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结果英文

结果英文

结果英文

结果英文范文第1篇

一、着眼“三个角度”——拓展英雄文化理论研究视野

文化建设须有大视野。空军勤务学院英雄文化建设以悠久的民族文化为沃土根基,以光荣的革命传统为源头活水,以不朽的英雄丰碑为砺剑宝石,他们对中国特色英雄文化的开创性研究,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体现了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的现实需求。其深入研究英雄文化的战略视野,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角度——对英雄文化的传承规律进行历史的审视。英雄文化传承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脊梁,超越信仰,跨越时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中华民族既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古代神话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顽强精神,到南宋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到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无不闪耀着英雄精神的光辉。在人民革命、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发展中,也正是无数英雄不怕牺牲、战天斗地、顽强拼搏,从而激励和鼓舞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才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壮丽史诗,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上甘岭精神、雷锋精神、“两不怕”精神、甘巴拉精神、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无不蕴含和诠释着英雄的内涵、英雄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事业的不朽,为建设英雄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二是理论角度——对英雄文化的政治性质进行理论上的科学分析。文化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取决于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充分肯定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英雄人物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生死抉择重大关头,都以忠诚的品格、非凡的智慧、过人的胆识和超常的毅力,引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力挽狂澜,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断谱写出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华章。英雄人物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孤立个体,他是人民群众的重要一员和杰出代表,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英雄文化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

三是现实角度——对英雄文化的实践价值进行时代考量。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加大对我西化、分化战略攻势,尤其是对我军的渗透破坏活动明显加剧,竭力推销西方治军理念,兜售“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蛊惑性和欺骗性。社会各种文化思潮泥流俱下,无孔不入,时时刻刻影响着官兵的思想。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肯不要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英雄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反映着整个社会的理想追求。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就会担负起一种什么样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必须坚持不懈地用英雄精神引领、用英雄事迹激励、用英雄文化熏陶,大力培养学员从军报国、崇尚英雄的思想境界和心理品质。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英雄文化理论研究路径

学院坚持用英雄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激励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红色资源,突出军校特点,紧紧围绕“三个结合”,不断深化英雄文化理论研究。

一是坚持“军”与“地”相结合。学院驻地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英雄之城,历史上发生的万人以上的战争400余场。两千多年前的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揭竿起义、兴兵灭秦的传奇故事和那种“力拔山兮气盖世”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广为传颂,令人景仰。60多年前的淮海战役,我60万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80万精锐,吹响了新中国成立的号角,奏响了一曲敢打必胜、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凯歌。在学院60年的建设发展史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践行英雄精神、传承英雄文化的形象代表。毕业学员杨梓云在一次扑灭油库大火的战斗中,用身体堵住喷着烈焰的油罐口,用生命保护了油库安全,被空军授予“无私无畏英雄”称号,受到了、的亲切接见。毕业学员陶宏在被视为“生命”的高原雷达站艰苦奋斗20年,带领官兵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所在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受到时任军委主席的亲切接见。毕业学员谢博闻面对78名持械抢劫的犯罪分子,临危不惧,带领群众英勇搏斗,一举制服歹徒,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他们都是学院英雄文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精英战士,其感人的英武事迹是学院精神宝库中的闪光财富。

二是坚持“研”与“教”相结合。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举,在理论研究中促进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学院专门成立了英雄文化研究中心,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英模精神研究》、全军《基于文化理念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空军《空天一体背景下的空军勤务文化》三个专项课题研究为牵引,围绕英雄文化内涵特质、逻辑起点、理论基础、体系框架、时代价值,以及与空军蓝天文化和空后天路文化的关系等课题,开展理论攻关,深化“弘扬英雄精神与实现强军目标”、“建设英雄文化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英雄文化熏陶与战斗精神培育”等现实课题的研究认识。依托英雄文化理论研究中心,组建了英雄文化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英雄文化教学骨干队伍,加强英雄文化学科,开设英雄文化课程,快速推进了英雄文化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

