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毕淑敏散文集

毕淑敏散文集

毕淑敏散文集

毕淑敏散文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叔敏,散文,艺术风格

毕淑敏是以小说享誉文坛的,然而她并不只是擅长小说创作,她的笔触同样涉及到了其他文体的艺术表现领域,于是便有了数量可观的散文佳作。她曾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因为有了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就注定了她的文学创作和她的当兵生涯有着密切的联系。

毕淑敏改变了以往散文的一惯风格。正如王蒙在给她的书作序时所写的那样:“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文章,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在散文创作中,她那份奔跑不已的睿智思考,那颗执著恒定的医心,更是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和青睐。

一、从事医学工作20年,始终秉持治病救人的宗旨,将笔下的文章幻化为一张张处方,真诚地递给她所想要医治的对象。毕淑敏凭着一种医生的本性,开始思考人、诊断人,把生活中的一切非健康、颓废以及违背现代生命意识的思想行为都纳入到创作的显微镜下予以检视,以求准确诊断并获得疗效上的最佳效果。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用最简单的笔调议论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母亲打孩子。但她说出了这个“打”里埋藏的一个女人细腻温柔的爱,一个母亲辛酸而幸福的无奈,一个妈妈真实自然的一片苦心。我自然不是一个母亲,但我从此理解了母亲从前的训斥与巴掌,看见了她成雪的发丝,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属于所有父母的那片热切的期待。

同样是书写死亡,在毕淑敏的笔下,死亡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十一年恶劣的藏北高原生活,使得毕淑敏感到死亡就像:“一把利刃悬挂在半空,时不时抚摸一下我们年轻的头颅,一般是用冷嗖嗖的刀背,偶尔也试试刀锋,~于是就常有生命骤然折断,滚烫的血沁入冰雪,高原的温度因此有微弱的升高。客观的自然环境使人的生命如草芥一般,死亡变成了一种家常便饭。所以。经常在死亡边缘徘徊的毕淑敏已经没有了常人所有的那种对死亡的恐惧,而能以一种更理智平和的语气来书写死亡。

如在<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期望>中,写到她为一位二十岁的班长更换尸衣,她并未过多描述战士尸体的血迹或伤痕,而是仔细描摹了战士口袋中残留的水果糖:“他兜里装着几块水果糖,纸都磨光了。糖块像个班驳的小乌龟,沾着他的血迹..”如在<昆仑之眠>中,老兵不断地问“有了吗”的那个东西,就是艰苦的、恶劣的高原气候带来的强烈高原反应,它“会让你的口鼻像螃蟹似的冒出粉红色的泡沫,皮肤泛出紫蓝色的网纹。”末了,毕淑敏再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最后你去掉所有的体温,成为冰山的一部分”。这样的冷静客观,并不是毕淑敏在炫耀自己的高原生活经历和她面对死亡的从容若定,也不是刻意制造一种残酷、血腥来刺激读者的阅读感观,而是想通过这份冷静平淡,让人们真切自然地来面对死亡,来学会珍惜生命,正如那位死去的小战士口袋中残留的水果糖,其实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留恋。毕淑敏想真诚地告诉人们,虽然死亡令我们无从抗拒,也无法拒绝,虽然“向死而生”是一种悲剧性的命运,但我们不该因此就惧怕死亡,不愿面对死亡,甚至虚度有限的人生,所以在毕淑敏描摹死亡的背后,其实正流露出她希望人们勇敢面对死亡,珍惜生命的殷切期望。比如说她的《电脑时代的灰惑》就是以叙事的平常口吻,叙述“我”在电脑上玩游戏的经过。表面上看似是叙述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其实细细体味,才发觉,其中包含了电脑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足以敲起大家内心对电脑的警钟。

在<为了雪山的庄严和父母的期望>中她讲到,17岁那年随部队攀越雪山,6000多米的高山,山高路陡,精疲力尽时一个老兵让她揪住马尾巴走以防危险,起初她觉得有失尊严,“一个战士,揪住马尾巴攀越雪山,这是不是比死还让人难堪?”但是最后理智战胜了面子,这段经历的描写是蕴意深邃的。尊严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生命都没有了,又何谈更高境界的尊严呢?在如今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社会,毕淑敏如此为尊严正名,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二、简洁从不拖沓,没有或喜或悲的激烈情感。

