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禹的故事

大禹的故事

大禹的故事

大禹的故事范文第1篇

1、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主要讲述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

2、大禹名叫文命,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传说,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很大水灾,庄家、土地都被淹没了,百姓的房子、财产也被冲毁了。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无法生存。尧决定派部落首领鲧负责治水,鲧用了九年时间也没有治得了洪水。大禹是鲧的儿子,长大后成为新的部落首领,并接替父亲鲧的职责,继续负责治理洪水。大禹率领百姓挖渠,疏通河道排水,将洪水通过河道引到大海中。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并令人铸造了象征九州安定和平的九鼎。

(来源:文章屋网 )

大禹的故事范文第2篇

邓禹平在台湾病逝前出版的个人诗集《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去年由他的老乡杨盛捐赠给三台县国家档案馆。邓禹平滞留台湾时,一心想返回家乡三台,但直到1985年病逝,都未能如愿。他的诗集回乡,也算是了了九泉之下游子的心愿。

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富裕人家

7月初,记者在四川三台县国家档案馆里见到了邓禹平的诗集《我存在,因为歌,因为爱》。这本诗集于1983年5月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出版。该诗集收有邓禹平创作的185首诗,其中的42首被谱写成歌曲,包括蔡琴唱过的《我的思念》,以及上世纪非常流行的《有一句话》、《彩虹》、《老嬉皮》等。

生活在三台县的邓均平老人,与邓禹平是堂兄弟。他回忆说,他们祖上是当地有名的富裕人家。“我和禹平的爷爷邓成约是清朝的‘武秀才’,邓家几辈人都是武行,只有二哥禹平是个书生。”邓均平说。

邓禹平的父亲邓多三,民国时期在四川军阀刘湘军部所在地重庆任高级军官。邓禹平的母亲是位千金小姐,喜爱音乐,擅长乐器。童年时,邓禹平最喜爱的“玩具”就是妈妈从重庆买回来的二胡、古筝、月琴。

满怀对家乡和恋人的思念,写就《阿里山的姑娘》

今年40岁的杨盛是民进绵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协三台县委常委、国家二级美术师。近年来,杨盛通过实地走访、翻阅相关资料,积累了很多有关邓禹平的故事。

杨盛介绍,邓禹平在读书期间好舞文弄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都行,深受先生和学友喜爱。在一次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学生游行、演讲活动中,邓禹平邂逅了喜欢文学和音乐的学妹、县城南街大米店老板白来远之女白玫。从此,在三台县城繁华的南门外、涪江岸,常常有二人的身影;在奎木乡邓家沟的小径上,也留下了他们浪漫的故事……

1944年,快满20岁的邓禹平考入中央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先后在郫县和重庆就读,渐渐与电影结缘。1948年,邓禹平随电影厂到福建拍摄故事片《阿里山风云》。长时间逗留在福建,他与白玫只能鸿雁传书。在信里,白玫说她父亲因为邓禹平的家庭背景是“反动派”,坚决反对他们来往。但白玫发誓,今生非邓禹平不嫁!本来就十分思念恋人的邓禹平,更加思念久别的故乡和恋人白玫。在这种情思惆怅的日子里,邓禹平度日如年。这时,导演张彻给他安排了一个任务:“这个片子主要拍的是南方人的故事,有些镜头要到台湾去取外景,你准备一下一起过去。另外,你马上写个插曲。”就这样,这位根本就没有去过台湾阿里山的青年,带着对家乡山山水水的思念,带着对白玫的牵挂,写就了《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

“阿里山之父”诗集归故里

2011年10月,杨盛的研究引起了台湾高雄市阿里山森林风景区负责人之一挛胜利的重视。通过李胜利的努力,台湾的吴晋惠教授、林爱华教授,著名诗人余光中、席慕容等向李胜利提供了很多邓禹平在台湾期间的故事。邓禹平到台湾后思念大陆而不能归,就以诗寄情。那一首首语言精练、意蕴丰富、承载着深情的诗歌,一经问世,好评如潮。其中的诗作《我送你一首小诗》、《伞的宇宙》、《下雨天的周末》、《除非》、《并不知道》等被谱成曲,录制成唱片,流行海内外。

