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当幸福来敲门》;英美励志电影;人物塑造;父亲角色;儿童成长;手法

随着时代不断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与超越,电影艺术也相应响应时代的号召,不断实现着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自我超越。然而无论时代的变革对电影艺术包装或者是渲染得多么精妙绝伦,那些看似陈旧却被称之为经典,在时间的淘洗下愈发熠熠生辉的经典老片仍旧在人们的心中鲜活地存在着。影片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和时间一同生长,成为我们精神情感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符号。每当人生的低谷或是情绪的低潮时,在某个未知的角落里,就会响起熟悉的声音,出现久违的身影。在某些被时代遗忘或者是铭记的年头里,源源不断向着人生冰冷刺骨的地方输送着温暖的能量。那个在当今“飞跃”和忙碌的时代,被称之为“正能量”的东西,让你联想到积极、乐观、不懈、无畏以及一切优秀美好的品质,总能在他们的背影中找到最真实的解答。

《阿甘正传》中,阿甘永不停止地向前奔跑的身影;他打开巧克力盒子的时候,说过的妈妈告诉他的那句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那种感觉,伴随着我们同阿甘一同成长,一直忘不了。也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那把在《圣经》中找到心灵归途的铁锤,最终引领他获得了生命的自由。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也是这样一部能够打开人心灵世界的经典励志影片。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的真实人生经历。讲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人生:从一个一文不名,要靠推销医疗器械来勉强维持生计的医疗器械推销员,在自己的乐观态度和努力下成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股票经纪人的经历,最终等到了幸福的光临。在人物塑造的手法上也独具特色,颇有代表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塑造

人作为一种群居性动物,在任何一个环境中都不可能脱离群体单独存在生活里,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有十分微妙的人际关系。故而在电影中,要想有一种真实感和生活感,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分工。通常情况下,人物的设置主要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群像人物三个部分。

电影中主要人物是指电影的主人公,起到贯穿影片,表达影片主题的作用。毋庸置疑,影片《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就是克里斯。而次要人物则是能起到对主要人物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推动情节更好地发展的作用。通过次要人物的对比、反衬,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刻印在观众的心中,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想必看过影片的观众必然不会忘记那个顶着蓬蓬头的可爱小男孩儿。影片中,克里斯和儿子之间真挚而平淡的情感是影片最能触人灵魂的元素。儿子就是克里斯奋斗的意义和支点,也是幸福的源头。每谈及此,就似乎必须说道一下人性。即使人性在困境、迷茫、疑惑之中,或是面对诱惑,抉择利益的时候,会因生存而向现实低头,会显露出种种劣根性和让人失望的东西;但是,生命中那些永恒不会褪色的情感,总能如冬日暖阳一般,化解嫌隙;生命寒流来袭的时候,送去温暖和感动,活着,并热爱生活的希望与力量。这些时而光顾的温情是生命无限而有力的馈赠,提醒我们生活中美好的成分,让人们忘却原谅生活的丑陋,原谅生活的罪过;你我都知道,这才是生命中最精彩的值得收藏留恋的精彩。

影片中,流淌在个中的父子温朴的亲情,为了儿子克里斯愿意做任何事;而儿子作为次要人物的存在,则是父爱抒发的载体,情感便细密地铺展开来,让整部电影洋溢着温暖的色调,使父爱更好的表达和展现出来。群像人物则是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起到衬托和对比的作用,在影片的情节发展中亦不可或缺。

二、人物性格的塑造

电影中的普通人和我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的俗世生活。而平民英雄,生活强者同我们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具备着更多的我们缺少却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正能量。如同《海上钢琴师》中1900心中那片未经世俗玷污,对艺术追求的极为纯粹的心灵净土;阿甘的单纯,执著与不言放弃;《辛德勒的名单》中,主人公未被大多骄奢淫逸的贵族同化,为了私欲而泯灭人性和良知,用真实的行动与那一份震慑人心的名单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心灵捕手》中,那个浑身洋溢着温情的心理治疗师,对一个在情感上被世界遗弃的天才心灵的拯救。在他的眼中,威尔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我们无法忘记他温婉的眼神和那有温度的笑容……一切的一切,看似千差万别,却在竭力表达着同一个鲜明的关乎人性的主题,之所以经久不衰,只因为人性中最美好却不常见的精髓被提取挖掘了出来,只是让人泪流满面,不敢忘怀。

《当幸福来敲门》中,克里斯身上也闪烁着不同于常人的优秀品质。即便是在人生的最低谷,他仍旧乐观自信,每天都会保持着西装的整洁和乐观的微笑。同时他积极主动,从生活中寻求甚至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不断在寻求成功的方法和路途上探索前行,似乎在他的字典中,从未出现过放弃和失败。影片中一个经典的情节,在他某次邂逅人事主管的时候,他主动要求在几分钟之内展示自己的才能天赋,并完成了魔方的重组。这种积极乐观,要求进步的生活态度,为他最终赢得了面试的机会。在他因为交不起房租而不得不领儿子睡地铁站的时候,他竟饶有兴致地领儿子玩起了时光机的游戏;坐在地铁的长椅上,他们借助于时光机器回到了远古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他们只需要一个洞穴来安身。于是,地铁站里的卫生间就成了他们安身的洞穴。而每次当妻子埋怨生活的艰辛,叫苦不迭,他的回答中总会有意无意让人感受到“幸福就在不远处”的反诘。

