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贪婪的惩罚

贪婪的惩罚

贪婪的惩罚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七宗罪》;惩罚;原罪;人性;批判性

一、引 言

上映于1995年的美国影片《七宗罪》由大卫·芬奇导演,安德鲁·凯文·沃克编剧,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格温妮丝·帕特洛、凯文·史派西担任主演,片长127分钟,以罪犯约翰·杜制造的连环杀人案件为线索,叙述了警员沙摩塞和米尔斯破获凶案的故事。影片曾获奥斯卡最佳剪辑提名,英国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等奖项。

影片抛弃了传统拍摄模式,从两名警员的视角呈现七桩凶杀案而非机械的罗列。由摩根·弗里曼饰演的沙摩塞是一位睿智的老警员,已经在这个肮脏混乱的城市中工作了三十余年,一个星期后便会解甲归田,他早已习惯冷眼看待罪恶、漠然实行惩罚;而由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青年警员米尔斯血气方刚、冲动易怒,怀着对工作的热情与对罪恶的不容主动请命调至该地,与沙摩塞搭档共同调查这一连环凶杀案。沙摩塞的冷漠、老成、严谨与米尔斯的热情、高傲、冲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极大的反差,正是在此反差之中二人最初水火不容,但在几经思虑后,沙摩塞决定留下来帮助米尔斯破获案件。米尔斯的高傲与冲动不仅冷却了他与沙摩塞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结局,即成为连环凶杀案凶手约翰·杜设计之下的受害者。当已经退休的沙摩塞看着因愤怒枪杀了约翰·杜的米尔斯时,不禁感叹这个充满原罪的不堪世界,思忖着或许天真也是一种罪。

由凯文·史派西饰演的约翰·杜冷静而睿智,他以天主教中七项重大罪行为宗旨设计了一系列的凶杀案,向社会中的邪恶进行挑战,他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折磨受害者,而且把自己的手指皮肤剥去以避免留下指纹来制造完美的犯罪过程。影片中约翰·杜是魔鬼的化身,在他引以为豪的犯罪过程中数人为之殉葬,同时他也代表着宗教惩戒的正面力量,在美国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每天都存在着贪食、贪婪、懒惰、傲慢、、妒忌、暴怒,经常有生命在这些原罪的诱惑下颓败或消亡。包括影片中正义一方的警员米尔斯也在失妻之怒的驱使下枪杀了约翰·杜,让愤怒吞噬了光明的前途、幸福的生活和正义的灵魂。审讯室中的泰然自若、车内对话时的平静目光都表征着约翰·杜不仅自主地设计着“七宗罪”的凶杀计划,而且自愿舍弃生命将自己纳入其中,导演大卫·芬奇的这一剧情设置可谓是意义重大,不仅构成了约翰·杜“七宗罪”的完美设计,而且隐喻着原罪的不可抗拒性,将影片的深层意蕴延续到了127分钟的故事之外,带给观众弥留至久的惊叹与感喟。[1]本文试图通过对影片中“七宗罪”系列谋杀案情节的展现,结合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内容,解读罪罚交织中的影片《七宗罪》。

二、罪罚交织中的《七宗罪》

“七宗罪”最初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而出,内容包括“贪食”“”“贪婪”“伤悲”“暴怒”“懒惰”“自负”及“傲慢”等八种损害个人灵魂的恶行;六世纪中后期,教宗额我略一世将“自负”归入“骄傲”“悲伤”归入“懒惰”、加入了“妒忌”,并以对爱的背离程度为准则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十三世纪时的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进一步明确地列举出这属于原罪的七大罪行的表现,但丁也曾在《神曲》中对“七宗罪”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在天主教中贪食、贪婪、懒惰、傲慢、、妒忌、暴怒对应着不同的惩罚,依次是强迫喂食蛇鼠、生煎于油锅之中、投入蛇穴、轮裂、熏蒸于硫黄和火焰之中、弃入冰水之中和活体肢解,上述罪行均源于人类的自大,自大使人类对神的敬爱之情大为削弱,从而受到触目惊心的惩罚。在电影《七宗罪》中,导演借助剧中主人公之手设置了不同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惩罚措施,在带有一定宗教规诫性质的同时,更为鲜明地隐喻了美国物欲横流和罪恶横行的现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

