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帧设计

装帧设计

装帧设计

装帧设计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书籍装帧 设计 书籍整体设计 书籍设计

书籍装帧一词作为专业用语,在我国已经使用很长时间。上个世纪以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书籍装帧只是对书籍的封面进行美化设计,这种理解使得书籍装帧变成了封面设计的代名词。过去在中国,书籍装帧之所以只停留在封面设计上,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以及环境的制约,同时也因认识上的局限,使得设计师无法参与书籍的整体设计。并不是装帧本身一词在概念上存在局限,应该说书籍装帧的含义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书籍的设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制作书籍的材料发生了变化,新出现了许多新颖的纸张以及新型的特种材料;其次,书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书籍逐渐被图文并茂的现代书籍替代,而且现代书籍的形式多了,有了电子书籍、游戏书籍、概念书籍等;再者,读者的观念变了,现在的读者更加讲究书籍的外在品质了。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书籍装帧从内到外都要有创新和变化。装帧概念的内涵也随之有了新的需求。本文对书籍装帧概念的认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通常意义上的装帧概念

装帧一词的使用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据记载,装帧是丰子恺先生在上世纪20—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当时的“装帧”是指将纸张折叠制作成帧,由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的过程。而在更早的时期,中国的先辈们还没有将“装帧”一词合在一起使用。我们分别对“装”和“帧”进行认识:“装”在《大辞典》中有十四种解释,其中第十种是“书册装订的形式,如线装、精装”;“帧”在《大辞典》中有三种解释,其中第三种是指“量词。画一幅,相片一张,叫一帧”的意思。“今人以一幅为帧”。①这说明从明代就已将书籍的内页用帧来计算。通过以上的认识,可以感受到“装”“帧”与书籍的紧密关系。同时,古人常将装订作装帧使用。如清代《藏书纪要》中对装订这样陈述:“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大雅,厚薄得宜,精致端庄,方为第一。”②这里的装订就是装帧。

近现代的一些书籍都对装帧一词做出不同的解释。《汉语大词典》中对装帧的解释:“指书刊的封面、插图等美术设计和版式、装订形式等技术设计。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豪华的装帧,是我有生以来,著作第一次穿上漂亮服装。’巴金《沉落》:‘而且每一本书的装帧都是很考究的。’”从这里就能看出,通常意义上的装帧已经包括了封面设计、版面编排、印刷装订等。《中国百科大词典》中对装帧设计也有非常翔实的解释:“装帧是对图书的整体形态的规划,即图书在成型前为其装帧活动提出的设计方案和草图。图书装帧设计分美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围绕封面,对书脊、扉页、插图及题花、尾花等方面进行艺术形式的创作;后者是指版面的排印格式,用料及装饰方式等,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一个完整的书籍整体设计过程。

最近30多年中,有一种观念认为,装帧一词已经不能适应书籍的设计与制作,要用“书籍整体设计”“书籍设计”等说法替代,因为这些观念认为书籍装帧的概念过于狭窄,这是对装帧概念的误解。正如前面看到的,装帧本身在范畴上并不存在这样的局限,装帧已经包含了对书籍各部分的设计。而且,频繁的更新概念名称虽可能会体现一些新的见解,但随着时代的更替,这种新意也会很快过时。而历史却会因为频繁的更新而消失痕迹,这不仅造成概念的混乱,也使得概念缺乏自身的历史特征及民族特性。可以通过重新定义书籍装帧的含义,来适应新时代书籍的设计的需求。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拘泥以往的装帧概念,而应时时更新它的内涵,这是书籍装帧实现自身进化的一个途径。

二、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

“书籍装帧”一词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中翻译过来为“book binding”。“binding”有多层意思,有捆绑和粘合之意;也指(书的)装订、装帧的意思。另外在《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还能看到与“binding”相关的词语如:“平装 paper cover binding、 精装 hard cover binding、活页装 loose-leaf binding”。因此,在英国给书籍做具体的设计,通常都使用“ binding”这个词。“ binding”和“装帧”这两个词汇都是具有行业特征的专业词汇,都恰当地表达了书籍的构想与制作的概念。

