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拍拍手点点头

拍拍手点点头

拍拍手点点头范文第1篇

正手截击要点解析

通过我对大量业余球员和专业球员的观察发现:很多球员的网前技术都要远远差于他们的底线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练习底线的时间要远多于练习网前的时间;第二,没有掌握网前技术的要点。很多人都有相同的感觉,网前截击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是什么阻碍我们掌握截击这项技术?截击技术又有哪些要点呢?简单来说,―个好的截击动作要求:短促、有力、制动。

通过美国双打好手胡贝尔的一组截击连拍,我们来理解一下短促、有力和制动这三个词。胡贝尔的转肩和手臂后引动作都很短小简洁,图1中的她就已经完成了引拍,同时左脚做好了上步击球的准备。图2中的胡贝尔借助身体重心前移产生的动量进行击球。图3时,胡贝尔在击球之后只做了小幅度的随挥,就制动住了球拍。从图1到图3,胡贝尔的球拍划过的是一个由上向前下方幅度很小的轨迹,这与底线击球时大幅度的挥拍区别很大,也是我们这期要阐述的重点。

下面我们再根据截击的不同阶段,对截击的球拍轨迹和相关动作进行一下详细的分析。

准备阶段

要点:肘关节弯曲;肘部稍离开身体;控制拉拍幅度。

在准备阶段必须保持肘关节弯曲。很多业余球员在准备时肘关节就完全伸直了,这会直接影响之后的发力和控球。另外,肘部应稍离开身体,保持在身体前方。

截击引拍幅度过大是业余球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截击属于碰击类技术,主要借助来球的速度和力量进行回击。这是它与底线击球技术的差异之处,底线击球是挥击类技术。具体的减小引拍幅度的方法会在接下来的部分进行介绍。

击球阶段

要点:先准备好球拍再向来球移动:球拍应从上向前下方运动;击球时拍头高于手腕;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击球前后控制拍面角度。

进行截击时,要先准备好球拍,再向来球移动进行击球。举例来说,当你判断来球是正手位时,应尽早把球拍摆放在来球的线路上,完成引拍,再向来球移动进行击球。很多业余球友往往会出现的问题是看到来球时先向球移动,然后才完成引拍。这样会导致准备时间仓促,身体和球的位置关系不正确。

除了击球点低于球网的低位截击之外,常规截击时的球拍动向应是从上向前下方的,这就要我们提前将球拍放在来球的飞行路线上,并使拍头略高于来球。

击球时,拍头应高于手腕,拍面略微打开。不过在这里要强调一点:拍头高于手腕并不意味着拍头越高越好,因为过度立起拍头会给手腕增加很多压力,从而导致手腕受伤。

此外,想要控制好截击球的方向,你就必须在击球前后很好地控制拍面的角度。

在整个截击的过程中,保持好身体的平衡是强有力击球的前提,截击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身体上下起伏太大。

随挥阶段

要点:小随挥之后制动球拍。

截击的随挥也和底线击球有很大的不同,截击动作中的随挥幅度比较小,球拍会有片刻的静止,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击球的力度和方向。

技术分析

拍头准备高度

从这张照片和动作连拍的第一张可以看出于大海在准备截击时,拍头位置过低。截击准备状态下,正确的球拍拍头高度应大致与眼睛齐平,因为常规截击的球拍轨迹是自上向前下方的。拍头准备位置太低,等球飞过来再升起拍头,浪费了时间,对于快节奏的截击来说很不利。

引拍幅度

其实如果单看动作连拍的第三张图片,这是一个较为标准的截击引拍动作。然而,学员随后却继续引拍,拍头远远超过了身体的横截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肩膀过分打开,左右手臂张得太开。换到侧面观察学员的拉拍幅度,于大海的击球更像是在底线进行挥击,而不是在网前进行截击。

拍头动向和重心移动

在击球前后,于大海存在的问题是击球时没有向斜前方上步,利用身体中心的转移加力,而是只用手臂发力。这样的错误截击方式很容易导致击球前引拍幅度过大。击球后随挥幅度过大。