同时,克里斯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好父亲。因为童年经历十分不幸,只见过自己的父亲两次,于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发誓自己以后要是有了孩子,一定做一个好的父亲。“父爱”这个大的主题,是贯穿全影的精髓。当他的妻子因为受不了艰苦的生活,在半途就选择离开他们,去寻求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的时候,他并没有极力反对,而是要求儿子留在他的身边。影片对这一情节的表达十分精彩:在大街上,克里斯和妻子大声的争执,最后当妻子琳达离开了,克里斯大声喊道:“Go and get happy,Linda!Christopher is living with me!Christopher is living with me!”无论生活多么无情对他,儿子的存在就是他为幸福生活为之奋斗的意义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克里斯性格魅力中,另外一大元素就是机智与幽默。黝黑的皮肤,凝重认真的神色以及匆匆的脚步是克里斯深入人心的印象。这位平明英雄似乎比我们想象中的更要风趣幽默。这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贴近真实的生活。在一场面试中,克里斯身着刷墙工的衣服参加面试。最后,当主考官问他:“What would you say if a guy walked in for a interview without a shirt and I hire him?”他沉思片刻之后回答道:“He must have some really nice pants.”克里斯这种幽默和机智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永不放弃,给他的人生加分并通过了面试。

三、人物动作的塑造

电影中人物的动作可以分为几类,从大的角度看来,有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外部动作具体划分,又可以分为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内部动作则是指人物在心理上发生的一切活动,例如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和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心理刻画是表现人物的最为细腻有效的手法;心理的描绘越真实细腻感人,人物的形象就更加丰满,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英美电影中,对于心理的表达通常选用的手段是,画外音(内心独白和旁白),镜头的闪回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物的内心感受,进而对人物的形象起到填充和完善的效果。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当克里斯站在电话亭前,影片用画外音的方式,展现他联想到《独立宣言》时,内心关于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真实的思考和人生感悟。而让他无奈以及困扰的是,“我们具有生存,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幸福能否自己来敲门?或者说,幸福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很虚无缥缈的,并不存在的?我们其实永远都抓不住他。”着充分展现了他在人生迷茫时期,面对着生活中种种困境的时候所流露出的无奈和彷徨的复杂与矛盾的心情。而人生的最低点也是向上的出发点,是幸福开始的地方,因为我们只有向上一条道路可以走:一个瘦小的可爱的小家伙,和他身穿西服打着领带,却在银行中只有20美元存款的破产老爸,在地铁中偏向着同一个方向熟睡着,无论生活怎样的窘迫,却能始终坚守在一起,其实这就是幸福。

最终当克里斯被录用为股票经纪人,当自己的梦想踏上了一只脚的时候,激动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众多颠仆在追求通向幸福的道路上的脚步中,他是那样的平凡却不平凡。当他“高举着双手”为自己鼓掌,在人群中把那个耐人寻味的背影留给我们的时候,响起了温馨感动的话外之音:我人生的这一部分,这个小小的阶段,就叫做“幸福”……

四、结 语

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关乎梦想和奋斗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父亲和儿子,关于父爱和责任的影片。主人公克里斯作为大多英美励志影片中突出的代表,他负有责任心,乐观,坚韧不屈的形象早已成为大多影迷心中经典。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关乎人生和个人价值的真实思考: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在真实的艰难生活中追寻并感受的过程。只要心怀对梦想的渴望与坚持,幸福定如期而至,叩响你平凡生活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钱满素,汝信.美国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宋家玲.影视文学创作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价值观;个人主义;美国梦;

价值观指的是一个人对其周围的人、事、物的意义及重要程度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和调节的作用,它持续地影响个体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一方面,价值观通过动机引导个体的行为;另一方面,价值观反映了个体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心理需求。一个人的价值观受时代、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既具时代性又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而文化价值观则更具大众的色彩,它指被一群人认可的有价值的、正确的信条。文化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但却不受阶级的羁绊,它左右着某个群体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不同的文化或国家可能会展现出迥异的文化价值观。例如,中国人的价值观里强调家庭、集体和国家;而美国人却更加崇尚个人。这种差异会导致个体在面临类似的境况时,采取截然不同的行为方式。

一、通过电影了解西方文化价值观

电影是将现实生活缩影进行升华后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承载特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形象地折射其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思维习惯等特点。由于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好莱坞电影往往成为许多人追捧的对象,并日益成为人们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的一个窗口。在各类人物身上,观众不难看到具有强烈美利坚民族色彩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宗教观、美国梦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此外,美国电影还极力宣扬种族平等,无论是黑人或白人,只要勤奋努力,不断地去寻梦和追梦,终有一天会梦想成真。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就是一个体现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典型。

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一位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的真实故事,是一部励志佳作。影片中的克里斯·加纳一开始就不是上帝的宠儿,他命运多舛,幸福遥不可及:他做医疗设备投资失败、妻子的不理解和背叛、居无定所,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当时美国正面临20世纪80年代的严重经济危机,就业变得尤为困难。但艰难的生活条件和窘迫的处境并没有摧毁主人公改变命运的意志,他依然积极乐观,守护梦想,并通过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不断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令人艳羡的黑人投资家。影片感人至深,折射了种种美国文化价值观。本文将从个人主义、美国梦和三个角度解析这部影片。

