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轨教学

双轨教学

双轨教学

双轨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双轨制”教学法;管理学;应用研究

双轨制教育最早产生在德国,“双轨制”教学法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环节逐步引入这一模式有利于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真正培养出适合就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

一、德国的双轨制教育

“双轨制”是指在企业和学校这两个教学地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有企业和学校两个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共同完成教学和实训任务的新型教育方式。“双轨制”职业教育产生于德国,德国的政府和企业共同组建职业学校,职业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学校的教学工作任务和学生工作岗位的技能培训。这种将普通学校的高等教育和企业的岗位培训、职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得到了当今社会教育界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德国双轨制教育模式对《管理学》课程的授课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今《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差距与不足。因此,《管理学》课程亟需建立一套具有合理可行的、富有开创性的全新的授课方式,来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效果。作为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一名授课教师,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的借鉴和学习德国的“双轨制”教育模式,通过“双轨制”两条渠道的并行工程来解决长期以来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单轨制教育的弊端,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学生素质与能力有机结合,扩大企业参与,大力加强企业在《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使黑龙江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的教育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

二、传统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弊端

《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法对《管理学》课程的授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

(一)学生缺乏学习《管理学》课程的积极性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综合性、一般性、多学科性、实用性等特点,它是学生学习其他管理专业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所需知识的重要理论支柱。

(二)《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不足

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笔试形式,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其实我们不能否认传统的笔试方式的好处,比较公平、客观。

(三)校企合作模式面临较大障碍

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来为企业服务,哪个企业也不会将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放到企业的管理层工作,而且企业管理工作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果企业轻易让一个大学生走进企业参与管理工作,那么就会面临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对企业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和学习合作。

三、“双轨制”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仅仅强调教师单纯的教书,学生单纯的学习,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对立起来,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积极性极差,很难接受《管理学》课程中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管理学》课程教学弊端的应对策略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传统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弊端,结合“双轨制”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路,我认为,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上述问题:

(一)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管理学》课程其实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趣味性十足。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导致教师在授课中一言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下降,因此,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双轨制”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课堂实战演练、走进企业进行校外管理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得到真正的实际运用,自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创新《管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敦促学生的平时学习,进行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并根据《管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改进形成性考核比例。为了提高学生平时的出勤率,让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真正的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进行了适度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将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的比例为7:3,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平时出勤。

(三)探索适合《管理学》课程“双轨制”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要想解决校企合作的难题,必须从学校入手,转变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双轨制”教学方法,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人才培养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我们可以借助专业培训机构这个平台,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的管理实践提供实习基地。

(四)培养管理类“双师型”教师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管理类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的授课教师首先就必须具备实践管理经验,因此,“双师型”教师要求的素质和能力是《管理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要具有“双证”,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同时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两种“双能力”。总之,《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通过实行“双轨制”教学法,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达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管理基础。

作者:赵鑫 单位:哈尔滨广厦学院

双轨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研究

一、前言

会计专业是集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对于高校会计教学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其学科背景的要求,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尤为重要。实践教学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主体教学手段之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综合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立足教学经验,分析当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对会计实践教学可完善处做出创新设计与改良,促进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日渐重要。

(二)国内现状与分析

1、关于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均设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缺少全面研究和系统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学者针对我国会计实践教学现状给予了不同理解。

邓亦文,易冰娜(2011)指出实践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及实践动手能力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而我国目前师资队伍整体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

王素玲,高天惠(2014)基于现实环境背景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二者交融程度进行考量和研究的成果极其匮乏。

3、关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κ导教学的不同理解,不同学者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出各自方案。

徐静(2013)提出以从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三轨三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重在将原有的、传统的互不相关的单项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系统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前后环节的衔接与沿用,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从业能力。

陈容(2014)提出构建“四模块”、“五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构建由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传统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课程设置与安排问题

囿于教学计划的规定,实践教学课时少,层次单一。

(二)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专职的实践教学教师数量少,部分会计学专业的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差。

(三)实践教材、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建设问题

1.实践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面对会计准则的不断变更、面对新的经济事物与经济业务、面对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实践教材不能及时反应;实践教学教材层次单一,只涉及课程体系实验层,且集中在财务会计分支领域,缺少其他课程体系的实验教材以及综合实验层的教材。