对书籍的装帧是不能与书籍分离开来经营的,装帧即是书籍的一部分,是书籍的脸面,并内含着身体的各部分,是浓缩书籍的精华内容并直观表现于装帧之上的。“书的脸即书的内脏功能的表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书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中表现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是从外部看不见的部分,将它提取出来,赋予‘造型’,让它动起来,充满生机。这是第一张脸的意思;第二张脸触及更大、更深的东西,即文明和文化的根。寻觅今天文化底层潜藏着的文化古层,文化的根。这是第二张脸的意思。”③杉浦康平先生将书籍的第二张脸喻作书籍文化的根,这给书籍装帧以很深的内涵。同时,也是对书籍装帧提出的很高的要求。

现代的书籍装帧概念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书籍制作,更不是狭隘的封面设计,它是一种由内至外的书籍整体构想与制作行为,其范围既包括对未来书籍形态的探索,也包括对现代书籍工艺的创新。现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等,都大大促进了书籍材料、书籍印刷、书籍装订工艺的发展,更触动了书籍装帧的文化底蕴的表现。

现代书籍装帧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并且更加具体。它不仅涵盖了最初的书籍形态的策划,还包括开本的选择、封面和扉页的设计、正文内的版式编排和插图设计,以及后期的印刷和装订等。同时,现代书籍装帧还大胆地更新以往的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和使用材料。面对现代的书籍,不仅要升华其外表形式,也要更新内在的气韵。在将书籍的信息内容文本转化为二维或三维(虚拟)视觉形象的时候,装帧不仅要赋予字体、图形、色彩等新的视觉元素,还要赋予书籍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现代的书籍装帧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不断发展更新,内在的气韵与文化底蕴也在逐渐延展与深化。

三、书籍设计的理解

设计(design)一词字面解释为设想和计划的意思。在《汉语大词典》中设计有两种解释:“①设下计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赂遗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药,密因酖毒,重相设计。’②根据一定要求,对某项工作预先制定图样、方案。”从本质上看,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人类生活各方面进行规划和计划,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过程。设计是在各种条件和限制中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行为。设计的大致内容包括计划、构思、传达、应用。所有的设计内容都基本如此,无论是复杂的宇宙航空器或飞机汽车等工业设计,还是简单的包装或广告设计。

自上个世纪以来,设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设计”进行分类,可分为:建筑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设计等);工业设计(包括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礼品首饰设计等)、平面设计(包括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等)、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书籍设计就是其中的一项,它和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样都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都是根据需要做创新的造型构想,并运用于社会实际中。所以它们在设计程序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需要经历最初的策划到最终的应用。接下来,我们试着对书籍设计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从中体会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区别。

最早提出“书籍设计”这一概念的是杉浦康平先生:“我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着手于书籍整体设计,包括内文编排、文字、字体、字号、标题、目录、扉页、封面、函套、腰带到版权页的设计,并对所有用纸、材料进行选择,设定印刷装订工艺,进而连书籍的宣传品种也成为设计的对象。以上‘书籍设计’概念的提出、实现和确立的过程,曾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理论上、技术上的争执,不过最终还是被大家理解了。”现在的书籍设计已经不是设计者或插画家个人所能承担的,还需要参与从选题策划到成书为止的整个过程的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因此说,书籍设计是指包括书籍选题、书籍形态、书籍版面,以及材料工艺等的一系列设计,是一种创造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设计活动。

在书籍设计中,不仅要将平面的版面设计结合三维的立体形态设计、材质设计和印刷工艺,还要将与读者的互动注入到书籍设计之中。这种书籍设计概念强调书籍中各种元素的集成与合作。即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大的构造学系统,由各个子系统构成。它一般包括书籍形态、书籍视觉元素、书籍材料、装订形式以及书籍所要传达的视觉风格,等等。

书籍设计作为一门具有商业行为的造型艺术,它的概念中还包括了书籍的营销,这是从书籍作为特殊商品的角度去认识书籍设计的。书籍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既注重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注重现实生活中的物有所值。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必须要考虑读者对象。“书籍设计就是以书籍的销售方式和读者为基础而进行的书籍设计活动。它也称综合设计,是关于书籍的性质、印制、销售等图书设计相关因素的协调和技术性规划的实现。”④可见在书籍设计中,是不能避开销售不谈的。书籍的目的是为了供人们阅读,人们读书是为了从书籍中得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信息和自信。因此,书籍设计一定不能脱离书籍的这一主要功能而设计。书籍设计不仅要将“人们的精神文化市场”作为书籍选题规划的起点,而且还要运用现实的商品市场需求来辅助书籍设计的具体构想。

