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女孩英文名

小女孩英文名

小女孩英文名

小女孩英文名范文第1篇

2、(ivy)——艾唯:“ivy”也是只含有三个英文字母,外观非常的简洁美观,符合简短好看英文名的查找标准。这个名字最初源自于古英语,给人的印象是神圣、待人友好、想象力丰富的,内涵美好。

3、(ella)——艾拉:“ella”这个名字源自于希腊语中,本义有“美丽的女子、小淘气”,用来给女孩起名非常的合适。而且“ella”的中间部分是“ll”,简短又好看。

4、(fern)——费恩:将“fern”作为女孩的英文名,有着勤勉好学又文静的美好寓意。同时,“fern”这个名字含有“er”的部分,使得名字整体显得非常的好看,并且也非常的简短,便于他人记忆。

5、(amy)——艾米:“amy”这个名字在拉丁语中是“最心爱的人”的意思,给人的印象是细心、友好的。因此,将其作为女孩的英文名不仅简短好看,还有着丰富的内涵,彰显出了女孩温柔的特点。

小女孩英文名范文第2篇

初恋是刻骨铭心的,是单纯的爱,纯洁的爱。有人会为初恋去力争到底,有人是迫不得已地离开。面对初恋,她又是怎样抉择的呢?

她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因为英语学得不好,暑假而到英语补习班补习,本来,她是用一种“混日子”的态度去上课的,却因为那个男生而努力学习。

他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一年后要考初中了,而到英语班巩固英语,他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却总是喜欢和女孩打打闹闹。

那天,女孩补习的英语班正在上课,门“咚咚咚”的被人敲响了,老师去开门,教室里立刻变得闹哄哄的,本来,这个时候,女孩也应该和同学聊天,可是她却一言不发,她呆呆地看着门口的男孩与他妈妈,也不知道老师与男孩家长说了些什么,男孩被老师带入了这个班集体。经老师介绍,他叫邵立豪。

老师继续给同学们上课,就好像什么事也未发生一样。放学时间,等同学们都走光了,女孩走到男孩面前,柔声问道:“你好!请问你是叫邵立豪吗?”

“是的!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男孩问女孩。

“我叫刘心怡!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好朋友,再见!”女孩向男孩挥挥手。

“再见!刘心怡!”男孩也笑道。

就这样,他们熟识了。女孩很开心,在回家的路上,她还不段地想:他问了我叫什么名字,他向我笑了,是不是表示,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呢?

待到第二次上英语课,他们已经是好朋友了,所以,他们像普通的好朋友一样互相招手打招呼,这节课的英语听写,男孩的了一百分,全班第一;而女孩呢,只得了七十多分,全班倒数第九,她第一次感到尴尬,感到不配与男孩成为好朋友,她哭了。男孩不明白她为什么哭鼻子,上前问道:“你怎么了?只是听写没听好,下次努力呀?我不喜欢和喜欢哭鼻子的女孩玩哦!”

听见男孩说不喜欢和哭鼻子的女孩玩儿,马上擦干眼泪,说道:“我才不喜欢哭鼻子呢!只是眼睛进粉笔灰了。”其实,女孩真的很爱哭,是娇娇女一类,喜欢撒娇,被别人宠着、爱着,不顺心就哭鼻子。

从那天开始,女孩发誓,一定要学好英语,不丢男孩的脸。每天在家,不再看电视、玩电脑,就背英语、听英语,父母看见女儿这么用功,都很开心,以为英语补习班奏效了,让女孩继续在英语班学。

老师见到女孩成绩突飞猛进,也很开心,把她与男孩一起当做身边小助理。

男孩向女孩竖起了大拇指,说:“刘心怡,算你厉害!比我小一岁,居然学的比我都好!我很欣赏你哦!”女孩什么也不说,只是看着他傻笑,男孩调皮的那碎粉笔扔她,她也拿碎粉笔扔回去;男孩下课就追着女孩跑,被抓住的刮一下鼻子,女孩每次都故意被男孩抓住,为的是体验男孩手指的温度。

到了英语班要期末考试了,男孩女孩不再打闹,认真复习,相遇虽然会继续打招呼,却好像疏远了许多,不再做亲密举动了。

考试卷发下来了,女孩全班第三,男孩全班第一。

回家的路上,女孩和好朋友步行回家,碰见了男孩,女孩像往常一样打招呼,却不料,男孩难过地对女孩说:“我下个学期不在这儿学了!”

