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范文第1篇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当年在北伐曹魏期间为解决从山区险道上往前线运送粮草而创制的运输工具。《制木牛流马法》一文是南朝刘宋史学家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作注时,选用的陈寿所编著的《蜀相诸葛亮集》中的文章,这是有关“木牛流马”最早、最详细的珍贵史料。

据载,木牛流马的型制为:“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助,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鞭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

“三国迷”王洪军经过数十年思考、沉淀,结合历史典籍,深入考证,大胆创新,终于成功再现诸葛亮创制的“木牛流马”。整车全木结构,相关构件都是木制,组合结构采用汉代普遍流行使用的榫铆工艺,包括连接、转向、驱动及附件均为木器所做,没有任何铁质器物。

王洪军制作的木牛是由人力踏动的木质运输工具,自重约50公斤,载重不低于300公斤。利用轴承传动原理省力,足部压力在0-75公斤左右有规律地变化。前端为雕刻的牛头形象,方形的牛腹分成前后两部分组合起来,由联动轴链接而成;前部为转向、载重部分,长1.5米;后方是驱动、骑乘和操作台,长1米;轮子两侧外部镶嵌有牛腿、牛足,后轮两边各有一个脚踏板;方向控制把手在中间部位,骑乘者可以通过双手扶持前行或者转向。它能在崎岖的路面上通行,通过制动离合与脚部控制进退,运行速度如流动的快马且转弯灵活、稳定性较好。经过路面实验,确实前后进退自如、转向灵活,行进轻快,爬坡通过障碍时稳定、无阻滞现象。

王洪军现为北京金巢快捷酒店法人代表,北京河南企业商会会员,自幼热衷于发明创造,曾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科技奖项。他制作的“木牛流马”不仅构思巧妙,外形惟妙惟肖,而且构造简单大方,注重实用,可谓独具匠心,形神兼备。其特点可以概括为脚踏式无链条传动四轮车,既颠覆了“腿派”木牛所固有的缺点,即对能量的低利用率和转弯的困难;又解决了“轮派”木牛在步行时的震动较大,使木质结构使用寿命不长,震动使人容易劳累等问题,完全符合“进退自如”、“人不大劳”、“牛不饮食”的设计初衷,在山地运输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木牛流马范文第2篇

学机械要做当代诸葛亮

1979年出生的张晓普上初中的时候,一节历史课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历史老师讲到,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张晓普就问历史老师:“不用电源,不用人推,木马怎么能运载粮草呢?”历史老师告诉他,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当年他在“木牛流马”里运用了机械原理,但很多人直到现在也没研究明白其中的玄机……

张晓普越想越好奇,从此对机械研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定决心张大以后一定要研发出“木牛流马”。在高考报志愿时,他填报了一所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在大学里张晓普把少年时的梦想先埋在心里,把精力全部用在机械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上,上完理论课他就泡在图书馆里阅读机械工程相关书籍,一有时间就到实验室里拆装各种机械设备,他渐渐能自己组装设计一些电路设备了。张晓普就这样慢慢积累着,只要他一想起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心里就充满了动力,学习、实践的劲头更大了。

1999年,张晓普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受聘到许昌市机电厂,在技术部门搞机械研发。凭借着在大学里的勤学苦练,雄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让他很快就在单位里脱颖而出,很受领导的重用。但两年后,想趁着年轻到外面闯一闯的张晓普从机电厂辞了职,来到了广州,给一家玩具厂做产品的研发设计。经过对玩具行业的逐渐了解,张晓普发现,尽管广州的电动玩具产业很发达,但玩具种类很单一,同质化竞争问题严重,研发新产品成为当务之急。

这时候,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下就从他脑海里闪现出来。在三国时代它们是靠运输粮草而轰动一时,现如今如果作为一种玩具,不能仅节省能源,更能充满新鲜感!只要新鲜、与众不同,生意怎能不火?

对,就研发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张晓普拿定主意后心里无比激动,尽管必然要面对很多技术难题,但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四年的机械研发工作,张晓普对自己充满信心!

