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吃货眼中的中国

吃货眼中的中国

吃货眼中的中国范文第1篇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凡是动物便有这么一个叫做肚子的无底洞,这无底洞曾影响了我们整个文明。”

是的,我们对美食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吃――本来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啊,你不吃,怎么活着呢?当然,吃,绝不仅限于为了活着。

当年大导演李安的一部《饮食男女》把吃的艺术发扬到最高境界,获奖无数。遥想当年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很小,但就是那些色香味俱佳的美食让我保持精力看完这两个小时的电影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

吃是门学问,是门艺术,更是种享受。人们在微博上、校内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吵翻天,唯有轮到“吃”的时候,看着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照片,下面评论回复清一色地挂着口水,即使是那场翻天覆地地讨论“土豆的99种做法”,也是带着香喷喷的愉快的味道的。一些美食家们,甚至不惜千里,周游各地,只为吃遍全天下所有美食。

吃的学问博大精深,可参考当年红极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是那档节目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美食知识的匮乏。那么,不如让我们从今天起,做个乐观向上的吃货吧。

吃货分等级,请众大神归位

“人这辈子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另一个是藏在心里的梦想。”吃货们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能吃也是一种本事,也是一种福气。你知道你是哪个级别的吃货吗?

初级吃货

刚刚晋级为吃货,但功力还很浅。一般是偶尔在超市购物时看到零食促销会买上一点,可有可无,家里没有零食也不会去刻意去买。不会主动去寻找美食,别人推荐也会尝试。

中级吃货

就是自称自己会吃,每次吃饭食量都不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吃自助餐都要扶着墙出来的那种,不吃到回本绝不善罢甘休。但这充其量也只是中级吃货。

高级吃货

谈起吃,眉飞色舞,兴致高涨,说到任何店若是勾起食欲美味,绝对邀上三五好友下班速达,狂吃一通。他们不仅知道哪家店好吃,而且知道哪家店好吃又实惠。口号是:只吃对的,不吃贵的。

骨灰级吃货

不仅会找寻好吃的店铺,更是发展到积极主动地找寻没吃过的零食,有几天没吃到新的美食就感觉很不舒服。早就抛弃了超市、淘宝等“农贸市场”级卖场,专精于专业的食品网购平台,搜罗特色美味,会精明地利用促销的机会囤购大批零食,很多奇葩美食凡人以前都没有见过和听说过。

这些令人颤抖的外国吃货

悉尼 吃的就是美感

悉尼国际美食节将在10月拉开帷幕,整个10月悉尼街头将弥漫着美食的芳香。这组国旗拼盘则是澳大利亚某广告公司为美食节专门创作,拼盘由各国最常见的食物组成,充分体现了美食文化的区域多样性,既形象生动,又非常有趣。悉尼国际美食节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美食节,去年的美食节吸引来了近百万名美食家。

这些国旗状的菜肴,您能认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吗?这精致的摆盘,你舍得吃吗?

巴勒斯坦 吃的就是心跳

据法新社报道,由于遭到以色列封锁,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没有一家外国餐厅。但没有什么是可以阻挡吃货们的!当地的人们利用地下通道运送肯德基外卖,由于订单太多,人手有限,所以需要提前一天下单。食客只要一个电话,快递公司就会以“接力”的方式通过地道将肯德基快餐送到家门口。

自从2007年,快递快餐已成为他们赚钱的新途径。当然订餐价格也不便宜,20块油煎鸡块要35美元,是埃及肯德基店面价格2倍,真是为了吃不惜一切代价啊!

日本 吃的就是爱心

一些年轻妈妈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吃饭可以不用那么挑食,别出心裁做出富有创意的爱心便当。这些便当都是卡通的形象,有名人造像、龙猫、hello kitty等造型,十分可爱,看上去也是色香味俱全,让人胃口大开。

在日本,每个妈妈都很擅长为自己的小孩子做便当,如果哪个妈妈的便当在色香味和造型上面被人比了下去,那可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于是,这种咱们看上去很没必要的一种竞争,催生出了非常有意思的便当文化,其用心之精巧,造型之灵动,让人大开眼界。

快闪开,重口味食物来了

中国第九大菜系――奇葩食堂黑暗料理

吃货眼中的中国范文第2篇

1997年,我54岁,一个人去了东欧淘金。

选择去东欧,是因为我在意大利的亲戚感叹,意大利生意难做,倒是东欧那边遍地是黄金。那时,我开了一家汽配小店,生意不错。妻子教书,女儿读大学,生活是前所未有的安稳、幸福。

