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经

内经

内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内经》 咳 病因病机

咳,是肺系主症之一,《黄帝内经》中以《素问·咳论》论述最详,对后世影响最深。另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等39篇中见“咳”字近百,涉及内容广泛。其中包括“咳喘”或“喘咳”连用,意为咳嗽气急或咳嗽频繁;“咳逆”或“咳嗽上气”连用,意为剧咳气逆;“咳唾”连用,即咳兼咯痰之意。此外尚有“嗽”字7见,其义同“咳”,多见于《素问·本病论》等诸篇。若予全面分析,更利于理解经中深蕴。

咳为肺之变动

《素问·宣明五气》所谓“五气所病……肺为咳”,是言咳嗽因于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其气上逆而作。咳是肺疾症状之一,如《灵枢·经脉》曰:“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内经》所言肺病范畴,涵盖了多种现代解剖意义上的肺脏疾病,体现当时对肺脏解剖的认识水平。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和《素问·刺禁论》中均有针刺伤肺的记载,今谓之“医源性气胸”。其曰:“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再如《素问·评热病论》载“劳风”一病,“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如涕,恶风而振寒……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与今“肺脓疡”甚似。

又如《灵枢·刺节真邪》适合“振埃”刺法的症状与过敏性哮喘相似。其状“阳气大逆,上满于胸中,愤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廉泉”。目前临床针灸治疗咳嗽哮喘,也常取穴廉泉,效果明显。

《素问·刺热篇》曰:“肺热病者,先淅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这是对肺部感染性疾病较为完整的症状描述。

尽管如此,《内经》诠释咳嗽与肺脏病变的关系,更多的是基于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变动为咳……。”

咳因邪伤于肺

综观《素问》、《灵枢》,其论咳条文尤以外感咳嗽居多,反映了当时流行病学特点。在以五运六气学说阐释四季气候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素问》七篇大论中,见咳之症35处,占《内经》全篇三分之一多。如《气交变大论》曰:“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咳逆甚而血溢。”《五常政大论》曰:“坚成之纪是为收引……其病咳……邪伤肺也。”历数四时六淫诸邪均可袭肺致咳,且六淫之中尤以风寒之邪更易犯肺。《素问·玉机真藏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从目前的临床资料分析,因咳嗽而就诊的病人中,以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和肺部急性感染为主,占70%以上。这与肺脏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尽管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咳嗽病症在秋冬季节发病率更高,而合“乘秋则肺先受邪”之意。由此再分析《咳论》,其所谓“五脏咳”,以五脏名作分类,实属外感咳嗽范畴,后世或谓之“新咳”。其分类依据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运用五行学说,结合病邪特性,将咳的兼症与相关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部位相联系,以利于临床鉴别。如:“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者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与《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咳者温衣饮食”意义相同。因感风寒,故当温衣饮食。再如“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与《灵枢·五邪》所言“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意义相近,为外感热病初期常见症状。而“心咳”之状,则与感受风热之邪有关。除六淫外,《内经》尚有水饮犯肺致咳,可能与今之心力衰竭相类。如《素问·评热病论》曰:“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

所以《素问·调经论》概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此所谓不足者,正气也;有余者,邪气也。

咳以肺胃为重

《内经》认为:外邪伤肺为咳嗽主因,而就脏腑病机而言,则突出肺和胃的重要性。正如《咳论》所谓“此皆聚于胃,关于肺”。《杂病广要》亦云:“岐伯虽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其所重全在肺胃。”

《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依据经络理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一旦胃受寒,可通过经络联系,影响到肺而致咳。宋代医家杨仁斋曾云:“肺为娇脏,外主一身之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形寒饮冷,最易得寒……所以内外交侵,动则邪气窒塞矣。”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肃降失职,津液敷布障碍,水饮停聚为痰,痰阻气道,则肺气愈逆,咳愈甚;又胃为水谷之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故久咳肺气上逆,子病及母,脾失运化,胃气上逆,则痰浊内生,上阻于肺,而见“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正如刘完素所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唯湿病痰饮入胃留之而不行,止入于肺则为咳嗽。”由此,经言“聚于胃”者,痰饮积聚在胃也;“关于肺”者,痰饮闭阻在肺也。此即成为健脾化痰法治疗慢性咳嗽的理论依据。