很多时候,你读她的散文,不像在读书而更似在生活。她会以一种朋友或是长辈的身份,用很细微的生活小事,通过平实简朴的语言告诉你富有哲理的感悟,抒发对平凡生活不平凡的深切体会。如《素面朝天》她在文中写道“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是的,她用一支真诚的笔告诉我们自然的淳朴馨香,还带着春天小雨的细腻和夏天阳光的温暖;她用一些能够复制的语言,像一个朋友从容温和地聊天,教给我们自然的美丽,甚至把自然种进我们的心田。《呵护心灵》、《你永不要说》、《带白蘑菇回家》等作品,更是没有华丽的外表装饰,只有简实的感情。

三、在修辞手法上她也善于运用显而易懂的比喻。

如《婚姻鞋》把婚姻比作穿鞋子,《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当中把孩子比喻一只顽皮的小兽,《友情――这棵树上有个果子叫信任》中把信任形象的比喻成友情树上的果子等等,都充分体现了富有质感的艺术形象。

总的来说她的散文给人一种轻松、愉悦而且深刻的感受。就像整个自然,无形无声包含一切,每一个转折就好像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吐纳着天然的清新之气,净化着读者的思想和心灵。

参考文献:

毕淑敏散文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作定位 医学视景 医学叙事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Doctor Narrative Exploration on Bi Shumin's Fiction Texts

LIANG Chunch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1)

Abstract Contemporary writer Bi Shumin, their doctors, writers, psychology and other rich life experiences, making her the means of social and narrative concerns are permeated with a strong healer consciousness. She is a warrior, constantly assault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she was a doctor, healing nature of her profession, she is a psychologist, soul salvation is her noble mission. Eventually,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a good combination in the literature Bi Shumin, so from a physical aspect to spiritual rea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care of people.

Key words creative positioning; medical scene; medicine narrative; human care

毕淑敏从军11年,从医20年后,才开始她的写作生涯,著有大量的散文和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包括《血玲珑》、《拯救》、《红处方》、《女心理师》等。在毕淑敏转战文学后,从医学到文学的渗透,再到心理学与文学的结合,贯穿其文字始终是那慈善悲悯的医者意识。

1 医者意识的创作理念

毕淑敏曾经说过,正是因为有话说,才拿起笔。在一个花季少女天真烂漫的时刻,阿里山从军的卫生员经历,她一次又一次接触冰冷的死亡。让她对生命,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要把遥远的高原写出来并倾诉我对世界的看法”, 可谓是毕淑敏创作昆仑系列的初衷。在这一时期,虽然作者的医者意识还没有太明显的展露,但是阿里的经历为她写作不变的主题——珍惜生命,救赎生命的医者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生的职责是救治身体,而文学则是救赎灵魂的,貌似各尽其能,各司其责。但是在毕淑敏身上,医者与作家却得到了很好的契合。毕淑敏回北京从事医生的工作后,接触到了更多的病患,亲身经历了更多的生死离别。毕淑敏认为,医生研完的是人的肌体,作家探究的是社会的人,既有个体也有整体。医生的本职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她心上,所以某种程度上她的弃医从文只不过是,把她的手术台放到更加广阔的社会层面去医治更多精神层面的“患者”而已。因此,这一阶段她的医疗系列的小说作品《红处方》、《血玲珑》、《银牦牛尾》、《花冠病毒》等蓬勃而出。作为一个医生对生命的珍重与呵护,她的文字也无时无刻不传递着对个人的无限关怀和追寻生命浩荡的意义。

作为一个怀揣着人文理想的医生,她拯救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是在对人有更深刻的热爱和探索的基础上拯救人的心理和灵魂。所以,在后期她以自己临床心理医生的知识建构和经验推出了《拯救》、《女心理师》、《心理咨询手记》等系列作品。

在一系列的作品中,毕淑敏一直在积极的探索如何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对生理的人、心理的人、社会的人所了解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了小说之中。可以说毕淑敏的医者意识得以萌发和刻下深深的烙印得益于她兼具作家、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三重身份:她是医生,治疗人的身体;她是作家,拯救人的精神;她是心理咨询师,研究人的心理。这就开创了一个属于毕淑敏的独特救赎世界,在这个世界毕淑敏无意识并极力地扮演着一个医者的形象,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文字,通过全新的视角带领着社会中迷茫的人们不断地拨开黑暗,走向健康与美好。