书籍的营销活动是出版行业为满足读者心理以及掌握市场需求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市场的调查、分析、研究及预测,还包括书籍成型后的销售宣传。实际上,加入营销概念的书籍设计,更强调书籍设计的系统性。在这个系统中,除了对书籍的整体装帧,还有对书籍的选题定位和对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读者的互动。对书籍选题的定位是指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给书籍确定一个市场范围,并根据选题的需要确定书籍的装帧方向,寻找契合读者群体的书籍装帧风格,以此来带给读者细致入微的体贴与关怀。所以,在书籍设计的概念中,融入营销观念的模式之后,使书籍设计更具系统性,也更具功能性。在这种强调系统与功能的书籍设计中,随之而来地出现了更高形式的品牌化的书籍设计。

综上所述,书籍设计的概念是指对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书籍,进行的整体策划与设计制作,以及营销的过程,而书籍装帧是其中设计与制作的部分。因此,书籍设计具有显著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表现在它的过程包括:第一,选题的定位,这是书籍的策划部分;第二,营造书籍外在的形态以及经营书籍内在的信息,这是书籍的装帧部分;第三,书籍的宣传与销售以及与这本书周遭环境的协调,尤其是与读者的互动,这是书籍的营销部分。因此说书籍设计作为设计的一个门类,不只是对一本书籍进行的创造性行为,它还包括了与这本书的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书籍设计在表现书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创造性的时候,将书的精神与人的思想通过设计这座桥梁嫁接起来。

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梳理它们的关系有利于对书籍艺术理念的认识。书籍装帧是书籍设计中的一部分,书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造型艺术。随着时代的跨越,书籍设计与书籍装帧的概念都将不断地深化,并将不断超越它们原有的内涵。

注释:

①张自烈.正字通.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②孙庆增.藏书纪要.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③(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④葛鸿雁.书籍设计概论.浙江摄影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日)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日)杉浦康平.日本现代图书设计.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1999.

[3]吕敬人.翻开: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装帧设计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书籍的质量要求与审美要求也随之改变,传统单一的书籍装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书籍的装帧设计中添加一些美术元素,在能凸显出书刊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风格的同时,使书籍更加美观耐看,内容更加充实。

[关键词]

书籍装帧;美术设计;应用分析

一、创新书籍装帧设计思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书籍装帧设计是指一本书从最初的文稿到成品书的出版的一系列的设计过程,也是书籍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过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凸显出该书刊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阅读优势,还要适合读者的阅读心理,考虑书刊的营销特点、适宜人群、媒体宣传等。书籍装帧其原则首先是保护书籍,使之不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损坏;其次,将阅读功能与审美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不是人们想象中单纯地用美丽的图画点缀装饰而已。书籍的装帧设计包含了艺术思维、创新思维、技术手艺、构思创意等设计思维,还包括开本、装帧形式、封面、封底、字体、版面、填色、插图、选纸张材料、印刷及装订等工艺流程,是一个整体性的设计,人们所了解的版式版面插图等部分设计,只能称作封面设计或者版式设计,属于装帧设计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书籍的形式也逐渐增多,比如电子书籍、游戏书籍、概念书籍等,所以读者对书籍的设计也开始有了新的要求,比如纸质材料,书籍形式等等。从传统的单纯文字叙述变成现在的图文并茂艺术形式,由单一的普通黑白印刷发展到现在的多色彩印,读者观念的改变推动着书籍装帧设计者的探索步伐,设计者在适应社会群体阅读的同时,也赋予了书籍装帧新的内涵。