女孩的心仿佛瞬间冷了,她还是强颜欢笑:“为什么呀?”

“因为,我要搬家了,离这儿好远,我要到附近学。”男孩看着女孩说。

“那我们最后一次一起走路回家好不好?”女孩问。

“恩!”男孩答应了,这却让女孩心如刀割。

在小池塘边,男孩与两个女孩漫着步,男孩看见池塘边种了很多小野花,看见女孩和她的好朋友开心的互相玩着水,看着女孩动人的笑容,舍不得把视线从他身上转移开,他从野花丛中摘下一朵不知名的粉色花,把女孩叫住:“刘心怡!”

“干嘛呀?邵立豪?干嘛不一起来玩?”女孩假装开心地问道。

“过来嘛!”邵立豪再次要求到。

“哦!”女孩答应道,他走到男孩面前,男孩突然把那朵花插在女孩厚厚的黑发上,女孩不好意思的跑开了,男孩依然呆呆的看着……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男孩女孩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像第一次相见时再次招招手。

事隔两年,女孩还是久久不忘男孩的面庞,男孩的声音,每次做梦,男孩总是会出现在她的梦中,有谁知知道女孩有多思念男孩?每当同学开玩笑问:“刘心怡,你有喜欢的人吗?说出来听听!”

小女孩英文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名字;解读

汉语以“百家姓”来描述中国人的姓氏之丰富,英语中的名字也不少,主要来自古英语、希伯来语、法语、德语等,据说有35000多个,目前常用的也有1000个左右姓氏,英语中的姓名是多元的,同时也怪异的,由此可见,英语名字给中国学生的读书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麻烦,读英语小说时记不清那么多的人名,看影视听不懂人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掌握和了解下面的知识。

一、姓名构成

通常情况下,英语国家姓氏顺序与中国的刚好相反,其一般构成方式是:名 + 姓,如前任英国两位首相Tony Blair(托尼布莱尔),Gorden Brown(戈登 布朗)但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的,其方式为:First name(名) +Middle name(中间名) + Last name(姓),如当今美国总统Barack Hussein Obama(贝拉克 侯赛因 奥巴马), Barack为首名或教名,Hussein 为中间名,Obama 为姓;再如现任英国首相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中,David 是他出生后在接受洗礼时由牧师或父母给取的,William Donald是根据父母、亲朋的某个名来命名的,表达了本人与父母亲朋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解读命名

一是把《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传说的人物和英雄的名字当作名字使用。前者如国人所熟知的人类传说始祖Adam (亚当)和Eve(夏娃),犹太人的民族英雄Moses(摩西),后者如太阳神Apollo(阿波罗),智慧女神Athena(雅典娜),美丽女神Venus(维纳斯) ,绝世美女Helen(海伦),爱神Cupid(丘比特)等类似的名字举不胜举。

二是加词缀。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四大版图组成,生活在这四个地区的人们使用的姓名各有标志,从名字就可以初步判断其来自何处。英格兰后裔的名字通常以“名+son”构成,如,Anderson, Robinson, Johnson,Dickson等,苏格兰后裔的名字前通常加上“Mac”或“Mc”,意为“son of ---”,如Mackey, MacNab, Mcdonald, McClure等, 而威尔士人则喜欢把Ap-、Ab-或 P-、B-加在名字前表示同样的含义,如ApPhys, Bryce, Price等,最普遍的还是在名字后加词缀-s,如James, Woods, Dicks 等。爱尔兰人也有姓氏文化,他们通常在父名前加“O`”、“Fitz”来表示为某人的后裔,如O`Dell, O`Henry; FitzHerbert, FitzLand, Fitzwalter等。这样我们就知道MacArthur(麦克阿瑟)将军是英格兰的后裔,大小说家《远大前程》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Dickens(狄更斯)是威尔士后裔,NBA赛场上被人们称为‘大鲨鱼’的O`Neall(奥尼尔)是爱尔兰的后裔。