三是坚持“软”与“硬”相结合。英雄文化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在精神层面上,凝炼出了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价值观念、思想内涵、品格特征,编印了辅导书籍、编创了校园歌曲等;在制度层面上,制定了一系列英雄文化建设的措施机制、计划方案、制度规定等;在物质层面上,建设彰显英雄文化育人氛围的主题雕塑、文化长廊、标语口号、砺志石刻等环境设施;在行为层面上,开展了以“崇尚英雄”为主题的系列文化体育,以“弘扬英雄气、岗位当先锋”为主题的教学训练,以“学英雄、见行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等活动,凝练形成了反映军事特性、体现军校特色、彰显军人特质的,由英雄文化理念、英雄精神内涵、英雄行为规范、英雄品格特征、英雄精神仪式教育、英雄校园歌曲、英雄励志口号等构成的“七位一体”英雄文化体系,较好地体现了英雄文化独有的魅力和育人功能。

三、收获“三大成果”——丰富英雄文化理论体系

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学院英雄文化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的英雄文化建设理念、目标任务、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为创新发展英雄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一是深化了英雄文化理念内涵。把“英雄是我偶像、我是英雄传人”、“不想当英雄的军人不是好军人”的英雄文化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凝炼形成了以爱党爱国,履职尽责的“忠诚精神”;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勇敢精神”;精武成才,百炼成钢的“尚武精神”;顽强拼搏,敢于奉献的“牺牲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英雄精神内涵,并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拓展深化。把顶天立地的“豪气”、敢打必胜的“胆气”、一往无前的“锐气”、成才报国的“志气”作为英雄品格特征提炼并确立起来。制订了八个方面64字英雄行为规范:对党忠诚、坚贞不渝;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攻坚克难、百折不挠;遇挫愈强、永不服输;勤学苦练、勇攀高峰;爱岗敬业、拼搏奉献;令行禁止、执纪如山,成为规范官兵日常行为养成的基本遵循和价值追求。去年9月,学院发起并承办了郑州、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 “英雄文化建设与战斗精神培育”研讨会暨首届英雄文化论坛,产生了一批英雄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二是形成了英雄文化特色学科。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要求,聚焦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尤其是强军目标对新型军事人才的政治、能力和作风要求,紧紧围绕英雄文化锤炼战斗意志、激发战斗豪情、锻造打赢本领等方面,在所有教学班次开设《英雄文化概论》课程,填补了国内英雄文化学科建设的空白。把加强英雄文化学科建设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作为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积极整合学院教学力量资源、增强英雄文化学科骨干队伍,初步形成了以《军队英雄文化学》为主导、以《英雄文化概论》为支撑的英雄文化学科群。

结果英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摘要写作;英语价值

高中英语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英语交流、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及成果备受重视。目前,有研究表明,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摘要写作方法对于高中英语作文数学中的渗透、整合及实践意义的研究上。本文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高中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及摘要写作教学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高中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以及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本文的研究时间是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为期1年,教学共经历两个学期。

1.2方法

将我省市的60所高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将60所高中学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摘要写作方法;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的学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的效果。

1.3评价指标

本文中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以上指标均根据我省市高中生英语作文知识评价标准进行标定。

1.4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摘要写作方法教学;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英语作文的教学效果。具体见下表1:表1.比较两组学校高中生的英语作文教学效果从上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学校经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灵活写作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做铺垫。由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活跃性及难度系数较大,因此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们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仅根据英语书本上的应用课文进行临摹,其英语作业思维仅停留在汉语作业写作的思维上,且二者常被混淆,致使学生对英语作文的掌握不扎实、对英语知识的运用不灵活,且缺乏对英语单词的整合、语法的运用,导致写作思维混乱,因此如何改善高中生对英语作业的掌握程度、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培养其写作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英语作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摘要写作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摘要写作方法是以写作目的、语法、关键词为写作核心,围绕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用所学到的英语单词结合语法串联成句。摘要写作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为分析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数学中的教学效果,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方法及摘要写作教学方法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教学效果。结果得出,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的学生。因此得出结论,摘要写作方法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重大,值得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梁玮.“过程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讨,2013,9(2):78.