大禹的故事范文第3篇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大禹的故事范文第4篇

    一、民众心目中的“狐仙”禹王台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7公里,东南距寒亭区30公里,西与寿光仅有1公里之遥。该村原属萧家营乡,2001年并入南孙乡,2007年又跟随南孙乡并入高里镇。据村碑记载,该村始建于元代。禹王台村因村西南角的一座禹王台而得名,而“台”与“村”的相邻并置成为该村的一大景观,并对村落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走进禹王台村,一个外来者常会听到村民关于狐仙的种种神奇传说的讲述。从狐仙的不同种类到不同性情,从狐仙的神奇本领到灵验传说,乃至人狐之间的恩怨情仇,都是村民不厌其烦的永恒话题,而且他们还会将日常生活中的新鲜体验不断地添加到已有的狐仙故事框架中。由此,关于狐仙故事的不同文本形成了极为复杂的重叠与嵌套关系,不断地对村落信仰予以重塑、刷新,并成为对村落生活的解释性话语,与狐仙相关的话题遂在禹王台村长热不衰。狐仙信仰,作为禹王台村的“标志性文化”,是我们理解村落社会与村民心态的一扇重要窗口。②

    (一)狐狸与狐仙的边界在禹王台村村民心目中,并不是所有的狐狸都可以成为狐仙。村民认为,所谓的狐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野生的而非人们所饲养;雄性;毛发为红色,即俗谓“火狐狸”。而人们常见的雌性、毛发灰白的“草狐狸”则不被视为狐仙,人们伤害到它也不会受到任何报复或惩罚。③笔者发现,持有这种观念的村民不仅限于禹王台村,在周边村落也是如此,如距离本村三里地的台底村即然。①另外,基于村民“物老成精”的传统观念,狐仙通常也被视作因寿限久远而得道的神灵,并因此而得到尊重。

    (二)“火狐狸”的神奇在村民心目中,被视为狐仙的“火狐狸”具有神奇本领,描述“火狐狸”种种灵异现象的众多传说无不与此有关。据说,以前在麦收前后,是禹王台村狐狸繁殖的时候,不仅狐狸数量大为增加,而且在晚上能看到众多狐狸围着台子口吐“火蛋儿”②的神秘景象。能口吐“火蛋儿”的狐狸,可以给深夜迷路的村民领路还家。“我外祖父家是李家沿村,从这个庄到禹王台有20多公里。早先我外祖父家是个编席大户,每到秋后,都要套上车去禹王台北的洼里去拉苇子,拉回来垛成垛,压篾子编席用。外祖父说,那时在台北的洼里,一早一晚,能经常见到他老人家(狐仙)。那时北洼里没有正经道,时常走迷了路。到了这时,你跪下求告他老人家把你领出去。过后不一会儿,就能看到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灯笼,你快它也快,你慢它也慢,保持着一定距离,把你领到家门口,那盏灯笼也就消失了。我曾问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灯笼?他说那是狐仙老爷千年修行炼成了含在嘴里的仙丹,也叫夜明珠,它吐出来顶在头上给你照亮。”③诸如此类的故事不胜枚举。

    (三)狐仙世界的“新成员”禹王台周边的海拔高度不过10米左右,过去时常遭受西来潍河与北面海潮的冲击,高耸的禹王台成为狐狸的栖息地。据禹王台村村民说,自从1970年代在禹王台和本村住宅区之间修起高大围墙以后,狐狸就不再成群结队地出现,最后竟然彻底绝迹了。但当我们前往调查时,台上仍然有十几只狐狸出没,据说是禹王台现任住持H道长买来的。面对我们这些外来的调查者,H道长总是津津乐道于这些“狐仙”的神奇表现,如神出鬼没、风度翩翩、遇狗无畏等。我注意到,一旦有客人上山,总会有一只或数只狐狸小心翼翼地跑来接受客人馈赠的零食,此时H道长便会一再向客人道贺,将客人与“狐仙”相遇描述成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福分。不过,禹王台村村民似乎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今天上午你们见的就是放生的。去年放生的那些狐狸,乍放过来不适应,很多就死了,我们就埋在了上面”④。这些放生的狐狸死后,就由H道长做成狐狸冢,供狐仙信众祭扫,也为禹王台平添一种神秘气氛。

