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等到风景都看透

等到风景都看透

等到风景都看透范文第1篇

“呵呵。没有吓着你吧。”一个长的很像天使的女孩答道,但是天使怎么会把晓樱囚禁起来呢?

“你到底是谁啊?”看着这个女孩,晓樱的警觉不由得减弱了。

她向她投来一脸笑容,“我是你的守护天使啊。”

晓樱一脸疑问:“恩?守护天使?那为什么要囚禁我啊。”

她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对啊。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一位天使诞生,那位天使就会是那个人的守护天使。我没有囚禁你啊,刚刚看见你差点被水妖捉住,所以就用屏障把你和水妖隔开哦。”

“哦?我知道了,可是我怎么没有看见水妖,平时也没有看见你啊?”

她仿佛只会微笑,“因为水妖和我都会隐身术哦!”

“哦。那么你的名字是,你什么时候出生的?”

她说:“我叫悠弋,出生日期和你一样。”

“悠弋,可以帮我解开屏障吗?”

她调皮的吐吐舌头,“呵呵,忘记了。”

晓樱催她,“可以快点吗?我怕老师担心。”

“嗯。”她念念有词,双手向屏障一指。“既然现在你不需要帮助了,那么我先走喽!”说完,悠弋展开翅膀,飞出水面。

晓樱游上了水面,对着天空说:“悠弋,再见喽!”

水上警局——

“你们要查今天发生的所有异常事件吗?”

“是的。”

“要查这个,要做什么?”

安老师一边出示教师证,一边说:“我的一个学生走失了。”

警察看了一眼教师证,说:“水面出现过漩涡。”又看看窗外,指着晓樱说:“不过,那个小孩是你们要找的吗?”

四个人一齐看向窗外,“对!就是她。”说完便飞快的跑到湖岸。

“晓樱同学,你怎么在这儿,不去上课啊?!”安老师一脸严肃。

晓樱老老实实的把事情全部告诉了老师。

“是吗?这样的话还可以原谅。但是,你课间为什么要来精灵湖这里。”

等到风景都看透范文第2篇

透纳在英国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导演迈克・李从1999年就开始钟情透纳的故事,囿于资金困难直到2014年才郑重推出了电影《透纳先生》。迈克・李曾获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1993年《》),作品斩获戛纳、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1996年《秘密与谎言》、2004年《维拉・德雷克》),年过70锋芒不减,堪称英国国宝级导演。他的作品大多走的是现实主义路子,此番转拍历史人物,也是因为透纳魅力难挡。在迈克・李看来,透纳的大多作品都体现着画面运动的意识,“他就是第一位电影人”。

第87届奥斯卡《透纳先生》获提名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等奖项,虽最终铩羽而归,但片中的天光云影、霞光水雾还是叫人一见难忘,“就像直接从透纳画卷里抽出来一样”,而全片竟是用数码摄影拍成的。

是怪物也是天才

电影截取了透纳生命最后二十五载,即1826年至1851年间,其创作随之步入晚期。男主角蒂莫西・斯波,以哈利・波特系列中“虫尾巴”的角色为人熟知,为演好这个角色,他学习了两年绘画,表演作画时毫不露怯,挥洒自如;他极力还原了透纳的笨拙体态、蹒跚脚步,以及冷漠外表下深藏的细腻情感,“总之让自己变成和他一样的怪物,但谁都知道,绝大多数天才也都是怪物。”蒂莫西・斯波最终以出色的表演赢得戛纳影帝。

要理解晚年透纳孤独的伟大,年轻时极度的顺风顺水恰为对照。1775年4月23日,透纳出生在英国伦敦―个理发师家庭,素有神童的美誉。11岁时,父亲已把他的画作放在橱窗售卖挣钱,他13岁考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1796年成名作《海上渔夫》在学院展出时好评如潮,这是他的油画处女作(透纳在学校学水彩,油画全靠自学)。1801年,年仅26岁的透纳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破格吸纳,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会员。

