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4年级下册作文

4年级下册作文

4年级下册作文

4年级下册作文范文第1篇

在我们这个美好的国度里,在我们这个充满幸福与温馨的大家庭里,我们被爱包围着。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受到亲人的溺爱,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少爷和娇小姐。现在,我们可能会想:有家人的呵护,我还怕什么!怕这个,怕那个,那是杞人忧天。但是错了,家人不是神话里的上帝,不能为我们做尽所有的事。再说,家人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的。总有一天,我们要独立的。

如果我们早一天学会生存的本领,就能为以后的生活作充分的准备。如果我们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要学会生存。这个是我们早晚都要去学的,早晚都要去面对的。与其到头来无法生存,不如早一天学呢?

我们都知道,蒲公英是一种十分平常的植物,但这不平常的植物却有着一种不平常的精神。蒲公英妈妈在等待孩子们发育完全后把他们放飞,让他们独闯世界。因为蒲公英妈妈深知:自己不可能陪孩子们一辈子,它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们。孩子们总有一天要独立的。她唯一能告诫孩子们的是:无论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勇敢的、想办法生存下去。

4年级下册作文范文第2篇

洗结精加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蘸取一点儿,放在嘴边,轻轻一吹——一个个小泡泡整齐地排成一排,从小洞中钻了出来,然后在空中飘散开来,映着阳光,现出它绚丽的七彩,美好的童年。“啪,啪啪”,一个接一个的破裂,留下的只是空气的振动,还有,对童年的向往和无限的回忆。

红,火一般的耀眼,是热情。客人来了,急者又唱又跳地在他们面前表演。不为别的,只为了听一听他们的赞赏,对自己的肯定。那时候,心里很是高兴,热情便更高了。

橙,橘子般的香味,是活泼。上课时,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举得老高老高,像小树林似的,有些人甚至站了起来。下课后,一个个身影像皮球一样一蹦一跳,活跃在操场上。

黄,过马路时的提醒,是害怕。许多人怕黑,怕孤单,不敢一个人上床睡觉。马路上飞驰的汽车,常常把我们看呆了,于是便不敢走过去。

绿,春草的生命力,是健康。作业本总是薄薄的,题量也不多,而且不太难。于是我们完成了作业之后就早早地睡着了,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青,脸上的伤痕,是难过。我们积极向上,却非常好动,一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受到老师的批评,心里自然不好受。闷闷不乐地回到家,努力争取第二天得到老师的表扬。

蓝,小溪水的光泽,是勤奋。黑板上挂着鲜红的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激励着我们前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一直都十分喜欢看书。

紫,晶莹的大葡萄,是好奇。亮晶晶的大眼睛里透露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它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奥秘。

4年级下册作文范文第3篇

岁月匆匆而过,悄悄回首,我已走进小学生活近六年了,念及往事,不生唏嘘。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像波涛起伏的海浪,荡漾在我的心头。是那样的亲切而有熟悉,又是那样的美好而和谐。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就一直使我不能忘怀。

那是我在五岁第一次上台时,在上台前,我的心忐忑不安,总是无法调整出好的情绪。开始表演了,强烈的镁光灯直射下来,就像一双犀利的眼睛,盯着我喘不过气来。我就更紧张了。当我看到台下这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原来就担心的我一下子忘了自己的动作,傻呆呆的站在幕布旁。那一刹那,我听到的音乐就像奔驰的野马,嗡嗡作响;镁光灯则是一把锋利而尖锐的箭,射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好在这时,老师在幕布旁不断地鼓励我,小声地说:“你一定能行!”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很快镇静下来。我微笑着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一上台,我就好像置于一池碧水中,身体变得那样的舒展,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自然。那音乐如潺潺的溪水,镁光灯也如正午的暖阳。我的舞姿犹如一只傲气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游动;又像一缕纯洁的阳光,干净而温暖;更像一直蓬勃的向日葵,正努力地向上生长。终于,我在观众们的掌声中退了场。

事后,我一直在想: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希望。自信是飞向蓝天的翅膀,是航行的船桨。在任何时候,自信都会助你一臂之力,助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吧!