另外,常规截击时的球拍轨迹应是从上向前下方的。学员面对的是―个明显高于球网的来球,但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于大海的拍头在击球前是低于来球的,击球前后球拍是向前向上运动的,这个问题在业余球友中也是很普遍的。

截击随挥

截击挥拍的要求是短促有力。在触球后有短暂的停顿。但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于大海截击后并没有及时停顿,而是继续向前大幅度随挥。和前面的引拍联系起来,于大海的击球已经变形为凌空抽击。而不是截击。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球拍轨迹过长,不符合截击短促、制动的要求。

针对训练

纠正准备动作

训练目的:明确拍头和肘关节的位置

保持拍头高度大致与眼睛齐平。除此之外,肘关节的位置非常重要,球员应该让肘关节稍离开身体,置于身体前方,同时肘部不要过分外展,应处在肩膀的宽度以内。此时肘关节过于贴近身体或者过分展开,都很容易致使球员的引拍幅度过大。

体会截击而非挥击

训练目的:撞制拉拍帽度,习惯上步击球

我将这组训练分为了几个步骤:首先是教练抛球,学员徒手在身体前方抓球,人在抓东西的时候通常不会出现先后拉臂的动作;接下来让学员双手分别握住球拍的两端,体会向前推送球的感觉,最后让学员握住拍柄上端进行截击,这样做是为了减低击球难度,巩固截击球的感觉。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控制截击的引拍幅度,击球同时必须上步。

控制球的方向

训练目的:用拍面和随挥控制击球

无法控制球的方向,这是很多球友在截击中遇到的困扰。想要很好地控制截击球的方向,就得学会用不同的拍面角度控制击球,同时做出正确的截击随挥。于大海的截击随挥没有明显的停顿,幅度过大,左手握拍右手放在拍面之后进行击球,可以帮助他找到控制击球方向的感觉。

限制引拍幅度

训练目的:巩固正确的截击拉拍幅度

于大海截击动作的一大问题就是引拍幅度太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限制引拍幅度的训练来改掉这一不良习惯。可以把非持拍手放在持拍手的肘部下方,帮助限制引拍幅度,练习击球。或者用一条绳子绑住双手的手腕,使得引拍时两支手臂向两条铁轨一般,不至于过分张开。

拍拍手点点头范文第2篇

刘思言:懂得欣赏自己是一件好事

刘思言:影视演员;作品有《民工》、《大校的女儿》、《垂直打击》等

爱上自拍哪一型

和很多人一样,我开始接受自拍,是从手机像素提升之后,发现自拍的照片也很好看的时候。爱上自拍则是在最近一年,因为拍《火蓝刀锋》这部戏,把自己剃成了光头,拍完戏又慢慢留头发,发型经常换,不断拥有新形象,很想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我喜欢自拍的程度,比起我那些从起床开始就不停自拍的朋友来说,应该算一般型吧。

最完美的自拍角度

网上流传的自拍攻略里都会说,自拍完美角度是头顶斜上方45度。不过我觉得,自拍的完美角度也要根据不同的自拍动作和表情分类。比如拍慵懒的样子可能稍低头的角度好;拍微笑的表情时,斜上方45度好;拍放空的状态,侧面比较好看;可爱、搞怪等不同的状态,都有不同的完美角度。

拍的好看肯定想跟大家分享

我会把自拍照公之于众,公布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地方,拍的好看肯定想跟大家分享,不同的地方会公布不同的照片,因为照片的质量和朋友圈子不同,想分享的照片也会不太一样。捧场的朋友们多,印象比较深的评论也是大家经常说的:“你好会找角度啊!”

