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输盘之攻械尽

公输盘之攻械尽

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原型 文化《墨子》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古装动作大片不但以影像的优美和特技的新奇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且注重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发掘,如《英雄》中的大一统思想、《卧虎藏龙》中的儒道风神,无不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着一种归依。《墨攻》则将目光转向了先秦诸子中的墨家,通过一位年轻墨者守城的故事,对墨家思想进行了展现和反思。为了体现“兼爱”、“非攻”思想,影片特意安排了逸悦、梁公子及黑人奴隶与革离讨论“兼爱”、“非攻”的几个情节,可见编剧对文化精神层面的重视。下面我们试从情节原型、墨家的多元思想等方面对影片中包含的深层文化内涵略作分析。

一、情节原型

《墨攻》虽改编自日本的同名漫画,但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最终还是可以在《墨子》一书中找到原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曾多次阻止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如“止齐伐鲁”、“止楚攻宋”等,这些事件都为《墨攻》剧情提供了素材。如电影中赵军主帅巷淹中约革离在城外相会,在沙盘上以棋子进行阵法较量。《墨子》中记载了一场类似的比试: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主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460~463)

电影中沙盘比试的情节与《墨子》中的这段记载如出一辙,只是主人公有所变动而已。再如《墨子》中记录守城方法说:“令陶者为罂,……置井中,使聪耳者伏罂而听之,审知穴之所在,凿穴迎之。”(499)《墨攻》中革离在梁城将耳朵贴在竹筒上监听地下挖隧道的声音,判断隧道的进度,用的正是这种“备穴”的方法。《墨子》的最后两篇记录了各种各样备城门的方法和工具,电影中所出现的众多守城器械也是以此为原型的。

二、墨家的多元思想

长期以来,墨家学说没有像儒家和道家学说那样成为显学,人们对墨家思想的了解也比较浅显,其实,“兼爱”、“非攻”仅是墨家思想的一部分,墨家思想是复杂和多元的。

(一)尚贤

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455)这是墨子对诸侯国的不同弊政,提出的不同的政治策略。在这些政治主张中,墨子将“尚贤”放在了第一位,而“兼爱、非攻”则放在了最末,这种排列次序显示墨家对“尚贤”的重视。《墨子》中说:“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故古者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50-51)一个国家,如果国君亲近小人,则必然政治昏乱,政治昏乱又会引发奢侈浪费、荒淫无礼等问题;如果君主选贤任能,那么士人就会自觉地聚集在他的周围,为国效力,所以“尚贤”是治国的根本。《墨攻》中梁适和子团比箭的情节就体现了墨家尚贤任能的思想。因为梁适是王子,所以在以往的比赛中,他一直是第一箭手、第一拳手,其他人不敢与他争锋。这与墨家的“尚贤”思想是违背的,因而,革离要求他们进行一场公正的比赛,结果子团获胜,于是隔离将弓箭营的指挥权交给了子团。在子团的领导下,弓箭营发挥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这正是士兵“相率而为贤”的结果。

(二)尚俭

墨家主张节用,反对奢侈浪费,《墨子》中专门有“节用”一卷。墨家弟子大都穿草鞋、短衣,非常节俭,如《墨子》中所说:“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御寒,夏以御暑。”(147)穿衣仅仅为了满足御暑御寒的生存需要而已。电影中革离的出场穿着破草鞋,披着黑乎乎的麻布。当被安排到马厩休息时,不但没有生气,而且睡得很香。梁王召见他时,他身上沾满了乱草,也不更换衣服。这些都是墨家节俭思想的体现。

三、墨家为何不愿派人来救梁城

《墨攻》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革离只身一人来救梁城。为什么墨家只派一个人来?这个问题困扰着梁城的百姓,也困扰着观众。当梁公子询问梁城送的信物时,革离回答还在大禹厅,这更让人们对此事心存疑虑。随着故事的展开,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真相终于浮出了水面,黑人问革离为何只有你一个人来,革离说墨家不同意派人来。此时我们恍然大悟,难怪革离没有信物,原来是私自前来的。可是,新的疑问又出现了:主张“非攻”维护正义的墨家军为何不愿来救梁城呢?这个问题,导演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需要结合墨家的思想来解答。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替人守城,他们的帮助对象不是盲目的,而是有选择性的。梁王不符合墨家的救助条件。

其一,墨家主张尚贤,既要求选贤任能,也要求君主贤明。而梁王残暴不仁,手下的大臣多是阿谀奉承的奸邪之辈,电影末尾字幕介绍,梁王遭到臣民的反抗被杀,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二,墨家尚俭,而梁王生活奢侈,醉生梦死,不恤民生,不符合墨家的主张。

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第2篇

除了英国的“百人队长”和美国的M48等西方坦克,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还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缴获了大批的T-54/55坦克。既然英美的坦克可以改进,那么这些苏式坦克没理由在约旦河的彼岸水土不服。1982年,以色列尼姆达(NIMAD)公司开始研制一种基于T-54/55的新型装甲战车。1989年,该车装备以色列装甲步兵部队,被命名为“阿奇扎里特”(Achzarit,希伯莱语意为“恶妇”)重型步兵战车。在“阿奇扎里特”身上,“防护第一”的思想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采用了主战坦克的底盘,“阿奇扎里特”的装甲比其他步兵战车更加强悍,但以色列人大概觉得这样还不够,又在车体前部加上了复合装甲,而车体的两侧则安装有被动装甲板。在所有装甲板安装完毕之后,“阿奇扎里特”的战斗全重达到了44吨(拆除了炮塔后),居然比一辆标准的T-54/55还重6吨!“阿奇扎里特”列入现役之后,就频频在城市战斗中亮相,从黎巴嫩到耶路撒冷,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其中2002年在拉马拉对巴勒斯坦首脑阿拉法特官邸的那次围攻中,它用身子一次又一次地撞击官邸围墙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尝到了改装的甜头后,以色列军方自然对这条“坦克改战车”之路青睐有加。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之后,以色列的坦克改装工程如鱼得水――不仅改装自己的库存坦克,还将改装技术作为服务包,作为以色列军火外贸的一个组成部分。2004年,以色列又开始设计新型的重型装甲输送车,而被选中的则是“梅卡瓦”MK1型主战坦克的底盘。