二、《当幸福来敲门》折射出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以“个人价值”为中心,注重个人的自由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尊重个人隐私。具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人具有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特质。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是多数美国人认同的自我独立、自我奋斗、自我掌握命运及自我维护独特个性的一种执著精神。这种精神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有较为形象的体现。主人公克里斯事业受挫,生活艰难,妻子背离,被迫和年幼的儿子流离失所。他疲于奔命地推销骨密度扫描仪,遇到别人的冷眼和拒绝的时候,也总是不卑不亢,面带微笑。在现实的重重打压下,他依然积极乐观,并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无意间接触了证券经纪人这个行业,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才智,他终于成为一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并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克里斯的奋斗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己梦想的精神。片中有这样的一个细节:克里斯为了赢得证券公司主管的赏识,随手拿起了身边的一个魔方。当时,都是大数学家之类的人物才能把魔方还原,而且可能要花数天的时间。但克里斯凭着偶然间玩文字魔方的经验,在3分钟之内就复原了一个魔方。这令老板十分震惊,对他刮目相看。克里斯自然也就赢得了一次机会,敲开了面试的大门。面试过程也非常曲折,意外情况的发生使他滞留拘留所,在最后一刻才狼狈地赶到了面试现场。面试官鄙夷地说:“如果有个人连衬衫都没穿,就跑来参加面试,你会怎么想?如果我最后还雇了这个人,你会怎么想?”克里斯却幽默地回答道:“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正是这样的智慧和幽默征服了面试官。面试官最后对他说:“我难以理解你穿成这样来面试,但是你刚才的表现很不错。”片中克里斯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乐观、幽默和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的精神是个人主义精髓的完美再现。正如片中所言,幸福是一个追求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克里斯得到了在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却又一次面临艰难处境:20个实习生中数他根基浅薄,而且半年实习没有任何薪水。但他没有放弃这个机会,而是选择承受艰辛和挑战。终于,半年实习结束后,他成为了那个1/20。这里克里斯的性格特征又一次体现了美国人相信并崇尚个人奋斗,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来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自我信念。

(二)美国梦

“美国梦”既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解释。一般而言,它是指在美国,无论一个人的地位、出身、种族和性别与他人有何不同,只要他积极思考、勤劳勇敢和坚忍不拔,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和幸福。“美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根基:几百年前,首批英格兰的清教徒来到北美这片土地的时候,就怀揣着要把这块新大陆变成希望之乡的梦想;欧洲的进步思想——自由平等也被写入了1776年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个人价值的崇尚,也对美国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片中克里斯是一名学历低下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但却拥有无比乐观和幽默的独特个性。他把全部积蓄投入到了骨密度扫描仪上,却惨遭失败,妻子因为无法容忍落魄的生活而选择离开,他只好四处奔走以求收容。命运呈现的苦难并没有阻挡他对于梦想的追逐,相反,他选择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证券经纪人。克里斯对生活激情与奋斗动机还来源于亲情——儿子是他面对生活重压的精神支柱。贯穿整部影片的亲情主线使得美国梦显得更为真实生动。

影片中,克里斯对儿子的教育也把美国梦这种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片中,克里斯把儿子送到幼儿园时,看到有人误把“happiness”拼成了“happyness”。他是这样解释的:There is no“y”in happiness,there is“I”。克里斯对“happyness”这个拼写错误的解释,充分揭示了他对幸福需要自我把握的坚定信念。还有一次,克里斯与儿子打篮球,他教导儿子:“别人告诉你你做不到某件事的时候,你不要相信他,即使这个人是我。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你想要什么,你就要去追求什么。”克里斯的言传身教对儿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他们因付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的时候,儿子只拿走了他的那个生日礼物——篮球,因为这是他的梦想,无论境况如何,他都需要去捍卫它并为之奋斗终身。

(三)

17世纪,为了逃避英国统治者和教会势力的压制和迫害,大批的清教徒为寻找宗教自由移居新大陆。受当时各种思想的影响,新教徒的意识形态逐渐随美国的建立而扎根。根据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美国人95%的人信仰上帝,其中86%为基督教徒。在这样一个宗教色彩极为强烈的国家,民众的文化价值观受基督教价值观的影响十分普遍,例如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崇尚的民主、自由、平等、宽容、公平、个人主义、爱护家庭等。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来自内心的声音(别人告诉你你做不到某件事的时候,你不要相信他,即使这个人是我。)和对儿子的告诫(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它。)都是基督教思想的生动体现。由此可见,基督教在美国不仅体现为一种,更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一种民族情感。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上帝的影子无处不在。影片中儿子给克里斯讲了一个有关上帝救人的笑话:有一人不幸落水,眼看就要被淹死。这时一只船过来问他:“需要帮忙吗?” 他回答说:“不了,谢谢,上帝会救我的”。后来又有一只船过来问,他又说:“不用,谢谢了,上帝会救我的。”后来他被淹死了,上了天堂。他问:“上帝啊,为什么你不救我?”上帝回答说:“我不是派两艘大船去了吗?”这个笑话生动地体现了“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之。) 的基督思想。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克里斯正处于在证券公司实习的阶段, 他为生活疲于奔命,筋疲力尽时,还特意带着儿子去了救济院唱诗班。牧师的布道和唱诗班的圣歌深深地感染着这对艰难与共的父子:我们知道生活中的那些险峻是什么。在这,我们用歌声来歌唱他们;上帝,请别让险峻离开,请赐予我攀登之力;请别挪开我足下之绊脚石,指引我前进的方向;重担虽负于肩,痛苦难以忍受,我不会也不曾放弃……在教堂里与不同年龄、不同境遇和不同肤色的人一起沉浸圣歌,暂别痛苦,积聚力量……在这样的圣歌中克里斯面色逐渐平静,而儿子安然入睡,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精神信仰对人们心理创伤的无限抚慰力量。