    二、狐仙信仰的表现形态与村民的逻辑编织狐仙信仰在空间、时间方面有着诸多表现形式,甚至与部分人生礼仪结合在一起,渗透进民众的观念世界之中,形成了对其自身生活的解释。

    (一)狐仙信仰的空间表征张士闪认为,村落中的神圣空间通常包括两种,即村属神圣空间与家院神圣空间。而每一种神圣空间实际上又分为两类,即恒久性神圣空间与临时性神圣空间⑤。显然,禹王台村狐仙信仰的恒久性神圣空间主要是禹王台,其俨然已成为民众信仰的神圣中心与动力之源;临时性的神圣空间则主要体现在家院祭拜中,村民在家里为狐仙塑造神像、设置牌位神龛的较少,大都是在有需求时以黄布或者黄纸写名的方式祭拜,往往与其他诸神如灶神、天神、财神等一起祭拜,由此形成了信仰观念中的某种秩序。这既是村民对于自身生存空间的信仰建构,又是对自我精神世界设置的不同载体。禹王台在历史上建有禹王庙和老三哥庙,抗日战争时期庙宇被全部焚毁,自1990年代初开始重新建设庙宇,当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众多神灵的庙宇群,如胡三太爷庙、仙姑庙、城隍庙、财神庙、山神庙、北斗庙等12座。在禹王台的底部还有两处狐仙洞,洞里光线昏暗,门口有新建“心诚则灵”石刻,下方放着一个石质的狐狸塑像,门口有对联“天下万户信神,地上三泰最灵”。2011年10月,又为刚落成的女娲娘娘神像举行了开光仪式。据H道长讲,女娲神乃是天下诸神的创造者和最高统领者,如果禹王台上没有她就位,那么这些神就会乱。此外,近些年来还设有狐仙冢三座,据说所埋葬的大多是被人误杀的狐狸,这些人在受到狐仙惩戒之后,为求解脱,于是许诺厚葬这些非命的狐狸而立下了狐仙冢。以女娲娘娘庙为代表的后来增设的地理景观,意在谋求一种新的信仰体系的构建,并部分地改变了禹王台原有的信仰秩序,也打破了村落信仰体系保持已久的封闭性。显然,民众先前祭拜的空间如狐仙庙宇与狐仙洞,早已完成了神圣资本的原始积累,共同将禹王台烘托为这一带十里八乡的神圣中心。然而,近年来各种新景观的动工,冲击了村民心目中原有的“狐仙世界”。⑥如果说,1970年代因为修筑高大围墙而在禹王台与村落社区之间形成了隔离,“村”与“台”的阻隔导致了禹王台所代表的神圣世界的衰弱,那么,近年来在H道长的主持下在禹王台上兴修的新景观,则使得近年来有所复苏的禹王台村村落信仰体系,与外来信仰形成了某种对峙的态势,同一村落社区内部出现了信仰分裂现象。目前看来,这种对峙或分裂也许会长期存在下去。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原有狐仙信仰传统的延续与外来者对于本土狐仙信仰逻辑的改写,共同烘托、增加着禹王台的神圣感,并对禹王台村以及周边乡土社会生活施加影响。

