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贾生

李商隐贾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李商隐;反弹琵琶;独创精神

清代吴乔在《西昆发微序》中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义山始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优柔敦厚,为此道之琼花琦草。”[1]p4高度赞扬了义山能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自辟宇宙”。又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1]p5甚至把其看做李白杜甫之后能自成一家的惟一。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一定有其独特不凡之处。所以本文就想要通过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来体现其诗作中不同凡俗的体悟与见解,从而探究出他“自成一家”的魅力。

一、未必圆时即有情

自古以来有许多“咏月”名家,而义山诗中的月亮意象却是极其独特的。虽然同是面对着亘古不变的同一轮明月,诗人却能不从俗流,获得独杼心机的体悟与见解,在历史浩瀚诗海中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自古以来,传统观念中总是认为月亮初生之时是缺损的,从而令人生出无限的怅然与惋惜。仰望天际的人们总盼着月儿圆满,认为月圆即意喻着团圆美好,吉祥如意。然而当常人皆盼月圆之时,李商隐却独独唱出了反调,其《月》一诗中吟:“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2]P196在诗中,诗人认为即使缺月也不必太过惆怅,因为月亮即使圆了也不一定就是美好的、有情的,更有一层深沉意味,暗指人间的团圆相聚就如这圆月未必美好一样,也未必是人人有情的,于是使人惆怅更深。义山的观点,显然与常说的“花好月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以一种“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挑战了人们观念中月亮的经典含义。

对于传说中的月中仙子嫦娥,诗人也有其独特的看法。一般而言,嫦娥在常人眼中为美貌女子,美丽不可方物,气质高雅出尘。但是在《燕台四首・冬》中,诗人却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3]P16诗人的一句“未必”便将自己的怀疑尽数道出,认为嫦娥不见得一定貌美,也间接隐喻了世俗的盲目信仰。

当然这些独特的见解并非轻易得之,与诗人坎坷压抑的人生经历有着莫大的联系。在诗人人生早期,他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来又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了他,也因此使他遭到了牛党的排斥。这段婚姻为李商隐一生的抑郁不得志埋下了伏笔,他一生都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潦倒终身。仕途上的压抑使得诗人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现实中的他位卑权低,即使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亦不会得到太大的关注。于是诗人便在自己的诗作中大胆怀疑,大胆议论,将自己的满腔才华付诸于诗歌的字里行间。

二、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的诗歌中有许多的咏史诗,其中可体现其“反弹琵琶”精神的亮点多在诗人的善于逆用典故中。

《贾生》一诗便是极好的例证,诗中言:“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3]p237此典故原出自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4]p1948对于贾生为梁怀王太傅之事,历来文人皆言贾生得遇,而诗人则另辟蹊径,独具慧眼,通过孝文帝与贾谊夜对宣室这一貌似君臣和谐的小细节,点出了贾生看似得遇实则不遇的本质。夜对宣室,汉文帝征见贾谊不问百姓,不问家国,只谈鬼神,正是贾生可以安邦治国的大才不遇甚至遭到冷遇的侧面体现。李商隐全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文帝求贤若渴,从“求访”到“夜半虚前席”,在故作赞扬的反衬之下,在“问”与“不问”的对比之中,辛辣地嘲讽了孝文帝求贤若渴的徒有虚名。这短短两句,已含有了诗人对帝王不关心民生国情,不识贤任能的深刻讽刺与批判。诗人明写汉朝而着眼点更在于托古讽今,笔锋所向,却是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如汉文帝一般,貌似求贤若渴,开明睿智,实质却闭目塞听,昏聩无能。他们不致力于国家大事,却想着求得鬼神的保佑,长生不老,因而频繁求仙访道、采药炼丹,诗人通过诗歌巧妙地讽古谕今,借助史事对现实作了深刻的讽刺与批判。在另一方面,诗人也借汉代贾谊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在此诗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商隐的观念中,臣子是否得遇并不在于是否有个人升迁奖赏方面的恩宠,而在于君王能否采纳该大臣在国政大略方面的正确主张,这种观点是非常有见地的,体现出诗人的政治见解自有其超凡脱俗之处,这无疑也是诗人不同于常俗的独创之处。

三、不及卢家有莫愁

在男女情感方面,李商隐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他的眼中,男女情爱更多地关乎于个体价值和幸福,而超脱了传统观念中总把男女情感与世俗政治相联系的成规。

在对待李杨爱情的态度上,李商隐就有着敢于“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自古以来,亡国之祸的背后总是要牵出一个女人来当替罪羊,承担世俗的骂名,而文人们也都历来津津乐道于“红颜祸水论”。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艺术上虽然各有特色,但思想倾向上看,其中的大多数是把罪责归为杨贵妃,从而为唐玄宗辩护,如杜牧有诗云:“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5]p201,就将过错推给了杨贵妃。