三、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不同的历史背景造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通过经典的影视作品,我们能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思维观念和宗教习俗等。文化包容性的提升,有利于增进我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通过如《当幸福来敲门》这样的优秀影片,我们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美国在个人主义、美国梦和等方面的文化价值观,这将为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 周莉芬.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折射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3] 陈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读与写,2008(04) .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范文第3篇

首播频道:天津卫视

主持人:周群\赵川

播出时间:每周二、周三晚22:00

电视指南点评:《幸福来敲门》每一集出场一个带着心愿而来的普通人。他们坐在那个沙发上,慢慢讲述,希望能距离自己向往的幸福近一些。从节目内容来看,圆梦、公益这些关键词在当下开年卫视竞争这么激烈的节目市场并不讨巧,但节目散发出来的人文关怀和幸福感受是中国节目所需要的。天津卫视一直都致力于立足现实打造原创节目,与其说这是一种信念的坚持和作为媒体人的坚持,不如说天津卫视在积极探索中国原创节目的道路上留下了极有意义的一个印记。

节目背景:《幸福来敲门》天津卫视经过2012年同名情感节目经过改版后,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圆梦公益节目。根据每一位上节目的委托人提出的幸福愿望,定制节目内容,最终帮助其圆梦。由演艺明星、行业精英以及心理、法律专家组成“幸福帮帮团”,形成合力,为更多的人解决实际问题。

节目选手侧影:

妈妈的心愿

43岁的母亲靳玉芝有一个18年没有实现的“幸福心愿”就是听女儿叫一声“妈妈”。因为包办婚姻,她嫁给了一个自己不爱人,因为想要追求幸福,她选择带着儿子私奔,将女儿留在家中。在中途却因被骗致使自己的儿子走失,不敢面对家人的靳玉芝只能隐瞒自己遭受的一切,最终选择终结了自己的婚姻。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使得女儿的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面对女儿的误解,妈妈泣不成声。

内蒙版“小沈阳”被泼冷水 马丁现场流泪劝说

来自内蒙的20岁男孩王敦卫,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自己的爸爸看一次他的表演。从小缺乏家庭的温暖的王敦卫,性格叛逆。而他的父亲因为在年轻时也有过类似经历,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部队锻炼磨练意志。站在舞台上的王敦卫一身“二人转”装扮,穿着“小沈阳”的红色小褂,知道“被骗”的父亲现场训斥儿子。面对父亲的不理解,王敦卫现场为父亲表演,模仿单田芳、马三立、周星驰以及大跳“江南style”,然而卖力的表演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掌声,而是“幸福帮帮团”的冷水。

“癌症情侣”生死相依 上演最感人婚礼

来自绍兴43岁的杨甲桂身着结婚礼服,手拿着为女友准备的婚纱,她的女友邓亚玲成为了首位“不愿穿婚纱的新娘”。二人接近十年的爱情长跑,却有三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中,邓亚玲是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她生病的半年后男友杨甲桂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癌,在得病期间二人一直相互照顾,不离不弃。在“幸福帮帮团”的劝说下,在主持人赵川、周群的见证下,二人在《幸福来敲门》中完成了自己的结婚仪式。

幕后专访

天津卫视频道总监孔令泉/天津卫视频道副总监、总编室主任王屹/节目负责人李艾潼

电视指南:2012年的《幸福来敲门》是情感圆梦节目,现在节目重新定位推出,是出于什么考虑有了这样的转变?

孔令泉:其实他们内在实质是没有变化的,都体现了一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之前的《幸福来敲门》将视角放在一位主人公身上,从他们的事情上挖掘一些深刻的内容,是一个个体的代表。而新推出的《幸福来敲门》体现一种升级的概念。以“公益传播、全民幸福”为主旨,我们从情感圆梦升级到帮助实现幸福愿望最终达到传递全民幸福的新高度,这对于节目本身以及观众来说都是一种升华和提高。现在观众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娱乐性的内容,他们对节目的情感诉求以及现实意义越来越看重,只有不断考虑受众需求的变化,才能最终制作出优秀有品质的节目。

电视指南:打“幸福牌”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比如央视就做了“你幸福吗”的调查,从央视这个调查节目到《幸福来敲门》,怎样让它们有个圆满的理念上的衔接?

孔令泉:其实之前央视做的调查是一个“幸福发问”的过程,人们对于幸福的答案多种多样,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的节目有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幸福来敲门》是一个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你幸福吗?”的概念更接地气,不仅仅是一个疑问句,而要变成一种肯定句或是感叹句。幸福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将普通人的心愿展现出来,呈现一个多样化的幸福观,是节目追求的内涵,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幸福,获得幸福,最终达到全民幸福的精神实质。

电视指南:能呼唤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节目是紧迫需要出现的?为什么?

孔令泉/李艾潼:当今社会需要一种正能量精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核心价值观,对于媒体来说更应该彰显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给受众更大的前进动力,这种关怀无处不在,只是在节目中需要一个集中释放的空间,对于这种情感需求是要通过节目集中开辟并拓展的。我们需要营造一种幸福感,它是一种可以无限传播的能量,我们通过节目开辟了一条幸福传播渠道,这就是媒体以及节目的影响力。

电视指南:你怎么看待当下卫视节目的商业影响力和口碑影响力?两者是否矛盾?