我爱第一次,他教会了我成功的秘笈:充满自信,挑战自信。

4年级下册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科书 插图

一、小学《语文》S版中课文插图的基本情况

笔者统计的插图来源是新课标小学《语文》S版中的课文插图(含拼音和识字课文),不包括选读课文,一年级上册中不包括入学教育的部分。插图总数是统计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的总数量(1-6年级)。从每一册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总数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教科书中课文插图的变化。在插图总数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S版的插图编排者对插图的分布以及插图的使用数量的设计意图。《语文》S版整套教材一共有393篇课文、790幅插图,平均每篇课文配有的插图数是2.01幅。

此外,插图的基本情况还包括插图的位置和是否为背景图等信息。插图位置主要分为文前、文中、文后。文前和文后是指插图与课文相连的相关插图,中间没有其他的助学文字。文中则包含两种,一种是插图前后都有文字,另一种是课文的背景图。文前的插图可以看出文前图对读者的导读作用;文中的插图则是辅助课文的文字说明;文后的插图是为了弥补课文文字表达的不足。而背景图指的是出现在课文中,占了一整页篇幅的课文的插图,并且插图上必须附有文字。其他没有占整页篇幅而且没有文字附在上面的插图都属于非背景D。背景图是图文同步的表现,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去看文字,在文字上面铺染一种环境的衬托。从背景图和非背景图的分布差异和分布的比例可以看出在课文插图中背景图在各个年级中的需求。具体统计数据如下:

二、小学《语文》S版课文插图设计存在的问题

1.插图位置分布不太合理

图文之间的位置对课文知识的学习以及插图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插图的位置可以分为文前、文中和文后。《语文》S版中关于插图位置的特点十分突出,文中的插图数明显要高于文前和文后。第一册教材中文前插图数量是最高的,第八册和第九册当中没有文前的插图,所有教材中文前的插图数都低于10幅,可见文前的插图数在整个《语文》S版中的数量都很少;第一册、第二册和第七册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高,《语文》S版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都是在30到75幅之间,可见整套教材中文中的插图数最多;而文后的插图数确实很少,最高的也只有14幅,在第四册中出现,第十册教材中文后的插图为0幅,显然和文前插图相比,文后的插图又多一些,但两者与文中的插图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2.插图与课文契合度有待提高

插图与课文契合度越高,插图的效果越明显,读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不高可以表现为插图的内容不精准、插图的内容缺失、插图的内容多余、插图没有表现课文等。插图的内容不准确也就是插图错误的表达了课文的内容,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第21课《青花》,插图中父亲仍然拿着青花瓷瓶,两鬓并没有斑白的痕迹,而且眼睛没有看着作者,并不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在这里插图错误地表达了课文内容;又比如有些插图没有表现课文内容,一年级下册第五课《世界多美呀》开头有一幅画,画着两只黄色的小鸟,可是文章全文都在讲述母鸡和小鸡的故事,没有任何文字在讲述小鸟,此图明显的是多余的,而且这幅插图还是文前的插图,在读者还没开始读文章的时候,看到这张图片会误认为是在讲述小鸟,插图与课文的契合度明显不够。

3.插图中人物的性别失衡

我们可以将人物插图分为男性图片和女性图片。对男、女性出现数量对比可以看出,男性图片出现数量明显要高于女性图片。

从表3能够看出,男性在人物图中出现的次数呈现波浪趋势。所有年级的教材中男性人物图出现次数为89幅。其中在第七册教材中男性出现的次数最高,为22幅。只有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都是10幅以上,其他册数的出现数量均在10幅以下。即三、四年级的教材中男性图片出现的次数最多,要高于其他年级。而在十二册教科书中,只有第五册教科书中女性图片出现的数量要高于男性图片。在课文中,不管是课文内容需要的人物,还是泡泡语的小人,这些人物在比例上都是男性图片要多于女性图片。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13课《我站在祖国地图前》,不管是课文内容的主图,还是泡泡语的小人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现的。

