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是我生长的地方

是我生长的地方

是我生长的地方范文第1篇

1、让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关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或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计算。

三、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用具: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主题:

师: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学校正在将操场隔壁的地方改造为校园一角,专门留出两个空地作为我们同学们的学农小基地(在黑板上贴出两个图案,一块是长方形——甲地,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乙地)。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两块空地是什么形状的?学校啊,又决定将甲地分给四年级,乙地分给五年级负责除草,那么大家知道哪一个年级负责地方要大一点呢?

师:现在我们先看一下甲地。我们要求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只要量出什么啊?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点出长、宽)。

师:现在老师已经量出来长15米、宽10米,那么它的面积是什么?

生:(计算)150平方米。(要求学生回忆起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现在都能很熟练地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啦!那么,这块平行四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啊?我们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问题啦!(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

师:以前我们是用面积器量数出长方形有多少个小格子或是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来用面积公式来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那我们可不可以运用以前的知识或是我们的经验,想出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方法呢?有哪位同学已经想到办法来?

生: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再拼成长方形,再用尺子量出底(长)18厘米,高(宽)10厘米。面积是180平方厘米。(让学生把操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很聪明,他是沿着高来剪,再拼成一个长方形。那老师现在再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剪拼成长方形?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而长方形面积我们会求。

三、得出结论:

师:沿着这条垂线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移到梯形的一边,就变成了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所以我们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板书)。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割补法”(板书)。如果我们用s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你能自己写出平行四边形的字母公式吗?

生:s=a×h

师:我们还可以将这条公式缩写为:s=a·h或者是s=ah。

四、巩固提高:

练习: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为4.8厘米,高为3.5厘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解答:4.8×3.5=16.8(平方厘米)≈17(平方厘米)

是我生长的地方范文第2篇

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从这段对话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家门”,走进学生的“心门”,加强家校联系,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关于家校沟通,我也谈不上拥有丰富的经验,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摔了不少跤之后,有些感触而已”。

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从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两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家校沟通的重要性

(一)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最容易找到安全感的地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就折射出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所以,有时要想了解一个学生,也不妨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例如,2010年4班的P同学与教师、同学相处得很不好,上课就挑教师的毛病,教师一不小心一个口误,有时甚至是她自己压根就没认真听,咬住就说教师水平有问题,不够资格做她的教师,该生对男教师第一印象就是排斥,上课不是听教师讲重点、难点是什么,而是专听教师讲错了什么,讲漏了什么,或者讲的什么不对她的胃口,直接就跳起来跟教师对着干;她对待同学非常霸道,同学们个个都远离她,在宿舍,她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畅所欲言地开“卧谈会”,并且开很久,她不感兴趣的话题就骂人家没水平,直接说人家讨论是在打扰她睡觉;班干部的管理几乎是从不服从,甚至直接和班干部顶嘴,不做值日、不做广播操。后来与其他学生谈话得知她经常在宿舍偷偷地哭。与家长联系,发觉该生是单亲家庭,该生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随母亲来到广东,13年来,其父从来就没有对这个孩子嘘寒问暖过,哪怕是一句话都没有,可以说这个孩子是长期缺乏父爱的孩子,强大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十分脆弱的心。这一发现让我对该生从原来的恼火变成了理解和同情,再和该生交流时,很自然地心情就平和了很多,气氛就缓和了很多。所幸的是该生的家长也是做教师的,我反映了这种情况后,家长不仅没有责怪教师半句,反而配合得非常好,抽出更多得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交流、谈心。渐渐地,该生脸上的笑容多了,做值日和出广播操的次数也多起来了,见面也主动和教师打招呼了,看见这种转变,我心里非常高兴。

(二)家,是人性最容易暴露的地方

家,是人性最容易暴露的地方,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就是在家中表现出来的。像2011年深圳的公务员打老父亲一事,在外人眼中,文质彬彬,年轻有为,在家里就完全是另外一个面孔了。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就碰见过一些家长打电话过来描述孩子在家的情况,真让人觉得瞠目结舌,完全和在校表现不一样。所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容易了解学生最真实的一面。曾经有一位W同学,在学校非常乖巧听话,但成绩始终上不去,我刚开始怀疑其基础知识有问题,但经与家长联系,发现是其思想有问题,她成天想的就是贪图安逸的生活,而不是如何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比玩……就是不比学习。当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及时组织了一次以《修身――造就美丽人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我们应该比什么。最后证明还是有效果的,期末考试该生的成绩进步了196名。