诸葛马成功问世

孩子骑上乐陶陶

2003年,张晓普从广州带着机械配件和原材料回到河南许昌,开始潜心研发“木牛流马”。他先找到《三国演义》等资料,全面了解木牛流马的外形和特点。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张晓普惊喜地发现木牛流马的主要机械原理――通过粮草的重力转化为动力,从而达到不用任何电力、马达就能行走的目的。在现在看来,这种力的转化其实并不复杂,但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末期就能利用这种原理,张晓普暗暗惊佩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按照这一机械原理,张晓普开始组装木牛流马。古代的木牛流马用作运输粮草,今天的木牛流马是将要作为让人们骑乘的玩具,因为重力的不同,所以里面的机械配件要更为灵敏、更加复杂,于是张晓普在里面安装了大型弹簧,又安装上杠杆,在“马蹄”部位安置滑轮,孩子骑在马上通过身体的重力来促进马的行走。道理虽然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却并非那么容易!每一个零件的设计如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设计的成败。张晓普废寝忘食,每天都忙到深夜。有一天晚上他为了安装“木牛流马”的马蹄,竟然忙活到了凌晨2点。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他也在琢磨每一个技术难题。每实验一次都要废掉很多零件,买零件、材料当然是需要很大的开支,张晓普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没钱买材料了,但半途而废实在是可惜啊!无奈之下张晓普想要卖掉妻子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养猪场。然而,妻子实在是不理解他的做法,流着泪说:“晓普,我不是不支持你搞研发,可是现在把养猪场买了,以后靠啥生活啊!”张晓普安慰着妻子,最终还是忍痛卖了养猪场。为了一个特殊零件,他曾跑到几百里以外的车床加工厂里定做零件;为了省钱,他带着方便面在车上干嚼;有些工序自己解决不了,他就四处求人、找专家以求得技术攻关……当别人听说他在研发木牛流马,不仅不理解,反而还嘲笑他:“还学人家诸葛亮,真是自不量力”。但无论怎么忙、怎么累,别人怎么说他,他都不在乎!人活着总还是要有点希望、有点盼头,木牛硫马就是张晓普的生活希望。每当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张晓普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心里都难以抑制那种获得成功的喜悦……

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实践,第一辆木牛流马终于组装完成了!张晓普让一个6岁的孩子骑到马上,马立即向前行走起来,把孩子高兴得直拍马屁股喊:“驾!驾!”这位久居城市的孩子犹如骑上一匹真马,那种兴奋得意劲,就别提啦!

反复改进不断升级

诸葛马新颖时尚获专利

尽管首战告捷,但张晓普发现木牛流马还有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第一,外形过于笨重,看起来不像真马,这便减少了玩具的趣味性,必须要把外形做得更灵巧、更像真马;第二,移动、行走速度有些慢。由于外形笨重,机械零件的敏感度没能达到最佳状态,导致木牛流马的行走速度受到了影响,要想让玩具全面占领市场,就必须要提高马的行走速度;第三,不仅要开发能够滑行的木牛流马,还要研发出能够步行的玩具马,像真马一样驱步前行,这样会更逼真、更好玩!

第一台木牛流马的成功研发,为进一步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不断改进、调整,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又经过了1年多的不断改进……最终,不吃草、不用电、骑上就能走的木牛流马游乐设备和儿童健身玩具成功问世!它仅依靠骑乘者自身的重力和蹬力即可迈步行走,骑乘时的动作和感觉都与骑真马奔驰时的状态十分相似。其外表是采用高档毛绒材料,配以优质皮革等制作而成,仿真自然、工艺精致,如同真马一样;内部由300多个机械部件组成,能模拟出近乎完美的真马奔驰动作,让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大人和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全新的体验!

张晓普把这种独一无二的新型儿童玩具命名为“诸葛马”。诸葛马顺应了现代“节约能源,倡导绿色环保”的趋势,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是大力支持并推广该玩具。此后,国内有数家玩具公司都纷纷找到张晓普邀请他加入他们的公司,希望能跟张晓普合作批量生产诸葛马,效益共享!然而,诸葛马凝聚了张晓普无数的努力和心血,前前后后将近了2年时间才研发成功,他把制作技术当做了宝贝,可不能轻易地让他人生产。但资金有限,自己建厂生产又没有那么大的实力,眼下也只能与别人合作。他先后考察了多家厂子,但是要么是规模太小,要么就是市场推广能力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最后经过多家对比,张晓普最终加盟了当地规模大、品牌响的河南华冠真得乐游乐设备厂,并将自己研发的产品申请了专利保护,国家专利局当然也是对该产品也大为赞扬,专利号很快就批了下来(专利号:200720092646.2)。

经销一路高歌

好销售生意火爆

2005年3月,诸葛马一经推出,立即就引起市场的轰动,经销遍地开花……诸葛马摆放在景区景点、广场公园、游乐场、幼儿园等处,作为一种最新奇的游艺产品,吸引了众多儿童、成年人、游客们的好奇目光,并都一骑为快。商靠经销诸葛马可谓是大赚了一笔啊!

