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吾师道也

吾师道也

吾师道也范文第1篇

次日天明,耐不多时,以布裹之,行街寻买者。

走至街旁,视不远处即有当铺,遂前往,径入内。见掌柜立一旁,赏架上古董,不晓来客。吾故作声,掌柜移视之,见有客,忙前道:“不知贵客驾临,多有失礼,望请原谅。实是彼瓶甚是迷人哉!”吾回道:“无妨,掌柜如此重物,定有其因。不过,汝有一物定胜此物。”“哦,不知何物?烦示之可否?”

吾退布之,待布穷剑现,锋芒四射,直煞双眸,问之:“此物如何?”窥见此剑,未大惊,而笑言:“吾以为是何物也,一铁而已。”闻其言,大不解,竟视宝物为铁,吾怒道:“汝实不识货也!”掌柜道:“客请息怒,此物不值。若不信,可另寻别处问之即知。”吾道:“汝莫悔也?”言毕,拂袖而去。掌柜于后一声:“好走。”

吾继而前行,怒之未消,倏而,望见又一当铺。急行至铺内,于掌柜道:“吾有一物欲当之。”不待其回话,亮出剑来。掌柜视之,道:“此物不足以当也。”忙问:“为何?”答道:“此乃一铁,无何价值。”吾步出铺外,面无生气;归至家,明日复来。

第二日,吾复行街,不料连访数家当铺,此剑屡遭冷落,皆言其一文不值。心有不解:“为何名剑无人垂涎,见者皆言其为铁,莫观其可工艺精也?”惑之,返回之。

途至半道,见一人独扛巨木,令吾惊叹不已。故寻思:“此人定有拳脚,手中剑无人买之,于自身亦无用也,不如赠之与之,发挥其用。”遂向之前行,呼道:“壮士,壮士,且留步!”

其顾之,即落木,应道:“兄台有何事乎?”吾道:“呵呵,扰壮士行事,请谅之。实是在下见得壮士神勇,独挑巨木而无半点喘息状,令人佩服。故吾有一物欲予壮士,望笑纳之。”壮士道:“无功不受禄,何以白手他人之物?”吾道:“实不相瞒,此物乃在下今日拾得,本欲当之,却无人求之,遂欲赠有用之人,方不堕之。”壮士道“若是如此,且问何物也?”吾即亮出之。

壮士视之,笑道:“此物于吾无用也?”忙问:“何以言无用也?壮士这般好身手,定是练武之人。常言道:好马配好鞍,勇士配好剑。如若驾驭之,定……”壮士道:“吾不晓使剑作甚?”吾道:“此乃利器,于其身可防身;于战中可杀敌,怎不晓其用?”壮士道:“与人无争,夜不闭户,无须防身;国之无外患,亦无内患,无敌可杀。”语毕,离去。吾一怔,正欲行。倏而壮士呼道:“此物可教打铁处,定有其用。”

依其所言,寻至打铁铺,师傅问道:“不知有何事可效劳足下?”吾遂举剑,道:“此剑有用乎?”师傅笑道:“有用,有用,怎地无用也?”听其言,大喜过望,果如彼士所言,此剑于此有用也,故复问之:“不知,有何用也?”“呵呵,且交与吾手,明日来取便知。”遂呈剑,归之,待天明。

红日初升,速下榻,径至打铁铺。巧见师傅于前行事,问之:“师傅,剑可完工?”师傅道:既完工,待取之来。”少顷,师傅呈一犁状铁器上来。吾忙问:“此非吾物,莫错取也?”师傅道:“正是此物,足下无疑。”复问之:“既便如此,造此物有何用也?”师傅道:“于农田作事可用之。”吾笑道:“岂非‘铸剑为犁’乎?”师傅道:“正是也。”

吾师道也范文第2篇

吾出生在川南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地处川、滇、黔交界地区,从江边往南走不多远,便是无边无际的大山。按说,吾乃一典型之南蛮,应一口南腔。然而,只要口一开,一阵东北味儿便顺嘴流出来。为何鬓毛未衰乡音已改?此中有一段渊源。

吾于“史无前例”的时期大学毕业。那时候的年轻人,胸涌一腔热血,怀荡无限激情,自然是一切交给党安排。吾出身于贫寒的手艺人之家,算得根红苗正;在校虽非拔尖人才,可也是个好学生。于是一纸命令,吾被分配到离家数千里之遥的反修前线——内蒙古。