4.漫画图数量整体偏少

按插图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实物图和非实物图。实物图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照、照片、作家作品等等。非实物图可以分为漫画图和手绘图。漫画图和手绘图存在显著差距,手绘图明显要高于漫画图,漫画图在低年级的册数中比较多,而手绘图在所有的册数中都有很大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漫画图的数量随着年级的上升在不断地减少。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课文插图中非实物图中的漫画图都是50幅,到二年级和三年级的时候很明显在减少,到第七册时漫画图的幅数有小幅度增加,第八册的漫画幅数为0,最后几册中漫画图的数量都在10幅上下波动。在语文S版中除了第八册和第十册之外,其他册数中的漫画图几乎都是在10幅以上。

而关于手绘图的柱形图明显地反映出,手绘图的幅数要高于漫画图的幅数,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和第八册中手绘图的数量均在50幅以上,第一册的手绘图将近50幅,其他的几乎都在40幅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语文》S版的三年级和四年级中的手绘图最多。

漫画图都是采用各种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因而一般我们认为低年级的教材中应该多一些漫画,高年级就不需要了。《语文》S版一年级教材中的漫画图有50幅,而高年级的却只有10幅,甚至没有漫画图的出现,而手绘图几乎都在20幅以上。其实高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儿童期,他在内心仍然对漫画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并不是高年级就不需要漫画图。

三、改进插图设计的建议

1.合理地安排插图位置,构建平衡统一的意境

插图的位置要注意与课文的主题结合,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视觉习惯和阅读习惯还比较简单、单纯,在设计插图的时候要尽可能地方便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插图,并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是在文前、文中还是文后,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文前的插图能够引导和影响学生的阅读心向,阅读心向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动机、阅读愿望以及阅读兴趣及意向的准备状态。积极的阅读心向能够引导读者迅速融入文章,感受文章的情境;文中的插图可以及时补充知识信息,再现文章的情境,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更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文后的插图则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自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甚至可以弥补文字的差距[1]。每一个位置的插图都有不同的意义,插图的位置不同决定着其在n文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的插图位置为课文构建了统一的、平衡的意境。插图的作用又在于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插图在传递知识和信息上要比文字更加直接,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合理的位置搭配能够避免学生阅读理解错误的存在,避免错误的干扰,帮助学生巧妙地走进课文。

2.完善插图的内容,达到图文一致

插图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生动直观是文字不能代替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抽象能力差,比较善于依靠直觉性来学习的小学生来说[2]。因而插图与文字一定要做到紧密结合才会真正发挥插图本身的效果。当然在依赖文本的情况下,插图的内容也要适当地作创作与想象。教材插图的内容一定要有侧重点,不能盲目选图,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来设计插图的内容,使插图的内容更加完美,更加贴近课文。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先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字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要适当地插入插图,利用插图来完善文字不能表达的意思。插图的内容设计一定符合课文的思想,从而达到图文一致的效果。

3.丰富女性图片,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性别认知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体现时展的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意识[3]。而语文教材的建设要树立一定的社会意识,其中性别意识就是社会意识的一方面。教材中男女主人公出现的比例、插图的性别比重以及对男女的描写等等都会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两性的职责,从而实现男女平等的教育。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真正理想的教材应该是公平的、多元的[4]。公平也就是不再总是以某一种固定的性别模式来界定男性或者女性应该做什么,应该做到两性平等。所以教材的编排者必须要注意到性别的刻板映像,教科书中的课文插图要注意两性平等,通过插图中的人物来唤醒老师、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只有在课文中不断地丰富女性插图,才会使教科书更加生动灵活。

4.平衡漫画图与手绘图数量,发挥插图的功效

学生是教科书的使用人,因而插图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要求的插图,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5]。所以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尤其是不同年级学生的要求与发展特点。另一方面须注意小学高年级插图的使用,高年级的学生同样也处于儿童期,因此,在设计插图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到这些,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年龄来适当地调整漫画图在各册教科书中的比例,以便发挥插图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淼.语文教材插图效应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05(11).