2 医学视景下的文学表达

毕淑敏从事医学工作20年余年,其作品深深镌刻上了来自她职业医生身份的医学痕迹。所以说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作品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创作景观——医学视景的文学表达——知识启蒙、医学叙事、人文关怀。因此,她的文本同时具有文学和医学的双重社会功能和价值。

毕淑敏作品中的医学知识主要是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呈现:一是借助小说人物之口(特别是医生)对于病情的讲解,二是随着故事情节适时提供资料。例如在《血玲珑》中在讲述一个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的女人不惜精心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的故事。随着这个故事的发展,作者不断地通过医生魏晓日和钟百行教授向读书叙述渐进性贫血症的发病特征,进展和治疗方法,甚至通过卜秀文的自学情节的设计来向读者提供更多相关疾病的知识。其他作品中,比如安乐死知识贯穿于《预约死亡》,预防乳腺癌的知识时不时在《拯救》以重要信息的形式出现,《女心理师》介绍了心理治疗的方法等。这种做法“比一般科幻小说增加了现实性,比一般单纯的现实题材小说又增加了科学知识,使小说更接近现代读物的功能”。从这一角度来看,毕淑敏在医学视景的文学表达是知识性和故事性兼容的,为读者了解医学知识提供了一个便捷的窗口。

另外,毕淑敏作品中的医学视景还体现在她的描写对象和叙述的故事上。她的作品无不以“疾病和死亡”为落点。读毕淑敏疾病题材的作品,会有很强烈的现场感,彷佛置身于疾病的痛苦、死亡的气息、消毒水的味道,内心的颤动上,使我们不得不关注生命的重量,生存的意义。除了身体疾病上的关注,毕淑敏还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精神层面给予患者以关心。这主要体现在作者极力打造的心理小说上。除了《拯救》这部专门关注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和康复治疗外,《女心理师》这部心理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和生动的描述和对心理疾病患者治疗过程的呈现,来探索现代人心理困惑的救赎之路。总之,毕淑敏笔下所塑造的形象大多是她内心所想医治的对象。

无论是对于医学知识的引进还是关照对象的选取,都体现出了毕淑敏骨子里的人文关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毕淑敏在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时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所以,不可忽略的是她始终在关注病人, 努力逼近生命更本质的东西,试图为他们开出生命的处方。作家王蒙这样评价毕淑敏: “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她清澈的医心赋予了文学作品独特的诗性智慧。这种独特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作者用冷静,客观,洁净的笔锋追寻生命的思考和死亡求索。毕淑敏很用心地去诠释自己的生命观,将自己对人的生命的崇敬传达给读者,引导大家更加珍爱生命,不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超越。《女心理师》的序言中写道:“生存就是向着死亡的进发。只要生命还存在,对死亡的关注就不会停歇。生命和死亡,是我们人生的两个翅膀,你只有都思索了,才能飞翔。”她认为生生死死都是人必须经历的过程,如何更从容更理性地面对死亡,这是毕淑敏小说集中的关注点。

在每一部作品中,毕淑敏都尽力用洁净的笔触去叙写身边的故事。作为一个作家,她努力去关注更广大的生命,帮助他们认识生与死。在她文本中的这种特有的“工具性”正是她一直追求的“对人类有用的事情。”那跃然而出的一颗悬壶济世的医者之心,这是毕淑敏作品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毕淑敏.女心理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 毕淑敏.我敬畏生命的过程:毕淑敏演讲与低语.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3] 毕淑敏.生生不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

[4] 陈潇.毕淑敏的三个人生角色[J].中国女性,2003.4.11.

[5] 任向红.个体生命体验与女性关怀的凝重书写[J].安徽文学,2008.4.

毕淑敏散文集范文第3篇

美国的价值体系很单一,它从建国始就是资本主义。中国发展太快了,从封建主义,到革命,到改革开放,太多的冲击和选择。当今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

在笔者与毕淑敏的多次接触中可以发现,她是一个细腻而认真的人,无论是对自己的每一位病人,还是对写就的每一部文学作品。就像她在电话里所说的那样:若不是心中充满了激情,若不是题材最为宝贵,就像一个感觉技术还不是太好的裁缝一般,对于那些最好的布,是不好下剪子的。