(三)家,是我们工作顺利开展的加油站

现在的家庭,子女相对较少,父母亲对子女的关注度、期望值也在不断得提高,并且随着父母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学校的一些情况,如果我们能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及学校的相关情况尤其是学校的规章制度通报给家长,那么就能防患于未然,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校实行全寄宿制,为了学生的安全起见,宿舍实行了严格的管理,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是要承担责任,受到处分的。2009年的高三8班,学生住校三年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熟悉,基本上能自觉遵守宿舍的纪律,一年下来,没有一个学生违反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2010年的4班,宿舍的问题就没有及时地引起我的高度重视,仅只是在班上公开性地强调,没有及时和家长沟通,后来几个学生因违反规章制度要接受处分,每受一次处分,我都要给家长打电话,耐心细致地解释很久,理解的家长还好,碰见个别不理解的家长困难就大了。例如,F同学的家长,语言交流都有困难,他听不懂我讲普通话,我听不懂他讲的方言。他又特别心疼这个小儿子,应该是老来得子吧,我在学生档案上看见他登记的年龄就是63岁,家离得又远。接到我的电话大致听明白了意思就开始发火了:“我怎么办啊,你不让我的儿子睡宿舍,难道让他去睡大街……”我吃一堑长一智,每次开学的第一星期,我就把学校宿舍管理条例发给每一个人,要求学生带回家里,和家长一起学习,并且由家长签好字带回学校来,我来保管,以增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这一办法效果不错,虽然偶尔也有学生违反宿舍的规章制度,但需要通报家长,接受处分的还一个都没有。

二、家校沟通的方法

1.直接电话沟通。这也是常用的方式,也是最便捷的方式,许多的家长也希望接到班主任报喜的电话。但由于一个班的学生有好几十个,如果每件事都采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实际操作起来困难还是很大的。

2.给家长写信。在信里把班级的情况、学生的情况及教师组成情况、教师的办公电话及家长特别关注的、需要家长配合的,通通写在信里。并且我会仔细读每位家长的回执,注意每个学生的动态发展,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优点进行表扬,发现缺点进行纠正。例如,2011年的G同学的家长接到信后,就主动打电话过来谈她儿子的情况。我也有目的、有意识地找该生谈话,进行学习上的鼓励和思想上的疏导,该生期中考试及月考名次进步了13名。

3.建立家长QQ群。建QQ群是与时俱进的联系方式。教师通过建立QQ群,搭建了一个与家长沟通的平台,把平时学生活动的照片以及视频传上去给家长看,让家长能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果某个家长想了解孩子的成绩及其他在校表现,教师可以单独发信息给他/她;想表扬某个学生了,直接敲几行字就可以了,不用担心家长时间方不方便;我不在的时候,家长有事也可以留言,通过这种方式,尽量与班级每个学生家长都能联系上,这种既不花钱也不耗时的联系方式,很值得用。

4.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联系。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这是每个学校的惯例活动。但旧形式我们可以开出新花样。比如,每次家长会之前,我会主动和家长电话联系一下,进行民意调查,问问家长希望在家长会上了解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开会,既让家长愿意来,又让家长坐得住,还让家长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是我生长的地方范文第3篇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

理解经济增长的内涵应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增长机制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分。从增长路径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外延型和内涵型增长的区别。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针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但也涉及经济增长的路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相对于资源的使用,存在着“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粗放”或“集约”概念,起初应用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后来才扩大到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时,就阐述了“粗放耕作”和“集约化耕作”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以此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别开来。历史地看,可耕地扩展的有限性,是促成农业部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容,从来就是与资源有限性直接相关的。

当代意义上的“粗放型”和“集约型”概念,是扩展了整个国民经济意义上的不同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由于具有低质低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扩张,而生产要素的扩张主要是在规模、数量、产值、速度和投入等方面,较少重视质量、效益和效率。集约型增长由于具有高质高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提高生产要素效率主要是依托于科技进步、节约能源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在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

从经济增长的路径看,经济增长总是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上的增长,生产成果的数量增长取决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因而经济增长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时,针对固定资本折旧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使用问题指出,折旧费既可以用来扩大企业规模,也可以用来改良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可见,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更多地利用资源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生产能力。