笔者曾治一杨姓患者,男,46岁。反复咳痰十余载,加重2月;来诊时,咳嗽阵作,喉痒,日咯痰百余口,质粘色白易咯出,甚则随气而浮,痰声漉漉,胸闷纳呆,口干饮不多。苔白腻根微淡黄,舌暗红边有齿印,脉细弦滑。素有胃窦炎史,善嗳气泛酸。证属:脾失健运,肺失所养,痰饮壅盛,闭阻气道,宣肃失令。治宜拟健脾理气,化痰止咳。方拟:香砂六君合泽漆汤加减;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9g,陈皮9g,木香6g,砂仁3g,制半夏9g,泽漆30g,紫苑15g,白前10g,黄芩15g,生姜3片,黄连3g,吴萸1 g,海螵蛸30g,7剂。二诊:咳嗽减半,痰减三成,胃纳稍增,胸闷仍作,苔腻渐化,脉象同前。前法合度,再守原方续进。10剂后,咳嗽偶作,痰量减至日咯痰20余口,胸闷亦减。久咳痰盛者,治肺不忘健脾,化痰兼顾胃气,实为培土生金,以寓制水之意。

咳辨新久虚实

《内经》论咳之传变转归,根植于脏腑经络理论。咳由外感居多,肺邪不解,自肺而传于诸脏,他经亦病。《素问·标本病传论》曰:“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因肺邪不解,延日影响肝胆之络,故见咳嗽兼“胁支满痛”诸症,此言咳嗽的近期变化。至于远期变化,《咳论》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

如前所述,《内经》所谓“五脏咳”多由外感所致,属后世“新咳”范畴;通过表里关系,积久发展为“六腑咳”,则属后世 “久咳”范畴,是以咳兼遗矢、失气、遗溺等症,作六腑之名归类,多见于外感咳嗽,未经正治或不及,或老年、体弱而积久迁延者,非言咳因六腑病变而致。表明一方面病邪由表入里,另方面正气渐弱,病情加重。这是《内经》论述咳嗽病机的特点,有别于中医理论中,病位由脏入腑一般表示病邪由里出表、病势由重转轻的病机变化。

三焦者,主气化、通调水道,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所。久咳伤肺,肺气虚弱,宣肃无权,津失布敷,痰浊停聚,以致三焦气化不利,故见咳嗽痰多、纳呆腹满、头面浮肿、气喘等症。“三焦咳”由“久咳不已”而来,而非三焦病变兼有咳嗽之症。其病势更重,病程更长,对机体全身的影响更深,正气亦更虚,甚至出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灵枢·经脉》),符合现代医学,从“急支”到“慢阻肺”,直至“肺心病”、“呼吸衰竭”的临床演变过程。

所以《杂病广要》曰:“咳之为病有新久虚实之殊,新咳者肺有实邪……久咳者属虚属郁。”《内经》论咳嗽脏腑之辨,不仅是发病时间的新久,更有病邪的轻重及正气虚实之别。

体 会

通过分析《内经》有关论述,可见《内经》论咳,重在外感和内伤饮食,既强调风寒袭肺致咳的普遍性,又阐明了四时六淫之邪的多样性。笔者认为:经文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侧重于病因学概念。所谓“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言秋冬季节咳家易作。然而,四时之气、六淫之邪侵袭于体,虽症状表现各异,但均可伤及肺脏而致咳,非独寒邪令人咳。而后世医家根据脏腑间生理、病理联系提出“咳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则侧重于病位概念,两者意义不尽相同。《内经》作者临证经验丰富,对疾病的观察和认识,较为直观朴素。以《咳论》为例,非经长期观察和总结,对于“脏咳”、“腑咳”、“三焦咳”及至浮肿的演变过程,难作如此精辟概括,与今以“慢支”为代表的慢性肺部疾病演变过程甚合。

由于《内经》成书年代久远,且著作者众,于今读来,难免文字奥涩。但若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避免以点概全、片面理解之弊,则使《内经》思想益彰,更利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三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南京中医学院.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7.

