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范文第1篇

那块石碑上,篆刻着他的远大梦想:人定胜天。詹姆森记得清清楚楚,40年前,气候不断恶化,一场又一场冰雹从天而降。对人类来说,那简直是个不堪回首的噩梦。因为,每一颗冰雹都有篮球般大!在冰雹的强力进袭中,人畜遭殃,建筑坍塌,粮田被毁……正是在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詹姆森研制的高效防雹机力挽狂澜,化解了那场堪称浩劫的黑色灾难。

在庆功大会上,时任市长的约翰要重奖詹姆森,詹姆森婉言拒绝,说:“市长先生,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立一块碑,并告诉世人:人定胜天,人永远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于是,承载着詹姆森一世荣耀的石碑拔地而起。但此刻,詹姆森却跌坐进办公椅,满眼都是浓重的悲哀。

“詹姆森博士,你的气色看上去很不好,是不是病了?”秘书乔尼推门走进,关切地问。

詹姆森强支着想站起身,可努力了几次都没成功。“小伙子,麻烦你扶我出去走走,我想再看一眼那块石碑。”

半小时后,在强尼的搀扶下,詹姆森颤颤巍巍来到了市政广场。仰头凝望片刻,詹姆森的嘴角掠过一丝苦笑,喃喃自语:“别说在天空下,就是在这座石碑面前,唉,人都显得那么的渺小。”

“博士,你怎会有如此感慨?”强尼一脸不解。

事实也是。即便不提那次消解冰雹之厄,詹姆森博士的功绩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 -2080年6月,天空阴霾密布,极寒气候笼罩全球,是詹姆森博士利用激光技术,及时消除浓雾,让久违的阳光普照大地;2094年到2098年,整整5年,气温居高不下,灼灼热浪夺走了无数人的性命。也是詹姆森博士临危受命,用高科技的神奇力量为人类降下一场甘霖……

沉默半晌,詹姆森反问:“小伙子,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人类遭遇的灾难越来越多?”

这个问题,答案很复杂。诸如温室效应、滥采滥伐、填海索地,以及大气污染等等都会导致气候反常。可是,人类要生存,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似乎无可厚非。听着强尼的回答,詹姆森摇摇头说:“你去找几个人,帮我砸烂这座石碑好吗?”

强尼大惊:“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我能控制天气,改变气候,却无力控制人心,改变欲望!

从詹姆森悲怆的讲述声中,强尼直听得冷汗涔涔,心惊肉跳- - -原来,当年的市长约翰早已进入国家军事高层。目前,国内资源消耗殆尽,为了维系发展,必须向其他国家强索。于是,由詹姆森研制的人工海雾武器、海啸干预武器等统统被用于战争。昨夜,约翰再次找到詹姆森,命令他务必要在今日天黑前,在太平洋上制造海啸假象,同时实施人工降雨,利用强大的水雾掩护舰艇群攻击F国,掠夺资源!

“我热爱和平,憎恨战争,所以,我要砸掉这块碑,告诉民众真相。小伙子,求你了。”

晚了。詹姆森万难想到,F国也拥有和他一样优秀的顶尖人才,他们已借助人工雾霾率先发难。很快,许多国家相继加入战团。人类,从此毁灭。

仿佛一转眼,N年过去。

人定胜天范文第2篇

张义岗村将是中国最新的尝试征服大自然工程的一个牺牲品。中国将建造3条数百英里的运河,向北京和北方其他缺水的城市供水。为了建造这些运河,沿途超过35万人口将被迫迁居。

面临搬迁的河南省淅川县农民张吉庆(音译)无奈地说:“我一直很想念以前的旧居。但是,如果政府说要搬,我能咋办?这是为了国家利益。”

为了国家利益?现在,这点正受到质疑。专家和环保主义者说,现在到了中国必须采取新的方式来解决与经济增长带来的相关问题的挑战的时候了;应当基于这一点来思考问题:把保护环境看得比大兴土木搞工程更重要。

这样做,对于一个素以建设大型工程项目闻名于世的国家,也许并不容易。中国曾为了阻挡外族入侵,建设了长城;为了运粮,又开挖了绵延2000里的运河;当她需要电力时,她就建造了三峡水坝。