三是把社会地位当作名字使用。英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国王、贵族和教会构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因此还出现了与他们有关的姓氏, King, Queen, Prince,和Marshall与王室有关;而贵族头衔Duke, Lord, Earl,Baron等也变成了姓氏,像教会的Pope, Bishop, Priest等也如此。历史上的名人有美国黑人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英国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迄今为止,在英国,12个首相名字中就有相同的Earl,5个首相名字中有Duke,2个首相名字中有Lord,4个首相名字中有Sir。

四是把职业当作名字使用。把职业当做姓氏使用是英语民族的一大特色,这是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譬如Smith,它是中国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姓氏了,它源于中世纪英国的制铁行业,意为“铁匠”。类似姓氏举不胜举,如Butcher(屠夫),Painter(油漆匠);Taylor(裁缝);Shepherd(牧羊人),Barber(理发师);Hunter(猎人);Locker(保管员);Forester(林务员);Baker(面包师),Miller(磨坊工)等。“盖茅草房的人”的后裔Margaret Thatcher(玛格丽特 撒切尔)成为担任英国首相11年之久而世界闻名的铁腕女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Carpenter(卡朋特)的祖辈一定是个木匠。

五是把居住地地名或自然环境当作名字使用。如曾担任英国1954-1962年的首相纽卡斯尔(Duke of Newcastle就以Newcastle镇来给自己命名,它是英国生产煤的的地方,二战时英国守护神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就知道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有教堂和小山(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常见的情况如下,1是以“ton”为后缀,ton 是town的古英语,如Benton, Wilmington, Audington, Clinton, Barton, Milton , 2是具有wick或wich的词,因为它的意思是village,村子.如Greenwich, Wicklow, Sandwich. 3是在姓氏后加“-by”后缀词,其意为村社、田庄,如Derby, Rugby, Barby,4地形地貌如Hill,Dale(山谷),Everest(山峰),Marsh(沼泽),Moor(荒野)译名是穆尔,Bush(灌木丛),Lake, Pond(水塘)译名是庞德,Pool(水池), Brook(小溪)译名布鲁克是River,-field, -wood(木材)译名是伍德, -ford(浅滩)译名是福特,等都可以构成英国人的姓氏,如Schofield, Underbush, Atwood等,甚至Borough(意为“自治城市”)也同样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的姓,譬如,Flamborough, Marlborough, Gainsborough等。

六是把个人特征当作名字使用。如,Small(小的),译名斯莫尔,Short(矮的)译名肖特,Thin(廋的)译名施恩,Fat(胖的)菲特,Long (长的)朗,White(白的)怀特,Black(黑色的)布莱克、Brown(棕色的)布朗,Yellow(黄色的)等。

七是把罗马序号也当作名字使用WilliamⅠ威廉一世,JamesⅡ詹姆斯二世, HenryⅢ亨利三世等都把罗马数字ⅠⅡ Ⅲ Ⅳ Ⅴ等当作名字使用,如近代英国女王ElizabethⅡ伊丽莎白二世也如此。

三、常见名字含义

(一)男性名字含义:一类是反应宗教文化,如John约翰,含义是仁慈的上帝;Godwin戈德温,含义是上帝的朋友;Dorothy多萝西,含义是上帝的礼物; Daniel丹尼尔,含义是上帝为我们的裁决者; Elisha艾丽莎,含义是上帝是救世主;Jonathan乔纳森,含义是上帝所赐; Joseph约瑟夫,含义是上帝赐我一个儿子; Michael 迈克尔,含义是象上帝一样的人;Samuel塞缪尔,含义是上帝;Tiffany蒂法尼,含义:上帝的外表;Timothy蒂莫西,含义是光荣的上帝;Warren沃伦,含义是保卫者;Vincent 文森特,含义是征服;Boris 鲍里斯,含义是勇士;Alexander 亚历山大,含义是人类的保卫者;Brian 布赖恩,含义是是力量,美德";Gaby盖比,含义:上帝的人