3 吴国英.《内经》论咳初探[J].广西中医药,1993, 16(4):30~31.

内经范文第2篇

解读\武国忠整理图\胡元骏

冬季,是保养肾气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

贤者,作强之官,会巧出焉……(《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篇》)

【译文】

肾脏对于人体来说,犹如负责建设建造的官员,主管人的巧智、技能……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过去老人们对孩子成长的经验之谈。因为三岁和七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三岁以里,小孩的智识未开,灵机未泯,一派天真,充满了童趣,非常活泼可爱。七岁以后,肾气就开始充盈起来了,随着智识的开化,会本能地显露出某方面的天赋,比如民间所称的神童,往往都是在三到七岁就有超人的表现。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来讲,不管是三岁还是七岁,他的身体发育与智商的高低严格来说取决于肾气的充盈与否。

古人认为肾藏精而生髓,髓生成骨腔中,具有滋养骨骼的作用。。肾经充足则骨骼强健,动作矫健而灵巧。所谓的“伎巧”,是指具有聪慧灵敏、多智、精力充沛的意思。所以聪明的孩子,必须得有一颗好肾。

可是临床上,我发现很小的孩子,就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患上了近视、肥胖、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成人才有的疾病。

肾气不足的孩子表现为精神不济,打蔫儿,注意力无法集中。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不爱学习,从临床角度来讲,这实在是冤枉了孩子。

看看现今七岁以上的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晨六点钟起床上学,晚上写作业到十一二点钟才睡,这样的学习强度,成年人也没几个能做到的,何况还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呢?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很强悍的家长,夜里三点还在辅导孩子学习。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这种熬鹰式的学习方式是欠妥的。夜里正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时间,《黄帝内经》认为,夜晚相当于四季里的冬季,是藏精气而不泄的时候,该睡觉的时候必须睡觉。如果长期熬夜严重的会导致儿童的肾气虚衰,发育不良。本来青少年的身体就没有发育完备,如果一切都按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先生,在一次讲座当中,很感慨地回忆到了一件事。他回国后到一所小学访问,看到墙上的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当时对这副对联产生了很大的质疑。他认为我们的教育学习不应该以苦作舟,而应该是以乐作舟,乐是一种快乐,学习是一种兴趣,如果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谁愿意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呢?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意愿强迫孩子。我听到他的这个讲座后深有感触,回家后我把这副对联改过来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讲给我的女儿听,她也深受启发。我个人认为,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才会变得主动。

按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肾气是充足的,不需要补肾。为人父母者最应该做的是不要强迫孩子,不能让小孩的。肾气过度消耗。除了不要让孩子熬夜外,生活中还有一些细节也要注意。比如,让孩子尽量少喝碳酸类饮料,这类饮料会造成钙的流失,导致肾精亏损,影响孩子的智力和骨骼生长发育。其实最好的饮料是白开水。

如果学习任务重,必须得熬夜,家长可以做一些“三红汤”给孩子补一补。

大枣、小枣各两枚,枸杞十五粒、生山楂五片,洗净后,用开水泡着喝。这个方子中,大枣补气养血,小枣养心安神,枸杞补肾明目、山楂健脾养胃,简单的几样东西,需要补的都补到了。尤其对于女孩子,还可以有效地预防贫血。

内经范文第3篇

总诀四章

经曰:静生光芒,动则飞腾,气腾形随,意动神固,以神帅气,以气帅形,形随气腾。

解:此言功夫真气足于内,气现于外,虽隐然不动,满面神光,精华遂射,令人不能正视,此静之妙也。气腾形随乃神气之所为,而形莫能为之累,如龙之腾云,如鸟之飞空,忽然而来,倏然而住,此动之妙也。

经曰: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盛而能纵横,精气足而飞腾。

第一章神运之体

先明进退之势,复究动静之根,进因伏而后起,退方合而即离。动以静为本,故身虽急而心自暇,静以动为用,故气虽结而神自扬。既知往来内炼之妙,当明内外呼吸之归。纵横者,劲之纵横;飞腾者,气之深微。