[2] 李辉.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插图内容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3] 杨洁,吕改莲.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直接映射――对小学语文教材人物的性别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4] 刘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性别偏见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4年级下册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裁 生字 词句 朗读 说话写话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单元的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单元的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部编本”教材中,和《我多想去看看》一起组成单元的还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这个单元的主题基本可以用“愿望”一词统领与概括。其中《一个接一个》是新选课文,其他两篇是从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沿用而来的,但所处的单元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版本的课文作一些分析。

一、体裁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诗歌,全诗只有一节,其实就是三句话。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文本编排成诗歌的形式未尝不可,但内容单薄,总给人言犹未尽、缺胳膊少腿的感觉。

“部编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散文。课文增加了一个自然段,弥补了内容和结构上的缺憾:对于新疆天山里的孩子来说,在妈妈的引导下,多么想到北京去看看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对于大城市北京的孩子来说,在爸爸的引导下,多么想到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如此行文,不仅达成了前后照应、互为呼应的文本结构,而且暗含了“祖国山河美,民族大团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生字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会认“想、告、诉、路、能、走、北、京、城、安、广、升、旗”13个生字,“部编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会认“想、告、诉、路、京、安、门、广、非、常、壮、观”12个生字。可以看出,有7个生字是相同的,其中“能”字因为课文修改后不出现了,所以无法编入。“北、升、旗”3个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城”字相对较难,作推后安排处理。“部编本”教材新增“门”字,是因为一年级上册中已经要求学生会写“们”字(《青蛙写诗》),所以要求会认、会写“门”字显得更加有必要。新增的“非、常、壮、观”4个生字,与其说是认识4个新字,不如说认识2个新词,因为“非常”“壮观”在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在生活中认识这2个词语,能够大大降低识字的难度。

人教版教材要求会写“广、升、足、走”4个生字,“部编本”教材要求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个生字。人教版教材主要按照“识写异步”的原则安排写字内容,而且每课写字的数量偏少,一年级上册每课安排3~4个,一年级下册每课安排6个。本课要求会写的“足”字,在之前的“识字(一)”的第四课《操场上》中已要求学生“会认”,到本课才要求“会写”,体现了“先识后写”的编排原则,而其他3个生字都是首次出现。“部编本”教材沿用“识写异步”的原则,在写字数量上有所增加,一年级上册每课安排3~5个,一年级下册一般每课安排7个(只有个别课文安排6个,《我多想去看看》就是其中之一)。“京、门、广”3个字在本课中既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属于“识写同步”;“会、北、走”3个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会认”,本课进行了“复现”,所以要求“会写”显得水到渠成。

三、词句

人教版教材《我会读》栏目安排的内容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这四句话虽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但与课文的联系不甚紧密,对此,“部编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专门安排了第10课《升国旗》(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予以解决。

“部编本”教材安排了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目的是通过朗读“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使学生积累短语“××的××”,感悟前面词语对后面事物的修饰作用,这对丰富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图式是大有裨益的。

四、朗读

人教版教材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部编本”教材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读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通过朗读课文,提升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祖国河山美,民族大团结”的感悟,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但人教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则显得意义不大,这是因为这篇课文既不是经典作家的“定篇”,也没有典型的句式、段式,从语言积累的角度讲,价值不大。“部编本”教材提出“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集中,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要求。针对“我对妈妈(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个句子的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节奏也可以富有变化。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仅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而且能够激感,从而感悟语句中蕴含着的爱国之情。

五、说话写话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我会读》栏目,但没有提出写话方面的要求。“部编本”教材新增了课后练习“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和同学交流”属于“说话”,这没问题,综观一年级上册、下册中的课文,这样的要求随处可见,但提出“写下……”这样的要求,却独此一家。虽然《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但该题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觉得,“写话”起步于二年级下学期比较合适,要求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写话”可算是拔苗助长了。所以,笔者建议将本题要求改成:以“我多想……”开头,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愿望,再和同学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学年刊A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合成纤维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纺织控股(集团)公司

数学小灵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