而李商隐对于这一段历史,却并没有成为一个封建卫道士来大谈女人祸水论,也没有从政治的高度来进行批判,他更加关注的是其中的人物命运,令人感到一丝人道主义的温暖。李商隐将他的视角转向了一直在幕后的唐玄宗,尖锐地提出,帝王既有“四纪为天子”的尊贵,为何还会有“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尴尬?作为一个大唐天子,四十多年的皇上,曾经在长生殿与杨妃密誓要“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坚贞爱情在遭遇“六军不发”突变情势下便不堪一击。唐玄宗将杨贵妃“赐死马嵬坡”,以牺牲贵妃来保全自己,这不能不让人对其“爱情”产生质疑。为什么一个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能够保护自己的妻子呢?这样冷峻的诘问,无疑是对“皇帝的爱情”的蔑视与否定,直指要害,一针见血,指责玄宗不仅是作为一个皇帝,即使作为一个男人,也是一个虚伪自私、懦弱无能的丈夫。尾联的质问讽刺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爱情的虚无和不可靠,更嘲讽了李隆基身为天子无法保全宠妃的无能以及叹息杨贵妃一生荣宠却惨死马嵬坡的悲惨命运,这些质疑已经超越了世俗政治的批判,了恩宠圣眷的至高性,从而更深层次地指向了人性以及个体价值和幸福的追寻。这样的质疑,放在那个帝王为尊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而诗人自身也是言行一致,虽然他与王氏的婚姻为他的仕途带来不幸,使得他终生未能施展抱负,但他与夫人王氏却相当恩爱。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诗人将男女情感独立于政治的不凡见地,并且敢于以身证道。

另外,在男女情感方面的宫怨题材上,传统的诗作常常是怨而不怒的,虽感叹帝王薄幸,红颜易老,却无论如何感叹,亦不过是同情,而未曾质疑宫人以青春待圣宠的行为是否值得。而李商隐在《槿花》诗中则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清醒和自我珍重:“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2]p111李商隐认为这些宫人不值得,红颜青春比君恩更为珍贵,以青春待君恩,是对自我幸福的放逐。

综上所述,李商隐诗中“反弹琵琶”的独创精神已得到很好的体现。在那个时代,诗人敢于并善于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挑战传统观念,独出机杼,不愧为晚唐别开生面、自成一家的诗歌大家。

【参考文献】

[1]吴乔.西昆发微序[M].济南:齐鲁书社,1997.

[2]黄世中选注.李商隐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刘学锴,余恕诚选注.李商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社,2002.

李商隐贾生范文第2篇

据考证,追星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唐朝。

一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为了一睹诗仙李白的风采,从河南济源的王屋山下开始,锲而不舍地追踪偶像的踪迹。历时半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扬州风尘仆仆地追上了李白。

杜甫也有追星族,其中包括重量级诗人张籍。张籍相当单纯地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加入膏蜜,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且发下誓言:“喝下他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

在名家辈出的盛唐诗坛,王昌龄以擅长七绝闻名。他曾被贬谪到龙标(今湖南黔阳),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拾落叶枯枝当柴烧。但他诗名满天下,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向他求诗。

和王昌龄一样,贾岛也是位苦命诗人,但他身后不乏众多追慕者,其中一位是晚唐诗人李洞。李洞“酷慕贾岛”,他的头巾上佩戴着刻有贾岛头像的铜片,他的手中持有一串为贾岛祈福的念珠。每听说有人喜欢贾岛,他必亲手抄录贾岛的诗相赠,还叮咛再三:“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

以上都比不上白居易的追星族疯狂。

荆州有一名叫葛清的街卒,狂热迷恋白居易的诗歌,“自颈以下遍刺白居易合人诗,凡三十余处”,连后背也刻上了白居易的诗句,且配了图画,图文并茂。如此体无完肤的疯狂,被人称为“白合人行诗图”,“若人问之,悉能反手指其去处,沾沾自喜”。

不过,当时连唐宣宗都写诗赞白居易,诗曰:童子解吟长恨歌,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的《长恨歌》还流传到了日本,受到上白天皇下至平民的普遍喜爱。

广泛的崇拜并没有使白居易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说起来,他是李商隐的“粉丝”《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晚年退休在家,很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他常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白居易仙逝后不过几年,李商隐果然得了一个儿子,他也不客气,干脆把这个儿子取名叫“白老”。可惜此儿智商不高,长大之后更无半点诗情。温庭筠就跟这个愚钝的小子开玩笑:“让你做白居易的后身,不是辱没了他吗?”