第二章神运之式

击敌者,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者有伏也、怯也、索也,深浅不同。以形击形,身到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先得入。形受形攻,形伤而伏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

第三章神动之用

纵横者,肋中开合之式;飞腾者,丹田呼吸之用;进退者,随手之出入往来任气自起,气欲露而神欲敛;身宜稳而步宜坚,既不失于重,复不失之于轻。探如鹰隼之疾飞,若虎豹之悍。

第四章神运之意

山有撼则崩,树无根则倒,水无源则涸,功夫亦然。学者欲明神运,必先用内功经,纳卦经,十二大力全局,精习微妙,方可学此,否则既无益而有损。凡用此功切记不可交步,更不可用单步,须立(骑)马势稳住;周身全局,足底更要着意,将丹田之气逼住,一呼则纵,一吸则回(敛)。纵时两足齐起,回(敛)时两足齐落,此法永不可易。然用时当视敌之阵法,应有高低远近虚实之变化。亦不可固执,刚柔动静之间,成败得失之际,纯在于此。凡欲用劲,须动身不动心,动心不动气,夫然后心静而步坚,气静而身稳,由静而精,精神得以飞腾变化矣。是知静之为静,动亦静也;知动之为动,静亦动也。盖以静用动,非以动用静也,善于神运者,神缓而眠疾,心静而手疾,盖因外疾而内缓,内柔而外刚,知体运之妙,明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缓用疾方是真疾。法中之妙,皆得于象外,而非可以形迹求也。学者久研神运之法,自然悟妙理也。

神运既明,再言十二大力全局。

内功十二大力注解

第一大力,曰底练

诀云:底练稳步如山。

底者,足也。练者,练之于地也。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皆练地之也。用法俱在经内,外用有二:钩敌之足须由吾足尖向内弯起,以外劲腾之;挂敌之足须将裆劲全坠于地,以内劲腾之。