自拍最常用的动作和表情

我比较喜欢“随意自然”状态的自拍,就是那种姿势挺难摆、角度很刁钻,但照片要显得很随意很自然、好像不经意间随手一拍的那种感觉,眼神不太会紧盯着镜头看,要飘向远方。

最常在哪些场景玩自拍

朋友聚会的时候很爱自拍,这个时候大家通常都会拿出手机合影,拍今天吃了什么;或者一起去了好玩的地方会拍风景;工作的时候,在片场或是参加活动、录节目、做访问的时候,因为会有很多新造型,很想自拍。平时最常拍的地方是卫生间吧,哈哈,很多人都喜欢在卫生间自拍,一是因为光线很好,二是因为空间比较私密,摆什么样的表情动作都不会被别人看见。

自拍时遇到的最尴尬事儿

最尴尬的事是我在自拍的时候被另一个自拍的人拍到了。有一次在机场等飞机,我跟另一个女孩背对背坐着,我正拿起手机打算自拍,结果从手机画面里发现她也拿着手机在自拍,我们俩当时在手机画面里都看见对方了,于是都赶紧放下手。

你怎么看待“喜欢自拍的人一般被认为有点自恋”

是有一点吧。其实不仅是喜欢自拍的人,还有喜欢照镜子的人,肯定也有一些自恋情结,但是适度的自恋不是坏事。懂得欣赏自己是一件好事,只要这种自恋不打扰到别人就好了。

穆婷婷:前几天一总结,惊奇地发现我是左侧脸控

穆婷婷:影视演员;作品有《步步惊心》、《深宫谍影》、《楚留香传奇》等

爱上自拍哪一型

我从开始用iPhone 4起自拍比较多,因为比较方便也拍得比较漂亮,随时随地记录生活情绪,很不错。我属于一般程度的自拍,是在片场拍戏等着的时候或者是出去玩比较开心的时候,或是看到比较漂亮的事情喜欢的情况下,不会什么事都拍。

最完美的自拍角度

一般从上往下自拍会比较漂亮,我比较喜欢拍自己的左侧脸颊,好多照片都是侧脸照。前几天一总结,惊奇地发现我是左侧脸控,哈哈,这几天开始拍一点右脸颊,也挺美的。

我恶搞的自拍比较少

我的自拍照基本都是发在微博或朋友圈里,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心情。朋友们捧场的多,没什么特深刻的评论。我恶搞的自拍比较少,基本都是美美的。偶尔和朋友在片场拍戏时弄一些搞笑好玩的自拍,也是因为当时的场景很合时宜,自然而为之。

自拍最常用的动作和表情

常用的动作比较少,偶尔会用“V”字手,表情基本都是微笑。有时拍戏特别累或者冬天很冷的时候我也会苦脸一下,通常我都会用正能量鼓励自己。

最常在哪些场景玩自拍

开心和疲惫的时候都会想自拍,可以抒发自己的情绪,跳绳锻炼完了大汗淋漓的时候感觉很不错也会自拍。自拍场景最多的是在片场,因为近一年来工作很多,都没有休息,所以只能是片场了。不过只要我回到北京的家都会跟我的狗狗小乖玩自拍,我很喜欢它,很灵性。拍戏的时候,我想它了就翻翻之前的照片。

自拍时遇到的最尴尬事儿

尴尬的事好像还真没有遇到过,基本上都是无聊的时候拍着玩,也没什么不可以给朋友看的。

你怎么看待“喜欢自拍的人一般被认为有点自恋”

自恋我倒觉得没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应该能更了解自己吧。通过自拍,作为艺人的我了解自己的哪个角度可以更漂亮,怎样可以让拍照效果更自然舒服,同时也记录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无聊时纾解烦闷,呵呵。

秦雪:自从手机迅速更新换代后我就走上了“狂热”自拍的不归路

秦雪:影视演员、模特、主持人;作品有《西施秘史》、《内线前传》、《婚前协议》等

爱上自拍哪一型

我大概是高中时爱上自拍的,那时带照相功能的手机开始多起来,没事儿拍拍喜欢的东西,没人的时候来个自拍,不太好意思当着大家面儿拍,经常回家了才小臭美一下。之前我还属于一般自拍型,自从手机迅速更新换代后我就走上了“狂热”自拍的不归路,微博开通后,更是将自拍的“狂热”贯彻到底了,随手一拍,无论开心与否,记录自己每天每刻的状态。

最完美的自拍角度

卖萌的时候喜欢颔首,有点忧郁就侧拍,并没有所谓的“完美”角度。有人常说,自拍要让镜头从斜上方拍摄自己的45度侧脸才是最完美的,我偶尔也会试试,但每次都这样会有点儿乏味,所以还是看当下的心情来选择角度和表情。