在军垦农场经历了一番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的磨炼之后,“天”虽未降大任,但终于分配工作了,吾被分配到哲里木盟。早在书本上知道,那里是科尔沁草原,是孝庄皇后、嘎达梅林的故乡,是一批作家诗人的摇篮。但是说实话,那时的通辽市,满街土坯、泥顶房,一辆辆驴车在飞沙中穿行,即使在吾这样一个山里孩子心中,也算不得一座像样的城市。记得,当时听到过一段描写通辽的顺口溜:一辆汽车跑两头,一个警察俩岗楼,一个公园两个猴……可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吾等这批“老九”也被禁止落脚。据说那时哲盟归吉林省管辖,省里有指示,这批大学生不准分配到县以上的地方和单位。于是,吾被分配到离城二十多公里的钱家店,当了一名铁路养路工。

工区的师傅、大嫂、孩子们热情地接待了吾等三个大学生。但是看得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眼神里都流露出几分惊奇和疑惑。开始,吾以为他们只是出于对陌生人的好奇,后来才明白,其实不仅仅如此。铁路是个小社会,工种门类繁多。各工种“优劣”如何?有一顺口溜为证:指手画脚车务段,擦脂抹粉列车段,烟熏火燎机务段,日晒雨淋工务段……在众人眼里,养路工、装卸工是铁路上最苦、最累的工种。钱家店工区的师傅,大多来自农村,没多少文化。几个大学生来当养路工,众人怎么会不疑惑呢!

时光在阴阴晴晴、风风雨雨中流逝,也渐渐磨去了吾等对这片土地的陌生,慢慢把吾等与这里的老老少少联系起来。清晨,工友们推着轨道车上路了,脚下的钢轨在远方托出一轮朝阳。工地上,扒道岔、打道钉、垫路基……师傅们总是说:尽力就行了,别累着!一次吾打道钉,高高抡起的大锤没打在道钉上,却狠狠地砸在钢轨上,迸起一簇火花。吾两臂像被重重击了一下,麻得半天抬不起来,两眼直冒金星。一位师傅急忙过来,把吾扶到道边坐下,一边替吾揉着双肩一边说:“别着急,这活儿不是几天的功夫!”吾啥也没说,眼泪差点掉出来,不知是痛苦还是羞愧。干活时大家一条线拉开,师傅们总把我们三人安排在正中间,这是最安全的位置。师傅们手把手教我们干活,还教我们如何在野地里生火做饭……

收工回“家”,这位大嫂送来切好的酸菜,那位大嫂送来为我们洗好的被褥,浆得板板的,锤得平平的,叠得整整齐齐的。

节假日,或者自己买鱼买鸡改善生活,或者干脆到师傅家打秋风。吃完大嫂包的饺子,坐在炕上闲聊,从当年芦苇丛生、野兔出没的钱家店,到师傅们如何结婚成家。“我和你大哥结婚三天,还不知他长得啥模样!天没亮就走,深更半夜才回来。”大嫂的一席话,激得笑声挤出屋子,飘到窗外。

孩子们改了口。年岁大的叫我们张哥、王哥,小的叫我们王叔、张叔。我们的屋子里少不了孩子们的身影,或是天南海北地讲外头的故事,或是解几道疑难数学题。孩子们不只一次地说:“爹说了,你们是好人,只不过多念了几年书,有啥罪过!”每当此时,我们无言以对。

冬天来了,这里的冬天是严酷的,对吾这样的江南小子,更近乎一场灾难。北风刀子似的刮在脸上,像要活生生扒下一层皮来;吹到手上,像在面团里揉进了苏打,双手渐渐“发”了起来。在工地上干活,头戴狗皮帽子,腰上的草绳紧紧勒着厚厚的破棉袄。说得浪漫些,有些像小说中的保尔·柯察金;若讲得刻薄点,真有几分像劳改犯。一次工间休息,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师傅们谈起要给我们介绍对象。吾笑笑曰:“连村姑也不愿嫁给我们这样的人,还谈什么对象!” 师傅们七嘴八舌地说:“别看不起自己!读的书总有用着的一天。”“我看你们是好样的,靠双手也能养活自己,还愁没媳妇儿!”“咱们不是文化多,而是文化太少了,你们还愁派不上用场?”……