若说白居易是唐人心目中的文学偶像,那么坡无疑是宋朝的著名品牌。

坡的诗文影响之大,以至于他的生活情趣都被人视为经典加以模仿。例如与他相关的几道美食,“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一直流传至今;他曾在具有制壶传统的江苏宜兴小住,随即便出现了流行全国的“东坡壶”;甚至他所戴的那种高简短檐帽,都被士大夫争相效仿,称为“子瞻帽”。总之,凡是与之相关的东西:一封信、一支笔、一块砚或者一把扇子都会变成众人收藏、争购的对象。

李商隐贾生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李商隐,审美体验,生命性,意象,意向性

 

提到李商隐,人们立刻会想到他的《无题》诗,忧伤、执著而美丽。他诗歌的这种特色,与他的个性气质、人生际遇以及时代的政治文化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悲苦的人生经历

十六岁时李商隐的写作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并在大夫名士之间小有名气。然而,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是李唐社会江河日下的时代。他生于宪宗元和年间,卒于宣宗大中年间,享年四十八岁。当时宦官弄权,藩镇跋扈,个人升迁多出于结党营私,受个人恩怨影响。李商隐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代背景之中。

而他的身世孤寒,十岁丧父,十二岁就替人抄书和舂米,挑起养家的重担。所以他读书刻苦自励,希望能有一个仕进的机会。虽然家贫促使他急于求仕进,但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关心国事的有志之士,在他的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写的假托咏史而讽刺时政的一些作品。只是他科第不利,两次应考都未能登第,直到文宗开成二年二十六岁的他才因令狐楚和令狐绹父子的推誉,考中了进士。在当年冬天他就写了《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这首著名的长诗生命性,在诗中首先写出了他途径西郊所见乡村荒凉残破情景的荒凉景象。然后写出当时政纲的紊乱,安史之乱爆发,百姓流离失所,抨击了当权者腐败无能。他写这首长诗的第二年,他又去参加了科考。据他自己后来给朋友的信说,当时他已经为吏部所录取,可是当吏部把姓名上报时,却因为评价很差,于是将名字抹去,因而落选。

此后李商隐就陷入党争恩怨之中,一直没得到过伸展抱负的机会中国。从李商隐与牛李二党的关系来看,牛党的令狐父子是提拔他的恩主,而李党的王茂元又是自己的岳父,其中的恩怨有着许多难言之隐。两者的对立冲突,始终困扰着诗人,面对内外交困、精神与生活两个层面的重压,性格内向优柔、执著而又不善自我排解的他,只能把苦痛默默埋于心中,把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难以直言者,都寓托于幽微隐晦之诗篇。1

李商隐虽然人生坎坷,但并不是一味沉湎于自我的忧伤,他不仅关注个体的心灵,而且有对现实的关怀。如诗作《隋师东》指斥朝廷平藩不力,《有感》、《重有感》对时政的干预、评议,《寿安公主出降》对王室不振、屈辱和亲深表愤怒等等,借史讽今,现实感十分强烈。

时代的衰败和李商隐的坎坷人生,使他的诗歌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唐代诗歌再次耸立了一座高峰,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咏歌唱。

二、独特的艺术诉求

远大的抱负遭遇盛世衰败的时代命运,崇高的情怀遭遇日益腐败的社会,在李商隐的心里产生巨大的矛盾冲突,经历了心灵巨大撞击的李商隐渴望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这种精神诉求使他的诗歌打上鲜明的印记,成为李商隐诗歌的一种创作手法。

从心物相感的结合及表现来看,感发的过程是由外物出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动,于是李商隐将自己的感情完全于外物之上,而其所咏之物也就成为了诗人自己的象喻。2李商隐因物兴感,其感触虽然常由一点而起生命性,但在抒情过程中渐渐混合、链接多重人生感受,淡化具体情事,而扩展为对整个人生、世情的复杂认知与感慨。比如《落花》一诗,就交织着身世飘零、年华消逝乃至国运衰退等种种复杂无奈的衰感,触绪纷繁而又不名一端,如仅解为“悼亡”、“身世之感”、“寂寞之景”等感慨中的某一种,都不免因过于实在而有所偏执。3

李商隐的诗歌取材多是现实中没有的意向。从诗歌中可以明显地感到作者对于意象的有意创造和安排,由于他的先天资质禀赋与后天遭际经历以及隐约幽微的表现方法,有时他表现的是一片错综复杂的缤纷意象,唯有那些非现实的,又带有恍惚迷离色彩的事物,才能表达出他独特的幽隐之情。

在《锦瑟》中,我们透过弦弦柱柱的悲凉之音感受到了诗人在痛苦与迷惘中追寻着理想,往日有过美丽的梦想,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为了美丽的梦,诗人愿化作啼血的杜鹃,企图唤来心中的春天。诗人不为世所用,象遗弃在碧海的灵珠,泪光莹莹,承受着千年绝世的寂寞。尽管它象掩埋在蓝田之下的美玉,在暖暖的晴空,也要升起淡淡的轻烟。