除了通过将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用于“外延式”或“内涵式”扩大生产这一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新增投资用于建立新企业或扩大与改造旧企业,前者为“外延式”,后者为“内涵式”,这是另一条路径,两条路径不应混同。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从内含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在第二条路径下,“外延式”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内含(涵)式”增长也可能是生产效率不变下的生产规模扩大。就是说,可以有“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或“集约型”增长,也可以有“内涵式”的“粗放型”或“集约型”增长,例如建设宝钢就是“外延式”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路径,不仅取决于社会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技术水平,也与生产的社会组织和合理安排相关。

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或源泉看,马克思将生产力归结为促进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最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因素,而生产力的内涵又是丰富的,包括劳动力及其实际劳动、科学技术、生产对象即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以及生产的社会组织等。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投入的增加,也依赖于要素投入的效率提高,提高要素效率必须靠技术进步,而且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马克思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消耗的劳动量……相反地却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技术进步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生产形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也要重视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形式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当前倡导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应增添新的涵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要素投入方式由资本投入为主,向资本、劳动、科技投人为主转变;需求拉动方式由投资与净出口为主,向投资-消费-净出口拉动为主转变;投入产出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

经济增长方式必须适应生产的目的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成效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验证。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在集约型增长条件下,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不断缓解和克服经济增长的瓶颈。据萨缪尔森分析:“美国产量增长的大约1/3可以归之于劳动和资本的增长。其余2/3可以归之于教育、创新、规模效益、科学进步以及其他要素所导致的余留额”。他看到了经济增长的内涵所在。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迫切任务。应当看到,经历20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目前已难以为继。国际经验表明,用大量投资支撑的增长,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从微观角度看,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会造成相关产品的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企业经营状况的恶化,又会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社会就业压力;从宏观角度看,粗放型的高增长方式由于对能源的大量需求,往往产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不可再生资源耗费过度的现象。一方面,粗放型增长造成资金要素投入大,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下降,积累了大量风险。另一方面,粗放型增长能源消耗高,我国近年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增长态势,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国内人均资源少,人均耕地、人均淡水资源和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占有量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而国际上许多重要资源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所垄断,资源产品的进口要受到运输能力等多方面制约,粗放型增长面临极大的资源压力和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目前已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甚至集中出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一些地方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必须立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三、客观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国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不足与差距。

一是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入的增加,仍具有较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据统计,2003年我国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煤炭占31%,发电量占13%,钢材占27%,铜占19.7%,水泥占45%,棉花占32.7%。而我国GDP只占世界总量的4%,2001年我国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总数为8083万人,分别是美国、日本和德国的5.48倍、9.45倍和13.4倍,但制造业的增加值分别是上述三国的31.6%,50.6%和98.1%;我国钢铁工业的吨钢能耗比世界平均先进水平高出30%,除上海宝钢外,钢铁工业生产每吨钢的平均耗水量为15吨,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7倍。与此相对应,我国的投入产出比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尽管由于人口规模不同,产业结构不同,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相互之间存在不可比的因素,但从很多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数字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摆脱粗放运行的局面。

二是我国生产技术水平偏低,劳动者素质结构改善缓慢,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如在技术进步上,我国在1952—1990年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仅为0.0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内生增长理论,要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就要利用财政政策追加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三个领域的公共投资。从公共教育支出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参照比较看,东亚国家和地区1960年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平均为2.5%,1989年上升到3.7%,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公共教育支出占GNP的百分比在1980年、1985年、1990年、1994年和1995年分别为2.53%,2.52%,2.48%,2.18%和2.08%,呈下降趋势。我国目前的公共教育支出比率还不及东亚国家和地区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我国研究与开发支出比率也呈下降趋势。如1990年的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NP的比例是0.71%,而到1994年和1995年该比例下降到0.50%。尽管我国经济近年来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的背后是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不利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我国经济比例关系没有理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尽管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不顺。一方面,我国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不合理,2000—2003年我国的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和42.3%,逐年上升;消费率却分别为61.1%,59.8%,58.2%和55.5%,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我国部分产业如房地产、钢铁、加工等行业发展过快,拉动了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使能源、交通和原料等瓶颈部门更加紧张,而下游的消费类产品供大于求,生产能力显著过剩。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往往注重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适当降低积累率,提高消费率,把两者的比例调整到35;65的水平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投资主体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大量投资失误和投资项目的失败,造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呆坏账。投资审查不严,担保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又助长盲目和恶意向银行贷款的行为,这些问题成为经济增长的隐患。从产业结构看,基础产业特别是农业长期低迷不振,制造业等行业效益下滑,失业、待业人口大量增加。有些行业的发展受到区域性因素的激励,如短期内能够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其新建项目的规模和生产技术水平,有的甚至低于现有先进企业的情况,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并出现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外部不经济性。同时,这还会促使企业之间进行恶性竞争,降低了生产要素的综合配置效率。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经济增长内在规律告诉我们,稳定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要重视价值补偿,更要重视实物补偿。在价值补偿上不仅要重视不变资本的补偿,还要重视可变资本的补偿。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劳动者收人被极度压低,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说明了“可变资本”的补偿已难以完全实现,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实物补偿上,要重视对自然环境、土地矿产、重要原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利用。目前农田等重要自然资源的大量占用和被低价转让,已直接影响到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景。因此,在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用系统论、整体论的观点看待经济增长,正确地处理好生产与消费、储蓄与投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短期投资与长期投资的关系,强化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集约化生产提高生产率,以内涵式增长扩大规模。在政策和措施上,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增加对“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以及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投资,真正实现和保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全面、稳定、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在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

