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范文第1篇

和煦的春风,抚着谁人的脸庞?多伤的琴音,演奏着谁的过往?——题记

手握花锄,裙揽芳菲。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泥土随着花瓣被掩埋,冷月发出微寒的光,所有的伤一时都散落在无际的边缘,花落,人离。

席散,始清终清。黛玉宁愿如此,也不想由喜转清的冷局。

何必以花自拟呢?若非你多愁的心绪,也许会清香世代。

又是一个不眠夜,墙这边,是卧病在床的黛玉,墙那边,宝玉面对的却是宝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演绎了多少悲伤情愁啊?黛玉啊,若你能少一丝伤感,多一丝乐观,也许你的命运会不同,可如今,含泪葬花就是你凄婉的下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注定就是你的结局。

花又开,人已不在。

谁与谁在何处相遇,又会有怎样的对白?在无力的风中,只有你排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后记

和煦的春风,抚着谁人的脸庞?多伤的琴音,演奏着谁的过往?——题记

手握花锄,裙揽芳菲。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泥土随着花瓣被掩埋,冷月发出微寒的光,所有的伤一时都散落在无际的边缘,花落,人离。

席散,始清终清。黛玉宁愿如此,也不想由喜转清的冷局。

何必以花自拟呢?若非你多愁的心绪,也许会清香世代。

又是一个不眠夜,墙这边,是卧病在床的黛玉,墙那边,宝玉面对的却是宝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演绎了多少悲伤情愁啊?黛玉啊,若你能少一丝伤感,多一丝乐观,也许你的命运会不同,可如今,含泪葬花就是你凄婉的下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注定就是你的结局。

花又开,人已不在。

黛玉葬花范文第2篇

那柔软的柳丝如此妖娆,任风拂动,弄得满天飞雪。柳絮扑面,沾满绣帘,又是一年春暮。什么?春天又要挥手告别?

支起柔弱的身体,挂起香囊,拿起那封尘一年的花锄。你生来如此纯美,我怎忍见你污淖死去?就让我为你——与我同病相怜的落红埋葬吧!

手把花锄,步履轻盈,不忍踏花,欲行又停。看到你满地遗体,魂消黯。

又是一阵春风,未觉柔和。浓云惨淡,遮着日光,吹不散,敛眉不展。望着满天随风而起的飞红,泪,跟着飞扬。你要飞向何方?可恨的东风,你知否,她将因你红消香断?罢了罢了,你怎会知晓?除了我,黛玉,还有谁会傻傻地为这残红落泪。哎~或许亦是为我自己吧,因为我与你一般无人爱怜……

既然如此,就让我歇斯底里地向你倾吐一回吧。满腹的愁绪,一生的孤独,只能向你吐露,亦或只有你愿听我倾诉。

语满腹,涌心头,却不知话从何处,惟痴泪两行。轻轻将你捧起,缓缓装进香囊,看那柳丝舞动,尽扬妩媚飘逸之姿;榆叶火红,尽显火辣艳丽之态。他们哪会注意你的飘落?听远处那群人的嬉笑,他们玩得很欢吧!或许,他……他应该也在她们之间追逐着,留我在这独自神伤,无人心牵!

哦,不!有你陪伴,满地残红!

唉~可是明年桃李再发,依旧笑迎春风,我呢?这潇湘馆又会住着谁呢?无情的梁间燕子,不愿再留住春天,早已弃巢而去。想想经年之日,倘若我亦已离去,馆空巢倾,花为谁开?好景虚设!

也罢,那时就再不用理会这些个腐朽思想,再不需在意这些人的巧言令色,再不用钩心斗角,再不必担忧……

时光易逝,韶华难留。想想你我还能明媚鲜妍几时呢?有朝一日,随风而散,何处寻觅?又是否会有人找寻?花开之时,美艳亮丽,可花落之时,是否还会有人注意?是否还会有人怜惜?就像此时他虽对我情深意重,可当我双鬓灰白,他还会如此青睐于我吗?或当我红消香断之时,他是否会感觉到我的缺失?恍惚的思绪里是否还会出现我的身影?只怕那时有关我的一切在难激起他心中的涟漪!即使现在他是在她们中间嬉笑追闹,哪会想起我正孤单与你——残红相诉凄伤。

咳,咳,咳……身虚若飘,喘息未定,这不争气的身子!独倚花锄,痴痴凝视这满地残红。怨恨,情爱,无奈,化作泪水,默默轻洒。转身拭泪,眼角的泪水盘旋于花叶凋尽的枯枝上,血红的液痕!未害怕,无惊慌,只因心已木,血泪于心头常流淌!

