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管技术

网管技术

网管技术

网管技术范文第1篇

CORBA网络管理技术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这种管理技术可以对分布对象进行交叉管理,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可以屏蔽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及网络协议的不同,借助多透明性对网络系统进行全方位管理。虽说这种网络管理技术很受欢迎,但还是不能完全替代SNMP技术跟CMIT技术。此种技术网络协议的发展过程很长久,还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网络技术的发展问题及分析

2.1 网络管理趋向于综合化从网络整体运作性能的高低可以看出网络管理技术的好坏。网络管理系统跟网络协议的发展都不断完善和综合,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也应该更加简便和综合。在处理信息方面,可以进行统一的操作及管理,达到信息传递跟处理的全面化和综合化目的。综合化发展可以说是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最明显特征。2.2 网络管理趋向于智能化通常而言,网络管理就是要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信息,在管理跟维护方面的工作量都很大。要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智能化管理。借助各种网络管理用具跟网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网络管理技术,促进网络管理的智能化发展。2.3 网络管理技术问题分析当前,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和成熟,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构建网络平台问题。要有统一的网络平台对信息进行处理,但其构建还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协调管理问题。各个管理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协调管理受到阻碍。

3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早的网络管理体系中,基本上都是单一主机的Manager—Agent模型,如HP公司的Open—View,3COM的Transcend系列,SUN公司的Sun—NetManage,D—Link公司的D—view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拓展、业务不断增加),必然会出现网管主机超负荷运作的情况,这对网络管理系统的运作有很大影响。而且,集中式管理模式的逐渐渗透也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就整体层面来说,最新的综合网络管理软件必须要有开放系统的功能,也就是必须具备兼容性、可互相操作性、可移植性、可伸缩性等特点,这是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而且,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的核心促进力量就是分布式技术,这一点也应该重视。除此之外,还有B/S结构也将逐渐发展成为主导力量,这种结构对远程管理而言是很有用的。要满足不同规模网络管理的需要,网络管理软件的发展结构也会多种多样,如分布式结构、集中式结构、集中分布式结构等。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模拟、自动诊断故障等)也将会被广泛应用到网络管理软件中。总之,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丰富,会逐渐倾向于网络业务、系统的应用管理。网络管理软件在网络规划中占据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网络安全管理和故障管理之外的最重要的管理功能。

4结语

网管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输水管网;施工问题;施工工艺;非开挖管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5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城市输水管网工程日趋向大系统、高参数的方向迅猛发展。由于输水管网工程规模大、造价高,而且影响面广,涉及城市规划建设和环境美化,这就要求输水管网在设计、施工和调节中选择最优方案、进行最佳施工。因此,对城市输水管网工程的设计、施工、维修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要想使管网达到优质、高效、低能耗运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外,管网系统安装质量的优劣将会对日后的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了确保管网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作用,本论文将对输水管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和同行分享。

一、城市地下输水管网施工技术概述

(一)城市输水管网非开挖技术介绍

在地下输水管网工程施工中,通常有开挖施工与非开挖施工两种施工方法。在以往管道施工中,由于受施工条件、施工设备、技术影响,绝大多数采用开挖施工。新铺设的管道大多位于繁华地段,或是居民比较集中地区,开挖路面铺设管道势必对人们的出行造成障碍,严重影响交通,同时尘土飞扬污染环境,不利于环保,回填后易产生地面沉降,铺完沥青后与原路面不能无界痕结合,痕迹醒目,道路的外观和结合受到破坏,降低了使用寿命。在繁华路段车流量较大,开挖路面困难重重;在穿越铁路、河流等时,开挖施工危险加大,工艺复杂,这时非开挖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非开挖工程技术是指在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探测、检查、修复、更换和铺设各种地下公用设施(管道和电缆)的任何一种技术和方法。与开挖施工法相比,非开挖施工技术具有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施工周期短、综合施工成本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点。

非开挖施工按其用途可分为管线铺设、管线更换和管线修复三大类。管线铺设包括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顶管法、隧道施工法、导向钻进等;管线更换包括碎管法、胀管法、吃管法和抽管法;管线修复包括内衬法、软衬法、缠绕法、喷涂法和灌浆法等。