影片中的约翰·杜依照天主教的“七宗罪”设计了七桩凶杀案,其中第一桩杀人案件是对贪食者的惩罚。在一个爬虫滋生的公寓中,一个僵死的肥胖男人的脸埋在桌前的意大利面碗之中,通过现场探查,沙摩塞发现冰箱后的墙壁上用油脂写下了“贪食”的字样,结合死者被紧缚的双腿和因过量进食而撑破于体外的肠胃,沙摩塞判断死者死于谋杀,而凶手极有耐心地强迫喂食直至被害人破肚而亡。在但丁的《神曲》中贪食也被译为暴食,是指过度放纵食欲,其中也涉及酗酒和过量囤积食物,但丁认为贪食的罪责在于过度地贪图安逸和享乐。导演大卫·芬奇在影片中并未介绍第一个受害者的贪食背景,而是通过镜头对于受害者极度肥胖身体的惊鸿一瞥暗示了死者生前的贪食行为,尤其是冰箱后的“贪食”字样使这一凶杀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让观众意识到这并非寻常的杀人案件。

在第一桩“贪食”案件尚无破案头绪之时,第二桩与第三桩案件接连发生。第二桩案件发生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内,著名而富有的律师被杀并在房间内的地板上赫然用鲜血写着“贪婪”,这使沙摩塞和米尔斯意识到这是一起连环凶杀案。细探之下,警员在一幅被颠倒的挂画背面,发现了用指纹拼写出的“救我”,而蹊跷的是“救我”字样的指纹并非来自于房间内的死者,而是指向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疾病的累犯,房间中被杀害的律师曾为其辩护并成功洗脱罪名。当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指纹指向的嫌疑人住所时,一个已经严重腐败、几近枯骨的人出现在镜头之中,他被牢牢地控制在床上,而床头上方的墙壁上写着“懒惰”,更为惊奇的是这个人并未死亡,当警方将其送至医院后,医生解释到此人被控制在床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年,期间未曾进食,依靠抗生素等药物维系生命,无疑这位被害者受尽了折磨,最终在医生无力回天的抢救中死去。

但丁认为贪婪是希望占有所需之外的罪,具体而言是过度热衷于金钱或权力的追求;而懒惰则是指没有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或浪费时间,这就不仅导致其他人需要多工作来填补整体的空缺,而且是一种未能全身心的敬爱上帝的表现,具体包括懒惰、自我满足、懦弱、悲伤、缺乏责任心和想象力等。在《七宗罪》中,因“懒惰”而遭受惩罚的受害者是一个罪行累累、劣迹斑斑之徒,他通过犯罪来榨取他人,获得自身的生存资本,而死于“贪婪”的律师曾经为“懒惰”受惩者洗脱罪名,在金钱的诱惑下放弃正义与博爱,可想而知这位律师的财富的获得多是不择手段的,在一人功成万骨枯的风光中犯下了“贪婪”之罪,从而成为约翰·杜的惩罚对象和谋杀目标。

在三桩谋杀案接连发生后,沙摩塞来到图书馆查找关于天主教中“七宗罪”的相关叙述,期间发现了嫌疑人约翰·杜的犯罪笔记,是锁定嫌疑人的重要一举,但此举并未制止“七宗罪”系列杀人案的进行。约翰·杜在一家娱乐场所内逼迫一名嫖客穿上特制的皮裤——一条前方胯下置有锋利金属器具的工具,并与一名发生关系,导致这名在剧痛之下流血身亡。但丁认为淫欲之所以是一种与原罪息息相关的重大罪行,其原因在于其不合礼法性,因过分爱慕对方而缺失了对神的尊重,导演大卫·芬奇选择特殊的娱乐场所和者作为约翰·杜实施对淫欲惩罚的场所和对象,便于在有限的片长中简明地展现“淫欲”的罪罚。随之而来的受害者是一位毁容的女模特,沙摩塞和米尔斯在发现这位受害者时她已然自杀身亡:在被强力胶水粘在手上的电话和粘在另一只手上的安眠药之间,受害者选择了后者,“傲慢的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带着被强酸毁坏的面容存活于世,无疑她被毁容和自主选择走向死亡的命运源自自身的“傲慢”之罪,最终得到了一种具有反讽效果的“惩罚”,正如但丁在《神曲》中对于“傲慢”之罪的阐释——过分爱慕自己而轻视他人的情绪及让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的期望。[2]