二、将书籍装帧与美术设计完美结合

美术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事物进行美化的整体构想,以及把这种思维方式和构想用某种形式或方法表现出来,使其视觉化、形象化、具体化,帮助事物消除其不适用因素的同时,发展其实用性的功能。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书籍的装帧工艺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书籍装帧并不仅仅是给书籍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而已,它需要设计者结合社会因素、读者心理、书籍内容、营销策略等因素,与美术设计完美结合。根据书籍装帧要素与美术设计的特点,在原稿的基础上,赋予书籍新的灵魂。书籍装帧的设计要素主要是文字、图形、色彩和构图。在书籍的封面上看到的或简练或繁琐的文字,主要是书籍的名称、作者姓名或笔名以及出版社的名称,有的还包括书籍的丛书名和副书名等,这些文字向人们传达了这本书的一些基本信息,在封面的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书籍中的图形包括照片、插图和图案,有属具象有属抽象,还有一部分有写意作用,相比于四四方方的文字,图像不会那么枯燥,对某些人物或事件的叙述也会更加直观,增加书籍的可读性。色彩可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易与读者内心的情感发生共鸣,所以书籍的基本色调要与内容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构图的形式也有多种,例如常见的水平、垂直、交叉、叠合等,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选择适合该书籍的构型可以使读者对书籍有一种源于细节的深刻认识。

三、应用美术设计,使书籍装帧艺术更加完美

图书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读书获得的是精神财富。对于读者来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封面可以对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由此对该书留下最初的印象并对该书的“好”与“坏”产生一个基本的判断。精美恰当的封面可以令读者赏心悦目,甚至爱不释手,这样便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在市场上的销售也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这就是美术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影响,也是美术设计的魅力。书脊,顾名思义,其重要性就如人的脊背之于人,书脊在书籍的封面和封底之间,起着一种桥梁的作用,所以,根据美术设计的应用,装帧设计者们就应该把书籍的色彩、图案、字体字形等与书籍的封面和封底协调统一起来,不仅要做到将封面和封底有效地区分,还要使二者能够自然地过渡,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分界,影响书籍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封底的设计要简单明了,将封面的色彩、底纹等有效延伸、扩展,使之与封面相互呼应,同时又不可以相互重复,增加书籍的赘余感。在现代的社会,书籍装帧的美术设计已经不再是一成不变,需要设计者们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不仅要内容充实,知识准确,还要让读者培养出自主阅读即能使读者主动拿起书籍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就要将美术设计融入书籍的装帧艺术,根据书中的内容,运用适宜的颜色、图案、条纹、字体、排版形式等,使书籍看起来或是简单大方,或是可爱有趣,或是恢弘霸气,为书籍增添一种独特的魅力,充分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再将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美术设计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即使一本书的内容很充实,故事很精彩,知识很全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装帧设计也难以吸引读者的眼光,让读者驻足详读,也难以将书中的内容以最好、最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一个好的书籍装帧设计就应该应用美术设计的思维,使之与美术设计相融合,展现出书籍的艺术风采,满足读者对书籍日渐增高的要求。

作者:和一星 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源,高贵平.绿色生态倡导下的书籍装帧设计理念[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03).

装帧设计范文第3篇

现在的儿童读物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且大多装帧精美、色彩缤纷,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已成为世界性的家庭教育趋势。正因为儿童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审美偏好,促使他们对于图书的选择也会有其自主性和阶段性,相关专家对于自主性和阶段性的平衡归结为儿童阅读的分级。

人的审美心理和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人生经历及经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儿童作为人生阶段的初期,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很强,一本好书带给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是正确的人生哲理引导,是帮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籍作为一种内部与外部的整体统筹设计,其设计要素――色彩、文字、图形、开本及形态缺一不可,除此之外,书籍的外部形态与材质的选择也是书籍设计出彩的重要因素。书籍首先带给孩子的是视觉上的吸引,那么,对于设计者而言,书籍设计的要素中,色彩冲击力首当其冲。

1.色彩

据色彩研究数据,儿童对于色彩的鲜艳程度有较大的偏好,一般说来,色彩饱和度高、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比较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及喜爱,因此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要符合儿童心理要求,避免灰色调的大面积使用。儿童到了5岁以上开始有了色彩的性别之分:男童较喜爱蓝、绿色;女童则倾向于喜爱红、紫、黄色及各类粉色调。7岁以上的儿童自我意识强烈之后,男童开始偏好于冷色及稳重色;而女童则更偏好于浪漫色的浅色系及亮色系。例如市场上芭比系列的图书因为是针对于女童的读物,因此在封面及插图的色彩上都以红、紫、粉等柔美色彩作为主色调,以此来迎合女童的审美喜爱。而且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显示,儿童的色彩审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由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逐渐趋向于色彩柔和协调。