日子好过了,我心里并不满足。说我穷怕了,一心想多赚点钱也好;说我过惯了一种生活,想出去长长见识也好,都有道理。

当一个新时代来临,带来了以前不能想象的机会时,我不想再错过它了。我兴冲冲地去办出国手续,又匆匆忙忙地把店转让了。怀揣1000美元,我离开了杭州,向那个陌生的国度飞去。

现在想想,那时胆子真大。

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冬天,在齐膝深的冰天雪地里走,美元绑在腰里,好像绑着一颗定时炸弹……

飞机上了天,我第一次看到蓝天上面还有一层层白云,很兴奋:世界真奇妙!马上我也要去体会天外有天的感觉了。

一下飞机,我就尝到了现实的滋味。机场很破旧,一点没有身处欧洲的感觉,进关时,按照中介公司的事先嘱咐,我小心翼翼地将100美元夹在护照里递进去。工作人员面无表情,钱收下,护照“啪”地扔出来。

1997年的这个东欧小国百废待兴,物资匮乏,贪污受贿现象严重。机场一幕,让我从云端落到了真实的地面。

我来到的还是首都,但感觉上仍是我们国家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最大的百货商店里,地是水泥地,年久失修,大片大片的土地荒废着――我在那儿呆了3年,那里的砖头水泥就堆了3年。不过在生意人眼里,凡是经济刚起步的地方,都是遍地黄金。国内淘汰的尼龙、的确良,在那边都可以赚到大钱。

一安顿下来,我马上赶到当地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去考察。那个市场就像我们家乡环北小商品市场的格局,只是规模更大,上万中国人在里面做生意,青田人、温州人、河南人很多。另外还有阿拉伯人在卖地毯。

看了两天,我发现,生意人忙得顾不上吃饭,市场里卖小吃的很受欢迎。初来乍到,语言不通,我还是先做中国人的生意吧。杭州男人做惯了饭,小东西烧烧弄弄不难。

我买了一部小推车,车上摆一只保温桶,就开始在市场里卖茶叶蛋、粽子和肉骨头稀饭。别看我一个大男人,烧东西很用心思的,粽子里裹的是红烧肉,茶叶蛋用国内带去的茴香桂皮煮,特别好吃。一车推出去,转一两条弄堂就卖完了。

大概有一年时间,我天天起早贪黑。下午回到家,包粽子、煮茶叶蛋、熬粥,一直忙到半夜。没睡几个钟头,又要赶快起床,7点钟就要出门。我的住处离市场有一个小时的路,中途要换两部车子。批发商也是一早从各个城市赶来,早饭、中饭全在市场解决了。我是全市场最迟走的,因为很多人要买我的食物回去当晚饭。

我们这代人吃惯了苦。可是,人在异乡的担惊受怕,才最考验神经、

在那个国家,绑架、抢劫经常发生。起初,当地银行不让我们汇钱回国,中国人都把现金绑在身上。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冬天,在齐膝深的冰天雪地里走,脚都边不开。美元绑在腰里,好像绑着一颗定时炸弹。

还有,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都是有钱的老板。小偷就专偷中国人。后来中国人相互传授经验:背包里放废纸,现金放在蛇皮袋里拎着,上面再放一把菜作掩护。搞得像地下工作似的。

腐败的警察和职能部门人员的胃口,也让规规矩矩做生意的中国人深受其苦,每次进出机场,我都像过“鬼门关”――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把你罚个头破血流,有一次,我就被罚得差点回不了国。那是我回国进货,行李中带了一罐给我妻子买的意大利摩丝,被机场工作人员狠命地半罚半拿,把我的美元全掏空了。飞到北京后,身上剩下的一点钱,除了吃饭才够买一张回杭州的火车票,而且还不是直达的,要到安徽转车。

在那个叫宣城的小站,一整夜,我都和盲流待在一起。箱子上的标签都是外国字,我一条条撕下来。肚子那个饿啊,去捡东西吃的心思都有。

火车到了杭州东站,我打车直奔家里,让家人下来付车钱。妻子的身影一出现,我全身都瘫软下来。妻子急煞了,我说,没什么,我饿坏了。

2000年回国后没多久,我从报上看到,我们的市场被火烧了。市场不供暖,大冬天的,摊位烧电炉取暖,电线短路,一烧一大片,真怪。中国人在外面赚钱太不容易了,这钱,有泪,有血。