哎!从来都是如此,念他之时,怨恨随生。他,这偌大贾府的骄子,万人宠爱,我的痴情算得上唯一吗?虚弱,孤苦的我和他之间存有可能吗?只怕他们眼中的我……什么门当户对,什么金玉良缘,他们知否,惟真爱永恒,惟真情才能让彼此心心相印?哼哼,我真是异想天开,想见他们早已为他……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孤苦一人,无人爱怜,满腹愁绪,更与何人说?惟消黯一场!就让他和她们尽情地欢吧!哪怕他亦钟情于她。就让他们继续他们的金玉良缘之“美谈”吧!

掩泪,沉恨细思。他亦厌恶这尘世间的繁杂腐朽,亦不愿苟同流俗,可显贵之族怎容他自由追求神往生活?怎容他不屑那些个凡夫俗教。或许,他的思想在被捆绑,内心受着煎熬。怨恨顿消,爱怜难抑。

恨不得恨,爱不得爱。乱,乱,乱……心结难解,郁闷难消,梦魂无据,永日无言!心力交瘁!多么希望生出一双洁白的翅膀,和这飘落的花瓣一起飞到天的尽头,再不理会这繁杂的一切,不让浊物落入心房。可天的那一头,是否就会有一抔洁净之土供我停歇?

想你受雨润露滋,风浴光沐,短暂一生,却孕至洁之质。凌空鄙夷这地面上的污浊之物,不曾触碰,可那世人青睐的东风,无情!硬是将你吹落,待浊流将你冲向污秽的渠沟,陷入肮脏的泥淖!我知你倔强,可顷刻的飘荡终摆脱不了他们的纠缠。

落,停止呼吸,无人在意。不,有我知你,因我与你同命。至洁一生,奈何生死?将你装入香囊,不再让浊物啮噬。然后一抔净土掩埋你所有的风流,不允受污。纯洁地来,干净地去!

如今你已红消香断,凄楚为你保洁,痛楚将你收葬,任庸俗之人笑我痴颠。却不知哪日是我魂飞之期,那时又会有谁来为我掩埋这空虚洁体?若被弃置于……哎,思来结愁缠闷,亦已焉哉!

黛玉葬花范文第3篇

在《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曹雪芹对黛玉的性格特征刻画入神,一曲《葬花吟》,是作者出力摹写的片断。

《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虽出自官宦之家,但天生体质纤弱,加上母亲早丧,在她的童年就蒙上了一层不散的忧郁。环境的改变并没有使这个少女的生活态度随之改变,而是更加重了她的自尊、高傲、敏感和多疑,她经常触景生情,自叹自怜,于是“多愁善感”便成为这个少女的性格特征,抑郁性格在其个性特征中占据主导地位。她与贾宝玉性格相投,两小无猜,但是爱情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她一面渴望宝玉向她倾诉衷肠,一面又不断考验宝玉的忠诚,加之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得不到贾母的认可,使她陷于极端矛盾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宝玉和宝钗结亲的消息恰似天崩地裂的一击,使她悲痛欲绝,却又无处倾诉,终于导致精神崩溃。她身子晃晃悠悠,两眼直直地在那里东转西转,后来,完全失去了控制,不言不语,不吃不动,愁肠郁结,唯有流泪。在极度的痛苦磨难中,她便“焚诗稿,断痴情”,以此“抗浊世”。终于耗尽心气,“泪枯”夭亡。

从《葬花吟》和林黛玉的各种表现来看,她患有中医所说的“郁证”,现代医学称为“反应性抑郁症”或叫做“心因性忧郁症”。不良的性格特征是基础,急剧的精神创伤,长期的精神刺激,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抑郁症临床表现有三:一是心境郁悒,思绪烦乱。这种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寡欢,患病以后则情绪低落,沉默懒言,表情淡漠,双眉紧锁。由于他们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故而轻者有自责自罪之心,重者有轻生自杀之念。二是生活失调,敏感多疑。由于情绪上的抑郁、焦虑、苦闷、悲观,故而生活节律失调,难以自理。他们常以夜为昼,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毫无倦意。有些人整天疑神疑鬼,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认为别人的举动与自己有关,甚至认为别人在暗中蓄意对自己打击迫害。三是固执己见,思维迟钝。这种人思维紊乱,对任何事物总以其病态的逻辑,作荒诞的推理,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并且固执己见,不听规劝。