诗中的四种意象,无论是庄生晓梦,还是杜鹃啼血;无论是沧海泪珠,还是宝玉生烟,都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对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李商隐诗中所写的蝴蝶和杜鹃,虽然也是现实中所可能实有的,可是就整个意象而言,庄生梦魂所化的蝴蝶和望帝春心所化的杜鹃,它们所喻示的却已经沾染了典故中寓言和神话的联想,而绝不仅是现实中无上的现象而已了。至于沧海月明中有泪的珠,和蓝天日暖中生烟的玉,分开来看虽然每一个名物也都是现实中所可能实有的物,可是就其结合成的整个意象而言,则此种意象却完全属于诗人自己想象中的创造而绝非实有。这种意象就诗歌创作的发展而言,当然是更为精微复杂的一种表现技巧,而其所象喻的当然也应该是更为精微复杂的一种情意。诗人以自己悲剧性的心态体察外物,外物及传统内涵都经过诗人个性化的渗透与改造。

就结构来看,李商隐的诗是以理性为提纲来组织一些非理性的形象,以《锦瑟》来看生命性,首二句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可以说是这首诗的总起,而末二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则可以说是这首诗的总结,至于中间四句的“庄生晓梦”、“望帝春心”、“沧海月明”、“蓝田日暖”则是四组并列的难以理念解说的形象,其以理性为提纲来组织非理性之形象的特色,是显然可见的。李商隐在坎坷的人生际遇之外,在诗歌里借助错综复杂的各种意象追求着向往的彼岸世界,在那里得到精神的自由与升华。

三、诗情合一的审美体验

在意象的选择上,虽然李商隐的诗歌显得繁杂,但都有很强的意蕴,有着深刻的人生指向。李商隐喜欢吟咏历史上才华卓越而难以际遇的人物,寻求感情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安慰,如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曹植、王粲等。如《潭州》“楚歌重叠怨兰丛”、“贾傅承尘破庙风”4,写忠臣放逐,贾生才高,以寄寓感伤之怀。《汉宫词》中“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5,也是借相如以自比,写武宗李炎只知求仙而对才俊之士毫不重视。在《东阿王》中以“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6,感慨曹植的不遇,反思自己怀才不遇的原因。在《安定城楼》中借写贾谊和王粲才华卓越而无施展之地,来抒写个人的苦闷情怀。

李商隐对崇高的审美趣味的追求与他坚韧的意志密不可分。他青年时代曾写过一首赞美嫩笋的诗《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 忍剪凌云一寸心”7。李商隐对嫩笋给予赞美和同情,其实是把自己比做初出于林的嫩笋,用“凌云寸心”来巧妙关合其远大志向,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中国。在备尝人生的艰苦与辛酸后,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8,表示自己仍愿为国家做一点事情,而不愿意赋闲在家。李商隐不断地从世俗生存向审美生存过渡,诗意地栖居着, 显示出他精神生命的高贵。从他的《过楚宫》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世俗的超越, 对审美性生存的追求。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见之后, 这梦萦绕在他心里挥之不去, 神女成了天下至美的象征。在人间的现实生活之中,人们奔走仕途,娶妻生子,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充分享受世俗生活的快乐。尽管世俗的种种情欲在诱惑着他,可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美丽的旧梦中。

再如《燕台》四首一组诗,从“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写起,表现了春光冉冉而来生命性,诗人被春光打动了以后所引发的一种追寻向往之情。诗中的“雄龙雕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则表现真正美好之遇合终不可得,只有满怀迷惘之情与春日之丝絮同其迷乱。还有“衣带无情无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则写有情之人憔悴消瘦及无情之物之凄清寒冷。最后的“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如西海”,则表现春天已逝,东风无力,百计难留,终乃化作一片幽光而入于西海。9

这首诗歌的意象虽然变幻神奇让人揣测不定,但并不流于随意堆砌。结合诗人一生仕宦不得意,只落得终身栖身幕府的命运来看,《燕台》四诗可能隐含有一世失意的心酸,而这心酸又难以做直接的抒写,于是不得不将其心中的积怨之化作清幽凄迷的意向来做一种隐晦的表达。

诗人的意象选择的意向性,是时代背景与个人际遇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包含着诗人对大环境的无奈与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坚持,是理想不得实现的悲苦现实、生命体验与诗歌融为一体的独特艺术诉求。诗人寄希望于意象的选择上实现崇高的审美趣味的追寻与现实的平衡。

四、结语

李商隐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世俗与崇高之间, 创造了一个让心灵无限延展的审美空间, 承载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在空间的维度上, 使得诗的审美意象重峦迭嶂;在时间的维度上,诗的审美意象将过去、现在、未来,遥相呼应,回环往复,新境迭出。正因为李商隐诗歌的审美空间的无限延展升华, 提升了人们的心灵境界, 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就象漆黑河流上的灯塔, 虽然夜的黑在一点点吞噬着人的意志, 但它依稀闪烁的光明,给人以希望与慰藉。

参考文献:

[1].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版,第75-76页。

2.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 2008年版,第74页。

3.刘学锴,李翰:《李商隐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4.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22页。

5.同上,第578页。

6.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 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032页。

