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王勃研究;五津寻踪;诗题解疑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39(2012)02-0134-6

初唐王勃被高宗废黜后,曾客剑南,在此完成了其名作《杜少府之任蜀州》,后世影响极大,原诗是: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有几处疑点,即诗题、五津、蜀州。笔者认为解答“五津”为首要,它是打开所有疑窦之钥匙。“五津”确切的范围,必须辩明,它可解开杜少府往任之所,也可判定送人的出发地是在成都而非长安,进而可辩明“蜀州”与“蜀川”的正讹。

前代与近代学者钱谦益、陈寅陷“以史证诗”,“文史互证”的治学方法,给我们启示,在理解古人时,必备基本文史知识,以古人的生活环境去揣摩还原。但今人理解“五津”之误区,往往以现代地域观念,甚至行政区划去解释,或采古人材料,以今人的地域思维,去穿凿古代的地域范围。如广有影响的《文学评论》刊载了《蜀川与蜀州辨考》。

该文一是“揆诸史实”,蜀州设于王勃死后十年,故诗题不可能称用“蜀州”;二是臆测“似‘蜀川’一名其地理范围就是指嘉州之地”,川中乐山,这样杜少府往任之所就在乐山,五津就扩大到了今乐山犍为;三是既已认定蜀川为乐山,却又矛盾地判定诗题“‘蜀川’就是指蜀郡”,“秦灭蜀,改置为蜀郡,郡治即在嘉州”,众所周知,蜀郡就在成都,因此作者为了自己错误的历史地理逻辑,又不合史实地穿凿出“后移到成都”;四是针对近人有诗题“蜀州”为“眉州”之讹的说法,作者又认为“虽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迂回改字,故所不取”。

从以上几点看出作者并不了解蜀郡和蜀州的历史,以为蜀郡原在嘉州,“蜀川”亦在乐山一带,这样就把诗圈定在乐山,相应地,作者也就认为近人蜀州为眉州之误也是不无道理的,只是不该改字。对此,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以古代地域观念、材料去详加稽考、还原。

唐诗注本注“五津”一律采用《华阳国志·蜀志·蜀郡》卷三材料:

“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始曰白华津,二日里津,三日江首津,四日涉头津,……五曰江南津。”

许多论者多结合今日行政区划地图加以推测,如上述《蜀川与蜀州辨考》的作者就把“五津”从灌县(今都江堰)推至今犍为的疆域,扩展至数百里,找一些材料穿凿比附,纸上谈兵,进而认定诗题当然是“蜀川”,泛指今乐山一带,而非“蜀州”了。这是因为对“五津”范围妄加扩大的错误。甚至连“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郁贤皓主编)也犯了三个错误,一是语焉不详,“五津:岷江从灌县到犍为县间的五个渡口。”解释或已扩大到今乐山境内;二是教材的诗题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显然割裂了“五津”与“蜀州”的关系,他们或许不知道“蜀川”与诗中的“五津”没有任何关联;三是认定送杜少府“时王勃在长安”,为什么不能在成都送人呢,显然“长安送人’说,还缺乏令人信服的必要证据。笔者认为仅利用旧材料,作想当然推考,也是不靠谱的,如果他们能作实地考察,或会修正盲误,改变观点。笔者作为崇州人,常年往返于崇州、新津一带,十分熟悉实情,结合史料作了实考。

“五津”在哪里?应在古江原县境内,从今崇州市至新津县的金马河(岷江)段,约为七十里范围,因为江原县包含了岷江中段的全部水系,也可以说江原依傍岷江而成。

从蜀州历史沿革及辖地范围,证明蜀州与王勃诗题“蜀州”有密切关系,而今人行用的“蜀川”泛称之说,根本是不解蜀地史隋的无稽妄谈。

笔者参考了蜀学大师王文才先生的《六朝江原故址及侨置郡县考》,又对《崇庆县志》、《新津县志》材料作了认真爬梳。崇庆县(今崇州市)《元和郡县图志》“蜀州”总叙云:“《禹贡》梁州之域,秦灭蜀为蜀郡,在汉为郡之江原县也。李雄据蜀,分为汉原郡,晋穆帝改为晋原郡。后魏平蜀后,移犍为郡理此东三十里,因省晋原郡以并之。”可见,秦灭蜀后置蜀郡于成都,崇庆则为蜀郡近邑。汉高祖元年,割大江(按:金马河)以西和今大邑县苏场以北地置江原县(治所今江源乡大庙村)。江原就是今崇庆县建置的初始雏形。可见汉江原县与成都之隶属关系。遗憾的是国内有人在辩蜀州与蜀川之争时,竟把唐蜀州(汉江原县)与成都首府(汉蜀郡)等同看待,认识本已错误,又拿来辩误,怎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省外一些学者在研究王勃诗时,不知唐蜀州就是今成都近郊的崇庆县,自汉就归成都管辖,“蜀州”并非首府蜀郡之改名。因此有必要对汉江源、唐蜀州、宋崇庆的来龙去脉和地域范围作一梳理。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第2篇