(二)几种常用的管网非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1.手掘式工具管顶管。手掘式工具管顶管适用于粘土层或较稳定的砂性土层,管径一般在800mm以上,工人直接进入工作面挖掘,具有操作简便、设备少、造价低、高程和方向便于控制等优点。缺点是效率低、不安全、易发生涌水涌土现象,特别是碰到流砂土时易发生严重的塌方和路面沉陷。单段顶距一般控制在60~200m之间。

2.挤压式工具管顶管。挤压式工具管顶管适用于较软的可压缩粘土层、砂土层,特别适用于淤泥质土层,管径一般在600mm以上。工具管的胸板留有一喇叭形的锥筒,当土质压缩性较大时可把工具管胸板上的锥筒封住,不用出土。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安全、效率高(出土量小)等优点,缺点是容易造成地面隆起,不适用于地面变形要求严格的路段。单段顶距一般控制在60~150m之间。

3.挤密式钢管顶管。挤密式钢管顶管适用于较软的粘土、砂性土层,管径一般在500mm以下。第一段管子作为工具管使用,可做成锥形状或直接用钢板焊死。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效率高、对工作井长度要求不高等优点,缺点是高程、方向不易控制,土质较硬时会造成地面隆起。单段顶距一般控制在80m以下,一般多用于过路预留支管的顶管施工。

4.牵引管。牵引管适用于较硬的粘土、砂粘土性土层,管径一般在600mm以下。首先利用机械进行钻孔,接着用扩孔器扩大孔道,待孔道形成后再利用钻杆在前方牵引管道、直至贯通。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低等优点,缺点是孔道容易塌陷、对管材强度要求很高、高程和方向不易控制等。单段牵引距离一般在60~200m之间,多用于对管道高程要求不严格的管道施工。

二、地下输水管网施工技术探讨

(一)城市输水管网施非开挖施工技术分析

输水管道的敷设施工,可利用非开挖技术安装的钢管作为套管,从中穿越敷设,因而这里介绍一下用得较多且技术比较先进的导向钻道新管敷设技术。

导向钻道敷设技术全套设备由导向钻机、液压系统、泥浆系统、钻进钻具及定向导航系统组成,主要用于非开挖穿越公路、铁路、河流、鱼塘和建筑物等,可适用于长距离敷设管道。

施工时,转向钻头以10°~15°的角度钻进地面,沿设计的轨迹钻出直径约为90mm导向孔,然后,卸下钻头,换装适当尺寸和特殊类型的回程扩孔器,使之在回拉钻杆的同时将孔扩大至所需的直径,并将需敷设的管线同时返程牵回钻孔入口处。在回程扩孔时,泥浆混和泵会向孔内提供足够的钻进泥浆液,泥浆液会在松动的孔壁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护壁泥浆层,以保证新管不会由于空间不足或钻层的摩擦而受到损坏。

泥浆系统由一台泥浆泵和一台泥浆搅拌器组成。搅拌器完成泥浆配制后,通过泥浆泵把泥浆液经水龙头、钻杆送入喷射头,直接冲蚀孔底。另外泥浆可起扩孔及的作用。钻孔的方向既可依据偏压导向原理进行控制,也可由高压射流的单向冲蚀作用予以改变。当钻头处于匀速回转状态时,由于钻头喷嘴中射出的高压泥浆流休对钻孔四周的泥土进行冲蚀破碎,此时,钻头在钻杆的推动下直线前行。当钻头不回转时,高压射流仅冲蚀破碎孔内一个方向的泥土,此时钻头在钻杆的推动下即沿一个方向延伸,从而使钻孔方向发生改变。

导向钻非开挖敷管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钻孔方向可控,敷管精度高,尤其是在城市管网极为复杂的地区,可精确控制要敷管线的位置,从而实现城市地下输水管网敷设的良好布局与施工。

