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隆印象

武隆印象

武隆印象

武隆印象范文第1篇

历经7年的波折,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印象武隆》正式公演,著名导演张艺谋再次掀起了一股“川江号子”热潮,濒临消失的“川江号子”用另一种新的方式开启了传承之路……

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有一道宽阔的U形峡谷,由于形状像一颗心,所以直接被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武隆的“中国心”。从空中往下可以看到:高约188米的山崖被灯光照亮,光影投射出的流水、飞鸟跃然崖上,幽远的号子声响起,拉纤的船工、抬滑竿的农民、犁地的耕牛开始依次登场……这里,就是《印象武隆》的露天演出场地,也是被称为“唯一听得到川江号子”的地方。

《印象武隆》是著名导演张艺谋“印象系列”的第七部作品,投资约2亿元,意在以“川江号子”的消失为主线唤起人们对文化的传承。2017年是《印象武隆》正式公演以来的第五年,累计演出1600多场,通过这种实景演绎,濒临消失的“川江号子”用一种以新的方式开启了传承之路……

张艺谋恋上武隆几经波折的“印象”奇缘

从2003年的《印象刘三姐》开始,“印象系列”红遍大江南北,意图与“印象系列”结缘的城市、景点数不胜数,而重庆武隆能被张艺谋看中,两位“媒人”――王潮歌和樊跃可谓功不可没。作为张艺谋的老搭档,《印象武隆》总导演王潮歌、樊跃,与张艺谋一起被冠以“铁三角”的名头,三人共同开创了“实景演出”的概念,并联合打造了“印象系列”作品。

王潮歌、樊跃和武隆的渊源,要追溯到本世纪开头那几年。据王潮歌回忆,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武隆并不发达,房子还是土坯房,不过,第二次来的时候,武隆就突然变出了一个仙女山小镇,这让王潮歌和樊跃非常惊讶。当他们首次下到天坑地缝底部,由于回音扩散,声音空灵如钟琴之音,王潮歌兴奋至极,在里面大声呼喊良久……2005年,张艺谋筹备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王潮歌竭力向他推荐武隆,经过考察,张艺谋随即决定将位于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的天生三桥,作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摄地。王潮歌说:“张艺谋一来就看上了这里,所以就琢磨着要做一台‘印象系列’的歌会。”

后来,张艺谋开始接手筹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王潮歌是其中的核心成员,在此期间,武隆给王潮歌寄去了很多武隆特产豆腐干,每天开策划会时,王潮歌都会拿出来吃。王潮歌说:“因为张艺谋爱抽烟,我们希望他少抽点,就让他也吃豆腐干,结果张艺谋一吃就上瘾了,连烟也不抽了。武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全国有135个城市邀请我们去做‘印象系列’,但最后选中了武隆。”

不过,打造《印象武隆》的进展并不顺利。2007年,为保护景区环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四部门联合了《关于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等环境敏感区影视拍摄和大型实景演艺活动管理的通知》,因此,全国多处景区开始对影视拍摄下“逐客令”,《印象武隆》不幸“中枪”,整个项目岌岌可危。时的武隆县政府与印象艺术团队开始了长达3年的协商、沟通,最终,他们从20多个备选地址中确定了仙女山桃园大峡谷为演出场地――这是一处未经开发的演出宝地,《印象武隆》项目最终得以重启。

经过演员招募、剧场建设、深入采风、演出排练,2011年10月1日,《印象武隆》进行了试演,2012年4月23日,《印象武隆》进行了第一次全球正式公演。历经7年的波折,《印象武隆》终于走进了观众的视野。

震撼的“川江号子”天然而成的峡谷舞台

“本着既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又能缔造出‘独一无二’的视听盛宴的标准,确定了演出地点。”总导演樊跃解释了将演出地点定在桃园大峡谷的原因。桃园大峡谷地处仙女山旅游度假区,海拔1150米,距仙女山镇约9公里。观众进入演出现场前,需先穿过一条长约228米的“时空隧道”,隧道的内壁上,不停地闪现着“印象系列”其他作品的画面和富有重庆特色的自然人文风情图片。走出隧道,观众随即可被高低落差约188米的大峡谷所震撼,峡谷呈U形,四周为陡峭的山壁,演出场地内的30多户原住村民,并没有迁出,依然保持原来的居住状况。

《印象武隆》的主题是“川江号子”,由演员扮演一位真实存在的老纤夫,他用真实的故事来串场,用地地道道的重庆话讲诉着拉纤的艰苦岁月,在7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各种濒临消失的“号子”在舞台上依次登场,此起彼伏:川江号子、打夯号子、筑墙号子、抬石号子……由于号子的声音全由真人“吼”出来,这对演出场地的声响要求极高,不过,王潮歌对这个天然的剧场十分满意,她说:“这是大自然的声场,全世界最好的剧场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哟嗬,嗬哟嗨,号子喊起来;腰杆往上挺,脚板要踩稳;岔路口,跟到走;之之拐,顺到摆。”雄壮高亢、整齐划一的川江号子在峡谷中响起,舞台上的演员头裹白帕,着胸膛,佝着身子,背上拉着纤绳,光影在峭壁上勾勒出激流险滩的情景……身临其中,每个人都会感到巨大的心灵震撼,王潮歌谈到这种效果说:“听‘川江号子’的时候,我感觉像一把锋利的刀片慢慢地拉进我的肌肤,直达我的心坎,这种感受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演出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哭嫁”片段。在武隆,哭嫁是一种传统的婚嫁习俗,因为“纤夫的命没个准儿”,所以嫁给纤夫的姑娘被公认为命运凄苦,哭起来也更加动情。舞台上,年迈老妇的旁白、动容的哭嫁声音,让不少观众忍不住落泪。演出接近尾声时,一艘真实的木船从巨大的山壁处缓缓划出,周围用灯光形成似水面的光影。这艘船是典型的川东木船,船身长约6米,两头翘,中间宽,通体红色,观众席与石壁间连着两根钢丝,形成了滑轨,木船沿着滑轨缓缓划出,再伴随着解说词渐渐消失,震撼的声音逐渐回归到平静,老纤夫叹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忘了吧,都忘了吧……”而此时,看得入神的观众常常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老纤夫:“不能忘!不能忘!”

