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家菜园

老家菜园

老家菜园范文第1篇

快城市中慢生活

北京的胡同里总是卧虎藏龙,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正是印证这个位于恭俭胡同里的私家小院——煦园。

北京的胡同中外游客多,来往恭俭胡同的也不少,知道这家私密小院的却屈指可数。蜿蜒到小胡同的第四个巷口“恭俭胡同32号”的门牌前,便见到一扇大红门,敲门而入,传统的北京四合院格局,江南小苑的布局风格,大树、厢房、影壁、青瓦迎面而来……这是真正的私家院子,低调得没有招牌匾额,从清朝末年传承下来,除了红顶被翻新过以外,其他都是当年旧貌,古朴静谧。院内几张木桌木椅与院中大树摇曳的树影相映成趣。在小院呆上一会儿,沏壶茶,与三五好友下棋谈天,仿佛穿越回古时悠闲的光阴,想想都十分惬意的。

这小院的意境便成为第一眼俘获我心的因素,大概得益于老北京四合院那浑然天成的气场,不论外面世界如何喧嚣,关上门自成天地。能在快节奏的北京城,找到一家安静的院子实属不易,没有烟雾缭绕的嘈杂,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青瓦铺顶厢房影壁相伴,让整个人都沉静下来,慢条斯理品茶品味品意境。这是多少人向往的“零压力”生活,厌倦了酒吧里卖醉的人们,这里是另一番风情的好去处。

四合院里

贵族菜

这家小院有个名字叫“煦园”。何谓“煦园”?追溯源头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主人朱老板的祖籍汕头,祖上朱老爷子的知己林老爷子,考取了功名,随之一起来到京城。朱老爷子好烹饪,就在已是正一品监察御史的林老爷子府上厨房掌勺,一直到林老爷子临老卸任,告老还乡前为已经落户京城的朱老爷子买了一座院子,题了名字为“煦园”。煦意为暖,但从象形上来看,将“煦”字拆解讲,便是“每天(日)都能勾着你的嘴(句),垂涎欲滴(灬)。”朱家老爷子是一品大员的厨师,很多人慕名而来,因而“煦园”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天只接一桌餐。

物以稀为贵,没能品尝到“煦园”的菜肴对当时的高级吃货来说绝对是一大憾事。朱家的烹饪技术历代流传到今天老板朱新波这里,已不是正宗的官府菜,而是创意与多元化并重的私家菜。“煦园”从古至今掌勺人都是掌柜老板,朱新波也不例外。朱老板师从三位烹饪大师,分别有川菜“陈麻婆豆腐”传人陈文瑞,鲁菜法国烹饪协会理事长屈浩与粤菜香港名厨,南北菜系取其精华独创了朱氏私房菜。朱老板说做菜要迎合食客的心境与口味,与其说是朱老板的私房菜,我倒觉得是为食客量身定做的“贵族菜”。

无菜单尽飨美味

老家菜园范文第2篇

百岁老人成“明星”常有粉丝来“膜拜”

一天上午,记者来到璜土镇北湖西村,寻访曹老寿星的住址。村民们个个都说她“很出名”。从村民口中得知,曹梅珍老太太虽然已是103岁的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身子骨很硬朗,胃口也很好,每顿要吃一碗米饭、一碗粥,从不忌口,鸡、鱼、肉、蛋都吃。

曹梅珍在农田里有一块面积100平方米的小菜园,里面种了不少蔬菜及农作物,老人家每天至少要在菜园里忙活两个小时。每当蔬菜成熟后,她就把蔬菜分给子女……曹老太的故事传开后,不仅是在璜土镇出了名,就连附近不少地方的村民都前来拜访她,想讨教养生秘诀。

菜园蔬菜种类凡事多,老人每天忙不停

根据村民指引,记者在村落一角找到了曹梅珍的住所。哪料曹老太刚刚离家,到田里种菜去了。沿着田埂步行了近千米,记者才找到正在菜园里忙碌的曹梅珍。

此刻,曹梅珍正在给一排新种的辣椒苗浇水灌溉。老太太穿着一件紫兰色的夹克,脚上穿着棉鞋,虽然头发已经银白,额头上凸起深厚的皱纹,但是看起来很是精神,特别是拎着大半桶水给苗木浇水的举止,跟一般的八旬老人无异。浇完水后,老太太又举起锄头,小心地避开正在成长的蔬菜,为刚刚破土的菜苗松土,还拔掉了一些杂草。