湖南湘潭的一个下岗工人王先生,98年下岗后一直在一个工厂做搬运工,2006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诸葛马的介绍后,一下就被这种新型娱乐健身玩具给吸引住了。他来到河南华冠真得乐游乐设备厂,打算亲自尝试了一下样品。当看到外形逼真的诸葛马,想骑还有点不敢骑,怕一下压坏了诸葛马。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种小型的能载重达到100公斤而大的能够承载多达200公斤的重量,两个成年人骑在上面都没什么问题”。王先生这才小心翼翼的骑到马上,轻轻一蹬,“哇!真刺激!”诸葛马就开始向前行走了,王先生像孩子一样在厂院里骑着诸葛马转了几圈,先后把普通型和多功能型都尝试了,普通型是向前跨越式行走,多功能型是即可以跨越也可以迈步行走,与真马更接近了。王先生一看质量没问题,就当即和厂家签订了湘潭的经销商。他首次进了50套产品,回到湘潭后,各大景点、公园、游乐场等一看到诸葛马,大家都说新鲜,好几家游乐场所购买了产品。他自己也租了个场所成立了一个诸葛马娱乐场,很多孩子骑过后都感到新鲜好玩,都缠着家长直嚷嚷还要玩。按5分钟收费5元钱的标准收取费用,这些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孩子玩得高兴花这点钱家长也不在乎。和王先生住在一个小区的朱先生,家里有两个孩子,对诸葛马像着了迷似的整天嚷着要骑,干脆从王先生那里购买了两套,放在家里让孩子玩。很多家长看到诸葛马这种既能健身又能娱乐的玩具,都想给自己家的宝贝买一个,王先生一看这种产品确实受到小孩们的喜爱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开一个诸葛马礼品专卖店,把诸葛马这个生意做得更大。还有些小摊点的老板,不愿意进购产品压本钱,王先生就把诸葛马租给他们,赚取租金。一些老板觉得租用不划算,就买下了产品。第二月他又从总部进了200套产品。当年共销售出去1000多套产品。看到这样红火的生意,王先生打心眼里感谢厂家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从一个下岗职工做成老板成就了自己的财富梦想!

好生意咋做咋行

诸葛马打造多种赢利模式

为使经销迅速打开市场,也让选项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华冠真得乐游乐设备厂在保持低价位、给投资者留出高利润的同时,还为创业者打造了多种赢利模式:

摆摊经营:虽然直接经营摊位已能给客户带来丰厚利润,但这还只是最基本的经营方式。如果综合利用诸葛马项目的优势,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小本投资生意。

承包方式:从第一个摊位成功运营开始,客户就可以采取“承包”给他人的方式经营。摊位承包,虽然少些利润,但可以腾出精力经营新摊位,综合收益远大于一个摊位。

摊方式:充分利用客户在当地的项目垄断优势,将“产品和摊位打包”加价出兑是最快速的收益方式。作为当地第一批客户,出兑摊位的机会不仅能带来最快速的高回报,还能将客户的投资马上收回用于再投入!

经销方式:诸葛马是一个投资小、回报高、回收快的经营项目。作为经销商,针对当地大量的正在选择项目的小投资者、下岗人员创业人员、经营转向的投资者、拥有和掌握特殊资源的(如城管、园林处、景点、公园、广场等)负责人等进行再销售,获得经销利润是一种重要收益。

礼品销售;专卖店经营:家庭型的诸葛马成为儿童的超酷玩具,可作为礼品送给孩子,一定哄得他们无比开心!

木牛流马范文第3篇

对于这种物流机器人,业界褒贬不一,有人说喝牛奶牵来了一头牛,有人说太昂贵、养不起,有人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但亚马逊将其成功的用在自身的物流体系中并且是上万台的应用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何没有在中国市场应用?