应该说,这是张艺谋的创意,把舞台、演员与观众融于一体,情郁于中,音视混元,让观众产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一位从北京特意赶来观看演出的观众说:“人身在峡谷中,灯光投射到山壁上,抬头能望见星光,震人心脾的川江号子、凄美的哭嫁歌回荡在山谷,总让人热泪盈眶。”

土生土长的农民演员川江号子的传承之路

对于震撼人心的川江号子,总导演王潮歌倾注了超越工作的感情,她在解说《印象武隆》时说:“不为了欣赏,不为了纪念,而是为了延续川江号子的血脉。”

川江,为长江自四川省宜宾市到湖北省宜昌市段的别称,也可以泛指该段支流水系,因该段水系大部分流经旧时的四川省(今四川省、重庆市)而得名,木船为该段水运的主要工具,而船的唯一动力是拉纤的船工。川江两岸山峦夹峙,航道弯曲狭窄,水急滩险,明礁暗石林立,千百年来,船工们通过吼出“号子”来协调步伐,与险滩恶水进行殊死搏斗,这些“号子”流传下来,成为了船工们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精神象征,也成为了研究长江文化的“活化石”。上世纪60年代,机械动力船取代了人力船,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大量古纤道永沉江底,跌宕起伏、雄浑悲壮的川江号子也随之逐渐消失。王潮歌说:“这些号子随着生活大踏步地前进,很多都将消失,再也听不到了,很多会唱号子的老人渐渐仙逝,我们希望通过《印象武隆》这一演出,重新把号子唱起来。”

为了保持“川江号子”最原始的味道,《印象武隆》团队在选用演员上费了不少工夫――《印象武隆》演员多达2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在这些人中,有纤夫的后代,有年轻时拉过纤的人,还有喜欢站在自家山头吆喝山歌的人……

《印象武隆》的领唱杨兴勇就是纤夫的后代,他生长于两岸悬崖峭壁的乌江边上,从小就跟随着父亲唱川江号子,如今他已成为川江号子的第九代传人。杨兴勇认为,虽然现在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已不需要川江号子,但川江号子背后隐藏的父辈们的精神不能忘,他说:“我们都是当地人,从小耳濡目染,在表演中,我们能最真实地还原劳动者乐观豁达、不屈不挠的精神。”

《印象武隆》的另外一位主角邓坤安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他扮演的是贯穿《印象武隆》全程的“老纤夫”,为了演出老纤夫的“精气神”,40岁的邓坤安留起了长长的胡须。邓坤安回忆道,由于演员多为非专业的r民,排练之初异常辛苦: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一个动作常需重复上百遍,舞台是露天的,烈日当空时,汗流浃背,而磅礴大雨时,整个人就被淋透了,身上、嘴里全都是泥……

为了这场演出,王潮歌哭过很多次:“我的演员太让我感动了,有一个演员彩排时不小心摔昏过去,救护车来了,医生抬着他走的。我没想到12个小时不到,在观众席的第一排,那位年轻演员又在那里唱起来……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武隆印象范文第2篇

江湖酒吧在东棉花胡同7号,一扇小小的窄门,上书“江湖”二字。

这个小小的四合院里,花草掩映,有一股北方少有的潮湿气息。南厅是静吧,略小,墙面是墨绿色,挂着竹席和老照片——浓郁的文艺味,有临窗的沙发与桌子,窗台上一溜儿书,乐评居多,屋角摆着一摞CD。北厅略大,主要用来演出,墙上挂着阿尔·帕西诺、约翰·列侬等人的照片。最值得说的是南北厅之间的中庭,摆着长条的木桌木椅,阳光透过头上的架子和藤蔓洒下来,斑驳成趣,坐在这儿喝酒谈天,恍如一个陈旧的梦。

几乎每晚,江湖酒吧都会有音乐演出。周云蓬、张潜浅、张玮玮、布衣乐队、山人乐队……六年来,无数音乐人沉醉于此,唱歌予人听。

江湖场子不大,演出时最多仅能容纳100来人。可是地方小,音乐的密度似乎也更高——人们总是难以忘怀在这种小酒馆听到的乐与歌。很多乐队,在大型的LIVE HOUSE演出之外,也会来这开一个“江湖专场”,比如近期要来的秘密后院和低苦艾乐队。

偶尔还会有彩蛋降临。鲍勃·迪伦在北京演出当日,有人说陈升会来江湖,许多人来此等候。到夜间12点多,仍旧守候的只剩十来人,陈升真的过来玩了,于是大家与升哥饮酒唱歌,谈天说地,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是一种说不清的东西,让人们热爱江湖。文艺青年们心中暗藏的那份江湖梦想,刀光剑影中的侠肝义胆,在当下不可能完成。而江湖酒吧,满足了他们对于“江湖”这二字所蕴含的痛快与温情、奇人与美事的向往。如老板69所说:“这个江湖无处不在,他属于每一颗动荡的灵魂,每一个孤独的心。”

三个月后,江湖要搬家,搬去何处仍然未知,也许离东棉花胡同不远。69为此启动了一个“江湖放映室”项目,每周放一部与音乐相关的片子。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告别演出”——江湖过去的老朋友要来这儿唱上几嗓子。

在告别演出的那天,不知道老板69——他更喜欢称自己为“江湖掌门人”——会不会拱拱手与人说:“客官,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新地方再见!”

七日

浦发银行北京分行28日举行奥运火炬签售会

作为“伦敦2012奥运会特许商品”指定销售网点,浦发银行北京分行28日在京举行了“伦敦圣火 金耀浦发”为主题的奥运火炬签售会。中国首位奥运冠军许海峰亲临现场助阵,并与浦发银行共同为奥运火炬揭幕。此次伦敦2012年奥运会、残奥会特许商品引入中国,是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允许奥运会举办国的奥运特许商品在其他国家销售,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各网点取得了“伦敦2012奥运会特许商品”官方指定销售资格,这也是目前北京地区银行网点惟一销售渠道。

印象武隆非遗纪念版震撼上演

印象武隆荣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荣誉称号,为了庆祝获得此荣誉,《印象武隆》大型实景山水歌会于近日隆重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版演出”,《印象武隆》是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樊跃,艺术顾问张艺谋组成印象团队精心打造的第七部力作,与前六部不同的是,印象武隆是首个实景歌会,以武隆灵秀山水为舞台,再现巴蜀大地的风土人情和爱恨悲歌,唱响父辈人的号子情怀。

曼城球星京城聚敛王气 新球衣亮相启程新赛季

7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备战圣殿杯的曼城球星科拉罗夫、亚当·约翰逊以及萨维奇来到位于工体的中奥足球圣殿与曼城球迷见面,三名曼城球员特别展示了不久前刚刚的新赛季主场球衣,由茵宝为曼城俱乐部量身打造的这款新球衣,在保留曼城经典的天蓝色基调的同时,在设计灵感上借鉴了曼城队1969年夺取足总杯和1970年夺取联赛杯时所穿球衣的黑色细节元素,向俱乐部辉煌的历史致敬。