我知道,她所说的,正是她最新一本关于自己在阿里11年为素材的作品集子,名字就叫《阿里》。她说“那是我记忆中最为宝贵的资源”。

毕淑敏16岁就去了,在面对广阔的自然,那么巨大的旷野和雪山,很大的时空,对她影响很大。“对我来说那么小就跑到那么大的一个荒凉的所在,看星空,看雪山,看无边无际的沙漠、荒漠,这些对我世界观的形成影响挺大的。比如我的一个病人,昨天见他还好好的,今天一看他已经死了。年轻的卫生员没上过医学院校,老医生说这个病人已经死了,他的家人说尸体就由医生来处理。那就是说可以不必掩埋,把尸体背到山上让鹰去吃。我们就抬着尸体上山,把尸体大卸八块……”对于年轻的女孩来说,这些经历会让人感到生命非常脆弱短暂,和雄伟的大自然相比非常微不足道。所以像珍惜生命、好好走完自己的一生这些观念,便铭刻在她的心中。

人是孤独的,不仅是在阿里那样的旷野中,繁华的都市中孤独的人却更多。并非2009年年底的连续两桩大兴灭门案,在这之前,还有2003年北京通州发生的连环弑亲案,刘某某12年间杀害了5名亲人;2007年安徽蒙城黄某某深夜挥刀砍死岳父一家五口人;同年,河南民权县宁某某将弟弟一家四口人杀害……在毕淑敏看来,“中国人从温饱到小康一路上的迷茫和挑战,在物质的逐渐丰富中,带来了更高的欲望以及相对的自卑,甚至有些人扭曲了价值观。心理健康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关注的话题,只有有着乐观、昂扬的心态,才能够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不沉迷于此。”

她当年在阿里的时候,一个16岁的女生远离家乡,把整个青春都埋葬在冰山雪岭之间。整日注视着万古不化的雪峰,会油然而生出人的渺小和生命的偶然感。“你除了拥有自己的生命,一无长物。既然如此,生命就应该有它自己无与伦比的价值。”

人的身体和心理从来没有分离过,它们可能和谐共处,也可能背道而驰。毕淑敏从生理上已经很了解了人,也很想从心理上去认识人。于是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告诉她北师大办了一个心理学的研究生班,她就去报名了。

学成之后,当时不知道这东西是否真的有用,就像在医学院学了医学知识,得在临床上应用一下。“究竟这些理论能否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心里摸不到底。我就想干脆自己开个心理诊所,第一不依傍学院背景,第二不依傍慈善机构,第三完全自费,不报销。诊所开了3年,非常多的来访者,让我深刻地知道了中国当今社会思想感情真实的状况,知道人们需要什么,人们要改变的东西有哪些?理想中的状况是怎样的?”

毕淑敏做了三年心理咨询师。“如果你要问这三年留在我心里的痕迹,那就是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丰富。没有人是单纯而强大的,每个人孤独而立体。”

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没有做过心理咨询师,你不知道什么叫沧桑,如果你做了心理师,你明白了什么叫苍老。毕淑敏不是小说里的主人公贺顿,贺顿是个历经坎坷的人,而她是“对人感兴趣”,她也想让别人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人内心的价值感和尊严有多么重要。

《女心理师》里还说,世界上最悲惨的故事都藏在心理室的地板下。毕淑敏每天在自己的工作室里见证着各色的秘密和困顿。“人们对于土星光环的知识,大于对自身心理的了解。医学是世界上最年青的科学,心理学简直相当于洪荒的史前时期,刚刚在爬行。”在她看来,心理医生在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心理学应该作为一种信仰受到重视和发展。“它尊重个体,尊重人的价值,它帮助探讨一个人的一生如何更好地度过。其实美国的价值体系很单一,它从建国始就是资本主义。中国发展太快了,从封建主义,到革命,到改革开放,太多的冲击和选择。当今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

“心理诊所现在还开吗?”

毕淑敏散文集范文第4篇

本月图书市场延续了年初的强劲增长势头,依旧处于旺季。2月份开卷综合指数为409.27,较上月增加了43.64点,环比也上升11.93%,同比增长2.52%,在九大细分市场和五大地区中取得不俗的销售成绩。

新书“沉默月”

虽然本月图书零售市场处于旺季阶段,但较之上月重磅图书集体粉墨登场、扎堆火拼的热闹场景,本月新书的表现颇为“冷静”。在虚构类榜单上,仅有6本新入榜图书,而其中还有一半是返榜图书。除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依旧领跑榜单外,上月新登上榜单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本月再接再厉,拿下亚军宝座,这部因同名电影热播而得以上榜的自传体小说在电影逐步淡出影院后依旧活跃在畅销书榜上,打破了“影视同期书”大起大落的常规,让出版人对此类题材的出版多了几份信心。