一类是体现男人的气质和性格,如Arthur为亚瑟,含义是勇敢;Neil尼尔,含义是斗士;Andrew安德鲁,含义是勇敢直率;Mars马尔斯和Martin马丁的含义是都是战神;Richard理查德,含义是强有力的;Peter彼得,含义是岩石、石头; Charles查尔斯,含义是高尚;Oven欧文,年轻的勇士;Tracy特蕾西,含义:作战者,有勇气的; Sam萨姆,含义:强壮的、温和、忠实脚踏实地的人;可以交心的朋友。Philip菲利普,含义:有朝气的军官;自大的王子 Erica 埃里卡,含义:一往无前。Clement克莱门特,含义:宽容

一类是体现男人追求权利、荣誉、知识、智慧等方面的含义:Abraham阿伯拉罕,含义是万民之父;Alexander亚历山大,含义是人类的保护者;Vincent 文森特,含义:征服;Warren沃伦,含义:保卫者;Henry亨利,含义是家庭的统治者;Harold哈罗德,含义是是统帅; David大卫,含义是受人爱戴; Stephen史提芬,含义是王冠;Victor维克多,含义是胜利;Guy为盖伊,含义是领袖;Brain布雷,含义是脑,Wise维斯,含义是有智慧的;Maxine玛克辛,含义:最伟大的人

男人还喜欢用武器的名字: Barry巴里,含义是矛; Edgar埃德加含义是荣幸;Gerald吉拉尔德,含义是无敌之矛、最好的矛;Oscar奥斯卡,含义是天赐之矛; Giles贾尔斯,含义是盾;Brenda布伦达,含义是剑。同时也有用动物Wolf/Wulf, Lion / Lyon, Hawk/Hawker, Eagle, Bear等命名的姓名。

(二)女性名字含义。女性名字体现了漂亮、迷人、优雅、高贵、纯洁之意,因此,名字中就蕴藏着令人钟爱的意义。如:Bonnie邦尼和Linda琳达、Ruth露丝的含义是都是美丽,Cassie卡西,含义是受欢迎的大学女生,Cheryl谢里尔,含义是娇小甜美的女孩, Liz莉斯,含义是美丽的高挑女孩,Mary玛丽,含义是海上明星,Nancy南希,含义是黑发讨人喜欢的女孩;Sabrina塞不丽娜,含义是美丽的性感女孩;Sandra桑德拉,含义是声音甜美、个性随和丰满的女孩,Rita丽塔,含义是美丽有天份的女孩,Tess苔丝,含义是害羞美丽的长发女孩,Sue苏,含义是有致命吸引力的女人,Wendy温迪,含义是娇小可爱的女人,Kitty基蒂,含义是性感爱玩可爱的红发女孩,Susan苏珊,含义是优雅、亲切;Diana戴安娜,含义是月亮女神;Helen海伦,含义是迷人的; Blanche 布兰奇,含义是纯洁。

中英女性在姓名方面具有相似性,喜欢以花草来命名,如Lily莉莉,含义是百合花;Iris艾丽丝,含义是蝴蝶花;Flora弗洛拉,含义是漂亮的花朵;Daphne达芙妮含义是月桂花;Daisy戴西,含义是雏菊; Camellia卡梅丽娅,含义是山茶花;Rose罗斯 ,含义是玫瑰花等等都能展现女性柔美的一面。

四、概述中英姓氏的异同

(一)英汉姓名顺序相反,汉语姓在前名在后,汉语姓名不仅代表一种区分符号,而且还着重体现了血缘关系、等级关系,英语名在前姓在后,主要强调的是名字的符号意义,并无其他更多联想和隐喻意义,所以什么姓都有。(二)汉语有复姓,如,两个字的如欧阳、司马、诸葛、贺兰、马李、刘胡,三字的如朱可浑、步六孤,四个字的有爱新觉罗、井疆六氏,而英语则没有。(三)汉语几乎不用逝者或长辈的名字,不会有人取个名字叫诸葛亮、、邓小平、、之类的。而英语国家则相反,可以给孩子取个长辈、亲属或崇拜的人名作为自己的名字,以示尊敬和纪念,如,在美国,叫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的人大有人在。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是用他伯伯的名字。尼克松的母亲给自己的五个孩子取了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美国父子总统老布什和小布什,他们的名字是完全相同的。(四)汉语中女性出嫁后不改姓,而西方讲英语的国家,女性出嫁后弃本姓跟随夫姓。4汉语不以头衔、职业为姓,而英语则大行其道,并且什么都可以成为姓氏。(五). 汉语中晚辈对长辈不会直呼其名,英语中对任何人都可以直呼其名。(六)英语名字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汉语没有。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戴卫平著,词汇-翻译-文化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1.

