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第1篇

一、走“近”北大荒

北大荒,是一个离江南孩子十分遥远的地方。它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总面积8000多万亩,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建国前,那里一片荒芜;建国后,人们在那里建立起密山、合江、黑河等垦区。多年来,人们在这些垦区中挥洒汗水,辛勤劳作。现在,“北大荒”已经成了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等作物的盛产基地,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北大仓”。

课文中,北大荒的秋天色彩绚烂、丰收在望,她好似一位美丽的姑娘姗姗而来,让我们追随她的脚步一睹为快吧!

二、走“进”北大荒

1. 欣赏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

作者运用大量描写色彩的词,仿佛一位画家,用五彩的画笔绘出美丽的北大荒秋景图。天空“一碧如洗”,蓝得那么纯净,那么明洁!如果说“一碧如洗”的天空是一个硕大的舞台,那“几缕流云”就是粉墨登场的最佳演员了。流云就像神奇的魔术师,变幻出各种色彩——“银灰、橘黄、血红、绛紫”,为这个舞台带来无限生机,无限绚烂。天空像是“蓝绸子”一样的小河,“蓝绸子”带来的不仅是那一抹清新的蓝色,更有一种柔软而滑爽的质感。原野上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红”“血红”“黑红”,同样是红,但其中的深浅浓淡却有细微的差别,可见这位“画家”用色的精致绝妙了。

2. 倾听这一首动静相宜的歌

北大荒是安静的,清澈的小河水波不惊,好似一个安静的孩子躺在大地母亲怀抱里,正做着香甜的美梦。小鱼的游动使得河面漾起“一道道波纹”,多了一份灵动之美。但河面马上又归于平静,让人的心也变得沉静起来。

北大荒又是热闹的,一阵阵风吹过,成熟的豆荚欢乐地“簌簌”作响,多像“哗啦啦的笑声”;红透了的高粱轻轻晃动着脑袋,发出沙沙的声音,在“乐呵呵地演唱”。它们好像一个个英俊的小伙子,用所有的活力放声欢笑和歌唱,歌唱北大荒的美丽,歌唱人民的勤劳!看,榛树叶子“红得像一团团火”,这“火”是有生命力的,它燃烧着,跳跃着,在北大荒广袤的原野上热闹、欢腾……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小学生;语文教学;改革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出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也能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的制约,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方式的出现,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境为学生再现,更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这也从教育层面上推进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结合现在小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在微课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导入环节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微课的特点,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简短的视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有效学习,因微视频时间短,且内容的针对性强,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能更好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微课不仅能够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还能够结合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小故事、问题等,甚至还能够以某一道重难点的习题来呈现。不仅拓展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育目标下学习,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东方之珠》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去过香港,对香港也没有直观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讲这只是一个地名,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来介绍香港,在微课内容中以简洁优美的文字、优美的画面加上悦耳的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香港的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海洋公园以及铜锣湾,给学生展示香港美丽的夜景,以视频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能直观地感受香港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微视频给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进行了有效刺激,这种直观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愉悦感和自豪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集中在课堂上,激发学生阅读和了解东方明珠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激情,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微课可以将一个复杂的知识点分解为若干个小知识点,将知识点更加精细化,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单单是文字的叙述,而是以图文声像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将学生带进文章的情境中,综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器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不但可以观其形,还可以闻其声,会其意,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例如,在讲述《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教学重点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此引起学生感受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之美,物产丰富,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上课前,教师提前收集与北大荒相关的资料,并将其精心设计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北大荒的秋景图,并配有优美的朗读,将文章中描述的小河、白云、蓝天、原野真实地显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作者再将北大荒的秋天以图片并伴有文字描述的方式给学生介绍,流云是动的,小河是动的,原野上的大豆在摇动,高粱在演唱。这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感受北大荒的秋景,吸引学生对北大荒秋景的热爱,然后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心灵深处感受北大荒的秋景之美以及物产丰富,更加感受作者用词的简练和巧妙,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

