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骊得珠

探骊得珠

探骊得珠范文第1篇

一、指导学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探究海子的孤独悲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一首充满着温情和热爱的诗,但细细品读此诗就能在这温情和热爱下,发掘出作者的孤独和悲凉。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材,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充满了热烈的期望,满怀信心地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平凡人做的平常的事:喂马,劈材,周游世界。并且用“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设了一个开阔、浪漫、温暖的境界,散发出暖融融的、温馨的幸福气息。但是,诵读之下、羡慕与向往之余,又让人心生疑惑:“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今天呢?今天就不幸福吗?甚或今天的生活是不幸的呢?在此可引导学生品读分析“从明天起”这句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可见作者对今天是不满意的,甚至说今天是不幸福的,所以才向往幸福,才热烈地期望从明天开始能够得到幸福、过得幸福;再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明天就一定能幸福吗?仅仅是定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作了这样的一个决定就一定幸福在握吗?幸福不是超市里待售的物品,今晚决定了明天就可以买到。所以,指导学生反复地品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就可以探知作者在这样热烈的期望下,只是表达了一个苍白的愿望,表达了一个无法实现却又让人心生向往的心愿,可以在平实的语言下,读出作者深藏着的不幸与历经挣扎的悲痛。

诗歌的第二节第一、二两行,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生活及其温情的向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幸福、愉快的形象,好像一个抑制不住快乐的新郎,正在急忙地向亲人分发喜糖,让每个人都分享自己的幸福快乐,其实,这一虚构的场景遮盖不住今天的失落与悲凉。“从明天起”,为什么不可以从今天就开始呢?如果你感到幸福,任何时候你都能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不今天就做一个幸福的人呢?从明天才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可见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从明天起就能享受幸福,就能让大家分享幸福,可见诗人对幸福的强烈渴望和“做一个幸福的人”的心愿。

那么,作者追求的幸福是什么呢?“喂马,劈材,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作者向往的幸福只是一种普通平民过的普通平凡的生活,只是一种原始的淳朴的农村生活,这是多么简单的心愿啊!但在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这种回归大自然的生活也是可望不可及的,犹如茫茫暗夜里的游子对着远方的灯火产生的一点遐想而已。

诗人不能做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也不能从“做一个幸福的人”当中获得幸福,因为诗人挣脱不了今天的孤独、挣脱不了现实的惨淡。诗人在最后一节中对“陌生人”祝福,祝愿“陌生人”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这本是博大的胸怀,是对尘世凡民的矜悯,细读此句,仿佛施粥济贫的场景在目。但是,在这大慈大善之下,诗人掩饰不了心中覆盖生命的悲凉与巨大的绝望,诗人在祝愿世人都获得幸福之后,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自己强烈渴望的幸福,只用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把自己彻底地扬弃在幸福之外。

在指导分析以上内容之后,可以再总结自己对这首诗总体的感受:作者是一个积极阳光的人,但是从“我只愿”三个字,就解读出了诗人对自身孤独命运的体认与自甘弃逐的心愿,看出作者内心无人理解的孤独和追求失败的悲伤。品读这样的诗歌,体悟这样的悲情,难免不泛起层层的泪光,因为,在这样单纯、明朗和温暖的词语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深藏着的孤独和悲伤。

二、指导学生阅读《项脊轩志》,探究归有光的振兴悲情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同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项脊轩的叙述和人物对话的描写获得自己对文章的思考和情感的挖掘。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文章被删掉的一节“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隆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与作者自谓项脊生、赋书斋为项脊轩的做法都表现了作者重振家业、光宗耀祖的抱负。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不但有较远的距离,还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崎岖和磨难。细读此文就可以品出作者在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来的无限酸楚与悲辛。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从作者的表述来看,项脊轩只是一个破败不堪、昏暗潮湿的陈年小屋。因为“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不谓不小;“尘泥渗漉”不谓不破;“雨泽下注”不谓不漏,即使“稍为修葺”也仅仅是“使不上漏”而已;“室始洞然”也仅仅是光线稍亮而已,要说这小屋子的条件如何好如何让人喜爱也未免自夸了些,所以从常人的角度,是不会喜欢这间小屋的。但作者字里行间却透出由衷的深情与怡然,“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我们从这里可以读出的不是闲逸之乐,也不是高雅之情,而是一个年轻的学子面对光明前景的奋发砥砺之志。能有这样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任满怀豪情的心在书海遨游,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作者在这里表现出的情感自然是昂扬奋发的。只是伴随这奋发图强、复兴家业的理想的竟然是家道逐渐的衰落。“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可以窥见归家家业的盛大,而“迨诸父异爨”表现出的分锅而食已知大家庭再难以维持,“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大家族不但分崩离析,由篱为墙的变化也表明了家族成员之间只能各自保全自己。家族的衰败与隔离伤害了归有光的家族自尊心,也激发了他重振家族的豪情。作者借祖母“竟日默默在此”的问话就表露了一个封建士子复兴家业、光宗耀祖的抱负。祖母的寥寥数语袒露了作者的心志,而祖母又持一象笏至并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也流露出封建家长对重振家业的无限希望。作者自己的抱负与志向不通过自己表露出来,而是通过祖母的言语表露出来,从中可见作者的用意:重振家业不只是我归有光的追求,而且是归家先辈给予的重任和期盼。文中“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一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成年男子,怎么会在书房里“长号”?是什么使作者在此痛哭流涕?结合前文可以揣摩,作者此时的痛哭自然不是因为过于思念祖母,而是功名未举,重振家业的梦想破灭后、那巨大的失败感使作者悲从中来、且不能克制自己而 “长号不自禁”。