理发师老透纳失业后,开始像一个家仆般忠心耿耿为儿子服务。透纳有一个妹妹早夭,母亲在1800年得了狂乱性精神病,最后被送进疯人院,4年后离世,只剩下父子两人相依为命。片中的父子情无疑是一抹温情的亮色,老父亲上街为他采买颜料,做饭,给50多岁的儿子刮胡子讲笑话,喘着粗气绷画布,为透纳挡驾待客,几乎是拼着命在生命即将熄灭之时以求再为儿子多做一点事……老父亲不仅是他的业务经纪人,还是他最好的朋友,1829年因病去世时,透纳备受打击。

早期的透纳还处于―种被动描绘自然模仿自然的境地,追求当时上流社会“如画性”的审美,即一切都有它固定的范式,越画得像17世纪荷兰风景画家与普桑、克劳德・洛兰的经典作品,越能得到人们的称赞。透纳练就了一手细致精确的风景画技法,年纪轻轻就过上了富裕生活,终身未曾因生计发愁。

他唯一接受不了的是自己的样子。透纳不喜欢为自己画像,原因是“没有人会相信这么美丽的画作竟然出自一个丑陋家伙之手。”他大鼻子,身高1.65米左右,画过《自由引导人民》的德拉克洛瓦曾描述他:“英国农夫般的外貌、肥大的黑色衣服、宽大的鞋子、举止生硬、冷漠”。

片中透纳一口哼哧嘟囔的浑浊口音,也让人印象深刻,有人说蒂莫西・斯波简直是在用“痰”演戏。男主角的理解则是:“听起来有点像擤鼻涕,其实是代表透纳这个人物很有智慧,总有很多想法想说,但是从来没说出口,所以就用这种‘哼哼嗯嗯’的语气助词来表达。”

透纳情感内敛,喜乐不形于色,对自己的生活也往往三缄其口。他认为婚姻不能与艺术共存,终身未婚,与一位朋友的遗孀丹碧夫人生过两个女儿,直到离世后遗嘱公布,众人才知晓她们的存在。电影中丹碧夫人与透纳早已分居多年,一见面就形同水火,愤怒指责他对孩子漠不关心、赡养费之低。透纳还会光顾妓院,把陪伴多年的女管家汉娜也仅当作泄欲工具,电影没有回避他无情粗暴的一面,真实表现了这位大画家的七情六欲。而最后与布斯夫人的那段爱情,更多来自导演的演绎发挥。唯一能确定的是,透纳晚年逃避世事,隐居乡间,他的确用了房东夫人的姓氏――化名布斯先生。

提高了风景画的地位

《透纳先生》一开篇,就是他从荷兰采风归来,透纳终其一生都热爱旅行,常年一个人深入大自然,或是造访历史悠久的城市,习惯夏天出门找素材,冬季埋首创作。1819年透纳第一次到访意大利,就喜欢上了这个明媚的国度,画了1500多幅素描写生,回国后开始把丰富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引入其作品,被视为他画风转变的分水岭。

在这些风景画中,透纳更多用色彩的冷暖而不是深浅来表现明暗,画面中的阴影部分往往同光亮部分一样着色。传统风景画都以深色打底,由深至浅层层涂画,透纳则不然,他惯常使用帆布或麻丝版画布,直接在原本的白色底上作画,更接近水彩用笔,在表现空气微妙变化时格外恰如其分。

透纳将含义丰富的叙事引入到风景画中。片中出现的名作《奴隶船》取材于1781年的真实事件,奴隶贩子为骗取保险,将生了疫病的黑奴当作“货物”残忍地抛入大海。题眼的船只画得不大,在远景中若隐若现,船主的暴戾、黑奴的命运,只是借水面上闪现的手臂、大腿与蜂拥而来的食人鱼代一二。残阳暮云,血色的大海、黑色的巨浪戏剧性地翻搅在一起,阴沉骇人,异常惊心动魄;而在画面中央,一团白色的天光直落海面,照出了一条水路,如同上帝的目光垂怜着无辜的人们,恐怖与悲悯、罪恶与控诉,共同交织于一幅画中,无怪乎英国诗人丁尼生称赞透纳是“风景绘画中的莎士比亚”。