孔令泉:其实是在于怎样去统一和融合,有人会觉得可能公益类型的题材与商业天生就不能很好的结合,但好的内容却能承上启下、相辅相成。现在公益概念深入人心,小到每个普通人大到企业、社会名人都对公益十分关注,这也是公众对他们认知最直接的方面之一。要选择怎么样的平台去释放这些公益的能量,大家都会有所考量,如果你的平台足够有影响力,这些商业内容自然可以很好的融合在内。而制作出一档有影响力的好节目就是电视机构这个平台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双方面助力,好节目铸就好口碑,好口碑奠定好的商业影响力,是一种良性循环,不能仅仅依靠一方面的力量,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电视指南:在当下大型节目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花很多心思做一档公益类节目,对它的市场期待值有多高?

王屹:对于《幸福来敲门》,我们是希望做一个有社会意义的公益类活动,也许它的市场期待不会像其他节目收效那么快,但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给观众值得仔细回味的优质节目。有一些人、一些事会让观众感动,会引起人们的深思,就有传播的价值,作为电视人要善于发掘,从细节入手,不能仅仅追求节目本身的商业价值,要体现节目背后所承载社会性。公益的价值在于传承,在于坚持。

电视指南:无论“公益”和“幸福”有多正能量,观众的口味捉摸不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怎样让节目保持持续的关注度?

王屹:节目把对“人的关怀”作为创意的出发点,既有新闻节目的特质,又有社交服务类节目的特征,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以及民生帮扶和生活服务;既是情感型节目,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用真情感染人,又是公益型节目,着眼于服务广大受众。节目中紧跟社会热点,情感真挚,观众对真实的内容始终是会有着一定的的关注度,用心做出的内容,观众能感觉得到,就像我们的《非你莫属》《爱情保卫战》一样,虽然观众的口味始终难以捉摸,但我们始终坚持着真实情感、贴近现实,观众这种对节目的核心诉求是不会改变的。

电视指南:从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传递幸福的理念的同时,不乏泪洒现场的场面。《幸福来敲门》追求的是怎样的节目效果?

李艾潼:节目的实质是追求真实情感,传递真性情。我们不会刻意追求用哭泣去博收视,我们所有的内容都是在一个真实环境中大家的真情流露。我们力求在制作手法上打破传统模式的局限,绝不为了效果而效果,我们注重对对草根幸福圆梦人的深度挖掘上,绝不故意煽情,也不会安排一些与内容不相符的表演以及其他元素,让每个人的心愿故事从单一变得更加多元,节目更加张弛有度,留给观众的是最质朴的感动。在首期节目中,29岁来自北京的邹飞,是“闪光侠”行动中的一员,年轻、美丽的她现场展示自己的“光头造型”,她身着红色运动服,非常有活力,没有过多的修饰,看起来亲切自然。她希望召集更多的人成为“闪光侠”,留光头共同照亮白血病孩子的未来。她的乐观、积极感染了场上的每一位观众,她用行动诉说自己从事的幸福公益的内涵。在最后“幸福来敲门”的环节,节目组一共为她召集了5位男士作为“闪光侠”组织的成员。这样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他们的笑容和光头形象更美丽的了。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隐蔽文化;电影;跨文化交际;美国文化

一、隐蔽文化

跨文化交际学创始人Hall最早指出文化存在公开文化(overt culture)和隐蔽文化(covert culture)两个层次,并特别说明公开文化是可以直观看见的,而隐蔽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甚至连专门受训的观察者都难以察知。[1]可这难以察知的隐蔽文化所占比例远大于公开文化,正是文化最深邃最重要的部分,犹如冰山隐没于水底深处的巨大基座。对于隐蔽文化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很多学者赞同隐蔽文化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次的文化意识与观念,其中价值观是最深层文化的核心。[2]

只有想方设法揭示文化中的巨大隐蔽部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了解该文化。因此,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成功跨文化交际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揭示目标文化的隐蔽部分。尽管隐蔽文化位于文化深层结构的最底部,埋得很深难以发现,但总有一些物质的东西暴露在外,最终能被人们探知。[3]由此,循着这些暴露在外的蛛丝马迹,层层挖掘,总能探究出造就、影响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乃至更深处的隐蔽文化。

二、透过电影揭示隐蔽文化

电影是一门融合文学、音乐、美术、建筑、科技等文化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能够非常集中地表现出某类文化的主要特点。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都含有浓缩的文化精华,其场景所现、人物言行、情节伦理等方方面面均能成为文化研究的素材,尤其是呈现在屏幕上可供仔细观察的真实交际过程为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可以说在文化信息的蕴含量与生动性方面,电影与文学作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4]298

综上所述,可供反复观察、研究的电影是寻觅隐蔽文化的蛛丝马迹的最佳突破口。本文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揭示美国的隐蔽文化为例,探讨如何通过电影中的文化线索揭示隐蔽文化。

三、《当幸福来敲门》和美国隐蔽文化

《当幸福来敲门》(以下简称《幸福》)是一部极具人生教育意义的优秀美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讲述美国著名金融投资家Christ Gardner年轻时经过艰苦奋斗终于从穷困潦倒的推销员成为股票经济人的“追求幸福”的历程。作为一部本土制作、记录本土人物事迹的美国电影,《幸福》提供了发掘美国隐蔽文化的丰富线索。同时,这样一个容易被各种主流文化所接受的励志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普遍性,有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察者对影片中的文化线索进行辨识、分析。

线索一:电影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幸福》其实就是一个通过个人奋斗、勤劳与智慧实现幸福的“美国梦”的典型例子。男主角对幸福(成为股票经纪人)的追求是一条贯穿整部影片的主线。