《听风者》全球首映全阵容出击 片方强势提档8月7日公映

7月30日,谍战传奇巨制《听风者》在北京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全球首映会。影片在前不久的全国院线推介会上好评如潮,院线方面呼吁早日上片,片方宣布把档期提前到8月7日上映。会上,两位导演加四大主演全阵容出击,带领观众破解关于电影的种种悬念。曾打造过《无间道》和《窃听风云》两大经典系列的麦兆辉和庄文强,此次出手不凡,加上题材本身又是两人最擅长的领域,麦庄在十年之后能否再造新传奇令人非常期待。

洛娃日化精耕细作18载感恩回馈

北京洛娃日化有限公司日前迎来了18周年纪念日,为了答谢全国的消费者,洛娃日化在全国各大商超及连锁卖场推出了系列感恩回馈活动。洛娃日化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化家庭清洁用品系统集成商,公司旗下洗涤产品已经形成了用于衣物、居室、卫生间和厨房清洁,满足家庭日用和宾馆酒店等需求的各类洗涤产品5个系列共100余款产品。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远销中东、欧洲、非洲等地区。

《尊耀人生》全新改版新闻会

8月1日,《尊耀人生》全新改版新闻会暨2012’秋季北京耀莱奢华品牌文化博览会公益慈善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耀莱成龙国际影城隆重召开。《尊耀人生》杂志以耀莱集团十余年国际顶级奢侈品零售服务经验的深厚积淀为基石,致力于为中国顶尖财富阶层提供最专业精准的奢华生活方式指引,以及由富及贵的个性化品位培育。在耀莱奢博会举办期间,组委会将与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携手举办“关爱成长”奢华品牌文化之旅慈善晚宴。

嚼口香糖缓解赛前焦虑成奥运选手“公开的秘密”

伦敦奥运会赛事正酣,运动员在赛前嚼着口香糖,甚至边嚼口香糖边上阵竞技的场景也屡见不鲜。在本届伦敦奥运会的篮球赛场上,尼日利亚运动员Tony Skinn嚼着口香糖打出利落的三分球,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一幕。近日的一项由北京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竞技焦虑联合研究组开展的大学生运动员压力调查报告显示:运动员在赛前普遍感觉紧张与焦虑,而63.6%的被访者认为咀嚼口香糖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感受。

“广发财富管理”贵宾身份可智能识别

广发银行个人贵宾财富管理全新升级并正式推出“广发财富管理”品牌。智能化的身份识别将给客户带来更贴心服务。广发财富管理客户在到达网点刷卡取号时,其专属理财经理即可收到相应的手机短信,知道客户已经来到网点,广发银行理财经理会即时主动出来迎接为贵宾客户提供贴身服务,大大提升贵宾客户网点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体验。

罗技正式进军移动外设市场

罗技携最新外设产品亮相Macworld Asia 2012苹果产业链大会,并举办主题“感触i世界”罗技2012新闻会。本次罗技会中国区总裁刘坤宣布了两项关于罗技的重大事件:第一,罗技正式全面进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核心的移动屏幕市场。第二,正式启动罗技中国区B2B业务。罗技中国高级市场营销公关经理江迎为大家介绍并讲解了罗技为移动屏幕市场打造的产品群:太阳能iPad键盘、超薄iPad键盘盖、太阳能无线键盘K760、UE耳机、UE无线便携音箱等。

武隆印象范文第3篇

北宋时期,普遍存在皇室与“将门”通婚的情况,或皇帝、太子娶将门女为后妃,或将家子尚公主及宗室女为妻。这一独特的政治联姻绵延于北宋各个时期,形成一种突出的现象。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而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宋代政治史的研究。

在中国古代史上,专制帝王作为统治集团的最高代表,其婚姻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如汉高祖刘邦死,汉惠帝即位后,主宰朝政的吕太后便为其安排了一场政治婚姻,所谓:“宣平侯(张)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1]刘秀称帝后,其女内黄公主出嫁功臣大将窦融长子窦穆,涅阳公主嫁窦融侄窦固[2];汉明帝娶功臣大将马援女为后,汉章帝娶窦融曾孙女[3]。WWw.133229.CoM唐高 宗为晋王时,唐太宗为其娶并州大族王氏女为妻[4];唐高祖女丹阳公主、衡阳公主分别出嫁大将薛万彻和阿史那杜尔;唐太宗女南平公主、东阳公主、合蒲公主分别出嫁文官大臣王珪子王敬直、高士廉子高履行和房玄龄子房遗爱;唐高宗与武则天爱女太平公主先后所嫁武承嗣及武攸暨,则为当权派武氏家人[5]。因此,班固即承认:“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6]但是,在宋代以前,总的说来皇室在与大族、高官通婚时,却并无明显倾向于文臣或武将的现象。秦汉时期,因文臣与武将之间原本便不存在鸿沟的情况,自不用说,即使在唐朝,考诸《两唐书》后妃、皇子、公主及有关传的资料,不难发现与皇室联姻者,文武臣僚皆有之。

北宋建立后,最高统治者在处理皇室婚娅问题时,开始出现倾向与武臣结亲的独特现象。在此,首先就北宋历朝皇帝娶将门女为皇后的例证列举如下:

赵匡胤于后晋时娶军校贺景思女,但在入宋前贺氏已死,后被追为皇后。后周显德五年,又娶彰德军节度使王饶女。宋太祖登基后,王氏被册为皇后。乾德初,王皇后死。宋太祖再立前节度使、左卫上将军宋偓之女为皇后。

宋太宗在后周时娶滁州刺史尹廷勋女,但早死。再娶五代时强藩符彦卿女,符氏卒于宋太祖开宝时。尹、符二氏后同被追为皇后。宋太宗李皇后,为宋初枢密副使李处耘女[7]。

宋真宗为太子时,宋太宗为其娶大将潘美女为妃。端拱时,潘氏卒,后追为皇后。再娶宣徽南院使郭守文女,宋真宗登基后为皇后,景德四年,“以疾崩”。宋真宗刘皇后,则出身低贱,本人原为蜀中歌舞女。但刘氏为皇后之后,便为自己营造出身将门之后的说法[8]。

宋仁宗郭皇后,为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据记载:天圣初,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与郭氏同入宫,尚未亲政的宋仁宗属意张氏,但临朝主政的刘太后却立郭氏为后[9]。以后, 宋仁宗废郭后,有意立富商陈氏女,却遭到群臣的反对[10]。遂立故枢密使、大将曹彬孙女为后。