我经常通过微博或博客让他们了解我的动态

我的自拍照一般都po到微博或博客上。演员这个职业的特点是不能与家人和朋友常聚,所以我经常通过微博或博客让他们了解我的动态。我的自拍照,朋友很捧场,也会配合我一起拍张合影。如果我在吃饭过程中自拍,会被好朋友吐个槽(大笑)。在拍《花一样的女人》时,有一次凌晨3点开工拍一场跳崖的戏,我不会游泳呛了好几次水,冷瑟瑟地上岸后还要自拍留念,这让身边一票工作人员直掉下巴,一个劲儿感叹:秦雪这孩子神经真大条……

自拍最常用的动作和表情

说实话,我还真没特别注意自己的动作,只顾着看镜头,表情好了就“咔嚓”。半侧着脸稍稍低头、闭眼侧拍、趴在手臂上拍大头照,或是让手“出镜”等动作我好像都挺喜欢的。有朋友给我总结,说我自拍的特点是,照片中经常能看到我的头发,可能因为我的头发经常自然披肩,正巧赶上有风,就会往镜头里跑,结果出来的效果还不错,真有点儿意境。

最常在哪些场景玩自拍

首先,无聊到没事做的时候肯定要自拍一下,更多时候还是看心情,突然就会想自拍了,比如与朋友相聚很开心、到达一个新鲜的地方、突然发现傍晚的夕阳美得惊人或是拍戏做完造型挺特别,都会自拍一下。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或是与对手演员聊得特别投缘也会再来个合照……并没有特别具体的时刻和场景。

自拍时遇到的最尴尬事儿

在剧组拍戏时,候场挺无聊,对着镜头换表情,左看右看,脑袋晃来晃去找角度,每次都能达到“忘我”的状态,直到同剧组的演员开始坏笑,我才发现已经很多人“围观”我自拍了……

你怎么看待“喜欢自拍的人一般被认为有点自恋”

自拍的人中肯定有一部分人是自恋的,但自拍也可以是爱美的表现,尤其对于女生而言。我觉得自恋的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受个人主观影响比较大,比较盲目。其实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那是正常的热爱“绳命”、珍惜生活的体现,不至于上纲上线到“自恋”的程度。很多人不爱惜自己,反而应该向我们这些爱自拍的“菇凉”好好儿学习,嘿嘿。

王妍苏:我觉得他们当时的状态很美,就会赶紧拍下来

王妍苏:影视演员;作品有《天仙配后传》、《帝锦》、《大唐女将樊梨花》等

爱上自拍哪一型

我大概6、7年前就喜欢上自拍了。我自拍属于比一般型的自恋点儿,比狂热型的理智点儿那种。

最完美的自拍角度

45度角,或者俯拍。

没有太注意关于自拍照的评论

我的自拍照基本都会发在微博和微信里。朋友们肯定是捧场的多了,我毕竟是女孩子嘛。对于评论的印象,早不记得了,也没有太注意这些评论。

自拍最常用的动作和表情

我还真没有什么常用的动作和表情,基本上都是配合场景和心情,比较随性地摆一些动作,拍出来效果不错就OK了。

最常在哪些场景玩自拍

没有特定的自拍场景,想拍就拍了。我有时候不只是自拍,还喜欢拍些花花草草、美丽的景色,也会拍朋友或是其他人,我觉得他们当时的状态很美,就会赶紧拍下来。

自拍时遇到的最尴尬事儿

在拍《楚汉争雄》的时候,那一次自拍经历让我觉得很尴尬。当时换好衣服、化好妆,我就拿着手机在那360度转着圈自拍,结果我一转身看到和我演对手戏的黄秋生在旁边呵呵笑,很奇怪的看着我,那是我第一次和他见面,对手戏还没开始,所以他也不知道我是谁,我当时刷的一下脸就红了,特别尴尬。

你怎么看待“喜欢自拍的人一般被认为有点自恋”