而实际上,替代这样的大型调水工程的方案是有的。它们包括:提高用水效率,淡化海水和废水回收等,例如,高尔夫球场就可以使用回收水。

有迹象显示,政府官员,尤其是工程师出身的官员,已经开始听取这些批评。

在专家们对建造调水运河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后,运河工程开支最大和技术层面最困难的施工项目已经推迟开工,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为了保证迁居和安置过程顺利完成,另一施工阶段已经推迟了4年。

最重要的是,一位高级官员承认,这个项目无法确保北方的干旱问题得到解决。

“作为一种补充,它可能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缺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基尧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靠节省用水。”

中共前领导人最初于1952年设想了开挖运河的计划,提出要搞南水北调。在中国,人口密集的北部平原的水资源只占全国水资源的8%。

结果就是:计划出这项估算耗资约620亿美元的项目,要比建设三峡大坝的花费还大。

为了建造世界最大的水电项目三峡大坝,已经有超过140万民众被迫迁居,他们的村子被这座水坝在长江中游上建造的410英里长的水库所淹没。

中国科学家说,在三峡大坝提高水位后,已经改变了流域附近的地质状况,导致河边的山坡侵蚀,当地居民也抱怨时常爆发泥石流,但是,政府否认泥石流的起因是建造大坝造成的。

中国环保机构和组织还警告,由于大坝的出现,导致长江流速降低,污染了大坝背后的河水。尽管政府已经花大钱来清洁河水,但是水质并无大的改善。

现在,随着北方地下水位下落,政府试图利用起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以及它的主要分支汉江的丰富水源。

如此一来,将会造成藻类泛滥,导致已经受到工厂废水污染的汉江更加脏,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副教授张海平预测说。

另外,环保人士担心向北京供应更多的水,只会导致首都市民更加不注意节省用水。

天府之国四川省的科学家2007年在公开论坛上批评西线调水工程,表示在这个生态系统敏感的地区,所调用的水量超出了供给限量,容易引发地震灾害。

就中国的水问题写过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水危机》的作家马军说,推迟西线工程的开工是一个积极正确的决定。

人定胜天范文第3篇

引人入胜:十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人定胜天: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兼人好胜:非常好胜,总想超过别人。

人定胜天范文第4篇

天降喜讯:穷娃娃当上飞行员

聂海胜,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樊庄村一户贫穷的农民家庭,姐弟八人,他排行老六,有五个姐姐、一个妹妹和弟弟。父亲聂云华和母亲张金秀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小时候,家中孩子多,每年全家所分的口粮总是不够吃。1977年元月,弟弟聂新胜又来到人世,父母四只手养着姐弟八人,再加上父亲身体一直不好,聂海胜心中暗暗为父母着急。

在学校,聂海胜更是发奋努力,他要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1980年秋天,聂海胜父亲因病去世,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1981年8月,聂海胜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枣阳市重点中学――枣阳一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几个姐姐相继结婚成家,家中只剩下母亲、妹妹和弟弟。1983年3月,两年制高中即将毕业时,国家航空部队来到学校招飞行员。经过层层筛选,全校几百学生中只有7名考试合格,聂海胜幸运地当选。

聂海胜入选飞行员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村庄,大家都夸奖说:“这孩子就是干这个的料。”此时刚刚入学的弟弟聂新胜更是引以为傲,经常在同学面前夸赞将来开飞机的哥哥。

可是短暂的喜悦过后,聂海胜就发愁了,想想自己马上就要离开家乡了,家庭的重担就要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他不由得忧愁万分。张金秀很快察觉到了儿子的心思,她开导儿子:“海胜,你入选飞行员,这可是咱全家人的骄傲呀,也是咱全村人的光荣呀,你可别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而一直站在旁边的弟弟也顺着母亲的话说:“哥,你放心地走吧,这家中还有我呢?我会替你照顾好咱妈的。”小新胜一番懂事的话说得全家人都泪水涟涟。

1983年6月,空军部队领导来到学校接兵,聂海胜和其他入选的年轻人一起戴着大红花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出发了。这一天,母亲带着弟弟妹妹步行40公里来到学校为他送行,在见到母亲那一刻,聂海胜禁不住泪如雨下,也就在这一刻,他暗暗发誓,要让操劳一生的母亲以后过上好日子。

