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

这一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猜i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一个合唱队共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以个打电话的方案。

师:请你提出这个实际问题的关键信息。

要通知的人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知的方式及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通知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最优方案

(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方案2(3)案(4、4、4、3)分成4组,通知完15人要6分钟。

师强调:不是分的组数越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

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用图示表示:

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

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2 4 8 16……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

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

(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有一棵奇妙的树,原来只有1根树枝,第一年长出1根树枝,第二年每根树枝分别长出1根新枝,第三年每根树枝又都分别长出1根新枝,照这样计算,第五年这棵树上一共有几根树枝?

2.小子想开一个游泳会,如果通知一只鸭子要1分钟,你能帮它想一想,通知到50只鸭子来参加游泳会至少需要几分钟吗?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以后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做更多的事,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在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

(沏茶;烙饼)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 费时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自从2010年办公室文员专业被教育部定为文秘大类中的新增专业,浙江省为了更好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课程建设的探索和研究,并按照中职课改“以核心技能培养为专业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教学项目设计为专业教学改革重点”的要求编写了《办公室事务管理》教材。这本教材很好地体现了“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理念,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在内容设置教学形式设计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教材中17个项目和44 个任务,每个任务设置了相应的情境、要求以及任务实施、评价。课改的精神和课程的设置明确了在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它的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在办公室文员专业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老师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员处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内容、程序、方法、技巧。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体验由易到难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三环节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以来,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在不断地探索任务教学法怎样能在自己的课堂发挥最大化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内的任务驱动,而忽略了或轻视了课外的任务驱动的作用。

笔者认为,除了课内的任务驱动,还需要有课前的任务驱动和课后的任务驱动。课前的任务驱动以“翻转课堂”教学为理念支撑,课堂的任务驱动以“情境教学”为理念支撑,课后的任务驱动体现“实践应用”理念。课前任务是课堂任务的延伸,课后任务是课堂任务的拓展。所以,三环节的任务驱动更符合学生求知获能的学习规律,更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三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1.课例呈现(以《办公室事务管理》模块二之项目二《拨打电话》教学设计为例)

(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遵循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将课堂的有效时间扩展到课堂之外,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以微视频为载体,创设案例情境,呈现教材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融合多种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带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突出“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掌握技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一:课前自学备技能

教师活动:将30位学生分成四组(要求组内分工:组长1名,视频制作3名,表演者1名,执笔者1名,观察员1名,评分员1名);准备模拟演练的道具(电话等);规定学分获得的要求自学(10分)实施(55分);准备导学案,布置课前自学任务;根据四组学生信息收集及视频制作完成情况直接给予自学学分(总分10分)。

学生活动:任务一,搜一搜。即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有关文员拨打电话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信息资料,发送到班级群中,一起欣赏学习;任务二,拍一拍。即观看拨打电话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知识点,根据导学案的任务情境,使用手机等拍摄工具制作拨打电话小视频,上传到老师的QQ邮箱。

设计意图:导学案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重难点;网络资源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先做后学,微课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二:课中体验练技能

教师活动:任务三,答一答。出示任务情境:下午3点,杭州果香有限公司总经理交代办公室秘书小陈打电话给温州馨园果品公司吴经理,确认他们下个月参观的具体时间和人数。导问:文员小陈在拨打电话时有哪些礼仪和要求需要注意的?

学生活动:分析案例中小陈要考虑哪些问题。学生:这个电话打给谁,怎么打,说什么,动作有什么要求?抢答:电话礼仪知多少。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问题引发思考;检验课前自学效果;视各组抢答情况给予学分奖励,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任务四,说一说。播放学生自制视频,让每组视频制作人员派一名代表说一说制作心得。鼓励学生相互找错,说一说拨打电话的要求和步骤。以微课视频示范正确步骤,重点强调。

学生活动:观看各组上传的文员小陈拨打电话的视频自学拨打电话的要求和步骤;自由发言,各组视频制作人员派一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在制作视频时的问题及心得,并回答文员小陈在拨打电话时需要注意的电话礼仪和要求。

设计意图:自制视频,学生是主角,激发学生观看、鉴赏、分析的兴趣;在分析纠错中梳理新知。教师活动:任务五,演一演。衔接语:情境中文员小陈的这一通电话不是他通讯工作的结束,而应该是开始,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电话工作需要他去做。

要求学生根据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前后衔接的四个案例排序,由四位组长上台抽取相应的序号,按顺序进行情境演练。