凝视着一跳一闪的火焰,双眼有些模糊。眼前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然而有飘着朵朵白云的一片蓝天。这蓝天从师傅们的胸中托出,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顶。

应了师傅们的话,读的书总算派上了用场,后来吾被调到通辽铁路中学当教员。不久,经同事介绍,有了女友。又一度冬去春来,爱情开花,小家庭组成了。说是成家,其实没家,同为这个家像飘在水上的浮萍,没有星点儿立根之地。吾在众人的支持下,开始筑窝。吾与爱人的两个弟弟,到野外推来一车车黄土,从荒滩上搂来一捆捆干草。没有人招呼,邻居的大人孩子都来帮忙,垛墙、上梁、盖顶、搭炕,这个送来几块砖,那个送来两根椽子。岳母告吾,几十年的邻居就像一家人,哪家有大事小情,大家都会伸手。待到过年,你准能尝到十家八户的过年莱。几个月过去,一间“干打垒”小房,居然有模有样地在岳父家的院子里,被我们像燕子似的,一口口衔泥垒了起来!房子盖成的那天,看着一张张笑脸,吾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就是通辽人啦!”思绪流淌,吾心中又现出那一片蓝蓝的天……

青山挡不住,毕竟东流去。天空的阴霾终于消散,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神州迎来了春天,百业待兴。吾等欢欣鼓舞,庆幸报国有日。在朋友们的鼓动下,吾产生了报考研究生的念头。但细细一想,欲远行千里的双脚又重若万斤。当初,岳父母一家,这个原籍山东、掺着满族血统的家庭,接纳了吾这个一贫如洗的异乡游子,待吾如亲人。吾未尽多少人子之责、兄长之职,却要丢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独自求学深造,那也太自私了。

不料,妻子知晓此事后,毅然表示愿独自挑起家庭这副重担,支持吾去念书。与吾有差不多经历的妻子,深知这个机会对吾意味着什么。岳父母心里虽然不情愿吾离家远行,但仍说:“青年人多念点书好。”在全家的支持下,吾做了一名胡子多头发少的研究生。三载西窗秉烛,虽然不少牵肠挂肚,但更多的是激励:吾必须尽力,起码要对得起塞外苦撑苦熬的妻子。科尔沁那片蓝天,让吾总是看到希望。

研究生毕业,组织上留吾在北京工作,不久,妻儿也转到北京。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不管做什么工作,吾总是喜欢唱内蒙古歌曲,留恋心中那片蓝蓝的天;说话总带几分通辽味儿,吾不否认自己也是通辽人,愿做蓝蓝的天上飘着的一朵白云。

时光像流水,磨去了河床里顽石的棱角,与流沙一起带走了许多对往事的记忆。但是,在通辽的那些岁月,已溶入吾之血液。在通辽,吾目睹了国家命运的转折;体味了严冬里人间真情的温暖,从艰辛中走向春天;由孑然一身的游子成为人夫和两个儿子的父亲;无论暴雨滂沱还是狂风走石,心中总有一片蓝天。

吾师道也范文第3篇

今之世,为人师者众笑之。举世不师,故道①益离;为人友者,不以道而以利,举世无友,故道益弃。呜呼!生②于是病矣,歌以为箴③。既以儆己,又以诫人。

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吾欲从师,可从者谁?借有可从,举世笑之。吾欲取友,谁可取者?借有可取,中道或舍。仲尼④不生,牙⑤也久死。二人可作,惧吾不似。

中焉可师,耻焉可友,谨是二物,用惕尔后。道苟在焉,佣丐为偶⑥;道之反是,公侯以走。内考诸古⑦,外考诸物⑧,师乎友乎,敬尔毋⑨忽!