菜园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种着土豆、蚕豆、青菜等,其中夹杂着几朵不知名的野花,整个园子充满着一种惬意的田园气息。一般干完这些农活,老太太常常还到田里拔草,然后抱回去放在院子里晒干,留着烧老虎灶用。

五代同堂共71人 年齿令相差100岁

见记者前来,曹老太很开心,热情地打招呼。等她差不多忙完农活的时候,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最后,她抱着一堆杂草,带着记者往家里走去。

走进曹梅珍的家中,看到的是整洁的卧室、明亮的客厅,到处都能看到精心打理的痕迹。在客厅里的一张五世同堂的全家福上,老太太被子孙簇拥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仔细一数,这张全家福共有71人。

老太太现在和大儿子王国挺一起生活。据王国挺说,他们兄弟姐妹共6人,他的大姐今年也已经81岁了,最小的妹妹今年55岁,兄弟姐妹们身体如今都很好,这可能也是遗传了母亲长寿的基因。整个家庭中,最小的3岁,与老太太相差了一个世纪,整整相差100岁。

说起母亲的身世,他连说“老母亲不容易,当年吃了不少苦”。原来,曹梅珍从13岁起就在无锡的一个丝厂当缫丝工,直到30岁,为了照顾第一个孩子才回到家当主妇,这一待就是70余年。由于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养儿育女、家庭开支的重担就落在她的身上。曹梅珍养过猪、养过牛、种水稻、栽蔬菜……很多行当都干过。

每天早起忙劳动 医生夸她身体棒

中午时分,老太太到厨房里又忙活了起来,坐到老虎灶前烧火。记者问她正在煮什么,她说:“烧点苋菜,每天吃米饭吃厌了,今天换换口味。”她说自己不挑食也不忌口,这么多年来没有生过病,现在的血压是80/110,连医生都夸她是个老寿星,说她“身体真棒”。

老家菜园范文第3篇

文/冯淼

退休,看似只是一个人从职业生涯到居家生活的转变,实际上可能还会牵动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其中受到影响最大要数老伴了。因此,建议大家在退休前,最好提前跟老伴长谈一次甚至几次,尽早规划退休生活。

与老伴讨论退休时,首先要开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心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介绍,临近退休的老人一般会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期待,认为退休后终于可以好好歇歇,去做那些一直感兴趣却没时间实现的事;另一种心态是抵触,认为退休后自己就失去了价值。让老伴明确知道自己的心态和想法,是一起讨论退休规划的基础。

“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网专栏作家戴夫・伯纳德在题为《与你的配偶一起规划退休》的文章中还列举了几个需要跟老伴商量的问题,值得参考。

1.两人同时退休是否更好?为保持生活步调一致,可以跟老伴谈谈是否愿意同时退休。由于我国法律对退休年龄有相关规定,再加上夫妻双方普遍存在年龄差距,夫妻同时退休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并非不能实现,主要还是看夫妻双方是否有这样的意愿。

在做退休规划时,不妨多征求老伴的意见,如果双方都希望同时退休,那么先退休的一方可以选择“退而不休”,再找个力所能及的新工作,等老伴退休后再另行规划。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与老伴一起退休,同时退休的情况适合那些生活契合度较高,喜欢与对方为伴的夫妻。若是夫妻二人相对独立,兴趣点差异较大,就不建议“强行”同时退休。

2.退休后,家务怎么分配?退休前,时间和精力都分成两大块,一部分给工作,一部分给家庭。退休之后,工作不再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许多夫妻却为此争吵起来。有些丈夫觉得妻子退休了,时间更多了,家务该做得更细;有些妻子又抱怨丈夫退了休也不着家,家务还是自己一人做。因此,在与老伴共同规划退休生活时,开展个人爱好和从事家务、陪伴家人的时间要分配好;可以和老伴商量是采用“各司其职”还是“岗位轮换”的方法分摊家务,以避免产生矛盾。

3.有什么可以共同从事的爱好?很多老年人对自己的退休规划都有明确的想法,比如学习绘画、书法或是某种乐器等。不过临近退休的老人还是应该多跟老伴交流这些想法,参考老伴的意见,这有助于发现夫妻俩的共同爱好。另外,在讨论中,夫妻还可以尽量商定几项可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参加社区组织的文娱活动、短途旅行等。

菜园,我晚年的乐园

文/潘琪

自从退休后,我的心里一下子感到空荡荡的,生活也变得没滋没味了。

一次,我到郊外散心,眼前出现这样的一幕:田野生机盎然,头上蝴蝶纷飞,脚下瓜果飘香。农民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清明上河图”。此情此景不正是我心驰神往的吗?看到这些,我灵机一动,何不也回归大自然,种几分菜地,一来练练筋骨,二来养养心情。于是,我就在郊区租了块地,开始了躬耕于陇亩的田园生活。

开始了新生活,我便又忙碌起来,先跑遍大街小店,购置了务农所需的“十八般武器”,什么锄头、镰刀、喷壶、水桶等。一个成天坐办公室的“大先生”,摇身一变成了地道的“农夫”:踩在松软的土地上,撸起袖子,舞动锄头,挥洒汗水,种上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体验起农耕生活,心里有种难以言表的惬意和爽快,心情那叫一个好!