案例一:温州馨园果品公司吴总经理告知秘书小陈他将于下个月1日上午9:00带领公司10位同事过来参观。小陈将这个信息回复给李总经理,并询问当天参观的流程怎么安排。李总表示具体安排到时候发信息给小陈。

案例二:李总查了他下个月的工作安排,发现参观那天他刚好出差未归,于是让小陈打电话给公司郭副总经理,通知到时候由他来接待温州的参观团,并由郭副总安排当天的午餐。

案例三:郭副总经理接到小陈电话后表示同意,但同时要求小陈电话联系本公司果品种植园负责人赵园长做好迎接准备。小陈打到种植园办公室,赵园长不在,办公室小张表示会转告。

案例四:郭副总经理将参观过程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发给小陈,并嘱咐小陈通知营销部王主任将迎接参观团准备的文件资料传给他。

学生活动:各组组长上台领抽签,按照导学案中的任务和情境案例的序号组织组员演练秘书小陈打电话的过程。过程包括:分析讨论,打给谁、什么时间、什么事;拟稿,将案例中小陈要说的话写成文字,形成剧本;表演,注意动作、神态、语言、表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模拟演练,更直观形象,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技能目标;小组合作探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举一反三,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教师活动:任务六,评一评。准备一份模拟演练实操评价标准和一份小组综合职业能力评估标准。结合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分析模拟演练的优缺点,以便作出客观的评价。分析过程强化知识要点,突破难点。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对于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出总体考核评估,总分5分。根据四个团队最后的总学分评选出这节课的明星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生活动:结合评分标准。小组自评,组长根据组员合作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自评,学分10分。小组互评,讨论实操过程中其他组别的优缺点,评价员代表小组发言,并打分,总分40分。设计意图:分析评价过程巩固了教学重难点,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教师点评和适当的奖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师活动:任务七,填一填。教师问:“这节课收获了什么?请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反思环节。”学生活动:回顾课堂,小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回顾知识点,在反思中进步。

教学环节三:课后实践强技能

教师活动:任务八,打一打。作业布置。联系培训处,给学生安排一次拨打学员电话的工作体验。

实时记录,上传分享点赞。

学生活动:职场实践。承担培训处拨打学员电话的工作。

设计意图:将课堂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学与做的无缝衔接,实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3)课后教学反思。该节课遵循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以三环节任务驱动,微课导学,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分为课前自学、课中体验、课后实践三个阶段,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教学有效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数字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全方位的多角度学分评价渗透教学,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2.模块列举(以《办公室事务管理》模块二“办公室日常事务”为例)

下面以办公室日常事务模块教学中的任务分解为例,具体了解三环节任务驱动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一:通讯工作。课本任务一:拨打电话。三环节任务分解如下:

课前任务:搜一搜相关信息,学一学微课视频。课中任务:答一答电话礼仪知多少;说一说要求和步骤;演一演,步骤掌握;评一评,落实重难点。课后任务:打一打学员电话,填一填记录单。

项目二:印章及证照管理。课本任务二:使用和管理印章。课前任务:搜一搜信息,学一学微课。课中任务:辨一辨印章类别;论一论使用程序;用一用,使用演练;评一评,归纳总结。课后任务:刻一刻班级印章。

课本任务三:开具介绍信。课前任务:搜一搜,了解类别。课中任务:辩一辩,分析案例;用一用,使用程序;存一存,用信管理;评一评,归纳总结。课后任务:写一写,表格和信。

课本任务四:办理和管理公司证照。课前任务:查一查,证照样式;传一传,分享互动。课中任务:看一看,视频案例问题;演一演,办理流程;评一评,归纳总结。课后任务:填一填审批表。

项目三:值班工作。课本任务五:安排值班。课前任务:看一看,微课自学;搜一搜,了解;绘一绘,制表。课中任务:想一想,怎么做;填一填,记录表和登记表;说一说,展示作品;评一评,互评归纳。课后任务:排一排,班级值班。

课本任务六:处理突发事件。课前任务:搜一搜,视频图片;学一学,观微课。课中任务:想一想,考虑的问题;拟一拟,处理程序;填一填,处理记录表;评一评,进行评价。课后任务:拟一拟,制表处理。

项目四:备用金管理。课本任务七:提取、使用零用现金。课前任务:学一学,概念功能;看一看,程序方法。课中任务:理一理,明确任务;填一填,一表二单;评一评,进行评价。课后任务:拟一拟,完成提取。