中国的食品和中医真是无穷无尽的宝库,深入进去,做生意都变成一种享受。

到了国外才有体会,中国的食物有多么丰富。在我们看来,那边的菜场真叫没东西吃。鱼是死鱼,鱼鳞都掉了。蔬菜又少又贵,一块生姜都能卖到一个美金。买根黄瓜,哪舍得一口气吃完,要一天吃一截,就这种情况,还是中国人去多了才得到改善:中国人去租地、种菜,带去了国内很多蔬菜品种。有时候我真佩服我们中国人,吃苦耐劳,脑子灵光,什么恶劣条件都能生存。

那时我已卖了一年茶叶蛋,有了点积累,对当地情况也摸熟了,就想自己开店做生意。那段时间,我晚上做梦,都在逛我家小区的菜场。我决定要开一家中国食品超市。

开食品店,货源没问题,每隔3个月我回来进一次货,发一个内装300个品种的集装箱回去。重要的是客源。我瞄准了。

那边的非常发达,都是国外来投资的。设有专门的自助餐区,吃喝全免费。有钱的没钱的,有素质的没素质的,都可以来混饭吃,光吃不赌都没关系。其实,天下哪儿会有免费的午餐,老板最懂心理学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场所,你迟早会上钩的。

忙了一天,有时我也会到去吃顿丰盛的免费晚餐。偶然听到几个中国人在聊天,说某某生意很好,因为东西好吃,有什么什么菜吃。我记在心里,第二天就去找那个的中国厨师,让他帮忙介绍采购员。采购员是当地人,我跟他说:畅销的这种菜是中国的,我店里就有,质量很好,来看看吧。

几天后,他果然来了。我就向他推荐各种中国食品:香菇,木耳,黄花菜,冬笋罐头。然后送他一包茶叶,我对他说:我看你比较胖,这个茶有减肥作用,你拿去喝喝看。茶叶包装袋上有英文说明,他看得懂。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采购员欢天喜地地来了:“旁普士(笋)有没有了?”原来当地不产笋,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么新奇的食品。然后和我比画:我还要那个“苗条”的茶叶。

就这样,从菜卖到冬笋,又销旺了茶叶。到最后,各个我都认识了。我一进去,他们就问:“货到了没有?”地铁口、市中心的商店,都在销我的减肥茶叶,2美金一包,几百包几百包地批发。生意能做起来,多亏语言过关。我没时间上语言学校,只能自己硬学,向每个懂语言的人请教,光100个数字,就学了半个月。慢慢地,日常对话总算没问题了。

语言一通,生意也越做越灵活。全世

界的商店,食品店最受欢迎了,谁不喜欢吃呢。经常会有当地人走进我店里,好奇地看看、摸摸,我也从来不放弃宣传的机会。他们最喜欢吃面包,我就说,把韭菜、香菇夹在面包里,很好吃的。他们没见过酱油、麻油,闻来闻去说:真好闻啊,你们中国的东西都那么好闻吗?我说,哈哈,是啊,我家乡整年的气味都很好闻,夏天荷花香,秋天桂花香。

有一次,我给送货,遇到老板和他妻子。他妻子生了嘴角疮,我就把自己配的八宝茶送给她喝。当地蔬菜贵,中国人吃得少,容易上火。我进货时,就进了金银花、枸杞子、胖大海、红枣、莲子,一袋袋配成八宝茶,本来是给自己和朋友喝的,没想到过了两天,老板特意来找我,说你这个中国茶太神奇了,我老婆一喝,嘴角疮就好了。他高兴,我也高兴:供货更加没问题了。

这件事也提醒了我,我开始进一些常用药。我店里的会计是当地人,有一次被开水烫伤了,也是病急乱投医,我拿出清凉油让他涂抹。真奇了,事后他腿上连条疤都没留。这下都传开了:中国的清凉油治烫伤有特效。

中国的食品和中医真是无穷无尽的宝库。深入进去,做生意都变成一种享受。为了送货方便,我买了两部汽车。雇了一个当地司机。我是想避免麻烦――当地人开车,警察一般不会来刁难。

临走时,我回头看了看我的“中国食品超市”,那块漂亮的有机玻璃招牌还是我从杭州定做来的

那边风景很不错,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树杈和树叶都成30度角往上生长,别具欧洲风情。秋天,漫山遍野的向日葵,很壮观。吉普赛人就炒了葵花子,放在鞋盒里来卖,这是当地人最喜欢吃的一种零食。