结果英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职英语写作 过程写作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调查及结果

1.1 方法

英语写作教学在中国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结果写作法,正当国外的过程写作法发展迅速的时候,我国的英语教学界却没有丝毫的动静。是因为过程写作法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状吗?还是因为当前的结果写作法就是最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呢?笔者带着这些疑问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答案。调查的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我院学生。

1.2 发现与讨论

(1)主要问题。我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是采用三段或者五段的方式,整个作文的语法错误很少,但是就整个作文的内容来讲,思想并不明确。作为英语教师,笔者都常常对他们想要表达的作文中心思想难以琢磨,也不知道他们整个作文在表达怎么样的一种情感。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高职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词汇和语法等问题,而是对缺乏对整个作文的细节和中心思想的探索和挖掘。

(2)教学法。传统的结果写作法认为,英语写作只是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英语交际的方法。在中国的结果写作法中,教师评判一个英语作品好坏的标准主要是看语法、词汇以及格式等,对于作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并不看重。因此,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师和学生们普遍都比较坚持传统的三段和五段的方式,重视最终的写作成果,最好是一次成品,师生间对于作文的思想的交流几乎没有。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总结,我们发现首先在100位学生中,有40名学生选择了教师在日常的写作评价中重视对语法的点评,有25个人选择的是教师着重词汇的使用的评价,有30人选择的是教师重视的是整个作文的格式,而选择教师重视对作文思想内容评价的仅仅只有10人。因此,我们调查的结果是大约90%的学生都在日常的英语作文学习中认为教师重视的是作文的词汇、语法和格式这些外表,而对整个作文的中心思想内容要求比较低。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只是机械式的,写出来的作文没有中心,没有思想内容。

1.3 结果写作法的弊端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培养出的学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虽然考试的分数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应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以及表达思想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这和结果写作法在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结果写作法的一些弊端:首先,结果写作法在写作中重视的是形式,而不重视内容,这种教学法认为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应当是语法正确、词汇正确、格式正确就可以了,对于作文的内容和思想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个人思维的发展。其次,这种结果写作法往往是教师制定题目和思路,学生被动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写作,难以提升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最后,这种结果写作法教师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学生的写作过程,从而造成了教师只是在等到学生的作文完成之后,收上来进行批改,从而造成了师生之间对于作文的写作交流不多,而这是机械式的周而复始。

2 新的写作教学思路:过程写作法

根据过程写作法,我们将整个写作的过程划分成以下若干个步骤:写前准备,也可以称为写作构思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搜集一些对于作文写作有用的资料和信息。并选择自己的写作方向、中心思想、作文的体裁等等。通过师生交流,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写作中心思想,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意见;在写作的阶段中,学生就按照自己提前设定好的中心思想,以及提前打好的草稿进行书写,并可以提供给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阅读,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写作法有一个重要的步骤是重写步骤,这是过程写作法最明显的特点,在这个步骤,学生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修改,如果在前一步骤中发现的问题太多的话,甚至需要重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够追求完美。

笔者认为,高职的英语写作教学应当是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但是传统的结果写作法需要学生每天语法,词汇的训练,往往会比较枯燥。而在过程写作法中,就不会显得非常的枯燥。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师应当着力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变。首先,要积极的在写作教学中应用分组探讨的方式,这样可以很大限度的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并开阔学生们的写作视野,对于学生写作的内容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要改变当前的作文评价方法,我们应当对作文的中心内容的评价上增加重视的程度,而不是机械的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语法,词汇的错误。

不过,过程写作法仍存在着某些局限性:(1)中国的英语教师大多未接受过写作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2)过程法花费时间较多;(3)过程法认为学生应多次修改、重写作文,但考试时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定稿。所以,它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的考试制度。

3 结论

一直到现在,关于结果写作法和过程写作法谁对英语写作教学更加有利的争论还在继续着,二者的区别主要是着重点不同,传统的结果写作法看重作文成品的外在形式,往往会忽视作者的写作过程,而过程写作法看重的是作文的整体中心内容和内在思想。根据以上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写作教学应当对写作的过程教学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我国的高职学生写出来不再是空洞的内容,不再是没有中心思想的英语论文。

总之,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必然会有它出现的意义,我们应当正视过程写作法的出现,并要积极的吸收其在我国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尽管当前的过程写作法在一些地方还有待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我们当前的实际问题来说,还是应该大力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郭锦辉.“预制语块”在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法”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2] 王晓丽.过程写作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3] 胡绍廷.论“过程写作法”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9).