7.同上,第30页。

8.同上,第1078页。

9.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9-80页。

李商隐贾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黛玉;人物性格;文学评论

林黛玉,《红楼梦》的主要人物之一。在小说中,她一出场就为整部小说注入了一股优雅灵动的青春气息,“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观至后文,我们还会发现她自尊自爱,娇俏聪慧,同时,她又才华横溢,博学多才。这使得她的美丽气质冠压群芳。她与贾宝玉相遇、相识、相知与相恋的爱情故事,是贯穿整个红楼,推动情节发展的主线与灵魂,然而到了最后两人却还是劳燕分飞,天人永隔,令人扼腕。黛玉是书中极力讴歌的正面形象,是作者最为赞美的人物之一。

一、黛玉的生存环境及其爱情悲剧

黛玉出身显贵,世袭侯爵。父亲林如海,科举出身,官居“盐政”要职,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监察盐官政务和盐商的生意买卖。母亲贾敏,豪门千金,贾母宠爱的掌上明珠。“系钟鼎之家,亦是书香之族”。

黛玉幼年时,父母亲先后离世,遂北上都中寓居于贾府。在贾府中黛玉深得贾母宠爱。“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到且靠后”。一向注重生活品味的贾母喜欢美丽聪慧、能说会道的女孩子,凤姐、宝琴、晴雯都是如此,而黛玉更是个中翘楚。在贾府中,黛玉除了每一位小姐固定的二两银子月例外,还可从贾母那里得到一份不菲的特殊补贴。生活宽裕,可以大方地打赏下人。住地“潇湘馆”是大观楼中的重要地方,和宝玉享受同一级别。春天过芒种节,放风筝,葬花;夏天没事,睡个懒洋洋的午觉,“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天气热了喝香糯饮解暑;秋天和姐妹们开诗社,吟诗作画;冬天吃烤肉赏梅花。春花秋月的美丽风景,黛玉一样也不曾落下。正是源于显赫的家世和贾母无微不至的溺爱,使得黛玉在贾府中拥有优越和丰厚的物质生活环境。

更为幸运的是,黛玉在贾府遇到了她生平唯一的知己――贾宝玉。衔玉而生的贵族少年宝玉是贾府的异类,他憎恶等级礼教,尊重年轻女性。他的性灵只留给懂他的人,而黛玉就是这个人。她被贾宝玉视为从来不讲“混帐话”的知己。他们追求的是执着、专一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在小说的前八十回中,贾母、凤姐一心一意地为宝玉、黛玉的婚姻得谐保驾护航。宝玉、黛玉吵了架,是贾母在做和事佬,发出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感叹。贾府中上下众人也认为这是一段美好姻缘,“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再过二、三年,老太太一开言,就再无不准了”。

尽管身处富丽华贵的贾府,极受年迈祖母的疼爱,尽管得遇生平知己,远离故土的黛玉却得不到来自于贾赦、贾政夫妇等亲人的温暖与关爱。初到贾府,黛玉就明显感到了亲舅舅在感情上的敷衍和搪塞。王夫人和凤姐说到衣料一节中,有条脂(即脂砚斋,据考证为曹雪芹的合撰者)批:“余料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紧接着黛玉去拜见贾赦、贾政,却被两个舅舅以“连日身上不好,见了恐到伤心”或“斋戒去了”等理由,使黛玉未能见到两个至亲。如此尴尬的场面,同后文薛氏一族进贾府的热闹景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孰亲孰疏初显端倪。而黛玉与王夫人的矛盾更是跃然纸上。这个矛盾就集中在“宝玉婚姻对象的选择”问题上。王夫人、贾妃、薛姨妈不喜欢身体瘦弱、性格敏感,没有家族后盾的黛玉,力挺温柔敦厚、富态展样的宝钗,渴望通过家族的强强合作来使王氏一族的势力垄断贾府,挽救逐渐走下坡路的贾府。这是造成宝玉、黛玉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于是黛玉“不是愁眉,便是长叹”,落花与眼泪成为她悲苦命运的象征,正如她在《葬花吟》所描写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种强烈的悲剧感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悲悼,也是对自己明知无果的爱情的哀叹。在贾母病逝后,宝玉、黛玉二人的婚姻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最终在“抄检大观园”一回中达到了悲剧的高潮阶段。在这场灾难中晴雯、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陪葬的牺牲品。美好的爱情理想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纯真的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她短暂的生命里,没有父母之疼兄妹之爱,因此她向宝玉投入了她所有的情感,爱得深,爱得苦,把爱情看成是生命之所系。最后当她的爱情也失去时,她选择了死亡,“玉带林中挂”,“冷月葬花魂”。在她的诗里,隐隐地预示了她的结局。