2.李学爱编著,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交往的习俗和语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9

3.蒋澄生、廖定中编,英语学习背景知识精粹,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

4.邓炎昌、刘润清著,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

5.韩新民、王成林编,语言与文化,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6

6.杜学增著,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8

7.闫传海、张梅娟著,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6

8肖跃田著, 汉语词法对比及其模糊性研究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101.7

9.李常磊编著,英美文化博览,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7重印

小女孩英文名范文第4篇

中国也有兴趣班,但是变味了:妈着去,孩子哭着练,怎么就那么累呢?

我不要当这种妈妈。女儿现在也上了几个兴趣班,她自己趣味盎然,我们也轻松简单,甚至都不耽误女儿每天晚上和小朋友疯玩。怎么做到的?就在于选择的技巧――

千里迢迢的不去

一说起兴趣班,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拜师学艺”的心态,总想一步到位,寻得名师。最典型的是丁俊晖家,从东北搬家到了广东――并不是说这样的心态不好,而是这就不叫“兴趣班”了,应该叫“职业培训班”。

既然是兴趣班,乐趣就最重要,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尽可能轻松愉快。名师固然好,但好不过“离家近”这一项天长日久的真正实惠。女儿的英文外教课就在小区里,放学回来,她在院子里跟小朋友玩够了,一抬脚就进了英文教室。跟老师贫嘴45分钟,回家吃吃喝喝然后继续跟小朋友玩。这样的便利,于她于我们都轻松,自然也容易坚持。等孩子大一些,如果确实有了固定的兴趣爱好,再跑远路拜访名师,那时也许更值得。

养儿育女,量力而为很重要,这样全家才会有更长久的快乐。

培养神童的不去

我相信神童不是后天逼出来的:名师能教出优秀的演奏家,却不能让普通孩子变成肖邦和莫扎特。所以,对于一切鼓吹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早教机构,我都避之不及。在我看来,这种班必然有如下缺陷:1.投其所好。他们看准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展示性要求过高,普遍急功近利,基础反而打不扎实。2.老师素质偏低。我认为,有水准的教师是不会以培养神童为目标的。3.价格高企。越是贵的早教机构,为了让家长觉得物超所值,越会在宣传上吹嘘学习效果,就差没号称“给我大把银两,还你一个神童”了。4.人数过多。早教市场陷入怪圈,越贵越被认为厉害,于是就有越多人挤破头想进去,今天扩招3人,明天扩招5人,最后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保证不了。

满口应承的不去

女儿其中的两个班都是外国人开的小型班。一是英文课,是韩国人开的“小学院”;二是烹饪课,由一伙各种肤色老外开的培训机构加咖啡馆。当初去这两家报名的时候,负责人都有一种“放着钱不挣”的傻气:他们都很有原则,会详细询问孩子的情况,如果觉得你不合适,就会建议另寻名师。

小女孩英文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欺负,受欺负,态度。

分类号 B844

1 问题提出

近20年来,学校欺负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心理学家的兴趣和关注,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欺负行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可以被归属为攻击行为的一个子类。与一般攻击行为相比,欺负具有两个特征:①力量的非均衡性;②重复发生性[1]。欺负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生率的攻击行为,各种文化中的调查表明,约10%~20%的中小学儿童卷入欺负/受欺负问题[2]。同时,欺负对儿童身心健康有着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与危害。经常受欺负会导致儿童身体受到伤害,因害怕受欺负而不愿去上学、对学校失去兴趣,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情绪抑郁、焦虑及相关症状,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等。在极端情况下,经常受欺负会导致儿童自杀。而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会招致同伴群体的排斥从而导致社会交往困难;长期欺负他人会形成攻击性人格等。有研究表明,经常欺负他人的儿童成年后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3]。