2.图形

形象对于内容的描述是最为直观,在书籍设计中,图形更是有“一图抵千字”的说法,在儿童书籍中,图片的运用使得书籍内容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引起想象与联想,插图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显示,儿童对于形象的认知分为三个阶段,婴幼儿的知觉期、幼龄儿童的符号认知期以及少年儿童的审美感知期。知觉期的婴儿一般来说,初级的认知能力使他们缺乏对复杂形体的分析和认知,简单的几何形体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这个时期的婴幼儿对光源和光影对比强烈所形成的立体感有简单的认知,有的甚至对有组织的几何形式有了懵懂的偏爱。符号认知时期,幼龄儿童简单的掌握了数字、图形、手势等符号认知,在有意识创造的审美条件下可以获得相应的审美能力,会用简单符号绘画具有自我意识的艺术作品,但缺乏对审美事物特征的全面描述能力。

儿童书籍中,插图的使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图画为主描述故事情节,文字只做旁白的作用。这类图书图像占据整个版式或是大面积版式,形象生动鲜明,配上亮丽的色彩,视觉冲击力强烈。另一种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作为插图出现,所占版式面积不大,也不是每页都出现,只为文中某个特定的情节进行补充说明,更能引起小读者的联想和想象,适合少年儿童。书籍中的图形表现形式多样,手绘的、摄影照片的、CG的,根据书籍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表现手法。童话类书籍和故事类书籍大多选用手绘形式的插图;科幻类的书籍用CG插图更能表现高科技的梦幻感;儿童科学类的书籍中摄影图片的使用更能增加科学真实性,当然近些年也有很多儿童科学类读物也用手绘图片表现一种亲和力。

3.书籍形态

书籍装帧是融合了文字、图形、版式、形态和材料的综合设计,不是单纯的平面形态,当被读者翻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立体的动态美。新颖的装帧形态赋予了书籍整体构造上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对于儿童来说,好奇是他们的天性,立体的书籍会增加书籍的趣味性,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而立体的书籍形态更能表现出空间的感觉,增强孩子们对空间的理解力。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儿童科普类的读物,采用的立体书结构,配合高品质的印刷使得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更加有趣。

4.装帧材质

书籍设计是一种综合的整体设计。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强烈,对于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书籍这一特殊的商品来说,精美的封面设计、触感特殊的纸质都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使得读者在精神愉悦的同时,带给读者更多的视觉享受。

儿童装帧多在封面上选择特殊的材质,纸张、织物都是安全的装帧材质,同时由于不同材质自身独特的肌理,会带给孩子触觉上的新颖感受,也是吸引儿童消费者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越来越多的儿童类书籍在内容的设计上也注入了材质与图形的结合,增强了视觉冲击了,同时也为插图补充了更为直观的丰富的视觉语言。

装帧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书籍;装帧;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95-1一、 书籍装帧设计的源流与特征

(一) 书籍装帧设计的源流

从岩洞笔画到简牍卷轴再到后来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兴起。书籍是世界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资源,也是艺术文化殿堂中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令人惊叹。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业的发展,与书籍相关的书籍装帧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书籍装帧是对书籍的函套、护封、封面、扉页、正文、插图等多个部分的设计与制作。它与书籍相辅相成,共同体现书籍的思想风格、文化品味。书籍装帧不是简单的封面设计,书作为一种文字图画的载体是不能没有装帧的,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什么样的装帧存在。书籍装帧又称为书籍设计或者书的艺术设计,它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知识的积累、传播,后来为了防止大事忘记,就发明了结绳记录的方法,用不同的绳结记录不同的事情。除此之外还用图画的方法记录,图画与绳结记录的方法相比更为具体,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纸张出现前,我们的祖先采用了各种材料记录,使用过甲骨文、青铜、丝绸和石料等,与此相应的是甲骨书、青铜书、竹书、帛书和石书等。甲骨书、青铜书等只具有书籍的功能,这些媒介过重,携带不便,还不是真正的书籍。书籍的雏形是简牍,这是书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直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书籍才开始走向大众,书籍装帧设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书籍装帧与书籍一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经历了简策装、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再到现在的精装、平装等,越来越趋向多样化。