探骊得珠范文第2篇

2、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3、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4、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探骊得珠范文第3篇

杨梅,“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而得名,已有2000余年栽培历史。汉陆贾的《南越纪行》载:“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杨梅有不少雅名,陆游称之为“骊珠”,诗云:“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明代徐阶盛称它为“龙睛”:“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有的则给杨梅冠以“金丹”之名:“云池看树,霞玉试金丹。”而有的则称杨梅为“杨家果”,诗云:“登盘此是杨家果,清受山中五月凉。”此外,杨梅还有“日精”、“圣僧”之称。

杨梅,杨梅科常绿乔木,早春二月开花,花后结果,“三春叶底弹丸小”、“五月果初熟”。品种分杨梅、毛杨梅、细叶杨梅和矮杨梅四大类。此外,依果实成熟时色泽分,有乌种、白种、粉红种和红种之别;按成熟时间论,又分为早大种、荸荠种、迟大种、粉红杨梅和水晶杨梅。杨梅有不少名品,如浙江的“荸荠种”,果肉细软,味清而甜;江苏吴县的“大叶细蒂”,柔软,风味爽口,温州茶山镇的“丁岙梅”,红盘绿蒂,肉厚汁多,名闻遐迩,当地还流传着“茶山杨梅雁荡酒,江心寺后凤尾鱼”的民间歌谣{绍兴上虞的“白沙杨梅”,色泽晶莹似玉,味道鲜灵甜醇,早在唐代就有诗人赞道:“稽山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广东潮阳的“二色杨梅”、“大花杨梅”,湖南靖县的“江叶杨梅”、宁波余姚的“大炭梅”等,也风味诱人。

杨梅果实,色泽鲜丽,风味极佳。梁代江淹的《杨梅颂》认为杨梅可与荔枝媲美:“宝跨荔枝,芳轶木兰。”古人宋平可发出了“五月杨梅已满枝,初疑一棵值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沪南荔枝深”的感叹;明代诗人徐阶盛则直言杨梅道:“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而自称为杨梅“本家”的宋人杨万里的咏杨梅诗:“玉肌半醉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紫囊”、“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浸齿蔗为浆”,则将杨梅的色、味、形刻划得淋漓尽致。

相传,古时有一福建士人赴考,路遇一浙江人,两人各以家乡特产相夸,闽人盛赞荔枝,浙人则大夸杨梅。于是,有人在壁上题诗道:“闽乡玉女含冰雪,吴郡星郎驾火云。”以冰雪玉女喻莹白之荔枝,以火齐星郎比赤紫之杨梅,新颖妥贴,意指杨梅与荔枝正可匹配。

杨梅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几省。古时交通不便,在北方吃到新鲜杨梅是一种奢望。难怪明代孙升在京为官,作诗思念江南故里的杨梅:“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指浙江慈溪)佳品更堪夸;只因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无独有隅,明代庐襄身居北国,也念念不忘江南家乡的杨梅:“北方地冷无南果,最恨杨梅未得尝。极目杭山涎欲下,移家聚邬未能忘。”如今,交通发达,江南新鲜杨梅通过几个小时空运便可在北方市场露面,让人解馋。