中国与英国分别属于东方与西方文化,两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同。在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下,儿童的观念及行为也会存在差异。就欺负行为而言,张文新[4]利用修订的Olweus欺负问卷[5]对中国的山东、河北两省的9205名城乡中小学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近1/5的儿童卷入学校欺负问题。其中,受欺负者的比例为14.9%,欺负者占2.5%,1.6%的儿童既是欺负者又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小学中受欺负者的比例为22.2%,欺负者为6.2%;初中学生中受欺负者的比例为12.4%,欺负者为2.6%。在英国,Whitney和Smith[6]利用类似的问卷对英格兰24所学校的6758名中小学生的欺负的普遍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27%的小学生和10%的初中儿童“有时”或更频繁地受欺负,12%的小学生和6%的初中生“有时”或更频繁地欺负他人。对比中英两国的数据,可以发现,除中国中学生中受欺负者的比例稍高于英国中学生外,中国小学儿童中的受欺负者及欺负者的比例、初中儿童中的欺负者的比例,都低于英国儿童。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是欺负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某些儿童持续地欺负他人与他们对待欺负问题的特定的态度或信念模式相联系。张文新等[7]对中国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研究表明,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比未参与者和受欺负者消极。另一方面,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如在实际面对欺负行为时是采取措施帮助受欺负者,还是自己也参与到欺负他人的行为中,亦或面对他人受欺负而麻木不仁,袖手旁观?该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欺负/受欺负问题的规律与特点,而且能够为建立有效的欺负干预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跨文化研究法,对中英两国的小学和初中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进行考察,揭示两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差异与相同之处。

2 方法

2.1 被试

中国儿童样本由来自山东省和河北省的城市、县城和农村三类地区的10所小学和9所初中的8937名儿童组成,其中小学儿童3872名(男孩2070名,女孩1802名),初中儿童5065名(男孩2582名,女孩2483名)。英国样本由1035名儿童组成,他们来自英国渥斯特郡(Worcester County)的10所小学和11所初中,其中小学儿童592名(男孩293名,女孩299名),初中儿童443名(男孩224名,女孩219名)。

2.2 工具

采用修订的Olweus儿童欺负问卷[5]中的“关于欺负的态度”分量表及其他有关题目作为测查工具。问卷的修订采取了回译的办法,从而保证了中英两国所使用的问卷的一致性。问卷分小学版和初中版,小学版包括5个项目,初中版包括9个项目。两个态度分量表的Cronbach ?琢系数分别为0.59和0.82。这些问题分别从儿童对欺负者及欺负行为的看法、对受欺负者的情感以及面对欺负行为时的行为倾向等方面来考察儿童对欺负问题的态度。如初中版问卷中的一个问题是“当你看到一个与你一样大的同学在学校里受欺负时,你通常怎么做?”后面设3个选项:①什么也不做,因为这不关我的事;②我什么也不做,但我认为应该帮助;③我会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其中,态度分量表又包括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以0、1、2记分,分数越高,表示儿童对欺负问题的态度越积极,越反对欺负行为;反之则越消极,越支持欺负行为。以态度分量表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作为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得分,以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所包括项目的平均分分别作为儿童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得分。

2.3 施测程序

问卷调查均采用匿名的自我报告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或研究者亲自担任。中国样本的数据收集工作分别于1998年11月中下旬和1999年11月中下旬两次完成。英国样本的数据收集时间是1998年11月至12月中旬。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与英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总体比较

对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得分进行2(中国、英国)×2(小学、初中)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总体上,中英两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1,9968)=54.267,p

为考察两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以态度分量表中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作为被试内变量,以国家(中国、英国)与年龄组(小学、初中)作为被试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1,9968)=766.295,p

3.2 对待欺负的态度的性别差异

为考察中英两国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性别差异,对小学和初中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得分分别进行2(男、女)×2(中国、英国)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性别主效应均显著,女孩对待欺负的态度比男孩更积极。性别与国家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发现,英国小学女孩对待欺负态度的得分高于中国小学女孩,t(2099)=-4.426,p

以欺负态度中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为被试内变量,性别与国家为被试间变量,分别对小学和初中儿童的得分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小学,儿童性别与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与行为倾向成分不存在交互作用。在初中,性别与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得分与行为倾向成分存在极其显著的交互作用,F(1,5504)=20.834,p

