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务实求理

务实求理

务实求理范文第1篇

“我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瑞环同志的务实精神和朴实形象闻名国内外。他在《务实求理》一书中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少讲空话多干实事”。“执行中央指示时要务实,运用书本知识时要务实,学习别人经验时要务实,坚持自己经验时也要务实”。他痛斥那些只说不干,嘴行千里、屁股在家里,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的坏作风,尖锐指出这种坏作风误事、误国、误人、误己,“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毫无用处”。瑞环同志一贯主张“知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求实效”。他认为,干部想要干成实事、干好实事,不光要肯干、想干、敢干,还要会干。“一种好的方法、一个对路的实招,可以下活一盘棋,可以开辟一条道,可以影响一大片”。

“不占糊涂便宜,不吃糊涂亏”,瑞环同志经常讲要琢磨事,就是琢磨规律、追求真理。在他看来,总结经验是求理的最好方法,“理在其中立”。他十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结合是运用,结合是目的,结合是坚持,结合也是发展,离开结合谈坚持、谈坚决、谈坚定,只能是空话、大话、假话。正因如此,李瑞环同志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理”,譬如:“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踏下心来研究问题”“遇事多商量”“重在落实”“选人主要看政绩”“研究当前的问题,必须服从于长远的发展目标;而研究长远的问题,又必须从现实出发”“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这些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终身受益。

“与民同乐,民亦乐其乐,与民同忧,民亦忧其忧”,务实求理,皆因心系百姓。瑞环同志有一个为人民办实事“五线交一”的原则,坚持办多数人受益的事、办群众最急需的事、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办力所能及的事。为了把为人民的好事办好,他经常强调“群众情绪是第一信号”“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群众第一”。写文章讲话也是这样。在他看来,好文章好讲话,大都是写给群众看的,说给群众听的。要对着群众聚焦,讲出来的是群众的白话,喜欢用的是百姓的套路,要表达的是百姓的思想。

心无点墨说话就长,心无底气说话就空,心无群众说话就假,心无重任说话就飘。务实求理,是笨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得自己动手,自己长进。一要苦读书。“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要“硬着头皮去读,咬紧牙关坚持”。二要勤调研。“满腔热忱,眼睛向下,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虚心而认真地了解情况、搜集材料”。三要会分析。“善于琢磨,学会分析综合,认真把情况搞全了、弄准了,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把关系理顺了、摆正了”。四要善总结。瑞环同志讲,“我的所有讲话、文章,都是从工作出发的,都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的,都是本人亲自动手写的。”“每次睡觉以前,我总是要想一个题目,总怕早睡着了。碰到大的难的问题,不是趴在桌上想,而是躺在床上想。我的若干篇讲话、文章的提纲,几乎都是躺在床上想出来的。”瑞环同志尚且如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是更应该用功吗?