抑郁症是一种“心病”,“心病还须心药医”。林黛玉过早离开人世的事例,教训颇深。从中可以体会到: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实在是大有必要。在处世待人上不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积极坦诚地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可以倾吐不快,又可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鼓励,使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心情自然就舒畅起来。还要克服自卑感,培养广泛的兴趣,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不至于被不良情绪所笼罩。愉快的精神,欢乐的情绪,胜过任何灵丹妙药。阳光普照心田,愁云就难登眉梢。

黛玉葬花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红楼梦》;《葬花吟》;黛玉;宝玉

说不尽,道不明,唱不完的《红楼梦》,人们对它的兴趣,早已超出了一部小说的范围,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永恒话题。《石头记》牵动多少儿女情长,《枉凝眉》勾起无数怀恋吟唱,《葬花吟》唱出多少心中愤怨。遥想当年,只要有王立平的曲子响起,就有万人空巷,人们就会随着熟悉的曲调,进入曹雪芹丰富的情感世界。《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一部经典。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葬花吟》出自原著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第十二集。看似花谢花飞的自然景象,实乃黛玉惜花怜己,感伤释怀,斗胆问天的悲吟。这首词美曲妙的歌,使人听之不厌,透过婉转凄丽、感伤惆怅而又悲愤激越的曲调,一个活脱脱敏感自尊自怜,却又敢于反抗、挣扎的黛玉“走”出音乐。

1987年版《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最大的普及,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更为直接的方式去解读这部文学巨著,为我们讲述了这千古奇书中流淌着的一段凄艳委婉的情缘。有人说,面对《红楼梦》再有才华的人都会感到自己的平凡,它似乎已经是中国文坛不可企及的高峰,人们在品味剧情迷醉于曹老先生字里行间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套曲》,听过《红楼梦》音乐的人都会认为,这就是属于《红楼梦》的,统一的风格里又各有变化,其音乐年代无考,是只属于《红楼梦》的自己的、独特的、全新的音乐诠释,成功塑造了一种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方言。

为了创作《红楼梦套曲》王立平先生潜心研究,阅尽《红楼梦》各种版本及资料,细心揣摩曹雪芹的写作心理和人物性格刻画,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既符合原著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属于《红楼梦》所独有的音乐旋律。在没有任何现成素材的情况下,他凭自己对《红楼梦》的感悟,运用了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全新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这部以“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为情感基调的经典传世之作。《葬花吟》是这部套曲中花费王立平先生创作时间最多的一首,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整部套曲中运用最丰富的一首。整首曲子,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得到灵感,随即全曲一气呵成,其集合唱、齐唱和独唱于一体,并将各种演唱形式运用得如此娴熟、流畅,堪称一绝。该曲也是体现剧中女主角性格、预示其命运的一首诗谶,无论其词其曲,在整个剧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从源、词、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解析这首经典之作的精妙之处。

一、错疑宝玉,满腹惆怅的源

黛玉葬花,原著第二十八回开篇道出了源起: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名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可以想见,黛玉本就敏感,且有强烈的自尊。在这里黛玉错以为宝玉无情,有了“姐姐就不要妹妹了”,还把自己拒之门外。第二天起床又看见姑娘、丫头们都忙着在园子里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彩带、用花瓣柳枝编成的轿马等,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这时黛玉性格中的自卑感又冒出来了,更显得自己的孤独与那热闹繁华的格格不入,更觉委屈,独自带了花锄、锦囊为落花营香丘。又不觉伤心,一面低吟,一面哽咽。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暗淡而清冷的画面,浓烈而又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苦痛、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困惑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现实。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感情融汇于景和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动人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哀伤凄恻、字字血泪的词

《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堪称红楼诗词中的杰作。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黛玉出身名门,又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早丧后投靠外祖母来到贾府,外祖母万般怜爱,千金之躯使她“孤傲自许”,然而她毕竟是寄人篱下,生活际遇的变迁不能使她成为一个永远清高的人。于是她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并生出原著第三十二回中的感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意,无人为我主张”。我们从这看到了黛玉命运的凄惨,听到她哭泣的悲恸,寂寞凄凉万般无奈。