宋英宗后高皇后,为宋太宗、真宗朝著名将帅高琼后裔、节度使高继勋孙女[11]。

宋神宗居太子位时,娶故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即位后,立为皇后。

宋哲宗孟皇后,为已故侍卫马军都虞候孟元孙女。宋哲宗废孟后,立宫女出身的刘氏为皇后。

宋徽宗在端王府邸时,娶武臣女王氏为妃,其父官德州刺史。及至即位,被册为皇后。

宋钦宗朱皇后,“父伯材,武康军节度使。钦宗在东宫,徽宗临轩备礼,册为皇太子妃,钦宗即位,立为皇后”[12]。

由上可见,北宋九朝皇帝中除了宋真宗刘皇后、宋神宗向皇后及宋哲宗刘皇后三人,无武将家庭背景,其余十四位皇后皆为将家女,而宋真宗刘皇后和宋哲宗刘皇后又是在原皇后或死或废的情况下续立者。

其次,北宋太子及皇子娶将门女的情况如下:

据有关史料可知,宋太祖有子二人,但生前未立太子。兴元尹德芳妻室情况不详,武功郡王德昭 先娶武将陈思让之女(《宋史》卷二六一《陈思让传》),后再娶故相王溥女。查《宋史》卷二四五、二四六《宗室传》,宋太宗诸子娶妃情况明确者有二人,即许王元僖,生前曾被视为皇位继承者,“上为娶隰州团练使李谦溥女为夫人”。雍王元份,娶崇仪使李汉斌女。宋真宗六子,除宋仁宗外,“皆蚤亡”。宋仁宗三子、宋哲宗一子及宋钦宗在位期间一子,亦皆早亡未娶。而宋英宗、宋神宗及宋徽宗诸子,其妻室情况则不详。

由上可见,在已知北宋太子及皇子婚姻情况中,有两人娶武将女,有一人娶文官大臣女。宋太宗所云:“朕尝语诸子,今姻偶皆将相大臣之家”[13]之语,大致更多的体现在与将帅的联姻上。

最后,北宋时期武将家族迎娶公主及皇室女的情况相当普遍,在此依前后顺序列举如下:

宋太祖称帝后,大将高怀德以拥戴之功,被提拔为殿前副都点检。宋太祖出面将其妹燕国长公主嫁于高怀德[14]。宋太祖有六女,除早亡三人外,其余皆出嫁武臣高门。石守信位列宋太祖功臣大将之首,其子保吉娶宋太祖女延庆公主;功臣大将 王审琦长子承衍,尚宋太祖女昭庆公主。宋初枢密使魏仁溥子咸信则娶宋太祖女永庆公主[15]。

宋太宗七女,一人早亡,二人出家为尼,其余四女中郑国公主嫁故相王溥孙贻永,王贻永本人为武官,授安德军节度使,至枢密使;蔡国公主嫁 宋初枢密使、节度使吴廷祚子元扆,吴元扆后拜节镇[16];柴禹锡为宋太宗亲信,先后出任知枢密院事,授镇宁军节度使。其子宗庆娶宋太宗女鲁国长公主,历地方长吏,终节钺[17]。宋初宣徽北院使、枢密使李崇矩,其孙遵勖娶宋太宗女万寿公主,屡迁节钺。值得一提的是,“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继昌(李崇矩之子)亦自言不愿。崇矩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闻之,颇不悦。”[18]

宋真宗一女,出家为尼。宋仁宗诸女中除早亡外,兖国公主嫁外戚李用和子玮,李玮至建武军节度使;许国公主嫁吴越王曾孙、右领军卫大将军钱景臻;鲁国公主嫁曹彬后裔、左领军卫大将军曹诗;魏国公主则出嫁开州团练使郭献卿。

英宗四女,一早亡,其余徐国公主嫁宋初大将王审琦曾孙、左卫将军王师约[19];蜀国公主出嫁宋初大将王全斌后裔、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王凯之孙诜,王诜官至留后[20];祁国长公主嫁张敦礼,授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后拜宁远军节度使[21]。

宋神宗十女中,早亡七人,其余者:唐国公主嫁故相韩琦子嘉彦;康国公主嫁王遇;徐国公主嫁故将潘美曾孙意。宋哲宗四女,二早亡,其余陈国公主嫁石端礼;韩国公主嫁潘正夫。由于资料记载不足,王遇、石端礼和潘正夫出身不详。

宋徽宗三十四女,早亡十四人,其余可知婚嫁者九人。其中三人嫁武将(宋邦光、曹晟、曹湜),两人嫁外戚向氏子弟,两人嫁宰相曾公亮和蔡京之子,另外两女所嫁田丕、刘文彦情况不详[22]。从文献记看,宋钦宗无女。

根据以上情况来看,北宋诸帝公主所嫁对象二十八人,其中明确为将门出身者十六人,明确为文官后裔者四人,外戚子弟三人,其余五人则出身不详。显而易见,武臣之家占据绝大比例。

北宋时期,之所以存在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突出现象,既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因袭祖宗传统的原因,又是其特殊武将政策的产物。

宋太祖在登基伊始,为了结束中唐五代以来武夫跋扈、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恢复专制皇权的统治秩序,遂实施了一系列“收兵权”的措施。但赵匡胤没有像西汉初那样采取杀戮的办法,而是运用了“赎买”的手段,对武将上层进行了拉拢、收买,以争取他们的效力,并化解彼此的矛盾。典型的例证便是所谓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在罢免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将帅兵权之时,一方面给予这些功臣大将家族诸多经济上的优待,另一方面则宣布与其联姻,所谓“我且与尔曹约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23]于是,皇室诸公主先后出嫁石守信等一批将门。这种政治性的联姻,无疑增强了武将上层的支持,从而在动荡的开国时期加强了赵宋统治。宋人对此安抚手段大加赞赏:“由是高、石、王、魏之族俱蒙选尚,寻各归镇几二十年,贵盛赫奕始终如一。”[24]宋太宗登基后,将乃兄以上联姻手法沿袭下来,由此遂形成了赵宋祖宗之法的内容之一。如果结合宋太宗时代对待武将的态度,还能发现这种联姻也成为当时武将政策的组成部分。