我绝对赞同这说法,哈哈。

王奕瑾:自拍的时候发现陌生人看着我,我会觉得很尴尬

王奕瑾:影视演员;作品有《危险关系》等

爱上自拍哪一型

从初中的时候爱上了自拍,刚开始的时候很狂热,长大了就还好,没那么爱自拍了。

最完美的自拍角度

在自拍的过程中,我总会找自己哪个角度更好看,最后发现和绝大多数人一样,45度角。

印象最深的是网友的评论

以前我会把照片放到人人网、微博和博客,现在只会发和大家的合照。大家看了给的评价,绝大多数是赞美比较多。印象最深的是网友的评论,说很喜欢我,以后会一直支持我。

自拍最常用的动作和表情

最常用的动作就是在脸旁边用手比划一个胜利的姿势,我的表情一般是咧嘴微笑或是撅嘴。

最常在哪些场景玩自拍

无聊的时候我就想自拍,一般会在家里拍,或是和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自拍。

自拍时遇到的最尴尬事儿

自拍的时候发现陌生人看着我,我会觉得很尴尬。最尴尬的一次是在饭店吃饭,朋友在点菜,我一个人自拍,摆着各种搞怪的表情,旁边的服务员忍不住笑了。

拍拍手点点头范文第3篇

五、肩背部运动

两臂屈肘,左手手掌统全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右臂同时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肩部(图13)。

接着,改换位置。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图14)。如此左右反复连做8遍。

[要领]

1 动作要协调。

2 拍打时两臂的摆动要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

3 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

4 拍击力度要适宜。

5 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

[功效]

经常练习肩背拍打,可使气血通畅,舒筋利节,消肿祛痛,使肩背肌肉强壮。

[作用]

对肩胛麻木、颈项强直、肩背疼痛等症有治疗作用。

六、颈部运动

两臂抬起,两手成掌,屈肘于颈后,以掌心为力点,由大椎穴处,沿颈向上拍击至风池穴处(图15),再由风池穴向下拍击至大椎穴处(图16)。如此上下反复做8遍。

接着,两掌屈向胸前,以掌背为力点,由锁骨上方沿颈向上同时拍击至下颌骨处(图17),再由下颌骨处向下拍击至锁骨(图18)。如此上下反复做8遍。

[要领]

1 拍打颈部动作幅度不宜太大。

2 拍打力度不要太大,用力要均匀、柔和、轻缓、适当,以感到自然、舒适为宜。

[功效]

拍打颈部可疏理气机,活血利喉,舒筋通络。

[作用]

对头痛、落枕、感冒、张口困难、口眼歪斜、颈项强直、咽喉痛、淋巴结肿等症有治疗作用。

七、头面部运动

两手成掌,屈臂举于头上方,以掌心为力点,由前额发际处沿头部中线经头顶向后拍击至头后颈处(图19),再由头后颈向前拍击至前额发际处(图20)。如此前后反复做8遍。

接着,以掌心为力点,从头顶部向两侧下方同时拍击至两耳部(图21),再由两耳部向上拍击至头顶部(图22)。如此上下反复做8遍。

然后,以掌心为力点。从上额部经眼沿鼻向下拍击,再向外向上拍至两翼角处f图23,图24)。如此反复做8遍,

[要领]

1 用力要轻缓、柔和、适当。

2 拍打时要口目合闭。

3 拍打动作幅度不宜太大。

4 拍打头部时可稍加些拍打力度。

[功效]

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皮肤弹性,醒脑提神,聪耳明目,通鼻固齿,黑发美容。

拍拍手点点头范文第4篇

不同寻常的光场相机

先拍照后对焦的概念出现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不过直到2011年我们才看到一款比较成熟的产品,由Lytro公司推出的光场相机,过高的售价以及单一属性让这款相机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不过Lytro第一次将先拍照后对焦的概念转换为量产且较为成熟的产品着实不容易。