《葬花吟》原诗52句,插曲选取其中的27句谱曲而成。整首诗是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吟,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发自肺腑、无一字不血泪凝成,把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花谢花飞”“落絮轻沾”“桃飘李飞”本是自然现象,但是在黛玉心里,好似自已无依无靠、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写照。“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把父母早丧,女儿心事无人可诉、婚事无人做主的苦闷倾吐出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哀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了黛玉不随波逐流,冰清玉洁品格的执著。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诗中借花喻人,一失本枝,一失父母,甚至是深藏于黛玉心灵深处的对宝玉的感情,正是这种相似才使黛玉见花而吟,见花而泣。诗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用问句,如“红消香断有谁怜?”“忍踏落花来复去?”“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鲜艳能几时?”“怪侬底事倍伤神?”“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些问句虽有的为花而问,有的为己而问,但实际上是黛玉由花的归宿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归宿。黛玉用锦囊为落花收艳骨,用净土为落花掩风流,甚至为花营香丘都是在给落花一个“净”的归宿,使其“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样落花有了归宿,但黛玉自己的人生归宿又在哪里呢?这才是黛玉真正关注的问题,所以她问:“他年葬侬知是谁?”但这一问题黛玉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诗的结尾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算是宝玉听了也不觉恸倒山坡上,由黛玉、宝钗、香菱等亦可以到无处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此处,不管是诗中、诗外、抑或万千读者,都不禁悲伤……

三、凄苦委婉、悲愤问天的曲

《葬花吟》历来是《红楼梦》一书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诗歌,也是艺术史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王立平创作它时花费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据王老师讲,《葬花吟》是他写《红楼梦》套曲中最苦的一首。全曲的基调低沉、哀痛、忧伤,百转千回中又有荡气回肠之感。该曲是运用变奏手法发展而成的多部结构的乐曲。其中前三个部分为并列结构的A+B+C,而后三个部分为再现三部结构C+A+C。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所有插曲中最丰富的。音乐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地将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演唱形式上包括女生独唱,男女齐唱、合唱,再加上声部的不断增多,旋律的层层辗转回旋、跌撞起伏,更突出了黛玉凄凉忧伤的心境,使本来优美的旋律显得更富有悲痛的感染力。

第一段歌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秀帘”,是一种轻吟私语的情景式表达,为黛玉出场营造了气氛。在这里选用女声齐唱,并采用低吟的运腔方式,音域从低音6到中音6,在一个八度间上下回转,似诉说似哀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满怀愁绪的林妹妹独坐于落英缤纷的树下,在低吟、在感叹自己命运的孤苦和寄人篱下的辛酸。

第二段完全重复第一段曲调,由女声独唱徐徐道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两句,表面是在叹息花朵惨遭风霜摧残蹂躏,实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声声控诉。踏着这样的节奏,黛玉一步三叹。接下来音乐如小桥流水般婉转流畅,更兼演唱者将曲中的小装饰演绎得缠绵非恻, 恍惚中,愁绪满怀的林妹妹伸手可触。听到这里, 音乐中的伤情已将你丝丝浸泡,听者早已入情入境,心绪随歌声起伏感怀,不需费力去解读黛玉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便是男女齐唱:“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这一句比前一句高出一个八度,听来字字如泪,声声似血。千百年来,有哪一个女子能够如黛玉般心思细腻,懂得落花呢?昔日红颜,一朝逝去,命运又将何去何从?随后音域急转直下,似一声无奈的控诉。“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两句选用的旋律完全相同,但前一句由男生齐唱后一句女声齐唱,用男女声音质、音色的对比,描摹出主人公心绪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这两句的音调缓慢而低沉。

第三段是全曲高潮,它的情绪比前两段更加强烈,有如黛玉的率性,音乐从最低音突然大跳十度而起高潮,这是全曲在低吟浅唱中的第一次反叛。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音乐重复强调了黛玉的天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用最隆重的笔法来刻画《葬花吟》中最沉甸甸的句子,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将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地塑造了黛玉的高洁和不向世俗低头的品质,可谓是声声发自肺腑,字字血泪凝成,面对黛玉的一连串追问。天地哑然……无奈间,音乐仍归于平静——“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作者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故事的结局。全曲听罢,其中消极颓伤的情绪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声声悲鸣,字字血泪。是黛玉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昂首问天!把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道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葬花吟》折射出来的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 吴延.影视剧《红楼梦》音乐的特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3] 张云峰.阆苑仙乐曲无瑕——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J].大舞台,2011(08).

黛玉葬花范文第5篇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亦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从林黛玉的《葬花词》,可窥看出这位《红楼梦》中女主角的内心世界。黛玉是林家的一枝独秀,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之美,自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当她年仅6岁时,母亲去世。不久父亲也撒手西去。突如其来的变故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重重的创伤。失去双亲的孤女,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孤独感,渐渐形成了多愁善感、猜疑、忧郁的病态人格。她千里投亲来到荣国府,出现在贾母、宝玉等人面前是一个“病西施”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微微,闲静时似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到贾府以后,虽说有贾母等人呵护,众姐妹的亲爱,但此地并非理想的天堂,而是一个“只有门前的石狮子是干净的”污浊之地。主子们个个是仪表堂堂,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男盗女娼;相见握手言欢,背地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笑里藏刀;连有些奴婢也极势利眼得很,趋炎附势,奉承拍马,明争暗抢。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致使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常告诫自己“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这样无形中加重了孤独感、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使多愁善感的性格进一步增长,也变得更加多疑和怪僻。从《葬花词》开头四句,林黛玉看到“花谢花飞”、“红消香断”、“游丝”、“落絮”的一片残春景象,触景生情,使得这位“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于是,便来“葬花”。从“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看出黛玉万分悲凉的抑郁情绪。