以阴谋手段篡位的赵光义,对武将群体始终抱有极大的猜忌心,因此对将领采取了种种防范、压制甚至打击的措施,倡导“崇文抑武”之风。但一味的打压,也存在很大的风险。于是,宋太宗继续实施拉拢和收买上层武将的另一手段,给予其优厚的经济待遇,甚至放纵其战场上的失败。这便构成了当时打压与拉拢相结合的武将政策。如宋人 苏洵所云:“结以重恩,示以赤心,美田宅大饮,歌童舞女,以极其口腹耳目之欲,而折之以威,此先王之所以御才将也。”[25]而 张演更深刻地指出:“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26]宋皇室与武将通婚乃成为这一 武将政策的构成部分。事实上,在整个两宋时期,外戚之家只能获得武臣的待遇,也成为一种惯例。典型的例证如:向经原任虞部员外郎,因时为 颍王的宋神宗娶其女为妃,便改为武职性的庄宅使。宋神宗即位后,再迁光州团练使[27]。如此以来,既笼络武将,给其联姻及优厚的待遇,允许其统领军队,又可防止外戚干预朝政。据宋哲宗时朝臣范祖禹称:“自英宗以来,不用外戚管军……今陛下初听政,而开外戚管军之渐,示人以私,非所以为后法”云云,可知外戚在北宋长期统军[28]。宋代史家李心传便指出:“祖宗盛时,率用外戚典兵马。”[29]所谓:“尊以高爵,宠以厚禄,使之贵而无位,高而无民。”“富之可也,贵之可也,然不可任以政事。”[30]。

从宋真宗以后,统治集团在政治上日益保守,祖宗之法往往成为施政的指南,以往的武将政策继续得到贯彻和放大。而与将门联姻的做法也自然被沿袭下来,并且大致成为一种定制。仅从皇帝立皇后,或太子娶妃的情况来看,惟有个性突出的宋神宗在藩邸时,娶了前宰相的后裔为妃,以后被册立为皇后。宋真宗和宋哲宗的两位刘后,则都是在原皇后不存在的情况下续立者。而宋仁宗看中富商陈氏女,却只能听从群臣安排大将曹彬孙女为后。

在上述政治联姻下,北宋赵氏皇室收到了拉拢武将上层的效果,特别是得到了一些重要将帅家族的支持。与此同时,还不断培育出长期参与统军的联姻将门,如石守信、王审琦、吴廷祚、曹彬、李处耘及高琼等等家族。他们 长期把持高级将领之职,形成数世不衰的高门将家。

赵匡胤时代,便已用王皇后胞弟继勋权侍卫步军司公事。宋太宗期间,石守信长子保兴,长期在河北、陕西前线带兵。石保吉升迁更为迅速,宋太宗朝已授节镇。宋真宗出巡河北和北上亲征时,石保吉承担率军护驾重任。石保兴之子元孙则是宋仁宗朝的侍卫步军和殿前都虞候,继续充当陕西前线军事将领角色[31]。 王审琦 长子承衍,在宋太宗朝授彰国军节度使,为河北驻军重要将领;次子承衎先后出知澶、延、代、并、秦州及天雄军等,“皆兼兵马钤辖”[32]。王承衍之孙克基,在宋仁宗朝仍为禁军将领[33]。吴廷祚长子元辅曾任定州钤辖;次子元载,以武官身份先后守秦州及成都府等;吴元扆因有驸马背景,拜节镇。后出知潞州,“遂分领泽、潞、晋、绛、慈、隰、威胜七州军戎事,委元扆专总之”[34]。石、王及吴氏第三代后裔中,仍有不少人拥有中级武官头衔。但最突出的还是曹彬、李处耘及高琼三家。

曹彬为宋初著名大将,不仅多次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还两任枢密使,颇得宋太祖、太宗及真宗三朝的信赖。死后又与已故宰相赵普同配享于宋太祖庙,可谓极武将之荣。正因为曹彬的受宠,其子弟便在武途中获得显著发展。仅曹彬死时,其亲族、门客及亲校就有十余人被授官。据 李宗谔《曹武惠王彬行状》[35]记载:曹彬七子:璨、珝、玮、玹、玘、珣及琮,惟有玘为文官,其余六子皆为武臣。曹彬诸子以璨、玮及琮在军中的地位最高,影响也最大。

曹璨在宋太宗时代,曾长期在河北、陕西前线出任边将。宋真宗朝,曹璨历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殿前都指挥使等三衙要职,授节钺,“在禁卫十余年”,为当时高级将领的代表。史称:“璨起贵胄,以孝谨称,能自奋厉,以世其家。”曹玮在宋真宗时代长期镇守西北前线,历知秦州兼泾原仪渭镇戎缘边安抚使、鄜延路副都部署以及环庆秦等州缘边巡检安抚使等,为一时名将。天禧四年,曹玮入为签书枢密院事,又参与最高军事决策,后拜节镇。曹琮也有与乃兄相同的经历,在宋仁宗朝出为西北前线大将,入为侍卫步军及马军副都指挥使,成为继曹璨之后的禁军三衙将帅[36]。

因资料所限,可查到的曹彬第三代后裔人数虽然不算少,但已不完整,并且其事迹也多不详。现据有关史料考证可知,曹氏第三代中为武臣者有:曹璨之子仪,曹玮四子僖、倚、偀、倩,曹琮之子佺、修,曹玘之子佾及傅等人。而真正可称为武将并有事迹者主要有仪、僖、偀及修几人。据记载:曹仪曾出知邠州等,为对夏前线边将,迁军职至侍卫步军都虞候。景祐元年,当其同宗女被册为宋仁宗皇后时,曹仪“乃请解军职,而易廉车之任”[37];曹僖武职至礼宾使,曾知西北前线的仪州事,可见为边将无疑;曹偀官至供备库副使,死于对西夏的战争中;曹修则历洛苑副使兼閤门通事舍人等武职,曾任“广南西路同体量安抚经制贼盗”,为南疆带兵武将[38]。另外,曹佾、傅昆仲乃宋仁宗曹皇后同胞兄弟。其中曹佾历殿前都虞候、知澶州等,授节钺,死于宋哲宗时期[39];曹傅则官至荣州刺史[40]。其余同辈官高者为皇城使、防御使,低者为大小使臣[41]。

在曹彬第四代及以后的子嗣中,任将职者仍绵延不绝。曹佾之子评至平海军节度使,在宋徽宗朝曾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另一子诱至安德军节度使,曾在宋徽宗时以枢密副都承旨的身份权勾当侍卫马步军司公事。曹诱之孙湜,尚宋徽宗女崇德帝姬,继为武职。曹璨、玮及琮的后裔,也有统军为将者,其中曹诵在宋哲宗、徽宗时期,曾任侍卫马、步军司主官[43];曹琮之孙诗,又娶鲁国大长公主,继为武职。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到北宋灭亡之际,曹氏后人曹曚仍以外戚身份为禁军大将[44]。 郭倪《侍卫马军司题名记》又作曹濛。还有史料记载:靖康元年正月,“李纲充亲征行营使,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曹矇充亲征行营副使”[45]。据宋人王明清云:“曹武惠诸子,名连玉字。玉字生人字,慈圣光献,昆季也。人字生言字,言字生日字,日字生水字,水字生丝字。”[46]可见曹矇当为曹曚之误。如作曹曚,便意味着曹彬一门在北宋为将五代,若作曹濛,则说明曹氏六世将门。从曹彬到曹曚数代统军,曹氏将门可谓与北宋王朝相始终。

