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onnie1201”为你整理了这篇教育局教育扶贫协作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及《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函〔2017〕284号)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来宾市的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如期完成省定贫困村高州市马贵镇朗练村相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村退出工作,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受到省教育厅的通报表扬,尤其是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受到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现将2017至2019年我局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资源力量扎实推进粤桂教育扶贫协作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在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分别与南宁市、来宾市签订了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并进行全面对接。还专门安排电白、高州、化州三个区(市)教育局分别对口帮扶南宁市马山、上林、隆安三个县教育局,信宜、茂南两个区(市)教育局分别对口帮扶来宾市忻城、金秀两个县教育局。目前,我局与南宁市教育局、来宾市教体局在领导层互动、教师支教、教师培训、学校结对帮扶、教研互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一)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对接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粤桂教育扶贫协作工作,将粤桂扶贫教育协作项目列入全年教育重点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教育扶贫协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每年制定教育扶贫协作工作计划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我市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分别与对口帮扶的地区签订了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教育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协作工作。

(二)互派教师支教和接受教师跟岗学习

截至目前,我市派出到南宁、来宾两市中小学校进行支教工作的教师567人次(其中南宁市421人次,来宾市146人次),接受南宁、来宾两市派来我市跟岗学习教师608人次(其中南宁市522人次,来宾市86人次)。我市支教教师扎根支教学校,倾情支教,在支教学校安家落户,安心精心教学,涌现了许多支教典型,其中有6对夫妻教师携家人子女共赴南宁支教,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安心专心支教帮扶壮歌。最为感人的是电白区陈村中学侯瑞良、木苏中学温华芬夫妇,把孩子带到支教地马山;信宜中学黄海波、郭林燕夫妇带着一岁多的小孩和母亲到忻城县高级中学支教,并在支教岗位上取得显著成绩,难能可贵。南宁市还将我市支教的教师典型拍摄成宣传片进行广泛宣传。

(三)加大学校结对帮扶力度

我市有19所学校分别与南宁市、来宾市21所学校结对帮扶。我市支援学校根据与受援学校双方共同制定协作协议,细化协作工作安排;建立定期互访、沟通协调、跟踪督查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校长挂职、教师培训、网络课堂、学生实训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互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结下深厚的友谊。截至目前,我市支援学校与南宁、来宾两市受援学校的互动交流达200多次,参加人员达4000多人次。

(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技能和水平

1.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培养全科教师32名。茂南区人民政府和广东**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共同出资,由广东**幼儿师范专学校为金秀瑶族自治县培养32名全科教师。这批教师毕业后全部回到金秀县,为当地教育服务。

2.组织开展师资培训班。为进一步提升南宁、来宾两市教师的师资水平,我市专门组织举办5个培训班。

3.组织省、市级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交流和送课、送培到校活动。我市充分发挥省、市名师工作室专注专业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组织省、市名师工作室深入受援地开展帮扶活动。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0多个省、市名师工作室到南宁、来宾开展帮扶活动。

我市的省、市级名师工作室通过开展专业讲座、示范课、同课异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和分享,在理念思路、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等进行全面的交流和合作,双方参与教师超过6000多人次。此外,我市支教教师在所在地区和所在学校,言传身教,以鲜活的教学活动和实例让受援地受援学校教师受益良多。

(五)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我局切实加强共建现代化教育教学网络,努力帮助南宁、来宾两市受援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应用“智慧课堂+远程互动课堂”“粤教云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开展“互联网+优课”“一师一优课”“同课异构”等远程教学教研活动。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双师课堂教学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六)积极协调援助,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改善南宁、来宾两市的教育基础设施,我市尽最大的能力,大力支援两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协调落实投入资金5771万元。

(七)积极开展产业帮扶,助力精准脱贫

2019年年初,金秀瑶族自治县受多方因素影响,当地特产沃柑、砂糖橘严重滞销。为帮助金秀果农扩展销路,我局议开展沃柑、砂糖橘爱心认购活动,助力打开金秀滞销沃柑、砂糖橘的销路,切实帮助当地解决沃柑、砂糖橘的销售难题。据统计,我市教育系统爱心认购沃柑、砂糖橘共8万多斤,价值30多万元。

二、如期完成省定贫困村高州市马贵镇朗练村的脱贫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员参与,“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治标与治本并重,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全力支持,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