女孩子电都很漂亮,不过时髦女郎身上穿的,多数是中国货。那个时候,我的食品超市渐渐做出了名气。生意好的时候,一个集装箱20多万元的货,可以赚到七八十万人民币。我以为,前途一片光明了。哪里料到,祸水来了。

起因是我在吃饭,有个市场里一起做生意的沈阳女子。我们平时都很熟,后来她被放高利贷的人派来的打手纠缠,希望能到我那避两天。当时我看她可怜,又都是中国人,心一软,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女孩的男朋友有黑社会背景。我是引狼入室了。

从此以后,经常有不三不四的人到我店里来寻事。一个月里,店里被偷了两次。到后来,气氛越来越不对,门口不断有人转来转去,身上还带枪。

十个手指头还有长短,离乡背井的中国人也是良莠不齐。大部分都是胼手胝足、规规矩矩的生意人,也有和当地黑社会勾结的,看到同胞生意做得好,就来敲诈勒索。我的食品超市那么受欢迎,早就被他们盯上了。

那个时候我还心存侥幸。2000年的一天,我要回国进货。我对合伙人千叮咛万交代,千万要看好店。合伙人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我特意寻他来帮我守店。临走时,我回头看了看我的“中国食品超市”,那块漂亮的有机玻璃招牌还是我从杭州定做来的。心里还在盘算,这次要带一些新货回来。却不料那是我最后一眼看到我的招牌、我的店。

回到杭州后不久,朋友就打来电话:你的合伙人和你的店,都被他们控制了。他们到处放风声:看到你就要打死你,现在你不能回来了。

一个人一辈子。神仙、老虎和狗、都要做

被黑社会杀害的中国人,我亲眼看到过。这就是到国外淘金的高风险:它充满商机,也暗藏着杀机。

是付了多少“学费”,才上了轨道啊:发一只集装箱,要算好有7倍利以上才能做,其中5倍利是应付海关、警察敲诈的。好不容易从海关提了货进了仓,仓库又几次被偷,血本无归……,现在,车子、房子、店铺,连一根针都没有拿回来。什么叫“空空的行囊酸楚的泪”,我算是体会到了。

我当然是不甘心的,但是家人都劝我,我妻子说:你就当是一场见识嘛。我父亲又说,“一个人一辈子,神仙、老虎、狗,都要做。”这些年过去,我也慢慢想通了:我在国外的经历,可以说是老虎和狗都做过了。现在的生活虽然清淡,倒也像神仙般逍遥:给妻子做做伴,陪老父聊聊天,和朋友爬爬山,给孩子们讲讲那些年的经历,再没有什么值得我高度绷紧神经,一辈子到这时似乎才安静下来。

吃货眼中的中国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将晋北地区浑源方言中的詈词作为考察对象,从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民众心理等几个方面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譬词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骂人话,是人们为了发泄愤怒、出口伤人的不文明话语。各地方言中存在大量的特色化詈词。虽然詈词应该杜绝,但它作为方言语汇中实际存在的一个特殊成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浑源方言是晋北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的詈词反映了浑源县甚至晋北地区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思想观念、民间风俗、民众心理以及思维习惯,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积淀。本文即从浑源方言中的詈词人手,解读其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管词构成形式的主要类别 

    1、由动物的名称及其行为特征构成的譬词,如:笨猪、懒猪、死猪、哈巴狗、狗腿子、小肚鸡肠、牲口、懒驴、倔驴、兔子、死牛头、牛脾气、绵羊头、狼、骚狐狸、老狐狸、猫声狗气、鼠头鼠脑、母老虎、乌龟、王八蛋、乌鸦嘴、寄生虫等。 

    2、由“鬼”构成的譬词,如:鬼眉溜眼、鬼头鬼脑、鬼化符、懒鬼、讨吃鬼、遨遏鬼、小气鬼、冒失鬼、枪崩鬼、挨刀鬼、酒鬼、烟鬼、胆小鬼、短命鬼等。 

    3、由“货”、“物”、“东西”等物类构成的詈词,如:铜货、七成货、骚货、浪货、没用货、神经货、挨刀货、枪崩货、讨吃货、讨厌货、缺德货、损阴货、废物、窝囊废、草包、坏东西等。 