务实求理范文第2篇

创新教育方式,推进理论武装工作

思想建设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坚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机关党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建立宣传教育工作团。2002年,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了涪陵区直机关宣传教育工作团,对党课教育实行集中管理。宣教团设党建党史、政治法律、经济发展、军事国防、教育文化五个课题组,根据课题需要,选聘22名思想素质好、理论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能力强、群众中知名度较高的区级部门领导、法律专家、部队首长、大学教授担任宣教员。区委常委会有五名领导先后担任宣教团顾问,并带头到基层组织讲党课,辅导机关党员学习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全区经济形势分析等。在宣教工作中,坚持做好“四个统一”:一是统一管理,向宣教员发放聘书,每次聘任期为两年,根据成员工作岗位、职务变化等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是统一要求,每次集中宣讲前,由工委或课题组长召集宣教员讨论讲课稿,突出宣讲重点,保证党课质量;三是统一安排,宣教团成员到各单位讲党课、作辅导报告等活动,由宣教团办公室根据基层党组织提出的党课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四是统一经费,宣教活动所需经费全部由工委筹措,统一支付,不给基层组织增加经济负担。五年来,工委筹集教育经费21万元,安排宣教员到机关党组织、乡镇、企业、学校、部队和派机关讲党课、作报告1130场,有效地解决了机关人才资源共享问题,较好地坚持了党课教育制度,提高了党课教育质量,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机关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改进党员干部培训方式。层次高、影响大、效果好,是我们近年来抓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在宣教团工作的启发下,工委充分认识到,部分党务干部思想保守,工作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机关党员不太重视理论学习,关键在于学习方式陈旧,学不深、学不透,缺乏高水平的专业辅导。对此,工委改进培训方式,着重提高培训教育层次,使党员培训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走出去学习。从2003年开始,工委将党务干部培训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管理,分期分批组织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到北京、上海、浙江嘉兴等地集中学习培训,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阔党务干部视野,提升党务干部工作能力。区委在安排干部外出挂职锻炼时,也注重选派机关党务干部,去年区委选派到浙江挂职锻炼的20名党员后备干部,有15人是机关党务工作者。二是请进来辅导。自2002年以来,工委与区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根据党员干部的理论需求和业务工作需要,先后邀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领导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上海、重庆市委党校和重庆大学教授及重庆市直机关工委领导作学习辅导报告达51次,2.4万人次参加各种报告会。知名专家教授的精彩报告,不仅机关党员干部反响极好,乡镇领导也强烈要求参加。

创办机关党建刊物。2001年,工委自筹经费,创办了《涪陵机关党建》内部刊物,紧贴涪陵区工作实际,以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宗旨,宣传工委形象,介绍工作经验,指导机关工作,发挥了突出作用。如“书记(部长)访谈”栏目,刊载区委领导谈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独家报道;“工委工作”栏目,着重报道机关工委工作情况和阶段工作安排;特别是“工作研究”、“学习与思考”等栏目,为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企业职工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工委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征文评选和读书竞赛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研究工作,撰写心得体会文章,评选表彰优秀论文作者。刊物每双月出版,免费赠送机关党组织、乡镇、区属企事业单位,并与重庆市委相关部门、部分区县党工委保持正常交流。六年编辑出版刊物36期,采用区委领导的文章42篇、机关党员干部撰写的心得体会文章482篇,报道机关党建工作信息618条,刊物支出总费用超过25万元,其中以奖励优秀通讯员的方式,支付作者稿费7.5万元。随着办刊工作日趋成熟,刊物在全区的影响越来越大,正逐步成为宣传涪陵党建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基层组织工作

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为打牢党组织工作基础,工委坚持实施目标管理考核,开展党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工作管理。

强化目标管理考核。在区委的支持下,将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综合考核目标体系,统领基层组织工作。一是明确目标考核内容。按照当年工作要点,将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工作任务具体量化,形成考核细则,印发各目标责任单位。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根据目标考核内容的时间进度,工委每半年进行一次督查通报,督促各单位正常开展工作,层层抓好落实;年终,抽调机关党务干部交叉检查,保证目标考核工作公正、透明,增强说服力。三是严格兑现奖惩。根据检查考核结果,每年表彰一批考核先进单位,并将各单位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得分计入区委、区政府综合目标考核总分,与党员干部职工的奖金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依据。实施党建目标考核,增强了部门党组(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对机关党建工作更加重视支持;强化了党组织工作规范化管理,既突出了每年党建工作重点,也使一些不太熟悉机关党务工作的干部能够尽快进入角色,较好地调动和激发了机关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机关党的工作要走在基层组织建设前头,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抓出典型,树好样板。2003年,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标准,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开展“机关党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把基层党组织获得示范单位称号作为向区委推荐表彰的必要条件。创建活动主要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制度建设好、机关作风好、阵地建设好、业务工作好的“六个好”目标,使创建单位成为基层党组织看得见、摸得着、有学头的典型和榜样。开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以来,基层党组织工作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机关党组织有形化。在部门党组的重视支持下,各创建单位购置电化教育设备、为党员订阅学习资料,建好规范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同时收集整理历年党建工作资料,形成规范档案,使党员活动室真正成为“党员之家”。二是党建工作制度化。各单位在健全“”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针对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党内监督、党务公开等20多项管理制度,使党建工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机关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干部职工行为规范化。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复核验收,在创建单位干部职工中进行满意度测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部门服务管理对象等社会各界代表进行民主测评,同时实行党员违纪案件一票否决制,促使创建单位更加重视内部监督管理,注重维护部门自身形象,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区农机局、环保局、检验检疫局等7个单位先后被农业部等部委(局)表彰为先进集体。