(二) 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特征

书籍装帧是思想交流的一种媒介,不同的装帧设计体现不同的文化品味。传统的书籍装帧可以用“简约朴素”来阐释,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线装书,具有端正大气的风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深远的美学思想,它体现了我国重视文化气息的传统。书卷气息是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特点,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我们必须传承下去。

二、 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现状

商品经济时代凸显了书籍的商品特性,书籍装帧设计也存在过分追求商业化一味以吸引眼球为目的等问题。带来了书籍文化味的缺失,使书籍装帧设计走向了低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涌入,我们书籍装帧设计迎来了挑战,西方设计形式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一种新奇感。精装、平装书籍产生,西方装订形式普及,大大丰富了我国书籍装帧形式。但一些设计者一味的强调书籍装帧出奇,甚至不惜与内容脱节,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这只是瞬间效应,不能带来长久的文化影响力。商品经济时代,图书市场也要有经济效益,书籍装帧设计考虑书籍的广告性与市场性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但书籍装帧设计不能脱离图书市场的内涵,消费者最终是要从书中得到文化享受的,而不是视觉上的刺激。书籍是一种文化,它通过与世界各领域的交流,拓展人们的视野,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因此要倡导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书籍才会有真正的市场。

三、 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

(一) 书籍装帧设计要素中的文化内涵

书籍装帧设计包括图形、色彩、文字等要素,这三大要素能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设计者要把握书籍的内容精髓,结合其题材、风格等,将文字、图形完美的结合起来,凸显书籍的文化意蕴。图形设计中,点、线、面构成与书籍内容密切相关,能表现不同书籍的特点,如科技读物要严谨、少儿读物要活泼等,如果忽视书籍内容,过分夸张,把视觉效果突出的图形强加于不适宜的书籍,就会使书籍失去原有的内涵与价值。色彩是书籍装帧设计的语言,能产生出不同的心里效应,书籍装帧色彩必须与书籍主题相一致,并结合阅读对象的文化层次等,体现书籍的文化品味。文字本身的造型也具有视觉效果,能直观的传达书籍的文化内涵。书籍装帧中文字设计要符合规范要求,合适的字体与编排设计能体现文化气质的韵律美,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二) 书籍装帧设计内容中的文化内涵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封面、插图、扉页是形象化的语言,是书籍装帧设计中比较常用的三种,能将材质、色彩、工艺行成好的搭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封面是书籍的门面工程,反映着书籍的风格,直接影响人们对书籍的印象。封面设计不能一味的追求广告效应,要凸显浓厚的文化意境。扉页是书籍的屏风,要提高书籍的文化层次,扉页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扉页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扉页设计可以采用高质量的质材,使扉页与书籍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书籍的文化意味。插图是书籍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既要结合书籍内容,又要有自己独立的艺术地位,插图与一般的海报不同,要与书籍内容密切相关,加深读者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霍焱.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1).

[2]钟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09,(05).

装帧设计范文第5篇

一、我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现状

与我国传统文化类似,书籍装帧设计和制作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出现了甲骨装、卷轴装、简策、背包装、蝴蝶装以及线装等,象征着中华文明。近几十年以来,设计书籍装帧的形式不是十分理想,相比较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重点深入分析我国书籍装帧的作品,可以发现大部分设计作品还是在照搬西方的形式和概念,除了表面具有一些自己的东西以外,没有很多属于自主创作的作品。目前,国内书籍装帧设计还是缺少中国文化内涵,没有民族特色,这是导致我国书籍装帧设计落后的根本原因,设计是从相应的文化制约和参与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如果没有文化内涵,设计就没有立足之本[1]。与此同时,我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也缺乏科学性,设计方式单一,书法艺术得不到有机融合,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对书法艺术的借鉴

书籍的主要载体实际上就是文字,对于传达和表述信息具有很大的作用,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造型艺术,是汉字的不断发展形成的,历史上各代名家留下不同类型张扬的个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法艺术。书法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书写汉字,也体现了一些设计理念和意识。书籍装帧和书法都属于艺术,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具有很大联系。例如,书籍封面文字可以利用书法字体来展现[2]。书法艺术运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中国特色的书籍作品,突出书法艺术的魅力,在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并且适当借鉴国外艺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形式。

