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太行山上观后感

太行山上观后感

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第1篇

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出电影《太行山上》,是一部史诗般的宏篇巨作。在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被感动着,也一直在思考着。我想,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人民战争思想,正是因为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浴血奋战,中华民族才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对列强入侵的全面胜利。影片中,日本人称:“斩断太行,就斩断了中国的脊梁。”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却让日本人的梦想化为了泡影,是中国共产党撑起了中国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从平型关大捷到忻口会战,从奇袭阳明堡到击毙“明将之花”阿部规秀,导演通过艺术的手段,让这一段段历史在我们眼前再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诚然,正面战场上,军队的抵抗和斗争也是顽强和壮烈的,特别是在忻口会战中,以郝梦龄将军为代表的将士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同样令我感动,令我折服。郝将军一句“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不禁让我感到,有这样的军人,民族甚幸,中国甚幸。可惜的是,当局却无法做到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他们考虑的更多的是一党之私,甚至是一己之私。在抗战最关键的时候,调兵进攻根据地,无非是想限制共产党的发展,继续维护专制统治。而山西军阀阎锡山则更加“小气”,他一会要“守土抗战”,一会又与日本人勾结,见风驶舵,目的不过是要维护自己在山西的既得益利与地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影片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不仅英勇抗战,积极同开展合作,给正面战场以极大的支持。同时,在给掀起的浪潮以有力的回击后,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被包围的顽固分子朱怀兵“礼送出境”,主动撤出已控制的地区。这是何等的胸怀与气魄。连卫立煌也感叹:“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历史证明,只有这样的时刻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的党和军队,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抗日战争走向最后胜利的重任,才能真正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也必将证明其选择的正确性。前两天,李敖先生在清华演讲时表示,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自汉唐以来的又一盛世中国。李先生谬赞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还很长。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脊梁骨越来越硬朗,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还从未向今天一样扬眉吐气。

是的,我们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也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第2篇

回首历史,我们要铭记;面对现实,我们要珍惜;展望未来,我们要奋斗。

看了电影《太行山上》后,感受着血腥惨烈的战争场面所带来的强烈的视觉冲击,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人性正义与邪恶,坚忍与残暴的激荡,我们重温了六十多年前那段历史。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这片热土浴血奋战,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我们也经受了一次弥足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部影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军官在奄奄一息的时候,看见一个日本军官在肆意的杀害我们的战士时,他努力使自己站起来,举起手中的刀向那个日本人砍去,没有想到却被敌人从后背插了一刀,鲜血猛地溢了出来,他再次倒下,又再次站起,手颤巍巍的举起,载着八路军对日本人的深仇,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大恨,使劲向那个日本军官刺去。把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仇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我不禁为那位军官气吞山河的壮举所感动,从心底里为他叫好!因为有了无数个像这位军官的英雄壮举,才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安逸的生活,这时,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这些无名的战士前仆后继、战死沙场,就是为了自己祖国能够和平,为了家人、百姓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们不惜抛头颅,撒热血,艰苦抗战,誓死保护国家,时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事迹让我们感到多么骄傲和自豪!

如今我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可谁曾想过美满的生活是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而许多人却不好好地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想到我自己平时碰到一些小困难,就灰心丧气地总想依靠别人。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我就想:“别费心了,明天去学校问问同学或老师不就……”;在家里,爸爸妈妈让我帮忙干点家务活,我也总是厚着脸皮不去做,总想能靠多久算多久,再说爸爸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了。日久天长,我变得既懒惰又胆小,干什么事都没有信心,比如去年学校举行大队会,老师叫我上台讲家庭礼仪故事,刚开始我不去,老师不知做了多少的工作,我才上去,结果可想而知,给老师和班级丢脸了……在伟大的八路军叔叔面前,我是多么的懦弱和渺小啊!我一定要学习八路军叔叔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他们将激励我前进!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只叫“中国”的雄狮响彻云霄,震惊全世界。

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第3篇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它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