计划的初始阶段,新型重型装甲输送车被以色列军方命名为“Tigress”(雌虎)。黎巴嫩冲突结束后的2006年10月,以色列开始批量生产这种新型装甲输送车,并将其重新命名为“NAMER”(取自NAgmachon“纳格玛乔恩”输送车和MERkava“梅卡瓦”坦克的英文),音译“纳美尔”,希伯莱语意思为“黑豹”。与初始计划不同的是,新车最终方案采用了“梅卡瓦”MK4的底盘,总重也因此达到了60吨,几乎是装甲人员输送车中最重的一款。就像塔尔少将所希望的那样――款真正的“彻底防护”装甲车就这样诞生了。

俄罗斯东施效颦

俄罗斯的装甲车风格是自成一脉的,早在冷战时期,苏联的装甲输送车体系就已经和美国人分庭抗礼了。从BTR 40到BTR-90,苏/俄系装甲车以自己特有的轮式架构赢得了装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席之地。尽管苏/俄系装甲输送车不乏“履带党”,但在轮式装甲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专门开发的几款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无不草草收场。如果这个时候谁告诉伊万们若干年后他们会以以色列人为榜样,估计他们一定会笑得直不起腰。毕竟,苏/俄的装甲部队在欧洲大陆摧枯拉朽之时,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还未正式存在。

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总参谋部的将军们都多多少少地认为: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遗憾的是,他们都错了,截至1996年8月30日,俄军损失巨大,坦克、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和装甲侦察车等被毁500余辆,车臣的乡村与街头彻彻底底成为了“装甲坟场”。这次战争使俄军官、将领和武器设计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一个问题之上:如何使装甲部队有效地进行城市作战?问题提出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试图从已有战例中寻求答案,早已在城市巷战中摸爬滚打颇为娴熟的以色列装甲部队,成了俄罗斯装甲兵最好的老师。以色列将老旧坦克重新改装成重型装甲输送车的做法,让俄罗斯人眼前一亮。于是,位于鄂木斯克的运输机械制造局瞄上了俄罗斯国内大量老旧的T-54/55主战坦克,和以色列一样,这些老旧的T-54/55坦克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重型装甲输送车――BTRT。它拆除了T-54/55坦克原有的炮塔,安装了微型炮塔,底盘后部加高以承载更多的步兵。但与以色列的那位“恶妇”不同,BTRT没有采用以色列惯用的后部开门,而是和BTR-60-样,通过顶部的乘员舱口出入。一位运输机械制造局的官员称,BTRT将大幅提高俄罗斯装甲步兵的作战能力,可以为士兵提供良好的防护,且能够和同样由T-54/55坦克改装的BMPT坦克支援车一起,成为俄装甲作战力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俄运输机械制造局还开发出了自己的升级包,甚至可以利用俄罗斯的部分生产设备对“有改装意向的客户”提供服务,试图通过此举奠定自己在T-54/55坦克升级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那么,同样是由坦克改装的以色列“纳美尔”和俄罗斯BTRT重型装甲输送车,二者性能如何呢?

性能解析

火力性能 “纳美尔”车体上方安装了以色列拉法尔公司的顶置武器站,标准配置是1挺12.7毫米M2HB机枪和1挺7.62毫米M246机枪(可更换为MK19型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在确定必要的时候,可以换装为1门30毫米机关炮。与此同时,按照以色列装甲部队素来的

传统,“纳美尔”装甲车和“梅卡瓦”坦克一样,可携带1门60毫米迫击炮。以它在巷战中担负的任务来看,这种火力配置是绰绰有余了。

相对于“纳美尔”装甲人员输送车的“机枪加榴弹”,BTRT的火力配置则相对奢侈一些――“机枪加导弹”,根据运输机械制造局的方案,BTRT在火力配置上显得非常灵活,共有五种方案配置:2A42型30毫米机关炮1门,双联装“竞赛”型反坦克导弹(AT-5)发射器l具;2A42型30毫米机关炮l门,40毫米AGS-1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1具;双联装2A38型30毫米机关炮(“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标配);NSV 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双联装“竞赛”型反坦克导弹发射器1具;NSV 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40毫米AGS-1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1具。

从火力性能来看,无疑BTRT更胜一筹,这是与俄罗斯一贯的武器发展思路相吻合的。不过令人怀疑的是,有必要在装甲人员输送车上安装反坦克导弹系统吗?还是说“伊万”们真的不怕一万怕万一?相对BTRT的火力冗余而言,大概“纳美尔”的武器配置看上去贫瘠,但更加务实一些。毕竟,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第一任务是兵力投送,支援坦克的活还是交给步兵战车和BMPT等坦克支援车去干吧!