三、书法艺术对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影响

(一)书籍艺术总体气韵和文化品格方面的教学影响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就是展示人格以及抒写灵性为基础。从不同时代的书法审美取向和书法品评上来说,中国书法追求的并不仅仅是文字的技艺和流美,而是想要表达出风骨、人格、品格、意境、格调以及气韵等。所以,文化内涵不容忽视。另外,书法一直都十分重视韵味,书法艺术韵味、韵律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对于书法韵味来说,是书籍装帧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能够完全的展现气韵,除了需要能够符合文化修养之外,需要依据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来设计教学工作,也就是所说的动之以旋,以便于提高设计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从艺术风格上对于书籍装帧教学的影响设计书籍艺术基本上与其他种类艺术差不多,应注重创造,创造主要局势由个人艺术风格形成的,需要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以及精神内涵的滋养。书法因为自身具有深厚的中国哲学审美、强烈的东方文化、丰富的线条形式以及独特的造型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艺术,需要深入领悟和研究,可以为设计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彰显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独具优势的设计思路以及感知语言的符号系统。

(三)书法艺术无限丰富的语言对于书籍装帧教学的影响书法艺术拥有的语言具有无限丰富的特性,可以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提供广阔的可借鉴的空间,如果上述比较注重品格和精神掌握,以此,可以分析图式、文字、书本、线条等的运用。第一,从样式上来说中国书法拥有金文、甲骨文、陶文、墓志铭文、碑刻以及帛书等丰富的形式,中国书法不同时期具有的不同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书体以及不同书法艺术家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提供了十分丰富多彩的素材和基础;第二,中国书法是笔线纸上的舞蹈,是中国人们审美感知以及哲学理念在舞蹈,艺术家表达情感和人文思想的主要载体实际上就是书法的线条,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韵味,利用点、线、面构成的形式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在设计书籍装帧教学的时候,需要适当独具特色的运用点线以及丰富的线条,为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的环节提供丰富的理念、思路、符号以及形式,从而体现书法艺术以及书籍装帧的抽象美;第三,在设计书籍装帧教学的时候,可以把书法文字本身当做一种图形形式,把书法文字看作图案,合理的融合一种或者几种文字,利用文字独特的抽象意味和线条特性,能够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合理破坏僵直的几何线性,保证设计出来的书籍装帧具有更加活泼的内涵[4]。

四、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书法艺术的应用

图形和文字是书面设计的主要载体,它们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书籍装帧设计都是电脑统一制作而成,不仅缺乏创新性,而且相对显得死板,缺乏文化底蕴。对此,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教学工作必须要做好基础设计,将书法艺术有效融入其中,突出设计的创新性、知识性和韵味性。

(一)集字运用所谓的集字,就是根据需要用摹印、复印、剪贴、摄影、扫描等方法,从现有的历代书法碑帖中获得所需要的书法字。在进行该项事项的时候,要做好字体的选用工作,保证文体的一致性和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凸显文字的感染力。与此同时,还要强调文字与字形的统一性,使书体和文字的风格相适应,保证教学的合理性。

(二)创作应用创作是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强调创新的基础。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要人云亦云,应该注意它的创造性,设计要多样灵活,教学注重多样性,保证创造字体书法艺术的风格具有一致性,气韵相同,达到和谐的境界。另外,还要在教学中融入时尚感,注意书法的意味,强调我国书法的神韵。

(三)后期处理应用书籍装帧设计的后期处理是提高书籍表现力和美感的最后环节,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多样,在对其进行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后期制作,强调创新。在实际应用中保证书法艺术与封面立意、色彩以及造型的相关性,提高它的视觉艺术感和震撼力。第一,色彩转换法。它能够增强文字的色彩感染力,通过对书法字体进行多种色彩的排列组合,能够保证文字呈现出图案化的美感,使设计更富趣味。第二,图文透叠法。它主要是将文字放在图片之中,做成反白或压色字,也可以以文字为主将图镶入文字的字骨当中。当然,在设计教学时书法字体的笔画应具有厚重感,突出它的设计效果。第三,在书法艺术应用到其中的时候,还要做好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电脑,采用图形处理软件对书法字体进行设计,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技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设计更具美感。

五、结束语

相关期刊更多

实用癌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美术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教育厅

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