实现集约型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基础在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优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需要增强国内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的转化,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障增长目标的实现。

推进科技创新,必须从体制人手,加大国家对教育的投人,逐步提高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大力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推进科技创新还必须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加大科研投人。在经济运行中,科研投人应向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倾斜,集中优势生产要素,启动一批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体制上,要建设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构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在科技创新的主体上,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既具有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也具有重视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外在压力。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能够更敏锐地觉察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生产设备、工程技术能力以及社会化的配套能力,可以解决科学技术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从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科技人员的分布仍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学。目前我国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拥有的科技研究开发人员分别为52%,28%和15%。只有改变科技研发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能力及经营能力相分离的状况,充实企业科技人员和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企业才能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科技要素、经营管理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直接结合。国家对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提取应给予税收等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鼓励企业加强研究开发工作。

科技创新必须与管理创新相结合,没有有效的管理,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甚至企业管理层搞腐败经营,科技创新的成果就难以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会最终落空。加强和提高管理水平,又是提高职工劳动素质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技术工人匮乏的现象十分严重,产业工人中的高级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比,相去甚远。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技术工人的比例,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要有能够激励职工学技术、提高自己科技和文化水平的晋级晋升制度。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不同企业配置的比例关系。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路径一般都经历了从劳动密集到资本和资源密集,再到技术与知识密集的发展阶段。虽然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如果没有政府的约束机制,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通常并不考虑外部的经济性问题。政府应通过必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产业结构进行宏观的调控和规划,不能一哄而上。为了减少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政府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经常现有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主要产品产销率、企业景气或破产的比例、同类企业主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以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决策时的依据或参考,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是我生长的地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形式越来越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很多课堂却也少不了有东施效颦之嫌、之效。我们该追求怎样的数学课堂?杜绝了“满堂灌”是不是就该是“满堂说”?凸显了“主体性”是不是就是弱化“主导性”?数学课堂谁做“主”?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案例一:顺手牵羊,推波助澜

那是一堂五年级的数学课,今天教的是《圆的认识》,前一天,我就向仪器室借好了圆规等教具放在教室了。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该示范画圆了,我拿起木制的大圆规,利索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圆……“哇”----只听背后一阵惊叹,怎么了?我看看黑板,很漂亮的一个圆,没问题啊,教室里外也好好地,很正常啊,这些家伙,这可是数学老师的基本功呢,不至于这么佩服吧。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他们,几个活跃分子按奈不住了,“杨老师,我们在课前玩这个圆规,可是怎么也画不好一个圆……”原来如此!好奇,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早就“动手”了。“那你们是怎么画的呢,怎么回事呢?”

生:“我画的时候,铁钉一直打滑,所以没画成”

生:“看来,画圆的时候,一定要先固定铁钉”

师:“铁钉所在的点就是圆心,画圆时,我们必须要---”“定好圆心”学生齐声回答。

生:“我画到一半,拿圆规的手一紧,圆规的一只脚拐了,一个圆就歪了。”

生:“我知道了,在画的过程中圆规的另一个脚不能动,一动,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变了。”

我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什么呢?”“半径”

生:“我知道了,圆中的半径都必须相等的”

师:“是啊,圆中还有哪些奥妙呢?”