    4、由“日”、“操”等表性行为、性器官的词或其他脏字眼构成的譬词,如旧你妈、操你娘、操你奶奶的、操你祖宗的、放屁等。 

    5、由生理、心理疾病类词语构成的置词,如:病秧子、有病、神经病、缺心眼、脑袋不清楚、糊涂蛋等。 

    6、亲属称谓形成的詈词,如:爷、老子、老娘、姑奶奶等。 

    二、管词斥骂的内容 

    l、斥人品行低劣,如:狗腿子、骚货等。 

    2、斥人相貌难看,如:丑八怪、猪眉凹眼等。 

    3、斥人生理、心理缺陷和低能,如:铜货、神经病、二百五等。 

    4、自称对方长辈以斥骂对方,如:爷、老子、姑奶奶等。 

    5、通过与性有关的词语侮辱对方父母、妻子,如:狗杂种、操你娘等。 

    6、咒人死亡,如:死囚犯、挨刀货、老不死的、不得好死、天打五雷轰、天杀的等。 

    7、咒人绝后,如:断子绝孙、坟上不冒烟等。 

    8、咒人死后遭报应,如:损阴货、遭报应等。 

    三、管词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方文化 

    (一)反映了当地以农耕为主、兼顾养殖业的生产方式 

    语言源自生活,同时又反映生活。在各个方言区,人们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现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方言。同时,方言又是方言区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浑源是中国北方典型的经济落后的旧式农业区,以农耕为主、兼顾养殖业,且现代化生产技术落后,机械生产工具缺乏,人力、畜力在生产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浑源方言詈词中,以动物名称及其行为特征(其中多数是家畜)构成的詈词高居首位。而在这一类詈词中,“猪”这一动物名称出现的频率又首当其冲。骂人笨为“笨猪”,说人愚蠢为“蠢猪”,贬人胖是“胖猪”、“肥猪”,嫌人能吃能喝也说是“猪”,人不机灵为“死猪”、“猪头”,人睡得没有知觉说是“象死猪一样”,人长得难看是“猪眉凹眼”,居家肮脏、不干净是“猪窝”、“猪圈”,脑子不灵活是“猪脑”,骂人下贱是“猪狗不如”,骂人撅嘴生气的样子是“猪嘴”,说人叫喊得厉害是“象杀猪一样”等等。 

    “猪”在詈词中高频率的出现,一是由,于自身一些突出的特点“脏”、“懒”、“胖”、“丑”、“笨”等;二是与它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的深刻印象密不可分。猪、鸡、羊等家畜在浑源一直是分散饲养,农户几乎家家都养,既能把大量的谷糠和剩饭处理干净,又能卖猪得到收益。在与猪如此亲密的接触过程中,它的各种特征已经深深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产生如此众多的与猪相关的詈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折射出“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观念和崇尚完美相貌与理想人格的审美观 

    l、在诸多詈词中,多以动物名称、“货”、“物”、“东西”之类“非人”指称来骂人,或说人品行恶劣,或说人才智低下,或说人相貌丑陋,实际上在无形之中对人进行了降格,体现了一种“万物以人为贵”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人在万物中至尊至贵,而人的至尊至贵,就在于人的道德性。一个人如果不能用人类文明洗涤自己作为动物的低劣一面,人们觉得他在别人心目中就不能算是人。在双方对骂时频率极高的词如“牲口”、“毛驴”、“兔子”等等,“不是人”是这一类詈词的最终涵义。同时,各种事物进人詈词中,又附带着各自令人厌恶的突出特征,而这些特征又是人们所熟知的,用来骂人,形象生动,人木三分,使被骂者感到切肤之痛。在人们的思想中,对非人之物低劣面的否定即是对人类自身的赞美,也即是对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文明的崇尚。 

    2,譬词的含义,对人品德恶劣、相貌丑陋的斥骂占很大比例,显示出人们对完美相貌和完善品格的追求,这是对外表美和心灵美内外统一要求的反映。这些詈词中,骂人品德恶劣的又比骂人相貌丑陋的多得多,可见人们在品貌要求上的态度是重品格、轻相貌。骂人愚蠢是“蠢猪”;骂人奸猾是“老狐狸”;骂人凶残是“狼”、“虎”;骂人固执是“倔驴”、“死牛头”;骂人心胸狭窄是“小肚鸡肠”;骂人懒惰是“懒驴”;骂人傻是“铜货”、“二百五”;骂人吝音是“铁公鸡”;骂人看重小利是“眼皮薄”;骂人不光明正大是“鬼头鬼脑”;骂人无能是“窝囊废”、“草包”;骂人胆小怯懦是“胆小鬼”;骂人依傍势力、仗势欺人是“狗腿子”…… 