(选自《柳宗元集》卷十九)

〔注释〕

①道:文中的道、中道、中,均指柳宗元理想中的政治标准、思想原则和道德规范。②生:后生,即学生。作者自谦之词。 ③箴(zhēn):一种规劝、告诫的文体。④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⑤牙:鲍叔牙,春秋齐国大夫。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辅助的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取得了齐国的统治地位,杀了管仲辅助的公子纠,并囚禁了管仲;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管仲为相。古人把管鲍之交,作为朋友的典范。⑥佣:佣人;丐:乞丐;偶:指师友。⑦古:历史。⑧物:事物。指社会现实。⑨毋:不要。

〔翻译〕

当今社会上,做老师的被大家讥笑。整个社会都不求师,因此离“道”也越来越远了;做朋友的,不是以“道”相交,而是以利相交,整个社会上就没有真正的朋友,因此造成了正道日益被抛弃的后果。唉!我对于这种状况感到很痛心啊,于是写下这首歌作为箴文。既用来警戒自己,又用来规劝别人。

不求师怎么行呢?我靠什么成就自己!不交朋友怎么行呢?我靠什么提高自己!我想师从老师,谁值得我师从呢?假使找到了值得我师从的老师,又会被整个社会上的人讥笑。我想交朋友,应交什么样的人呢?假使有朋友可交,在对待“道”上又可能因观点不同而分手。现世已找不出孔子那样的老师,像鲍叔牙那样的朋友也早已死去。即使二人在世,恐怕我的“道”和他们的也不一样吧。

言行合乎中道的可以作为老师,知道以利为耻辱的可以结为朋友,谨以这两个标准,用来提醒你以后求师交友。如果能坚持中道的,即使是佣人、乞丐也可以作为老师和朋友;假如背弃了中道,就是公侯卿相,也要离开他们。内要考察于历史,外要考察于社会现实,对于从师交友,要警戒不要疏忽。

〔评析〕

柳宗元的这篇箴文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告诫世人从师交友要以“道”为标准,否则,就是公侯卿相,也要远离他们。

这里的“道”,指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标准、道德规范。那么,从师交友要以“道”为准则,不应去追名逐利。对此,韩愈在《师说》里也有类似的观点:“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在此,无论柳宗元还是韩愈,对从师交友的标准都是以“道”界定的。那么,文化素质不高的平头百姓对从师交友又是怎么要求的?人们的口头禅是“跟好人,学好人;跟道师,杠假神。”这里的“好人”,当指在政治上有理想、在事业上有追求、在道德上处处规范自己的行为的人,以这些人为师,与这些人交友,就会成为积极向上、进取心强、有作有为的“好人”。这里的“道师”,本指搞封建迷信的人、实指不务正业的人。“杠神”,指搞迷信活动的过程,实指搞一些欺骗众人的花架子。也就是说,所从之师或是所交之友如果是不务正业的人,就会误人误己。

吾师道也范文第4篇

“教学相长”,这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常使用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产生可谓悠悠古远。公认的答案是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教学相长”意义的理解和开掘,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新含义和新精神。在唐代,韩愈在阐发从师与为学之道时指出:“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这里所谓“道”,应该是与当今所说“科学”“真理”同义的。在韩愈看来,为道求学而从师,其选择就是多元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师生共同努力,探求真理,其“教学相长”之义也就在其中了。到了近代,陶行知对于“教学相长”之义的阐发更为明确和简捷。如他在《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中说:“我们要培养新父母和新教师,以培养更有福的后一代。旧父母和旧教师,凭主观以责儿童之服从;新父母和新教师,客观地根据他们的需要能力以宣导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自觉的活动。新父母与新教师,要跟儿童学,教儿童启示自己如何把儿童都教得更合理。”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一个人不懂小孩的心理,小孩的问题,小孩的困难,小孩的愿望,小孩的脾气,如何能教小孩?如何能知道小孩的力量?而让他们发挥出小小的创造力?”“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看出这两句话有因果的关系。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废名在描写莫须有先生为学生批改作文的时候写道:“他见了学生总是很高兴的,出题高兴,自己总是技痒,碰得一本好卷子高兴,善如己出,碰得一本极坏极坏的卷子虽是十分的感得混饭吃无意义,一个人难于人有益,但慢慢地也惯了,人生在世是如此,反而不急急于要向人传道,还是孔子学不厌诲不倦真是可爱的态度了,于是碰了一本极坏的卷子亦等于开卷有得,是高兴的。”这里,有热爱学生,关注学生,包容学生,融入学生的襟怀,有向先贤学习、向生活学习的态度,而所有这一切就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相长”的基本条件。

在当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时代,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从“教学相长”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教育智慧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水平、提升境界。

(作者单位: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吾师道也范文第5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相关期刊更多

宠物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水务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文物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