……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个圆规,一次好奇的玩耍,给原本的教学进程带来了一个插曲,而我顺手牵羊,抓住这一转瞬即逝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深化,及时调整方向形成新的教学思路,尽管没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但课堂上学生的全情投入,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课后学生的欲罢不能,使我感到了意外的惊喜。在这节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正因为预设的目标变了,教学不再是教师死报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是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有交流、有碰撞,更有知识的共享和共同的提升。

案例二 扶放有度,指明方向

这是一堂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教材安排非常巧妙。首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长、宽、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个数及面积,并把有关数据填写在表格里,初步感知面积与长、宽的关系;再通过例2量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量面积,进一步体验。然后通过“试一试”根据长方形的长和宽,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脱离学具,化具体为抽象,促使学生思维跨越。本以为这是一堂很不错的课。但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合作摆一摆、看一看、填一填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有的小组只有个别学生把数据填在书上,其他人忙于摆长方形,书上一个字也没填。有的小组学生不会观察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按我的想法,有前面的两节课的知识做铺垫,学生在这一环节应该没问题,所以我才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看来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估计过高了,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缺乏探究合作能力,所以第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

于是,在另一个班级我进行了改进。 第一步先老师示范摆一个长方形,指导观察,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得出,长、宽是有几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所以长是几宽是几,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第二步,你们能在小组里再摆一个不一样的长方形吗?把有关数据填在表格里;第三步,自己摆一个长方形,把探究结果填在书上。由于我在关键的地方“扶”了一把,并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所以这堂课非常流畅。

是我生长的地方范文第5篇

清晨,皮蛋先生唱着小时候唱的《上学歌》,在小区花园里悠闲地打着太极拳。

“早上好,皮蛋先生。”住在皮蛋先生对门的陶奇宝从楼道里走出来。和以往的早晨不一样,今天的陶奇宝显得有点沮丧,招呼也打得有气无力。

陶奇宝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和邻居皮蛋先生是很好的朋友。

没错,你没有听错,小学生陶奇宝和教育部长皮蛋先生是很好的朋友。不过,陶奇宝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大朋友就是这个国家的教育部长。

“小靓仔,肿(怎)么了,一大早就不高兴啊?”皮蛋先生用起了最近从网上学的新腔调。

“唉,不想提。”陶奇宝垂头丧气,从书包侧面的袋里抽出一条领巾来。这条领巾可不是少先队员们都带的红领巾,而是绿的!

“哟,红领巾也改革了?”皮蛋先生说,“看来我真是老了啊,我小时候系的还是红领巾呢,现在都给改成绿领巾了?”

“什么呀!你就会开我的玩笑!”陶奇宝很生气的样子,“系红领巾的还是系红领巾,一点儿也没变!是系不上红领巾的变了,系绿领巾!”

“哦?”皮蛋先生觉得这可能不是件好事,“你给我说说,这绿领巾是什么意思?”

“我们校长说,考试成绩在班里是前十五名的,得过‘三好学生’的,作文比赛得过奖的,参加过唱歌跳舞表演的,一分钟可以做对十道以上算术题的……这些同学以后在学校里系红领巾,其他同学就系绿领巾,我就属于‘其他同学’里面的。”

皮蛋先生歪着脑袋问:“你们校长有没有说爱看童话书的,想象力丰富的同学系红领巾?”

陶奇宝想了一会儿:“没有这一条。”

皮蛋先生皱起眉头来,“这是在学校里搞歧视,很不好!这对系绿领巾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比方说你。”

“没错,我今天早上很郁闷,连早餐都不想吃了。”陶奇宝指着自己瘪瘪的肚子。

“早餐还是要吃的。”皮蛋先生拍了拍陶奇宝的肩膀,“少年,带我去你们学校,我想会会你们的校长。另外,我请你吃顿早餐。”

一路上有说有笑,陶奇宝很快就把绿领巾给他带来的不愉快抛到脑后了。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门口有一家汤包馆,汤包是瓜棚镇的小吃一绝。皮蛋先生请陶奇宝在这里爽吃了一顿,陶奇宝一口气吃了三笼汤包、两碗豆浆!

走到学校大门外,就看见校长大人正站在大门那儿一个一个地检查学生们的领巾。

“嗯,你是红领巾,不错不错。”校长脸上堆满了笑,“你是哪个班的呀?”

“报告校长,我是四(4)班的班长林朵朵。”

陶奇宝指着那个女孩说:“她就是我们班长,老爱找我茬的。”

皮蛋先生坏笑道:“女孩子喜欢找你茬,不算什么坏事嘛!”