二、黛玉的自尊自爱

自幼年始黛玉就生活在勾心斗角的环境中,“一个个都象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她被压抑了开朗热情的天性,而不得不长出浑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在贾府中,一旦有人轻视自己,她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王夫人的陪房仆妇周瑞家的,一日从薛夫人处带回几支宫花,要送给贾府中的凤姐、林黛玉、迎春、探春和惜春几个人配戴。按照以客为尊的基本礼貌,在送完凤姐后,应该是先送黛玉,再给贾府的另三位小姐。这位周瑞家的自恃身份,看不起寄居的黛玉,送完所有人最后才给她送来。黛玉当时就批评这个势力眼的仆妇,“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呀”。我心中的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坦诚率真的女孩子,虽是个弱女子,但她选择的却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绰陷渠沟”的人生道路。正是这样的一个追求人格自由和爱情平等的人物形象,成为作者心目中真善美的代表。

三、黛玉的博学多才

黛玉在《红楼梦》中一出场,贾母就曾问她念的书,黛玉谦逊:只刚念了《四书》。这时候的黛玉年龄幼小,就已经念完了《四书》。聪慧博学,可见一斑。

另外书中多处描写黛玉写诗作文都是才思敏捷,一挥而就。海棠社开设之初,以一支三寸长的梦甜香为限,宝玉、宝钗、探春等人都凝神苦想,“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与丫鬟们嘲笑”,待众人都写好了,“黛玉方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一气呵成,格调熟练;第三十八回中,黛玉一人独凭《咏菊》、《问菊》和《菊梦》三首诗勇夺魁首。更令人绝倒的是黛玉的《葬花吟》、《桃花行》等作品,词风婉转,意境风流。同样黛玉还有许多诸如“铁甲长戈死未忘”、“岂得羁縻女丈夫”这样潇洒豪放、自信从容的作品,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方面,也表现了她驾驭多种题材的能力。

四、黛玉的爱心与热情

小说中的主要悲剧代表人物之一香菱,原名甄英莲,乡绅甄士隐之女,是薛家一个半妾半仆人的身份。脂批言到:香菱根基不让迎、探。香菱因幼时被拐买,最后沦落到了薛蟠的身边成了奴隶,打骂随心,身世可怜。就是从这个可怜、可爱的香菱身上,黛玉看到了她孤苦无依的影子,对她格外照顾。后来香菱学做诗,求教到了黛玉的门下。黛玉认真辅导,先是让香菱观摩李白、杜甫等前辈的经典诗文,接着实战训练,把香菱高兴得不亦乐乎,兴致勃勃地学起了做诗。在黛玉的精心指导下,香菱终于独立完成了一首绝妙的咏月诗文。每个人都觉得香菱有足够的能力加入诗社。但是很遗憾,我们在后文中就不曾发现她有加入诗社继续写诗的情节。依薛家的商家作风和保守的家庭传统,是不会允许一个“屋里人”和贾府的小姐们学习玩乐的。在这样的环境中黛玉的深情厚谊也不能挽回一个鲜活生命的凋零。

五、黛玉清新高雅的气质

黛玉是高贵的,充满了贵族气质。刚进贾府,她通身的气派就受到凤姐的赞赏。黛玉的祖上袭过四世列侯,家族显赫。相比起出身商人家庭的宝钗,她更具有贵族气质。她收拾屋子的品味获得了贾母的认可,院外“龙吟细细,凤尾森森”,是月夜下读书的绝好场所。她的号叫潇湘妃子,书中比喻她时用的都是西施、飞燕和比干等皇族。她冬天穿“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身披大红羽纱白狐里大褂,腰系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亮丽华贵!

同时她又极具诗人般的清雅气质,如同一朵午夜怒放的兰花,散发着优雅醉人的香气。住地潇湘馆是整个贾府中最为清幽别致的,千百竿翠竹遮映着数楹修舍。她在给大观园中的几处出色馆所命名时别出心裁地用了“凹”、“凸”等新雅字眼时,老案牍贾政颇为欣赏,“一字不改,都用了”。

另外黛玉还很诙谐幽默,活泼可爱,和凤姐、湘云一起成为娱乐贾母晚年的开心果。表现黛玉幽默的内容集中在第四十二章,一环扣一环,高潮迭起,笑声不断。刘姥姥到贾府来打秋风,这对于不肯折节下腰、特立独行的黛玉来说是不屑为之的,用“春秋的手法,撮其要,删其繁”,一针见血地总结刘姥姥为“母蝗虫”,言简意赅。让湘云笑得差点连人带椅子摔到地上。相比起凤姐的“世俗取笑”,黛玉的幽默和诙谐闪烁着源自其热烈天性和洞悉世情的智慧光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和丰满。

据红学界的观点之一认为,林黛玉的原型人物系熙朝年间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名李香玉。曹雪芹和李香玉自幼青梅竹马,感情无猜。自康熙末年起李曹两家先后败落。香玉孑然一身,长期寄居曹家,忧思难平,数年后香消玉殒。另一说,香玉与曹雪芹两情相悦,却被选入宫中,为清雍正帝“香玉皇后”。李香玉的离去使曹雪芹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为纪念自己早年的红颜知己,贫病中的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倾其毕生精力写出不朽巨著《红楼梦》。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著,脂砚斋批评.《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上下册)[M].长沙:岳麓书社,2006.