光场相机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相机的核心部分就在传感器前部滤镜结构上,虽然一代的Lytro光场相机传感器只有1100万像素,但是通过改变传感器前面的滤镜,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传感器的成像点并没有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布在100余个平面上,这就有利于相机一次性摄入海量信息。当Lytro光场相机每拍摄一张相片,光场相机大概会记录100个物距成像信息(可以理解为照片的一部分),对于只有1100万像素的Lytro光场相机,这 100多个部分照片已经可以涵盖所有的景深情况。之后我们只需要把这些照片所具备的距离信息整理一下,再加上焦点算法(实际上是锐度优先+相似距离信息拼接),就可以形成完整的照片了。

Lytro光场感应器是该相机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收集进入相机所有光线的波长、强度和方向,再配合Lytro光场引擎1.0技术,利用计算机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人眼可以看到的图像。由于相机捕捉的是整个光场的信息,那么除了随意改变焦点之外,随意移动视角也成为了可能。光场相机所拍摄的是一个3D场景,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喜好来选择他们想看到的照片。

一代光场相机产品比较原始,跟目前的技术和设备可能还不能完美地融合,但是这是一条新思路,它最大的意义在于能拍摄到深度信息,也意味着它有可能衍生出拍摄到一个立体空间,当然了,这是属于下一个时代的技术。

手机端上的先拍照后对焦

其实手机端上的先拍照后对焦的技术并没有光场相机那样具有科技范,不同厂商对先拍照后对焦的拍摄模式都采取了几乎相同的方式,就是快速连拍再进行融合,这样的拍照方式全都是基于手机摄像头感光元器件小,并且几乎都是采用广角镜头,造就大景深的相片,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先拍照后对焦的拍照方式。我们在Lumia系列手机上领略到的“Nokia Refocus”其实就是Nokia成熟的连拍模式,相机瞬间可拍下大量不同对焦的照片并通过后期软件处理将其融合为一,然后用户就可以通过简单的点触操作来选择焦点。

在2013年,OPPO就通过和MEMS合作,打造了国内第一款先拍照后对焦的手机。MEMS的全称是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利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和材料,在芯片上制造微型机械,并将其与对应电路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技术。

MEMS摄像头就是用MEMS机构来驱动镜头组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对焦功能的自动对焦摄像头。本质上就是一个自动对焦摄像头,和普通摄像头唯一的区别就是驱动镜头组移动的动力来源。由于MEMS器件小,因此主要靠静电力驱动的MEMS机械可以做到非常快的动作速度。同时由于器件本身的刚性非常大,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也很出色,MEMS推动镜头组运动80微米只需要不到300毫秒,当镜头组到位后,MEMS器件只需要不到10毫秒即可进入稳定状态。

光场拍摄这个技术里,对焦速度并不影响功能的可实现性,更多的是影响到对于场景的限制高低:更快的对焦,意味着你可以拍摄运动速度更快的场景,反之则只能应用在静态摄影上。这就意味着,MEMS对于光场拍摄来说非常有利,快速对焦、快速连拍就决定了OPPO在先拍照后对焦技术上同样采取快速连拍再进行后期处理。

拍拍手点点头范文第5篇

EOS在NAB引领潮流

NAB(全美广播电视设备展)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广播影视设备展会,2010年NAB上,EOS超出35mm摄影机的画幅尺寸,景深表现以及开放性的系统和高性价比是最令观众感兴趣的亮点。

顶级创作者论坛第2季活动:跨界创作者

由佳能(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主题为“影像革命 时代潮流” 的顶级创作者论坛第2季活动,5月18日在北京通州区宋庄艺术园区举行。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平面摄影师兼MV导演王志伯、广告片导演郭淼晶,以及知名影视导演视频剪辑师曾剑与众多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了关于单反相机在平面摄影以及高端影视制作方面的讨论。本次到的嘉宾,都有着丰富的平面摄影经历并且现在同时活跃在摄影与摄像两个领域。

手动对焦

王志伯:

我觉得自动对焦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干扰,完全由我们控制机器,可以更好地自由发挥。我觉得EOS 5D Mark II不仅仅满足了一般消费大众的需求,在某种专业度的考量上也完全满足,这是它比较厉害的地方。就好像拍照片,同样有很多人是习惯用手动对焦,有的时候是出于精度考虑,有的时候是出于操作的乐趣,但实际上手动对焦在视频的拍摄中才能有你对焦点的全面掌控。