在部队经过一年预备训练后,聂海胜被安排学歼击机驾驶。歼击机驾驶非常苦,需要训练各种飞行特技,有很多同学都因身体吃不消或其他种种原因被迫停飞,而聂海胜却一直默默地坚持着。

1987年7月,聂海胜顺利地从航空第七飞行学院毕业了,被分到江西某空军基地,当一名歼击机飞行员。在这里,他结识了同为军人的妻子聂捷琳,1991年,女儿聂天翔降生了,就在这一年,他最小的妹妹也出嫁了。

而此时的聂新胜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小伙,并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一直视哥哥为榜样的聂新胜,原本也想继续上学,将来考取一所名牌大学,但他考虑到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是太好,哥哥又刚结婚,工作还没稳定,假如自己继续上学的话,既照顾不了母亲,又会给哥哥增加新的压力。为了让哥哥安心地做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聂新胜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牺牲自己,辍学来照顾母亲。虽然这一决定遭到了母亲和哥哥的极力反对,但生性固执的聂新胜还是这样做了。

聂海胜女儿出生后,他整天驾机执行任务,妻子又要到研究所上班,再加上母亲也操劳一辈子了,夫妻俩商量决定把母亲接来,一是照顾女儿,二来也能让她老人家享享清福。在母亲临走的头天晚上,聂海胜打电话到家中,再三嘱托弟弟把家看好,有什么困难尽管说。聂新胜说:“哥,说实话,我从小就很羡慕你,我曾做梦都在想,假如有一天我也能飞上蓝天,那该有多好呀。”弟弟的一番话,让聂海胜内心难受极了。“哥,你就放心吧,妈到你那你要多费心呀!她老人家为咱兄弟辛苦一辈子也实在不容易,家我会照看好的。”最后兄弟俩在电话中依依惜别。

为尽孝心:兄弟俩争养母亲

母亲走后,家中只剩下聂新胜一人,所有重担都落在14岁的他身上。每天他要喂鸡喂鸭,晌里还要到地中拔草。很快农村到了秋收季节,聂新胜在堂兄弟的帮助下把农作物颗粒归仓,可就在他扛晒玉米袋时,一不小心扭伤了脚脖,脚脖子立刻肿的比小腿还要粗,疼得聂新胜禁不住地哭了起来,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才被送到镇卫生院。

尽管在家中受很多的苦,聂新胜从来都没告诉过哥哥,他唯恐哥哥知道后会在工作中走神,每次哥哥打电话回来,询问家中情况时,聂新胜总会笑着说:“哥,没事,我也不小了,你放心工作吧,我会把家支撑好的。”

转眼到了1996年,聂新胜决定到外面闯一番,他把家中安排妥当后,经过一夜思考,决定去哥哥所在的江西南昌打工。这样,一来能挣钱养家,二来也能就近照顾母亲,为哥嫂减轻负担。

最后,聂海胜托熟人把他安排在空军部队内的修理所做学徒工。从那以后,聂新胜开始刻苦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下班一有时间,他就去哥哥家看望母亲,帮母亲做家务,把哥哥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1998年秋,聂海胜经过严格体检入选为国家航天员,被调到北京航天城工作,妻子和女儿也跟随着过去。这时,母亲张金秀却犯了难,自己跟去吧,儿子刚刚调换新岗位,一切都没就绪,怕去了影响他的工作。经过认真考虑后,张金秀决定回枣阳老家,聂海胜说什么也不愿让母亲再回农村了,可张金秀深情地对儿子说道:“海胜,妈不是不愿跟你去北京,而是你刚刚入选航天员,身上肩负着国家重大的使命呀,妈是不愿意拖累你,等你一切稳定后,我再去也不迟呀!”这时站在一旁的聂新胜发话了,他说:“哥,妈说的也有道理,你就放心去吧,我会把妈照顾好的。”听了弟弟的一番话,聂海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紧紧地握住了弟弟的手。

1998年9月,聂新胜事先联系了远在广东澄海市打工的朋友,并带着母亲来到了这里。到达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以每月150元的租金,在澄海市浦美租了一间15平方米的房子,把母亲先安置下来,才开始四处寻找工作。