防护性能 以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强的“梅卡瓦”坦克改装的“纳美尔”,自身的装甲防护能力自然不在话下,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车体较高,正面投影相对大一些。在关键部位加厚装甲后,“纳美尔”的作战全重达到了惊人的65吨!而这个庞然大物的战场生存能力自然非同小可。“纳美尔”车体后方两侧的乘员观察窗上各安装有6具烟雾弹发射装置,和“梅卡瓦”主战坦克相同。同时,以色列IMI公司还试图为其加装“铁拳”主动防护系统――已经有100余辆“梅卡瓦”坦克安装了该型系统。如果“铁拳”主动防护系统真的成为“纳美尔”的标准配置,那么这头希伯莱“黑豹”不仅会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安装主动防护系统的装甲输送车,还会成为世界上防护性能最好的装甲车。

与“纳美尔”相比,由T-54/55改装而来的BTRT似乎防护力稍逊,但这并不代表俄罗斯人没有在BTRT的防护上下一番大力气,BTRT装甲输送车的战斗全重为38.5吨,比T-55坦克(36吨)反而高出2.5吨。这就意味着,去掉炮塔和火炮后,多余的重量全是加装的装甲,由此可见,BTRT装甲输送车的防护力远远高于T-55主战坦克。至于没有“纳美尔”的装甲厚实,运输机械制造局使用了以前在坦克上轻车熟路运用的办法:新加装了一套电击发烟雾装置、加强了车体底部的装甲、为车体两侧配备嵌入式爆炸反应装甲等,有效提高了防护性能。

在防护性上,“纳美尔”胜出,这大概就是以色列和苏联/俄罗斯坦克发展思路是“防护优先”还是“火力优先”不同的结果。

机动性能 “纳美尔”的动力系统源自“梅卡瓦”MK3主战坦克,是一台由TCM制造的AVDS-1970型风冷12缸柴油机,未来将换装“梅卡瓦”MK4的动力系统――1500马力的MTU883型柴油机。“纳美尔”最大速度可以达到60千米/小时,但60多吨的重量,除了C-5“银河”和C-17“环球霸王”之外,战略空运是没可能了,不过好在以色列也不需要对重装甲单位进行战略空运,国土纵深就那么点,用飞机运坦克太浪费了。

BTRT由于原始底盘过于老旧,换装了新型的B-46 6型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780马力,最大速度能够达到5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速度2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00千米,机动性较“纳美尔”略低。毕竟,T-54/55已经是超长服役的年龄了。至于战略空运,伊尔76应该能够胜任,但米-26“光环”对其就力不从心了。

士兵运载能力 “纳美尔”装甲输送车庞大的身躯,对它所运载的12名士兵来说的确是足够了。内部的乘员舱,8个座椅面对而分为两排,加上3名车组乘员,11个人的位置已经齐了,但还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第12个人――在车组人员和乘员座椅之间的位置。步兵通过尾部的舱门上下车。因为采用的是“梅卡瓦”的底盘,所以没有必要再使用“阿奇扎里特”那样的蚌形尾门了。车体后部留有乘员观察孔,但没有配备专门的射击孔。

BTRT的乘员相对要少很多,只能搭载5名步兵。由于采用了微型炮塔(“纳美尔”是顶置武器站,原车长和炮长的头顶上各有一个),车组乘员变为了2人,乘员的座位布置和“纳美尔”类似,只不过变为了两排两座4人,第5人的座位位于驾驶员和横排座椅之间。BTRT同样没有为步兵预留射击孔。但与“纳美尔”不同的是,BTRT并没有在车体后部留有舱门,因为它与“梅卡瓦”底盘不同,发动机依然是后置式,乘员需要从后部顶端的舱门出入――与BTR-60的设计类似。只不过,在战术环境下这么做是相当危险的,BTR-60的这种设计在苏军装甲步兵内部引起了无数怨言,不知BTRT的这个方案会不会同样遭来骂声一片。

战术需求与实际使用

从上文的技术参数看,BTRT除了在火力上有优势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是劣势占尽,一方面是因为其底盘的技术代差,似乎BTRT完全应该与“阿奇扎里特”比较,而不是直接面对这个新型的“纳美尔”。但如果回头细细观察一下“阿奇扎里特”的话,能够发现BTRT与它的改装思路相类似,但又完全不同,至少俄国人绝对不会在“阿奇扎里特”上仅仅架起几门机枪了事。一个高度重视防护,一个对火力痴迷至极,那么,谁能代表未来重型装甲输送车的发展方向?是“纳美尔”?还是BTRT?

在匆忙下结论之前,不妨先看一看以色列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它们是两个作战对象和战术需求完全不同的国度,周围安全环境天差地别,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双方的装甲部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相似:尽管北约不断东扩,但俄罗斯在欧洲基本上还是个没人敢惹的主。在国际安全局势上,俄罗斯面对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在近期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中,敌人首先是各加盟共和国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分裂主义和已经成为世界公敌的恐怖主义,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而以色列的周围安全局势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彻底理想过,尽管现在与“传统敌对国家”如埃及、叙利亚等的关系有所缓和,但谁都不否认,中东的局势依然是个火药桶,处在极度的动荡之中。目前来看,以色列同样不会面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大规模装甲作战,而是与阿拉伯武装抵抗力量在城市中周旋,而对手手中的装甲力最基本为零,只有部分轻武器以及各类自制武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色列装甲部队不会遭遇任何在装甲力量上能够对其进行威胁的敌对势力。