国内从2014年底到2015年初,这种物流机器人在互联网等媒体上颇受关注,据传还有不少公司仿效研制,只是在坊间传说,但至今鲜有见之报端,或因硬件、或因控制软件等原因未有成功应用。

素以机器人集成应用著称的华恒公司潜心多年,其研制的以“木牛流马”命名的物流机器人融合了智能识别、智能信息处理、自动充电、多任务优化调度等多项技术(专利)。

木牛流马范文第4篇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代在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领域中,都出现了专业户。他们所进行的商品化生产,由于规模大、数量多,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故市场经济效益好,可与“千户侯等”。

【英文摘要】There were households arising in the field of livestock husbandry,fishe ry,forestry,garden husbandry etc in Han Dynasty with development of comm odity economy.The households who worked on the commodity production had go t a good market benefit and an equal position with“the marquis who holdin g one thousand houses”because the commodity production was large in scale ,much in quantity and the men had good skills of production and high leve l of management.

【关 键 词】汉代/专业农户/商品生产/市场效益

Han Dynasty/specialized peasant households/commodity production/market benefit

研究商品经济,应当重视商品生产的考察。所谓商品生产,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物品生产出来不仅是为了供生产者使用,而且也是为了交换的目的。就是说是作为商品,而并不是作为使用价值来生产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1页。)商品生产有不同的历史形态,有不同的门类分工和数量特征。秦汉时期,自然经济虽然在总体上具有强大的地位,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展,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流通过程与市场发生联系。本文仅就从事畜牧业、渔业、林业、园圃业等方面的专业农户之商品生产及其利润率、或市场营销后的经济效益作些初步探讨。

畜牧业在古代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秦汉时期,西部、北部边郡,地广民稀,水草丰美,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如《史记·货殖列传》说:“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亦说:“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代在西、北地区,除大量官营畜牧业外,也有民间的私营畜牧业。随着畜牧业基地扩大,畜牧经济普遍发展,当时有些地方涌现出了以畜牧经营为主的个体专业大户,如据记载:“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汉书》卷91《货殖传》。)“班壹避坠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故北多以‘壹’为字者。”(注:《汉书》卷100上《叙传》。)“(桥姚乘官府斥开边塞之机,恣其畜牧)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卜式者,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注:《汉书》卷58《卜式传》。)“(马援)因地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注:《后汉书》卷24《马援传》。)

汉代畜牧业户生产有几个特点:首先,地区分布不断扩大,由西北逐渐向中原延伸。受周代以来的长期影响,使中原的一些地方亦开始发展畜牧业。如史称:冀州“畜宜牛羊”,豫州、兖州“畜宜六扰。”即适合于马、牛、羊、猪、犬、鸡等六畜的牧养。二是畜牧生产的品种、类别有发展。除马匹之外,还有牛、羊、驴、骡等。驴、骡是秦代之前中原所没有的品种,被视为“奇畜”。西汉中期后,乃“骡、驴、馲驼,衔尾而入,騨騱騵马,尽为我畜”(注:《盐铁论·力耕篇》。)。再者,当时畜牧专业户生产的规模大,数量多。有的“畜至谷量牛马”,有的“马牛羊数千群”,有的“马牛羊数千头”。汉武帝太初年间,为征伐大宛,发兵六万人出敦煌,“并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骡、橐以万数”(注:《汉书》卷61《李广利传》。)。这众多的牲畜,除官养的之外,有不少当是来自民间的私养。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户经营的目的明确,它不是生产自给,而是为了出卖,通过交换获利。如乌氏倮,擅长“畜牧”,将其牲畜“斥卖”之,购“求奇缯物”,乘间以献戎王。卜式畜养“羊致数千头”后,再“买田宅”。可见,他们的畜牧经营是一种商品生产。当时有“马侩”“牛侩”等畜牧经纪人,也说明畜牧的商品化走向业已明显。

马牛在畜牧类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史称:“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注:《后汉书》卷24《马援传》。)“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注:《太平御览》卷837引《风俗通》。)又云:“匹马,匹牛,居则以耕,出则以战。”(注:《晋书》卷26《食货志》。)当时,由于边郡长期战争,发展骑兵需要马匹;驾车运输和使用犁耕需要“服牛”;而祭祀肉食需要用羊。所以马、牛、羊等成为汉代的大宗商品,买卖现象极为普通。如据《汉简》记载:“元延二年七月乙酉,居延令尚丞忠,移过所县道河津关遣亭长王丰以诏书买骑马酒泉”(注:《居延汉简甲乙编》170·3A。);“书曰:大昌里男子张宗责居延甲渠收虏隧长赵宣马钱凡四千九百二十”(注:《居延汉简甲乙编》229·1,229·2。);“已校左部中曲候令史黄赏以私财买马一匹”(注:《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建设丞行为郡买马”(注:《湖北江陵凤凰山9号汉墓木牍、竹简》,见李均明等《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64页。);“昭三年三月中卖牛一肩水金关”(注:《居延汉简甲乙编》116·1。);“出二百五十买羊一”(注:《居延新简》E、P、T、51:22。)。从《居延汉简》所见,当时市场上“买马”、“买骑马”、“买牛”、“买马牛”、“买羊”的记载不少,说明买卖频繁。