2.现有实验室主要针对财务会计实验而设计,缺少其他会计分支诸如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的实验室。同时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也需加强。

3.实践基地涉及的行业、企业类别少,且与有些实践基地不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有些实践基地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会计学专业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依据布卢姆理论,本文构建了会计学专业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是将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本科教学目标阶段性展开,将实践教学过程按照梯度,分为基础实验层、课程体系实验层、综合实验层和校外实践层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均包括教、学、考三个维度,每个层面均以手工和电算化处理的“双轨”操作形式作为手段,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渐进达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建立“三维双轨”模式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渐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基础实验层主要是指单门课程进行过程中的课堂实验环节。课程体系实验层是指某个会计分支课程全部讲授完毕,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的实验环节,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实验、成本管理会计实验、财务管理实验、审计实验、相关法律事务实验等,课程体系实验层所包含的实验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具有开设上的顺序性、资料共享性和知识的承接性。综合实验层是在完成课程体系实验层后,针对会计学专业整个知识体系所设计,实现学生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下按照实际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岗实验并定期轮换岗位。综合实验层的设计应该包括企业会计综合实验和事业单位会计综合实验,其中企业可以按照行业进行划分、按所有权性质进行划分、按照是否上市进行划分,设计不同种类的综合实验课程。校外实践层是指学校依托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校外会计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人才。

图1 会计学专业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每个层次“教授”的维度分别研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组织、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包括教材、案例、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学习”的维度分别研究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手段、学习的形式、学习应达到的效果及培养的能力;“考核”的维度分别研究考核的方式、考核的组织与实施等内容。

每个实践层次均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操作形式,两种形式各有优势,各有不足,相互补充,都是实践教学中必修的环节,本项目研究在不同层次两种形式的具体应用。

五、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

我们之所以提倡推广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是希望通过此教学模式,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就业的目的。与此同时,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改善学校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完善现有实践教学模式

渐进式三维双轨实践教学模式的流程全面、完整地反映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弥补传统实践教学流程的不完整性,同时实践教学所涉及的三个维度、两种操作方式所包含的内容繁杂,本项目对这些内容进行细化研究,提供可行方案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

双轨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双轨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65-02

一、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校企合作。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无界化、处处创新、超前意识、先驱精神、终身学习、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学院下面的各个系之间是无界限的,彼此之间可以加强联系,这样就可以提供很多创新的机会,而且学校的专业开设要根据市场要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大家都有为了学院发展的先驱精神并且要不断的学习、精益求精使自己变得很强大。

2.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包括“教学工厂”理念、“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综合科技教学”理念、“量身订制”理念、“无界化”理念。这里体现的也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的核心。

3.能力开发。能力开发:包括系统能力开发、校企合作(科技/开发/创新中心、项目、实习)、教职员能力转向。主要针对职员能力专向培训、与企业合作(项目、实习)等,提升教师的能力。

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指学院与本地和外国企业、学府和政府机构联系/合作,以便于吸取市场发展最新信息,为职员提供专能开发的机会,扩充学院教学与发展资源,为师生提供研发项目,最终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

以上办学特色的核心则是“教学工厂”。

二、“教学工厂”理念

1.“教学工厂”内涵。“教学工厂”理念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内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用于教学的模拟环境。

2.“教学工厂”具体体现。建立教学工厂实际是建立了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系统,并以先进的科技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距离”就业。我们看到,南洋理工大学的工厂,实际上是一个集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于一体的教学工厂。在科技中心,到处可见现代化的机器、标准的操作和陈列的产品。这个“工厂”保证了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在教学工厂基础上,建立了若干科技中心,进行专业教学活动、企业员工培训、应用项目开发等,从学生项目到工业科研项目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工厂”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技能,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里。

三、“双轨系统”教学模式

1.“双轨系统”内涵“双轨系统”的教学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所谓双轨制教学就是将同一学年中的课程划分成两个相独立、互不干扰的课程组合1和课程组合2,分别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课,到了第二学期互换对调,以此类推,在三年中都采用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同一系内的学生在入学时就被相应的分为两组,当其中一组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时,而另外一组则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如图所示。