正在沙摩塞与米尔斯对于连环杀人案一筹莫展之际,疑犯约翰·杜来到警局自首,并要求沙摩塞与米尔斯随同他一起去寻找“妒忌”和“暴怒”的被惩罚者。天主教中认为“七宗罪”之一的“妒忌”是由于他人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即对自身优点的爱堕落为一种剥夺他人优点的欲望;而“暴怒”源自憎恨引起的不适当抑或邪恶的感觉,在法律赋予的权利之外否定他人或进行复仇。《七宗罪》中约翰·杜设计的“妒忌”与“暴怒”很好地契合了其宗教中的罪行特质,在约翰·杜的引领下,沙摩塞和米尔斯来到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之中,随后一辆小货车出现在二人的视野之中,货车司机称雇主支付了高额的运输费并命他在指定时间将包裹送到米尔斯警员手中,而这个包裹中的“礼物”即是米尔斯已有身孕的未婚妻的人头,与此同时约翰·杜正在向毫不知情的米尔斯叙述自己对于米尔斯的妒忌及杀害其未婚妻的过程,暴怒之下的米尔斯不顾沙摩塞的劝阻最终杀害了约翰·杜。约翰·杜淡然就死,更为恰当的描述是他希望米尔斯射杀自己,这样他就实现了完美的“七宗罪”计划,用自己的生命和米尔斯的自由实践了对“妒忌”和“暴怒”之罪的惩罚。

三、结 语

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曾对“七宗罪”做出了经典的定义即“致命的激情”,这种“致命的激情”源自人类欲望的冲动,是深藏在人类体内的罪恶,主动追寻或拒绝与之抗争即为罪。[3]在影片《七宗罪》中约翰·杜是罪恶的制造者,同时他也在坚定地执行着宗教的惩戒理念,在物欲横流的美国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惩罚恶行的角色,但讽刺的是约翰·杜的行为本身就是触犯了“七宗罪”,妒忌米尔斯的功成名就与幸福家庭而杀害其未婚妻;在充满邪恶的社会中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成为系列谋杀案的执行者,这本身就犯了“暴怒”之罪。影片《七宗罪》之所以独立于犯罪题材和宗教题材的美国电影之林,关键在于对美国现代社会中“七宗罪”的隐喻,导演大卫·芬奇通过简明而恰切的人物形象设置和紧凑的故事情节意蕴深长地演绎了设计于约翰·杜之手和横行于美国社会的“七宗罪”,同时大卫·芬奇在影片中也传达出积极的因素,正如沙摩塞在片尾化用海明威在《战地钟声》里的名言,世界是一个美好的地方,且值得为她奋斗,虽然我只同意后半句。

[参考文献]

[1] 张巍然.通俗的哲学家大卫·芬奇[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03).

贪婪的惩罚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099-02

一、加强管理舞弊审计的必要性

管理舞弊又称管理层舞弊,是指管理层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故意通过重大误导性的财务报表来伤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的舞弊行为。据此定义,管理舞弊的舞弊者是管理层,受害者是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者,而把二者联系起来的舞弊工具是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管理舞弊不仅直接引起股东和其他使用者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而且破坏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与社会关系的健康性。由于管理舞弊有高管人员参与,据统计83%的舞弊行为牵涉到CEO和CFO,其所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并且管理舞弊本身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动态性的特征,使常规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管理舞弊面前显得无能为力。基于此,对管理舞弊审计的对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管理舞弊的成因分析

“GONE”理论是在美国流行很广,也是最有意思的企业会计舞弊与反会计舞弊的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企业舞弊是由G、O、N、E四个因子构成,G为Greed,指贪婪;O为Opportunity,指机会;N为Need,指需要;E为Exposure,指暴露。它们之间没有重要程度的区别,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上述四个因子实质上表明了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心并且十分需要钱财或自尊时,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进行舞弊,导致“you can consider your money gone”(被欺骗者的钱、物、权益等离他而去)。我们寻找管理舞弊的动因要顺着这一主线从“贪婪”入手,揭示“需要”,找出“机会”,最终发现“暴露”的信号。