汉代,有关马牛等畜牧的市场价格记载不一,往往因时因地各异。就总体而言是边郡价格低于内地。边郡马价,据《居延汉简甲乙篇》记有“用马五直二万”(37·35),“其平宗马直七千”(37·35)。《流沙坠简》有“一马直九千”(注:《流沙坠简》卷2《屯戍丛残考释·簿书类》简五十六考释。)者。是知,每匹马在4000至9000之间。而内地马价,在战乱或灾荒年间,乃暴涨至一匹数万到数十万钱,甚至“马一匹值百金”,事见《史记·平准书》、《汉书·武帝记》、《后汉书·杜林传》、《后汉书·灵帝记》等文献记载。牛的价格,一般比马价较低。《居延汉简》记有“用牛二,直五千”,“服牛二,六千”(24·1B,37·35)。每头2500至3000钱。而《九章算术》记的牛价,乃分别为1200、1800、3700钱。羊价,据《居延汉简》记有:“羊二头,直五百”,“出羊一头大母子种从君巨买贾泉九百”,“出羊一头大母勒君兄买泉千”,“出二百五十买羊一”。(E、P、T、51:223)《九章算术》:“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之二十”,“羊价五百”,“羊价一百五十”等,每头分别为250、500、150钱。从马牛羊的价格观之,各地相差悬殊较大。

为便于衡量畜牧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现依中等价格计算,假若马一匹为7000钱,牛一头为3000钱,羊一头250钱。则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的桥姚,共计收入可达1650余万钱。其资产多到惊人!至于有“马牛羊数千群”的班壹和“畜至用谷量马牛”的乌氏倮,其畜牧出售后,获利当更为可观。此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做了另一种测估方法。他说,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者,“与千户侯等”,即除去成本百万,年利收入20万钱。在其中的价格测算上,虽然和我们上面列举的例证略有不同,但这同样说明畜牧专业户的马牛羊,通过市场经销扣除畜牧税后,仍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即投资100万能获利润20万钱。

渔业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江南、巴蜀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汉书·地理志》说:“上谷至辽东……有渔盐枣栗之饶”,“齐地……通渔盐之利”。《盐铁论·通有》:江汉地区有“三江五湖之利”和“云梦之饶”。不仅自然水域中有大量的鱼类,而且人工养鱼也比较发达,当时利用蓄水陂塘养鱼的情况日益增多。例如:汉襄阳侯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中“常出名鱼”(注:《水经注·沔水注》。)。东汉邓晨任汝南太守时,复兴鸿隙陂,“起塘四百余里,数年而立”,使“鱼稻之饶,流衍他郡”(注:《后汉书》卷15《邓晨传》。)。和帝永元中,豫章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兼遏赣江洪水,结果“鱼甚肥美”(注:《水经注·赣水注》。)。此外,利用稻田养鱼的情况,在四川画像砖石中也有充分的反映。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汉代除官营之外,民间养殖、捕捞、及贩卖鱼类的专业户渐为常见。如据记载:“水居千石鱼陂”。注引《正义》曰:“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及注。)“楚越之地……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建武三年)甲渠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当为候粟君载鱼之觻得卖。”(注:《“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释文》,《文物》1978年第1期。)