课本任务八:报销费用。课前任务:搜一搜,情况了解;看一看,视频自学。课中任务:想一想,案例分析;写一写,表格填写;评一评,表格填写正误。课后任务:填一填报销单。

课本任务九:办理信用卡、旅行支票、快汇。课前任务:搜一搜,了解方式;学一学,观视频。课中任务:答一答,知识点习题;比一比,优缺点;理一理,办理过程;测一测,哪种更合适。课后任务:办一办,信用卡。

四、三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反思

1.效果反思

(1)以三环节任务明确内容。三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师生都围绕着既定的课前自学、课中体验、课后实践这三个环节内容开展教与学。这样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就更明确,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也就更加明晰。 相比传统的教学,学生在三环节任务驱动下,围绕如何完成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主动性也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课前任务内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实现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理念。

(2)以三环节任务推进过程。运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把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导入预设学习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合作。整个过程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重视课后实践任务的推进,强化了技能。

(3)以三环节任务驱动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使用不同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任务的需要来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知识。学生学会“会学”,而不是一味地“学会”。这是有本质差别的。根据教材内容精心组织了三个环节,环节中又细分成若干个任务。这些任务的实施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同时储备了该有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施反思

(1)依据模块特点,把握任务内容分解。在教学中,一节课的若干任务或者若干子任务,构成了任务线索或者任务链。每个任务都是以前一个任务为基础,后面的任务要依属前面的任务,这样每一模块的教学任务也构成了系列任务,形成了教学任务的阶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务顺序可能会根据教学需要发生变化,但从任务内容设计到分解,必须要考虑模块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尽量让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系列。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德课; 课程体系; “纵横交织”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52-001

一、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设计思路,宏观把握重叠

有教师反映:《品德与生活》二年下册第4课《我会打电话看电视》讲述的是打电话、看电视的内容,而《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8课《媒体连着你和我》、第11课《怎样和他联系》中又分别谈到了看电视、打电话的内容。同一内容在不同年段反复出现,这不是重复撞车了吗?又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9课《他们需要关爱》和《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2课《想想他们的难处》讲的都是关爱残疾人的内容。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不少,那么如何看待这些教学内容的重叠呢?让我们到课程标准中去寻找答案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其中“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就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原来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重叠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特意安排的。我们任课教师应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联系课文所在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领悟每一课的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年段的相同教学内容,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想。如上文中提到的《我会打电话看电视》所在的单元是“学做文明人”,这一课中涉及的打电话的有关内容侧重让学生了解打电话的常识,打电话时会使用文明用语。再来看看四年级的《怎样和他联系》中打电话的有关要求:在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学会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通信联系。两者相比较,后者的要求显然更高,这恰恰体现了课标中“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

二、纵观全套教材,明确设计体系,理清重叠层次

明确了课程设置重叠内容的意义后,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交叉的内容,做到螺旋上升呢?

首先,要纵观全套教材,对教材的体系作一个全面梳理,从自己任课的年级出发,先通读本年级的全部教学内容,再纵向联系六册教材,明确其他哪个年级曾讲过这方面的内容,或是哪个年级还要讲这方面的内容,分别要求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

做好了这样的功课,在具体教学中还要避免两个误区:

误区一:“蜻蜓点水”。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后面的年段还要教的,把教材上的内容当成看图说话,就教材而教,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春节和圣诞》(六年级)一课时,认为春节的有关知识在四年级的《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中已经学习过,就根据教材上原有的内容,简单地罗列了春节的“吃腊八粥,”“守岁”等传统习俗,作为本课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殊不知,在《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中仅仅介绍了春节的来历,除夕夜怎样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怎样和长辈拜年等内容,在《春节和圣诞》一课中应该让学生对“春节”的整个过程有个整体认识,并能够把春节的主要习俗和西方圣诞节的习俗作比较,认识到春节的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发展也在逐步和现代生活接轨。若像前文提到的那位教师那样设计教学内容,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

误区二:“掘地三尺”。与“蜻蜓点水”相反,有的老师生怕学生吃不饱,把教学内容挖掘得太深,拓展得太广,把原本应该以后学的内容一股脑儿倾授给学生,反而适得其反。如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学《我会打电话,看电视》一课,讲到不做“小电视迷”这一内容时,设计了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每周平均看电视多长时间,主要看何类电视节目等情况,并补充介绍了“沙发里的土豆”(对过度看电视者的一种称呼)、“电视病”等内容。这样的设计要求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显然是过高了,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如果放在四年级的《媒体连着你和我》中运用倒是很不错的,完全符合这课“让学生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体”的主题。