(一)党建引领,全员参与,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我局把帮扶朗练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成立了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派出2名帮扶专干驻扎朗练村,负责精准扶贫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员参与、职责明确、有序推进”的帮扶工作格局。

2.组织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常态化,把党和组织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截至2020年9月,每位帮扶责任人人均进村入户走访慰问已达17次,入户慰问、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到村开展党员活动的人数达5000多人次。

3.发动局机关干部、42所直属学校教职员工为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服务。截至2020年,为贫困户销售番薯10万多斤,蔬菜2万多斤,鸡1300多只,淡水鱼700多斤,价值45万元。

(二)帮扶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1.村“两委”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我局组织村领导班子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我局组织党员干部多次与村领导班子一起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他们脱贫的思想认识,加强党支部建设,帮助加强村“两委”建设,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7年朗练村党支部被评为党建引领扶贫工作示范单位,2018年被高州市委组织部评为三星党组织。

2.建设党建阵地,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将原朗练仙迹公园的基础上改造为朗练党建公园。经过改造的朗练党建公园,党味浓厚,是宣传党的政策、路线,党员活动,群众健身、休闲的理想去处。

3.贫困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一是投入20.5万元改造村委会办公楼及党群服务中心,改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投入18万元安装71盏路灯,方便群众出行。三是投入25万元筹建村卫生站和老人活动中心,完善文化娱乐设施。四是投入250万元改造村小学,改善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五是投入3.9万元安装73块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宣传牌。六是投入12万元对村石门仙迹公园进行改造建设为朗练村党建公园,建设完工后的朗练村党建公园,将是党建宣传的主阵地和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4.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自2017年7月以来,我局积极稳步推进朗练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一是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朗练村下辖10条自然村整体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二是大力整治村容村貌。2017年9月20日,我局组织马贵镇政府全体干部、朗练村党员干部和村民300多人开展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大行动。三是逐步推进村道硬底化建设。截至2020年9月,朗练村10条自然村全部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建设,修建长度4.3公里。四是开展“两污”综合治理工作。截至2020年9月底,朗练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100%,保洁覆盖率到100%。五是对村民的生活用水进行集中供水。完成8条自然村集中供水池建设,建有集中供水池12个。六是大力开展危房改造工作。13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5.相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2019年朗练村行政村和朗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21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村和贫困户序列,脱贫率100%,完满完成扶贫任务。

由于我局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社会和广大群众的赞誉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屡受各级表彰。2017至2019年我局脱贫攻坚工作连续3年考核结果为“好”等次。我局派出的第一书记在2016至2019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被评为**市“优秀第一书记”,同时被高州市评为“2017年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被马贵镇委镇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三、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精准有序

2016年秋启动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局领导高重视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坚持把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我市每年的建档立卡学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率均达100%,共资助建档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2748人次,资助金额达34281.4235万元,其中2016-2017学年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9307.7万元,受惠学生30963人,普通高中和大专学生减免学费1291.75万元,受惠学生5120人;2017-2018学年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10655.66万元,受惠学生33669人,普通高中和大专学生减免学费1359万元,受惠学生5366人;2018-2019学年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10420.93万元,受惠学生32624人,普通高中和大专学生减免学费1246.3835万元,受惠学生5006人。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为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根据《????》文件要求,结合XX教育需求和xxx教育实际,形成本对口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口帮扶目标

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教育援助是最好的造血”理念,根据全域结对帮扶政策,合理利用XX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选派教师到XX支教、举办XX县干部教师XX培训班、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XX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动XX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育发展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对口帮扶举措

一是加大XX教师培养力度。选派11~14名教师到色达支教。利用XX支教教师资源,开展“XX支教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深入XXX、XXX等自然条件艰苦和教学质量较差的地区,开展赛课、评课、学科教研等活动。有效利用XXX名优校长、教师资源,结合XXX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业务提升的实际需求,选派不少于7名XXX名优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专家团队赴XXX开展讲教讲学活动。

二是全面深化全域结对。加大对XXX区?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目标考核,深化XX 区结对学校与XX学校、幼儿园的校对校帮扶工作,按“XX教育缺什么?为XX教育做什么”的思路,统计梳理需求,实现精准帮扶。大力开展结对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利用“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成都市校本研修网”和XX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立“XX——XX远程教育信息互动平台”,发挥XX区学校优秀资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为XX广大教师拓宽多渠道学习途径,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推进XX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三是努力开创学前教育新局面。根据对XX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优化XX县学前教育三级管理机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高XX地区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推进XX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四是开办XX干部教师温江培训班。将根据XX教师培训需求,在XX举办各种类型干部教师培训班,接纳12-14名XX干部教师到XX跟岗学习两周,接纳1名XX县选派的干部到XX挂职锻炼3-4个月。通过校际结对,接纳20~30名XX干部教师到XX结对学校开展学习、跟岗锻炼,感受体验XX教育理念和文化,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交流经验。