三、拓展延伸,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小学生对大自然存在着美好的向往,课本内容需要不断的结合生活,才能有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学内容不能只是限制在教材中,需要向课外延伸,将课本的内容和大自然美景相结合。例如,在学完《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制作寻找秋天足迹的微课视频,让学生结合实际和课本内容,走进大自然,切身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心中美丽的秋天,用自己的双手来描绘自己心中的秋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在课后让学生收集一些文人墨客在秋景方面的描写,然后将这些资料汇集在一起,在课堂回顾的时候进行探究分析,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在这些优美的文章中领略秋景的美丽,同时也能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学生通过收集这些素材,积累语言知识,为提升自身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微课是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探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既是方法也是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微课的作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叶和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5(1):78-79.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第3篇

一、紧扣课题,激发兴趣

教学中发现,如果课堂中教师直接让学生去朗读文章,学生会感觉到很枯燥,而借助多媒体、故事或问题等方式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阅读,学生的朗读兴趣便会更加浓厚。而低段的学生的兴趣以间接兴趣为主,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为例,对于“北大荒”学生是较为陌生的,更不要说北大荒的秋天了。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大荒并对北大荒的秋天有初步感受,激发起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幻灯片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指出“北大荒”并辅以图片简单介绍,突出它是“北大仓”。然后让学生说说故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再提出问题“我们这里的秋天和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在对比中的阅读兴趣就浓厚了。再如《三袋麦子》教学中,教师上课后,没有马上让学生打开课文,而是点名问学生“如果老师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做?”当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后,又提问“大家想知道小猪、小牛和小猴是怎么做的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吧!”接着板书课题,进入阅读。

二、狠抓朗读,引导提问

阅读是理解的基础,而在阅读中,大声朗读又对理解文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但一些教师忽视了合作探究是基于自主学习基础而进行的,课堂中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结合学生对文章还没有一定的了解,交流、讨论也就变得空泛了。从小学低段的学生的特点来看,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还较差,教师需要在引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首先,要丰富朗读的形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配乐朗读、点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来组织,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气氛,让学生在具有竞争的氛围中去多读,甚至熟读成诵,这样再组织讨论,学生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其次,要注重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问可围绕课题提问,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问题如“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它为什么要找妈妈?它是怎么找妈妈的?”也可根据重点语句来提问,如“雨后”的教学中对“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一句,先问学生这句话的意思,再问这句话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生活。也可拓展性提问,如“谁的本领大”的教学中,提问“听到太阳这样说,风是怎么说的呢?”(那还不容易!)追问“是的,就这么一件小事情,那还不容易。想想到底该怎样读这句话,谁再来试试。(再指名读)感觉出来了吗?这时候风的态度怎样?(自信与骄傲等)是的,那么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这样,将问题和阅读结合起来,学生读后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三、引导合作,探究学习

低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采用合作探究来组织阅读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不然,学生的合作就容易走入泛泛而谈的境地。

首先,坚持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词、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等内容先进行学习,如在对生词的学习中,学生个体要先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在此基础上还不理解再去和其他同伴合作。又如对某句话的理解,学生个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朗读,有了自主的理解的基础上再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其次,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交流,同时,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进行纠正,引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拢。以《的扁担》教学为例,教师出示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提问:“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从朱爷爷的力气大、东西多、为朱爷爷担心等角度进行探究,此时教师要点拨学生“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爷爷的肩膀都压红的,可能还会流血,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为什么朱爷爷要硬坚持呢?”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感悟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样就很好地和教学目标接轨了。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互动;兴趣;体验;策略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如何实施?我曾与我的同行探讨过这个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情境教学策略实施方法。

一、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我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不能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上互动能够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快速学习新的内容,同时对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也有帮助。

比如在学习《小河与青草》这则寓言故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河与青草对话所揭示的道理,我给学生创设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整个教学效果更好,我自作主张将文章小河的角色分给我,然后由学生表演青草说话的部分;另一方面,将对话内容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我发现学生在这个教学情境中能够找到自己的角色,而且学生的朗读及表演能力也提升了。另外,我在黑板上展示这样的问题:“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寓意?”有的学生说是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学生说是做人做事情必须要谦虚,要多从别人的身上看到长处。互动教学的开启,可以使情境教学开展得更有实效,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很高。

在教学中,互动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执行。例如在学习《夕阳真美》这篇美文时,为了使学生在课上不会因精力不集中而影响教学效果,我开始领着学生读课文。当读到夕阳美景时,我稍作停顿,然后问学生:“能描述出来夕阳的样子吗?”于是整个课堂进入探讨中,为了使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我给学生用幻灯片展现了一个非常直观、生动的夕阳美景图,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领略夕阳的美丽。