透纳的另一个创举是把风景画作为历史画来表现,使其地位提高到与历史画、肖像画同等高度。片中出现的另一幅名作《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不平静的光和风暴绞成一团,画面似乎在颤动咆哮,黑沉沉的云团如同一只张开翅膀的猛禽向人们扑来,汉尼拔的军队在凶猛狂暴的自然面前变得如此渺小无力。也折射出了透纳悲观的自然观:人类永远无法与大自然较量匹敌。

电影中有一幕,透纳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吟诵自己的诗歌,还有一场戏是与女琴师惺惺相惜谈论音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了透纳的创作品质。他从1798年的风景画《巴特麦尔湖》开始,有了为画面配诗的习惯,时而引用拜伦、密尔顿、莎士比亚,时而配上自创的诗句,来说明主题或烘托意境,颇似中国绘画中诗画交融的传统。这在西欧美术史上,应该说是仅属于透纳的个人特色。

与老对手康斯坦布尔

除了传主生平,《透纳先生》更难能可贵地真切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形态,为此整个团队做了相当扎实的历史研究工作,让电影有了一种风俗画般的古典质感,比如那场展览厅里的群戏就堪称精妙。

从1780年开始,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每年春季会在萨摩塞特宫特设的展厅举办年展,这也是伦敦艺术界最重要的展览。当时有个传统,展览向公众开放前,约有三天的时间,画家们可以对自己的作品略加修改,同行间自然也少不了互相品头论足。几个运动长镜头中,迈克・李准确再现了1832年开展前的热闹嘈杂,透纳与同行们一一打着招呼,旋风般的脚步后不忘留下几句一语中的的透纳式妙语,这些人都是英国美术史上有案可查的名字,如熟悉个中掌故,更是趣味横生。

其中最醒目的一对,便是透纳和他艺术上的老对头康斯坦布尔。康斯坦布尔比透纳小一岁,不比透纳年少成名,他一直到53岁才成为皇家艺术学院的会员。两人都长于风景画,可谓一时瑜亮,后世美术史家称他们是“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两个人”,一生都在相互较劲。

透纳一幅小画幅的海景画,正挂在康斯坦布尔大尺寸的《滑铁卢桥开放》旁,前者色调灰黄,后者用色浓重,相形之下海景画势单力薄。透纳兜了一圈,不动声色转回来,看似随意地在海浪中央涂了一个醒目的红色正方块,在场围观的画家们无不嘲弄“这个疯子干的蠢事”,只有康斯坦布尔一看脸就变色了:“他放了一枪!”穿好外套气呼呼走了。几分钟后,透纳不慌不忙踱进来,将红块改成了一只浮标,点睛之笔赢得了全场掌声,《滑铁卢桥开放》一比都显得笨重了。影片极为生动地还原了两人之间最著名的这个桥段。

英国风景画到18世纪才真正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就因为透纳与康斯坦布尔两位风景画大师,使英国、甚至使西欧的风景画摆脱了陈腐僵死的传统束缚,达到崭新完美的境界。两人的性格、风格都大相径庭,康斯坦布尔温文尔雅,几乎一生蛰居故乡,主要描绘本地风景,他对透纳后期倾心的机械、速度无动于衷,笔下的自然胜在浪漫真挚,一派田园牧歌。透纳则以敏锐的眼光、现代性的绘画语言,描绘了对时展的观察,他的先进也注定一时难被理解。