不久前,我与几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一起在武当山上重温了当年的友谊。几天的游历,不仅让我们都抛开了尘世的俗念,更仿若回到了清新畅快的学生时代,脚步间都蕴含着一种莫名的坚定和力量。

这一路我细细观察,武当山的游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中有快餐式的游客,主要目标是登金顶,在形式上“一览众山”后便匆匆下山了,这种游人一般会乘坐缆车直达目的地,熙熙攘攘,吵吵闹闹。对他们来说,登武当只是一次户外郊游的活动而已,谈不上游览。另一种则是那些虔诚的香客,他们叩拜而行,至诚至谦,漫山遍布的道观都要祈拜,这些虔诚者大多面色凝重,孤言寡语,也不拉帮结队,多是郁郁独行。他们登武当也谈不上游览,心无旁骛的祈祷已使他们对身外景色不闻不问了。第三种人则是那些不赶时间,细细品玩的游者,像当年的徐霞客那样,每到一处景致必承古通今、天马行空地遐想,少不得还要吟哦一番。这才是真正的游览,其实也就是我们摄影人对待旅行的态度――不贪脚程,只求玩味,只不过把吟哦的工具换做了相机而已。这次与好友一起登武当,就抱着这个“不贪”的宗旨,遇到惬意的景色,宁可坐等“枫林晚”也不心浮气躁,见异思迁。

武当山主要景点由三大景区组成,离景区大门最近的是太子坡景区,也是游览最为轻松的地点。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纯阳宫)、老君堂、八仙观等景点,相传是太子真武读书之处。沿曲径通幽的小径依山而上,宽大的青石板路清滑可鉴,等跨过两道宫门,突现两、三名道土正在晨晖中舞拳弄剑,我虽不懂武术,但从他们挥洒自如、有板有眼的动作中,早已感受到金庸笔下那圆柔流畅、绵绵不绝的太极神功了。太子坡人文历史景观很是独特,红墙黛瓦,蜿蜒悠长,在这里可以拍摄一些历史题材的建筑作品。同时,这里还是整个武当山景区中自然景观最为秀美的一段,原因是全长15公里的逍遥谷从天津桥直通到中观。沿途涧水潺潺,林木葱翠,鸟语花香,猕猴成群。可能正因此谷幽秘的意境,成为不少影视剧外拍的景点,像内地版的《倚天屠龙记》、成龙的《功夫梦》都在此取过景,剧组拍摄后留下的浮桥木廊,配合着碧水蓝天,真有神仙般的逍遥情致。

如果说太子坡的游览主要让人感受到一种闲情逸致,那么南岩景区则逐渐把人带入到宗教与自然的神秘天地。在太子坡与南岩景区之间,会路过武当山著名的道观――紫霄宫,紫霄宫位于展旗峰下,是武当山现存最完整的宫殿之一,也是武当山道教协会的所在地。富丽堂皇的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铜铸艺术的宝库,1931年曾为率领的红三军司令部所在处。以南岩为中心,高低左右四处都有景点分布,不过与紫霄宫的规模比较,像太常观、雷神洞这样的小景,便仅有“到此一游”的感受。可幸还有飞升岩的险峻可观,登临俯瞰,大有突兀群峰,万山朝宗的感慨。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有绝壁悬宫之称的南岩宫了,它紧临山壁而建,在此放眼山林,聚元纳气,一派岸然风貌,真是修生养性的圣地。还记得电影《功夫梦》中那位修行的道者,在此万仞绝壁上与蛇共舞,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从南岩往金顶景区的攀行是整个武当山游览中最需要体力的一段,因此建议在南岩留宿,养精蓄锐之后才有精力应付那些动辄百步的石阶。这段路程树木苍翠,深谷幽明。一鼓作气到朝天宫,经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直翻玉柱峰而达金顶,相信即使体力再好的人,此时一定也喘息不止,就连我写这段话时,也仿佛在重温那段登山路的艰辛。好在这段路上有不少农家,实在辛苦可稍事休息,甚至多花些钱还可整一桌像样的菜肴,如此一来这段路程的艰辛又化作席间的谈笑了。