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和俄罗斯都暂缓了新型主战坦克的开发,把目光投射到重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原因。长久以来,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薄弱是世人皆知的事实,美国的M113更是落了个“ZIPPO”的恶名(一打就着)!在伊拉克的美军绞尽了脑汁为人员载具安装防护设备一从“悍马”的附加装甲到“斯特赖克”的防弹栅格。而“纳美尔”和BTRT本身就是由主战坦克改进而来,比起脆弱的普通装甲车来说,防护能力已经是很出色了。

至于侧重点的差异,则是各有各的国情,根据历次车臣战争的经验,为避免在装甲运兵车落单之后变成待宰的羔羊,俄罗斯在加强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火力配置方面可谓不遗余力――这点从BTR系列的改造上就可见一斑。而且苏/俄的装甲部队历来都是“三驾马车”――坦克、步兵战车、装甲人员输送车,要求彼此之间都能够配合作战,所以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火力空前强大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何况毛子打仗的风格素来都是“蒸汽压路机”,无他,就用大当量火力投送和数量优势活活淹死敌人。这一定程度上使得苏/俄装甲单位从来都是火力优先于防护,倒不是说俄罗斯人的性命就不值钱了,而是他们深信:最好的防御是进攻,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灭敌人。当年苏联红海军的“饱和攻击”战略就来源于此――在自己被击沉之前先将所有导弹一股脑全部发射出去。而苏/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也同样如此,不管是什么装甲单位还是固定火力点,又或是隐蔽于建筑物中的敌方人员,先把自身携带的火力统统扔出去再说……

而以色列是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国土面积几乎无纵深可言。当年希特勒打到莫斯科城下逼着苏联军民吃了几个月锯末面包的时候,苏军还能于日后一路反攻进柏林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这一点以色列想都不敢想,因为承受不起失败,只要以色列国防军一次扛不住,那么整个国家就完了。另外,以色列无法承受人力资源的消耗,这历来都是以色列的一个巨大软肋。尽管以色列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快、最全面、最及时的国防动员体系,但特拉维夫的首脑们和军工企业们仍在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军事人员的伤亡率,这也造就了以色列装甲力量对于防护能力近乎变态的执着,也成就了发动机前置的“梅卡瓦”主战坦克谱系。以色列装甲部队的重型装备,要求总是防护高点!高点!再高点!所以,以色列军方和军工集团能设计并制造出“纳美尔”这种重达60多吨的“巨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至于为什么“纳美尔”的武器系统要与它庞大的身躯如此不相称,前文已经叙述过,从“阿奇扎里特”到“纳美尔”,从来都不需要和它的俄罗斯亲戚一样,担负起协同坦克作战的任务,也与它的美国朋友“斯特赖克”不同,火力支援和超视距打击同样不是“纳美尔”应有的目标。“纳美尔”真正的战术任务,是在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武装直升机对敌方的火力点进行攻坚作战之后,用车载轻武器对漏网之鱼挨个“清扫”,同时负责对占领区域的巩固。换言之,“梅卡瓦”主战坦克是冲锋在前的“打手”,而随后悠哉悠哉上场的“纳美尔”,扮演的是“洗地”的角色。

所以,孰优孰劣确实不好分,尽管“纳美尔”的综合得分较高,可俄罗斯人更加觉得BTRT好使,大概真应了那句老话:“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第3篇

JLTV是“联合轻型战术车”的英文缩写,全称为Joint LightTactical Vehicle。对于广大兵器爱好者来说,你可能不大知晓JLTV,但是,对于响当当的“悍马”车,你可能耳熟能详。的确,“悍马”车的知名度太高了,美军中的一句口头禅是:“哪里有美军,哪里就有‘悍马’车”,此话名不虚传。“悍马”车从1983年问世至今,已有30个春秋,有军用型,也有民用型,光是军用型的生产总数就超过了27万辆。美军中的“悍马”车装备总数一度超过10万辆。单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就将2万辆“悍马”车运抵海湾地区,远远超过M1主战坦克和M2步兵战车数量的总和。有人说,“悍马”车是美军的“战场TAXI”、“美军面的”,很是形象。不过,红得发紫的“悍马”车,也终于进入寿命的“老年期”,它的“终结者”,便是本文所要介绍的“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

“悍马”失宠的原因,大体上有两条。一条是“悍马”车太费油,军用“悍马”车也好,民用“悍马”车也好,都是出了名的“油老虎”,经济性太差。民用型的“悍马”H3型车,不得不于2010年5月24日最终停产;而军用型的“悍马”车也进入了“倒计时”的份儿上了。第二条是“悍马”车的防护性已经不能满足未来战场上的作战需求。单从2003年以来伊拉克战场形势来看,防护薄弱的“悍马”车,成为伊拉克武装分子攻击的重点,单单依靠自制的简易爆炸装置(IED)和地雷,就能把“悍马”车炸个稀巴烂,使美军受到严重的损失;即使是强化型的M1114“悍马”车,尽管情况要稍好些,但同样不能完全抵御IED的攻击。据美国五角大楼的官方统计,在伊拉克战场上阵亡的美军士兵中,大约五分之一是“牺牲在“悍马”车里”的,这一结果令人震惊。