由此,教师只有全面把握全套教材层次体系,理清教学内容的重叠关系,才能做到张弛有度,进行有效教学。

三、关注学生生活,加强横向联系,突破重叠难关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开始品德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有了一些初步的社会生活经验。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忽视他们原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当做学生完全不懂的东西加以讲解,加以灌输。而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善于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其与课程具体内容的联系,找到其中的重叠之处。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理解课程的意义,乐于进行探究。例如教学《我掉了一颗牙》时,教师必须认识到: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多多少少对刷牙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刷牙技巧。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学生的原有经验基础上构建本课教学内容,继续予以教育和提高――纠正不太正确的刷牙姿势,习惯,教授给更科学的刷牙方法。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打电话的方法,学会打电话。 2 能用普通话进行交谈,能把话听清楚,说明白。 3 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 二 教学重难点:学会打电话,练习打电话。 三 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学生通过说,演,练的学习过程,在情境中各抒己见,做到会说,会用。 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2部。 五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传话”。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为打电话的教学作一个铺垫,也是为了让学习气氛放松放松。 (一)直观展示,吸引学生注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玩了一个“传话”的游戏,老师这有一个传话的工具,你们认识吗? (导出电话机) 师:啊,都认识啊!那么你们会打电话吗?(学生兴致高昂地回答:“会。”) (二)创设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师:都有经验啊,那你能用你的经验帮助一个小伙伴吗?(渗透互帮互助思想,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识图说。) 师:小明生病了,不能上学,他该怎么向班主任李老师请假呢? (大家出谋划策,练习说话。) 师: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最方便快捷?(打电话) (三) 指导练习,培养良好习惯。 师:假如你就是小明,请假时该怎么说?打电话请假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小组讨论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加入学生讨论,适时帮扶。) 师:大家讨论得真热烈!那么假如你是小明,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该怎么说? (让学生试说,多肯定少批评,引导学生总结出打电话要注意的内容,教师再小结方法。) 师:大家分析得真清楚。为了帮小明把事情办得圆满,咱们再来演演打电话的过程。同桌两人先练习,一个人当老师。一个人当小明。 师:谁想给大家表演表演?(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评价,适时奖励。) 师:你们表演得真好!现在有一个和老师直接对话的机会,谁想把握?(添加忙音,加大难度,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四) 扩展练习,丰富交际内容。 师:如果现在真的给你一个打电话的机会,你最想打给谁?(引导学生说话,老师配合练习。) (五)布置作业,交际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会了打电话,还帮助了小明,收获真不小!回家以后,给你最想打电话联系的人打个电话,说说你的心里话。

打电话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格外脆弱又美丽】

校园里的花已经谢了大半,只剩下深深浅浅的新绿。早晨花明起床后,站在12层高的走廊上往上看。不远处便是建筑系专业教室所在的高楼,而她再过一会儿就要去那里上联合设计的课。

这是硕士研究生生涯的最后一门设计课,为期两周。

花明来到教室,人渐渐都到齐了。二十几个人,夹杂着陌生的面孔和语言,意外的热闹扑面而来,像这晚春空气里蓬松的水汽。带设计的老师已经出现,是个日本老头子,矮小,清瘦,笑眯眯地站着,年轻的助教兼翻译也立在他身旁,穿着白衬衫,像个刚成年的大学生。

设计课题是在指定的场地上设计小型集合住宅及相应公共设施,供在高校任职的年轻教师使用,场地就在本校内。一切妥当之后,最后一件事便是分组。花明早和另外一个女同学说好一组,但这计划轻易就被了。助教说:“老师让大家抽签决定和谁合作,随机两个贵校学生和一个东京来的学生,三人成组。”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嘟囔着不情愿的话,说已经找好合作的同学。

老头子天真地笑着,并不打算让步。

众人抽签,等待,抱怨的窃窃私语里,分组名单很快出来。花明在纸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写着:“舒岭,花明,山田亚由美。”

舒岭,同学大半年,花明和他不过只说过几句话。山田亚由美,是个女生。

大家用英语交流。花明的英文烂,山田的口语也同样令人头皮发麻,更多时候大家写汉字,再理解词的意思。三个人轮番在纸上写字,边写边画,嘴里还撂着蹩脚的英文。电脑上翻译的页面也始终打开着。大家对着电脑键盘输入自己想说的话,另一个人看了翻译,恍然大悟,欣喜得顾不上尴尬。

必须上的课还是有的。每周二的下午,科学社会主义。花明坐在窗边,讲台上站着年轻的男教师,好像是哲学系毕业的,留校,也不用课本,慢慢地想到哪讲到哪。年轻教师不想点名,导致来上课的学生极为稀少。人太少,花明简直都不好意思不来,来了坐在教室里看看其他的书,或者看看窗外。舒岭也来,算是常客,隔着很远地坐着。有花明不太熟悉的同班女生和他坐一起,兴高采烈地说些什么。