第二大力,曰坚膝

诀云:坚膝曲腿如柱。

坚者,用内功以后,自然坚也。外用有二,凡敌近身,上则用按膝,下攻则用跪膝,但视其势之平,则随变换不可预定。

第三大力,曰裆胯

诀云:裆胯内外凑集。

裆者,内裆也。胯者,外胯也。若两敌逼近,将周身大力一落内裆外胯,俱可胜人。但须凑集合式,方可用之,若勉强做作,则失之远矣。其详细俱见内经。

第四大力,曰胸背

诀云:胸背刚柔相济。

内功已成,前胸后背俱有大力,可以制人,无有甚巧,但用前胸顶挂住敌人之手,防其攻吾也。

第五大力,曰头颅

诀云:头颅正直撞敌。

内功已成,头颅亦可取胜。其用有二,曰侧撞正撞。侧撞者,敌在吾前,吾侧身撞去;正撞者,敌在吾上,吾正身撞去,亦必防敌人之手。

第六大力,曰三门

诀云:三门坚肩贴背。

三门者,肩也。用肩之法,须尽乎吾双手贴住两股,以小身法用之,或侧用,或平用,或用之于上,或用之于下,俱在合战散门内,难以尽述,大抵有内功以后方可用。

第七大力,曰二门

诀云:二门横肘用肘。

二门者,肘也。肘在十二大力之内成之最速,其用有二,曰横肘竖肘。竖肘者,竖我手头,在吾以肘攻敌;横肘者,横吾手头于我怀中,以肘攻人也。用法虽多必本手法。

第力,曰穿骨

诀云:穿骨破彼之劲。

敌自上路来,吾将全局极力一伸,向前穿去,彼之劲自破,吾自获全胜矣。但须斗骨侧起,后步坠住,前步亦极力向前穿去,不然与通锤无别。

第九大力,曰坚骨

诀云:坚骨挂彼之下。

敌自下路来,吾以一手挂其一手,将全局极力下落,自能全胜矣。但须斗骨侧起,方能得法,其坚之轻重,全在内功之深浅。

第十大力,曰内掠

诀云:内掠敌彼之里。

敌自里门来,须以掠劲胜之。其用有三,上掠破敌上路之劲,中掠破敌中路之劲,下掠破敌下路之劲,俱挂其手以用之。

第十一大力,曰外格

诀云:外格敌彼之外。

敌自外来,须以格劲胜之。亦有上格中格下格之分,但内功已成,亦不必尽拘,敌远则格敌人之手,近则格敌之身,无不可格之处,学者神而明之可也。

第十二大力,曰撩攻

诀云:撩攻全局如一。

将手头以内功练得坚实,如撩物之势,以攻人也。此力若学成,微一着手,即可攻人于十数步外。手头不可太远,敌仅隔寸许,然后撩之方妙;若与敌相距甚远,须以步赶之。其用有五,一曰内撩,攻敌之在门内者;二曰外撩,攻敌之在门外者;三曰上撩,攻敌人之高势者;四曰下撩,攻敌之下势者;五曰正撩,攻敌人正逢者,其倒身如得发劲者,如何身法步法,俱在经内。

四、地龙经

第一局

诀曰:地龙真经,利在攻底。

解:无论敌人高矮远近,功力大小,皆可以底攻劲胜之。盖人在上部多实,下部多虚。虽平人相同,攻下胜于上,况合内功大力者乎!然须行此法,必须先将内功、纳卦、神运之经,摹练娴熟,然后可用地龙经,不然空有式样,凡经内所藏诀窍,皆不能知其妙。地龙经虽自成一局,然其中道理,贯通气脉连络处,皆与内功、纳卦、神运三经相为里表,学者不可不知。地龙一局,底攻两字尽矣。其中虽有无限议论,无限道理,无限变化,全于此二字发出。

第二局

经曰:全身炼地,固强精神。

解:遇敌非足底炼地也,全身倒地,犹能炼气,炼血,炼筋,炼神,能用周身大力全局,然后可以制敌。炼气则固,炼血则精,炼筋则强,炼神则明,其功夫全在平时,皆经内所详言者,勿用再通。

第三局

经曰:伸可成曲,住亦能行,曲如伏虎,伸比腾龙,行住无迹,曲伸潜踪。

解:此言敌来,吾即倒身于地,先用双手按于地上,后用双足稍着地,将周身腾起,悬地,然后随敌所在,任意行法,此正格也。若用曲,则合周身大力全局,以双手向后力拖,全身能自曲而起立伸;则前足向前力挂,亦能伸而击敌,行住无定之格。目敌施法,彼住吾行,全在使敌不能窥视吾之踪迹,偶将身一缩,手足俱皆不见,以全身覆蔽之,但以头伏于手上,如伏虎状,窥敌虚实,手足应能击敌如攻,立起如常胜则全身伸直,勿论反侧,皆能制敌。起立任意,蜿蜒如腾龙状,故欲伏先腾,欲腾先伏,二者没有分别,腾者伏之机也。伏者腾之机也,一腾一伏,一伸一缩,变化而已。

第四局

经曰:身坚似铁,法密如笼,翻猛虎豹,转疾隼鹰。

解:此局专重坚密疾猛四字,然不悟四经全局,必不能知其妙,须将四经体会明白而用之,方能任意。盖不密则失,不坚则乱,身一着地,即使敌人入吾套中不能出,更须翻腾,有虎豹之猛,宛转有隼鹰之疾,方无遗漏,不然敌虽中法,亦不能如吾意也。反侧伏仰为翻,坚劲也。左右轮转为转换劲也。转则是伸直,翻则略曲,一足横坚劲也,方能分明不乱。

第五局

经曰:倒分前后,左右分明。

解:敌对面来,吾将全身向前扑去,直倒敌人身后,使彼目不及瞬,然后行法,谓之前倒。否则仰跌于地,使敌人制吾则远,吾制敌则近,以次行法,谓之后倒。若夫前后左右更属腾闪之功,敌人直攻来,吾将全身向外一闪,或左或右,务使敌人落空,随即倒身在地,乘时行法,以及敌人收步变局时,已早中吾法矣。一倒则胜敌,不待细分,前后左右,方是此中变化之境。