[2] 杨美.冷月葬花魂――浅析红楼黛玉[J].神州文学,2010(7).

[3] 李艳敏.质本洁来还洁去――红楼梦悲剧人物林黛玉之个性因素评析[J].文学研究,2011.

[4] 曹小晶.素心奈何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5(3).

[5] 苏岑.非常品红楼[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李商隐贾生范文第5篇

雪上加霜他让伤者流血更流泪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伤痕累累的蒯学俭来到江苏徐州市泉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科科长贾延彬的办公室,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他是徐州市兴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因工受伤后,公司不仅不予报销医疗费,还扣发其工资……

“太不像话了!”面对伤者的申诉,贾延彬拍案而起,一口答应帮助蒯学俭讨回公道。然而,一个月后,贾延彬突然变脸,毫不留情地驳回了伤者的申请,让蒯学俭目瞪口呆!

原来,收到仲裁申请书后,贾延彬来到兴泉房地产公司兴师问罪,吓得该公司经理陈孝林点头哈腰。贾延彬趁机要求陈孝林为其个人报销购买手机的资费2300元。眨眼功夫,贾延彬掉转矛头,将因工负伤的蒯学俭轰出办公室。

兴泉房地产公司经理陈孝林没想到,一部手机便将仲裁科长“搞掂”了。

贾延彬在仲裁中“为强者撑腰”迅速在徐州市工商企业界悄悄传开。

2003年初,徐州市一家机械公司的一名员工右肾受伤,来到劳动局申请工伤索赔。这家机械公司的经理王方林在应诉过程中,逐渐和贾延彬熟悉起来。

在仲裁过程中,贾延彬向王方林提出过他想买部汽车,还差万把块钱。精明的商人王方林当然明白贾延彬的意图。但他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于是趁机就向他提出:“帮帮忙,看我公司能不能少赔些钱?”贾延彬说:“我尽力吧。”

王方林又问:“这个案子大概需要多少钱能处理完?”

贾延彬说:“大概10万元左右。”

王方林沉吟了一会,说:“我给你8万元,你帮忙把事处理好。”

过了没几天,王方林与贾延彬约好在贾的办公室见面,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8万元交给了贾延彬,说:“这事就全权委托你了,你多费心。”

贾延彬接下这笔钱不久,这个案子就调解结案了,公司一次性赔偿给受伤员工5.5万元人民币了事。

后来,王方林去贾延彬办公室拿调解书,贾延彬假惺惺地把余下的2.5万元交给了王方林。王方林留下了1万元,把剩下的1.5万元还给了贾延彬。贾延彬客气一下就收下了。

劳动争议仲裁,大多是劳资纠纷、工伤赔偿、劳动合同争议等案件。员工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贾延彬的办案原则是:“不论强弱,谁给好处谁就有理。”

2002年初,徐州市安达机电工程公司员工杨世汤在一次事故中脊椎骨严重受伤,导致高位截瘫,无奈之下,他向泉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请求原单位给予工伤赔偿。

由于杨世汤行动不便,只好由他伯父杨多讯打这场官司。面对案件久拖不决,杨多讯到贾延彬的办公室催问案件进展情况。贾延彬故意卖关子:“你侄儿的伤残评定年前是做不成了。”杨多讯当时很着急,问他有什么办法没有。贾延彬说:“那我就给你想想办法吧!”

知道“不能做伤残评定”是伸手要钱的借口,在杨多讯送给贾延彬3000元好处费后,杨世汤的工伤鉴定很快做完。在贾延彬的主持下,劳资双方最终达成调解,由单位一次性赔偿给杨世汤27万元伤残补助费。

仲裁“注水”权力魔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依照法律规定,劳动争议必须先行仲裁,才能再向人民法院,而且人民检察院对仲裁结果没有监督的权力。贾延彬是从事仲裁工作多年的仲裁员,不仅知道这些法规对自己十分有用处,也善于“打球”。因此,案件到了贾延彬的手上,仲裁变成了独裁,他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对案件可以“注水”。

2005年初,徐州市天力公司员工李伟民收到了泉山区劳动仲裁委员会下达的仲裁裁决书,裁决由李伟民赔偿他原先供职的卓尔电脑研究所经济损失37.59万元。仲裁委员会认为,李伟民离开卓尔后,侵犯了卓尔的商业秘密,带走了卓尔的客户资料,并向卓尔的原客户销售了天力公司价值37.59万元的产品。

李伟民大为惊异。他在向这些客户销售天力公司产品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天力公司参与招投标后中标才达成的销售协议,怎么能说这些客户的资料就是卓尔公司的商业秘密呢?