李处耘在宋初出任枢密副使,曾多次以监军的身份参与领兵作战。其次女为宋太宗皇后,诸子皆继世为将,深受重用,而以继隆、继和兄弟最为出名。宋太宗即位后,李继隆以外戚身份继续武将生涯,历定州都部署、河西行营都部署及灵、环十州都部署等要职,又先后出任侍卫马军都虞候、都指挥使等三衙将帅之职。李继隆死后,作为唯一的武臣与已故宰相李沆、王旦同配享于宋真宗庙,由此可见其被视为一代最重要的军事将领。杨亿遂在为李继隆所修墓志铭中称“公二纪宿卫,四换节旄”,“功臣之号,凡三加焉”[47]。李继和历知镇戎军及并、代钤辖、殿前都虞侯,领端州防御使。李继隆另一弟继恂,官至洛苑使、顺州刺史。李处耘的第二代后裔仍继续为将,其中李继隆之子昭亮,在宋仁宗朝至侍卫步军及殿前副都指挥使等要职,授节钺,成为又一代统军大帅。李昭亮之子惟贤,则长期守河北前线要地,授团练使[48]。

历仕宋太宗、真宗两朝的禁军大将高琼,其后嗣为将的情况也颇为突出。《宋史》卷二八九《高琼传》中列高琼七子:继勋、继宣、继忠、继密、继和、继隆及继元等。其中高继勋在宋真宗、仁宗朝长期领兵,历侍卫步军及马军副都指挥使等要职,先后出任真定府定州路都部署等,授节钺。可谓继乃父之后又一位禁军高级将领。高继宣历泾原路钤辖兼安抚使、知渭州等,授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眉州防御使。又据王珪于熙宁九年记载,高琼共有十四子,继勋、继宣之外诸子从武为将情况概略为:继忠,四方馆使、荣州团练使;继和,崇仪副使;继伦,西头供奉官;继密,内殿承制、閤门祗候;继隆,引进使、陵州团练使;继元,东上閤门使、嘉州刺史;继荀,右侍禁;继芳,供备库使、忠州刺史;继顒,左侍禁;继丰,供备库使、昌州刺史;继敏,内殿承制;继昌,西头供奉官。当时高琼孙辈情况为:“西京左藏库副使遵度等六十三人”;曾孙辈:“左班殿直士先等一百四十五人”;四世孙:“东头供奉官公庠等七十一人”;“来孙:右班殿直世祚等十三人”[49]。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高琼孙辈以下后人的情况,仅为王珪于熙宁时所见,自然不表明最后的官爵,同时各代又只提及最长者,则其余级别更高者也不能显现。如高遵裕为宋英宗高后从父,历秦凤路沿边安抚副使、知镇洮军及熙州等,加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长期在西陲前线领兵作战。高琼四世孙公纪至集庆留后。高琼五世孙世则在北宋末为东上閤门使,曾随康王赵构出使河北,充参议官,至华州观察使[50]。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存在着突出的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现象。这一现象最初出现,主要在于宋初统治集团对武将上层收买所致,以后则形成打压和拉拢武将政策中的组成部分,为后嗣帝王所沿袭。

注释:

[1]《汉书》卷九七上《外戚传》。

[2]《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

[3]《后汉书》卷一上《皇后纪上》。

[4]《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上》。

[5]《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

[6]《汉书》卷九七上 《外戚传》序。

[7]《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

[8]《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五,中华书局1989点校本。

[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天圣四年三月丁巳 ,中华书局点校本 。

[10]《涑水记闻》卷一。

[11]《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

[12]《宋史》卷二四三《后妃传下》。

[13]《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

[14]王称《东都事略》卷二一《高怀德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5]《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

[16]《隆平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17]《东都事略》卷三三《柴禹锡传》。

[18]《宋史》卷二五七《 李崇矩传》。

[19]《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

[20]《东都事略》卷二《王全斌传》。

[21]《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

[22]《宋史》卷二四八《公主传》。

[2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建隆二年七月戊辰 。

[24] 王曾《王文正笔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5] 苏洵《嘉祐集》卷四《论衡上·御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6]章如愚《群书考索》后集卷二一《官门》,中华书局影印本。

[27]《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

[28]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9]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官制一》,中华书局2000年点校本。

[30]《 东都事略 》卷一一九《外戚传序》;吕希哲《吕氏杂记》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31]《宋史》卷二五《石守信传》。

[32]《宋史》卷二五《王审琦传》。

[33]韩琦《周历边塞陈利害奏》,载于李之亮等《安阳集编年笺注》之《附录一·韩琦诗文补编》卷二,巴蜀书社2000年版。

[34]《宋史》卷二五七《吴廷祚传》。

[35] 载于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四,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36]《宋史》卷二五八《曹彬传》。

[37]《隆平集》卷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景祐元年十二月己未。

[38]《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七二皇 祐 四年六月丙戌。

[39]《宋史》卷四六四《外戚传中》。

[40] 李宗谔《曹武惠王彬行状》,载于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三。

[41] 王安石《曹武穆公玮行状》,载于 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四三。

[42] 郭倪《侍卫马军司题名记》,载于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官守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3]《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二之六、七,中华书局影印本。

[44] 李纲《梁溪集》卷五《乞种师道听节制札子》,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

[45] 《靖康要录》卷一,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

[46] 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7] 载于杨亿《武夷新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48]《宋史》卷二五七《李处耘传》,卷四六四《外戚传中》。

武隆印象范文第4篇

第九、十、十一、十二尊者分两组并辔前进,骑马者作正面,较年轻,长眉细目宽脸,笑容可掬,右手肩荷禅杖,禅杖缠行囊垂于身后,右手持经卷放于胸前。骑马者左侧和前面二尊罗汉均驾龙,左侧罗汉手执如意,偏袒左肩,回头呼唤,所驾之龙,巨爪粗尾浑身鳞品清晰显露,龙头作牛头状长有鹿角,张大口向前面罗汉作祈求状。前面驾龙者右手揽龙崽于胸前,它所驾之龙回身低头张口与左侧龙相呼应,且脚下缠小龙。从二龙关系看应为雌雄对龙。与嘉龙者并行的罗汉骑独角兽,头似虎,角似羊,爪似狮。