1.“贪婪”。从贪婪入手有助于挖掘管理舞弊的根源。人性有贪婪的一面。正是这种被欲望冲昏头脑的贪婪使得管理舞弊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势如破竹,技术越来越高超,手段越来越高明,胃口也越来越大。管理层舞弊,是为了取信于报表使用者,从而出具虚假的财务报告。他们这样做无外乎是为了保住已有的“乌纱帽”,再戴上更大的“乌纱帽”;保住现有的地位,进而爬上更高的地位;继续享受已经取得的利益,进而获得更大的潜在利益。这种向上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与贪婪孪生的舞弊也是永无止境的。

2.“需要”。不管是企业还是人对于金钱或自尊的需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资金之于企业犹如血液之于人,为获得这些如血液般贵重的资金,管理层便会“努力”地取得达到上市或上市以后获得配股的资格;“努力”地去符合各种融资的条件;“努力”地去扭转亏损,摘掉戴在头上的ST、PT的帽子。如果这些“努力”都是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得,那么企业的业绩便会蒸蒸日上,但是,残酷的现实往往与我们的设想之间有很大的距离。另外,管理层自身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对董事会作出达到不切实际的业绩目标的承诺、自身的所得与业绩挂钩并且全部的收入主要来自这些所得等原因也是促使管理层铤而走险的因素。

3.“机会”。机会是进行舞弊而又能掩盖起来不被发现或能逃避惩罚的时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为内部控制是预防和发现舞弊的重要途径,只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并且执行良好就可以预防舞弊。但是,管理层所处的地位特殊,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由他们负责建立的,他们绕过或逾越内部控制制度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内控制度面对管理舞弊是失效的;由于信息产生机制的制约和传递渠道的不完善所带来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使得管理层掌握着许多不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所知的“私人信息”,管理层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的,有机会利用掌握的“私人信息”出具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

4.“暴露”。暴露是指舞弊被发现或披露的可能性和对舞弊者惩罚的性质及程度。管理舞弊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隐蔽性使得舞弊很难被发现。然而,发现和披露舞弊可能性的大小又直接影响着管理层是否实施舞弊的判断。审计委托关系的异化,管理层自行委托审计师以鉴证自己出具的财务报表,以“公正、独立”职业形象掩饰虚假的信息;审计师变更频繁或长期不变、变更后审计意见跟着改变等一系列问题,也会加剧管理舞弊的程度;舞弊被查出来以后缺乏惩罚措施或惩罚措施低廉容易诱发舞弊行为,实施舞弊所获得的利益与舞弊行为被查出来后受到的惩罚不对应,利益要远大于惩罚。目前,我国对舞弊者的惩罚大多仅仅停留在行政处罚的层面上,对企业的经济惩罚相对于舞弊不被发现所带来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这种情况会对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管理层实施舞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审计人员应对管理舞弊审计的对策

1.积极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市场经济既是严格的法治经济,又是严格的信用经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中国信用经济论坛”上指出,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的崩溃与瓦解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害,对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管理舞弊违背“诚实信用”的市场原则,导致了社会信用危机,损害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必须加以纠正和制止。所以,应对管理舞弊必须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这是消除管理舞弊的前提条件。

2.认真分析企业所在的行业状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企业所处的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如何,企业的利润是否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等情况,这些情况可以揭示出企业是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对检查管理层舞弊十分必要,特别是对注册会计师来说,不要刚一进驻企业就忙着看账本、看凭证。应当深入到企业的车间、厂房、仓库当中,了解一下企业的生产过程,看看有无闲置不用的生产设备、仓库中的存货是否过时、同车间工人攀谈一下,了解他们对企业的看法。这一过程的进行对企业整体情况的了解就比较全面了,可以防止只看账本、凭证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弊端。

3.加强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内部监督

目前,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已经很健全了,我们既具有大陆法系国家“二元制”结构下设置的监事会,又具有英美法系国家“一元制”结构下设置的独立董事。然而,我国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却屡屡暴出舞弊丑闻,究其原因,内部监督不足首当其冲。监事会中拥有财务、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数很少,想加强内部监督“心有余而力不足”;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名义上由董事会选聘,但是产生方式受制于大股东;内部审计部门有的隶属于财务部,有的隶属于总经理,其独立性可想而知。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内审部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施有限的监督,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内部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4.分析性程序及利用专家的工作