(2)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东风不与周郎便, __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

(10)__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11)_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14)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15)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老骥伏枥,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17)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8) 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19)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0) 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1)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2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5)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6)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27)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8)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0)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31)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33)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第3篇

1.士之耽兮,______。女之耽兮,______。(《诗经·氓》)

2.______,无食桑葚。(《诗经·氓》)

3.淇则有岸,______。(《诗经·氓》)

4.佩缤纷其繁饰兮,______。(屈原《离骚》)

5.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屈原《离骚》)

6.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庄周《逍遥游》)

7.适莽苍者,______,腹犹果然。(庄周《逍遥游》)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荀子《劝学》)

9.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0.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韩愈《师说》)

11.或师焉,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2.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3.______,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1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郁乎苍苍。(苏轼《赤壁赋》)

15.驾一叶之扁舟,______。(苏轼《赤壁赋》)

16.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二、含有难写字的名句

17.尔卜尔筮,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

18.一箪食,______,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

1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乞人不屑也。(《孟子》)

2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1.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2.______,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3.渔舟唱晚,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4.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李白《蜀道难》)

2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李白《蜀道难》)

26.斯是陋室,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7.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2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苏轼《赤壁赋》)

29.舞幽壑之潜蛟,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含有同音异形字的名句

30.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31.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3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崔颢《黄鹤楼》)

34.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5.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6.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7.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8.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9.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0.______,檐牙高啄;各抱地势,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四、含有特殊语序的名句

4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______?(庄周《逍遥游》)

42.蚓无爪牙之利,______,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4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屈原《离骚》)

44.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5.______?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46.______,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4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韩愈《师说》)

48.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9.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苏轼《赤壁赋》)

50.故国神游,______,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1.斜阳草树,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2.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53.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五、描写景色的名句

54.暧暧远人村,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55.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56.______,______。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7.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8.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杜甫《登高》)

59.星随平野阔,______。(杜甫《旅夜抒怀》)

60.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1.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62.野芳发而幽香,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3.______,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64.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六、抒怀的名句

65.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66.______。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6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8.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杜甫《蜀相》)

69.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0.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李商隐《锦瑟》)

71.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2.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73.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74.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______。(李清照《一剪梅》)

7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______。(岳飞《满江红》)

七、蕴涵哲理的语句

76.锲而舍之,______;锲而不舍,______。(荀子《劝学》)

77.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78.寄蜉蝣于天地,______。(苏轼《赤壁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第4篇

那么送别诗中,究竟是诗人自己离开亲人、朋友,还是亲人、朋友离开自己呢?我们如何准确地分辨呢?

一、从诗题入手

有很多送别诗的诗题就直接告诉读者是谁离开,特别是诗题中出现“送……”“送……之……”等字样,我们往往能够一眼分辨出离别对象。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可见是诗人送杜少府到蜀川上任,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可见是诗人送杜十四到江南,李颀《送魏万之京》可见是诗人送魏万到京城,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可见是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送别。

二、从注释、作者入手

在诗题中有很多不出现“送”而是用“别”字,这时就很难分辨,究竟是谁别,是诗人自己离开,还是友人离开呢。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注释,诗人自身经历来辨析推断。

如南京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诗歌鉴赏题对《别舍弟宗一》的考查。命题者提供了注:①宗一:柳宗元的从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②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

从注释①可知是宗一离开。然而如果没有注释①我们怎么分辨呢?那就可以从作者角度切入。柳宗元是考生熟悉的诗人,又称“柳柳州”,由此我们可推知柳宗元是被贬在柳州,舍弟宗一来看望,现在要离开到“荆门郢地”去,所以兄弟二人“双垂别泪越江边”。从而判定出离开的人物是舍弟宗一。

三、从具体词句入手

如苏北四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诗歌鉴赏题对《别韦郎中》的考查,对这首诗,不论是从诗题还是注释,我们都无从知道究竟是谁离开,而且对“张谓”其人考生都不怎么了解,很多考生就依照惯例理解为韦郎中别,事实上错了,严重影响了答题。古人送别通常会摆设酒宴饯别,主人提供酒食。从尾联的“不醉郎中桑落酒”可知“桑落酒”是“韦郎中”的,“韦郎中”是主人,他设酒为张谓送别,所以我们可以推知这次离开的人是诗人张谓自己。

四、从创作目的入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第5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关期刊更多

中老年保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环渤海经济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古典文学知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