第十三、十四两尊罗汉一骑驼,一驭虎,二人作老者模样,均与后面的罗汉相招呼。他们面前以近海口,忽又高山耸立,岩石间树木丰茂。

过最后一道山间便来到海口,两个少年抬着礼物兴致勃勃向大海走来。大海波浪滔天,浪下露出两龙头,似为先期迎接者。

十五、十六二尊罗汉分头驾龙、坐龟,遨游于海浪中,一韦陀摸样的武将站在驾龙罗汉身后,双手合十,远望海口,应为迎接罗汉的先遣官。

坐龟罗汉前面则是东海龙王偕侍从及眷属迎接罗汉的队伍了,罗汉所坐之龟似乎见到了亲人,拉长脖子昂头张口作欢呼状,坐在龟背上的罗汉双手合十,喜笑颜开。老龙王手持笏版、脚踏海浪前来迎接,态度虔诚。龙王身后的侍从或高挑氂头欢呼,或头顶果盘香炉,或肩扛侏儒,欢呼雀跃。

画面最后是龙宫大门,门已开启,门前三位女眷双手捧果盘、鲜花迎候客人。

整个画面笼罩在紧张欢快的氛围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线条流畅秀劲。山石树木刻画亦颇见功力,树木或夹叶双钩,或墨点梢头,枝干舒展,姿态潇洒,有马、夏树木之风韵。山石以披麻皴,墨色明润。人物衣纹多以铁线描,但用笔注意顿挫和疾徐的变化,富有韵律。人物表情变化丰富,灵兽行动各富特色,并多人格化。

传统的十六罗汉多根据《法注记》,各有明确的名号,所执法器以有定名,但无坐骑(有的身边伴有动物)。赵衷所画的十六罗汉,虽可能出自李公麟《渡水罗汉》,但显然是按照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加以改造了,如灵兽中出现的驼、鹿、牛、马等,都是北方游牧地区常有的动物。

画史记载,南朝梁张僧繇、唐王维、宋李公麟画过渡水罗汉,他们的作品都未能流传下来,其形象特征也就无从谈起了。南宋初释梵隆画过《十六罗汉渡水图》,但情节简单,远不如赵衷的丰富和细致。

有关元代画家赵衷,画史记载极为简略,作品亦少流传。《钤山堂书画记》(查没严嵩家书画)记有“赵元初(衷)《关山胜概图》一,白描《兰亭图》一,真笔”。《石渠宝笈初编·御书房九》仅著录赵衷《兰亭图》一卷,连同赵衷“兰亭觞咏图自序及题诗”,表明赵衷不是一般的画工,而是有很高文化素养的文人画家。近代郑午昌(1894~1952年)在《中国画学全史》元代部分,提到“赵衷、萧月潭之白描人物,则尤为元代人物画所少见而可贵者”。民国年间收藏赵衷《罗汉渡水图》的著名的书画鉴藏家朱文鈞(1882~1937年)对此画有比较详尽的述评:“赵衷字原初,宋宗室,元末浙之嘉兴人。书画史称其善白描,工篆隶。《严氏书画记》著录有《兰亭图》、《关山胜概》两种,兰亭图,严氏籍没时归于内府。清乾隆间《(石渠)宝笈初编》记载较详(此卷今仍在故宫。朱原注),卷后篆书自识‘东吴野人赵衷原初临觞咏兰亭序,时至正甲辰(按甲辰为元顺帝二十四年,朱原注)九月’云云。有嘉兴赵衷、天水等印。惟书画史云吴江人,与印记不符,自当以印为断。此卷似为《罗汉渡水图》,宋僧梵隆有此本(见《江村销夏录》。朱原注),然梵迹颇简。与此不类。赵自识临李龙眠,此画原迹或亦伯时笔欤?此图树石、衣纹具有法度,笔意沉劲高古,不同凡近,自是一代作手。余旧有朱孟辨《临梵隆十八尊者像》卷,轻微淡远,别饶胜韵,与此异曲同工,正不能有多轩轾,洵可谓珠联璧合者已。原初之迹严录而外,绝少流传,人亦鲜有知者,故特表而出之,且以表一时之幸云。辛未九秋,萧山朱文钧题记。钤朱文印二:萧山朱文钧印、翼盦。”

在赵衷作品极少流传的今天,大陆能发现如此高水平的鸿篇巨制《罗汉渡水图》,应特别引起重视。此件作品,无论从构图经营、形象塑造、笔墨技巧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另外,十六罗汉各骑灵兽,为这一题材提供了新的式样,也值得研究。

附:赵衷传世画作考

赵衷,字原初,号东吴野人,元代吴江(今属江苏)人。世业医,能篆隶书,工人物、山水、花卉。尝作《九歌图》,白描人物学李公麟。

郑昶《中国画学全史》①中论“元之画学”中关于人物画家认为:“赵衷,萧月潭之白描人物则犹为元代人物画所少见而可贵者也”,亦被列为“专长人物名者”。

从现存绘画资料中赵衷的史料较少,而且一致限于“世业医,能篆隶书,工人物、山水、花卉。尝作《兰亭图》,白描人物学李公麟”。直至清末,一直缺少书画鉴赏家的介绍与对其作品的鉴赏。从传世作品的递藏关系来看,也是一样缺少重要的收藏者留下的鉴赏印章。倒是近代受到了藏家的关注:吴湖帆在日记②中记载“又吴小仙《铁笛图》卷,有祝枝山、文三桥、王雅宜跋,仿龙眠白描法,自在仇十洲之上,画状元之称,洵非虚誉。其纸似粉非粉,似蜡非蜡,洁白可爱。余曾购元赵原初《花卉卷》,其纸亦如此,惜已剥蚀”。此作即为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墨花图卷》③。

1940年黄宾虹在致陈柱书信④中论述白描画法时提及:“此《九歌图》粉本与习见不同,敝藏有元人赵衷《九歌图》,元刘堪跋,曾为国光社印出,又仇英《九歌图》,见《清河书画舫》、式古堂着录,李公麟画用游丝皴,钱舜举、赵孟頫皆铁线,惟南宋刘松年、马和之参吴道玄兰叶皴,明代戴进、吴伟、汪声、张路、郭诩、唐寅、仇英皆法南宋,鄙见是南宋粉本,而元季明初摹之为近。若松雪全师唐人笔意,而与吴道子特钵。东坡论王维、吴道子之诗,固久印入士大夫脑中,至南宋院画中人始取法道子,一变耳。宗唐法者必不令南宋混入,因派别悬殊,然澄卓飞动若此册,当非明中叶后可到。”