五是实施藏区学生“雏鹰”培育工程。接纳藏区学生来XX就读,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帮忙,让他们在XX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是广泛开展教育关爱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根据色达贫困学生需求,持续开展“暖冬行动”,募集爱心资金,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同时,积极对接XX区中职高职等院校,接收藏区优秀学生到XX就读学校,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与指导服务上做文章,培育一批能为XX建设脱贫攻坚的学生,帮助他们利用所学所获回馈藏区、回馈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XX区教育局援藏援彝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援藏援彝工作。援藏援彝办公室,负责结对帮扶日常工作。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人事科、区教管中心、基础教育科、综改办、研培中心等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学校、幼儿园按职责开展结对帮扶相关工作。按照“一对一”常态化关心慰问机制,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领导多渠道了解援藏援彝干部教师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二)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对接XX教体局,了解他们的教育发展需求、教育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结对帮扶计划。针对结对帮扶需求,丰富结对帮扶形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2020年度, XXXX学校党委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四中全会精神,秉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以党建引领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制度,将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发展具体工作深度融合,狠抓落实,坚决杜绝“两张皮”,真正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具体总结如下:

(一)主题教育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守初心担使命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中,学校按照中央及省市部署要求,及时动员部署,第一时间制定系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建设,确保主题教育及时有效开展。

按照省市委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学深悟透,不断加强理论武装。通过个人自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举办读书班、开展专题研讨等方式,制定5个系列专题聚焦主题主线,让党员领导干部在读原著学原文中悟原理,在听原文中提境界,努力做到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制定《校领导深入基层工作制度》,“三联”下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上级交办的问题,学校自身查摆的突出问题,师生群众集中反映的问题等,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对策。建立上级党委交办整改、学校党委自查自改、学校党委交办部门整改,共三个层次的“清单”。明确问题、责任、任务和标准,精准施策、逐项整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通过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党员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员同志真正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政治思想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学校全面工作取得实质成效,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力显著增强;二是深化教学诊改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端正学风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四是推深思政改革深化三全育人效果;五是大力提供安防水平保障学校平稳定安;六是锤炼后勤工作本领保障服务高质量;七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师生服务解难题;八是不断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定时召开纪委双月会,研究部署我校纪检相关工作。完成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签订工作,分管校领导背书,不断扩大反腐倡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做好廉政教育宣传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到安庆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在节假日及重要时间节点,利用学校平台纪言警语专栏,定期推送、党风廉政宣传资料,做好廉政提醒等。

三是上下联动抓好专项整治。按照上级工作要求,深入开展“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存在突出问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突出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强转”、“扫黑除恶”、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基层和师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互动、抓好整改。

(三)基层党建根基进一步夯实,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秉承以党建引领发展理念,2020年狠抓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力度较之以前大为提高。进一步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校党委继续与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深化落实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测评考核力度,召开党的工作会议,全面考核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考核检查具体量化有指标。结合主题教育开展,认真开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紧抓意识形态主阵地,继续抓好舆论宣传工作,持续加强对论坛、讲座、报告的审批与管理。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狠抓组织建设,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新成立医学基础部直属党支部,实现基层党组织学校全覆盖,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全面调整机关总支直属支部,在规范便捷开展组织生活前提下由原来的五个支部扩大到七个支部。遴选80后、90后年轻干部担任支部负责人,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配齐配强支委班子。调整教学一线支部班子,充实年轻干部,推进“双带头人”制度落地落实。调整直属附院领导班子,配专职书记,大力推进党要管党力度。临床医学系党总支创建省标杆院系党总支,护理系教工支部创建省样板党支部,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

(四)党员发展、教育及管理日趋完善,党性修养明显提高

按照“抓节点、严培养、重质量”要求,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 2020年度共吸收预备党员49人,其中教师6人,学生43人,转正18人,高质量人才入党比例较上一年度有较大提高。