3.3 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的中国与英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差异比较

为确定儿童的欺负/受欺负身份,我们参照国外有关研究[6]的划分标准,以“本学期你在学校里经常受欺负吗”和“本学期你在学校里经常参与欺负他人吗”两个问题测查本学期内(从暑假开学到施测这段时间)被试在学校里受欺负和欺负他人的频率或程度,每个问题设5个选项:①从来没有;②本学期只发生过一两次;③时常;④大约一周一次;⑤一周好几次。把“时常”或更频繁地欺负他人或被欺负的儿童归为欺负者或受欺负者;把“时常”被欺负而又欺负他人的儿童归为欺负/受欺负者,其他为未参与者。按照这一标准,在本研究的中国与英国样本中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的儿童的数量及百分比见表2。

对小学和初中的儿童分别进行2(中国、英国)×4(欺负者、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未参与者)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欺负/受欺负身份主效应显著。事后检验表明,在小学阶段,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消极,显著低于其他身份儿童(Ps

国家与欺负/受欺负身份对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检验发现,在小学阶段,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国家差异,t(155)=5.486,p0.05。在初中阶段,欺负者和未参与者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国家差异,欺负者为t(104)=3.560,未参与者为t(4738)=8.559,Ps0.01;欺负/受欺负者为t(35)=0.509,p>0.05。中英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的小学和初中儿童的态度得分见图3和图4。

4 讨论

男女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差异,这是本研究的一个最主要发现。总体上,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与男孩相比,女孩对受欺负者更同情、更反对欺负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这一结果与张文新等[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无论是在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还是行为倾向成分上,女孩都比男孩更积极。Rigby和Slee[8]对澳大利亚儿童的研究,以及Menesini等人[9]对意大利和英国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跨国比较研究的结果也发现,女孩比男孩更同情受欺负者、反对欺负行为。对待欺负态度的性别差异与欺负发生普遍性的性别差异相联系,对欺负行为普遍性的调查一致地表明,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成为欺负者。这一性别差异与男女儿童在社会认知与行为上的差异有关。女孩比男孩具有更强的共情(empathy)倾向,更富同情心,从而能够对欺负行为的后果及受欺负者的痛苦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女孩比男孩更亲社会,因此会对受欺负者表现出更多的同情、支持和帮助,而自己不去参与欺负行为。但是,本研究也发现,在对待欺负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即去帮助受欺负者或/和是否参与欺负行为上,初中阶段的男女儿童不存在差异。这与Menesini等人[9]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尽管从情感上,女孩比男孩更反对欺负行为、同情与支持受欺负者,但在是否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意向上,初中女孩并不比男孩积极。

在欺负/受欺负问题中处于不同身份的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未参与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积极,其次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消极。显然,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与其在欺负/受欺负问题中的身份相关,与其他身份的儿童相比,欺负者对欺负行为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对受欺负者的同情较少,更不愿意去帮助受欺负者,相反参与欺负他人的行为倾向更大。这一发现与已有研究[7,9]中关于不同欺负/受欺负身份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结果相一致,与有关攻击性儿童社会认知的研究也相一致。与非攻击儿童相比,行为不良和攻击性男孩对攻击行为持有更积极的信念,即更倾向于认为攻击行为是合法的,而认识不到其行为给受攻击者可能带来的伤害或消极后果[10]。另外,行为不良与攻击性儿童还可能表现出“冷认知”的特点,即尽管他们能够认识到攻击行为的消极后果,但他们缺乏共情能力。欺负者正是由于这种态度和信念模式驱动而产生的欺负行为。

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与行为倾向成分存在差异,中小学儿童更反对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更多地表示同情,但是当问及面对欺负行为“你如何做”时,儿童表示尽力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得分低于其情感上的同情。即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与行为倾向存在着分离,积极的情感并不必然与积极的行为反应相联系。这与Rigby和Slee[8]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一般而言,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增强,因而年长儿童应该更能够体察欺负行为的消极后果以及它对受欺负者带来的伤害。同时,对儿童亲社会发展的研究揭示,随年龄增长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率在增长,从儿童期到青少年期亲社会行为仍有增长[11]。但是,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较消极,并且,这一趋势在对待欺负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即相对于初中与小学儿童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的差异,初中儿童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较少。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儿童会对欺负行为越来越司空见惯,因而变得冷漠和麻木不仁,同情心下降;或许还有别的原因。对此,有待进一步考察。