    (二)信仰的特殊时段一年之中,禹王台村村民围绕禹王台举行狐仙信仰活动的重要时间点有三个:一是正月十六禹王台庙会,另为三月三与九月九,而以正月十六最为隆重。年节过后,大致从正月初十开始,就有香客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在正月十六这天达到高峰。其祭拜仪式一般是上香烧纸,磕头祭拜,给老三哥加袍穿鞋,此外还伴随着众多艺术表演活动,如玩龙灯、唱吕剧、扭秧歌、玩杂技等。另外,还有售卖各种商品的各色商贩,如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还有祭祀用的喜钱、纸宝、高香等。香客除了禹王台周边村落外,还有的来自潍坊、济南、东营、青岛等地。三月三与九月九的禹王台庙会,正逢农忙,场面较为冷清。除上述庙祭活动外,一些老年村民逢庙会之期,往往在家中找一块黄布,写上“老三哥”的名字,烧纸钱,供奉水果、肉类等祭品,嘴里念叨着自己的祈愿,与年节祭祖的方式类似。除这三个时间点外,过去每月逢初一和十五,也有村民到禹王台烧香、发喜钱,每到过年各家各户更是先要到台上祭拜狐仙后才回家过年,俗谓“过年拜狐仙,全家保平安”。现在,这种现象已极少见,但在遇到难题时依然会想到向狐仙求助。比如家庭成员有患“怪病”的,医院难以诊断,村民便会去禹王台烧香祭拜或求助于村内香头。①显然,村民的狐仙信仰并没有因为“狐仙”的绝迹而消退或减弱,而只是暂处于一种“潜隐”状态,正如他们相信“狐仙”也正“潜隐”于世界的某个角落一样,一旦有难,便会自然而然地向狐仙求助。造成狐仙信仰的这种“潜隐”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现代城市的生活节律已经逐渐蔓延于乡村生活,人们外出打工,早出晚归,忙于生计,与传统农耕生活相联系、发生于农闲时节的狐仙信仰的传承机制受到冲击;其二是当代信仰活动中日益增强的功利性。当然,民间信仰活动的产生与存在本身便与一定的功利目的相联系,但其功利目的从来没有像当今之时那么突显。绝大多数村民不再每月到王台行祭,而仅在求财求禄、趋利避祸等关乎世俗利益之时才前来祭拜。即使是在庙会之期进庙烧香时,也经常充满了戏谑色彩。

    (三)传说:狐仙信仰的口头叙事在村落生活中,传说是信仰活动的一部分,讲述故事的过程同时也是信仰传播的过程。禹王台村流传着大量与狐仙相关的故事,成为村民交流情感、表达生活感受的话语形式,形成了村落社会中信仰叙事与现实生活的逻辑编织缔结。这一切需要一种粘合因素,作为故事主角的人和狐便承担了这一功能。流传于禹王台村的诸多狐仙故事,主人公往往因做善事而得到回报、因做坏事而得到惩罚的结果收场。饶有兴味的是,村民常常会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来讲述,强调主人公就是村里或者附近的某人,最近还看到了他本人或是他的子女。例如,“禹王台村的一个老村委书记,1975年秋天在村里苗圃指使民兵连长用枪打死了一只狐狸,并与多人煮了吃了。结果在后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位老书记就瘫痪了,他的一个闺女长得奇俊,也突然变成哑巴(后来嫁到邻村,前几天还带着十几岁的儿子回娘家来了),民兵连长也得了肠癌很快去世。有个只喝了点汤的人,也被一匹马踢断了腿,而这匹马一直非常温顺,从未伤过任何一个人”②。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中,村民通过不断地讲述,使得狐仙的权威性在村落生活长期保持或增强。这类“灵验故事”,符合村民心目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生活逻辑,依附并诠释着民间信仰,是民间信仰的具体化表现,它不是发生于特定时空中的信仰活动,却是神灵信仰最好的“宣讲教材”③。依靠这种“宣讲”,信仰传统在村落社区中得以维系,从而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从另一角度来说,狐仙所代表的神秘世界代表了村民对神秘莫测的“宇宙意志”的直觉,当他们将之与有限的人生进行对比,自我的渺小感便油然而生。在他们看来,狐仙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本领,并与人类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因而可通过“待人之道”与之形成互动、互惠的关系,他们对于狐仙的敬畏、虔诚、忌惮、依存等情态大致与此相关。显然,社区的秩序维护与个人的功利诉求,代表了乡土信仰传承的最根本的动力机制,并最终使得信仰在村落知识系统中比较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

大禹的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汶川县;大禹文化;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93-02

一、基本概况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沿岸,是领略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风光的快速通道,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全县幅员面积4084平方公里,距省会成都109km。汶川县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从区域旅游线路来看,开发区位于九环西线、川藏旅游线北线及新兴旅游热点线路―成都至红原大草原旅游线路上,是这三条旅游热线上的重要节点。

二、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基础设施状况

在“5.12”地震中,开发区的民房、建筑和各项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精品旅游村寨建设,民居风貌和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给排水、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为以后景区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产品开发现状