探骊得珠范文第4篇

历史长河中闪耀的艺术明珠

在西安艺术文化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艺术明珠,其中尤以秦腔闻名。秦腔又叫梆子腔、乱弹,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西安的老城墙根下,秦腔整日不绝,将人带回以浓烈澄黄为背景的遥远古都。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护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同时,陕西人又不断创造着当代文化,将西安塑造成立体丰富的文化古都。每年9月,“古文化艺术节”都会在西安隆重举行。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的精华,宫廷仪仗锣鼓、高跷、旱船、竹马、耍狮、舞龙等表演:大型宫廷焰火、街头社火表演:深受海内外宾客喜欢的大型仿唐乐舞,如《长安瑰宝》、《丝路风情》、《长安神韵》、《秦俑魂》、《凤鸣长安》等;陕西地方戏秦腔、眉户、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墙艺苑,举行别开生面古城墙夜景夜市入城式,来宾通过南门吊桥,进入瓮城,登上古城墙,尽情观赏文艺、武术、气功和仿唐斗鸡表演等。

活色生香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陕西饮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是中华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陕西风味美馔,尤以西安牛羊肉泡馍最享盛名,泡馍馆子一家连一家。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营养丰富,香气四溢,食后回味无穷。又因它暖胃耐饥,所以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时至今日,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风味名食的“总代表”。

除此之外,被称为“中式汉堡”的肉夹馍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获得几代顾客的青睐,拥有难以计数的忠实粉丝。凉皮是陕西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本草纲目》上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凉皮在冬天吃能保暖,夏天吃能消署,春天吃能解乏,秋天吃能去湿,可谓是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食品。肉夹馍、凉皮,再加上西安本土独产的冰峰,便组成了陕西人引以为豪的“三秦套餐”,奉为地方经典。

除了传统特色小吃以外,西安也因地制宜,发展颇具当地特色的美食节。每年9月中旬,西安临潼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西安兵马俑石榴节”。临潼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火红的石榴便能为骊山增辉添色。彼时来访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观看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更可以游览万亩石榴园,品尝石榴。

兵马俑――沉睡地下的帝王之城

40年前,西安一位农夫的无心之举,却唤醒了几乎令全世界震惊的地下军队。8000个真人大小的士兵、战车,以及数百只马匹静卧在600多个坑洞里,绵延57公里。这些制造在2000多年前,高约1.8米,重达270公斤的塑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前来研究考察。今天,这个地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约2000万名游客到访。

研究显示,每一个兵马俑都是独一无二的,除了嘴巴及下巴有些相像之处外,士兵脸部的毛发、眉毛、头型以及表情却大为不同。在坑洞里面,士兵被并排成四路,每一辆战车被四匹马牵着,铺排方式与战役的军队布局一致,每一个兵俑都穿着制服,制服颜色则按照军阶来分配。

整体而言,兵马俑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丧葬艺术的顶峰水准。无论是陶瓷、战车装配、冶金和金属加工都可谓是当今高技术水平的缩影。

“关中怪”里的奇特西安

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关中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关中怪”,例如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腰带等。

“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挂个丁丁叫马杠,坐个车车逛咸阳。”这不是一段民谣,而是一个奇字的写法简记。这个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文化味浓,连辞海都没有这个字的确切字型。事实上,它是陕西关中地区一种面食的称谓:叫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这也应了陕西怪中的“面条像裤带”和“油泼辣子一道菜”中的二怪,代表了陕西人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

临潼悦椿,骊山脚下的别样风景

探骊得珠范文第5篇

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临潼区城东约五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国家5A级景区。陵墓规模宏大,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历时三十七年之久,征用徭役七十二万人,动用了当时国库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才完工。陵墓分为地面建筑与地宫两部分,经历了两千多年,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了高大的封土堆,而地宫却依然保存完好,有朝一日若能开启,想必又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了。秦始皇陵有大大小小的陪葬坑二百多座,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展出有陶俑、战车、铜马车、兵器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临潼县西杨村几位农民在距秦陵一点五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挖出了许多陶片,后经考古学家探测,这是一处长方形的兵马俑坑。一九七六年,在此坑的北侧二十米和二十五米处,又分别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一号坑是整个军阵的主体,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一万四千多平方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经探测可出土陶俑六千余件,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这是一个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个部分组成的长方形军阵。陶俑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每路纵队均有驷马战车,队形严密整齐,具有排山倒海之势。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端,它的面积为六千平方米,据测,可出土陶俑陶马一千三百余件,战车八十九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又分为四个小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成为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是一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三号坑是三座坑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五百二十平方米,呈凹字形,共出土陶俑六十八件、陶马四匹、战车一辆。这里出土的陶俑都是环绕四壁,两两相向相内而立,陶俑所持的是一种无刃兵器,叫做铜殳(shu),铜殳在秦国是一种仪仗性兵器。纵观三号坑布局再结合史料,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里就是整个军队的指挥中心。三座坑的总面积为两万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八千余件,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军阵,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一九七八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留言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这段话广为流传,“世界第奇迹”已成为兵马俑的代名词了。兵马俑是我见过的中国景点中,外国人参观最多的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神奇和魅力!