创新监督形式,促进机关作风转变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涪陵发展环境,是近年来涪陵机关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明显好转。

2003年8月,重庆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我区部分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迟到早退、上网聊天等现象进行了曝光,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震动。区委提出“以铁的手腕整顿机关作风,整治发展环境”的要求后,工委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整改。一是制定“七不准”工作纪律。2004年2月,机关工委从抓小事、管细节入手,牵头与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联合制定“七不准”工作纪律,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无故迟到、早退、旷工,不准上班时间打扑克、麻将,不准上班时间利用电脑打游戏、浏览黄色网站、网上聊天,不准上班时间外出吃饭、买菜、炒股、购物和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不准上班时间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娱乐,不准对服务管理对象冷、硬、横、推;不准吃、拿、卡、要。二是成立机关作风建设督查组。从机关工委、纪委、组织部、人事局、电视台等部门抽调10名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由区委签发督查证,并配备四台微型摄像机,为开展监督工作提供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三是经常性开展明查暗访活动。根据干部群众的监督举报和督查组平时掌握的情况,随时对各单位进行突击式明查暗访,特别是对茶楼、酒吧、歌厅等重点场所进行反复督查。督查组成立以来,共开展35次明查、60余次暗访活动,督查范围涵盖全区乡镇、街道和所有区级部门。四是严肃处理违纪人员。对在明查暗访中发现的违纪行为,督查组编辑制作好专题片,召集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观看后,提出具体处理意见。三年来,全区共查处35个单位的72名违纪工作人员,其中30多人被通报批评,并在电视台曝光,60多人在单位作深刻检讨,被扣发奖金、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3名处级干部、4名科级干部受到撤职处分,对13个区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谈话提醒。

坚持不懈抓机关作风建设,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纪律教育,机关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违纪违法案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创新工作载体,推动和谐涪陵建设

务实求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路径选择

一、军休干部及军休服务管理

(一)军休干部

“军休干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定义是将退休士官包括在内的符合移交到地方安置并且享有部队退休离休待遇的人。狭义定义是移交到地方来安置的部队退休离体干部。军休干部身份的限定指的是符合部队退休离休条件的人和符合相关退休安置规定的退役士官。在相关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规定中,对退休干部、离体干部及退役士官都有详细的规定,如年龄、服务年限等。

(二)军休服务管理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是民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序管理和协调军体干部的晚年生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及特殊组成部分。军体服务管理工作的责任是落实军休干部生活和政治两个待遇,加强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为军体干部晚年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从管理方法、机构编制及管理体制角度人手,分析传统的军体服务管理模式。

就管理方法而言,设立财务室、办公室、活动室、医务室、阅览室等部门,按照“所长责任制”来开展具体工作,逐渐形成“机关化、封闭化”的管理模式。就机构编制而言,属于事业单位,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按照定编定岗、机构的规模大小、接收的军休干部数量来对应配置经费和车辆,执行专车、专编、专款的专用管理制度。就管理体制而言,可以看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通过国家财政部门统一全额拨款建所建院,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及计划,接收军休干部,这种模式是“军休所”管理模式,集中且封闭,是军休干部的养老方式之一,具有鲜明的服务保障功能和行政事物管理功能。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军休干部数量的增多,要求的多元化和安置的分散化,使得集中式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不能满足时代需要。

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现实需要

社会化是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的主要趋势,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化转变适应了该趋势发展,也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切入点。

(一)变革的社会形势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创造7条件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重视军休干部的养老事业发展,将家庭养老作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作为依托,把社会养老作为补充的整体养老机制逐渐形成,促进包括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互助救助、社区教育等的社区服务的完善并形成规范,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随着老年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老年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政府部门参与社会事务的思想指标也发生了转向,由控制转为服务。政府部门的管理模式也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对社会的多方面都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军队及国防的现代化建设上,为军体服务管理工作创造了时机。