[4] 余冬梅.网络环境下过程写作法的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 潘琪,谭万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评价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

结果英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amplifiers in English editorials. To this end, an editorial corpus of total 246771 words was established. The tool used in this project is Antconc by which the frequency of 20 amplifiers was coun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 English editorials have their own linguistic features indicated by the using of amplifiers. The implication of the study lies in the enlightenment of China English research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关键词:强势词;英语社论;对比研究

Key words: amplifiers;English editorials;contrastive study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192-03

0引言

强势词(amplifier)是程度副词的一种,在日常交际中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从而明确地表达说话者的语气、态度或情感。比如说,You are absolutely right要比You are right的语气更加强烈。Quirk等(1985)将强势词分为最高程度词(maximizer)和增强词(booster)(或称增强程度词)两类。最高程度词表达了达到了一个标准的绝对程度, 不可以用来做级别的比较,如totally wrong。而增强词则表达了只是达到一个标准的较高程度,但不表示最高程度这一含义, 如very beautiful等。就强势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其数量异常丰富,并且强势词的句法结构也相当复杂(Quirk et al,1985)。也正因为如此,强势词的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由于语料库语言学的长足发展,使用检索工具对语言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其中就包含了对强势词的深入研究。齐建晓(2006)以国际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本族语者作文为参照语料库, 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的四、六级作文中强化词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在整体上中国学习者过多使用强化词,并且发现中国学习者过少使用最高强化词, 过多使用增强程度词。王海华、陈国华(2007)探讨了中国学习者三个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非英语专业阶段和大学英语专业阶段――使用英语强势词搭配的特点。其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最高程度词的使用与其语言整体水平正相关。②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者过多使用“万能强势词”so,very 和very much。③从增强词搭配的类符和形符使用的准确率来看,主要差异存在于高中阶段和大学英语专业阶段与大学非英语专业阶段和大学英语专业阶段。国外利用学习者语料库进行强势词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Granger(1998) 和Lorenz(1998;1999)。Granger(1998)对比研究了以法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使用的以-ly结尾的强势词搭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强势词的形符(token)和类符(type)都过少使用。但是,在学习者语料库中三个词的使用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别,即过多使用completely 和totally,过少使用highly。Lorenz(1998; 1999)以英国学生的本族语语料库为参照,研究了德国学习者对形容词强调词的使用。Lorenz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英语学习者过多使用万能强势词 very。②学习者错误地使用强势词的搭配词。③学习者创造性地使用强势词进行搭配,如efficiently stupid 搭配。

鉴于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英语使用者的强势词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有必要对中国英语使用者的强势词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将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英语”变体的语言特征,并回答“中国英语”一系列相关的质疑。为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位至英语社论体裁,对比研究中美两个语境下英语社论的强势词的使用情况。

1语料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基于一个自建的英语社论语料库共246,771个单词,该语料库包含两个子语料库即New York Times(NYT)社论语料共162,581词和China Daily(CD)社论语料为84,190词。所有社论皆随机选于China Daily(CD)和New York Times(NYT)的网站上的社论体裁,时间跨度为2010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历时4个月。语料的选择充分考虑了语料库的建库原则以及对比修辞研究的可比性原则。

本研究选取的强势词为英国国家语料(BNC)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前20 个强势词(Kennedy,2003)。它们的出现频数在每百万词中均超10 次,其中包括6 个最高程度词: fully,completely,entirely,absolutely,totally,utterly;以及14个增强词: very,really,particularly,clearly, highly, very much, extremely, badly,heavily,deeply,greatly,considerably,severely,terribly(以上词语按其在BNC 中出现频数由高到低分别排列)(齐建晓,2006)。

本研究采用Antconc软件对强势词进行词频检索,并用手工排除不相关的信息。然后再根据原始频数计算每100000词的标准化频数并做比较分析。随后使用SPSS软件的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检验文本之间的频数差异性,本文在对比两个社论语料中强势词使用总标准频数差异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最高程度词和增强词的各自使用情况,并进一步详细研究一些高频强势词的使用特点。

2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强势词使用标准频数比较首先,我们从总体上比较中国英语社论和美国英语社论中强势词的使用。通过检索工具Antconc检索出本文选定的20个强势词在各子语料库中的使用频数,然后将其转换成标准频数,再计算出这20 个词使用的总标准频数,结果如表1。