浪漫悲情的华清池

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是驰名中外的皇家园林,国家5A级景区。骊山位于临潼区城南秦岭北麓,山势逶迤,树木葱茏,因其远望犹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山中主要有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等。华清池是历代帝王游幸之地,相传周幽王在这修建骊宫;秦始皇时以石筑室为宇,改名为“骊山汤”;汉武帝时,修葺扩建为离宫。隋文帝时重加修饰,植松柏数千株;唐太宗时又营建宫殿楼阁,取名“汤泉宫”;唐高宗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的诗意,把骊山宫殿正式定名为“华清宫”。此处以温泉为主要特征,所以又称华清池使用至今。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上经多次修缮、扩建发掘复原唐代遗址后形成的,面积大约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分东区、中区和西区。一九五六年郭沫若先生游览华清池后感慨万分,挥笔写下 “华清池水色青苍,此日规模越盛唐”的诗句。

华清池因为有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浪漫悲情的爱情故事而名声远播。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十七岁时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七三五年,被唐玄宗册封为儿子李冒的妃子。五年之后,唐玄宗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就这样拉开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爱情故事的序幕。

公元七四五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门为杨贵妃修建了海棠汤,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骊山的长生殿里,农历七月初七,两人立下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誓言。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携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因将士相逼,玄宗不得已赐死杨贵妃。

如果从西门进入华清池,就能看到九龙湖,湖背后的大殿叫“飞霜殿”,飞霜殿北面,有一幅由九十块汉白玉组成的大型壁画《杨玉环奉诏温泉宫》,描绘的是开元二十八年十月的一个夜晚,唐玄宗在温泉宫第一次召见杨玉环的生动画面,整个画面由五十三个不同人物组合而成,不仅反映了李、杨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从中看到盛唐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厚重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遵照总理的遗愿建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北侧),是一座综合性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型部级博物馆。其整体建筑为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七万平方米,其中文物库区面积八千平方米,展厅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是4A级旅游景点,馆内珍藏了在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三十七万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石器,下至一八四〇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厚重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味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等,堪称陕西历史和文化的象征,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这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比较典型的有类,其中注册的有:青铜器三千九百多件,唐代墓葬壁画四百多幅,历代陶俑二千多件,历代陶瓷器五千多件,历代建材一千多件,汉唐铜镜八百多件,金银玉器二千多件,历代货币十万多枚。除上述类外,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民俗民族文物。

展馆的展厅设置序言厅,第一展馆、第二展馆、第三展馆为基本陈列,还设有唐墓壁画馆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及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展厅等几部分。馆内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博大精深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珍宝馆位于扶风县城北,东距西安一百一十公里。法门寺因安置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为历代华夏王朝所器重,成为我国古代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馆内主体建筑——珍宝阁,是仿照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桐浮屠式样建造,高大宏伟,别具一格,与寺院真身宝塔相辉映。唐代尊奉法门寺佛指舍利为护国真身舍利,曾有八位皇帝每隔三十年开启一次法门寺地宫,迎舍利于皇宫供养。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发现了法门寺这座唐代地宫,在地下沉睡一千一百多年的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化宝藏——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李唐王朝最后完成的大唐佛教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茶罗世界以及数千件李唐皇室供佛绝代珍宝得以面世。这批文物包括四枚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唐皇室供奉的一百二十一件(组)金银器;首次发现的唐皇室秘色瓷系列;古罗马等地的琉璃器群;上千件荟萃唐代丝织工艺的丝(金)织物,其中包括武则天等唐皇帝后绣裙、服饰等,均是稀世珍宝。这些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

为使这批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得到全面充分展示,法门寺博物馆经过数年精心策划,隆重推出了《大唐神采 东方慧光——法门寺历史陈列》展览,共分为历史文化厅、舍利文化厅和大唐地宫文化厅三部分,再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法门寺之行,感受到一种伟大宗教的辉光在闪烁。使我突然领悟到在这洁净崇高的光芒里,更多映现的是佛陀的微笑。因为“凡是能使人高尚,能使人超脱他那小小的自我的,凡是能领导人去求真理、去爱人的,都合乎最老的意义、合乎最好意义的宗教。”

如果你走进西安碑林博物馆,一定能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故乡”美誉的货真价实;如果你走进西安明城墙,一定会由衷感叹那坚实稳固、固若金汤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工程的伟大和壮观;如果你走进大慈恩寺,看到为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的大雁塔,一定能真正明白她之所以被视为古都西安象征的真谛。

相关期刊更多

理论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理论探索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

心理学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