2.“双轨系统”优势。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处就是使教学设备、师资和企业得到充分利用,灵活安排课程,使综合效益最大化,随时可以保证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与研究,确保企业项目的完成和企业实习岗位的连续性。另外,这种教学组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允许后续学期重修,使技能培养得以顺利进行。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企业项目需求,二是学生技能培养。

四、思考与建议

1.正常教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客运组织、行车组织工作,适应轨道运输企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中心、控制中心、停车场等部门从事客运组织、票务管理、接发列车、列车调度指挥及调车工作等职业岗位人员。显而易见我们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然而日常教学中我们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第三年第一学期会进行正常的课程教学,第二学期会被安排在西安地铁进行顶岗实习并且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常规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我们和企业的联系在一年之中会集中在一起,实习岗位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2.启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的理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现在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前两学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我们的实训室就相当于南洋理工学院的科技中心,在这个实训中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训基地完全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以真实的设备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综合能力。由模拟到模仿,最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其次我们在第三学年教学时也可以利用南洋理工学院“双轨系统”教学模式。我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由于近几年地铁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校生的人数2002届录取新生达到了500人左右,显而易见如果这些学生都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去实习将会出现岗位不够学生分配。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毕业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第一学期可以先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第二学期进行全日制教学;B组学生则第一学期先进行全日制教学,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样安排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全年当中我们都会和企业有紧密的联系而且老师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岗位得到锻炼。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联系自己所处学校的特征,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用到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双轨教学范文第4篇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法以教师授课为主,内容抽象,不易理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很难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具体病例,这也一直是口腔正畸本科实习中的一大难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1]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病例讨论为中心循序渐进的教学法[2] (Observation Teaching Discussion, OTD)可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初步探讨PBL+OTD双轨教学模式在口腔正畸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为今后临床教学提供借鉴。

1 口腔正畸临床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最具独特的主要分支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矫正错牙合畸形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同时口腔正畸学理论知识难理解,技术性、实践操作性强,使其成为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的瓶颈。

对于口腔医学实习生来说,实验室模拟操作与临床病例有很大的差异。实习生跟着带教老师学习如何接诊初诊患者,从前期的病例记录、制取模型、照片记录,到后期的模型测量分析、头影测量分析、列出问题清单以及治疗计划的制定,其复杂程度对于实习生来说是从未见到过的。讲授型教学虽然知识传递效率高,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心理和对知识消化不够重视[3]。对于实习生教学来说,传统教学法无法满足口腔医学教学的要求,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法进行教学。

2 PBL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实习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1969年Borrows教授在加拿大医学院校首先试行PBL教学模式[1],强调学习过程是探究,不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重视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口腔正畸学是个交叉性学科,实习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将口腔各学科知识贯穿于一个真实病例,以临床病例探讨为基础,打破学科界限,锻炼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而本科实习学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难以适应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4]。目前而言,仅使用PBL教学法指导学生临床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应与其他教学法穿插灵活使用为佳。

3 OTD教学法在口腔正畸实习教育中的运用及存在的问题

OTD教学法是以临床观察、理论学习、病例讨论为中心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法[2],能够加强口腔各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基础课与临床知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灵活性、系统性,案例教学讨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相关临床病例和与患者进行交流,获取临床信息,带着问题进行理论学习,查阅相关图书及利用网络资源解决相应问题,理论教学以后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观察临床病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提高学习效果。围绕临床问题,学生学会了自己主动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了临床思维与推理,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OTD教学法应用于口腔实习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时间占用较多、病例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经验等,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影响其教学效果。OTD教学法需不断完善,结合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材施教。