目前,汶川县对大禹文化资源、羌族民俗风情资源、农业资源等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建设了禹帝祭坛、禹王宫、文庙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大禹文化观光、羌族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但是,产品开发的形式比较单一、规模较小。

3.娱乐活动与设施

目前,开发区内旅游娱乐产品数量很少,娱乐活动单一,缺乏参与性、体验性、刺激性的活动,未形成旅游娱乐消费经济。依托良好的资源本底环境,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羌族民俗文化的内涵。

(二)主要问题

1.用地条件劣势

峡谷地区旅游开发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岷江河谷地带因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占地面积较大或者适宜用地遭到分割,土地利用条件差。

2.旅游产业要素有待完善

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目前已有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但是还没有很好的配套完善,需要积极引导,以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

3.旅游人力资源缺乏

民族地区现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大量村寨涉及的农家旅游接待,难以满足规范化服务要求,需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和创造优越条件留住人才。

三、开发优势

1.独一无二的资源与品牌优势

汶川县绵镇作为大禹故里,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资源、是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资源,能够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大禹,是所有华夏子孙的禹王,是羌族人民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

2.旅游区位优势明显

从旅游的大区位看,绵镇处于九环西线、大草原旅游黄金线路上,绵将处于成都市1.5小时经济圈,完全融入大成都旅游圈,旅游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3.政策优势

5.12地震发生后,国务院、省、州为推进灾区旅游产业恢复重振,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汶川县确定了将旅游业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的战略决策。

四、开发思路与策略

1.思路

留古意

绵镇历史悠久,可以在规划中运用多种方法,融入相关文化元素,借助古建、古树、古道、古街、古庙、古城等物质实体,注意“古风”、“古景”的打造,提升景区的文化氛围,形成古意盎然的历史景致,以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搞活动

通过情景化的设计手法,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对不同功能区块的建筑处理、业态设置、景观小品布置等,营造氛围。同时,设计大型以举国公祭大禹为核心的旅游节庆等娱乐产品,通过娱乐产品的经营把若干静态的元素串联成整体,以动带静,动静结合。

说故事

如何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及如何将静态的文化遗存转化为可供人们游览体验的旅游产品是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规划可以采用说故事的方法充实景区的文化内涵。围绕立国、治水、生活故事等充实大禹文化内涵,通过对古代神兽“”的演绎充实古城的文化内涵。

做衍生

在开发中不仅要注重观光与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的开发,更需要学会做衍生,注重购物娱乐、特色美食的开发,丰富业态,构建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体系,实现从观赏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变。

2.开发策略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打造大禹文化旅游风情小镇

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与小镇的联姻,即主题式旅游小镇日益受到游客的关注,规划中可以借鉴旅游小镇的模式,建筑为形,文化为魂,以大禹文化为主要卖点来吸引眼球,以特色文化休闲的核心吸引力聚集人气,形成既古朴又时尚、有文化品位的旅游休闲小镇,最终打造成为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的特色风情小镇。

精品带动,强化服务,全力推进国家4A级景区建设

依托资源,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实施精品带动,强化服务,并根据“旅游设施景观化、人性化、国际化,管理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质化,旅游商品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功能齐全化”的标准,全力推进国家4A级景区建设。

寻求卖点,营造声势,实施以节庆为先导的营销策略

深入研究大禹文化及羌族文化内涵,寻求独特卖点,以节庆为先导,通过节庆、事件等,营造声势。继续利用大禹文化旅游节这一节庆活动,强势宣传大禹故里,弘扬大禹文化,在全国获得更大的反响,为今后的市场营销奠定良好的基础。

遴选典型,塑造形象,构建大禹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通过分析和提炼旅游资源特色,在旅游形象策划中应突出大禹文化、羌族文化,塑造“大禹故里,浩荡羌风”的主题形象。重点打造大禹故里、绵古城两大重点旅游产品,形成以两大旅游品牌为龙头,三官庙美食休闲区、禹里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为支撑,融特色文化、民族风情、特色美食等为一体的大禹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1]周连斌.羌族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8.

[2]杨振之.旅游原创策划[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期刊更多

大音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英语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师范大学

大学英语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高教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