本研究发现中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儿童积极。虽然在总体上,初中儿童比小学儿童、男孩比女孩以及欺负者比其他欺负/受欺负身份的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较为消极,但是中国样本中的初中儿童、男孩以及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都比英国相应群体积极。中国儿童对待欺负的这种积极态度与欺负/受欺负发生率的中英差异也是一致的,总体而言,中国中小学儿童中欺负/受欺负问题的发生率比英国要低[4]。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以及不同的社会、学校环境对儿童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对学校欺负干预计划的设计有着实际意义。首先,总体而言大多数儿童反对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表示同情和支持。这为我们进行欺负干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积极因素。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有些儿童对欺负持有消极的态度,尤其是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为消极。欺负者对欺负行为持有更积极的信念,更多地表示“理解”欺负行为,或者较少地对受欺负者表示同情。因此,从认知和情感入手,改变欺负者的这种信念模式和对欺负行为所持有的消极态度,是我们在考虑和实施欺负干预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存在着分离,积极的情感并不必然产生积极的行为。由此,在设计欺负干预策略时,需要考虑如何使儿童对待欺负问题的这种积极的情感转化为积极的行为。再次,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认知及社会技能都得到了增强,但是在对待欺负问题的态度上,初中儿童比小学儿童消极,特别是在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上。如何改变年长儿童的对待欺负的这种相对消极的态度,也是欺负干预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中英两国受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的差异检验结果不显著,但是从平均数上看中国的受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相应群体消极。在借鉴国外的欺负干预方法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文化的差异。

5 结论

(1)总体上,中国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儿童积极。中英儿童对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没有差异,但中国儿童对受欺负者进行帮助的行为倾向较多;中国男孩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男孩积极;中国的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比英国相应群体较积极。

(2)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存在性别与年龄差异。女孩比男孩对待欺负的态度积极,对受欺负者更同情、更愿意帮助受欺负者而反对欺负行为;小学儿童对待欺负的态度比初中儿童积极。

(3)儿童在欺负/受欺负关系中的角色与其对待欺负的态度有关,未参与者对欺负的态度最积极,其次是受欺负者、欺负/受欺负者,欺负者对待欺负的态度最消极。

(4)儿童对待欺负态度的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成分存在分离,对受欺负者表示出更多的同情,但实际去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倾向少。

参 考 文 献

1 Smith P K. Bullying in schools: lessons from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Aggressive Behavior, 2000, 26: 1~9

2 张文新.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46(3): 3~8

3 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Oxford: Blackwell, 1993. 37

4 张文新. 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 心理学报, 2002, 34(4): 387~394

5 张文新, 武建芬, Jones K. Olweus. 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 15(2): 18~22

6 Whitney I, Smith P K. A survey of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bullying in junior/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3, 35: 3~25

7 张文新, 王丽萍, 宫秀丽, 武建芬, 张坤. 儿童对待欺负问题态度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2, 25(2): 226~227

8 Rigby K, Slee P T. Bullying among Australian school children: Reported behavior and attitudes towards victim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1, 131: 615~627

9 Menesini E, Eslea M, Smith P K, et al.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s bully/victim problems in school. Aggressive Behavior, 1997, 23: 245~257

10 Slaby R G, Guerra N G. Cognitive mediators of aggression in adolescent offenders: Assess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8, 24: 580~588

11 Eisenberg N, Fabes R A. Prosocial development. In Damon W, Eisenberg N 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oronto: Wiley, 1998. 749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S BULLYING

BETWEEN CHINESE AND BRITISH CHILDREN

Ji Linqin, Zhang Wenxin, Kevin Jones, Nannette Smith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uces i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University College Worcester, Worcester, WR26AJ, U. K.)

Abstract

相关期刊更多

女子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妇女联合会

西江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梧州市委

女性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