4 口腔正畸临床实习教学中引入PBL+OTD双轨教学模式的分析

口腔正畸是以诊断治疗性为主的学科,要求本科实习生通过临床实习能基本掌握病例的诊断和基本治疗操作。前面所述的PBL教学法和OTD教学法各有其优缺点,将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构建临床-理论-临床的学习模式, 由问题引入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临床思维, 提高探索和实践能力,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双轨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是:以“牙列拥挤的矫治手段”问题为例。教师采用OTD法,引导实习生搜集患者基本信息完成临床观察工作,而后采用PBL教学法针对病例提出相关临床问题,如患者牙牙合畸形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实习生对问题形成自已的看法,进而在相互交流时表述其观点,探讨如何运用大家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如存在着疑异可反复多次查找资料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直至问题得到解决。此过程借PBL教学法来完成OTD教学法中的理论学习过程。最后通过使用Typodont[5]、排牙实验等临床诊断性方法将“临床还原理论”验证自己设计的诊疗方案,最后教师再向学生指出整个分析讨论验证中的问题所在。

在双轨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实习生实际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一种教学法为主,另一种为辅,围绕具体问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能有效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不提供问题的答案,仅根据讨论的具体内容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口腔实习生普遍认为PBL+OTD双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口腔实习生改变传统学习模式,建立PBL+OTD双轨教学这一新型模式是比较现实的选择,PBL教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完善知识框架; OTD教学法重在临床思维模式与理论知识的交融,有利于临床能力培养。两种教学方法互相补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改变传统对临床问题的思考方式,架起从口腔临床与教学间的桥梁,构建完整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 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36-38.

[2]马萍,纪中.OTD教学法在康复教学中的课堂设计与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11-12.

[3]贵林,常新.PBL在口腔正畸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1):113-114.

[4]冯翠娟,张扬,张丹,等.PBL在口腔正畸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107-108.

双轨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政府办学;社会办学;双轨制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教师利用各种方法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脑部发展最快的时期。所以,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学前教育学术界提出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应性问题,说明中西之争已经进入学前教育学术界的视野。这时我们应当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具体情况,考虑自己本土文化的特点,在保持我们民族教育特色的前提下,吸取异域的思想资源,提炼出中西方结合的最优教育模式,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

一、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我国政府办学学前教育模式发展的现状:

(一)幼儿入园机会不均等

我国目前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因而,幼儿教育机构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城乡差异。农村的儿童不仅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不高,而且连最起码的入园机会都得不到完全的保证。所以,落后的教育导致落后的经济和社会状态。

(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较低,一直没有足够的公共资金保障教育经费。2003年,全国幼儿教育总经费742577.3万元,国家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为1.2%,预算内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为1.28%。可见,在我国,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资金主要来自基层地方收入,省级部门对于学前教育经费的负担较少,甚至没有。缺乏资金支持的学前教育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另外,在我国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中,政府对于各个地区的投入比例也是不一样的,差异性的投资比例终将导致贫困地区的落后教育。那我们提倡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也将成为空中楼阁。

(三)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该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然而,由于师资缺乏,很多幼儿园的教师根本不具备上述学历。而且,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及薪资待遇的差异,太多符合幼教条件的教师选择在城市任教,这样就无限制地拉大了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再加上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性加重,出现了西部或农村地区幼儿师资严重不足,而中东部地区幼儿教师竞争上岗的现象。如果长此下去,不仅会造成幼儿教师资源的浪费,而且一定程度上停滞了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

(四)学期教育质量差异显著

基于上面几个原因,政府在无法保证充足学前教育经费的情况下,就会引入大量的投资,而投资者的地区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地区差异。一般情况下,城市幼儿园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提供适宜的幼儿课程及相关的教育方法;而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方式多以注入式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读写,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当然,这也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不是一朝可以改变的。但是,我们希望在社会各界意识到问题存在时,都能携手共同关注它,解决它。

二、我国社会力量办学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为了满足人们对学前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带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整体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民办幼儿园应声出现并且飞速发展。它不仅解决了学前教育经费不足问题,而且均衡了各地的入园率,但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政府监管及理论研究却存在一定滞后性,限制了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发展,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出现了一些特定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缺位

在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中,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专业的行政人员更是普遍缺乏,急增的民办幼儿园数量使管理力量明显不足,使得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不到位。而完全依靠自律求发展,对民办幼儿园也不是容易事。另外,由于缺乏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就像没妈的孩子,在各种体制政策前都得靠边站,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民办幼儿园的积极性。而公立幼儿园则刚好相反。再加上民办幼儿园起步晚,缺乏整体的规划,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会的关爱。