第六局

经曰:前攻用掌,二三同门。

解:前攻者,敌在吾前吾应顺势,以吾前部攻之须用掌,勿论左右,但以一手封住彼手踵再上一掌,自内向外力拨其膝,否则用双手封其足,上三门劲狠攻其三里穴,倘敌人足过吾胸,下务要顺势,由吾三门自上而下攻其足面,皆能取胜。用二门法,要迅速方妙,以敌逼吾近,防其足攻吾也;以次散门中不能轻用(注:三门谓肩打,二门谓肘打)。

第七局

经曰:后攻用足,踵膝通用。

解:敌在吾下,吾则顺势,以吾下部攻之须用足,勿论左右,但以一足缠敌一足,再进一足,力撞其膝,反侧俯仰,左右上下皆可曲伸住行,皆可翻转腾挪,成功须尽其妙,不可少有阻挡,方为合式。用踵者,敌步稍远,吾足仅能到而不能缠,则亦不必用缠法,但提一足腾空自上而下撞其足面,借彼收回,吾即飞起一足仍力撞之;若敌人用步近吾裆下,可以不必专用前法,但以膝撞其足面,自然获胜。以上之法在内攻散门中也曾言及,然皆本于此经,非另有讲究也。两足后骨处谓之踵。虽云自上而下,却是斜击,不是正击。跪膝谓两膝盖也。用时不可提得过高,太高则虚而无力矣。

第八局

经曰:远则追击,近则接迎。

解:倘敌忽然退去,不可任其自退,须追之。然追时不可用变交身法,须将两手按地,将裆悬起,使足自裆底向前透钻而出,遂以为合式。若双足以合全局,须将全身屈起,用双手向前力扑而出,亦能赶到,仍以遂为合式,此及追至行法,须以上六法任意变化而行。若吾方拉法,敌即忽然而来,切不可向前后左右变化,应顺势以法接之,不待敌稳步,合局迅速迎上,方无不中之法,退击之法,与神运经一理,全凭裆胯二字,通身若无一力,两足难按地,裆必不能悬起,况两手按弹用足远击乎。须内功神运练熟,再用此攻方得其妙。

第九局

经曰:大胯着地,侧身成局。

解:大胯者,外胯骨也。大胯着地者,乃侧身局也。凡用侧局,须单用胯骨尖着地,两手轻轻按地,足膝俱皆腾起,自能蜿蜒曲伸,翻转任行,悉于侧身局化出也。用此局全在乎轻按地。一重,手成僵物,不能轻灵。须将按起周身方能活,亦不可单用二门着地,随势腾出双手法。

第十局

经曰:仰倒若坐,尻骨单凭。

解:夫人仰倒于地,未有不可以全臀坐地者,如以臀坐而用臀,则成溃局。要能行法,惟以臀骨尖着地,手足周身俱皆腾起,合住周身全局,向左则右转,向右则左转,任意行法,无不中窍矣,可用单手按地,惟悬下地行法制,但不如全腾之势。上可用双手,可以用双足,更立而妙也。照得此局,左右盘旋随在中窍,其妙有不能胜言者,然须知其所然者,全在臀骨作枢机,若两臀实坐于地,则相法远矣。

第十一局

经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

解:高低任意者,身子能在地盘旋,不能起而高攻,熟知遂倒遂起,任意腾伏原是此经本原,稍为牵强不为合式。凡用起法,须暗屈一足在底合练大力全局,加以双手或支手助之,勿论左右反侧俯仰前后,身通遂倒遂起。纵横者,用高身法跳出,用地龙局收回,用地龙局纵式一变则攻敌之上,一低则攻敌之下。总之,以不露形迹,坚密猛疾为要,此局全是神运经道理。人能于神运熟读,方能知其纵横飞腾之势,明其炼气炼神之理,自然一贯豁然,无不通矣。

拳论

内经范文第4篇

一年一度在北大的“信息化内涵与作用”课,今年安排在9月13日。这门课常讲常新,今年的侧重,在新经济的内生问题上。

说新经济是内生的,是指新经济是从旧经济内部的矛盾中产生出来的;它相对于新经济外生论,即认为新经济是信息网络技术从外部催生出来的。新经济是内外因结合的产物,以往我们较为强调技术革命的作用,这个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强调,但我们不可忽视对新经济内因的研究。

站在信息化高度,重新反思什么是工业化

我们现在定义不清信息化是什么,这与信息化历史短有关。一件事往往要等到它发生完,人们跳出庐山之外,才能真正看清它。其实工业化也是这样。谁定义清楚工业化是什么了?