二、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兴趣可以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在笔者看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兴趣方面来引导,因为小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所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是尤为重要的。

在我讲到课文《北大荒的秋天》时,为了不让学生局限于课文中的一字一句,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能力,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教学优势,让学生陶醉在这样一个意境中:开始我在多媒体画面上给学生呈现一幅北大荒的天空,之后又将北大荒的小河景象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看北大荒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颜色,并

观察北大荒有怎样的小河。最后让学生拿起课本多次读文章,并扩大自己的想象空间,来深刻体会北大荒秋天有着怎样的风光和美景,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

多媒体画面的呈现,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融入教学情境中,增强学习体验感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学好语言,学生要想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离不开平时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积累。在以前课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接受者。然而随着时代的不同,小学语文课堂越来越开放,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看得很重要,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教学生学习记叙文《好学的爸爸》时,我找一个学生将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让其他学生认真听。其次,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作者的话时要将作者天真的性格读出来,读爸爸说话时要将爸爸热爱学习的精神读出来。最后,我在课上展开了话题讨论“请同学们以‘我的爸爸’为题目口头介绍自己的爸爸”。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之后很受启发。在构思和口述自己的爸爸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锻炼。这样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课上的主体性更明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需要积极主

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各种教学情境中不断地摸索着学习,同时学生体验着学习,其自身的语文学习情感会更加丰富。

又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采用了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这篇文章,然后我在下面听。我发现学生在讲课过程中学会了采用情境教学法,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荷花吗?”通过互动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荷花图片,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身就带有深厚的体验式学习色彩,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学习过的知识。

总之,有计划、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取的教学方法之一,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明确地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并从小培养小学生有丰富的情感,启发心智,善于观察生活,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进而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北大荒的秋天范文第5篇

我喜欢家乡的大山和森林,总是带着丝丝哀怨陪伴着浩瀚林海度过“北大荒”漫长的冬季。

今天,我穿着冬季登山服,来到了魂牵梦绕的完达山密林深处。面前是一个林木毵毵的山坡,秋天采蘑菇的时候我到过这里。那时,坡上的树林枝叶茂密,绿树成荫,山玫瑰和野葡萄的果实,水灵灵的挂在枝头,就像一串串晶莹的彩色珍珠,在碧绿的叶子和褐色的枝干衬托下,那样的鲜艳美丽。

随着深情的秋天慢慢走远,凝重的严冬便悄然降临了。一夜间,积雪遮掩了大山迷人的鸟语果香,寒风屏息了大山壮观的闪电雷鸣,落叶覆盖了大山炫目的斑斓秋色。穿梭在树丛里旋转的山风,无情地卷走树梢最后的残叶,把人们对季节的记忆带向很远很远的地方。阔叶林和落叶松光秃秃的枝桠上,写满伤心地苍凉。啊!这就是北国冬天山林里凄凉含蓄的美丽。

“北大荒”严冬里的山林是美丽的、多情的也是残酷的。带着雪粒的寒风阵阵袭来,把我带向了往事的回忆……

我是黑龙江垦荒队员的后代,当时黑龙江农垦是按照部队建制设置,连队是最基层的生产与核算单位,一个连的职工住在一起,连里设有食堂、卫生所、商店和小学校。甜甜是我儿时的同学,也是我家的隔壁邻居。巧的是,我们都生于一九五四年,二月一日是我们共同的生日,她大我两个时辰。也许是因为我家没有女孩的缘故吧,母亲特别喜欢甜甜,管甜甜叫妞儿,甜甜亲亲的称母亲娘。

甜甜的父母都是南京人,也是大学的同学。后来甜甜的爸爸弃笔从戎参加了解放军,建国后甜甜的妈妈追随丈夫来到了“北大荒”做了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都称她苏老师。

甜甜的爸爸姓尚,是小说《林海雪原》那个团里的一个连长,剿匪后留在“北大荒”建设国营农场,我们第二代“北大荒”人懂事的时候,甜甜的爸爸当排长,我管他叫尚叔叔。

小时候,我最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老师就是苏老师。苏老师个子不高,特别喜欢笑,是那种甜甜的舒心的笑。我最喜欢看苏老师笑起来的样子,浅浅的“酒窝”在笑,翘翘的嘴唇在笑、弯弯的眼眉在笑、长长的睫毛也在笑,我幼小的心里常想,苏老师笑起来,一定比山里的红杜鹃还好看。每当苏老师纤细柔嫩的手指在琴键上欢快的跳动,我总会想起妈妈那双温暖浸润的手。