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第4篇

晚上,我们坐地铁到达了金钟,一出地铁口,入眼遍是几十层的高楼大厦,灯光闪耀,似乎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很小。我不禁感叹,香港的夜色竟然这么美,使我对香港又有了进一步的喜爱。我的右侧是中国银行,大厦呈三角形,就像一把菜刀,楼顶的两个巨大的天线是刀柄,刀刃对准彭定康的三军司令部。从中国银行大厦往左看,第三座建筑是汇丰银行,它的房顶上有两门大炮,炮口直指中国银行大厦。远远望去,那两门大炮的确十分逼真。风水师说这叫“刀来枪往”。

然后我们去游览太平山。香港太平山旧称维多利亚山,又叫扯旗山,是香港岛的第一高峰。自开埠以来,它一直被视为香港的标志,是香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山脚下,一听说我们将搭乘山顶缆车上山,我不由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正是我盼望已久的愿望呀。这山顶缆车在1888年就投入使用了,是香港最古老的交通工具之一。我迫不及待地坐进了车厢,不多久,缆车就开始行驶了,只见它沿着陡峭的山坡斜斜地攀升着,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后倾斜,缆车在不断上升,而远处的高楼大厦以及近处的茂密大树看起来都在纷纷向后倒去,感觉实在奇妙!。乘坐这山顶缆车,绝对有一种刺激、新鲜的体验。

太平山顶是俯瞰香港全岛的至高点,也是俯瞰维多利亚港景色的最佳地点。登上海拔五百多米的高山,居高临下,可把360度的优美海港景致,尽收眼底。从山上放眼眺望,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互相辉映着。远处维多利亚港湾旁高楼林立,显示着香港的繁华兴旺。

只有上了太平山,才能领略到香港之美。在这太平山顶上,你一定会真切地感受到香港这个“动感之都”的魅力。饱览着香港迷人的夜景,真让人流连忘返!

11点多了,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去。回到酒店,感觉非常的疲劳,可一想起自己这一生终于有机会到达香港,并观光那里迷人的风光,不禁为之感叹 :有幸到香港观光,此生足矣!

第二、第三天,去了海洋公园、浅水湾、旺角等等。

太行山上观后感范文第5篇

“太和”一词有什么涵义?古代景观设计师通过什么途径来表达“太和”观念?这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太和”一词出自《周易・乾卦・彖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意思是说,大自然的运行变化,万物各自静定精神,保持完满的和谐,万物就能顺利发展。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在宇宙未分化出具体事物之前,宇宙本来是和谐的;在宇宙分化出天地万物(包括人)之后,如果不使和谐丧失,这才叫“太和”。可见“太和”包涵着“普遍和谐”的意义。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认为,“普遍和谐”观念至少应包含四个层面,即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被称为“太和山”的武当山,其景观设计的立意,实际上也包含了这四个层面的和谐观念,体现了太和――普遍和谐的思想。

“太和”观念反映在天道观上,主要是把“天”或“天地”看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中国道教仪式有相当部分是祈祷天地交泰,万物化生,君王与天地合德,达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局面。被道教奉为经典的《周易》认为,天地交合,象征通泰,君主因此裁节促成天地交通之道,辅助赞勉天地化生之宜,以此保佑天下百姓。古代道士和信奉道教的帝王认为,宇宙之道在于天地交泰――自然和谐。天地交感才能带来万物化育生长。因此,他们在主持名山景观设计时,常常用天地之数来统计峰岩溪涧,而宫观神路的数量也有意与天地之数相吻合,以表达祈求天地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皆化、百谷丰登的深层目的。

在《周易》中,一、三、五、七、九被称为天数,二、四、六、八、十被称为地数。中国古代人本着天圆地方的观念,在计算圆方之形的周长时发现,如果圆的直径和方的边径相等时,则圆方的周径比约为三比四,因此古人就以三称圆,以四称方。由于古人把天称为大圆,把地称为大方,故而三四两数不仅是圆方的象征数字,更是十个天地数中真正的天地之数。天三地四,既是真正的天地数,那么这两个数字的任何倍数也同样是天地数,如三的倍数九,四的倍数八等。又由于古人认为天九地八分别是天地的至极之数,因而把八的三倍“二十四”,九的四倍“三十六”及八和九的乘积“七十二”等数字,视为可以“配天配地”,达成天地交感,万物化生的神秘数字。