    詈词也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标准。从脸部来看,眼睛不能是大得过分的“牛蛋眼”,也不能是“席蔑棍划拉开的眼睛”;脸太长就是“驴脸”、“马脸”;鼻子是挺直的“羊鼻梁儿”,“像秤花”一样的“塌鼻梁”当然也就被人贬斥了;对于嘴的要求,男女则不一样,“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家当”,小巧的嘴巴是女人完美相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女子来说,白哲的皮肤同样是美的,俗话说“一白遮百丑”,“黑干黑干的”的女子,人们就不觉得她“美”,“掉到煤渣里也找不见”更是极言其黑了。而身材不论男女,个子矮就被人喻为“三等残废”,或被骂为“一麻人儿高”。再从“瘦干猴”、“干鬼”这些詈词来看,即使是女子,“骨感美”的身材也绝对不受欢迎,但人们也绝非“以肥为美”,骂人“肥猪”、“胖猪”即是证明。所以,女子不胖不瘦的高挑身材是最受欢迎的。标准型的男子则要身高八尺、膀宽腰圆、体格健壮。总之,当地人对相貌的要求是“适中”:五官适中,个子适中,胖瘦适中。 

    (三)折射出人们落后的迷信思想,对生命的崇拜以及趋吉避凶的心理 

    在浑源方言詈词中,以“鬼”构成的詈词比比皆是。从这些词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创造了一个热闹非凡的鬼世界:有聪明伶俐的机灵鬼,有脑子糊涂的糊涂鬼,有衣着不整、懒得整理东西的邀遏鬼,有爱财如命的小气鬼,有卤莽行事的冒失鬼,有运气不济的倒霉鬼,有嗜烟酒如命的烟鬼、酒鬼,有胆小怕事的胆小鬼,有落到乞讨要饭的讨吃鬼,还有被送上死地的枪崩鬼、挨刀鬼,骂人心怀鬼胎的样子是鬼眉溜眼、鬼头鬼脑……这些词语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与人世间遥遥对峙的热闹的鬼世界。当地人特别是老年人非常迷信,一个葬礼动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家里有人生病,在去医院诊治的同时,还要请大仙算一番,看是否冲撞了神仙;盖房、搬家、结婚、出殡等也要看好日子、好时辰,有人甚至事无巨细,都要请人看,诸如财运如何、孩子是否能升学等等。这些落后的迷信观念和当地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分不开的,当地经济发展滞后也阻碍了人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 

    这种迷信思想同时也源于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希望生命能够在另一个世界延续。鬼神现象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文现象:在人的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在鬼的世界中,也有形形色色的鬼。人们把鬼神的形象“人化”,且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对鬼世界感到神秘并且惧怕,但又希望其存在的一种复杂感情。 

    一些詈词以咒人死亡、绝后、遭报应为内容,反映了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和对语言威力的迷信。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出于对死亡、灾难、疾病、贫穷等的畏惧,形成一些语言的禁忌,忌讳说不吉利的话,采用一些委婉的说法。人们怕“事从嘴上来”,对于自己及自己的亲戚、朋友,说吉利话以图吉利,如:过生日时吃长寿面希望长寿,吃糕图“步步高升”;正月初一吃鱼表“年年有余”等等。对于仇家,则集恶毒之词诅咒,希望遂了心愿。咒人其实是有意触犯语言的禁忌,希望通过语言实现自己心中对于仇家惩罚的愿望。 

    (四)体现了人们传统的子嗣延续、“父慈子孝”、“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封建宗法社会,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地人有着非常浓厚的子嗣思想,十分重视家族子孙的传承,甚至把无子看作是上辈子作了亏心事遭到上天的惩罚。在计划生育抓得很紧的今天,许多人冒着被罚款的危险依然要生儿子,甚至检查出是女孩还要打胎。绝大多数家庭只花钱供养儿子上学、娶媳妇,认为儿子是父母生命的价值所在,寄托了生活的全部意义。人们“养儿”虽然为了“防老”,但更注重的是名义上的子嗣延续。如果一个男子没有娶妻或者娶妻没有生育的,就从同族兄弟或其他亲戚家“过继”一个儿子,或抱养一个儿子,继承财产。被“过继”的人死后就和名分上的父母埋在一起。所以,“断子绝孙”、“坟上不冒烟”等咒人绝后的譬词在当地人看来无疑是对被骂者最恶毒的诅咒。 