影片一开始,男主角就在自述中提到美国《独立宣言》涉及幸福的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被造物主赋予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权。”这也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而这样一个主题包含了三层信息:人人拥有权利,对幸福的定义,个体奋斗。由此可见,片名由来至少可以折射出隐蔽在《独立宣言》和电影故事之中关于平等(equality)、物质本位(materialism)和个体本位(individualism)三方面的价值观。

平等是“美国梦”得以实现的核心前提。从事骨密度扫描仪推销的男主角生活拮据窘迫,当看到股票经纪人收入丰厚且流露幸福快乐笑容时,他不仅仅停留在羡慕,而是大胆咨询并积极着手改变人生。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17世纪“五月花”号搭乘的第一批移民踏上美洲大地,近400年来不同民族、种族的移民为了追逐“美国梦”纷迭而至。在这样的背景氛围中,美国人认为每个人只要肯付出努力都平等享有成功的机会。

因为移民而来的追梦者基本都是白手起家,所以衡量成功的标准十分公平――以累积财富的多少来判断个体成就。正如美国俗语所言,“The person who dies with the most toys wins”。男主角正是冲着一份收入丰厚能带来幸福感的工作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美国文化对于个人价值的如此定位,深层体现即是一种物质本位的价值观。

再者,追求幸福的过程是一段艰苦的个人奋斗历程。男主角通过独自默默苦干,最终出人头地。多数美国人都认为凭借自己的意志和决心能够创造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即所谓的“美国梦”[5]。影片中男主角想要成为股票经纪人的梦想不仅不被妻子认同反而遭到她的讥讽,但他并不气馁,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无意中打击了儿子想成为篮球明星的梦想后,他对儿子说: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你做不到,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努力去实现它。这个片段充分印证了美国人所信奉的个体奋斗原则,他们的骨子里深深烙下个体本位的印记。男主角的儿子曾讲了一个落水者等待上帝救援的寓言故事,正是“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这一观念的体现。

原英文片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有意拼错happiness单词。影片中男主角对着幼儿园外墙上拼错的单词试图纠正道:“There is no Y in‘happiness’.It’s an I.”这样的情节设置巧妙地暗示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面对困难不应当抱怨‘为什么’(Y-why)而应该依靠‘我’(i-I),即自己努力与奋斗”的深刻道理,[6]更是突出了隐蔽在言行深处的个体本位价值观。

线索二:金钱

如前所述,物质本位是美国隐蔽文化的重要部分。追求物质财富是每个人的自由权利,舒适的物质生活才能保障“幸福”,个人的成就感取决于对物质的占有程度――这些都是支撑《幸福》男主角夜以继日地全力追求“金领”职业目标的动机与动力来源。

除了对金钱财富的孜孜以求外,影片中大量涉及金钱问题的情节在深层上展现了美国文化中夫妻间、朋友间、雇主与雇员间的人际关系。

男主角的妻子因为不堪忍受窘迫的生活,抛下丈夫与儿子去接受另一个城市里薪水较丰的工作。即使两人处于夫妻关系之中,美国文化依然强调个体独立,加上美国人崇尚进取与变更,故而婚姻纽带也无法牵绊住人往高处走的脚步。[7]

男主角经济拮据时曾不断催促朋友还钱,没想到朋友在帮他搬家之后认为自己的帮忙足以抵消欠款,于是对男主角的追讨不再理睬。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在朋友之间明着追债是美国社会保障个体利益不受侵犯的常见举动。加之美国社会流动性强,朋友圈子也随之不停变换,故而普通朋友之间的感情并不深厚,虽然互相帮忙也属常见,但总体而言朋友之间不愿意承担过多的义务。[8]同理,美国人也常常做出为自己的劳动付出向朋友索取报酬的举动,但一般会事先声明。影片中男主角对朋友以帮忙抵债的愤怒在于他们并没有事先约定,而且报酬的计算不够合理。

出于对平等的广泛认同,美国社会属于横向型社会(horizontal society),社会等级观念淡薄,大家乐于遵循平等原则。[9]因此,雇主与雇员之间常以名互称,甚至雇主欠了雇员即使1美元的小钱都必须清楚偿还。这些观念在影片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实际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是不轻易借钱的,这牵涉维护独立与保护隐私等多方面的隐蔽文化因素。难怪男主角即使饥寒交迫也从未向别人开口借钱,宁可卖血、排队睡救济床,甚至从欠费的出租车上无奈逃走。所谓“美利坚不相信眼泪”,泄露家庭困难即使能够带来别人的援助也可能导致丧失经济独立,更何况有可能导致雇主对其胜任工作能力的质疑。[4]72在私有制社会,雇主更关心的是利润,雇员的家庭困难是个人负担,处理好个人事务是能力强的另一种表现。所以除非万不得已,美国人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熟人、同事之间基本上不轻易谈及个人困难而请求照顾、接济。

线索三:时间

电影《幸福》一开始的画面就是美国都市街头攒动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给人一种生活节奏非常快的感觉。随后男主角自述“奔跑”是自己人生的一部分:跑着去幼儿园接儿子,跑着去面试,跑着去见客户,跑着去赶公车地铁,跑着去排队领救济…… 这又给人一种争分夺秒的印象。