青苔爬上白色的树干,潮湿的半透明的新叶,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脆弱又美丽。春天总是这样,让人万般不舍。

【忽然他就出现了】

在联合设计之前,花明是和舒岭说过话的。去年秋天的时候,有一次她正在路上走着,舒岭从身后出现,和她打了个招呼,于是一同往前走。他说他去看一个建筑,就在不远的地方。

“那我也去看看吧。”花明说。

就这样一起去了。然而那房子的门卫却不让进。舒岭带着她去看另外一处房子,也在附近,总不能白来一趟。一路上好像说了什么话,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后来他们在空荡荡的房子里沉默地走着,转到一条明亮的走廊上。走廊尽头,是一棵高大的乌桕树,满树半黄半绿。花明站在树前,回头看另一端,碧绿的一方小院子。

“走廊很好啊。”舒岭开口。

“是啊,两端都是画。不会慌张丧气的。”花明不敢多说,好像怕说错了什么,招致嘲笑。

后来又走回来。日后仍是见面了远远地打个招呼的同学,不曾亲近一分。

花明对于舒岭的印象是始于忽然之间的――之前完全没有这个人,忽然他就出现了,如同夏日阵雨。

九月开学第二天有设计课,班里一群人去看场地。花明拿着相机胡乱拍着,舒岭在远处走进相机的液晶屏里。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衬衫,站在一棵巨大的悬铃木下面。悬铃木无声地排列着,喧闹的蝉声像黄昏一样缓缓覆盖下来。花明心里陡然一惊,她清楚有什么东西在这个炎热的午后闯了进来,然而却又无法言明。

白日渐长,阳光很好,有时甚至感觉到热。晚上花明去食堂吃饭,吃完接着去教室忙着画图。繁忙的日常之外,偶尔也有放松的时候。那天吃过晚饭,就有同学拿了专业教室里的投影仪,出去屋顶平台,将投影仪的光打在楼梯间的白色外墙上,放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建筑学概论》,准备好了之后有人来教室招呼大家去看。

花明和旁边的女同学也一起去了。天色昏暗,零星几个人坐在温热的水泥屋面上,看电影里已经工作的建筑师。夜空匀称地黯淡下来,有星星亮起。电影里的画面跳跃着,光明明灭灭打在众人的脸上,有时纷乱,有时缓慢。花明在心里期盼着点什么,然而渐渐地也熄灭下去――本来舒岭也要一起上来看电影的,却在上楼的时候开始接起了电话,大概是女朋友打来的。

回到教室的时候,舒岭还在打电话。看大家都回来了,于是也挂了电话回到自己位子上来了。

“回来了啊,电影怎么样啊?”

“一个渣建筑师在电影最后忽然醍醐灌顶,顺带在婚前重温了下旧情旧梦。就这样。”

【距离始终横亘】

每天深夜,花明和其他人一样,赶在寝室关门前收拾东西回去。舒岭从来不和大家一起走,他永远在接打电话,并从楼梯走下去。7层楼,想必要走很久吧,如同对电话那端长长的爱意一般。

离答辩还有一天两夜。夜晚很珍贵,待做的事情堆积如山。舒岭做手工模型,男生的力气总是要大一些。花明和亚由美正电脑画图。

教室里再一次热闹起来,像第一天―样。

晚上舒岭照常做着模型,边做边对花明说:“晚上我可能会回去比较晚,我把这个模型做完。这样我明天可以帮你们画图,晚上你们先回去。”

“啊?你要通宵啊?那我和你一起吧。”

“不用。还有明天晚上呢,你连着两天没有必要。我一个人可以。”

夜里花明回去,舒岭破天荒地和她一起下楼,打算去买杯咖啡。一向拥挤的电梯里居然只有两个人。花明想起傍晚时买的一杯酸奶,自己忘记喝了。于是拿出来,递给舒岭:“给你吧。”

舒岭撕开包装,拿起勺子,舀起第一勺,递过来,问:“吃一口?”

那一刻花明的脑袋轰然作响,血液静滞:“不用。”

电梯门开了,花明简直是逃了出去。

天还未亮透的清晨,图纸终于打印出来,花明拿了图纸,和同学一道回到教室,舒岭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四张A4纸贴在齐人高的展板上,有种虚妄的气势。

相关期刊更多

大众用电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电大理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省教育厅

大电机技术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哈尔滨电气设备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