林黛玉的抑郁情绪与她的性格密切相关。自她进贾府之后,认为是寄人篱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常常自叹自怨命薄,无财无势又体弱多病,从心底萌生“我不如人”的悲哀,表现出“自卑”的一面;但她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嫡亲表妹,所占地位在大观园中是高高在上的主子,自有其优越感。加上她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天生丽质,具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对女红针绣、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因而不愿摧眉折腰,俨然潇湘翠竹,展现出性格中“自傲”一面。“自卑”与“自傲”常在她内心深处发生争斗冲突,并时刻与周遭环境产生摩擦,为世俗所不容,其结果促使抑郁情绪的进一步加重。正因为林黛玉有自卑感,又囿于封建礼教束缚,在与宝玉爱情上陷入困境,缺乏自由的斗争勇气,不敢大胆地去表白爱宝玉的心情,不敢越雷池半步,将内心话儿向宝玉诉说,只会独自伤悲落泪,致使丧失了种种良机。终于导致了“木石前盟”的解体,拱手把宝玉送给了薜宝钗,促成了“金玉良缘”。黛玉自卑、乖僻的个性,使她的自傲感屡遭挫折。贾母对她“心肝儿”地疼爱了一阵子后,慢慢冷淡了,并在选择孙儿媳妇方面下了舍林取薜的决心!老太君态度的变化,荣国府的大管家王熙凤对她也怠慢了;连让厨房煮点“燕窝粥”,也是不太乐意;甚至老妈子也敢在潇湘馆门前胡说乱骂:“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混搅!”这无不使猜疑心重的林黛玉气火攻心,“大叫一声道:‘这里住不得了。’一手指着窗外,两眼反插上去。……谁知半夜里一叠连声地嚷起心疼来,嘴里胡说白道,只说好像刀子割了去了。直闹到打亮梆子以后才好些了。”这是因黛玉疑心病引起的精神和身体症状。

正因为林黛玉受“恋爱至上”观的驱使,面对“情敌”薜宝钗善于处事笼络人心,加上贾府中沸沸扬扬地传说着“金玉良缘”……她生怕宝玉被人夺走。一年三百六十日,心中忐忑不安,痴心臆想,“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觉”。劳心费神加剧了她的抑郁症状。患抑郁症时的心境几乎总是体验到悲伤、忧郁、焦虑、神情沮丧、担忧等,严重时表现为精神性抑郁,病人出现罪恶妄想、疑病妄想、贫穷妄想,或出现幻觉、错觉等。林黛玉的抑郁症就达到这个程度。如第89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词,蛇影杯弓颦卿绝粒”中,雪雁悄悄对紫鹃说道:“姐姐你听见了么?宝玉定了亲了!”谁知这句话却被黛玉窃听了去,“如同将身撂在大海一般。”“千愁万恨,堆上心来。”这对黛玉来说如晴天霹雳,使她心中存在的一丝幻想破灭了,精神上的土崩瓦解,酿成了严重的抑郁症。她不只是坐着发呆,“泪珠儿断断连连”,湿透罗帕,“眼中泪渍终是不干。”如“黛玉日间听见的话,都似宝玉娶亲的话”;“看见怡红院中的人,无论上下,也象宝玉娶亲的光景”;“薜姨妈来看,黛玉不见宝钗,越发越疑心”;“睡梦之中,长听见有人叫‘宝二奶奶’的”。受抑郁情绪的驱使,她产生了消极自杀的念头,采取了绝食的手段,当天便不吃晚饭,以后,每天都减茶饭,有意地糟蹋身子,半月之后连粥也不能吃,再过几天,竟是绝粒,以致恹恹一息,垂毙殆尽。黛玉以绝食来自戕,可见抑郁症之深重。

黛玉这次抑郁症加重的直接诱因是雪雁的一句话,而黛玉病情暂时好转又全赖雪雁同侍书说的一句话,“宝玉的事,老太太总是要亲上作亲的。”这话似甘露,滋润着黛玉干枯的心田,萌发生机,重新燃起对宝玉的一腔痴情和活下去的希望。从中可看出言语所起的暗示作用,举足轻重。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英语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当代体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