经过几天应聘,聂新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不气馁,很快便发挥自己的特长,应聘到尚华汽车修理厂。修理厂是私人老板开的,对修理工要求十分苛刻,每人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每月工资只有600元,遇到活多时还要通宵地加班。尽管如此,聂新胜还是默默地承受着。一个月下来,他瘦了好几公斤,人也变黑了。母亲张金秀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一到晚上,母亲把饭做好后,就总是对他唠叨,不要没命的工作,要注意身体。

干了几个月后,聂新胜听说电焊厂招工,并且工资待遇高。于是,聂新胜辞掉了修理厂的工作,应聘到了澄城机械厂。

在机械厂里,聪明的聂新胜总是虚心地向师傅讨教问题,师傅们也悉心指点,别的工人需要两个月才能出师,而聂新胜只用一个月时间就把电焊的技巧掌握得得心应手,很快便独自上岗操作了。

一个月过去了,聂新胜发了1064元工资,拿到这些钱,他像小孩子一样跑着回去向母亲报喜。张金秀看到儿子一个月挣那么多钱,也开心地笑了,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交完房租,聂新胜非要带母亲去服装城给她买身衣服,张金秀说什么也不肯,但最后还是拗不过他,花150元钱买了一套老年装。为此,张金秀心疼了几个晚上。

从此,聂新胜便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他想乘年轻多挣点钱,让辛苦了一生的母亲过上好日子,而更多的则想让哥哥不再牵挂他们娘俩,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去。

除了工作之外,聂新胜最大的爱好就是给哥哥写信,每隔一个星期他就会给哥哥写上一封饱含着兄弟深情的信。向哥哥报个平安,告诉他自己和母亲的近况,让他不要牵挂,安心地工作。有一封信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哥哥,你安心地工作吧!不要牵挂我和母亲,我会替你照顾好母亲的,我永远是你的坚实臂膀。”看似平常的家信,聂海胜看后内心却波涛汹涌,非常感动,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弟弟对哥哥的真情告白。

一次,聂新胜在电焊时不小心刺伤了眼睛,顿时他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完了完了,眼睛看不见了怎么挣钱养母亲呀!他一下急得哭了起来。最后,在工友们的帮助下,他被送进澄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张金秀听说后慌张跑到医院,看到眼蒙多层纱布的新胜,她也哭了起来。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诊为只是眼球受到强烈的外界强光刺激后产生的暂时性失明,被告知休息一段时间,再加上药物治疗就会没事的,聂新胜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冲刺“神六”,弟弟永远是哥哥的臂膀

1999年8月,调到北京近一年的聂海胜把一切安排就绪后,就急忙给弟弟打电话要他把母亲送到北京来居住。张金秀听说后,说什么也不肯去,老人家总是认为自己去了会耽搁儿子的工作,聂新胜也是不赞成,他极不愿哥哥为母亲分心,他心想凭自己的能力绝对能把母亲照顾好。见母亲和弟弟态度坚决,聂海胜急了,说:“妈,我理解你和新胜的苦衷,我也知道你们都是对我好,但我这里已分了房,我不愿让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外奔波,新胜这几年为咱们家也受了不少苦,再说你的孙女天翔也十分想念你呀!”哥哥的一番话,让聂新胜和母亲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但一提到孙女,老人家一下子改变了主意,决定去北京看望天翔。

1999年10月9日,聂新胜向单位请了半个月假,直接从广东坐火车带着母亲来到了北京哥哥家中。此时小天翔已上小学二年级了,见到奶奶,高兴得蹦了起来,抱着奶奶的脖子亲了又亲。