许多虚假的财务报表未被发现,部分是审计人员经验不足,资深人员督导不力所致;部分是把可疑的线索视为当然。一套完善的分析性程序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应该包括更高层次的行业分析和前景分析。审计人员如能恰当运用这一程序便可从整体上判断报表的合理性,从而事半功倍地发现舞弊。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审计人员也不例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是专家。在审计专业技术强的企业,尤其是当今IT行业发展迅速,更应该积极地利用专家的工作,取得专业机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阮滢.管理舞弊审计策略探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7).

[2] 赵德武,马永强.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J].会计研究,2006,(4).

贪婪的惩罚范文第3篇

读《普希金通话》之《渔夫和金鱼》有感

今天早晨,我看到地上有鸟来啄食吃,一只体态较大的老鸟接近小鸟要抢食,我正看得出奇。.…突然,背后一只手拍了我一下,我回头,看到爸爸欣然手捧着《普希金通话》,挖!我最爱看的,便坐在桌前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读完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作者普希金塑造了一位善良的老渔夫,一条知恩图报的小金鱼,以及一位贪婪的老太婆。金于一次次的回报渔夫的救命之恩,一次次满足老太婆的愿望,把她从一个住着茅草屋,仅有一个破木盆的穷婆子,变成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皇。可是她的欲望依然没有尽头,而且越来越蛮横,越来越残酷无情,将善良的老渔夫拒之门外。瞧,老太婆的贪婪与可恶,最后当她失去一切,重返贫穷,这样的惩罚是十分公道的,并且痛快淋漓。她这样的下场是咎由自取。

等我再抬起头看那些鸟时,那只大鸟已飞走了。我想,那只大鸟正如那老太婆一样,贪婪的索取不属于自己的一切,最终也将会狼狈的做回自己。

辅导教师:王来民

贪婪的惩罚范文第4篇

1、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2、政府不可为了弥补财政的不足,竭泽而渔,一味增加赋税。

3、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4、中国在未来,在21世纪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而亡国灭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中学生? ?未来环境的主人,国家的建设者和决策者,是否树立起与可持续性发展相一致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5、我们要避免竭泽而渔的做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更好地造福子孙后代,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6、国家发展经济不能竭泽而渔,要眼光放长,多给子孙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7、由于人口剧烈增长和竭泽而渔的捕猎方式,许多动物的品种已被灭绝。

8、他们竭泽而渔,鱼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普通渔民。

9、若竭泽而渔,则蛟龙也不能生存了。

10、砍烧林木竭泽而渔等等有摧毁性和伤害力的行为继续在各地上演,()在在都为我们这个危脆的地球添加了巨大的压力。

11、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12、你这种作法,简直就是竭泽而渔,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

13、勿竭泽而渔。勿杀鸡取卵。勿舍本逐末。

14、你一次就把所有资源用尽,这种竭泽而渔的作法,行不通的!

15、我的家乡山清水秀像世外桃源一样,可贪婪的人们为最求眼前利益而不能自拔,这样做无疑是竭泽而渔,早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贪婪的惩罚范文第5篇

[关键词]GONE理论 电大考试违纪 考试管理

加强考试管理,抓好考风建设是电视大学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电视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中央电大及各省级电大对考风考纪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完善的考试管理办法、制度和规定加强考试管理。然而,由于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考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考风考纪形式不容乐观。根据GONE理论,天津电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考风考纪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GONE理论

GONE理论是关于舞弊与反舞弊著名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由G、O、N、E4个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了舞弊风险的程度,没有哪一个因子比其他因子更重要。GONE由4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其中:G为Greed,指贪婪;O为Opportunity,指机会;N为Need,指需要;E为 Exposure,指暴露。上述4个因子表明了舞弊产生的4个条件,即舞弊者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名利、尊严和财富时,只要有机会,并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进行舞弊。

二、对电大考试违纪的分析

对电视大学的考生违纪作弊行为可以用G、O、N、E等4个因子解释如下:

1.“贪婪”因子。这里的“贪婪”超过了本来意义,有更广阔的含义。它表现的是个体价值的判断。对符合自身价值判断的行为就推动其实施,对不符合自身价值判断行为予以否定放弃。考生如果把考试舞弊当作一种正当的符合其价值判断的行为,就不会认为考试舞弊是一种不道德行为,并为这种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提前找好借口。而一但这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就会不断散播、蔓延、恶化。

2.“机会”因子。一般舞弊的机会指舞弊者在所掌握的权力。电大考试舞弊机会主要来自于命题方式不合理,考试形式单一,脱离成人考核的特点,而产生的夹带、抄袭等行为由于监考教师的控制不力,使考生有机会通过不正当行为获取利益。

3.“需要”因子。也被称为“动机”因子,动机是舞弊行为产生的关键。不正当的考试心理动机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产生不正当行为。考试舞弊的心理动机包括虚荣心理、不平衡心理、逆反心理,以及侥幸心理等。电大考生一般为在职学习,在晋升、评优、职称、学位等利益的驱动下,不惜通过舞弊来铤而走险。

4.“暴露”因子。包括舞弊行为被发现或披露的可能性和对舞弊者的惩罚性质及程度。当监考教师对舞弊行为的控制不力,考生发现考试舞弊被抓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即使被抓受到惩戒也无关痛痒,自然会更普遍的采取考试舞弊行为。

通过上述发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电视大学考试舞弊是由于电大考生处于社会大生产和社会分工而带来的利益驱动之下,因考试方式不科学、不合理,考场纪律有机可乘,舞弊又很少被抓且即使被抓而受到的惩罚机会成本较低而采取的错误的违纪行为。

三、加强考风考纪建设的措施

从GONE理论的四因素出发可以看出,避免舞弊的方法是扼制贪婪因子,减少机会因子,引导动机因子,增加暴露因子。从而对电大考风考纪建设有如下措施:

1.加强学生教育,遏制贪婪因子

天津电大考试前都要求教学点认真开展学生考前教育,把考试的要求贯彻到每位考试,具体措施有:

(1)各教学点要成立考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将考风考纪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学生。

(2)各教学点组织导学教师(班主任),在各教学班召开以加强考风考纪教育为主题的班会(15分钟以上),进一步阐明考试的有关规定、要求和纪律(《考试管理办法》、《考场规则》、《关于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的规定》、《监考人员工作守则》等),开展以诚信教育、自律教育为重点的考前思想教育。

(3)向考生发放《致考生的一封信》,并要求每位考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一式两份,考生与单位各执一份。

2.深化考试改革,减少机会因子

针对电视大学成人考试的特点,中央电大分布实施了“网上形成性考核”,“一页纸半开卷”等多种考试改革,天津电大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针对省开课程开展了“教、学、管、考”一体化方案,强化“一页纸”半开卷考试方式等考试改革并加大监控力度,减少舞弊的机会因子。

(1)深化“一页纸半开卷”

为使“一页纸”半开卷考试的改革真正实现其设计的初衷,起到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理解概括能力,净化考试秩序的目的。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将一页纸按顺序和试卷装订在一起,根据考生“一页纸”准备的情况,给与不超过5分的成绩加分。通过一学期的宣传和总结,09年7月的“一页纸”的考试,全市7659考次半开卷考试,仅有159人没有携带或准备“一页纸”,无论从考场秩序和“一纸业”准备情况对比都有了显著提高。

(2)“教、学、管、考”一体化方案

天津电大自2009年春季开始试点实行“教、学、管、考”一体化方案,该方案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和考试改革,实现省开课程教学、学习、管控和评价的一体化设计与智能化管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网上教学上水平见实效。

3.加强违纪惩处,增加暴露因子

对于触及电大考试纪律的违纪行为,处理的办法不应该是姑息迁就,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处理。

现在国家逐渐重视个人的信誉和诚信记录,如果将来能够建立学生《诚信记录表》,将学生在校期间违反考风考纪的情况计入个人诚信档案,以量化的方法记录学生在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方面的情况,增大考试舞弊者的人生机会成本,最终会使那些企图考试舞弊的人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

参考文献

[1]徐俊霞. 对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若干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04).

[2] 焦恩璋. “一页开卷”考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 2009,(06).

[3] 艾琳梅,蒋燕. 对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26) .

相关期刊更多

上海经济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社会科学院

法庭内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计算机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