表1说明美国英语社论中的强势词总体频数高于中国英语社论。这一发现与Granger(1998)等关于学习者的强势词对比研究的结果相符合。但这一结果恰恰与齐建晓(2006)的研究结果相反。学习者存在超用强势词的情况,但是非母语英语的使用者却在强势词的使用上表现出不丰富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非母语英语的使用者在语言转换时占用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得其英语不像母语使用者那样灵活和地道。同时这一差异性可能还受到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具体来说,这一原因还在于,英语为非母语的使用者词汇量少于操英语母语者。

这一结果显示出使用者和学习者的英语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特征不是语法上的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更多的则是变体上的区别。

2.2 最高程度词使用标准频数比较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最高程度副词的总体使用频数和6个单词各自在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标准频数。

表2的结果与表1结果保持一致,美国英语使用者的最高程度词的使用也是高于中国英语使用者的。具体来看,除了completely和totally两词之外,其余四个词在NYT中的使用皆多于CD社论,并且totally一词的使用反差最为强烈。另外一个产生鲜明对照的词则是entirely一词,这个词在NYT中的使用远远多于CD社论中的频度。这表明中国英语使用者在英语社论中存在过少使用最高程度词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中国文化传统有关,由于中国文化更加注重和谐、委婉和间接的表达,而最高程度词则用来表达极端的语气和态度,因而造成这一语言现象的相对缺失。鉴于此,我们建议中国英语使用者注重语言的选择,使语言更加的直接清晰,以达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目的。

2.3 增强词使用标准频数比较下面我们比较CD社论和NYT社论中增强词使用的情况,表4 列出了两个子语料库增强词使用总标准频数,而表5 则列出了每个增强词使用的标准频数。

表4结果显示CD和NYT中增强词使用的总标准频数都是141每100000词。这表明在增强词的使用上,中国英语使用者和美国英语母语者存在相似之处。这一发现又一次与齐建晓(2006)的研究结果相背离。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存在超用增强词的现象。我们的这一发现同样表明中国英语使用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存在差异,并且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英语更加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

由表5可知,CD社论中超用的增强词有highly,extremely,badly,greatly,considerably和severely共六个词。其中明显超用的增强词有badly,greatly和considerably三个。两个子语料库中共同超用的增强词是表中前五个。而NYT中使用明显多于CD中的增强词则有really,particularly,clearly,deeply和heavily。值得注意的是在CD子语料库中有两个增强词缺失。这表明中国英语使用者增强词的使用不够丰富。

2.4 强势词的分析基于对学习者语料的研究,Lorenz(1998)认为强势词有两种功能: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②区分和增强常用形容词的意义。然而这一解释却与本研究的观察不尽相同。学习者存在强势词的超用现象,但是英语非母语的使用者却明显的少用强势词。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体裁中的强势词的语用功能不同,由于本研究的体裁是社论体裁,是正式的英语语体,并且社论总是或多或少的传达某些集团的声音,尤其是某国政府的态度。那么,这种体裁中的强势词就会承载其他体裁中强势词不具备的语用修辞目的。由于中华文化的内敛、谦和的特性,强势词的选择必然受到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从而表现出强势词的缺失或少用。我们认为,社论体裁中的强势词具有表达立场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英语非母语的使用者的词汇量不丰富,从而造成了强势词表达的不丰富性。总的来说,由于英语使用者的语境和环境的影响,中国英语社论体裁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本研究的强势词的使用上。

下面我们将看一下两个子语料库中的一些超用强势词的使用情况的索引行: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强势词的使用情况,我们选取了几个强势词作了句法结构的统计。图1显示的是fully一词在两个子语料库的句法结构。总体来看,fully一词的句法结构以be+fully+a/-ed结构最为普遍。从图1可以看出最高强势词fully在两个子语料中的句法结构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NYT社论中的fully一词使用存在多样性特征,而CD社论中的fully一词的句法结构则相对单一。例如在NYT语料中出现了这样的表达“Fully a third of those who want to spend money to create jobs were Republicans.”