2012,图书与影视的结合依旧在蜜月期。而暂居第三位的官场小说《高手过招》则是由上月十名开外一跃进入前三,中国讳莫如深的官场文化在官场小说中被作者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般展现出来,极大地满足了普通读者的窥私欲和好奇心,此类小说已然成为近些年畅销榜的常客。在新书方面,医生出生的作家毕淑敏带来新作《花冠病毒》,号称“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本月位居第九位。一向以古典诗词评析与鉴赏著称的安意如凭借首部小说《日月》也成功进入榜单。在返榜书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基的《童年》,在图书销售旺季中历来不乏经典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的身影,这部前苏联大文豪的代表作在国内早有多种译本,上月译林版《童年》登入榜单,本月北京燕山版取而代之,虽然换了出版社,不过这部作品依旧屹立榜单,其在中国的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非虚构榜单中,仅有三部新入榜图书,不过均为“旧作”。《史蒂夫・乔布斯传》和韩寒的《青春》牢牢占据前两席,《朱基讲话实录》平装版四册紧跟其后。《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和《苦难辉煌》两部昔日大卖作品均于本月成功返榜,而作为本月唯一入榜新书――《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来自年轻的作家白落梅,在安意如试水小说创作后,白落梅成功延续了古典诗词鉴赏类图书的热潮,作为一位曾在央视发表过电视散文的新锐作家,其清新雅致的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在陆续推出《恍若梦中一相逢》《烟月不知人事改》《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等一系列作品后,近作《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终于登上畅销榜单,书中以民国才女林徽因为核心,穿插其与当时文化界名人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的交往故事,将一段文坛佳话换做一部美文,白落梅如诗般的行文让读者欲罢不能。

而在童书方面,有7本新入榜图书,其中就有四部来自畅销童书“笑猫日记”系列,连同已在榜的同系列作品,本月“笑猫日记”系列共有10部作品进入畅销榜前三十名,《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更是位居本月冠军,真可谓是大陆第一畅销童书系列。其他新入榜的《查理九世12:失落的海底城》和《查理九世9:羽蛇神的黄金眼》都来自“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的,分别位居少儿榜的第24位和29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成功引进和推出“冒险小虎队”系列后,打开少儿冒险文学之门,推出了这套本土原创儿童侦探冒险小说系列――“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与“冒险小虎队”系列一样,该系列也是游戏故事书,让小读者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获得破解秘密的快乐。经过一年多的市场洗礼,这套原创作品终于获得了国内家长和小朋友的认可,本月成功入榜。

由于2012年春节提前,与元旦一起挤在一月,造成今年图书第一个销售旺季提前,出版商们也顺势将重磅新书都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集中推出,以博取市场利益最大化,造成上个月的新书潮,其结果也直接导致本月重量级新书数量锐减,入榜新书寥寥无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书“沉默月”。

心理小说的回归

本月虚构畅销榜上,新书乏善可陈,唯一的亮点当属入榜新书中排名最高的《花冠病毒》,著者毕淑敏是一位国内读者耳熟能详的女作家,在沉寂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携新作重返文坛,作品面世当月就成功上榜高居第九位,其在读者群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与以往毕淑敏的作品不同,《花冠病毒》顶着“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的光环亮相在读者面前。而较之同时代的作家,毕淑敏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也直接影响了她的创作题材和写作方向。毕淑敏17岁起到高原从军,在高原缺氧等恶劣条件下长期从事军队医疗工作,在返京后又获得心理学专业的博士。多年来的从医经验,也直接反映在其作品中,疾病是其重要题材,医生、病人是作品中的主要角色,同时其中不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融入。毕淑敏上一部小说《女心理师》写的就是一个青年女子学习如何担任心理师的故事,给国内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在新作《花冠病毒》中,毕淑敏以往的医学、心理学背景再次显现无遗。故事虚构了一个正在受到嗜血病毒“花冠”突袭的大城市,拥有心理学背景的女作家罗纬芝临危受命,前往抗毒一线采访。在抗疫小组内,她深入了解了各色普通人面对恐慌和毁灭时的心理困境。无意中,罗纬芝身染瘟疫,命悬一线,却又不可思议地获救,成为病毒肆虐下的唯一幸存者。作品借助虚构的场景和情节,将人类面对生死存亡关头时的种种困惑和恐惧裸地展现给读者,进而告诉人们如何调整自我心态,构建内在的心理能量,去战胜外在的致命病毒和内在的心灵病毒。