2007年以后,美军开始大量采购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总数超过2万辆,广泛用于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随着美军撤出伊拉克,并即将从阿富汗全部撤军,美军的全球战略也进入了大规模调整期。两场战争中暴露出来的MRAP自身尺寸大、重量重、重心高的固有缺点,已不能满足美军未来战场上的作战需求。为此,美国军方“悍马”车、M1114强化型“悍马”车、防地雷反伏击车和联合轻型战术车(JLTV)的样车进行综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的“三维图”表明,在综合性能方面,JLTV全面占优,即“三角形”的面积最大。为此,美国军方决定,下一代轻型装甲车辆为联合轻型战术车。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降低研制和采购成本,这个项目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共同承担的项目,这也是它称之为“联合”轻型战术车的缘由。将来定型之后,当然会有新的命名。

作为海军陆战队的需求来讲,共需要5500辆JLTV,2017年开始列装,2021年形成完全战斗力,2032年列装完毕。这5500辆中,4650辆为战斗战术车辆(CTV),850辆为战斗保障车(CSV);而陆军的采购数量将达50 000辆。考虑到陆军的编制将进一步缩减,这一采购数量还是相当可观的。不过,这一采购数量仅仅是预期数量,几年过后,如果预算进一步压缩,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数量,并进而影响到每辆车的采购成本。

JLTV“三选一”

目前,JLTV项目还处于预研和竞标阶段。参与竞标的公司有三家,一家是BAE公司,一家是通用战术车辆公司,一家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简称洛·马公司)。2011年晚些时候,又冒出了航星公司的“萨拉托加”轻型装甲车辆,而通用战术车辆公司的研制工作进展不大,算下来还是“三选一”。现在,分别介绍这三家公司参与竞标的装甲车辆。

BAE公司的Valanx JLTV

英国BAE公司研制的联合轻型战术车,暂定名为Valanx。这个Valanx,因为在各种英汉辞典上都查不到,所以,国内的媒体一般仍将原文列出,估计是地名或人名,也可能是几个词拼合而成的新词。

Vaianx联合轻型战术车采用模块化设计,自重7.26吨,采用防地雷反伏击车的防爆设计原理以及大量现成的总成部件,并为未来的柴电混合动力装置、新型装甲和电子防护技术的应用留下了发展的余地。其V型底装甲板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雷爆炸波的破坏作用。车体两侧的V型结构,同样能大幅度提高防护力。由于是模块化设计,车载武器可以有多种选择,可以是轻机枪,或是机关炮,也可以选用榴弹发射器,不管选用何种武器,都采用遥控武器站的控制方式,减少乘员暴露射击时的伤亡。该车的另一个“亮点”是,车底距地高在127~500毫米的范围内可调,而“悍马”车的车底距地高仅为固定的400毫米,Valanx联合轻型战术车在陆地行驶时,可以调成较高的车底距地高,以利于提高通行能力和增强对地雷的抗击能力;海军陆战队运用时,特别是空运或登陆舰海上运输时,则可以尽量调低车底距地高,成“伏虎”状,以利于机舱内或登陆舰舱内长距离运输。要知道,海军陆战队要求的船运限制高度很苛刻,仅为1.93米,而Valanx满足了这一要求。车体两侧有四个侧门,乘载员上下车非常方便。Valanx轻型装甲车还可以加挂拖车,以运送人员、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拖车上乘坐的人员就没有装甲防护了,只能在敌火威胁不大的情况下运用。整车可以很方便地加挂附加装甲或加装主动防护系统。

Valanx装甲车上,还采用了成熟的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如:制动防抱死系统、电子稳定控制装置、轮胎中央气压控制系统、碰撞控制预警系统、车道偏离感知系统等。

其供电系统也很讲究。采用大功率的发电机,最大功率达10~30千瓦。要知道重达30多吨的59式、T-55中型坦克等,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不过5千瓦。其蓄电瓶的容量也足够大,能保证JLTV在发动机不工作情况下,实现2~6小时的静默监视作业。为了节电,全车的灯具,包括前大灯在内,都采用发光二极管照明技术。

洛·马公司的JLTV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旗下的团队在JLTV的研制上也是铆足了劲,2007年以后先后研制出4种JLTV样车,分别是:B类输送车型的JLTV样车,2007年10月展出;C类通用后勤型轻型车型的JLTV,2008年2月展出;A类通用机动车型,2008年10月展出;第二辆B类JLTV。这里,还要回过头来解释一下A、B、C三类JLTV的区别。这三类的划分,是美国军方在JLTV招标一开始便定下来的,A类为战场感知型的通用车辆,发展为指挥通信车、网络战车和侦察车等;B类为部队应用型,包括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导弹发射车等,是部队作战的主力;C类为后勤型JLTV,包括弹药和物资运输车、抢救维修车和救护车等。

洛·马公司团队研制的这A、B、C三类四种样车,都采用了低风险研制方案和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三款样车零部件的通用性达到了90%,有效载荷为1800千克,可搭载7名士兵,乘载员上下车很方便。动力装置为“康明斯”250千瓦的涡轮增压柴油机,强调动力装置的经济型,燃油消耗率比现有同类型的轻型装甲车辆大幅度降低;传动装置为阿里逊公司的2500SP型6档自动变速箱,将来可采用混合电传动装置;悬挂装置的高度可调,具有较高的公路行驶速度和全地形通过能力。武器配置可有多种选择。防护性上,准备采用新研制的轻型防护装甲,有利于降低整车车重,据称这种装甲是新型的铝合金装甲,不过其细节尚未公开。

航星公司的“萨拉托加”JLTV最后杀出的是航星公司的“萨拉托加”联合轻型战术车,被称为JLTV项目的“一匹黑马”。萨拉托加,是美国南北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的名称,以它来命名一种新型的联合轻型战术车,寓意深刻。