林朵朵走过去后,走来一个绿领巾。

校长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咦,你是哪个班的?”

“报告校长,我是六(1)班的。”那个大个子男孩说。

“都六年级了,还是个绿领巾!”校长摇摇头,“你要多多努力啊,要是在毕业前还没系上红领巾就很丢人了!到了中学里可不要说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的毕业生!”

那个大个子男孩也觉得自己很丢人,快六年了,每天早晨从这里进去的时候都会被校长用同样的话教训一遍。

皮蛋先生很生气,“你们校长怎么可以这样和学生说话呢?这样多伤孩子的自尊心啊!”

陶奇宝耸耸肩,现在,该他硬着头皮走过去了。

皮蛋先生拉住了他,“我和你一起进去!”

每天早晨站在这里检查领巾的时候,校长是只看领巾不看人的。所以,他并没有注意到走过来的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

“咦,又来了一个绿领巾……”校长不满意地看了看陶奇宝,但是很快,他注意到站在陶奇宝身边的这个“学生”,脖子上竟然没系领巾!

“逮到了一个忘系领巾的!”校长很生气地说,“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没系领巾就相当于上战场没带枪,上课没背书包!好啊,你居然真的连书包也没带!你是哪个班的?你应该系的是什么领巾?看你的样子就是个绿领巾!今天我要好好教育你一下,上午的课你不用上了,去我的办公室!”校长一口气说了一长串。

陶奇宝很庆幸,没系领巾的皮蛋先生转移了校长的注意力,让校长忘了教训他了。

“很好,我正想与您谈谈。”皮蛋先生微笑着说,他伸出右手,想与校长握一下手。

正沉浸在怒火中的校长这才抬起头,原来眼前这个人不是小学生,而是个成年人。

不过校长一点也没有道歉的意思,更没有和皮蛋先生握手的意思,“这位家长,你难道不知道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的规定吗?家长接送孩子是不允许走进校门的,你为什么要走进校门里来?”

皮蛋先生很礼貌地说:“我不是家长,我来贵校就是想找您聊聊,我对您独创的‘绿领巾’很感兴趣。”

“哦?”校长一听是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一下子客气多了,“好吧,到我的办公室里聊吧!”

“嗯,您刚才说过了嘛,上午的课我不用上了,去您的办公室!”皮蛋先生爽朗地笑着说。

校长室里,皮蛋先生与校长大人针锋相对。

“您不认为给学生佩戴绿领巾会打击孩子们的自尊心吗?”皮蛋先生说。

“抱歉,我并不这么认为。”校长说,“相反,我认为这样做会激励那些戴绿领巾的孩子早日戴上红领巾。”

“可是,这无形中将学生划分成了三六九等!”皮蛋先生大声说,“不给那些孩子发红领巾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发绿领巾?你怎么知道在孩子们中间会不会有嘲笑和讥讽?你又是否知道这一小小的举动会给那些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从小就给学生灌输这种等级意识,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又有什么好处呢?”

校长被眼前激动的皮蛋先生镇住了,可是固执的他并没有因为皮蛋先生的话改变自己的观点,“抱歉,我还是坚信我的‘绿领巾’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举。”

“好吧,道不同不相为谋。”皮蛋先生无奈地摇摇头,“也许,只有你亲身体会到‘绿领巾’孩子的尴尬与痛苦,才会理解我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告辞了。”

回到家后,皮蛋先生生气地坐在沙发上,一点也没有心情吃饭。他想到了陶奇宝,想到那个在校门口被校长训了六年的大个子男生,还有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里许许多多系着绿领巾的同学,他们仿佛都在他的眼前走来走去。

“我想我这个教育部长做得很失败。”皮蛋先生惭愧地低下了头,“我似乎应该为这些‘绿领巾’们做点什么。”

一个月后,全国各地的校长都收到了来自国家教育部部长的一份礼物――那是一条红领巾。唯有瓜棚镇东方不亮西方亮小学的校长,收到了一条绿领巾,和绿领巾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封教育部长亲自写的信。

信里,部长先生要求校长去六(1)班和四(4)班分别给那个大个子男生和陶奇宝赔礼道歉。

校长先生很纳闷,他惊讶于自己的“创举”居然传进了部长大人的耳朵里,可是,为什么部长大人看上去并不满意他的这种做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