退一步来说,即使这些客户资料真的都是卓尔公司的商业秘密,赔偿额度也不能以李伟民在天力公司的销售全额来计算!因为尽管现行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赔偿额度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计算赔偿额,一般也都以侵权人销售额的一半计算损失数额。

由于裁决结果明显违法,李伟民接到裁决书后,立刻向泉山区法院提讼。这起明显违法裁决的案件,最终被泉山区法院调解结案,由李伟民一次性补偿卓尔的经济损失从37.59万元被下调到了8万元。

8万元的损失费在仲裁员那里,如何就被注水成了37万元?当时的李伟民并不知道,其实这里面隐藏着猫腻。直到贾延彬被泉山区人民检察院立案查处后,才总算是水落石出。

原来,贾延彬在接到卓尔公司的申诉并被宴请后,就有心无心地向卓尔公司的律师陈旭询问公司的经营情况。看到律师陈旭就是不提给他送钱的事,贾延彬直截了当地给陈旭打电话,先是诉苦说被申诉人李伟民经常来找他闹事,为这个案件他付出了太多。接着贾延彬又说自己连辆轿车也没“混上”,要求卓尔公司给他“弄”一辆轿车,哪怕旧的桑塔纳也行。

陈旭感到很为难,可是由于公司的案件在贾延彬的手上已经拖了一年多,不敢得罪他,只得告诉了卓尔公司的所长,被所长回绝了。

2005年8月,李伟民侵犯徐州卓尔电脑研究所商业秘密的案件在仲裁委开庭后没有当庭裁决,贾延彬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又单独找到陈旭,说他打算自己买车,要求律师陈旭把他打算买车的事给卓尔所说一下,给他4万元钱。陈旭为解“燃眉之急”,只得从车里拿出1万元钱说:“我这有1万元,你先拿着用。”没想到贾延彬却明确拒绝说:“不行,最低要3万元。”

卓尔的所长听说这件事情后,因为担心贾延彬中止仲裁,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他拿出3万元,要陈旭交给贾延彬。

当晚,陈旭带着钱来到贾延彬家里。贾延彬翘着腿坐在沙发上,陈旭把钱交给贾延彬后,他才站起来给陈旭倒了杯水。

陈旭说:“你给我打个收条吧,也好让我有个交代。”

贾延彬立刻警觉地说:“我不能给你打条。”收受了卓尔的3万元以后,贾延彬果然枉法裁决,使8万元的损失摇身一变成了注水的37万元。

混水摸鱼谁来监督“不穿法袍的法官”?

贾延彬既为强者撑腰,又叮咬弱者,吃了原告吃被告,单位领导却没有人出面挡他的“财路”,缘于贾延彬的“不好惹”。

原来,贾延彬长得人高马大,性格刚烈。他从仲裁员升至仲裁科长后,虽然官职小,但手中的权力却很大。于是,长期呆在这个特殊岗位上的贾延彬养成了目空一切的傲气和霸气。领导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懒得惹他不高兴,贾延彬也就越发放肆。

2006年7月上旬的一天,贾延彬在调解处理完申诉人徐险峻诉上海华联超市(徐州)有限公司经济补偿金等及工伤赔付争议案件后,收受该华联超市副总经理王玉堂为其个人报销的两张发票款,合计人民币2000元。

2006年9月10日,贾延彬在调解、处理申诉人谢太白诉徐州钟表眼镜公司最低工资争议案件期间,收受该钟表眼镜公司经理洪汝道送的三星牌数码相机一部,价值人民币2600元。不久,在调解、处理申诉人王瑞敏等341名建筑工人诉丰县城乡建设总公司、霍伟等劳动争议案件期间,霍伟驾车到徐州市富丽花园9号楼1单元贾延彬家的楼下,3次送给贾延彬人民币50000元。

2006年10月,一封举报信让贾延彬纳入了徐州市检察机关的视线。同年11月6日,贾延彬被依法逮捕。令检察官吃惊的是,这位“吸血鬼”不仅叮咬弱者大发“苦难财”,而且收取高额仲裁费用,将其中一部分装入自己的腰包。

2003年4月,徐州市强物预混合饲料厂青年女工马艳艳在上班途中出车祸身亡,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应算工伤死亡。然而,工厂却不肯出具赔偿金。死者丈夫王华生看着年幼的孩子,只得向泉山区劳动局提起仲裁申诉。贾延彬要求王华生交纳3000元仲裁费。尽管因妻子意外死亡,家里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一下子陷入崩溃。但为了打赢官司,王华生还只得咬咬牙,将3000元钱交给了贾延彬。而贾延彬却将其中的1020元上交给了财务,自己私吞了1980元。

经检察机关侦查,从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贾延彬在任泉山区劳动局仲裁科仲裁员、仲裁科长期间,利用调解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职务便利,先后十余次收受或索要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财物合计价值人民币115700元。此外贪污仲裁费4起,金额达14500元。2007年5月9日,徐州市泉山区法院以、贪污罪数罪并罚,依法判处贾延彬有期徒刑10年。

相关期刊更多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浙江省教育厅

工商行政管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上海电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