每当夜幕降临,尚叔叔富有节拍感的口琴随着苏老师甜蜜的歌声轻轻地飞向窗外,伴着月色流萤,飘过茅屋,飘过村庄,飘过欢跳的小河,飘过幽暗的草塘。天籁般的歌声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边回响……

建设初期的农垦,职工住的都是简易草房,烧饭取暖的薪炭,都要靠自己上山砍伐树木解决。寒假中的一天,尚叔叔把甜甜安排在我家,和苏老师拉着爬犁去山里砍柴,天色已经很晚了也没有回来。爸爸不放心,到村口的小路上迎接了几次,都没有见到尚叔叔夫妇的影子,我们一家陪着甜甜在惴惴不安中吃过晚饭。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和甜甜被“咚咚咚!”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尚叔叔回来了。叔叔进门后急促的问道:“甜甜妈回来没有?”我们一家被他的问话惊呆了。听说妈妈不见了,甜甜哭了,我也抽泣起来。

原来,这天的清晨,尚叔叔夫妇踏着浓霜上了山路,翻过几道山岗,就要进入砍伐区的时候,苏老师忽然想起家里的炉火没有熄灭。那时的草房非常容易发生火灾,人离开家之前必须把炉子和灶膛里的火灭掉。由于砍柴走得匆忙,苏老师忘记熄火就离开了。尚叔叔说:“我先往前走,你回去把火灭了,到前面的林子里找我。”“好的,我马上回来。”苏老师答应着,转身回来了。

苏老师走后,尚叔叔开始砍柴,转眼到了中午还没有苏老师的影子,叔叔也没太在意,因为节假日里常有人带着孩子找苏老师补课。直到日偏西,还不见苏老师回来,尚叔叔有些着急了,急匆匆地收拾一下砍柴工具下山回到家里,看到家里的炉灶早已用水灭掉,知道苏老师上午回来了,敲开我家门之后,发现苏老师不在,便猜想是苏老师返回山里的路上迷路走失了。

爸爸和尚叔叔找到连长,报告了苏老师走失的消息。连长听后惊诧不已,把尚叔叔臭骂一顿之后,便紧急集合带领全连的职工,以班为单位带着手电和马灯,分头进山寻找。

那时“北大荒”的冬季,比现在冷得多,夜里气温经常降到零下四十度以下,用“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去描述“北大荒”的冬天是远远不及的。苏老师走失的那个晚上,大人们都上山了,我陪伴着甜甜站在院子里焦急的四下张望,幻想着苏老师倏然出现在面前,但是映入眼帘的是山野里摇曳微茫的灯光,苏老师的身影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到了第二天晚上,搜索的职工陆续回来报告情况,连长铁青着脸,命令大家带上两天的干粮继续搜山。三天时间转眼过去,看着搜山的职工拖着疲惫的身躯一队队回来,依然没有苏老师的影子,甜甜放声大哭,娘紧紧地搂着甜甜,嘴唇剧烈地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清早,尚叔叔对连长说:“连长,三天过去了,甜甜妈不是冻死就是被野兽咬死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借我一匹马吧,走遍天涯海角,我也要把她找回来,不能让她做孤魂野鬼!“说到这里,叔叔刚毅的脸庞痛苦的抽搐着。

后来,我再看见尚叔叔的时候,他已经骑在一匹枣红马上,脚蹬厚厚的毡靴,身上穿着羊皮军大衣。看了甜甜一眼,对送行的爸爸说:“徐哥,甜甜交给你了!”爸爸爽快地说:“放心吧兄弟,早去早回!”没等爸爸说完,尚叔叔策马扬鞭飞驰而去,甜甜哭着喊道:“爸爸……早点回来……”凄凉的喊声让人撕心裂肺的疼痛。我从叔叔看望甜甜的眼神里,读出了什么是温情和无奈,也依稀懂得了男子汉的铁骨柔情。

