,更具艺术魅力。游人游完“莲池十二景”,在这里不论“濯缨”还是“濯足”,都会有浓淡不一的“含沧”之感。

又如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莲叶托桃”,即绿色翻卷的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我们知道,一般的亭顶都是尖的,即使不尖也没有叶状物衬托。这里怎么会出现如此奇怪而独特的样子呢?

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出逃。她带着光绪皇帝经由河北、山西逃往西安。事件平息后,慈禧一行准备途经保定返回北京。为了自己享乐,她要求在保定修建一座行宫。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下令将永宁寺改建为行官,重修莲池作为行宫御苑。当时有一位老工匠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便在莲池水中亭的顶部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慈禧太后住到行宫后,对这里的景色颇为欣赏,但大太监莲英却觉出了“连夜出逃”的喻意,并把这个发现告之慈禧。慈禧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那位老匠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那位老人,就把行宫御苑的亭顶都建成了“莲叶托桃”的样式。莲池古书院声名播四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古莲花池有名的另一原因是院内建有“莲池书院”。1952年11月22日,主席莅临莲池故地时这样说过:“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书院的开办得到了皇家的眷顾,“恩隆优渥”,皇帝多次出游到此,素喜山水园林的乾隆皇帝曾3次“幸临”,他视察学生的课业,还写下50多首诗。

书院机构极为精简。设院长(别称山长、洞主、主讲、教授)一人,为书院的组织者和行政领导,把握着书院的办学方向。院长以下的“校官”,仅设提调一人,负责书院的事务性工作,协助院长管理书院事务。至于图书管理、学生住宿、膳食等杂事,均由学生中挑选出资历较深、品学兼优者充任斋长掌管。院长的人选极为重要,由直隶总督特聘。许多院长都是清代著名学者,如汪韩门、章学诚、祁韵士、黄彭年、何秋涛、李嘉端、王振纲、张裕钊、吴汝纶等。

名师代不乏人,自然高徒济济。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官吏、文人、学者。直系军阀首领、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统的冯国璋和自称“第一人中最后人”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两位。值得一提的还有曾在莲池书院就张裕钊受业的日本著名学者宫岛大八。1986年和1994年,中日民间团体共同建造的“张裕钊宫岛永士师生纪念碑”分别在保定古莲花池和湖北鄂州落成,传为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

沧浪亭记范文第5篇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园林”一词最早曾出现在西晋以后的诗文当中,如张翰的《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很多对园林称呼,如圃、囿、宫苑、园池、庭院、别业、山庄等,在英美等国家被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篇中,对园林的定义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由此可见,园林设计就是关于“园林”的艺术创造过程。园林从形式上说是一种美术创作,是融绘画、书法、文学等于一身的艺术,当园林缺少了艺术,就势必失去了它的灵魂。虽然园林专业有着完整的体系,美术教育也有其专业特征,但它们都是表现“美”的艺术,追求“美”的形式。园林设计者应对“美”产生敏感性,而这种美感的获得需要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才能体现。

2园林中的绘画、书法艺术、诗词歌赋

早期园林追求以娱乐、休闲为主,后来逐渐在其基础上又增加了审美的追求,审美追求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园林中大量运用绘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绘画、书法以及诗词歌赋不仅是视觉美的直接形式,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追求、意境表现,在园林中极易识别,有很多实例。早期园林设计图纸,靠手绘完成,大到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小至私人宅院苏州留园,每个园林设计的作品无不是手绘之作,手绘成为电脑绘图出现之前记录园林设计成果唯一的途径。园林中手绘实例不计其数,仅颐和园昆明湖畔的长廊,就有各种绘画作品多达14000余幅,该长廊全长700m,每根枋梁上都有手绘图案,如此大量的运用绘画作品,堪称奇迹,并入选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寺庙园林中建筑装饰也经常用绘画的手法体现它的精致和与众不同,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南海禅寺主殿建筑上就有各种绘画作品6000多处。书法作品和诗词歌赋在园林中的应用不仅表现在对联、匾额的点景之中,还有书法家的碑刻作品,它们不仅使园林形式美更加多样,也增添了园林的意境美。苏州有一园林名曰沧浪亭,面积仅1.08hm2,园主苏舜钦官场失意,归隐苏州时花“四万钱”将其买下并精心营建,因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故名“沧浪亭”。园内的山顶有一亭子,其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取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取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幅对联使整座园林含义丰富、意境深远。苏州狮子林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是因为园内景色优美,而且有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真趣”亭和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刻。园林中有很多绘画、书法和诗词歌赋的应用,这不仅美术教育的形式,而且很多设计者本身就是画家、文学家、美学家和诗人,在古代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被看成是六项基本才能,也称“六艺”,因此可以说古人从小就接受了美术教育,学习了美术知识,尤其是绘画、书法和诗词歌赋,因此才能在今天的园林艺术中看到如此丰富的美术教育形式,因此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创造、内涵和意境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3.1表现、载体作用

纵观美术教育的内涵不难发现它与园林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对园林设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园林设计的平面图绘制、鸟瞰图等一些图纸离不开美术教育,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众多高校园林设计专业都开设素描、色彩课程的原因。在特定时期美术教育决定着园林设计成果的展现,没有美术教育,园林设计成果将没有载体,无法呈现出来。这是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之一。

3.2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园林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科学需要严谨的态度,而艺术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园林设计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手法。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自然就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从纵多园林设计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园林设计工作才能做出成绩。这是美术教育对园林设计的作用之二。

3.3陶冶情操、体现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相关期刊更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诗选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作家协会

江苏政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政协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