在宋代文献中,统计武当山自然景观的数字已被赋予了天地交泰的神秘色彩,“七十二峰”、“三十六峰”之说,已见于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等书。元代武当道士刘道明著《武当福地总真集》引《玄天上帝赞》说:“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三十六岩多隐士,葬在吾山骨地青。”这里的神秘数字不仅象征着天地因交感而产生的那种神秘化生力量,而且象征着希望与天地合德,法象天地之道的目的。

武当山的人文景观主要是道教宫观建筑。古代道士在设计宫观时也有意选择天地之数,如元代就有“山列九宫八观”之说,明永乐年间敕建的宫观分布在一百多公里长的神道两旁,而其数量则刚好是九宫八观。明成祖敕造的金殿为重檐庑殿式顶,正好是九条屋脊八个屋面。五龙宫有玄帝殿、启圣殿,“二殿阶合九重,前五重为级八十一,后四重为阶七十二,望之如在天上,真所谓上帝居也”。负责武当山景观设计的道士孙碧云等,显然知道八、九、七十二等神秘数字,具有象征天地交泰、自然和谐的意义,他们根据皇帝的旨意修造宫观,用以祭祀天神,自然是希望达到与天地合德,使天地交感、万物化生、风调雨顺、百谷丰登的理想目的。

“太和”观念反映在天人观上,主要是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即道法自然,天人和谐。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唐代道士成玄英说:“随造化之物性,顺自然之本性”。这些话强调的是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天人和谐,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讲求天人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统一。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观念,在武当山景观设计中有明显体现。

武当山地形复杂多变,宫观庵堂等人工建筑很难像平原地带那样展开横向铺陈,也难以保持建筑中轴线的一以贯之。古代的建筑师们没有采取大刀阔斧地改造自然的做法,没有用大规模平整土地,改造地形来牵就方正格局,而是以道法自然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设计建筑物。如南岩天一真庆宫建筑在半山腰的岩阿上,石殿的体量是根据岩阿的大小来确定的,看上去一点也不突兀,恰似从山中长出来的一样;又如太子坡复真观背依狮子山,面临九渡涧深壑,山门庭院随着山势变化而展开,整组建筑错落有致,与地形地貌十分和谐;在修建金顶紫金城时,明成祖专门下圣旨,强调不要大规模修动山体,要随着地势的高低来修建墙垣,“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这说明当时帝王和设计师们是有意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太和”观念,努力使建筑物具有亲近自然,尊重自然的品质,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

武当山古神道的选线布设善于与山体地貌相结合而强调自然景观的特色,或依山面壑,观烟云变幻;或临谷跨涧,听流水潺潺。按照“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的建筑理念,沿途建有渊默亭、临清亭、万松亭、望仙台、启圣台等亭台茶庵,供游人歇息观景。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神道两旁,野树修竹任其生长,杂花老藤随其纵横,香客游人漫行其间,在草木的芬芳中体悟生命的乐趣,在淙淙泉水旁品味“道”的真谛,诚可谓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哲理在景观设汁上的生动体现。

历代经营武当山的帝王官僚和道士工匠都知道,要实现“天人合一”,得靠人们自身的努力,人类应该主动地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古人非常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其一,明代皇帝多次颁布敕谕,保护太和山山场,坚决制止砍伐竹木和开垦坡地的违法行为;其二,明代均州千户所五千多名正军余丁奉命常驻武当山修山,祖孙相继,历时二百余年。他们除了维修宫观外,还在全山修了许多防止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的石墙,构筑了世界上罕见的古代生态保护工程;其三,宋元明清历代道士都注意在山上植树造林,尤其是南宋道士房长须,坚持在五龙宫一带栽种杉树三十余年,培植灌溉,一刻不停,给当地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四,在道教神话中,净乐太子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与山中动物互不侵扰,和睦相处,有“黑虎巡山”、“乌鸦报晓”、“猕猴献桃”、“梅鹿衔芝”等传说,反映了道教文化热爱生命,善待万物,愿意与自然界所有生物和谐共存的理念。