汉代专业渔户的生产有突破性进展。当时渔业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江汉、巴蜀、中原等地区,而边郡屯田区随着水利的兴修也有一定发展,说明渔业分布地区较广。其时,渔业生产技术已有进步,渔民逐渐积累了一些渔业生产的知识。汉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记载。《史记·乐书》:“水烦则鱼鳖不大”。《货殖列传》:“渊深而鱼生之”。《论衡·龙虚篇》说:“鱼食于浊游于清”。同书《答佞篇》:“鱼鳖匿渊,捕鱼者知其源”。《盐铁论·轻重篇》也说:“水有猵而池鱼劳”。不仅对鱼类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保护鱼类的自然资源十分重视。政府也采用过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毒鱼鳖”。《盐铁论》说:“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强调注意渔期和不得滥捕的重要性。同时,渔业生产工具和渔法方面也有新的进步。如《淮南子·说林训》中有“钓者静之,罛者扣之,罩者抑之,罾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的记载。由于善于养殖和捕捞渔法多样,故生产规模大,鱼类品种不断增多。如据汉人许慎《说文解字》所记的鱼类名称多达七、八十种。其中包括鲋、鲅、鮊、鲐、鲖、鲛、鲜、鲤、鲡、鲩、鲯、鳏、鳐、鳗、鳙、鲧、鳜、鳝、鳞、鲍、鲰等等。这些鱼类,有的产自沿海的会稽、齐鲁、乐浪等地;有的产自内地的江河、湖泊及陂塘之中,来源广泛。汉代专业渔户的经营方式,有的只搞鱼类的商品生产,他们“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有的乃实行产、销兼营,或将产品长途贩运。如前引甲渠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当为候粟君载鱼5000枚运往觻得出卖,就是例证。候粟君的5000头鱼,在运行前的估价是“四十万钱”,折算每头80钱,而到了觻得后实际只卖了32万钱,其中还包括有一头黑牛的价钱。若除去牛钱,则鱼尚未卖到20万钱,大约每头40钱。这表明经营鱼产品,有时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通常仍获利较大。

鱼类自来为人们所喜食。由于专业渔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投向市场,鱼类成为交易的重要商品,民间鱼食比较普遍。如《史记·货殖列传》云:巴蜀、江南等地,“民食鱼稻”、“饭稻羹鱼”。《汉书·五行志》:“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盐铁论·通有篇》也说:“莱黄之鲐,不可胜食”,“江湖之鱼……不可胜食”。西北地区虽然江河湖泊较少,但边郡吏卒及平民也常食鱼,如据《居延汉简》:“鲍鱼百头”(236·3);“出鱼三十枚直百赢”(274·26A);“余五千头宫得鱼千头在吴夫子含复之海上不能鱼”,“卤备几千头鱼千食相。”(220·9)可见在边郡,鱼产品的消费量也很大。

汉代各种鱼类的价格,文献记载甚为疏落,难于分类一一列举,这里只能就现有资料说明大概。据《陶朱公养鱼经》云:“夫治生之道,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以六亩地为池……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十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直五十,得钱一百二五万……(威)王乃于后苑治池,一年得钱三十余万。”(注:《齐民要术》卷六。)这“枚直五十”钱,似乎只是大小鲤鱼之平均价,未明每斤市价多少?所以还是不太精确,这只能当作参考系数。但《史记·货殖列传》说的相对具体一些,其中讲到:“通邑大都……鲐鮆千斤,鲰千石(注:按:“鲰千石,”这个“千石”二字,疑为衍文,据《汉书》无此二字。)鲍千钧”,可比“千乘之家”。即一年利润在20万以上。《正义》云:“鲐鮆以斤论,鲍鲰以千钧论,乃其九倍多。故知鲐是大好者,鲍是杂者也。”名贵之鲐鮆以斤论,千斤的总值(含成本利润)是120万,一斤则1200钱,其价甚高。而“杂小鱼”,鲍鱼即咸鱼,以千钧论,千钧总值120万,每钧1200钱,每斤40钱,其价较低。依此推算,“水居千石鱼陂”,若每年千石鱼塘收贵价鱼类167斤,或贱价鱼类167钧,乃可获取纯利20万钱(注:参见陈连庆:《〈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西汉物价》,《中国古代史研究》,吉林出版社1991年版,第333页。)。所以,除特殊情况外,此等专业渔户的资产雄厚,其经济实力可以和封君比富。

由于渔业生产获利甚丰,故到西汉中期,统治政权为扩大财源、充实国库,曾一度将渔业税提高了3倍,结果“加海租,鱼不出”(注:《汉书》卷24《食货志》。),造成了渔业生产下降。同时汉政权“禁民二业”的政策,也使渔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我们考察这一问题时,既要看到汉时渔业有相当的发展,但也要看到还存在着影响发展的消极因素。