(二)城市输水管网施工工艺分析

1.管道安装施工工艺。(1)安装应遵循先装大口径、总管、立管,后装小口径、支管的原则。安装过程中应按连接顺序连续安装,以免出现段与段之间连接困难和影响管路整体性能。(2)管道接头两端应设支撑点,以保证接口牢固。(3) 准备好符合要求的沟槽管段、配件和附件。钢管端面不得有毛刺。(4)检查橡胶密封圈是否损伤,将其套上一根钢管的端部。(5)将另一根钢管靠近已套上橡胶密封圈的钢管端部,两端间应按标准要求留有一定间隙。(6)将橡胶密封圈套上另一根钢管端部,使橡胶密封圈位于接口中间部位,并在其周边涂抹剂(洗洁精或肥皂水)。剂涂抹应均匀。(7)检查两端管道中轴线,应使其尽量保持一致。(8)在接口位置橡胶密封圈外侧将金属卡箍上、下接头凸边卡进沟槽内。(9)压紧上、下接头的耳部,并用木榔头槌紧接头凸缘处,将上、下接头靠紧。(10)在接头螺孔位置穿上螺栓,并均匀轮换拧紧螺母,以防止橡胶密封圈起皱。收紧力矩应适中,严禁用大扳手上紧小螺栓,以免收紧力过大,螺栓受损伤。检查确认卡箍接头凸边全圆周卡进沟槽内。

2.技术措施。(1)给水管道安装。管道安装部分应作好以下工作:管道支架在加工场地预制,支架上的孔眼要用台钻,经油漆后才准安装。按先装大管径干管、立管,后装小口径支管的原则。完毕或安装中断的敞口处,也要作封闭或临时封闭,以防止杂物进入管腔内。(2)给水系统冲洗调试。冲洗顺序应先室外,后室内;先地下,后地上。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配水干管、配水管、配水支管的顺序进行。冲洗前应对系统的仪表及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将其隔离或拆除。对不能经受冲洗的设备和冲洗后可能存留脏物、杂物的管段要进行清理。冲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复位。管网冲洗的水流速度,可按设计流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可用流速不小于1.0m/s的自来水连续冲洗,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相同为止。管网冲洗的水流方向原则应与系统工作水流方向一致。如果系统管网因现场环境及水源关系无法按系统工作水流方向冲洗时,应做好保护措施,用反冲洗的方法进行。冲洗时应保证排水管路畅通。排水管的截面面积不得少于被冲洗管道截面面积的60%。给水管道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量不低于20mg/L氯离子浓度的清洁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并在管道中留置24小时以上。消毒完后,再用饮用水冲洗,直至水质管理部门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交工使用。

3.排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系统包括污水和废水系统,污水包括厕所冲洗水和生活污水,废水主要是车站冲洗水,消防废水,车站结构渗漏水及雨水等。排水管道站内无压管材采用UPVC管,站内承压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排水管道安装应作好如下工作:管道支架在加工场地预制,支架上的孔眼要用台钻,经油漆后才准安装。室内排水管的卫生器具、地漏及有隔绝臭气要求的器具,其排水管上均应设置存水弯,以隔绝臭气。污水管的拐弯处、分叉处及立管底端均应使用45°零件。污水管上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伸缩节,设置检查口和清扫口。

三、结语

城市输水管网工程的施工建设,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规划,因此,城市输水管网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更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以确保输水管网的正常服务周期,不至于重复规划、设计和施工。作为管网施工技术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先进的管网施工技术,并在实际施工中加以实践和探索,才能够逐步发展并形成适合城市发展的管网施工技术,同时要加强管网施工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真正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海平.市区给水管网建设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1,25(3).

[2]李建林,杨志颖,吴成祥.浅议供水管线并网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0,27(3).

[3]孙战帅.总体安装综合管网设计的实际意义[J].山西建筑,2002,2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S].1997.

网管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行政管理趋势变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问世和应用,使网络最初只是通讯与学术交流技术手段和工具成为现实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计算机网络自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1996年提出的“下一代因特网研究计划”后,在世界范围超高速、多功能发展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并实现三网合一。据统计,当前,世界上运行的微机总数已达到3亿台,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亿,以数字、网络化为基础,多媒体为特征,数字式的电子信息产品将成为新一代产品中的主角。1996年世界计算机年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了工业社会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汽车的销售总额,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到2005年上网用户将超过10亿。借助电脑、电话线、调制解调器,人们就可以跨越时限进行无边界的、全球的运作,网络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地区、民族、肤色的纽带和桥梁,世界各部分被网络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网络社会。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事务实施的有效管理活动,进入网络社会后,与传统的社会相同仍然需要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来推动社会事务的有效运行。但是网络社会的行政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所呈现的全球性、平等性、精确性、共享性、知识性、自主性、虚拟性等特点将对行政管理运行过程产生巨大影响。表现为:

一、行政管理客体时空范围全新化——网络空间域和网络时间态的凸现。自从麦克卢汉(Mcluhan.,M.)提出“地球村”(ClobalVillage)的概念后,全球化的趋势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行政管理所面临的是新产生的组织为其成员和其他利益集团重写的时间和空间的定义。工作自此可以由各个地点合并完成,包括在家中,网络成为跨时空的有效载体。社会成员集群为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组织目标的达成借助高科技实现统一。网络漠视地理、距离和时间,它借助电脑等便可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使全球化十分现实的摆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面对网络技术带来的全球化,管理的对象无论在网络空间域或时间态上都将更加复杂化。因为与传统的行政管理划定行政区域时空比较,网络空间管理存在结构和管理运作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强制性网络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网络资源共享性中的协同、合理配置与应用调适,网络流程管理运作程序和流动系统的重组,网络操作中行政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置换,网络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并存与协调,网络文化的科学构建,网络行政管理的高效和优化,网络行政管理中的基本矛盾和与之相宜的基本方法确立。表明:行政管理对象的变革与复杂化。

二、行政管理理念的重塑——行政管理思想、宗旨、意识的整合与超越。网络本身就是新的管理思想写作论文和管理模式的载体。在人——机——技术系统中,行政主体的管理理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从而产生什么样的管理后果。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手段。从不同层面撞击和涤荡着行政管理不同层级的管理主体长期养成的管理理念。网络对行政管理能力局限的突破,管理主体应改变对自身和管理系统的认识;网络对管理时效和管理投入的影响,管理主体应改变对管理的时空观;网络对先进管理思想、模式和经验的传播,管理主体应改变管理学习的观念和行为。网络技术促使人们管理思想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性走向多样和全面性,从静态走向动态,从直线性走向立体性,从孤立性走向协调性,从经验性走向理性,促使管理主体形成开放、超前、创新、科学的管理理念,确立知识化管理和管理人性化、柔性化观念,竞争与协同合作的观念,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相结合的观念,区域利益与整体利益统一的观念。要求主体必须注重网络理念的培植,创造有利于行政运行以及管理对象和国家公务员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行政主体形成网络技术管理时代所必须的网络价值观:网络法制行政观、网络行政道德观、网络政府职能观、网络行政环境观、网络行政效率观、网络行政行为观、网络行政技术观、网络行政组织观、网络行政信息观、网络行政调控观以及网络劳动观、网络生活观等等,以适应行政实践的变化和指导行政实践的变化

第三,知识管理是行政管理领域的新拓宽——软化管理翩然而至。20世纪后半叶以来,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特别是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使全球各国从经济增长方式到行政管理及不同层面的管理发生着根本的转换。传统的行政管理比较重视对人、财、物等有形管理,而忽视无形的知识管理。政府的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对象的行政管理,是政府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过程,以满足政府未来和现在的需要,以确认和利用政府已有和新获取的知识资产,从而为政府管理拓展新的机遇。传统行政管理比较重视对有形的人、财、物等行政要素硬管理,而忽视无形知识性软的管理。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进知识的积累这就存在着如下可能:知识可以通过溢散,从而在几乎不用额外投资的情况下重复利用,以减轻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给国家所带来的压力。表明,知识成为行政运行中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要素,伴随着知识性的技术、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相关科技的成长、繁衍,知识性工作成为行政效益、效率的基本来源,知识进入所追寻的行政目标的每一个环节。政府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政府系统知识和智慧的整合来提出政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之下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管理着力于组织调整和管理方法的探索,通过消除交流障碍来营造知识共享的环境,同时,建立广泛的外部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转变成真正有竞争力的工具它要求,构建政府获取、开发、应用知识的管理系统和知识战略;组织协调好政府内外部人才和资源,实施政府的知识战略;有效利用知识,改善政府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知识的角度来检测行政管理的状况,不断提高政府的知识管理的行政能力。