(二)民办幼儿园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重收益,轻教育

多数民办幼儿园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在儿童利益与经济利益目前,多数的投资者会选择后者。这也就导致民办幼儿园的聘用制不健全,考核不科学。另外,由于是家族式管理,管理者的个人意志代替制度,使得教学质量差,管理混乱,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民办幼儿园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存在安全隐患

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以营利为目的的现状导致民办幼儿园安全问题频发,引起社会的强烈不满。一些民办幼儿园为提高自己的收益,节约成本,忽视园区的建设和饮食安全问题等,降低民众对民办幼儿园的信任度。对此,我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其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利用强有力的制度做后盾,确保我们祖国的花儿健康茁壮成长。

(四)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教学质量

大多数民办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待遇低,工作任务重,缺乏工作热情,有明显的职业倦怠感。又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都选择去稳定、福利好的公办幼儿园,就导致了民办机构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种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困扰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收费两极分化

政府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制度无明确规定,再加上民办幼儿园基本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定模式,所以就出现了高价优质幼儿园和价格低廉幼儿园。因此出现了收费偏高或偏低的分化,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导致分化现象严重,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总的来说,民办学前教育的出现与发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虽然前期会有一些问题,但我们相信,经过几年的磨练与发展,民办幼儿园一定会成为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民办幼儿园的强力推进下,公办学前教育也会势如破竹,结合自身现有的优势,协同民办学前教育共同和谐发展,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

三、社会力量办学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一)民办幼儿园有效弥补了公办幼儿园的不足,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国家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社会需求对学前教育模式的影响等,都制约了公办幼儿园的发展。而民办幼儿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办园经费充足,办学模式多样化,社会竞争和科学创新意识强,这都在一定程度了填补了公办教育的空缺。

(二)民办幼儿园满足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巨大的社会需求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提供了空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使得学前教育成为家长们投资的重点和热点,这是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的思想基础。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长,使对子女的高额教育投入成为可能,这是幼儿教育发展的经济后盾,也为民办幼儿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总之,社会力量办学对于增强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供给能力,满足家庭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形成公私立机构之间良性竞争机制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以公办为主导的学前教育同时,也将私立学前教育视为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鼓励和支持私立学前教育向多元化和公益性方向发展。

四、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双轨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双轨制对我国学前教育教育理念的启示

1、政府应加强投入和管理,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

我国学前教育存在政府责任缺位、忽视学前教育公益性等问题。历来政府对于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导致学前教育完全“市场化”发展。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加剧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制度管理和资金投入,使其在学前教育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2、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以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立法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2007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会像今天的公办教育一样的出色,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关注留守儿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公平。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譬如留守儿童。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都非常的艰苦,谈及受教育更是遥不可及,即使有的地区得到解决,也是微乎其微。因此,解决处境不利儿童的平等受教育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教育消除不平等、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政府应提供专项资金,设立专门机构为每个留守儿童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教育条件。

(二)双轨制对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建议

基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有力的措施,用以规范并有效指导公办及民办幼儿园和谐健康发展。

1、认真学习关于发展学前教育各项新政策的内容,把各项规定落在实处。用正确的理论作先导,雷厉风行的实施速度作后盾。在立足本国学前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完善我国幼儿教育制度,规范学前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2、强化各级政府责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在制定科学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保障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把各项目标和责任落到实处。另外,时刻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放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沿位置,立法明确其重要地位。如有需要“与国际接轨”,我们也可以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从而有效地保证我国学前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安全问题,为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3、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政府规定办事,只有符合幼教条件的人员才能任教,杜绝一切不良风气;加大对高质量人才的引用,提高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提高薪资待遇和福利发放,提供各种进修机会,稳定教师队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体系的质量和发展前景。

4、通过政府强制手段,规范收费制度。国家各级部门应该尽早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收费项目,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收费监管。各级省市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上级指示,对各地幼儿园的收费情况进行排查,抓典型,重处罚,彻底清除乱收费及收费不明现象。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公布收费情况,征求民众意思,加强社会监督,利用政府和社会双重棍规整,促进幼儿园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相关期刊更多

法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电子与封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