林业也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秦汉之时,在西北、关中、巴蜀及江南等广大地区,有许多自然林,竹木密茂。据《汉书·地理志》、《汉书·沟洫志》等记载:当时的天水、陇西,“山多林木”。巴蜀有“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秦岭山脉的西端有“褒斜林木竹箭之饶”。吴、楚之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在此同时,人工植树造林也多,且分布的范围相当广泛。如《汉书·贾山传》说:秦代“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后汉书·百官志》:“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不仅内郡的道旁路侧种树,而且在西北边郡也营造了绿色长城。如《汉书·韩安国传》说:“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于河”。西汉时,这条人工榆树林带又有扩展,所谓:“广长榆,开朔方,匈奴折伤。”(注:《汉书》卷45《伍被传》。)除这些大规模的人工植树造林外,其他如田头、陵墓、苑圃、庭院等也都有零星的林木栽植。随着林木采伐与种植的日见益增,其中商品性经营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汉代,有些人专门从事竹木的商品生产与经销活动。史称:“山居千章之材……渭川千亩竹”(注:《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江南之楠樟、竹箭……待商而通”(注:《盐铁论·本议》。)。“夫梓豫章,所出殊远,又乃生于深山穷谷,经历山岭,立千丈之高,百丈之谿,倾倚险阻,崎岖不便,求之连日然后见之,伐斫连日然后讫,会众然后能动担,牛烈然后能致水,油溃入海,连淮逆河,行数千里,然后到洛……东至乐浪,西至敦煌,万里之中,竟相用之。”(注:王符:《潜夫论·浮侈篇》。)

这些史实反映了汉代竹木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江南的楠梓,豫章的梗楠,均属于名贵木材。砍伐之后,“待商而通”,长途跋涉,行数千里,运到洛阳,将它做成棺木后,又运往乐浪、敦煌各地出卖。这种产销结合,长途贩运,要消耗巨大劳动量方可完成生产经营,此当是林木专业大户所为。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对林业生产积累了不少经验,政府也比较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如《秦律·田律》载:“春二月,毋敢伐木山林。”“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淮南子·主术训》云:“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山林。”这表明当时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有一定认识。再者,有关林木采伐技术也逐步提高,史称:“伐大木非斧不克”(注:《淮南子·伐山训》。)。不仅采伐工具主要使用铁制斧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已采取了人力、畜力、车载、水运等多种运输形式(注:林剑鸣等:《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页。)。随着林业生产力较前进步,故有些地方的竹木产品丰富。如《盐铁论·通有篇》说:“隋唐之材,不可胜用。”

林业产品用途广泛。大凡建筑、造船、器物制造、燃料等不可或缺,特别是木材的社会需求量很大,因此它成为汉代市场上的大宗商品之一。当时,不仅木材缺乏的邹、鲁、梁、宋等内郡需要引进木材,就是西北边郡也有木材买卖的记载。如据《居延汉简甲乙篇》:“子丽足下过客五人不叩头谨因言子丽为卖材至今未得蒙垦使者叩头材卖三百唯子丽决卖之今霍回又还去唯子丽。”(142·28A)汉代竹木市场的价格,文献记载不一。据《九章算术》卷二《粟米》云:“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五百,买竹两千三百五十个,问个几何?答曰:一个五钱四十七分之三十五。”又“今有出钱五百七十六,买竹七十八个,欲其大小率之,问各几何?答曰:其四十八个,个七钱。其三十个,个八钱。”是知每根竹的价,分别为5钱、7钱、8钱之间。但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又说:“木千章,竹竿万个”,可比“千乘之家”。依此推算,则拥有“木千章”,即千根大木材的人和拥有竹竿万个的人,除去成本,一年可获利20万钱,每根大木材200钱,每根竹竿20钱。这说明从事竹木的商品生产,也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与“千乘之家”相比。

园圃业,包括树果、种菜等,在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中有着久远的历史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园圃生产已渐趋普遍。《论语》载樊氏“请学为圃”,孔子辞以“吾不如老圃”。足证其时已有专营园圃的农民。《史记·商君列传》载赵良劝商君“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管子·轻重甲》说齐“北郭之氓”往往“以唐(场)园为本利”。这均说明当时园圃业已为习见,且成为城郊贫民的一种谋生之道。迄至秦汉时期,随着整个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园圃业的商品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据《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当时在安邑种有“千树枣”,燕、齐有“千树栗”,蜀汉、江陵有“千树桔”,还有些地方种有“千亩卮茜、千畦姜韭”等等。除了这些概括性的记述之外,还可列举几个园圃专业户的具体例证:“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注:《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李衡在武陵)种柑桔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柑桔成,岁得绢数千匹。”(注:《齐民要术·序》;又《吴志·孙休传》永安元年注引《襄阳记》略同。)