第四,网络技术促使行政组织管理平等性一一等级森严权威的“金字塔”结构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其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的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为扁平的“矩阵型”,原有中层行政层次组织的传输的纵向职能受到很大挑战,分工细化的行政管理组织将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而职能相近的行政组织的整合成为必然。同时也表明,网络推倒了传统管理砌就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级与下级之间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拆除了横隔在他们中间的妨碍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藩篱,还他们平等地位。通过网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可以瞬间直接沟通管理幅度原则为信息幅度原则所取代,因此,行政组织将发生三个巨大变化:一是扁平化。行政组织内部为提高沟通效率,信息沟通方式,就要进行改革,减少组织层次。利用网络,行政主体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强化控制的情况下,将组织建制设置得更合理、有序,可以让网络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通过网络交互服务功能,可简化行政办公活动,包括网络交互收取回执、获取在线资料、行政会见等。使行政组织的管理层和机构明显减少,使上下直接沟通,最高决策者通过网络能够迅速对各种决策后果进行评价,对不符合要求的决策采取纠正行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目标变了,机构也要作相应的调整。如仍沿袭和维持层层上报、层层下达的机制,则许多机会将不复存在,将给有效竞争带来很大影响。二是分权化。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论是地方或部门都有了许多自主决策权。但在网络技术影响下,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渠道,使行政组织内部、各环节的信息传递可以直接进行,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将通过网络联结为一个整体。同时,在网络上,公务人员以知识工作者的身份出现,具有较大自,能够实施自主管理。

网络促使行政组织扁平化,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结点,使直接平等沟通成为可能。当发现问题时,自己可以当机立断的处理解决,也可以直接向有关高层管理者请示和咨询。自主性管理体现了公务员的尊严,有利于公务员自我管理意识的增强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整个行政运行中的权力集中度还将进一步减弱,分权性还将进一步加强。行政控制主要是通过基层或部门承担必要的责任和制度化、规范化、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实现。三是虚拟化。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将通过计算机网络,纳入到联盟体系中,形成网络组织。虚拟行政机构,它是借助网络实现内部沟通并开放窗口为服务对象服务的。行政组织的核心是提供服务,以往必须在某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某人对某人的情况下服务才能实现,虚拟化取消了这种的繁琐,抽空时间、地点、对象,直接回归核心—服务。也就是行政运行可以实行虚拟运作,将现实的资源迅速整合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的临时性行政网络组织,实行相关行政资料的共享,优势互补,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行政对象变化的需求。虚拟行政运作产生虚拟行政管理,网络虚拟行政管理要求行政主体利用信息、知识去管理和协调各种协作关系,确保以最优的方式进行合作。行政组织内部也可实施虚拟管理,即借助外部力量,将一部分行政职能在有效、规范控制的前提条件下交给外部专业组织去处理。目前发达国家出现了虚拟办公室、虚拟工作小组、虚拟投票箱、虚拟议会等。

上述情况下,政府组织在精减人员和机构的基础上,要以服务对象为导向,以高效优化为原则,利用网络,建立以行政运行主要环节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组织内的柔性化管理,繁捷化的决策,对行政组织内部机构职责、权限重新调整和设定,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信息交流网络。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如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监督监控机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等多种合理机制。

网管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管理应用

工程造价管理是建筑业的重要经济管理,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确定、竣工结算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涉及工程主体方、委托方、施工方和主管部门等众多机构和单位,应采取全方位的造价控制。目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难点就在于涉及单位众多、经历时间长、信息需求量大且变动频繁、造价确定方法繁杂等,但这些都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得以优化和改善。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主要表现在制定定额、编制标底、投标报价、造价控制等方面,实现了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益。

一、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

1.定额编制。定额编制工作是一项计算复杂、数据量大、过程繁琐的工作。目前的定额编制软件针对编制工作的特点,以简便、实用为主导,从定额编制人员最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应用软件的主要工作页面与定额页面完全一致,只要用鼠标在页面相应位置点选,就可以对定额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操作,简便易用。在定额编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软件的检验功能,迅速发现定额编制过程中的不合理内容,可以随时比较数据差异,适时调整,保证定额编制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