我们总说工业化,但工业化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但仔细想想却没人提出和回答它。不能从工业化的基本矛盾把握工业化的定义,就搞不清什么是工业化,更搞不清与工业化相对的信息化。

西方主流经济学实际是工业化的概括。亚当・斯密在工业化的起点上,提出“分工创造财富”的命题,似乎说清楚了什么是工业化。这个命题好在,它从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基本关系上,把握工业化特征。它比个人与社会关系在逻辑上更靠前。说明农业化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不分(自给自足),工业化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专业化)。人们可以从中很容易推论出信息化是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产消合一)的结论。

但实际上,斯密只是在庐山之中定义工业化,它定义的工业经济,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规模经济。但站在信息化这个庐山之外再看工业化,就发觉斯密对工业化的定义有重大缺陷了,它是工业化的“一点论”,只接触到工业化基本矛盾的一个面,即规模经济这一面。

作为参照,我认为钱德勒历史地位将提高,因为他比斯密全面,他提出了工业化的“两点论”,即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这两个面。作为经济史学家,他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跳出了工业化这座“庐山”。所谓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我们可以理解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工业化根上的东西。作为工业化的本原,具有同等地位。这一点超出了斯密的见识。

他等于补充了斯密的定义,相当于说,除了分工,还有融合;将分工与融合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工业化。因为范围经济(小批量多品种经济)从本质上说,是融合主导的经济,分工只是辅助的方面。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这种区分,接触到了工业化真正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分析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认为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托夫勒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同属工业化这个大范围,而工业社会之后是信息社会,但他也没有明确阐述什么是工业化的基本矛盾。

其实,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这对矛盾(或者凯恩斯说的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矛盾),还原到生产与消费这个基本面上,说的无非是分工过度,缺乏协调。马克思主张用计划来协调,凯恩斯主张用政府来协调,钱德勒主张用管理来协调。钱德勒提出著名的“看得见的手”的概念,本意是指与分工相对的协调,却被人们广泛误解为指政府干预。工业化中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矛盾,实际是产消之间分工与协调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生产手段之间的矛盾,也可以归结到这一矛盾上来。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规模经济都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而范围经济处于次要地位。这是因为,在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时代,主导的生产力是以分工为取向的蒸汽机革命,还不存在以协调为取向的信息技术和生命技术革命,协调的生产力基础很弱。因此非常依赖协调效应的多品种与个性化生产,部是不符合成本原则的。

但是,范围经济虽然处于次要矛盾地位,但它与规模经济的竞争,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钱德勒用1200页的篇幅逐产业地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德国资本家们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两种相反思路的矛盾中,苦苦探索哪个钱跟奔涌的财富更多的百年历史,可以说,《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是一部工业化的精神分裂史和基本矛盾史。

读透这本书,就可以像从《资本论》中了解资本主义如何被共产主义取代那样,理解旧经济如何被新经济超越。原来,当信息革命发生时,由于协调型生产力的突变性发展,改变了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二百年来的力量对比,使范围经济从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主导方面;使规模经济从主导方面,下降为次要方面。分工虽然还存在与发展,但主导的方面变了,经济的性质就变了,我们管质变发生之后,由范围经济主导的经济,称之为新经济。

信息化从工业化基本矛盾中内生而来

当我们看清工业化内部的矛盾时,才能真正理解新经济为什么产生。

十年来,在互联网的圈子里,就象听蝉叫一样,我天天听的是融合的声音: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融合……,以及融合的同义词:协同、协调、关联、互联、会聚、集成……等等。但当我提出融合创造财富,与经济学家讨论起来,反应总是:协调不过是分工的另一面,没什么新鲜的;融合不也得要分工吗?似乎这个问题不值一谈。