印象派的先声

晚年的透纳画风自成一派,离精致有度的学院派主流渐行渐远,对色彩、光和大气的理解更加提纲挈领,画出了一批抽象性的风景画。“在你的年纪你还不知道的是,应该画出对事物的印象”,透纳曾对一个年轻艺术家这样说。也在片中出现过的名作《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用漩涡状的笔触描绘出大气海浪的剧烈动荡,整个画面构图也呈螺旋状,完全靠色彩的运动表现出了如临其境的狂风怒涛。

有美术史家评论,看遍19世纪40年代传统的海景画,没有任何类似透纳的作品,他打破了绘画所有的惯例。这幅画比印象派早了近半个世纪。莫奈、德加、雷诺阿等人曾在一封公开信中写道:“一群法国人,在相同的美学追求下,联合起来……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表现运动中的物体形态,以及变幻莫测的光现象的运动中来。他们没有忘记,在这条道路上,有一个卓越的英国大师早就走在他们前面了。他就是伟大的透纳先生。”

但透纳实验性的创作令时人不解,讥讽与奚落接踵而至。电影中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参观学院展览,走到透纳的两幅画《捕鲸船》、《日出与海怪》前眉头紧蹙,直接将其斥之为“脏兮兮黄乎乎的一坨”。透纳听了自然心如刀割。不仅评论家指责他“好像在画布上涂满巧克力和奶油”,“用上了厨房里所有的东西”,他还成了剧院舞台上人尽讽刺的对象,就连一些杰出的同行们也不理解他:德拉克洛瓦推崇透纳但也觉得“一般说来,所有的英国的大画家,都有夸张的缺点……以致达到了过分的程度”,康斯坦布尔则认为“透纳越来越不忠于自然”,可见他面对的舆论环境压力之大。

英国知名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是当时极少数推崇透纳的人。1840年两人相识时,透纳65岁了,21岁的罗斯金还年轻。罗斯金迅速而狂热地拜倒在透纳脚下,几乎毕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介透纳。他在代表作《现代画家》丛书中为透纳辩护,称其艺术是立足传统的创新,是“感觉的现实主义”。

影片中有不少表现两人交往的片段。有一处是在透纳的私人画廊里,罗斯金对《奴隶船》赞不绝口。这正是他在《现代画家》做出最高评价的一幅画,称“透纳笔下的大海前无古人”。透纳意识到这幅画的悲惨可怖挑战人们的神经,在片中还问罗斯金,你看我这画卖得出去不?现实中,买下这幅画的正是罗斯金,他曾洋洋自得地宣称自己将它放在餐桌前,可以每天欣赏。不过滑稽的是,他最终还是把画卖掉了,抱怨道:“看着这幅画,简直受不了!”

最后十余年中,透纳住在切尔西的一栋乡村别墅,远远躲开城市和上流社会。虽然饱受误解,他仍未改初心,画画始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为了画《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透纳甚至让水手将自己捆在轮船桅杆上以便更好地观察,足足待了4个多小时,当时他已经67岁了。透纳作画精益求精,不过方式很粗犷,有时直接往画上吐唾沫,故意不修剪指甲,方便画画时像爪子一样挥划。

1844年,透纳著名的代表作《雨、蒸汽和速度》问世。他所生活的年代,正值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的发展日益影响着人们的观念。19世纪中叶,代表着现代文明成就的火车开始在英、法等国大量出现,透纳敏感地将其纳入视野,为风景画的题材开辟了一方新天地。画中火车疾驰,似乎就要冲出画面,雨雾和蒸气交织成一片金黄的光辉,“光的盛筵,一场盛大的狂欢,自然与精神在这里合为一体”。但以机器为主题,在当时人看来却属于粗鲁不雅。

透纳一直对新技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曾流行一种说法称透纳暴风雪的画法是受了电磁学理论的影响,铁屑在磁极作用下聚散的形态,与画中风暴狂肆的轨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巧的是影片就安排了一位身兼科学家艺术家的萨默维尔夫人前来串门,当场为透纳父子演示铁针带上磁性的实验。透纳对新兴的摄影也颇感兴趣,几次化名拜访当时第一流的摄影师,向他讨教。片末透纳拜访摄影工作室,平生第一次拍照,频频发问的他既朦胧预感到日后摄影对绘画的冲击,也为其技术能为风景画家所用而隐隐期待――这就是与时俱进的透纳。影片充满了这类与现实遥相呼应的丰饶细节,让观众颇有寻宝般的。