仅就《中国书画全书》及近现书画出版资料,试作赵衷传世画作目:

一、《兰亭图卷》,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作。最早见明代文嘉编《钤山堂书画记》⑤,系明代严嵩被抄没之书画目录,由明大内至清宫廷,清乾隆间《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据朱文钧1931年于元赵衷《罗汉渡水图卷》题跋言尚在当时故宫博物院,徐邦达编《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⑥则记载故宫南迁时已被运去台湾。

二、《关山胜概图卷》,最早见明代文嘉编《钤山堂书画记》,其后不见流传记载。

三、《九歌图卷》,元刘堪跋,近代黄宾虹藏,民国神州国光社影印。其后不见流传记载。

四、《元人集绘卷》,张观、沈铉、刘堪、吴瓘、赵衷共五人八幅,其中刘堪一幅署款:“子舆为原初写。”赵衷自写山水两幅,并于后幅题跋说明吴瓘之作得来原委。张观、沈铉、刘堪、吴瓘同为元代至正时期同仁。引首有近人吴湖帆题签《元赵原初云山清趣图》,图后又有吴湖帆题识“右赵原初二画,明明有原初款字,而《石渠续编》皆误作吴瓘之画,前贤着录之疏忽可知一斑”。此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式古堂书画汇考》。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⑦。

五、《墨花图卷》,元至正辛丑八月(1361年)作。自称师法汤正仲,汤为扬补之甥,故远得补之法。近代经吴湖帆收藏,又归寓居美国的日籍华人收藏家程琦,现藏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六、《罗汉渡水图卷》元末明初张氏家藏,近代朱文钧藏。朱氏题跋谓:“……此卷似为《罗汉渡水图》,宋僧梵隆有此本(见《江村销夏录》),然梵迹颇简与此不类。《兰亭图》赵自识临李龙眠,此画原迹或亦伯时笔欤?此图树石衣纹具有法度,笔意沉劲高古,不同凡近,自是一代作乎!予旧有朱梦辨《临梵隆十八尊者像》卷,轻微淡远,别饶胜韵,与此异曲同工,正不能有所轩轾,可谓珠联璧合者已!原初之迹,严录而外绝少流传,人亦鲜有知者,固特表而出之,且已志一时之兴云……”朱氏《介祉堂书画器物目录》⑧著录。国内私人收藏。

注释:

①郑昶著《中国画学全史》第289页,中华书局1929年版。

②吴湖帆著《吴湖帆文稿·丑簃日记》第9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③《海外中国名画精选·元代》第118页,台湾锦绣出版公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④《黄宾虹文集·书信编》第13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2007年诚轩春季拍卖第367号拍品。

⑤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清嘉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本。另明汪砢玉撰《珊瑚网画录》民国五年张氏适园丛书本、明张丑撰《清河书画舫》清乾隆二十八年池北草堂刻本、清王原祁等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康熙四十七年武英殿刻本、《天水冰山录》清嘉庆刻本、清李调元撰《诸家藏画簿》,清光绪七年函海丛书本均有著录。

⑥徐邦达编《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第7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武隆印象范文第5篇

说起和潘老的认识,还有个故事。我端着相机。在有着悠久历史的天心永乐禅寺禅茶文化节活动中紧张地拍摄,忽然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进入镜头。老者满面红光,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我一连拍摄了好多张他的特写图片。由于参加禅茶节的人多,很多人和老者打招呼,我也不好意思上前多问,留下了些许遗憾。

不过,缘去缘又来,真应验了禅茶节“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的主题。和老者的再次相遇,是在专卖政和工夫的“隆合茶庄”。不说不知道,老者竟然是台湾茶界唯一获过“薪传奖”的“国宝级”茶仙。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潘燕九老先生。

滔老说,这次是第二次到祖国大陆,第一次到大陆是在10年前,当时他75岁,来参加苏州的一个画展。参加画展的同时,潘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国茶上。潘老介绍,每到菜馆,就与苏州名厨交流茶肴之道,并且表演了他研制的茶肴:“祁门鸡丁”、“香片蒸鱼”和“铁观音炖鸭”。

陪同潘老到茶庄品茶的台湾茶人黄丽秋女士介绍说,潘老居家无茶不乐,自号“茶仙”,研究古代茶肴,自编茶肴谱,除了“祁门鸡丁”、“香片蒸鱼”和“铁观音炖鸭”,还有如“坪林红鲷”、“茶元宝”、“龙井蛤蜊汤”、“冻顶豆腐”等。

10年后,85岁的潘老以第二届中国(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节特邀嘉宾的身份再次来到祖国大陆,他对大陆这些年来茶叶经济的繁荣倍加赞赏。在“隆合茶庄”里,主人热情地给潘老端上一杯汤色红艳的政和工夫红茶请潘老品鉴。潘老手托汤杯,浅饮一口,然后微闭双眼。

“好茶,好茶,好茶。”潘老连声称赞。

潘老说,在台湾喝红茶的人不在少数,他也常喝红茶。10年前在杭州,友人泡了一杯正山小种红茶,让他记住了武夷山。10年后的今天,一盏政和工夫,则让他开始挂念武夷山下的政和了。他说,政和工夫100多年前就很出名了,在台湾只听其名,难闻其香,今天算是遂了心愿。

看到潘老如此厚爱政和工夫,“隆合”主人将自家独创的“东方正红”四大花旦一一呈了上来。每呷一口茶汤,潘老总是微启双唇,赞叹有加。

主人介绍说,政和工夫红茶采用的是传统的炭焙技术制作。潘老连声感叹,“古法炭焙技术好啊,制作好茶一定要传承古老的技术,千万不能丢啊。”

在喝过政和工夫后,潘老也从包里掏出一泡茶来,是台湾人常喝的阿萨姆红茶,包装精美,条索油润。潘老说,阿萨姆红茶产自印度东北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一带。这种盛产在海平面附近的阿萨姆茶以浓稠、浓烈、麦芽香、清透鲜亮而出名。

听了潘老的介绍,喝了滔老带来的好茶,又发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在历史上,阿萨姆还是继中国之后的第二个商业茶叶生产地区。这种茶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优,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潘老不仅精通茶道和绘画,诗、书、印、石、花皆通,可谓全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

“潘老,能不能向您求一幅字呢?”主人不好意思地轻声问道。

“好啊,好啊。”潘老一口答应。

相关期刊更多

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黑龙江动物繁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

决策导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