(二)军休干部的分散安置,为社会化运作带来困难

近几年,移交安置地方的军休干部数量急剧增加,新增军休干部的居住较为分散,流动性很强,军休干部的居住地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社区。集中封闭式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该管理模式不能完全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尤其是国家医疗保障和住房方面显得比较紧迫。

(三)军休干部要求多元化,迫切需要社会化运作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逐渐表现出传统统揽式的服务方式的劣势,如效益较低、管理的难度较大和成本偏高等问题。军体干部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并且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需求的范围更广,如年龄较高的军休干部对医疗、家政服务的要求较高。军休干部的年龄、身体素质等不同也会造成具体需求的差异。因此,传统的军休服务管理模式不能够满足军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迫切需要朝着社会化方向转变。

三、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如何才能让军休服务管理模式适应和满足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一般认为,军休服务管理的专业机构必须坚持大服务、小管理的观念,确定四个方面的导向,完善军休服务管理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和国家保障体系相融合的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社会资源,为其晚年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构建起专业服务平台。

(一)将专业化作为导向,引入社会工作方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将专业社工作为支撑,以社工站作为依托,在军休干部和安置和管理上引入社工专业技巧和知识,结合现有的服务管理资源,整合外部资源,综合评估军休干部的身心、社交及社会支持系统。如果军休干部有特殊需要,可以开展个案(减压、教育、娱乐、社交等不同类型)工作组。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组织军休干部参与各种类型的工作,如社区建设等,让军休干部更快的适应生活环境,构建个性化、多层次的服务框架,促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将标准化作为导向,推进法制建设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提高,首先要统一思想基调,避免工作的盲目性、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建立起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其次,在其基础上加强法制建设,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出军休服务管理规范和标准,使得军休管理社会化工作有法可依,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将便捷化作为导向,结合社会资源以满足多样化要求

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社会化,必须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四个就近”,拓宽军休服务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完善服务的内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四个就近”包括就近参加政治学习、就近参与社区的文明建设、就近融入社区的文娱体育活动和就近得到社区的照顾。军休服务管理的机构可以组建社区与党组织双重领导的体制,逐渐实行双重领导,让军休干部方便参加社区活动及政治学习。军休服务管理的机构可以联合社区发掘干部特长,成立相应的特长组织,如义诊队伍、讲师团队、朗诵团队等。引导军休干部参与到社区建设中,为社会发展服务,做到“老有所为”。同时,军休服务管理的机构可以和社区共享活动设施及场地。在不影响军休生活工作的基础上,社区群众可以使用内部场地,促进军休干部和群众的沟通,也方便军休干部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去。依托社区建立起养老中心,给军休干部创造出和谐的养老环境,利用社区的公共服务项目,确保军休干部的生活问题以最快的时间得到解决。为军休干部能够得到有效的疾病预防和常见病治疗等多元化服务,可以引入社区的医疗资源,保证军休干部的疾病保障和社区的服务实现对接。

(四)将信息化作为导向,构建起电子信息平台

由于军休干部的地域分布比较分散,新增人员的居住分布不均,流动性增强,进行面对面或者电话沟通加大了服务成本,不适合实际需要。因此,运用电子信息化平台来开展远程管理及远程服务。军休服务管理的电子平台,可以建立和保存军休干部的各种资料如工资档案、军休动态、健康档案等,也可以链接各种类型的社会信息化平台,如社区服务机构、医保查询等。与此同时,可以适当开发军休网站等载体,实现以最低成本搭建起信息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军休干部的交流与互动,达到诉求及利益的对接,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

(五)完善军休服务管理机制

军休服务管理的结构通过对军休干部的优势的整合,成立多个业余团体,建立健全军休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活动、自动服务”的体制机制,组织专门人员对军休工作进行梳理,尽量细化规章制度以及服务标准,形成系统性、完整性的军休规章制度,保证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及时、规范以及准确,为军休服务管理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务实求理范文第4篇