奚志农:

刚才放的短片你们也看到了,在那么激烈的动物追逐情况下也拍出了很好的效果。在机器的对焦方面,我还是处于自己摸索的阶段。27年前我刚开始拍照片的时候我就用600毫米的折反镜头,不停地练习手动对焦。在后来用摄影机拍摄的工作经历中,还练习了手动跟焦,但是跟焦这样的本事,这些年都已经生疏了。因为自动聚焦实在是太厉害了,但是现在高清视频使我不得不又重新把过去很多年前跟焦的本事再慢慢地找回来,所以大家在看短片的过程中,应该也能看出来也有某种程度的跑焦。特别是我用800mm焦距的镜头拍的,机身是EOS 7D,镜头焦距就乘以1.6的系数,所以那么激烈的动作,我只能是努力在跟焦,可能随着我这个机器用得越来越多,我过去的那个本事可能又会回来了,800mm的也没有办法用跟焦器。所以我想这个可能还只有苦练基本功吧,可能没有什么捷径的,这还是一种长期的经验和能力的积累。

什么时候用DV?

什么时候用EOS数码单反?

曾剑:

因为用EOS拍摄,毕竟需要操作者有一定的操作经验,所以日常拍摄家庭录像,如果你是有相机或摄像机使用经验的人,用EOS问题也不大,如果是拍摄带有创作性质的,那么用EOS来拍摄就再合适不过了。我这次拍田原的MV,大家也知道MV的预算也压得越来越低,我觉得即使在这样低的预算情况之下,我还是接受不了用DV拍的东西,因为它拍出来的画面质感,包括景深的感觉,我都不可以接受。所以相比之下,我会使用EOS 5D Mark II既满足了现在的低预算,另外画质又非常好,还可以使用很多镜头,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

EOS拍视频,

家用需要什么配置?

一般家用,拍照片也拍视频的话,那么EOS 550D就可以满足要求,它同样具有全高清视频的拍摄功能,什么其他的附件都不用买。比如我拍片都很少用其他东西,一般就用这个相机就很方便。对于初级的用户,一只18-135mm的镜头基本上就可以了。拍摄家里的孩子,拍摄出去郊游什么都可以。当然,如果您需要比较多的固定镜头拍摄,买一只DV用的三脚架也可以,当然如果家里有三脚架了,那么只需要购买一个摄像用云台就够了,稳定器?多数家庭用不着吧。

Tips

运动镜头跟焦点

对用惯了家用DV的人来说,焦点很少出现问题,DV总是会自动聚焦到前景,在晚上照明不足的情况下,失焦也是会偶有发生的。在电影的拍摄中,有专人负责镜头的焦点,运动镜头中此人进行跟焦操作。在我们日常的拍摄中,首先,可以尽量选择广角镜头,在光线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拍摄(如果是照度不够的拍摄条件,可以适当提高相机的感光度),这样可以收光圈,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用广角镜头拍摄运动镜头,此时与焦平面平行的运动就可以用固定的超焦距来拍摄,如果是垂直于焦平面的运动,那么进行微量的跟焦点操作即可完成。如果您是用中长焦拍摄,那么就需要练习运动中的跟焦了,此时最好是拍摄与焦平面平行的运动,例如与前行的自行车平行运动拍摄车轮的特写。

运动镜头的稳定性如何解决?

如果是拍摄日常记录性质的影片,其实拍的时候是和手持相机拍照类似的,此时双肘加紧,左手控制镜头变焦或调焦,右手持机,无论是以中长焦拍摄特写还是以广角端拍摄运动画面,对于有摄影经验的人来说,这种手持的拍摄造成的晃动一般说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如果全片都是这种抖动,这种自然的效果还可以成为比较生活化,纪实化的影像风格。如果你拍的是有剧本的情节短片,那么使用三脚架就可以达到稳定的效果。家中原有的相机三脚架可以拍摄固定的画面,如果需要进行摇镜头等操作,最好就购买一台DV用三脚架,或是更换摄像机用的云台就行了。

相关期刊更多

品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品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给水排水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