不断深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全年举办第十九期、二十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养690名入党积极分子,顺利结业680人。按期按质举办2020年度发展对象网络培训班,近50余人参加培训,采取专题辅导、观看录像、课外自学、社会实践、分组讨论、撰写心得、结业考试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总培训课时达24 学时以上。

(五)干部教育培养常态化,能力素质大为提高

一是常态开展干部日常教育工作。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派遣一名校领导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派遣一名处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学习;完成2020年度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所有干部成绩均合格达标;组织三系总支书记参加高校院系党组织网络培训班,圆满结业;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全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市委组织部、市高教工委、教体工委组织的培训班,实现支部书记轮训全覆盖。暑期常态化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班,组织全校基层党务工作者60余人赴岳西参加2020年暑期党务工作能力提升班,有效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为进一步推进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促进干部队伍的知识更新,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推动我校事业快速、稳定、科学发展,同时为推动我校2020年度招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顺利完成年度招商工作任务,2020年7月26日至31日赴南京、苏州、上海三地对接先发地区先进院校开展暑期领导干部培训与招商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干部培养提拔工作。8月份完成学校中层领导干部轮岗,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提拔1名年轻同志为处长助理;提拔3名长期从事基层党务和学管工作干部为总支副书记;提拔1名具有多年党务工作经验的教学骨干为直属支部书记。

三是人才引进工作成效显著,储备干部质量层次提升。通过多方协作和共同努力,2020年度从医疗一线引进高技能人才一人,充实学校教师岗位。

(六)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积极提高自身能力素质。2020年度新认定68位教师的高校教师资格。抓实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校294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网络学习基本完成,政工、经济、图文、档案等系列继续教育专业课单独组织学习且均已完成并顺利通过考试,开通了医学继续教育平台,为我校部分教师医学继续教育专业课学习提供了路径保障。34位教师参加挂职锻炼和临床进修,6位教师参加省培,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专业能力素养大大提升。

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以“双师”认定促进教学水平提升。48位外聘教师参加本年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集中培训及结业考试均已完成。31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14位教师参加2020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其中初级7人,中级7人。2020年省市校三级表彰,成绩斐然:安徽省优秀教师2人;安庆市优秀教师 3人、安庆市优秀辅导员2人、安庆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校级表彰53人,其中“优秀教师”29名,“优秀教育工作者”24人。

以相关工程建设为保障,合力提高整体教育层次。根据《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方案(试行)》和《教授激励工程(修订)》相关规定, 对2018-2020 学年中符合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激励政策的人员进行了考核。经审核,2018-2020 学年中共有7名教授、39名副教授符合学校“教授工程”建设激励政策,享受“教授工程”相应奖励。为进一步体现学校优良传统,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学校启动“青蓝工程”培养项目,实施青年教师师徒式培养计划。根据《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青蓝工程”建设方案(试行)》相关要求,在导师和青年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教学系部提出师徒结对安排意见,师徒双方共同制定了培养计划,经审核,全校范围内确立23对教师的“青蓝工程”师徒关系。

为鼓励先进,改进落后,在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激励氛围,同时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开展“星级职工”认定工作。其中九星级1人;七星级17人;六星级17人;一到五星级共213人。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着力提高教师师风师德水平。2020年度职称评审完美收官,其中2人取得教授职称资格,9人取得副教授职称资格,13人取评中级职称资格, 26人取得初级职称资格。全校青年骨干教师职称水平大为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升。

(七)精准扶贫措施到位,以过硬作风担当时代使命

以驻村扶贫工作队伍为主干力量,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力度。按照年初制定的帮扶计划,认真开展扶贫走访,因户施策,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落实落具体。2020年常态性帮扶走访8次,200余人次,走访贫困户700余户次,安排扶贫物资及产业扶持资金近7万余元,资助特别贫困户舒术堂户2万元解决住房问题。对定点帮扶的宿松县龙河村、长溪山村加大项目扶持资助力度,重点帮扶项目1个(龙河村柳龙路扩面延伸工程),合计10万元。

(八)统筹兼顾,努力提升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水平

不断提高民主党派人士对党的先进科学理论的学习,学校农工党支部负责人于11月份在市委党校参加了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党外中青年代表人士培训班,深入贯彻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外人士对党的先进科学思想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加强调研,服务统战人才,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凝心聚力,积极为学校发展作贡献。校领导直接联系指导学校所在地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支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划引导。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对口支援;义务教育;“两个工程”;勐海县

[作者简介]代小菊,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三峡库区移民教育与法律政策研究所成员,硕士,重庆万州404000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209-03