张金秀望着海胜那因常年训练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脸心疼地说:“儿子,你受苦了!”母亲一句朴实的疼爱之语,使聂海胜顿时泪光闪闪。而聂新胜见到哥哥后,更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兄弟俩整整聊了一个通宵。很快,聂新胜的半个月假期到了。全家一同来到车站给他送行。临别时,聂海胜再三嘱咐弟弟出门在外要学会关心自己,为人处事要三思而行。聂新胜则眼噙热泪地说:“哥哥的教诲我永远牢记心中,我也希望哥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一句句温暖的祝福使兄弟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回到澄海后,聂新胜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暗下决心要努力地挣钱,将来把老家即将倒塌的平房重新翻修一下。就这样,4年时间过去了,2002年7月,聂新胜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原来家中惟一的单身舅舅因病瘫痪在床没人照顾,母亲听说后焦急万分,非要坚持回去。万般无奈之下,聂海胜只好派人把母亲送回老家杨当镇照顾舅舅。可这两个老人没人照顾也不行,而聂海胜还有任务在身,根本离不开。听到这里,聂新胜毫不犹豫地表示,还是自己回家帮助母亲照顾舅舅吧。就这样,他毅然放弃了得心应手的工作,回到了老家。几年所挣的3万元钱,本来他想拿来修复房子的,但看到卧床的舅舅整日靠药物来维持生命。聂新胜只好拿出钱来先为舅舅治病,3万元钱如杯水车薪,很快几个月就用完了。望着母亲焦虑的眼神,聂新胜的心如针刺般的疼痛。于是,他决定就近打工挣钱,他来到镇建筑队做小工,每天30元钱,白天他在建筑队提石灰拎水泥,晚上回家还要强忍疼痛干家务。

2003年6月,听说在新疆拾棉花很挣钱,干两个多月时间就能挣几千元钱。于是,安顿好母亲和舅舅后,聂新胜便和在新疆包棉地的亲戚联系,很快便随着拾棉大军来阿克苏市。在那里两个月,聂新胜受尽了苦,每天早上六点钟进棉田,中午吃饭也是在棉田就地解决,直到晚上10点钟才能回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疼。两个多月时间很快过去了,聂新胜除去来回车费,还挣了5260元钱。手捧着钱望着黑瘦的儿子,母亲张金秀再次流下辛酸的泪水。

直到2004年7月,飞天英雄聂海胜弟弟多年来为支持哥哥,打工养母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一方,并引起了湖北省委的高度重视。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直接打电话给枣阳市委书记常金华让他们照顾好聂海胜的家人,至此,人们才真正认识为人处事低调的聂新胜。在枣阳市政府和杨当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市民政局和杨当镇一起出资8万元钱,在杨当镇北街为聂新胜母子建了一处168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2004年10月,张金秀突发脑溢血被急救车送进枣阳第一人民医院抢救。聂海胜接到消息后,急忙乘坐当天的飞机赶了回来,并为母亲交了6万元医药费。聂海胜走进医院病房,看到躺在病床上不会说话的母亲,他不禁抱住母亲号啕大哭,说自己没有为母尽孝。聂海胜的哭声打动了病房所有人的心,大家都在默默地流泪。回去后,聂海胜又给弟弟邮了两万元钱,做母亲的医药费。两个月后,母亲出院了,但却落下了半身不遂和不能开口说话的后遗症。

鉴于这种情况,枣阳市政府专门为聂海胜母亲成立了一支救助队,一旦聂母出现紧急情况,能随叫随到。市领导和镇领导都经常地去看望聂母,而此时的聂新胜,是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母亲一刻也离不开人,吃喝拉撒全靠他一人照顾。就是上街买菜,也要找邻居来先照顾一下。平时农闲时,几个姐姐会回来代替他照顾母亲几天。时至今日,28岁的聂新胜还是单身一人,当年谈了一个女友,也因他家庭包袱重吹了。

人定胜天范文第5篇

一、带着苹果去北京

2006年11月20日,张占胜老汉天不亮就起了床,老伴黄淑窈也早早地醒了,跟着张占胜来到院子里。

院子里,整齐地码着10箱老两口精心挑选的苹果和3袋个头饱满、储存新鲜的红薯。夫妻俩默默地,重新把箱子和袋子检查了一遍,然后张占胜搓搓手,朝屋里走去。老伴依然默默地跟在身后,进了屋。

张占胜进屋后,换上自己平时出门才穿的衣服,老伴走过去,帮着张占胜扣好衣服的扣子,犹豫了一下,小声问,真要去啊?

啊。张占胜应了一声,然后说,去,咱说过的哪能不做呢,咱哪能跟总理说瞎话呢?