我的菜园不到三分地,但种菜对我来说是一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享受,所以我精耕细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的精心照料下,菜园里的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每天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惊喜:黄瓜绽开一朵朵小黄花,辣椒冒出一簇簇小白花,茄子袒露一朵朵小紫花……和菜地旁一树的石榴花相映成趣。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么小的一个菜园,竟吸引了众多蜜蜂蝴蝶,穿梭其间,翩翩起舞。

如果说种菜是种享受,那么吃菜就算得上是种乐趣了。想到当初亲自把种子播到地里、浇水、看着它发芽……如今看看盛在菜盘里的放心食品,一年四季花样百出,成就感和幸福感溢满心头,觉得自己不但收获了菜,还收获了好心情。

老家菜园范文第4篇

《纲要》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w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具有感性的资源就越具有教育的价值。

初夏的百果园里一幅丰硕的景象:紫色的桑葚、橘色的枇杷、刚刚长出的嫩绿小梨在绿叶的映衬下煞是可爱;曾在春天里带来了灿烂而浪漫的满地油菜们结子成熟了,在这样一个美丽初夏的收获的季节,百果园里隐藏了太多孩子们想要探究的秘密,充满了无数值得我们去抓住、把握的教育资源和契机。

场景一:劳动 收获

大三班的孩子第三次去油菜园里写生,“老师,油菜花都凋谢了?”“那一个个小豆荚里是什么呢?”……孩子们熟悉的油菜花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菜籽即将成熟,等待着我们去收割收获。“如何收割”对于老师、孩子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于是,老师组织孩子们向家长们进行信息采集,来自农村的小雨奶奶接受了孩子们的采访并乐意在活动当天进行现场指导。老师孩子们了解了收割油菜的操作过程:拔油菜、晒油菜、敲菜籽、收菜籽。有了小雨奶奶的专业指导,5月17日,天气晴好,收割油菜活动开始了:

1.拔油菜

孩子们和保育员一起在空地上铺好大布料,带好手套,脱了外套,迫不及待忙起来了。男孩子很勇敢,女孩们也不落后,一抓、一拔,第一次成功拔出,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欢呼;拔不动时随时求救,孩子们互帮互助,互相鼓劲“加油啊!”“用力!”。这些平时在家长老师们眼中娇滴滴的孩子们干起活来真的是令我们惊讶的,热了脱下外套继续,即使满头大汗依然热火朝天,没一个孩子叫累,没一个孩子说放弃。或许当孩子们学习起古诗《锄禾》时,能真正领悟“汗滴禾下土”。孩子们亲手拔下的每一株油菜整齐地摆放在大布料上。仔细观察发现:油菜的颜色不同,有的菜梗、菜荚都已经黄了,有的菜梗菜荚还是绿色的,也有一些是绿中带黄。小雨奶奶介绍:黄色的油菜已经很成熟了,绿色的相对还有些嫩。原来,油菜的颜色变化代表着成熟度。为了便于分辨,保育员又找来了一块大布料,孩子们将拔下的油菜进行了分类摆放,黄色的放在一起,带点绿色的放在一起。

2.晒油菜

“晒油菜是为了让油菜的水分减少,变得干燥,便于菜籽的脱落。”于是,孩子们密切关注天气,很幸运的是接下来的几天都是晴天。每次散步,孩子们都会走过那两堆油菜,特别关注,并有细心的孩子发现了其中的变化:枯黄色的菜荚有的已经开裂,黑色的菜籽开始自由滚落;那些绿色的油菜也逐渐变黄。孩子们敏感地觉得,菜荚已经开裂,我们可以开始敲菜籽了。

3.敲菜籽

5月23日,孩子们带上竹竿、小棒,围站在油菜旁,欢乐地的敲击着、捶打着,有的菜籽轻轻一碰就滚落下来,有的要多次敲击才不情不愿地落下。看着一颗颗黑黑小小的油菜籽滚落下来,孩子们不由地欢呼“看,油菜籽,黑色的!”“老师,我们可以用脚去踩吗?”“试试吧!”小霖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踩了上去,激动地在油菜上踩来踩去,似乎比用竹竿、小棒敲打要有效很多,于是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 “好滑啊!”踩在菜籽上,有孩子不小心滑倒。孩子们在与菜籽更亲密的接触中,发现菜籽是圆溜溜的光滑而细小的。