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基础,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集中体现。学校常规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影响学校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在以往的管理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没有仔细研究常规管理中的细节管理,导致学校无特色,进步不大,成绩不突出,学校长期处于亚发展状态。因此学校细节管理必须下大力气去抓,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怎样才能强化学校的常规管理,尤其是对学生的细节管理呢?通过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我认为在以后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学校工作方向,制定切实发展目标

学校要有明确的工作方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要制定好切实的发展目标。目标是源动力,能激励人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目标是“规范有序,平安和谐,务实创新,持续发展”。目标确立后,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宣传张扬,让所有师生为实现管理目标,共同努力,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抓好学校的常规化细节管理。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德素养

任何管理都必须依赖于人去实施,学校常规管理也必须依靠学校的干部、教师去做。因此要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就要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升师德素养,提高办学水平,凝聚众人智慧,创学校和谐发展。例如在制度的建设要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在学校财务方面要实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要做实做透,接受教工代表的民主监督审核;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实行民主处理;切实发挥工会、教代会的纽带作用,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只有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才能使学校能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工作重点,细化常规管理

1.制度落实。制度是一种规矩,是一种标尺,一种统一的要求,是学校进行管理的依据、保障。如果没有严格、科学、规范的制度做保证,是不可能做到规范管理的。因此,要强化学校管理,就必须建立制度,立规矩,做到三个结合,说服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自觉遵守与强制要求相结合,惩罚过错与奖励先进相结合。从而使全体师生自觉遵规守纪。

2.责任落实。要强化常规管理,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又各司其职,也就是要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学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重在求真务实。常言道,“三分决策,七分落实。”各种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过程,更要看结果,看实效。其中签定责任是必要的,更需要责任人经常督促检查,层层负责。在安全管理上,要多讲,多查,多看,多管,防患未然;在养成教育方面要落实德育活动的开展,加强环境卫生、“三操”等问题的整治;在后勤工作上,由专人监管,严把食物的采购和操作的规范性,菜园采取班级管理和专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每事有人做,每事有人管,齐抓共管,扎扎实实的去做,常规管理必见成效。

3.活动落实。活动是常规管理的一个部分,是规范办学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也为教师创设舞台,张扬个性,陶冶情操。形成生动活泼,充满朝气的校园氛围。让学生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装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查找工作纰漏,完善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在常规管理就是要看谁做的更细更实,于细微处见水平,不可空架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无小事,学校无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一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学校管理一定要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见精神”的理念,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1.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优雅的人文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因此要强化学校细节管理就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用花草树木美化校园,文字语言净化校园,文体活动丰富校园,让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

2.加强学校工作检查的力度,完善常规管理,即要有完善垢制度,更要有严格的督查。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将每一个制度落实到位,才可能达到目的。例如在教学工作管理方面,我们既要注重过程管理,也要注重细节管理,每周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评课,每月进行一次教学督查,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只有把教学管理落在实处,才能出成绩。

务实求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ESP理论 商务汉语教学 需求分析

一、引言

当前商务汉语教学在理论和规模方面获得显著成绩:

1.理论建树已形成规模。由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和应用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组成的商务汉语教学理论有一定发展;2.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办商务汉语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且安排的课程也有所增加。

有关商务汉语教学的一些问题仍有待于解决。如:

1.对学习者基础层次划分不明确,没有区别教学;2.教材更新速度跟不上学习者需求;3.教师水平有待提高,商务汉语教学对老师的商务基础知识有很高要求;4.关于华裔留学生商务汉语需求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ESR理论指导下对学习者商务汉语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商务汉语的教学质量。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部分高校的华裔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因为高校一般针对汉语中高级水平的学生开设商务汉语课,所以选取的对象主要是汉语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其中中级汉语水平的问卷35份,高级水平的问卷35份。

(二)研究方法

问卷以Hutchinson和Waters(2002)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但本文的研究对象与之不一样。对学生需求分析进行了修改,并不是完全按照其模型设置问卷,而是参考了倪传斌(2004)的“外国留学生汉语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并考虑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设计了本文的调查问卷。