勐海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5511平方公里,全县辖12个乡(镇),总人口近30万人,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县。为了促进勐海县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机会均等,笔者先后两次到勐海县做田野调查,分别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勐海县的教育对口支援情况。

一、勐海县教育对口支援的现状调查

根据《关于推动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东西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及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以下简称“两个工程”)的要求,勐海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对口支援,从而对勐海县的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实施范围

上海市支援云南省,云南省内也开展了本省内的对口支援。具体来说,上海市对口支援开展了6批。2000年9月开始实施结对子的帮扶,受援地区仅有思茅、文山、红河的15个贫困县,随后,受援地区覆盖面逐步扩大,直到2004年9月,受援地区基本稳定,主要是思茅、文山、红河、大理、楚雄、临沧、西双版纳19个尚未“普九”的贫困县。由上可知,2004年以前,西双版纳州没有对口支援项目,直到2004年9月,上海宝山区开始对口支援西双版纳自治州的勐海县三中,之后经过调整,2005年上海卢湾区开始对口支援勐海三中。相对来说,受援面比较少,受援学校少。

根据云南省的要求,西双版纳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对象和重点放在2002年前尚未“普九”的勐海县、勐腊县。就勐海县来说,开展了多种层次的教育对口支援,主要表现在四个层次:高校对口支援基础教育;州直属学校对口支援勐海县的学校;县直属学校对口支援乡镇学校;乡镇之间的支援。所有的受援学校都是各个层次较好的学校,而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需要支援的中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扶持,只有勐海县人口较少的民族乡布朗族布朗山乡的一些学校得到了支援,支援的任务是民族小学和几个乡镇的学校选派教师去任教,支教形式单一,不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不能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援助任务

目前,上海市选派了3批教师到勐海三中任教并兼任校领导职位,他们积极开展学校公开课、县级公开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加强教师学习交流,提高受援学校教师业务素质,勐海县选择校级干部、骨干教师到上海进行挂职培训。2005~2006年间,勐海县共选派了16名教师到上海市参加培训。上海不仅在软件上给予帮扶,还在硬件、资金上帮扶,捐赠图书资料,也开展了“手拉手”活动。2005年,上海市三好中学师生为勐海三中的学生捐来了一批图书。随后,上海市为勐海三中提供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购置设备。

根据州教育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规定,除省级对口支援形式,按省里的要求,尽快做到“县对县”、“校对校”对口支援方案。州级教育对口支援形式暂时采取:(1)由于近期该州帮扶学校教师资源不足,帮扶学校不能长期派教师到受援学校,主要由受援学校派教师及管理人员到帮扶学校学习,帮扶学校每学期接受受援学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2~4人,学习时间不少于2个月,整个帮扶工作结束,受援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能够享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期间帮扶学校提供住所,学习内容根据受援学校需要安排,学习结束,帮扶学校给出鉴定。(2)帮扶学校每学期至少要派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上示范课、观摩课或听课、评课,具体对受援学校的教师作实际的指导,时间可长可短;至少每学期要指导受援学校开展两次教学科研活动。(3)开展支援、受援学校学生之间“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三)支教的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待遇

上海支教的教师纳入勐海三中管理,勐海三中提供住宿,但是勐海三中为这些教师提供的住宿就是学生宿舍。没有教师办公室,教师备课、教研活动都是在教师宿舍进行。他们在支教期间每月有一定的生活补助等。大多数教师都被评为先进支教教师、教学优秀指导者。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规定:下派人员在支教期间,由学院按同级同类在编在职人员标准发放工资、福利待遇及相关津贴。如年度考核不称职,则不享受除工资外的其他福利和津贴,已发出的要如数扣回。下派人员初次下派和支援期满返校,由学院车辆接送,除此之外,每人一年中可报销两次支教地至景洪的往返车费(特殊情况例外)。对认真履职的下派人员,学院将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进修学习、履职考核、评选先进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支教期间的工龄和教龄连续计算。对在支教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学院还将予以表彰奖励。

对布朗山支教的教师而言,2006年秋季以前,有的学校对支教教师还给予一定的差旅费报销,但是目前已取消,而且编制都转到布朗山,以利于稳定支教教师队伍,加强支援的有效实施,但是这些教师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二、勐海县教育对口支援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对勐海县的教育对口支援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和出现许多不足,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对口支援落实的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突出