等到风景都看透范文第3篇

这种画的特点,是要求有艺术性,但突出强调真实性。二是表现作画人对美的独特感受,供观众作艺术欣赏用,叫鸟瞰画。这种鸟瞰画,独立于和有别于工程示意图或效果图。其特点是,表现作者主观感受的一面。特别强调独立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不十分要求真实性。鸟瞰画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做设计用的鸟瞰画,另一种是成为绘画艺术的鸟瞰画。这两种鸟瞰画的绘制出于两个目的:一是,用来显示工程的艺术和立体空间效果,叫鸟瞰示意图或效果图。主要是作为工程设计、工程审阅用。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把这种鸟瞰画与工程设计图装钉在一起,供、市政主管或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

2.园林鸟瞰画形成的特点

视线受阻面减少在平视中,视线只能看到正面的一个物体,后面物体都看不到。视点抬高以后(高视点),视线受到的阻隔减少,可以从前面物体的上方,投射到后面物体上,不仅能看到前面的物体,还能看到后面的物体。视线面积增大高视点,调整了物体的正侧和上面的透视变形关系,加大了物体下端表现与视平面的面积。如果视点为原高度的二倍,视圈面积就差不多是原面积的四倍,呈平方比。因此,在画面上垂直于地面的物体上大下小。物体变形减小采用焦点透视,画面中的所有景物透视点都向一点集中,使前后左右的景物形体透视变形加大。而抬高视点后,同时再把视点不断向左右移动,变换视点位置,使景物呈现多焦点透视形式,同一画面中的前后左右景物、形体的透视变形就会减少。景物表现完整满意鸟瞰画,在绘制中除了高视点和游动视点外(左右移动),为了求其图画效果,有时在构图中,还综合采用轴侧透视法、三远透视法、转动视点法(转椅法)、伸缩视点法(伸缩法),使画面不受视点、视域限制,冲破焦点透视仅限于一个视域内作画的法则,也了近大远小的客观规律。

3.鸟瞰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由于采用了高视点、游动点、轴侧投影、转动视点法、伸缩视点法等散点透视方法,在描绘中,不受视点、视域的约束,也不受近大远小规律的限制,可随着设计或绘制人的意思灵活地将各种景物归纳统一在一个画面里,这为真实地表现提供了方便条件。鸟瞰画对工程设计的意义鸟瞰图,对工程设计的表现和风景的描绘有着特殊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一般都分景区和景点。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视觉阻隔。鸟瞰视点高,视线受到的阻隔减少,视域内容和面积增大。用一般立体图,难于同时表现那种大面积的效果。而用鸟瞰画来表现就比较容易些。在鸟瞰画中,平行于地面的平置图形透视变形较小。因此,不少难以在平视图、立面图中表现的平面设计思想,用平面图又无法表现的某些立体效果,用鸟瞰图就可能得到较好的表现。比如,形状复杂的大型花坛、水池、假山群以及形状复杂的平面布局等等。鸟瞰画的画面与地面可以不垂直,能造成特殊的视觉效果,表达特殊的视觉感受。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表现皇家屋顶的金碧辉煌同松柏的葱郁苍翠之间的强烈对比,表现黄鹤楼与武汉长江大桥的风格差异,表现天坛祈年殿蓝色的圆顶在全国象征涵义中的主调作用等等,采用鸟瞰画方式,都是比较好的。有些鸟瞰画里的景物,上大下小,加上在俯视中的人、建筑物、树木等较低的形象的高度透视缩减十分显著,这就使高塔、楼阁等在全图中统率作用更为突出。比如,有一幅法国浮勒·维贡府府邸花园的照片就是从直升飞机上拍摄的,把庞大的建筑与分布在中轴线附近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等矮小的形象放在一定的角度下,对比十分强烈,突出了建筑物在花园中的统率地位,这种效果是用其它拍摄角度难以达到的。