老伴便不再说话了,又检查了一遍张占胜身上带的路费,把车票给他装好。说,要是真的见不着总理,就回来,总理忙哩。

张占胜点点头,晓得晓得。然后,张占胜吃完了老伴做的面条,又把要带的东西都检查了一遍,心里踏实了许多。

出租车是前一天定好的,快到中午的时候,按时开到了张占胜老汉的家门前。司机帮着张占胜把那10箱苹果和3袋红薯装到车上。装车的时候,司机笑着问,带着这么多东西,是要去哪里啊?

北京。张占胜老汉只答了两个字。然后跟站在门前的老伴说,到了就打电话,莫担心,你又不是不晓得北京我去过好几次。

晓得。老伴说,我放心呢,你去吧。

张占胜又检查了一遍后备厢的水果放置得是不是稳妥,才上了车。

去往车站的路上,司机一直很好奇,觉得张老汉有些让人费解,大老远地去北京,还带着这些不值钱的苹果和红薯,麻烦不麻烦。

张老汉却不回答,只叮嘱司机慢着点,别颠坏了后面的苹果。

出租车到了运城车站,车票也是提前买好的,硬卧。以前张占胜出门都是坐硬座。这次买卧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带的苹果不被挤着。在火车站,张占胜老汉又雇了人把苹果和红薯帮着送进站里,送上了车,对这个带着这么多的苹果和红薯出远门的老汉,大家都觉得很不解,面对同行的乘客偶尔发出的疑问,张占胜老汉只是笑而不答。

那晚,在轰隆隆的列车上,张老汉整晚没睡,精心守候着他的苹果。

二、以信为本的“张班长”

今年61岁的张占胜老汉是土生土长的山西农村人,为人忠厚诚恳,吃苦耐劳,在村里,口碑非常好。早在1963年,年仅18岁的张占胜就担任了村支部副书记,也是村里最年轻的干部。3年后,他又因工作出色,被调到了乡上担任团委书记,在乡上干了4年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村里的工作,25岁的张占胜又回到了石家庄村,担任了支部书记,也是四邻八乡最年轻的村支部书记,而张占胜这一干,就是16年。

张占胜不仅为人忠厚能吃苦,工作能力强有魄力,和普通的老百姓相比,他更有着一种“超前”的意识,爱读书爱看报爱学习,思想也特别活跃。临猗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苹果是这里的主导产业,在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还没开始,他就带着村民办厂子,先后办过织布厂、纺纱厂、轮窑等,使得村里的经济发展一直都领先于其他村庄,村民的生活也相对好一些。大家信服他爱戴他,村人团结,热爱集体,几乎很少发生什么事端。在石家庄村里,很多年来,人们习惯叫他“张班长”,意思就是,他是村里带头人,连几岁的小孩子都知道他的称号,威信非常高。而更让村里人敬仰的,是张占胜为人的诚信。

80年代初,城市绿化开始大力发展,苗木市场逐渐走红,张占胜瞅准时机,决定在村里办个苗木公司。因为公司相对投资要大一些,村民有些担心,为了让大家放心,张占胜态度坚决地说,如果公司赢利,就算大家的算集体的,要是赔了,算我张占胜的。他向来一言九鼎,所以大家的顾虑打消了,村里的苗木公司成立了。

投资,跑市场,培训专业人才,苗木公司渐成规模,也开始赢利了。为了有更大的发展,张占胜将公司扩大了规模,可是他却没想到,1986年春天,公司遭遇了一次假种子的袭击,又赶上那年苗木市场走低,公司赔了,赔得很惨。那次,村里人又开始把顾虑的目光投向了张占胜。要知道,那并不是几百块几千块的亏损,由当时负责管理的人推算,至少要有几十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可是谁都没有想到,张占胜却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决定承担全部债务,没有让村上承担一分钱。坚守承诺,是张占胜做人的准则,他做到了。

为了还债,1986年冬天,张占胜主动辞去了村支书的工作,用他的话说,是要开始“一心一意跑自己的光景了”。但是谁都知道,他这样做,是担心打官司等等事情耽误村上的工作,他向来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也是从那年起,张占胜走上了自学法律打官司的道路。

苗木公司这笔债务数额具体有多少,张占胜没有对任何人提过,连妻子黄淑窈都不知道。黄淑窈也试探着问过,担心这辈子,都要跟着丈夫还债。但张占胜始终没有告诉她,只是让她放心,他会把事情处理好,会让日子过好。这次,黄淑窈依旧相信了丈夫,因为在她的记忆中,张占胜还从来没有说到没有做到的事。在此后的20年,她亲眼看着丈夫不再参与村里的任何事情,而是自己打官司,然后到处打工、办养殖场,起早摸黑,辛苦地干了整整20年。