首先,以受援学校偏重在县城中条件较好的中小学,而乡镇中小学受援学校的数量较少,这样不利于对口支援服务的半径、辐射范围的扩大,也不利于县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会导致好学校变得更好,差学校变得更差。其次,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即体现在资源、设施等硬件方面,也体现在意识、观念等“软件”方面。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帮扶的重点不够突出。最后,东部的经验如果不适应西部当地的环境,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所以对口支援不是硬性将经验“植于”受援对象,或者完全清除掉西部“地方性知识”,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将东部经验创造性地再转化为适应西部地区具体情况,将“地方性知识”融会到共性知识中,传承和发

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二)“任务式”的单方面支教,合作共赢的意识不强

目前,教育对口支援的结对子帮扶主要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报告的通知》确定的开展扶贫协作的对口关系实施的,主要强调了东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作贡献,以西部大中城市为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作贡献,不增加受援地方的经济负担。这样一味地强调支援方的责任,进而加重了支援方的任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支援方的积极性,成效会逐步减少。

(三)没有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

一方面,目前对支教教师的激励偏重在物质上,而像“公平激励”、“活动激励”等,则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一些同样“真心真意、全心全意”支教的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各界,包括企业集团、公司、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其他地区贫困学校的资助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勐海县。社会力量的参与比较薄弱,因而如何对那些积极支持、大力资助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激励,这是值得去探讨的,同时也涉及一个社会力量的参与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问题。

(四)支教形式缺乏多样化

上海、西双版纳、勐海县支援学校的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挂职、任教,以及勐海县受援地区学校部分教师和校长到上海观摩、培训和学习,是目前勐海县教育对口支援工程支教工作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固然值得肯定,但是支援学校不可能把大部分的精英教师都派往勐海县支教,因为必先保证本地学校有足够的教师正常进行管理和教学;与此同时,勐海县贫困地区学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师都送往支援地区学习和接受培训。因此,这就决定了支教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来进行。

(五)支教教师的权益保护存在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支教教师的权益没有得到正当维护,比如,没有享受到一定的差旅费、医疗费等补贴;在职务评聘、转正定级等方面没有获得一定的优惠政策;等等。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政策内容本身,使其逐步达到科学化、合理化

1、政策目标合理化

由于东西部之间的差距、西部自身的条件的限制,教育对口支援工程的目标必须具有阶段性、针对性和侧重点。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基建监督、教学指导上,以及帮助贫困地区受援学校改善办学物质条件,逐步达到学校与学校之间实行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化,以利于资源的共享,在这些硬件设施得到落实后,再继续抓好软件建设,加强校长、教师、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而对于办学条件较好的县城中小学,则把重点放在“软件”建设、人员培训和教育教学改革上,因此,在对口支援中,必须要有针对性,不同类型的学校分别设定不同级别的目标,这样才更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对口支援不仅要帮助西部贫困地区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要明确规定支援方与受援方的合作共赢。对于义务教育而言,东部地区教育观念先进,教育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这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努力的方向。而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虽然不如东部好,但却蕴涵着丰富的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及民族文化特色教育资源等,可以丰富东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内容。如果双方能携起手来,在对口支援中有意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定能达到双赢。总之,教育对口支援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受援地区教育的自身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2、政策规定具体明确化

教育对口支援政策在规定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制定选择受援学校的标准,使其公开化、透明化,让真正的薄弱学校得到支援,进而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2)规范教师选拔的过程。使教师选拔程序化;(3)规定支教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权利,保障教师的权益。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1、健全教师流动制度

当前各地在制定和落实教师流动制度过程中。中央应以法规的形式确定教师定期流动的制度,使教师流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体现公平与公正。在教师流动过程中,应加强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落实高校毕业生流向贫困地区、农村和薄弱学校;组织师范生实习基地也可以逐步由城镇中小学下移到农村中小学。

三支一扶教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是集山区、老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3镇5乡6个居委会、142个行政村,总人口12.3万人。

近几年,在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教育爬坡过坎、步步攀升,不断点燃***教育之梦,不忘初心,一直砥砺奋进。2018年,***教育将在新时期、新形势、新条件下,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篇章一全县中小学党建工作现状

***县教育科技局党工委下辖2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26名。学校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教育战线上开展活动、落实工作、体现战斗力和先进性的基本“细胞”。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各党支部以新时期党建总要求为指导,在教育科技局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目标,常抓不懈,强化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要求和任务,全力打造了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教书育人环境。