由于highly一词在两个子语料库中的标准频度相近,所以highly一词的句法结构的统计就相应的更加有意义。如图2所示,highly一词的句法结构在两个子语料库中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使用模式。由此可见,中国英语使用者的英语句法结构同样具有其自身的特征。Highly一词的用法举例如下:

同样,我们的统计中really的句法结构也在两个子语料库中表现出差异性。举例如下:

同时,我们也考察了very一词的句法结构,两个子语料库中的very使用结构都偏好“冠词/定冠词+very+形容词+名词”结构。

3结论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考查了20个BNC常用强势词,研究结果表明常用强势词的标准化频数在NYT子语料库中皆多于CD子语料库。进一步的统计数据显示,CD子语料库中的强势词的使用不够丰富,并且句法结构单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英语变体具有跨文化的差异性。具体的来说,中国英语具有其自身的语言特征。另外,强势词的使用还表现出体裁的差异性。

本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具有一定的缺陷,进一步研究应当考虑:一、语料的数量;二、统计中误差的减少。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英语的研究内涵,为中国英语使用者提供参考,并进一步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Granger, S. The computer learner corpus: A versatile new source of data for SLA research [A]. In S. Granger (ed.)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C].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98.

[2]Kennedy, G. Amplifier collocations in the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 TESOL Quarterly, 2003, (7): 467- 487.

[3]Lorenz, G. R. Overstatement in advanced learners writing: Stylistic aspects of adjective intensification [A]. S. Granger.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C].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8: 53- 66.

[4]Lorenz, G. R. Adjective Intensification: Learners versus Native Speakers: A Corpus Study of Argumentative Writing [M]. Amsterdam: Rodopi, 1999.

[5]Quirk, R.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1985.

结果英文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16-02

《分子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各前沿学科的基础,具有内容前沿性和国际通用性强的特点[1],发展更新快,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英语教学改革,紧跟分子生物学国际前沿,帮助学生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体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开放型、开拓型、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但英语的使用给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了国内高校37门《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中教材、课件、试卷与讲授等方面英语使用的比例和形式,并从课程特点、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为高等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公布的37门国家、省和校级《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其中国家重点本科院校课程17门,普通本科院校课程20门。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课程中心以及相关院校分子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网站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方面的内容。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表1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的先进性是教学内容先进、新颖、前沿的基础,所以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于分子生物学课程来说,教材的重要性更是毋庸质疑的[3]。国内的分子生物学教材中一些教学内容和概念相对老化、陈旧、时效性较差,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一些优秀的分子生物学类教材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启发性的特点。由于分子生物学知识深奥,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使用英语教材是可行的,但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造成英语和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均不能学好,所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7.0%的课程选用了英文原版或影印版教材。鉴于学生之间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59.5%的课程选择英文参考教材与中文教材相互补充,力求授课内容的系统、凝练,并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课件

表2教学课件选用情况

分子生物学知识学习难度比较大,目前高校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能更好理解所学的重要概念、原理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因此制作高质量的课件是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课程采用传统中文课件,只有8.1%的课程选用英文课件。英文课件对学生思路的拓展在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个人科研过程中都会体现出来,但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有一定深度,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为了解决学生对专业英文词汇的陌生所导致的抵触情绪,英文课件中复杂的陌生词汇和每一知识点的术语进行中文注释,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4],所以35.1%的课程选择中文与英文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试试卷

表3试卷语言选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64.9%的课程试卷中不涉及英语。英文试卷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一些专业进展和前沿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全英文的试题会使英文较差的同学无法正常发挥真实水平,所以只有5.4%的课程选用英文试卷。为了防止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分子生物学教学产生抵触情绪,在试卷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英文解答题目,这更符合应用性本科高校的特点,使英文好和专业学科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在试卷上都有展示空间,以便真正体现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调查结果显示29.7%选用中文和英文相结合试卷。应该注意的是需依据学生总体素质适当调整中英文试题比例及试题类型,总体上看,英语试题分值可占总分的30-50%[5]。

(四)课堂讲授

表4授课语言选用情况

分子生物学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从语言大环境上来说,英语在中国不是社会主流语言,也不是第二语言[6]。英文教学不仅对学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同时对老师有极高的要求,资料显示现在很多学科教师不能全面驾御英语,所以67.6%的课程选择全中文授课,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没有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只有2.7%的课程,也就是个别重点院校尝试以英文为主的讲授方法,个别难懂知识点和术语用中文解释,这也需要学生的英语水平要达到一定的层次,才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消化课堂上的知识。而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采取保守措施,使用中文为主进行教学,一些重点专业词汇和知识点用英语重复强调,这样能够两者兼顾,不会出现学生放弃学习的情况,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此种教学方法达到29.7%。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骨与关节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商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信息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