武当山景观的设计者在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问题上,贯彻了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主张,达到了自然与人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效果。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评价说:一生游览的名山景观很多,“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缀;人工极者,损其天趣,故野逸之与浓丽,往往不能相兼。惟此山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清不槁,丽不俗,人言五岳不堪伯仲,良有以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武当山是自然景观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太和”观念反映在社会观上,主要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教主张尊道贵德,慈俭不争,以和平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从而达成“万国咸宁”(普天之下都和美顺昌)的局面。老子《道德经》说:“我有三种宝贝,持守而保全着。第一种叫做慈爱,第二:种叫做俭啬,第三种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老子身处乱世,目击暴力的残酷,深深地感到人与人之间慈心的缺乏,因而极力阐扬慈爱,把爱心加上同情感看成是人类友好相处的基本动力。他提倡俭啬,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穷奢极欲;他提倡谦让、不争,反对争强好胜。老子说:“了解‘常道’的人是无所不包的,尤所不包就能坦然大公……”。显然,老子主张以包容、宽容之心来对待万物,而宽容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基石之一。老子反对战争,主张和平。他说:“兵革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怨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万不得已而使用兵器,最好淡然处之。老子反对战争,而又不怕非正义战争,并要善于进行正义战争。其目的是争取人类和平,造就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使人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老子被道教奉为祖师爷,称为太上老君。他撰写的《道德经》,是道士们课诵的经典,其思想被道土们奉为圭旨。虽然老子的思想博大情深,奥妙无穷,难以用建筑语言来详细阐释,但建筑师们有意设计了一些景观,让朝圣者能时时想起老子的事迹和思想。在武当山东神道上,建筑师们设计有老君堂、太玄观、太上岩等景观,西神道上则有青羊涧、青羊桥、尹喜岩等景观。展旗峰的太常观,也以供奉太上老君而著称。这些景观或附有关于老子及其弟子尹喜的传说,或以匾联、塑像等方式,宣扬老子慈俭不争,宽容和平等伦理思想。紫霄宫祖师殿东有”上善池”,其名也来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老子认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该池以“上善”为名,自然就代表了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要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就需要人们祟道贵德,抑恶扬善。道教《太平经》、《太上洞渊神咒经》等经书认为,“末世之民”,“多恶少善”。人性中恶的因素较多,只有崇道行善,积功累德,才能免除天将鬼兵的诛杀。武当山作为一个道教圣地,其设计者也十分重视利用建筑、匾联、雕塑、壁画等景观,来实施道德教化。例如“治世玄岳”牌坊是进入仙山的大门,古代设计者在门外建造沐浴堂、玄都官、灵官殿、回心庵,让进香者通过沐浴身体,排除杂念,洗心革面,悔过自新。灵官殿内供奉的铜铸鎏金王灵官像,高2.22米,被甲执鞭,三目圆睁,虬须怒张,龇牙咧嘴,形象极为威武凶猛,令人触目惊心。灵宫殿门口的对联写道:“观无形,听无声,威灵有感;善有福,恶有祸,报应无差”。王灵官作为道教的护法神,能分别善恶,惩恶扬善。因此,武当山许多宫内都设有灵宫殿或灵官神像。道教宣扬善恶报应,提倡行善积德,其个人价值目标在于长生成仙,而其社会价值目标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实现“国泰民安”,“家国咸宁”的社会理想。

道教对于其它的态度相当宽容,从武当山的神仙像看,紫霄宫父母殿供奉有佛教的观音菩萨;有的客堂对联写道:“入门来不分三教,到此地原是一家”。这种海纳百川的心态,这种不唯我独尊,不否定异教的宽容态度,是和平主义的基石。弘扬这种宽容和平的精神,对于当今世界,调整好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关期刊更多

邢台师专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邢台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