债务,慢慢还清了,不仅还清了,他家还成了全村光景最好、最富有的人家。孩子一天天长大,漂亮的新房盖起来了,渐渐儿孙满堂,他还有12亩产量最好的果园和一个中型养鸡场。谁都以为,连张占胜自己也以为,可以安安稳稳过个晚年了。可是他却没有想到,2005年12月,村上换届选举,在最关键的时候却陷入僵局。因为候选人不能服众,18个村民小组的全部党员和代表,竟然都要推举老支书重新主持村里的工作。

最初,张占胜没有答应,毕竟,他已经60岁了,拼搏了那么多年,想休息了,可是面对乡亲们的苦求,他又动心了。那天一个村民家孩子过满月,因为张占胜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过去给人家帮忙写帖子,村民小组派出了代表跟在张老汉身边苦苦请求……就这样,2005年12月,张占胜凭着做人的诚恳和诚信,在60岁的时候,再度成为石家庄村的村支部书记。42年前,他是村里最年轻的干部,42年后,他是村里最年老的干部,42年后,大家依旧亲切地称他为“张班长”。

三、第一次被总理接见

2006年3月,总理到运城地区视察工作。张占胜被通知将作为农民代表,被总理接见。他激动坏了,得到消息的当天,整夜没合眼。终于等到了3月18日晚上,座谈会召开了,作为8名汇报人之一,张占胜和两名县委书记、两名县长、两名乡党委书记及另一名村支部书记,被总理接见了。总理和他们一一握了手。

会上,张占胜老汉向温总理汇报了一些农村的工作和当前农民的状况,因为说的都是“大实话”,给温总理和其他工作人员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总理一边听一边点头,不由得第二次握住了张占胜的手,总理鼓励他要好好地当好老百姓的带头人。当说到自己家里有12亩苹果树,苹果用的是农家肥,味道非常好时,张老汉忍不住说,我想给总理送几箱尝尝……总理笑着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张占胜在宾馆住了一夜,那一晚,他却总想着自己说的给总理送苹果的话,辗转难眠。第二天天不亮,张老汉就匆匆赶回家,然后和老伴一起在果库精心挑选了6箱苹果,可是等他带着苹果来到宾馆,却得知温总理一行人已经离开了。

看着没有送出的6箱苹果,张占胜有些怅然若失。刚好有个市委的老领导从宾馆走出来,看到这一幕,便开玩笑说,占胜,你可尽耍嘴皮子,还说要给总理送苹果,咋没送去?

张占胜老汉刚要解释,可张了半天口却没说出话来,虽然知道老领导是句戏言,也知道送苹果这件事,日理万机的总理绝对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对于一生信守承诺的张占胜来说,却无法轻松。

从那天起,给总理送苹果的承诺,成了张占胜老汉的一块心病。他时时都会想起这件事,心里觉得,自己失信了,而且是对总理失信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失信,他无法让自己忘记。

春天,果树开花了;夏天,果树挂果了;秋天,果子慢慢成熟了。张占胜老汉每次走在果园里,心事就会变得更加沉重起来。2006年10月,张占胜老汉家的苹果又是一个大丰收。果子开摘的第一天,晚上,张占胜拿一个苹果,对妻子黄淑窈说,总理来的时候是3月份,咱家的果子是旧果,现在新果子下来了,应该给总理送去,咱们对总理说的话哪能不算呢!