2.工程计价。工程造价的形成,需要借助一个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的工具。工程造价的形成对计算机的需求更大,应用更广泛。作为应用软件,稳定性十分重要,稳定且经过成熟测试的基础平台是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工程造价应用软件同时应具有二次开发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根本的稳定性条件下调整软件功能或者增加软件功能,实行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积累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工程造价信息资料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基础资料,利用其能研究工程造价变动的规律,整理出相应的价格指标,可作为投标报价的参考,作为编制定额、控制投资的主要依据。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积累工作是招标投标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全面系统地积累和利用工程造价信息资料,建立稳定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料积累制度,对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1.推广应用网络技术,有效提高工程造价准确度。在信息时代,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离不开网络做支撑,搞好工程造价信息的网络建设,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化十分重要。信息化管理应包括数据处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效果评估,数据传递,技术经济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与相关的生产厂家或价格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就可以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获取信息。网络上拥有的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用户传递,同时,工程项目中的价格文件也可以在网上向各有关单位传递,各单位便可以及时地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验证、修改和补充,从而缩小时空距离,有效地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度。

2.充分利用工程造价数据库的信息资料,为工程造价管理和政府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任何一个工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要随时接收不同的参考信息。为适应招标投标快速报价的需要,科学地进行工程价格评估,使招标投标工作信息化,需要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类工程资料,包括技术经济指标和基础数据,以建立工程造价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库中存有各类工程在不同年度、不同施工阶段上的各种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提炼,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另外,从互联网上捕捉最新的材料价格等信息,并进行对比与合理性验证,以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适应市场快速、多变的特点。

3.信息处理集成化,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全面、准确数据。工程造价工作应该将信息处理的范围扩展到相关系统,如企业定额编制系统、投标报价系统、施工管理系统、材机数据收集系统、工程造价数据收集系统、造价指标系统、工程设计的其他设计系统。企业定额直接传给投标报价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可进入造价信息收集系统,指标系统可对整个报价工作进行检验和指导。这样不仅确保了设计数据一致性、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地提高了招标投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集成化与系统化,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全面、准确数据。

4.应用软件智能化,提高工程造价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工程造价应用软件要进一步升级到对价格进行自动分析、判断和比较。通过计算机可以收集到各种竣工工程的各类价格信息,比如工程特征、造价成本、造价指数分析等方面的数据,作为经验数据组成智能化专家系统,在实际的工作中,便可以借助它对某一新建工程的价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信息。这样不仅有效地改进了工程审核工作方法,提高审核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审核的结果更加准确,更具权威性。

网管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线mesh网,宽带无线接入,无线多跳网

无线Mesh网络技术

在宽带无线接入领域,各种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一种新的无线网络技术——无线mesh网络也逐渐发展起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无线mesh网,即无线网状网,也称为无线多跳网,它可以和多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802.11、802.16、802.20以及3G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组成一个含有多跳无线链路的无线网状网络。这种无线网状网,可以大大增加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同时可以提高无线系统的带宽容量以及通信可靠性,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Mesh网的网络架构

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中,主要采用点到点或者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这种拓扑结构中一般都存在一个中心节点,例如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802.11WLAN中的AP等等。中心节点一方面与各个无线终端通过单跳无线链路相连,控制各无线终端对无线网络的访问就;另一方面,中心节点又通过有线链路与有线骨干网相连,提供到骨干网的连接。而在无线mesh网络中,采用网状mesh拓扑结构,也可以说是一种多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结构。在这种mesh网络结构中,各网络节点通过相临其他网络节点,以无线多跳方式相连。

无线mesh网主要由两种网络节点组成: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Mesh路由器除了具有传统的无线路由器的网关/中继功能外,还具有支持mesh网络互连的路由功能。Mesh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无线接口,这些无线接口可以是基于相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构建,也可以是基于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与传统的无线路由器相比,无线mesh路由器可以通过无线多跳通信,以低得多的发射功率获得同样的无线覆盖范围。在无线mesh网络中,由mesh路由器互连构成无线骨干网,这个无线骨干网再通过其中的网关mesh路由器与外部网络如Internet相连。Mesh终端也具有一定的mesh网络互连和分组转发功能,但是一般不具有网关桥接功能。通常,mesh终端通常只具有一个无线接口,实现复杂度远小于mesh路由器。Mesh终端可以是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PDA以及手机等终端设备。Mesh终端之间互连可以构成一个小型对等通信网络。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之间混合组网如下图所示:

无线mesh网与同样采用多跳网状拓扑的Adhoc网相比,也有所不同。Adhoc网络是由移动终端设备组成的无线分布式多跳网络,其中一般不包含静止的节点设备;而无线mesh网中的无线路由器大多是静止的设备,而用户终端也可以是静止或移动的无线接入终端。此外,adhoc网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对等网络通信,而无线mesh网络着重的是给终端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

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

与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相比,无线mesh网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1.无线多跳网络

无线mesh网技术开发的目标是在不牺牲信道容量的情况下,扩展现有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另一个目标是在不具有直接视距无线链路的用户之间,提供非视距连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不可避免的要采用多跳mesh网络。多跳mesh网络架构中,无线链路间更短、发射功率更小、节点间干扰更少和频率重用效率更高,这样可以在不牺牲信道容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系统容量。

2.支持adhoc方式网络互连,具有自组织、自管理、自愈能力

无线mesh网具有网络结构灵活、易于部署和配置、容错以及网状连接多点到多点通信等特点,使得无线mesh网的初始部署成本相当低,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逐步扩容。自组织自愈能力使得无线meh网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来手工配置网络,而可以自动发现新节点,自动完成配置过程,自动维护网络正常运行,在出现节点/链路故障时也可自动调整完成网络自愈。

3.多种类型的网络接入

在无线mesh网中,既支持无线终端接入骨干网,又支持无线终端之间的对等网络通信。此外,把无线mesh网技术与其他无线网络相结合,可以通过无线mesh网给这些无线网络的终端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业务。

4.移动性以及能耗限制与节点类型相关

无线mesh网中,mesh路由器一般为静止不动的设备,而mesh终端可以是移动或固定设备。同时,mesh路由器一般没有能耗的限制,而mesh终端则需要采用能耗较小的网络通信协议。这样,MAC以及路由协议需要针对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设备分别设计和优化。

与同样具有自组织、自管理以及多跳无线adhoc拓扑的adhoc网络相比,无线mesh网也有自己与adhoc网络不同的特点:

5.具有无线基础设施骨干网

无线mesh网内,由mesh路由器组成一个无线骨干网,专门用于给终端客户提供可靠网络连接。这个无线骨干网在无线域内提供了大覆盖范围、连通性以及健壮性。反观Adhoc网络则是基于各个不可靠的终端用户来进行通信,不存在专门提供网络连接服务的基础骨干网,这给adhoc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6.集成性

无线mesh网可以通过mesh路由器的网关/桥接功能,整合现有多种无线网络技术,如802.11、802.16、3G移动通信等。这样,通过mesh路由器组成的无线骨干网,可以把多种不同无线网络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无线互联网”。而adhoc网络由于是用户终端自组网,而用户终端一般不具备这种网关/桥接的功能。

7.路由和配置功能的专门化

在adhoc网络中,每个终端用户设备都要为所有其他节点执行路由和配置功能。而在无线mesh网中,虽然mesh终端也有路由转发功能,但是主要还是由mesh路由器来执行路由和配置功能,大大减轻了普通mesh终端的负载。

8.拓扑结构的相对稳定

adhoc网络中,由于终端用户的移动性和不可靠性,网络拓扑和连接的变化较大,使得路由协议和网络配置和部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无线mesh网中,mesh路由器一般是静止不动设备且较用户终端可靠的多。

9.功耗限制减少

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器一般为静止不动的设备,与adhoc网中的移动终端相比,基本没有功耗限制。这样,在设计mesh路由器的物理层、MAC层以及网络层路由协议时,基本可以不考虑功耗限制,这大大简化了协议设计,同时还可以采用性能较高的设计方案。

无线Mesh网的应用

同样作为无线多跳网络,与adhoc网络技术只用于军事以及专用特殊网络不同,无线mesh网的研究开发是由实际应用需求为驱动力的,其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无线mesh网可以和802.11WLAN、802.16WMAN以及3G等各种无线接入技术相结合,实现家庭网络、社区网络、企业网络以及城域网络内的多层次多范围的无线应用。