一是完善学习制度,各学校党支部书记坚持上党课,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生活制度。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各学校党支部采取宣传栏、学习专栏、QQ群、微信平台、模范宣讲等方式学习党建知识,不断用党建新思想新精神“洗洗脑”,夯实政治基础。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各学校党支部紧绷纪律弦,开展了“纠四风、治陋习”专项整治,深入治理吃空饷、有偿家教、走读、兜售教辅资料等问题,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

四是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各学校党支部2017年9月—10月份的21—25日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家长完成“两学一做”系列知识竞答活动。通过强化专题调研、制定实施意见、召开工作会议,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引深维护核心、见诸行动主题教育,并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

五是完善考评制度,各学校党支部不断健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党内外监督、党员廉洁、党建工作列会、党务公开、“党员活动日”制度,完善了考核机制,确保党支部的健康持久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学校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

篇章二党建引领,规范办学行为

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县教育科技局始终坚持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上率下层层落实的主体责任体系。加强对履行“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严肃问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做好教书育人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活动,积极引导我县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继续深化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重新修订了《***县教职工管理办法》,制定出台了《***县教科系统教职工请销假暂行规定》,召开了教育系统整顿工作作风、提升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加强了对基层学校的督导检查,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师德失范曝光平台和负面清单制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着力解决教师有偿补课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了教师队伍良好形象。

二是完善了校(园)长跟踪考核。根据已制定出台的《***县中小学校(园)长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对校(园)长履行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不断提高校(园)长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精细化建设,切实提升办学实力。

三是成立了由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四纪检监察组、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科技局人事科组成的教师请销假规定专项督查组,全面督查县域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在岗在编情况、请销假制度执行情况,维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进一步健全了教职工请销假制度。

篇章三党建引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县教育科技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推进落实教育部“奋进之笔”和省教育厅“振兴之路”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均衡为基石,抓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提质为要务,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合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水平双提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一是大力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全面实施“太原市学校教育内涵提升工程”,对我县校(园)长、学科教师、班主任、教研员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进行系统培训。认真组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成长杯”等新课堂教学团体竞赛,提升教师职业技能。通过常态化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制度,不断提升校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来保障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严格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不断完善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考核促发展,深入推动学校内部管理建设;以研训提质量,不断激发学校内部活力,以精细化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以德促教,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德育“六化”建设,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积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的家校互动等各类主题教育,充分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家校联系,促进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融合。真正将德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是持续打造特色学校。紧紧围绕“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的目标任务,指导乡镇寄宿制学校主动创建学校特色项目,提升学校办学整体实力和影响力。2017年申报太原市特色学校示范校2所,目前全县共7所特色示范校,以特色校为依托,实施教育结对帮扶,充分形成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格局,不断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展了基于“人人通”的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以及多媒体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为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六是精心组织安排各项考试,***县教育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每年度均能认真做好各项考试组织安排工作。2017年,***县教育科技局先后顺利组织了中考体育考试、理化实验和信息技术考试、高考、中考工作,精心组织安排了县域内中小学期中、期末质量监测,并形成详实的质量分析报告,为指导教学、教学评价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七是严格“管办评”分离改革。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委托第三方教育评估监测评价机构,开展好我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用好教育督导和评估监测结果,为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指引。

篇章四党建引领,促进教育扶贫

***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我县当前的重点工作。***县教育科技局作为全县“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行动”的牵头单位,始终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思路,紧扣“兴教助学”和“常规帮扶”两个重点,做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脱贫上见成效。以高标准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工作;以过硬的干部作风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全力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县教育科技局严格按照既定方案,遵照上级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完成好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幼儿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建档立卡就读学生作业本费资助”、“县内寄宿生交通费补贴”;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和“助学金政策”;职高教育免除“杂费”和“助学金政策”;并落实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同时,对我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外就读学生,加大教育惠民政策宣传,保障他们能够享受应有的惠民政策。

二是认真做好常规帮扶工作。***县教育科技局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结对帮扶工作和返乡驻村帮扶工作。各任务学校和各结对帮扶人能够积极配合市、县、乡各级帮扶单位,做好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完善好相关扶贫资料的填写,真正为贫困户谋思路、想办法、出实招,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做到真帮实扶。结对帮扶工作队员每周至少走访入户2次,领导干部每周至少走访入户3次,有的帮扶人员已大大超出了规定次数,他们定期开展“送爱心、送温暖”活动,给贫困户带去温暖,送去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