影片中的人物时间观念都很强。一方面,表现了美国人精打细算地利用、安排时间,例如男主角拼命地挤出每一分钟去与他人竞争,上班时坚持不喝水来省下上厕所的时间从而争取打更多电话联系更多客户,下班后迫于生计而努力推销测骨仪,晚上则通宵达旦看书。另一方面,表现了美国人非常守时,例如男主角预约好客户之后因种种原因被耽搁而未能及时赶到,客户则是多一秒也不停留,并且拒绝在娱乐观球赛的时间里谈论与工作相关的事宜。

美国文化采用的是单向性计时制(Mono-chronic time,简称M-time)时间观念,把时间看做一条分段的线,每段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人们严格按照时间表操作。[10]这不仅能保证个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且是对他人时间权利的尊重。从而,守时、讲求效率是美国人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守则,这同时也是竞争激烈的美国社会的必然要求。

《幸福》这部电影中还有许多诸如面试、工作态度、人际交往、言语与非言语交际等方面的情节可供分析美国文化的隐蔽层面,限于篇幅不逐一赘述。透过对该电影所做的深入挖掘,美国文化中的隐蔽部分被层层揭示出来,其价值观的最核心即个体本位。

四、结 语

电影能给观众带来经久不忘的文化体验,还能为文化研究提供直观、生动、真实、全面的素材,为揭示隐蔽文化开启了一扇便捷之门。透过电影揭示出隐蔽文化的同时也是跨越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这必然带来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课题。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的。

[参考文献]

[1]Edward T.Hall.无声的语言[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2002.

[5]杨蕴玉,胡荣荣.美国人的行为趋向:《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08(21).

[6]潘立春.美国梦想的体现――《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08(13).

[7]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Nemi C.Jai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lmont: Wor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81.

[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003.

[9]Roichi Okabe.Cultural Assumptions of East and West[A].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选读[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998:182-206.

当幸福来敲门英文观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幸福;情感;梦想;人生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故事是根据美国著名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的经历改编的,主演是美国黑人明星威┒•史密斯和他的儿子,2007年由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出版发行。电影讲述的是医疗器械推销员克里斯•加纳奋斗的人生。一开始,加纳努力工作,但是却无法让家里过上富足的生活。他的妻子琳达不能忍受拮据的日子和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终于离家出走,只留下克里斯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相依为命,克里斯成了单身爸爸。克里斯因为事业失败而穷困潦倒,银行账户里面只剩下仅仅21美元。克里斯和儿子克里斯托夫没钱交房租,被赶出了公寓,无处容身。后来,克里斯终于有机会去一家著名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可是实习期间没有收入,绝大部分人都失败了。但是克里斯坚信,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是他惟一一条通往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没有薪水,无家可归,克里斯惟一拥有的就是儿子克里斯托夫无条件的爱和信任。白天肚子饿了,就排着长队领取救济,吃着能够勉强充饥的食物;夜晚他们就睡在地铁站、公共浴室、收容所、暂时栖身的空地。生活的穷困并没有磨灭他的信心,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儿子的将来,克里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他坚信只要现在足够努力,一定会有幸福的未来!功夫不负苦心人,克里斯终于成为一位成功的投资家。

许多人看到英文电影名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的时候,认为是拼写错误。其实答案隐藏在克里斯说的一句话中:Theres no“y”in happiness,but an“i”。当从克里斯托夫所在的幼儿园走出之后,克里斯向清洁工人指出墙上标语的拼写错误,说了这样一句话。而这句话正是这部励志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字母“y”的发音与单词“why(为什么)”相同,而字母“i”与“I(我)”的发音相同。这句不经意的语言就是电影的主题:幸福是没有原因的,关键是“我”能够身处幸福之中。

一、现代文明中的情感

(一)爱情

克里斯•加纳和妻子琳达之间有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从琳达和克里斯•加纳走进婚姻的那天起,她就要和丈夫一起为了家庭而奋斗。丈夫克里斯事业的失败,儿子克里斯托夫的出生,都使得这个家庭入不敷出,经济条件日益恶化。琳达对克里斯逐渐失去了信心,经常对克里斯进行讽刺与嘲笑。克里斯作为男性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这是他难以接受的。他的内心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克制自己,但是琳达最后还是选择离开他。在传统的观念和意识里,夫妻的概念是根深蒂固的,那意味着生死不弃、患难与共,无论生活里出现怎样的困难,都要相互照顾和扶持。然而,在现代的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向往物质生活,精神世界逐渐荒芜。人世间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漠,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和陌生……如果连夫妻都变得如此冷漠,那世界上还有什么真情值得人们期盼呢?电影中这对夫妻遭遇的危机,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伦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二)友情

电影中只运用了极少的镜头来解读友情,但其传递的情感发人深省。友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失去了友情,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索然无味,寸步难行。在电影中,韦恩在克里斯最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甚至近乎于绝望的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韦恩连最起码的支持都没有,更不用说侠肝义胆两肋插刀了,完全不配“朋友”两个字。电影所揭示的这一内容,是对现代社会友情变质的解构。当物质成为首要的追求,友情经常会成为现实的牺牲品。在后现代社会的发达文明之下,物质利益往往作为美好情感的对立面存在。