我现在找到一个明显的判据,可以说明分工主导与协调主导不是一回事。分工主导的经济特征是,“品种越少,成本越低”。即专业化通过降低品种取得规模经济性,托夫勒称之为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协调主导的经济特征是,“品种越多,成本越低”。即关联化通过增加品种取得范围经济性,托夫勒称之为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我在《长尾战略》中通过分析30个行业的利润数据,说明了后者的实证根据。随着经济中矛盾主导方面的不同,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逐步被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所取代。

内经范文第5篇

那么,在现阶段市场竞争极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品牌,该怎么走,我们的前途在哪里?老的企业家开始迷茫,年轻的创业者开始浮躁,仿佛都找不到方向。既然如此,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品牌来。

在此建议中华民族的同胞们,静下心,谦虚地问问我们的先祖,就像我们在小时候遇到难题问爸爸妈妈一样。问我们那位祖先?恐怕现阶段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我们是炎黄子孙。有一句古话:“真法难闻,中国难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保存至今,而我们当子孙后代的却不知道去珍惜,好好地翻阅,甚至把做品牌、做企业的希望寄托于向西方学习。如果认真阅读《黄帝内经》,就会知道,现在世界上十大品牌的成功,无一不符合中华民族祖先的大智慧。

《黄帝内经》,首先教导我们的是自己多向内看,多关心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了,再去打拼,去应付外在的事情,这样成功率要高很多。《黄帝内经》着重地讲到,我们的人体是最无为而又是最有为的整体。看看我们的五脏六腑啊,在我们的体内,各自负责好各自的责任,做好各自的本分,从来如此,从未改变。这一节教会我们的是什么呢,总结出来的是: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傅的大智慧。

做企业、做品牌也是如此啊,首先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太多人太多的企业提出管理是难题,难在哪里呢,不知道怎么管才难啊,从书上看、听别人讲、模仿做得有成绩的公司,无一生效。其实认真琢磨这句话就知道管理该怎么管理了啊,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傅,用在管理上不就正好,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吗?各部门做好各自的工作,个人做好个人的工作,不去互相嫉妒,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好自己的本分,慢慢提升自己,能力提升了再做高的职位,这种其乐融融的场景,不正是“见群龙无首”吗?是大吉之相啊!

其次看做品牌,为什么我们本土的品牌总是受到外来品牌的欺负啊,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啊,为什么自己不够强大啊,没做强大嘛,为什么没做强大啊?是做不强大吗?不是的,一定是有办法的。我们看看市场上成功的品牌,百年的老品牌,哪一个不是严谨的在遵守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啊?可口可乐做了这么多年,它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吗,没有,它仅仅是把它的本分做到最好而已啊,哪有这么复杂啊。

看看我们国内各行各业的品牌,赚到一点钱了,就马上改行去做其他行业,听说什么赚钱做什么,或者开始品牌的胡乱延伸,自己大力地稀释自己的品牌价值。这样品牌怎么能做起来呢?拿化妆品行业来说,我们祖国境内的化妆品品牌数不胜数啊,为什么竟然这么多的品牌加起来都不够别人一个品牌卖得好,做的响呢?不就是内乱了嘛,自己跟自己人抢啊,你的名字起得好了我也起一个相似的,你的包装好了我也做一个相似的,你的货在什么地方卖好了我也跟着去,或者在你对面跟你对着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一个概念,一个名字刚刚取得一点成绩,马上就开发系列产品,想把全部市场都占领了。这不就是一直以来化妆品的企业主们一贯的作风吗?

假如,我们祖国境内的化妆品开始就能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各自的市场,外来的品牌哪有这么容易就把我们挤压到一边去呢,如果我们是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的,当外来的品牌用价格来打压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几个厂家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强大的集团公司,这样对抗外来的侵袭,是不是要容易多一些呢?这样是不是每年可以减少许多企业的倒闭,减少许多同胞的无辜下岗?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内镜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消化内镜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消化内镜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