航星公司和和BAE公司在JLTV项目合作问题上于2010年分道扬镳之后,航星公司独自开发出一种JLTV,2011年10月命名为“萨拉托加”联合轻型战术车。单从车辆的外形上来看,“萨拉托加”JLTV和M998“悍马”车最为相像,但外廓尺寸比“悍马”车大了一圈,车长为5.71米,车宽为2.43米,车高为2.10米,自重约6.7吨,负载能力约3.27吨,战斗全重接近10吨,乘员组人数最多为5人,4名乘员加上一名机枪或机关炮射手。

主要武器是一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设置在车体顶部前方的机枪塔上。也可能采用榴弹发射器,或采用遥控小型武器站。

其动力装置为航星公司研发的新型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达242~253千瓦,可靠性和耐用性极高,经济性也很好。传动装置为2100SP型6档自动变速箱。悬挂装置为空气独立悬挂装置,车底距地高可调。

在防护性能上,采用了综合防护设计方案,例如:一体式加强底盘、整体式车身、防变形车门以及综合电子干扰系统等,具有近距离抵御轻武器攻击的能力。根据威胁程度,可以分为A级和强化后的B级两种装甲配置。A级能达到北约4569标准的1级防护水平,可以抵御30米距离内7.62毫米子弹的全向攻击;B级能达到北约4569标准的3级防护水平,能抵御14.5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对地雷和路边炸弹的防护水平,要达到北约4569标准的4级水平,即能抵御10千克级爆炸物在附近爆炸。

据称,整个JLTV项目的采购大单高达600亿美元。哪个团队将拿下这块诱人的“大蛋糕”,要到2014年夏季才能最终揭晓。从目前的情况看,三家公司的几种样车是各有千秋。BAE公司的Valanx装甲车采用较多的新技术,采购价格可能更贵些;而更重视经济性的“萨拉托加”装甲车以及较为传统的洛·马公司的样车,可能更会受到美国军方的青睐。究竟花落谁家,还要一年之后才能见分晓。还应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今后若干年内美国国防经费预算的削减情况。据称,奥巴马政府要求在12年内削减40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这样一来,一些预算庞大、又不是十分急需的项目,在经费上很可能被“砍上一刀”,从而大大影响到全部的采购数量和单车的价格。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角度讲,由于采购的数量较之美国陆军要少得多,加上海军陆战队的重要性,估计其采购数量会得到较好的保证。

美海军陆战队的无人车(机器人)

在介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未来装甲车辆的同时,这里还要再介绍一下海军陆战队正在使用的和即将使用的无人车(机器人)。尽管它们中的多数已经不再是装甲车辆,甚至连“车”也算不上,只能算作军用机器人,但是,它们在未来的海军陆战队装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前不久,美国国会就规定,“到2015年,美军三分之一的地面战斗将使用机器人士兵”。考虑到到2015年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这一规定还是满紧迫的,也给其他各国军队敲响了警钟。所以,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即将使用的未来无人车(军用机器人),在本文中也一并加以简要介绍。

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使用和即将使用的无人车/军用机器人主要有以下四种:GUSS半自主式无人支援车;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技术系统(MAARS);便携式侦察机器人;装备机器人套件的无人车。这里只扼要介绍前面的两种。

一、GUSS半自主式无人支援车这是一种后勤支援类无人车,用于弹药和军用物资的战场运输、侦察和伤员后送等,分为GUSS无人支援车和四足式机器人两类。其实,GUSS就是“陆上无人支援系统”的英文缩写。GUSS是一种半自主式无人车,自重990千克,载重量为550千克,加上两名士兵。请注意!这里所说的“两名士兵”不是乘员!不是驾驶员(开车的),而是坐车的,可下车参加战斗。当然,必要时也可以参与驾驶,这就是半自主式的意思。无人车的操纵控制方式包括:远程遥控方式、路径设定行驶、跟随行驶(和士兵一起)和半自主方式几种。其底盘为“北极星”MVRS700型6×6全地形车,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40马力,最大速度为1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行程不小于100千米。无人车上装有各种传感器,包括:电视摄像头、GPS定位和导航系统、声音识别装置、路径和障碍物识别装置、安全系统等,这一切由车上的计算机来管理。当然,由于是无人车,就用不着加装厚重的装甲了,只有简单的框架即可。

目前,这种GUSS还处于试用和部队使用的初步阶段,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二、LS3型四足步行支援系统美国海军陆战队方面,也将它归类于自主式无人支援车(GUSS)一类。当然,它已经不是“车”了,而是“四条腿”的机器人,说得文雅一点便是“四足步行支援系统”,只不过和GUSS功能一样,执行的作战任务一样罢了。

LS3型军用机器人有“四条腿”,故美军常常称它为“机械骡”或“机械驴”。因为没有人长四条腿,而称之为“机械骡”或“机械驴”还真挺形象。

LS3型“机械骡”由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自重在567千克以下,负载能力为181千克。美军规定一名士兵最多可负重60千克,而且行走不了多远。这种LS3型“机械骡”,以它那“钢铁之躯”能负担三个士兵的荷重,而且不吃不喝、不怕疲劳、不怕枪林弹雨,以16千米/小时的速度连续步行32千米以上,持续工作能力在24小时以上。能自律地跟随士兵前进。LS3型“机械骡”可由士兵无线遥控或声音控制,实现“前进、转弯、停止”等几项基本动作,比起人类饲养的骡马等只能懂得“驾!喔!迂!”要强得多。其动力装置为15马力的水冷发动机。控制装置为计算机。