(三)亲情

电影中最为重要的核心就是克里斯对儿子克里斯托夫无私的父爱。由于克里斯经历坎坷,他深深了解这种父爱的重要性。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和儿子很好地交流,培养儿子乐观向上的精神,体现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同时,儿子对他的鼓励和信任也成为他战胜困难的巨大动力。那种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顾的父子深情在电影中演绎得完美而动人。两父子的生活即使落魄到在地铁站的公厕睡觉,即使天天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父子间依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对未来与理想有无限的憧憬。与物质无关的纯粹的浓浓亲情贯穿影片始终。然而为了现实生活,儿子在放学后或周末必须跟随克里斯去不停地拜访客户,推销那种骨密度扫描仪。克里斯不仅在语言上教育儿子,在行动上也同样以身作则。在比很多竞争者条件差的情况下,他以优秀的成绩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成功者,走出贫困的境况,看到了无限希望。克里斯最后的成功是全片的高潮。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克里斯默默地感受着幸福的意义,终于忍不住而为自己鼓掌。故事情节并没有就此终结,这也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克里斯来到儿子身边,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父子走在一片宽阔的街道上,愉快地交谈。父子的背影在幸福生活的远处消失,传来一阵朗朗笑声,直至影片结束。

二、现代“美国梦”的必备素质

(一)重视行业知识和天赋

现代“美国梦”电影人物不同于传统电影人物塑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重视行业知识和天赋。从独立战争到19世纪末期,美国广阔的土地都是无人居住的,不属于任何人,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些土地上进行开垦播种和各种投资活动。因此,传统“美国梦”起源于农业经济,并不注重人们在所从事行业中的知识和天赋。在工业革命出现之后,美国社会进入工业和资本融合的转型时期,贫富差距开始出现并扩大。广泛的社会纵向流动和机会均等失去了社会基础而不复存在,传统的“美国梦”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通过审视社会历史的变迁,《当幸福来敲门》表达出这种明显的差异:传统的“美国梦”并不重视人们的天赋特征,而现代的“美国梦”非常强调这一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克里斯和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不期而遇。克里斯展现了他长期从事推销员工作所培养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数字处理上所具备的天赋,得到了人力资源经理的赞赏与肯定。在公司的实习工作期间,以名列榜首的业绩获得了仅有的正式工作合同。这里要表现的其实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美国梦”追寻主体的拥有的个性特质差异。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追求主体的行业天赋因素,现代“美国梦”很难获得成功。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丰富深厚的法律行业知识,奥巴马难以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任黑人总统;如果不是因为具备软件行业知识和天赋去辍学创业,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很难在行业内拥有现在的垄断地位。社会差异是基于时代的变迁所形成的,卡耐基和洛克菲勒依靠个人奋斗和创业热情的“美国梦”,在当今社会中难以重现。重视行业知识和天赋的主体个性特征是现代“美国梦”新的表现符号。

(二)对机会的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

现代“美国梦”得以实现的另一点是对机会的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现代的“美国梦”比传统的“美国梦”更重视对机会的发现和把握。长久以来,为了保护所谓“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行政调控是比较有限的。从表面上来看,完全由市场主导的自由经济贸易有利于社会阶层由下往上流动。今天,依然有很多美国人认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难获得在美国那样的成功机会。和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美国所拥有的自由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快速的流动。怀揣“美国梦”的人大都愿意相信,任何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迈向成功的顶峰。然而,由于传统的“美国梦”忽略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美国社会现实也一步步地背离了美国人的梦想。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这种差距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种发展环境之中,追求现代“美国梦”的关键条件就是对机会的敏锐发现和及时把握。

在《当幸福来敲门》中,出身下层的克里斯高中毕业,在各种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正是因为他敏锐地发现和把握了机会,才得到了宝贵的面试机会,成为公司的20个实习生之一。电影中,克里斯告诉妻子琳达想去证券公司应聘证券经纪人的职位时,琳达充满讽刺地反问道:“证券经纪人,不是宇航员吗?” 实际上,琳达的这种态度代表了许多眼界狭窄的人们的观点。在这些人看来,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妄想做一个证券经纪人,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困境,克里斯却没有放弃与退缩,他创造了自己的机会,并且及时把握了它。在和证券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乘出租车的时候,克里斯在他面前表现了出神入化的魔方技巧和数字天赋,终于打动了这个证券人力资源经理,获得了去证券公司实习的珍贵机会。在实习的期间,克里斯充分利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发挥自己在人际关系处理和数字运用方面的特长,最后在所有实习人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公司正式录取,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证券经纪人。把握和获得机会,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代美国社会中,社会制度有着种种的不公正之处,普通人要实现个人的“美国梦”,面对竞争的劣势,对机会的发现和把握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三、“个人主义”――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

美国“个人主义”含有“独特性”“个性”的成分,是个人本位的人生哲学理念,相信个人是价值的主体,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非常重视个人的自我控制、自我支配和自我发展。“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和本质,促进与推动着“美国梦”的实现。所谓的“美国梦”实际上追求自由、富裕与机会平等。它试图使人相信在美国的领域上,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无论贫穷或者默默无闻,无论种族和肤色,只要努力奋斗,有朝一日就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克里斯从来不去抱怨生活,而是将所有精神的力量都凝聚在了一点,就是全力以赴去摆脱逆境。面对很多客户的冷漠与拒绝,他也总是微笑以对。在人生困境中,克里斯表现出来的乐观向上、坚持不懈寻找机会与幸福的精神,是美国几百年来主流意识一致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完美演绎。美国的社会历史、宗教文化以及美利坚人民的性格特征都在这部优秀电影中得以体现。电影里多次提到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国旗也出现过几次,因而该片可以被视为实现“美国梦”、展示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

[参考文献]

[1] 齐云燕.忍受生活逆境 品味人生幸福――浅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01).

[2] 李涛.“盒子”里的幸福――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盒子”的象征[J].新闻爱好者,2009(05).

相关期刊更多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青岛市委

第一健身俱乐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出版集团

作文新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