当时,妻子听了他的话又吃惊又不安,虽然这么多年来,对自己丈夫所做的事她一直都支持,可是给总理送苹果不是其他的事,丈夫只是个普通老百姓,想要给总理送苹果,哪有那么容易?总理那么忙,哪里会记得这点小事情?所以好半天,黄淑窈没有说话。可是从那天起,这个念头却在张占胜老汉的心里扎了根,常常念叨,一个月后,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把苹果送到北京去。他对妻子说,就算真的送不进去,我去一次,也算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也心安了。

妻子没有再说什么,她太了解自己的老伴,所以她又一次默默地支持了丈夫的决定。那天晚上,老两口一起一个个挑选色泽和模样最好的苹果,挑选了整整10箱。然后,还把自己家种的红薯装了3袋。张占胜便决定起程了。

四、去北京,给总理送苹果

2006年11月21日早上,张占胜老汉和他的10箱苹果、3袋红薯顺利到达了北京。他雇人将东西运出站,随后打了个车在离中南海不很远的地方,找了家小宾馆住下了。

房间很便宜,30块钱一晚。第一可以省钱,最重要的,是宾馆没有暖气,为了让苹果保鲜,他也坚持不开空调,晚上宁肯在北京的寒冷中入睡。

张占胜到达的当天,他便通过可行的方式(采访中,张占胜老汉说至于联系的细节不便透露,请你们理解)联系总理办公室的相关人员。对方让他耐心等待。这样,张占胜老汉就开始了在宾馆的等待,怕错过消息,白天,他守着那些苹果和红薯,一步都不离开,在宾馆吃饭,看书,看电视。每天晚上的新闻联播是必看的,也几乎每天晚上,会看到总理那张和蔼的面容。他觉得自己离总理很近,也很远。有天晚上,实在忍不住,张老汉走出小宾馆,走到了中南海的红墙外面,静静地站了好长时间……终于在2006年11月30日,也就是张占胜到达北京第9天的上午,有人来开着车带走了那10箱苹果,并让他先不要走,再继续等等。

拉苹果的车子刚刚离开,张占胜老汉就激动地给老伴黄淑窈打电话说,苹果送进中南海了,总理把苹果收下了……老汉的声音都颤抖了,妻子也是一个劲儿地应着,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这样,张占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把苹果送给了总理。他已经心满意足,那晚,终于睡了个好觉。可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第二天,又来了一辆车,把他连同那3袋红薯一起带走了。他不知道对方要把自己带到哪里,也不敢问,在途中,来接他的人才告诉他,这些天总理非常忙,现在要主持一个全国性的紧急会议,会议8点半开始,这之前总理刻意腾出一点时间接见他。并说,他辛苦了,等了那么多天。

张占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让他太意外太惊喜,这次进京,不仅如愿把苹果送给了总理,还被总理接见……因为激动,车子进入中南海,张占胜都忘记了浏览四下的“风景”,他甚至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偷偷掐了掐自己的手指,才知道一切都是真的。

张占胜老汉被总理的秘书领进接待室,一边和他聊天,一边硬塞给了他300元钱,说是总理一定让他收下,他种苹果很辛苦。张占胜推不过,只得把钱接了过来,心里却是感慨万千。

随后,张占胜老汉被带到了温总理办公室,里面很多人,有记者,也有工作人员,张占胜8个月前刚刚见过的总理,正微笑地看着他。而他留意到了,茶几上摆着的,正是自己带去的苹果。

看到他走过来,总理站起来微笑着伸出手,张占胜赶忙握住了总理的手,总理问候他,并请他坐。张占胜慌忙让总理先坐,总理再度微笑着说,你先坐。张占胜老汉决定听总理的话,于是先坐下了。

总理的办公室很朴素,陈设简单,在张占胜眼里,还不如一些企业家的办公室豪华。落座后,张占胜非常紧张,两手总是不停地搓来搓去。总理问起乡亲们的收成和村里的情况,很随意也很自然。慢慢地,在总理的亲切问候下,张占胜的紧张情绪打消了,和总理攀谈起来。回答了总理的一些问话后,他忽然开玩笑说,我说给您送几箱苹果,您还给我钱,现在,我成贩果子的了!

一句话,总理及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笑了,气氛也更加轻松起来。随后,张占胜把自己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思考说给总理听,总理很认真地倾听着,始终没有打断他。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了,旁边的工作人员开始看表,张占胜才想起来8点半总理要主持召开会议,才依依不舍地住了口,站起来,和总理告别。总理一直微笑着,将张占胜老汉送到楼梯上。

2006年12月2日,张占胜老汉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坐上了回乡的列车,而他去中南海给总理送苹果的事,也早已在四邻八乡传开了,一时间,张老汉再次成了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相关期刊更多

小学语文教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城市与减灾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震局

纺织报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