4.鸟瞰画在园林专业中的作用

等到风景都看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彩;形式美;情趣美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06-01

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国力强盛,文学也是大放光彩,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先后发展起来,有拜伦,狄更斯等有名的文人出现。而绘画艺术,似乎始终没有太眷顾这里,既没有像佛罗伦萨一样孕育了文艺复兴画派,又不像法国巴黎一样孕育了印象主义画派。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英国没有产生第一流的绘画”。但是,这里的确诞生了一位天才,那就是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rroa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正是透纳,让英国的水彩画摆脱以往古典风景画风格,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少年时期就可以轻松地用速写的方式先把风景用线条勾勒出来,再带回画室画成水彩;26岁时就破格进入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正式会员。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说到透纳,“面对无法控制的力量时,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束手无策,就不能不赞美那随意支配自然力量的艺术家。”但透纳没有满足于把自然中的具体景物画的惟妙惟肖,而是更进一步通过对光与影的捕捉,表达虚无缥缈的抽象思维。工业革命后,人们面对自然开始有感而发,运用自然表达自身情感,就像雪莱《西风颂》里经典的一句话:“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晚期,透纳不再追求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开始寻求表现张力――他大量使用新颖的技法,强烈的色彩让水彩这一小画种发挥出了特长,变得极富表现力。所以,我们这次主要通过《科布伦茨的摩泽尔河大桥》,从形式美和情趣美的角度,分析一下晚期透纳的水彩风景画中的美感。

一、形式美

(一)色彩美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透纳晚期水彩风景画中的色彩对比之美。水彩的特性就是自然灵动,浑然天成,轻盈自如,不易反复修改,颇有几分中国写意画的洒脱。我身为水粉水彩专业的同学,非常迷恋于水彩的灵动。《科布伦茨的摩泽尔河大桥》使用了大块面的蓝色与橙色的补色对比,不仅夺人眼球,而且并不突兀,层次清晰而又丰富,非常震撼人心,而且其潇洒干练的笔触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每每看见他的这幅画,我都会很感动。

晚年的透纳更加疯狂地从大自然汲取着灵感,据说他曾经要求水手把他绑在船的桅杆上,以便他去体验暴风雨,进行创作。早期透纳的作品多用偏深的冷色调,多采取的是写实的方法。但是,当他从意大利回来之后,用色变得明快大胆了许多,技法也开始突破传统。晚期的透纳更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瞬息万变的色彩变幻抓住我们的心。《雅茅斯的沙滩》和《暴风雨中的明轮船》都是通过抓住瞬间来达到永恒的美。水彩仿佛与他合二为一,颇有一丝道家“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韵律美

其次,是其水彩风景画中的韵律美。《科布伦茨的摩泽尔河大桥》中大桥若隐若现的出现在画面的中间偏下位置,疏密分布明确。且他被透纳概括成简单的线条,而天空的蓝色形成一个块面。线条与块面形成了很好的搭配,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空间感。此时的透纳已经完全不会拘泥于传统形式,而是营造一种朦胧神秘的气氛。而我相信,这幅画一定程度影响了莫奈。例如莫奈的《伦敦的查令十字桥》,其构图和大桥隐约可见的朦胧气氛都与透纳的这幅画极为相似。如下图所示:

二、情趣美

透纳的风景画是有情感在其中的,他深深热爱绘画。如《雨,蒸汽与速度》,不仅仅表达是色彩的美感,更有一些别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美――力量与速度。这和苏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说:“连风景画也以描述心境为主,有形体的东西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标志和暗示”。透纳喜欢突破,在技法上寻找了很多新方法,从而使画面产生运动之美,绝不死板。1832年,透纳和康斯太勃尔一起参加学院展览。后者展出了《滑铁卢桥开放》碰巧和透纳的画放在了一起。在展出前,透纳在康斯太勃尔的画面前站了很久,然后走到自己的画面前,在整体偏灰的海面上加了一个红点。这个点一下子让整幅画生动了,显得《滑铁卢桥开放》立刻笨拙了起来。后者看过后,大呼:“他来过了……还放了一枪!”