小诗看着几颗黄中带绿的菜荚怎么也不愿张嘴,索性直接用手拨开来,“咦,为什么这几颗菜籽是绿色的呢?”一旁的小雨急忙解释:“说明还是没有成熟吧!”数一数,菜荚里藏了几颗小菜籽,每一个菜荚里的菜籽一样多吗?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各种忙碌各种探索……

孩子们一番努力过后,布料上滚动着越来越多的黑色菜籽,菜荚散落其中,下一步,要把菜籽整理出来,怎么做才快速地把菜籽和菜荚分离出来呢?孩子们开始探索:有的直接用手来挑拣出菜荚,这么大堆,要花多少时间啊?有的孩子想到了盆、碗,但是要将荚和籽快速分离,还是困难。最后,当老师拿出小雨奶奶家里带来的筛子,孩子们似乎有所感悟,帮忙用碗和盆将混合的菜籽和菜荚装进筛子,老师端起筛子,在空中轻轻摇晃,黑黑的菜籽从筛子的细孔中密密麻麻地掉落,成功分离,大家欢呼起来:“好神奇啊,成功了,成功了!”还激动地用小手接住往下散落的滑溜溜的菜籽。

场景二:播种 期待

收下的油菜籽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带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找寻答案,经过大家总动员,孩子们有了很多的答案:可以作画、种子拼贴、播种、榨油……最终孩子们决定先尝试播种。

收获的菜籽一部分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的任务是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播种任务;一部分菜籽由孩子和老师一起再次播种在百果园。带回家播种的孩子们任务下发的第二天,孩子们就把播种好的盆盆罐罐带到幼儿园,有的水培,用棉花铺盖住菜籽,大多孩子采用的是土播方式。于是每天管理、观察菜籽的情况,成了孩子们入园后的第一件重要事情。散步、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不忘去百果园看一看菜籽的变化。一天天过去了,在孩子们的期待中,盆里的、罐里的、园里的菜籽们终于有绿色的小芽出来,那一刻,孩子们是无比骄傲与自豪的。孩子们期待着小芽能快快长大,期待着开出金色的油菜花,期待着再一次的收获……

老家菜园范文第5篇

研究发现,老虎为了躲避人类,不惜改变日夜出动捕食的生活习性。

虽然老虎号称“万兽之王”,但是在人类面前,万兽之王也似乎矮了一截。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尼泊尔一个国家公园生活的老虎,为了躲避人类,不惜改变日夜出动捕食的生活习性,“改上夜班”,只在晚上出来活动和觅食。

奇旺国家公园位于喜马拉雅山山谷,里面生活着121头野生老虎,公园有人类居住,村民们每天都要在公园里翻山越岭、砍柴割草。此外,还有游客会到公园里参观。

研究人员在公园里安装摄像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追踪拍摄村民和老虎的活动轨迹。在对成千上万张照片进行研究分析后,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人类和老虎走的是同样的路,只不过活动时间不相同。老虎学会了避开人类。人类大多在白天活动,待到黄昏日落西山人类离开之后,老虎便开始出来捕食和玩耍。

研究人员表示,对老虎来说,奇旺国家公园的自然条件算是很优厚。这里猎物很多、偷猎行为很少,森林茂密。“但还是会经常有人,包括本地村民和游客进入公园。而我们看到,老虎似乎能够调整习性来适应环境。”

有研究人员认为,过去,人们认为老虎需要大范围没有人类活动的领域。因此,为了保护野生老虎,人类需要给老虎让出地盘和里面的自然资源。而这项研究似乎显示人和老虎之间存在共生的空间。

研究人员表示,能在奇旺国家公园里发生的现象,也能在世界其他地方发生。这将使得老虎这一物种继续延续下去的可能性比目前看来的大很多。

蔬菜“奥运会”:萝卜长5米葱比胳膊粗

据外媒报道,刚刚结束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英国,日前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蔬菜奥运会”。各类蔬菜汇聚一堂,而衡量“优胜者”的唯一标准,是长度和体重。

据报道,这个“蔬菜奥运会”共展出了204种不同的蔬菜。有超大卷心菜、巨型黄瓜、南瓜,甚至还有比胳膊还粗的韭葱。

相关期刊更多

金沙江文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

歌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边疆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