第二天,尚叔叔从鸡东县哈达水库的建设工地指挥部打来电话,询问苏老师回来没有。

第三天,尚叔叔到了密山县的三道岭林场,道了一声平安,又急切的问苏老师是否回家。

第四天,在宝清县内的龙头军马场尚叔叔打来电话,询问苏老师有没有音讯,并且说他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以后有啥事就按信里说的办,还告诉爸爸他明天要到虎林县的大山里寻找。

尚叔叔走后,连长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苏老师,每天都领着人进山搜索。就在尚叔叔打来最后那个电话的下午,苏老师的遗体在离连队几十公里的一个山崖下找到了。她是返回山里的时候迷了路,误入了原始森林。苏老师是被冻死的,躯体卷缩在雪地上,泪水和呵气凝成的水汽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冰凌,苏老师遗体前方的雪地上,写着一行歪歪斜斜的字:大尚我爱你!甜甜妈妈想你!我想回家……看到眼前的情景,身经百战的连长忍不住大放悲声。

不记得又过了几天,尚叔叔的信到了。爸爸急忙抽出信纸,轻声地念着:“徐哥你好!当你看到我的信的时候,我们也许已经阴阳两隔了。今天我在龙头马场借宿,这是我几天来第一次想睡会儿觉,兄弟太累了。借来纸笔给你写封信,今天不把信写出来,也许以后没有机会了……

我独自一人出来已经四天了,甜甜妈仍然没有踪影。想起她的失踪,心里除了悲伤就是悔恨,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几天来,我的嗓子已经喊破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寻找起来更难了。每天我走在树林里,甜甜妈的身影总是在眼前闪现,时间真的难熬……

徐哥,明天我就要进入虎林县的原始森林了,我清楚,一个人在冬季进了深山,无疑是九死一生,也知道她生存的机会很渺茫,但为了我的爱妻,为了给甜甜一个完整的家,顾不得这些了!

说起身后之事,唯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可怜的甜甜。今天我已经给老家父母发了信,告诉老父如果收不到我的第二次来信,就说明我不在人世了,要父亲把甜甜接走。如果老家没有人来,甜甜只能交给哥哥你了,你要把她当做亲闺女抚养,弟弟在远方给你磕头了……”信,读到这里,爸爸哽咽了,背过脸去胸膛剧烈地起伏着。娘和甜甜早已哭成了泪人。

从此,再也没有了尚叔叔的任何音讯。

时间在我家墙上挂钟的“滴答”声中游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甜甜老家来人接她。

天随我意,甜甜就这样留在了我家。

自从爸爸妈妈相继离去,甜甜没有了歌声,也没有了笑容,不管娘怎样细心呵护,甜甜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无可奈何只能偷偷背地里流泪。中秋节过后的一天夜里,我听娘说:“他爹,家里的几只母鸡现在不下蛋了,有空杀了吧,给妞儿补补身子。”不久,家里又相继出现了我从来没有享用过的奶粉、冰糖之类的营养品,但是,这些东西娘没有让我尝过一口,都是买来给甜甜补身体的。

遭遇家庭变故第二年的寒假甜甜病倒了,高烧不止还伴有剧烈的咳嗽。连里的医生治疗几天不见好转,连长派车把甜甜送到了场部职工医院。到了医院甜甜已经昏迷不醒,娘连续几个昼夜不吃不睡,不停地在病床旁边“妞儿,妞儿……”的呼唤着。第四天的晚上,甜甜突然醒了,拉着娘的手深情地说:“娘,我真不想离开你,也舍不得爹爹和弟弟……”喘息一阵接着说:“弟弟偷吃鸡肉和冰糖你不要再打他……他还小……你打他我心疼难受……”娘把甜甜抱在怀里,边亲吻着边喃喃地说:“好妞儿,娘不打他了,只要俺妞儿的病好了,妞儿说什么娘都依你。”又是一阵剧烈地咳嗽过后,甜甜伸出手来抚摸着娘的脸,神情诡秘的看着窗外说:“娘,我要走了,你看爸爸妈妈来接我了……”话音刚刚落地,甜甜的手无力的垂了下来,停止了呼吸。“妞儿……妞儿啊……俺那苦命的妞儿呀……”病房里传出娘悲天怆地的哭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AI文章写作

高效、专业、量身定制满意为止!

开始体验

相关期刊更多

北大史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大中东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