三、结论

所以,透纳晚期的水彩画是非常具有美感的。虽然他寻找到的丰富的技法,有很多已变成了谜,但是他探索的精神会指引我们前进。我希望我也可以多多吸取透纳的技法和思想,画出令自己满意的绘画,把水彩画的优势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等到风景都看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观察方法;透视;色调;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60-2

油画风景写生是美术学专业油画训练的一门较重要课程,是深入生活,到室外去观察体会外光色彩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下油画的表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外光风景写生始于19世纪印象派的兴起,摄影术的诞生使画风一成不变的学院派绘画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画家从室内走向室外,面对大自然直接写生,也促使了印象派的诞生。我们可以从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看到,他们在表现自然风光色彩时,对描绘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用跳动的笔触和斑斓的色彩,把自然光线下物象所呈现的色彩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对当时只注重在室内进行训练与创作的学院派来讲,其较单一的色调和缺乏生机的表现内容,与印象派绘画那种更贴近自然的色彩相比,后者在绘画中色彩学理论运用更科学。摆脱了绘画对宗教神话和历史题材的依赖以及传统绘画程式化的束缚。印象派绘画作为新的思潮,推动了画家观念的转变和绘画技法的更新,对当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油画风景写生以外光风景为主,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室内色彩训练,掌握了对客观物象基本的观察和表现方法及对色彩认识后,方可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客观世界在外光环境下的光色状态,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理解色彩变化的规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当学生直接面对大自然时,眼前景象美丽清新,色彩纷繁。与在室内面对光色较稳定的小场景训练相比,大自然的光色千变万化,场景宽阔深远,形态千奇百怪,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在作画时无从画起或不假思索急于动手。当写生进行到一定时候,出现构图、色彩、透视等问题的时候又感到不知所措。因此,在油画风景写生之前,对油画风景写生的观察分析、构图法则、透视规律、色彩规律、作画技巧、节奏感等要素有一定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观察分析

观察是绘画艺术进行写生的首要因素,在作画之前没经观察,是不能急于动笔的。一个成功的画家在写生前,一定要经过细致的观察,接下来再考虑画面所呈现的构图、色调、光线等构成画面的要素。对一个要描写的风景物象用近一半的时间反复观察揣摩,深思熟虑后开始起稿构图。面对所刻画的景物,要找到最令自己激动地方,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个令自己心动的精彩的兴奋点,这个点也可以说是画面的中心。除此之外的其他景物皆为陪衬,这样写生起来,就会根据画面主次随心所欲进行表达。

二、选景与构图

对于初学者来讲,在风景写生训练时,画幅不宜太大,画幅大构图难以把握。画幅适中可缩短写生时间,便于锻炼和整体色调把握,使画面达到自然协调统一。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能提高学生捕捉和感受色彩及营造画面的能力,提升写生的熟练程度。小幅风景油画写生,以构图与色彩概括训练为主,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取舍能力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色彩绚丽多变的大自然,必须对客观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要大胆取舍、概括,不能见到什么就画什么,动笔要做到有的放矢。选择描绘对象一定要较新奇、较典型的,选择最佳角度构图。还要分析哪些是最精彩的可作为画面主体,哪些是客体,切忌操之过急,或机械地照搬描摹对象。

三、透视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包括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其中形体透视在风景写生训练中最容易出现问题,尤其是建筑风景写生中尤为明显。中国传统绘画惯用散点透视,这种透视法则渗透到了每个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我们美术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在写生时常常出现同一画面多条视平线,或同一物体的同向平行线出现多个消失点,违背了近大远小透视学原理。