目前,LS3型“机械骡”还处于试验阶段,已经达到了11千米/小时的速度,比起一般人的5千米/时的步行速度要快上一倍。当然,它的“智能水平”比起GUSS来要差得多,自然其采购价格也相应地低得多。四足机器人的一个优点是,可以翻山越岭、爬沟过崖,而轮式的无人车就做不到这一点。

三、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技术系统(MAARS)

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 文言文 教学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甚至在语文课本的文言文篇幅上做足文章,其中一至六年级优秀古诗文70篇,七至九年级古诗及文言文共计50篇,另外还有 120 篇的篇、段背诵。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尴尬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并推荐了背诵的篇目。教育部门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在加强。然而,文言文教学的高投入,低效率,也一直是个不争的事实。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也是伤透脑筋。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换来的是课堂气氛的沉闷,学生头昏脑胀,几欲入睡。每篇文言文的学习,都要经历这样痛苦的上课过程,学生实在难以爱上文言文,更别说课外主动去阅读文言文了。于是,考试中出现的课外文言文部分,成了大多数学生的拦路虎。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得分率超低。

据笔者最近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随机调查的不同年级的 300 个学生当中,有 91% 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很难学,有 90%的学生最怕背文言文,97% 以上的学生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类题目让很多学生"谈古色变",甚至在很多教师心中古文题目成为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数次中考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古文题目的扣分率都在 50% 以上。一方面是上级教育部门和专家的逐渐重视,一方面是一线的教师和学生陷入古文学习的无奈。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尴尬现状。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突破

2.1 言在文先,立足于言:首先文言文的"言"是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如《公输》,第一步文言知识的梳理,这是一个很集中的很直接的解决言的问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对于这段话中的"公输盘"、"墨子"、"楚"、"宋"、"鲁"、"郢"等人名、国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的句式古今也差不多,不必多花力气。对于"为"、"之"、"以"、"于"、"起" 、"见"这些常用词的意义或用法则必须掌握,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这样的句式,也应该注意比较、分析。

2.2 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在学习方法上早就总结出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先生曾说:"诵读是一种教学过程,目的在培养学生的了解和写作能力,教学的时候先由老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着读,有时还得背诵,除背诵以外都可以看着书。"只有多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位和意蕴。在诵读教学中,除掉老师的范读外,学生所要作的就是"跟着读"、"练着读"、"背诵"和"看着书(读)",读准字音,读准句逗,读懂字义,读出情感,读进作者和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文言语感。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可培养语感,可陶冶情操。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是坑坑洼洼、结结巴巴、破句连连、有气无力,没有美感的机械性的读书。只有真正走进文本,与人物同呼吸,与经典相融合,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文言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学生理解感染了,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对课文过多的解读是无法代替学生诵读的。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自然地理解,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这样交给学生的是活的知识,是自己悟到的知识,"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让学生在诵读中加以品味,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他们才会愿意接触,包括在课外。读的最高境界是熟读成诵,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能使文言文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血脉中。

2.3 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任何知识的学习,再难,再复杂,总是存在一定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而且能让学生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学习的规律。如,实词"许"在文言中有"答应、允许、同意"和"左右、上下"两个意思。如: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高可二黍许。③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时人莫之许也。仔细观察分析可发现①②句的"许"属于"数词 +许","许"往往表约数,指"左右、上下"。③④句的"许"属于"许"+名词(代词)","许"是动词,指"答应、允许、同意"。又如,虚词"之"的用法虽灵活,但仍有规律:(1)之+名词,此时"之"往往是结构助词"的";(2)动词+之,"之"往往是代词;(3)名词(代词)+之+动词,"之"往往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学生只要掌握这些规律,以后碰到相关的情况,就能不假思索地准确判断。

三 、结束语

文言文是我国的古代文化遗产,堪称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学好文言文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多为经典,文质兼美。因此,深入钻研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解广华.初中文言文高效自主阅读教学浅析[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

公输盘之攻械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支承座;磨损;改装;措施

轮式混凝土运输车搅拌轴前支承座,长发生不规则磨损,导致使用时间短,搅拌轴在旋转时,上下跳动,不在同一轴线上,使搅拌轴搅拌时阻力增大,导致传动链条经常被拉断、变形和脱链,以及斗箱底部被叶片刮穿漏浆,严重时还将导致油泵损坏,搅拌轴产生弯曲,甚至报废等。这些不利因素将影响工作中的可靠性,经常维修、换件,使企业成本增加,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巨大损失。

1 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

HSQ―4型轮式混凝土运输车,是由中隧集团科研所设计开发,机械修造厂制造的,它是用东风EQ153型自卸车改装的混凝土运输车。因为它造价低,混凝土运输和自卸形式可以互换,使它在内部市场受到广泛的使用。从开发制造出厂,由我们汽车运输公司管理、使用和维修。在使用中发现其优点有:1.操作简单;2.紧急处理混凝土容易;3.互换性强;但也存在如下缺点:在使用中,传动链条被拉断、变形,使汽车不能正常使用;有时在一个班内,会连续出现这种情况,不仅费工费料,还直接影响到洞内混凝土衬砌任务的完成,由于这种相同问题频频出现,引起我的注意:为什么会出现传动链条经常被拉断?我就跟车仔细观察。空车搅拌时,没有什么现象;在装上混凝土后搅拌,就发生传动链条很费劲,而且搅拌轴上下跳动,时时还伴随着叶片刮斗箱底部的金属摩擦声。经初步分析,推断为搅拌叶片和轴的某部位变形,导致链条被拉断。用高压水将斗箱内部冲洗干净,发现斗箱内搅拌轴前端轴和座都严重磨损,前轴是用直径100毫米的圆钢做成。而现在只有手腕般大小,使轴的高度下降,致使工作时搅拌轴在座孔内上下跳动,使叶片与斗箱底部产生摩擦,增大了搅拌时的阻力,导致链条被拉断。针对故障原因将加工好的前端轴换上使用,大约用了两个月左右时间,断链问题又连续出现。针对这样频繁的换件和使用周期短的问题,我又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终于查出了加速磨损的原因:是前支承座设计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原设计为瓦架式结构,依靠两块厚30毫米的钢板支承。搅拌轴和支承座在工作时,深埋在混凝土中,搅拌轴在旋转时,混凝土颗粒作为研料,形成磨料磨损,从而加速了轴的磨损。