    对于文化素养不高的穷困群体来说,影响自己切身利益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家”的概念远比“国”在心中的分量重,维系“家”这个整体非常重要,中国几千年的孝道传统被人们奉行着。在骂人时,诸如“爷就没见过你这样的东西”、“你能把老娘怎么样”、“欺负到你姑奶奶头上了”这一类话语,用了“爷”、“老娘”、“姑奶奶”等亲属称谓词,无形中把对方降为自己的晚辈,抬高了自己的辈分,与鲁迅笔下的阿q被人打了仍以“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获得精神安慰如出一辙,其心理基础就是我国传统的孝文化。 

吃货眼中的中国范文第4篇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亮相央视一套后,短时间内引爆观众“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网络上的点击率一度超过热播的影视大片。网友高喊,“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流了一地,绝对是深夜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

让人看饿更让人看哭

新疆烤馕、卤水豆腐、过桥米线、酥油煎松茸、螺狮粉、全鱼宴、油冬笋……没人料到,2012年5月14日起,一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七集纪录片,让中国“吃货”为之疯狂。许多早已抛弃电视的人,纷纷锁定夜间的央视,坐等这部“吃货指南”。

一般的夜间时段,多半被“古装穿越、宫斗婆妈”等“重口味”电视剧占据,这次《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一贯低调的纪录片成为关注热点。

人们为美食垂涎,大动食指,自豪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甚至高调赞美“这才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不同于推荐烹饪大师精湛厨艺的一般饮食类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从食材采集、主食差异、加工演变等方面人手,展示了中国人的会吃、爱吃以及与美食的深厚渊源。

纪录片播出后,网友的讨论达到了刷屏的程度,“吃货感言”五花八门:

“那个白吉馍腊汁肉做好后切了一刀……那个酥脆的声音……我暴走了!”

“作为一个要减肥的人,晚上看《舌尖上的中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自虐精神?”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汽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人的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想落一点泪去,多可爱的中国。”

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意外走红,观众形容为“眼泪与口水齐流”。“流口水”自然是因为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而“流眼泪”的原因,则是被纪录片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所感动。

“让我想念妈妈做的饭了……”同为“吃货”,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的感言引来无数转发。中国是农业大国,最大的部委是农业部。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认为,离开了农业无法把吃谈透,“这个片子之所以得到观众的喜爱,就是让观众离开眼前的局部世界,带他们到普通的小村、窑洞、林子’大海边。”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美食节目在全世界都是收视率高的节目,因为吃是人之欲望的第一层。“美食节目再烂都有收视率,所以这种片子叫座想到了,但是观众能叫好,而且能炒成这样,我没想到。”任长箴说。

吃,几乎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熟人见面第一句便问:“吃了吗?”无论是不是饭点。

对于某些美食,吃了多年,很多中国年轻人尚不知道食物来自哪里,也不了解草根人民如何吃东西,纪录片的总编导陈晓卿说,《舌尖上的中国》重视的是人和食材的关系和状态。

“当然,我们拍了食物的差异性,也拍到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比如说,北方有凉皮,南方有米粉,这是稻米粉食的不同变种。像桂林米粉的出现,可能来自于秦始皇命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

作为“资深吃货”,陈晓卿的“副业”除了品尝和研究美食,就是在各大报刊、杂志编写关于美食的专栏。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在云贵地区,至今延续着古老的“新米节”,新米下来的时候,人们要举行仪式,往禾仓里储存稻米;新生儿降临,亲戚朋友带来的礼物是大米。而在山西丁村,摄制组拍到了一位老人的寿宴,前来祝寿的村民把自己碗里最长的一根面条送给老人,以此表达愿他长寿的祝福。

“我每集都看,确实很独特!其实它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讲现今社会中人要如何善待食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文化学者胡野秋如此评价《舌尖上的中国》。

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舌尖上的中国》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

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浙江慈城,有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他们制作可口的年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唠着家常,其乐融融。然而,短暂的团聚之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

“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舌尖上的中国》因此有了_层厚重的历史感。”陈晓卿说。

响应舌尖的同时,“吃货”们的疯狂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

一位名叫“风息神泪”的网友深夜12点发出的微博迅速引来转发,“《舌尖上的中国》—定是淘宝出资拍的。观看期间,我至少30次忍不住打开淘宝搜索有没有这个吃的。”