1.宽带家庭网络互连

现在,宽带家庭网络互连大多采用802.11WLAN来实现,在WLAN中AP的放置需要现场勘察,但仍不免产生覆盖不到的盲区。为了消除盲区,可在家庭互连网络中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放置多个小型mesh路由器,以多跳mesh网络互连家庭内部数字设备可以有效的消除盲区,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容错性,且可减少由于迂回访问产生造成的网络拥塞。

2.社区网络互连

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通过在社区内放置多个mesh路由器可以将社区内各用户家庭网络互连,形成一个社区无线多跳网络。有了这个社区无线互连网络,就可以在社区内用户家庭之间共享若干个Internet接入设备,而不必在每个用户家庭安装Internet接入设备。而且,社区无线mesh网还可以容许社区用户家庭无需通过远端服务提供商网络,就可以在社区本地相互访问,共享社区内网络资源。此外,社区无线mesh网的网状拓扑结构,也给社区用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网络连接,增强了网络容错性和健壮性。

3.企业网络互连

目前,802.11WLAN已经在企业办公室写字楼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WLAN或者相互没有连接,或者采用不太经济的有线以太网方式相连。而采用无线mesh网技术,通过mesh路由器将这些WLAN互连,一方面可以解决WLAN网络之间连通性问题,另一方面相对采用有线互连方式还可以节约成本,灵活部署,同时提高了网络的容错性和健壮性。

4.城域网络互连

通过无线mesh网络,整合802.16WMAN、802.11WLAN以及3G等其他无线接入技术可以形成一个城域大范围、多层次、多样化接入方式的无线接入网络,使得城域无线接入网络的覆盖广度深度都大大增加。

无线Mesh网络的关键技术因素

无线mesh网作为一种新的无线接入网络技术,需要考察影响其性能的关键技术因素。这些技术因素如下:

1.物理层无线电技术

新兴的物理层无线电技术如定向智能天线、自适应调制编码、MIMO技术以及多无线电/多信道系统已经成为下一代无线接入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此外,为了进一步改善无线射频性能以及高层协议的控制,更先进的可重配置无线电、感知无线电、甚至软件无线电技术都已开始在无线系统中有所运用。这些高级物理层无线电技术的开发设计不仅对物理层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要求进行整合物理层、MAC层和网络层进行整体设计,以便最大限度的提高整个网络性能。

2.MAC层多址访问机制

无线mesh网是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现有的无线网络MAC机制大多都是针对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这种面向单跳无线网络设计的MAC机制并不适于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络,如802.11WLAN的MAC机制在无线链路跳数达到四跳时,性能下降非常大。同时,在无线mesh网这种分布式无线多跳网状网中,由于实现时间同步和码管理困难,采用TDMA和CDMA多址接入也比较复杂。此外,在无线mesh网络中,还要求能够有效的进行空间频率重用,以提高网络容量。这样,MAC层机制设计将成为影响无线mesh网性能和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因素之一。

3.Mesh拓扑连接的维持

无线mesh网的很多技术特点和优势来自于其mesh网状连接,mesh连接的维护也就成为无线mesh网的MAC和路由协议设计中的一个关键。一般来说,需要在无线mesh网中实现网络自组织和拓扑控制算法,设计具有拓扑感知能力的MAC和路由协议。

4.Mesh路由协议

无线mesh网络中,mesh路由协议的设计是一个关键。首先,在无线多跳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不能仅仅根据“最小跳数”来进行路由选择,而要综合考虑多种性能度量指标来进行路由选择。其次,mesh路由协议要提供网络容错性和健壮性支持,能够在无线链路失效时,迅速选择替代链路避免业务提供中断。第三,mesh路由协议要能够利用流量工程技术,在多条路径间进行负载均衡,尽量最大限度利用系统资源。第四,路由协议要求能同时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对于静止不动的mesh路由器,由于没有功耗限制,可以采用比现有adhoc路由协议简单得多的路由协议;而对于mesh终端,则需要采用类似adhoc的路由协议。这样,就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路由协议能够自适应支持mesh路由器和mesh终端。

5.宽带Qos业务支持

与adhoc网络不同,无线mesh网的大多数应用都是具有不同Qos要求的宽带业务。这样,除了端到端时延和公平性以外,还需要在通信协议中考虑时延抖动、聚合吞吐量、每节点吞吐量以及分组丢失率等性能评价指标。

相关期刊更多

网管员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光通信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电信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