色彩透视是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所产生的色彩变化现象。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洁净度、密度等与景物的色彩透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景物色彩的远近变化,同时又能直接反映出委节、气候、地域等特征。比如城市人口与工业分布较密集的低海拔地区,由于气压相对低,空气湿度高,洁净度与能见度差,远近色彩层次分明,色彩纯度变化较大;高寒地区气压高,空气稀薄,能见度高,所呈现的空间色彩透视变化不大明显,远景与近景的色彩纯度都比较高。正常情况下近处物体的色彩与明暗对比较强烈,受光部分较暖,固有色倾向明显。随着距离的退远,明暗对比与色彩纯度也逐渐降低,色调也逐渐变为青灰或紫灰色。

四、色调与色彩

面对静物进行油画写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画面使用什么色调,确定画面主色调是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人对表现对象的审视角度及阅历不同,在观察与表现对象时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过多描摹照搬对象的色彩,画面就会失去灵性。在表现画面色调时,还不能过于主观,过于主观就会失去所表现对象的地域特征,如高原的通透与博大、黄土地的浑厚、江南水乡的灵秀等,在色调的运用都必须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其次就是色彩运用,色彩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都不陌生,但对绘画色彩的理解就有好多偏差,通常把写生中表现在画面上的客观对象所呈现的固有色与明度色等因素理解为色彩。自认为在作品中描绘出客观物象的五颜六色就表现出了色彩。绘画中的色彩不只是我们看到的固有色,而是客观物象在自然光相互作用所呈现的色彩对比关系。在画面中色彩变化是要服从于色调的,色彩再强烈也不要超越画面基本色调,表现每块色都要考虑周围环境及与光源的角度产生的色彩变化,尤其是向上、下、左、右纵深转折面的色彩,都与周围折射角相对应物体的色彩发生关系,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环境色。同时还要考虑光源色变化,在不同时间段,阴天或晴天,景物每个转折面呈现的或明或暗、或冷或暖均规律性的产生变化。因此要仔细观察比较,反复实践,了解和掌握外光写生的色彩变化规律。

五、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专业的学术用语,在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到处都充满节奏,只是我们平时没有用的眼光去关注和审视它。在绘画中,画家把类似音乐中的节奏律动听觉感受演变成可以欣赏的视觉感受。节奏感已成构成画面美感的重要因素。不管是何种风格的作品,在构建画面时,画家会通过审视客观物象中的形体相互之间的连接与叠压、空间分割、边线的穿插、明暗对比等节奏变化元素,对画面刻画对象的边线、空间、形体、肌理及明亮或沉郁的色彩等要素进行合理布局,运用动与静、曲与直、虚与实、疏与密等对比关系来强化画面的节奏感,表现出音乐般的视觉节奏美感。

风景写生是一个较为综合的绘画训练项目,不只是在观察、构图、色彩、节奏等方面,还有许多因素需要我们去关注。在绘画中每一个因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任何一种因素的独立出现都是站不住脚的。每一幅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都倾入了画家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散发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个优秀的风景画家,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深厚的艺术学养、精湛的绘画造型技巧和艺术的表现能力,还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学识修养。人品决定画品,人品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画作的品位。在这个纷繁多变的的社会大环境中,形形的信息冲击着每一位画家的神经,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在各种信息的刺激下变得浮躁不定,难以沉下心来去潜心研究,并把这种浮躁情绪表现到画面中。学习绘画是一个枯燥漫长的过程,因此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心态,从人品与艺术学养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必须到大自然中去,感悟祖国山川秀丽,四季更迭,感悟江河湖海,花草树木坚强的生命和美丽的品格。大自然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浮躁的心态平息下来。通过以大自然为对象的写生训练,提高外光写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表达自己的审美理念和情趣,借助对景物的描绘的来抒怀,提高观察与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

相关期刊更多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与电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信息产业部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