汉代园圃生产的地域范围比先秦时期扩大,当时不仅各内郡的农业区,有“桔柚之乡”,“枣栗之饶”,“果布之凑”,“园圃之利”。就是边郡新开发的农业区,也有韭、葵、姜、芥等蔬菜的种植,园圃业同样得到某种程度的发展。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列举与“千户侯等”的产业部门,其果木生产以“千树”计,蔬菜和其他园圃生产以“千亩”、“千畦”计,表明专业性的生产规模较大。不仅如此,当时园圃作物的种类也多。如,果物产品方面有枣、栗、桔、橙、杨梅、李、桃,梨等。蔬菜类有黄瓜、大蒜、姜、韭等。当然,各城郊区当是园圃业经营的集中之地。汉代城市发展很快,到西汉末,全国县级城市有1587个,城市人口有1056万,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5960万的17.7%,随着城邑人口增多,城市居民日常需要的瓜果蔬菜消费,很大一部分要靠园圃专业户提供。所以,召平在长安城东种瓜和李衡在武陵种柑桔,能在市场上畅销而获利。

木牛流马范文第5篇

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百花园、哈流滩大草原,还有那久居林中的图瓦人,无不使人留连忘返。每年6月,百花园山花烂漫;7月,白桦林青翠欲滴;8月,漫山遍野牛羊成群;9月,秋高气爽黄叶满枝头。世界上再也没有哪块地方比她宁静,再也没有哪片湖水似她那么柔情。哦,喀纳斯,你是人间仙境,我梦中的情人 … …

时至中秋,我陪同《上海航空》的朋友再次踏上了喀纳斯的土地。

旅行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两天近16个小时的行驶,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喀纳斯的门户——贾登峪山谷。

喀纳斯风景区可以用一山、二湖、三湾、四迷、五个唯一来概述:

一山,即阿尔泰山友谊峰。

友谊峰海拔4374米,终年积雪,巍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北端,是我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纳斯湖湖水的发源地。

二湖,是指喀纳斯湖和白湖。

谁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东君不世情

圆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库勒,位于喀纳斯湖东北38公里处友谊峰脚下。

三湾,指的是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

卧龙湾位于喀纳斯风景区之首,喀纳斯河水流经此河段骤然变得宽阔平静,形成一个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现了一个小岛,远看酷似一条高大的剑龙,尾巴高高翘起静卧在湖中心。

由卧龙湾前行1公里就来到了月亮湾,喀纳斯河水流经这里形成了一个长达4公里长的“之”字形,河湾静谧的好似一弯月牙,河水随着一日之间光照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最绝妙的是河中心的两个河心洲,酷似两只仙人的大脚印,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五个大脚指头。传说,这两个大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率军西征在此涉水过河时留下的痕迹,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转场路过此地的牧民下马匍匐在地顶礼膜拜。

由月亮湾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湾,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水域,河水将河心洲分成若干个小岛,岛上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稀有的云杉、白桦和落叶松。河水流经这里变得异常平缓,微风吹来碧波荡漾,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这里犹如仙界一般应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纳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长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图瓦人来历之迷。

喀纳斯“湖怪”之迷:传说喀纳斯湖有“湖怪”,当地图瓦人放牧的牛、羊、马、驼去湖边饮水时,常被拖进湖中作了点心。“湖怪”常常在天刚亮或黄昏时出现,至于“湖怪”长的什么样,谁也没有看到过。

据说,有一个图瓦牧民去亲戚家喝喜酒,回家时已近黄昏,路过喀纳斯湖下马转身冲着山林小解,忽然听到身后“哗啦”一声响,赶忙回头,发现他的马不见了,湖面上隐约看到一对 “212”小汽车车灯般阴冷的大眼睛缓缓沉入湖中。

他惊得酒醒了一半,连忙向村子里跑去,边跑边喊:“212”把我的马吃掉了!

村民们听说后,纷纷组织起来,制作了一个大大的大钓钩,用一头牛做诱饵,用牛皮筋编成绳,绳的另一头套上了二十匹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终于有了动静,一声令下,二十匹马拼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马口吐白沫,绷断了牛皮绳,连“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没有见着。

千米枯木长堤之迷:在喀纳斯湖的北岸,有一条一米多高,2000多米长的枯木长堤。这是喀纳斯山上的树木枯死后滚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当湖水上涨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带,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谊峰山脚下形成一条千米枯木长堤,为什么这些枯木不随波逐流顺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个迷。据说,是这些枯木留恋曾经生养它们的故土喀纳斯而久久不愿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