这部号称“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是这几年颇为热门的心理小说的衍生。心理小说源自西方,是近代心理学与文学的结晶,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心理学发展的水平。法国作家司汤达作为此类小说的开创者,较多的集中在意识层的描写,而随着心理学的日新月异,心理小说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其人类潜意识层的情感、意识及思想活动。这类题材小说的兴起得益于人类对自我的不断探索,追寻心灵的秘密。

童书的新媒体时代

在电子书甚嚣尘上的今天,出版商们或多或少地因感受到电子出版的强大冲击而惶惶不安,唯一可以聊以的多是童书出版商,他们往往自恃家长对童书类电子书的先天排斥性,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童书的新媒体时代已悄然降临,童书出版与网游、动画、影视等电子媒体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喜羊羊与灰太狼》、《洛克王国》等同名图书也成为这一两年童书畅销榜的常客。

毕淑敏散文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引言

英语毕业论文设计是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必经环节,其撰写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纵观近年来关于我国英语专业本科论文写作现状的文献,相关文献综述包括论文写作选题、规范、对策、管理和评估等(朱艳敏,2014)。本文基于现存文献的研究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实践,分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提出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论文写作现状

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设计毕业论文时由于主客观因素,完成任务常会感到困难。客观因素包括:我国大多数高校把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大学四年级最后学期。虽然理论上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本科四年所积累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在第八学期,有的学生在忙于找工作、面试求职,时常奔波在全国各地;有的学生在准备各种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复试;找到工作的学生也要在单位实习一段时间。由此,指导教师很难期望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上投入时间与精力。

另外,毕业论文设计是一个系统任务,要完成查阅文献、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需要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和训练,绝不能在短期突击而速成。在本科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于习得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动接受,自主性学习能力有限,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查阅文献,也不知道怎样阅读文献,对文献的阅读既没有归纳总结,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新见解。而且,历届来,写文学、文化方向的论文居多,文学、文化吸引力强,但学生心中有个重要的主观印象,认为文学文化方面的文献丰富,文献易懂,投入的工作量相对数据收集统计、实证研究要少一些。黄春梅(2007)曾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88.1%的学生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却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论文拼凑及抄袭现象严重。李淑琴(2012)课题组曾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08―2010年三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近300篇毕业论文进行了调查分析,优秀率不及 6%。存在的问题包括:选题缺乏新意、论证缺乏逻辑、语言表达欠流畅、英文参考文献短缺、论文存在拼凑现象、非正当引用等等。(卜友红,2009;王春,2010)

(二)论文写作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应采取应对的策略:首先,建立“大论文观”的理念(蒋亦华,2009)。“大论文观”与“小论文观”有别,前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应视为“一个必须谨慎规划的、长期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后者只是把本科论文设计视为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四年的学习中,打好写作基础,扫除写作语言障碍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前提,“做到写作课程四年不断线” (李淑琴,2012)。比如,为了避免母语负迁移,摆脱中式思维习惯写作英文,其他课程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文段篇章,从文化思维模式的视角给学生以指导,启发学生意识到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汉英两种思维对语言的不同影响,了解汉英语言表达差异,使学生逐渐克服母语迁移心理,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熟悉英语地道表达法。

论文设计也需要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由此,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专业课程教师应加强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做好铺垫。比如,刘庆元(2011)在教学中尝试采用翻译实践加翻译评论的模式以及实地调查研究加翻译评论,先后做过“湖南省博物馆翻译调查”、“岳阳楼景区、君山景区、张谷英景区翻译调查”、“武广高铁乘车指南及沿途车站翻译调查”、“岳阳市超市(沃尔玛、心连心)翻译调查”等,同时主张把论文写作融入到其他课程教学,从平常点滴做起,培养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由此,要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需要整个四年的所有课程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三)结语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端正态度, 正确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 静心写作;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四年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辩和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教改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JGY22)

参考文献:

[1]黄春梅. 本科毕业论文不宜取消―对武汉四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现状的调查[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0-83.

[2]李淑琴. 基于“大论文观”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2(3): 229-232.

[3]刘庆元.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 云梦学刊, 2011(2): 143-145.

[4]卜友红.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142 -145.

[5]王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问题与对策[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1): 30-31.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钢笔书法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浙江省委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辽宁省教育厅

特种经济动植物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