许多网友也忍不住纷纷上网按图索骥,根据纪录片提供的线索来“淘”美食。

淘宝网最近的业绩可圈可点。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销量增长最快的食品都是节目介绍的,其中云南诺顿火腿5天内成交量增长了17倍。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人心惶惶的今天,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夜之间被重新点燃。

“舌尖上的中国”VS“地沟油中国”

有人认为,看《舌尖上的中国》,感受最深的是“食品安全危机下对食物返璞归真的要求”。

虽然这部纪录片极尽美好地调动了中国人的味蕾,但是回到现实,“地沟油中国”像一盆冷水浇将下来。中国人的味蕾,深受添加剂、地沟油戕害,中国令人骄傲的饮食文明,正在遭遇瘦肉精、致癌物的入侵。

面对无情的现实,网友发出“《舌尖上的中国》是宣传片,地沟油中国才是纪录片”的感叹。

一个是借助诱人的美食和温暖的故事所展示的舌尖中国,一个是无数的食品丑闻所展示的舌尖中国。

“纪录片带来的文化感动稍纵即逝,热情过后可能很快会被遗忘可唯美的镜头之外那个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我们必须面对的日常生活,会逼着我们去正视、思考并给出答案。”中青报记者曹林说。

有人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太美了,美得太不真实,应该拍个食品安全版本,连开场白网友都写好了:“冬天来了,当中国东南的××人民用蓝矾为韭菜保鲜时,华北平原上的××人民正忙着把旧皮鞋做成胶囊……”对此,执行总导演任长箴称,她只是想找到社会中最温暖的东西,并没有刻意表现黑暗,那只是局部的东西,包括食品安全,“平 静中性地表达,传递的是美好,就已经站在正义这一边了”。

吃货眼中的中国范文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小吃货 大思念》

今天我来参加比赛,刚走出小区大门就遇到了晨练回来的对门邻居孙大妈,大妈老远就跟我打招呼说:"去哪儿嘞妞,吃了没啊?"到单位遇到同事也关心的问我:"小张,吃早饭了没?"听到这样的招呼,我觉得特亲切,心里可得劲儿!从这样简单的招呼里,可见咱们中国人对于饮食文化的重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我本人也十分的爱吃,用现在流行的词儿来说就是吃货一枚。但是,只是爱吃,在我们思念食品可算不上是吃货达人!那大家可能就会问了,在思念是怎样用吃来诠释产品的内涵,用吃来引领速度食品的前沿,用吃来满足消费者舌尖上的挑剔呢?今天就让我和大家来一起分享。

东南亚国家的人们都很爱吃饼,而中国人对于饼也并不陌生。思念的研发团队与总经理去马来西亚出差时,每天都会去光顾当地的饼店。正是因为这些吃货达人的敏锐嗅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第一枚飞饼诞生了!在思念的吃货们都拥有一颗对吃异常敏感的心!去年的八月份,公司推出了一款以西餐风味为主打的"金牌牛魔王"水饺,为了实现将西餐大牛排包进中式小饺子的创新思路,思念的研发团队们一路从大北京的三里屯吃到了上海的新天地,从法式、意式,吃到英式、美式等等各式各样的牛排,最终呈现出了这款"中西融合、令人惊艳"的"金牌牛魔王"水饺!

思念食品将产品的质量前移,以一流的生产工艺、一流的新鲜食材,满足吃货"挑剔"的嘴巴!相信大家还不太了解,思念食品现在已经拥有三个大规模的蔬菜基地,我们将蔬菜类原料的检测检验真正的搬到了田间地头,为最终进入生产车间做到了更多一层的质量保证;在生产车间通过公司先进的双螺旋立体冷冻隧道,将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新鲜食材牢牢地锁入每一颗汤圆、每一只饺子中。就连咱们端午节吃到的一只小小粽子也是大有文章,这一片片小小的粽叶,都来自张家界市桑植县的土家族山寨!思念食品不管是对原材料检测检验要求100%合格,还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对品质的把控,或是在成品运输中对温度管控的标准,这样的挑剔都能精确到分秒毫厘!也正是因为思念人拥有的这颗挑剔苛刻的心,才能让我们产品的品质、质量均达到速冻食品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相关期刊更多

今日辽宁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数学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