(三)结果分析

1.年龄结构:≤20岁的占20%;21~25岁的占53%(最多);26~30岁的占12%;≥30岁的占15%。

2.被试者男性为41人,约占60%;女性为29人,约占40%。

3.国别地域情况:欧美居多,占43%;日韩次之,占32%;东南亚占25%。

4.职业背景:学生(占78%)最多,从事商贸(占7%),从事教育工作的(占4%),从事管理工作的(占2%)最少。其中获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有55人,占96%。

5.学习汉语的时间:少于2.5年的有5人,占8.33%;时间为2.5~3年的有19人,占31.6%;时间为3~4年的有29人,占48.3%;时间超过4年的有7人,占11.6%。

6.学习动机及目的:

为研究方便,将“符合”与“完全符合”合并,设为“有学习动机”,并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在这些动机中,“满足父母要求,有利于将来工作和觉得自己是华人”等方面占比重最大,这与他们所处的文化生活背景分不开,反映出他们学习汉语时有强烈的融入性倾向,这些方面与非华裔学生有着本质区别。华裔学生多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汉语的兴趣较高,且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掌管家族企业,主要从事旅游、贸易等工作。他们学好汉语后可帮助父母打理生意。

学生自身对汉语的兴趣等内在动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出于兴趣学习汉语,他们的积极性较高,学习也较为认真。学生出于出国留学和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选择学习汉语的人数较少。综上所述,在学生具有强烈学习愿望的同时,家庭等外在因素也对学生的汉语学习起着推动作用。

7.汉语交际情况分析

被试的商务汉语需求由比例高到低排列如下所示:

这个项目在被试使用频率中出现两极分化,前半部分交际项目对汉语需求很大,如“购物问价”“订票”等。后半部分需求很小,如“介绍公司”“参加聚会”等。笔者认为这和被试言语交际能力有关。本次被试学习汉语4年以上的不多,多为学生群体,专业术语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但在实践中操练的机会很少。言语交际能力以礼节际技能和生活类交际技能为主。

三、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商务专业知识

一些商务汉语教师并非商务专业出身,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商业知识,以便能给学生做详细解释,这是汉语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教材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当前商务汉语教材已经有很多版本,在挑选教材时要符合被试学生的中高级汉语水平,选用相应层次的教材版本。

(三)教学内容引入文化教学

教学内容要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商务汉语是为了解决商务过程中的交际问题,因此有必要学习跨文化知识。

(四)采取综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者的不同特点采取综合的教学方法。

1.会议式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更多互动交流,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2.辩论赛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竞赛中提高商务知识水平;3.商务情景模拟,在这种商务环境下进行师生对话、交流和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谈判水平。

四、结语

本文采用ESP教学理论中的需求分析方法,以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通过问卷形式对70名上海高校的华裔留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调查,并分析归纳出被试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所得出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Mubby 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M].London:Longman,1987.

[3]Pauline Robinson.A practitioner’s guide[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97.

[4]Strevens,P.ESP after twenty years[M].Singapore: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5]程世禄,张国杨.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6]HODAN OSMAN ABDI(和丹).商务汉语教学现状及总体设计研究――以ESP理论为依据[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7]廖陈林.在华商务人士汉语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目标情景需求分析理论和方法在汉语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

2007.

[8]刘静萱.基于ESP理论研究旅游汉语教材问题[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

[9]芦薇.商务汉语教材内容评估及编排探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10]王建国.ESP RELATED THEORIES AND THE APPLICATIONS TO THE COLLEGE BUSINESS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D].济南:山东大学

博士论文库,2007.

[11]吴洁.商务汉语教材建设问题研究――与商务英语相比较[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12.

[12]王静.基于“需要分析”的特殊目标汉语教学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5).

[13]王乐.ESP理论对商务汉语的启示[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

[14]王敏.ESP理论用于对外商务汉语教学的实用性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1.

相关期刊更多

电子商务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宠物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水务世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