2 解决问题及采取措施

为了解决轴的磨损,我查阅了大量的技术书籍,听取了老师傅和驾驶员的意见,结合时间经验,开始选择了几套方案:⑴把支承座安装在混凝土斗箱的外侧,来减少磨损;⑵把支承座做成一个密封的箱,向内充压高压油,来减少混凝土造成的磨损;⑶把支承座改成轴承式,降低工作时摩擦阻力。

经过我和技术人员的讨论和反复验证,确定了一套实际而可行的方案:用汽车后轮毂的结构原理,对支承座进行改装。

在改装时,坚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资金投入的原则,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进行。从解放或东风车上换下来的旧后轮毂,把它清洗干净后,作为支承座,把断的半轴套管作为搅拌轴的前支撑端,材料找到了,随之而来的是必须解决密封的问题,否则改进没有任何意义。汽车发动机的曲轴后油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以利用盘根解决泥浆的侵入,因为轮毂是反向安装在斗箱的外壁上,把轮毂(半轴螺栓孔)的面,在车床上加工成宽10毫米,深5毫米的槽,在槽内装上盘根,在外缘加工两道“O”型密封圈槽,配装“O”形密封圈,用30毫米厚的钢板加工成一个盖板,让盖板和盘根,“O”型密封圈互相重叠,盖板焊接在半轴套管上,使其转动时能与盘根、“O”型密封圈紧密接触,起到密封作用。由于盖板是在轮毂外缘上,它们之间配合间隙为0.3毫米,轮毂是固定不动的,盖板随轴一起转动时,在“O”型密封圈和盘根的作用下,混凝土颗粒和水泥浆就被挡在外面了,从而起到第一道密封作用。为了防止水泥越过第一道密封,进入内轴承,又在轮毂内缘加工安装两道后轮内毛粘油封,用30毫米厚的钢板加工一个油封支架,用来安装油封,使其安装在半轴套管上,它与套管的配合间隙为0.15毫米,这样就起到了第二道密封作用。然后把各部作组装,在外端做一个盖板,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和脂外漏。

为了保证支承座的正常运转,各运动部位的非常重要,在改装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轴承的,采用脂,为了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在轮毂外缘钻一个斜孔,与两个轴承之间的空间相通,攻丝装上黄油咀,这样就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地使内部空间全部充满脂、充分地轴承,而且还起到密封作用。

第二:油封支架与半轴套管接触处以及盘根的,采用机油。基本方法是在半轴套管上钻一个6毫米的孔,孔应在套管与油封支架结合处。在组装完后,向半轴套管内加注机油,套管外口用脂堵上,利用液体自身特性和斗箱的举伸,使机油从套管内流向油封支架和盘根,实现作用。

3 效果分析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第一台车试用,试用三个月后,效果非常好:在使用中运转平稳,以前使用中的拖链和断链现象都不存在了。司机反映,现在改装的比以前效果好,在搅拌时,叶片也不刮底板了,支承座处也无漏浆现象。叶片的完好,使剩留在斗箱内壁的混凝土减少,特别是在使用中不抛锚,增加了它的使用可靠性,因为我们汽车运输公司是服务性单位,汽车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信誉,自从改装试车后,得到施工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公司已陆续改装十余辆车,现正继续全面推广。

综上所述,经改装后的车具有如下显著优点:以前瓦架结构改为现在的轴承式,从而降低了摩擦阻力,以前为颗粒磨损改为现在的油脂,从而大大降低了轴的磨损系数,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维修间隔周期,增强了工作中的可靠性。由于以前轴的磨损,导致各部件相应产生不正常磨损,缩短零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材料消耗,增大了企业成本消耗。而改装后使用时间长,工作稳定,改装时用费旧材料,投入少,给企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的体现使用价值,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预防措施:

第一:定期检查半轴套管内的机油,一般为五天检查制,但要根据车辆使用时间来确定。

第二:驾驶员必须勤保养。在使用后,向轮毂内注射脂,检查轮毂内是否充满脂。

结束语:轮式混凝土运输车前端支承座的改装,是我积累工作的经验,查阅相关的技术书籍,听取老师傅和驾驶员的见意,和技术室有关人员讨论,论证的小改小革成果。搅拌轴前端支承座和轴的磨损,造成汽车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公司的信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为企业中的一员,能及时地解决车辆中的各种故障,提高车辆的使用率,使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及同行给予指教,我将在以后工作中,勤奋学习,把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

感谢中铁山桥集团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和各位专家指导。

[参考文献]

[1]赵振伟.《汽车修理手册及图解》.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相关期刊更多

公共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公共图书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深圳图书馆;深圳图书情报学会

供水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